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404-2018 既有建筑地基可靠性鉴定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JGJ/T 404-2018 既有建筑地基可靠性鉴定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 40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79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198506
下载资源

JGJ/T 40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404-2018 既有建筑地基可靠性鉴定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5.2.1本条规定了应该进行地基抗滑动能力评定的既有建筑的 儿种情况。当地基土体倾角较大且有软弱夹层时容易出现地基的 骨动稳定问题。除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时容易诱发这类问题外, 地震和大雨之后也容易出现地基的滑动,这是本条第4款提示的 情况。

基稳定的力学角度,本标准附录E列出了滑移面上抗滑动稳定 系数K的计算公式。具体执行时,应根据滑动面的、值模拟 不同倾角滑动面,计算滑动体重量,确定最不利滑动面的抗滑稳 定系数。

5.2.10~5.2.13

GB/T 35598-2022 硼硅酸盐玻璃压制耐热器具规范》GB5033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建 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有关地基抗滑安全系数的要求。

5.3.7周期是指鉴定监测期,作为既有建筑的鉴定,周期不可

5.3.7周期是指鉴定监测期,作为既有建筑的鉴定,周期不可 能很长,这是由鉴定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物力财力所决定 的。长期监测是指既有建筑鉴定前就进行了沉降观测及位移监 则:这时的监测数据更有说服力,它可能代表了建筑物出现安全 状况前的发生、发展过程

5.3.10建筑物降变形是否进入稳定阶段,由沉降变形与时间

关系曲线判定。长期观测时,当最后100d的沉降变形速 于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5.3.13地基变形监测中,单个

5.4.2施工振动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评定依据《建筑工程容许 振动标准》GB50868“建筑施工振动”中打桩、振冲及强夯施 工振动对既有建筑地基影响在时域范围内的容许振动值。分别以 振动速度测试峰值不大于容许振动值、不大于容许振动值的 05%、不大于容许振动值的150%和不小于容许振动值的150% 为界划分级别。 对于因施工振动引起的地基稳定性评定,应查证振动前基础 伏况及原有裂缝记录,采集施工振动波及既有建筑基础的振动参 数。振动测试时,测线应布设在邻近施工振动地震波来袭一侧的 既有建筑的稳固基础上,测点不少于3个,分别布设在基础外沿 距离震源最近点及该点两侧1m~2m处,并等间距布置。每个 则点应同时检测径向、切向和垂直三个方向分量:每个分量应记 录一根桩打桩全过程或强夯某个点中每一击的测点质点振动速度 时程信号,分别选取每个分量的最大质点速度作为一个阶段施

振动全过程中的三个方向的质点极值速度,并连续检测3个相 点的施工振动过程,取其质点极值速度作为本次测试振动速 度值

5.4.3地基振动项目中,单个点监测值为个体,按个体级别评 定。施工振动影响评定分项按分项级别评定。

5.4.3地基振动项自中,单个点监测值为个体,按个体级别评

5.5溶洞与衬砌稳定性评定

5.5.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把溶 同、溶蚀裂隙、洞造成事故的原因归结为地基的稳定性。进行 分析后认为其列出溶蚀裂隙是为了防止出现士洞,也就是防止出 现地基士体的流失问题。因此本节仪列出溶洞,把溶蚀裂隙和王 同列入士体流失一节之中。根据这一规则,本节把有衬砌的人防 通道也归为地基受力岩士体缺陷的稳定性问题。围护岩士体中的 缺陷已在地基完整性评定中体现

5.5.2本条提出的范围是考虑溶洞缺陷对稳定性影响的范围。

5.5.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有关溶洞稳定性

5.5.5为了定量鉴定溶洞或岩洞的级别,本标准提出定量计算

5.5.9本条提出经验评定方法要考虑的因素

5.9本条提出经验评定方法要考虑的因素

构筑物不承受建筑的荷载,也就是由跨越构筑物的结构体系承担 建筑的全部荷载。此外构筑物不能漏砂漏水,漏水会造成土体的 流失。有些构筑物已经废弃,但没有完全填实,但也要有定期的 核查制度,以免出现土体流失。

5.5.17本条规定包括两类情况,第一类为全部荷载均由跨越结 构承担,第二类为既有建筑的部分荷载由构筑物承担,只要承载 力低于规范的要求就要评定为C级或D级

5.5.17本条规定包括两类情况,第一类为全部荷载均由跨越结

5.6塌陷与土体流失稳定性评定

5.6.1地基土流失是造成既有建筑整体或局部地基承载能力丧 失的常见现象,本标准将其归为影响地基稳定性的问题之一。本 条依据近年来已出现的一些事例,列出地基土流失稳定性评定的 典型情况

5.6.3本条与第5.5节规定不同的是:本条所称地基包括受力

.3本条与第5.5节规定不同的是:本条所称地基包括受 土体和围护岩土体,也就是说包括围护岩土体中的溶洞和 受影响范围也包括围护岩土体和受力岩土体

会对既有建筑构成影响,主要在于缺陷的大小和深度及与既有建 筑的距离。由于评定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本条第2款和第3款 为鉴定单位留出可调节的余地。地基中存在的土洞,其对地基稳 定性的影响与洞理藏的深度和位置有关,当土洞理深在基础底 面以下10倍以上的洞跨(或洞高)时,洞顶土体完全塌落并填 满土洞空间后,其对上部土体孔隙率的贡献率尚不足1.2%,这 种情况下土洞对地基的影响可以不作考虑,评定时可根据土洞所 在位置是在围护岩主体以外、以内以及离受力岩王体的距离进行 评判。

