Q/SY 1672-2014 油气管道沉降监测与评价规范.pdf

Q/SY 1672-2014 油气管道沉降监测与评价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SY 1672-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7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69810
下载资源

Q/SY 1672-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1672-2014 油气管道沉降监测与评价规范.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672—2014

Q/SY16722014

assessmentforoil&gaspipelines

铁路明珠地产广场砂回填施工方案2014一10一01实施

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6722014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日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西部管道分公 同、西南管道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凡、董绍华、安宇、王为、王东营、刘刚、肖华平、周永涛、王彦军、陈 小平、姚喆、李波、刘敏、吴夏、郑洪龙、燕冰川、杨永和、李海川、余东亮、付建华、秦林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日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西部管道分公 同、西南管道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凡、董绍华、安宇、王为、王东营、刘刚、肖华平、周永涛、王彦军、陈 小平、姚喆、李波、刘敏、吴夏、郑洪龙、燕冰川、杨永和、李海川、余东亮、付建华、秦林,

Q/SY 16722014

油气管道沉降监测与评价规范

油气管道沉降监测与评价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管道沉降风险识别、监测、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长输管道沉降的监测与评价工作,油气集输管道和城市燃气管道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SY/T6828油气管道地质安害风险管理技术规薪

3.1 沉降监测subsidencemonitoring 对自然与地质灾害或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可能导致管道或地面沉降的地质现象而实施监测的一种 手段。

油气管道沉降风险因素主要表现为自然与地质灾害和人类工程活动,包括: a) 冻土融沉。 b) 黄土湿陷。 岩溶塌陷。 管道占压。 e) 采空塌陷。 地下水抽汲, g 回填土沉降。 h)其他。

油气管道沉降风险识别常用方法按SY/T6828的规定执行

Q/SY 16722014

5.1.1监测系统应适应所属环境并具备连续运行的能力,监测设备应具有防护措施。 5.1.2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宜自动完成。 5.1.3监测装置安装结束后应列人设备日常管理,运营单位应定期对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进行评价 和改进, 5.1.4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进行复测并加密监测频率

5.2.1管道沉降风险较高,可能持续发展但暂时对管道未造成直接危害的区域。 5.2.2已发生沉降,可能导致管道变形、损伤

油气管道沉降监测位置应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监测,宜选择: a)管道本体重要位置:三通位置、弯头位置、环焊接位置、局部支撑位置、变径处等 b)管道沉降区域位置:管道沉降过渡段和沉降区域的中心、管道通过地质变异点等

油气管道沉降监测方法参见表A.1。管体位移监测方法一一全站仪参见附录B,管体应变监测方 法 一应变监测仪参见附录C

5.5监测周期与数据采集频率

监测周期及数据采集频率宜按 管道沉降变形量,以及发展情

按照预先设定的策略,对测量仪器及下位机发送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并建立监测数据库。依据理 情况可增加或减少采集频率以及改变报警限值

应预先按照管材性能参数设定报警限值,每次采集数据后,应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 报警限值,应采取实际勘验和工艺参数核实等措施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并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 警。

接到报警信息后,应通知各相关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措施,宜进行现场开挖验证,开展 直沉降安全评价。

Q/SY 16722014

管道沉降安全性评价应结合管道沉降监测结果和管道载荷情况进行,载荷分析与计算参见附 按GB50253的规定,由永久载荷和可变载荷所产生的轴向应力之和不应超过钢管最低届服强 J80%,见公式(1)。若。。为压应力时,应接当量应力计算,见公式(2)。对于输气理地直管段 可应力和环向应力的当量应力执行GB50251的规定

式中: 管道轴向应力,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单位为兆帕(MPa); [o.] 管道许用轴向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管材最小屈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当量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由内压产生的环向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附录E,地面管道沉降计算参见附录F 7.2.2管道位移评定基于管道许用挠度值进行等效应力分析与计算,按照7.1评价准则开展评价 基于有限元评价管道沉降参见附录G。 7.2.3管道应力评定基于应变监测值进行等效应力分析和计算,按照7.1评价准则开展评价

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 a)概述。 b)计算原理。 c) 数据分析。 d)评价结果。 e)结论与建议措施

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 a)概述。 b)计算原理。 c)数据分析。 d)评价结果。 e)结论与建议措施。

Q/SY1672—2014附录(资料性附录)油气管道沉降监测方法表A.1给出了油气管道沉降监测方法,包括监测项目、常用仪器、内容与适用范围。表A.1油气管道沉降监测方法序号监测项目常用仪器内容适用范围水准仪或全站仪通过监测管道位移判断管体位移情况采空区、占压、管体管道惯性测量内通过管道几何监测器记录管道轴线坐标和管体形状,对冻土、湿陷、位移监测检测器(IMU)比相隔一定时间的数据,获得管体位移和管道截面变形岩溶、抽汲地±体GPS监测仪监测埋地管道沉降区域地表的高程差下水2位移监测沉降仪先高差量测,然后换算成单位长度的沉降量地面沉降管体受3土压力盒监测土体沉降对管道的推挤作用力重载外力监测管道4应力测量应力分析仪测量管体当前应力管体监测管体的应力变化,结合测量或估算的绝对应力应变采空区、重载、5应变监测应变监测仪评价管道的安全状态冻土、湿陷、岩溶、抽汲地温度相关监测管道和土壤的温度、土壤的渗水压和孔隙度等,确下水6渗水压计因素监测定监测方法和监测条件的选择孔隙水压计等4

Q/SY 1672201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全站仪监测原理见图B.1,全站仪布设在已知高程的A点,记为HA,放置反射棱镜的B点为待 求点,高程记为HB,全站仪照准棱镜中心,测得A和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竖直角α,H计算 见公式(B.1):

式中: Ha——A点的高程,单位为米(m); HB——B点的高程,单位为米(m); A和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竖直角,单位为度(°); 全站仪仪器高度,单位为米(m); 棱镜高度,单位为米(m)

式中: H^——A点的高程,单位为米(m); HB——B点的高程,单位为米(m); A和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竖直角,单位为度(°); 全站仪仪器高度,单位为米(m); 棱镜高度,单位为米(m)

图B.1全站仪监测原理图

3.3.1安装标志杆的作业坑的尺寸沿管道方向、管道两侧、深度根据不同自然与地质条件确定。 .3.2标志杆外部应有保护管,两者之间填充黄油,避免沉降对标志杆的影响。 .3.3标志杆的顶部设置基座,放置棱镜

Q/SY 16722014

5.3.4 3.3.5基准桩的外部应设置保护管, B.3.6照准桩的安装方式与基准桩相同

B.4.1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仪器高和反射镜高应量至1mm,执行GB/T50539的规定。 B.4.2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 B.4.3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B.5.1安装前确认:在施工前应加工好基准桩、照准桩、标志杆,尺寸根据不同自然与地质条件确 定;确认基座、反射片、棱镜、管卡等辅助设备齐全。 B.5.2开挖作业:开挖深度由B.3.1和B.5.1确定,其他包括排水措施与开挖规程等 B.5.3基准桩、照准桩与标志杆安装:基准桩与照准桩应埋设于土壤稳定层,确保坐标不会改变; 标志杆通过管卡与管道连接在一起,管卡与管道不应紧密固定。基准桩、照准桩与标志杆应竖直 理设。 B.5.4全站仪安装:全站仪通过基座置于基准桩顶部,反射片置于基准桩顶部用于照准。棱镜通过 基座置于标志杆上。 B.5.5土壤回填:将土壤回填并压实,回填土壤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基准桩、照准桩与标志杆 竖直。

B.6.1监测系统安装完毕后,调试全站仪。 B.6.2运营单位应制定土体位移监测系统相关设备的维护规程,负责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B.6.3运营单位应定期检查基准桩、照准桩和标志杆的情况,检查工作情况应列人站场巡检内容, 并有相关记录

6.1监测系统安装完毕后,调试全站仪。 6.2运营单位应制定土体位移监测系统相关设备的维护规程,负责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6.3运营单位应定期检查基准桩、照准桩和标志杆的情况,检查工作情况应列入站场巡检内容 有相关记录

Q/SY 16722014

GBT 23797-2020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pdf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变监测方法一

选择高风险点进行监测,对各个监测区域的管道沉降以及曾经发生过的管道沉降进行调研,根据 周研结果制定监测方案,包括探头的种类、数量、分布,监测频率、数据传输方式和电源充电方式 等,然后进行现场传感器安装调试、网络软件安装、参数合理设置、制定保护方案。

C.3.1工作环境适合野外长期工作,适应当地温度、湿度的要求,系统设计满足防水要求。 C.3.2 系统供电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联合供电,供电系统使用野外无直接电源供电的要求。 C.3.3 局域网传输,软件系统的架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方式。 C.3.4 安装时不在管子上直接焊接,土建符合安装要求,主机要求埋地。 C.3.5 采取无人值守,派人定期巡护。 C.3.6 数据可远传至公司服务器,实现数据远程集中管理和分析,采用GPRS或CDMA数据传输 C.3.7 实现实时监测参数、定位、统计分析功能。 C.3.8建立自动调整的报警机制,可实现自动报警。出现异常变化,可在系统界面显示报警信息 并将报警信息发至工作人员

C.3.1工作环境适合野外长期工作,适应当地温度、湿度的要求,系统设计满足防水要求。 C.3.2系统供电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联合供电,供电系统使用野外无直接电源供电的要求。 C.3.3局域网传输,软件系统的架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方式。 C.3.4安装时不在管子上直接焊接,土建符合安装要求,主机要求埋地。 C.3.5采取无人值守,派人定期巡护。 C.3.6数据可远传至公司服务器,实现数据远程集中管理和分析,采用GPRS或CDMA数据传输 C.3.7实现实时监测参数、定位、统计分析功能。 C.3.8建立自动调整的报警机制,可实现自动报警。出现异常变化,可在系统界面显示报警信息 并将报警信息发至工作人员

Q/SY 16722014

C.5.1安装前确认:在施工以前应加工好测斜仪不锈钢延长杆,长度为0.5m,直径与测斜仪基本 相同,一端带有与测斜仪匹配的外螺纹;按设计要求,加工好不锈钢支架和护罩,确保支架与护罩之 间能较好地匹配。将三块太阳能电池板及DTU天线放到支架上;准备探头,各个探头的连接线长度 应以管道埋深+2m为宜。 C.5.2开挖作业:开挖深度为管道底部以下0.5m;坑底面积为沿管道长度方向2m,垂直于管道方 向3m;其他包括排水措施与开挖规程等。 C.5.3应变计布局:每个监测点安装三个应变计地下综合体临舍施工方案,应变计沿管道周向120°均布或90°分布,见图 C.1,其中应变1位于管道的正上方,管道内气体流向为从纸面内向纸面外

图C.1应变计分布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