准的判别方法,要依据国内外的经验、环境现状以及鉴定 该问题的把握进行评定

线或不能承受外部荷载的市政排水管线极易造成跑水,引发

地基引起的建筑事故,这是地基的受力岩王体中所禁止的。 处于围护岩土体之内时,影响相对较小,处于受力岩土体之内 时,影响相对较大,应根据影响的程度评定为C或D级。本条 所称的市政给水排水管线,不包括既有建筑人户的给水管线和排 水管线。

普遍缺乏鉴定经验。缺乏经验时宜从严掌握,以免造成人员的伤 害和财产的损失。

5.7.1本条第1款中只有一个评定分项,不能理解为该建筑地 基稳定性存在两个分项,而只评定广一个分项。应理解为影响地 基稳定性的仅一个分项,其他分项不存在或不影响地基稳定性。

5.7.2当需要地基稳定性评定级别时,分项级别A级对

基稳定性子项性能级别为A级,当不需要评定地基稳定性级别 时,可保留分项评定级别,进行安全性鉴定

5.7.3当所有分项的评定级别均为A级时,既有建筑地

性子项性能的级别可评定为A级;当最低的分项评定级别为C级 时,既有建筑地基稳定性子项性能的级别可评定为C级。当不需 要地基稳定性性能能力的评定级别时,可保留评定分项的级别 以便于进行安全性鉴定或可靠性鉴定

6.1.1地基完整性对建于这些地区的既有建筑地基安全性有明 显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偶然作用 和地质灾害影响下造成房屋建筑塌的主要因素之一,处于这些 地段的既有建筑在地基承载能力评定后,还应该对地基的完整性 予以评定。

本和围护岩土体的完整性级别:其二为地基完整性级别可采用评 定个体受力岩土体级别结合个体围护岩土体级别评定的方式,之 后取地基受力岩土体最低的级别,确定对应的地基完整性级别 地基的完整性评定也可采取分别确定鉴定单元级别方法

物安全时,应调查并探明既有建筑地基中的天然空洞与人 物,查明地基缺失情况,准确测量并确定受力岩土体完整 护岩土体完整性。

6.1.4建筑地基已经受到洪水、边坡塌和地震作用的影响出

6.2受力岩土体完整性评定

6.2.4本条规定了摩擦桩桩周土的缺失,缺陷的影响应作为受

6.2.9土洞的塌与洞跨及土质有关,其对地基稳定性

土洞的埋置深度有关。当土洞埋置深度足够深,洞壁围

(土)稳定,洞顶距离既有建筑基础足够厚(10倍以上的洞跨或 洞高)时,这时的土洞对地基的影响可以不作考虑

5.4.1本条规定可以评定级别,也可以不评定级别。不需要进 行级别评定时,可采取两种方式列出完整性的级别:其一是分别 出受力岩十体和围护岩士体的完整性分项级别,其二是列出所 有鉴定单元个体的地基完整性级别。当需要评定完整性性能级别 时,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方法:其一是依据受力岩土体和围护岩 土体的完整性级别:其二是依据全部单元个体地基完整性的级 别。当仅进行地基完整性的鉴定时,可以评定地基完整性的级 别;当给承载能力的评定提供级别时,可进行地基完整性性能级 别的评定。

6.4.2本条提出确定鉴定单元个体或局部地基完

7.1.1 既有建筑地基

7.1.1既有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首先应取得安全性中所包含的 各分项评定级别,鉴定人员应对影响安全的各个分项根据其工程 经验作出判断,当认为某分项不影响地基的安全性时,可以对该 分项作出级别为A级的判断,从而可进一步鉴定地基的安全性 等级。

数,用公式计算出安全性等级指数来判定安全性等级,这就是分 项级别指数法:也可以根据各鉴定分项的级别评定得出地基的承 载能力、稳定性及完整性子项的级别,根据其承载能力、稳定性 及完整性的级别等级直接确定地基安全性等级,这就是综合性能 级别法。

地基安全性鉴定至少要包括两项性能和承载能力中的地 力和地基变形值,否则不宜称为安全性鉴定

8.1.1本条说明进行地基持久性鉴定的条件。地基中含有特殊

8.1.1本条说明进行地基持久性鉴定的条件。地基中含有特殊 生土或周边岩土环境因施工发生改变,往往会给地基土的持久稳 定带来潜在的事敌隐惠。由于含有特殊士的地基设计之初可能没 有或进行了一定的换填及处理,处理方式方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 到地基稳定的长期性及结果:含有这种十本身就是一种隐患:处 理不彻底或遇有使其性质发生改变的条件(如地震、地面水的渗 漏、管道漏水、地下水的侵蚀等),往往会造成地基事故:既有 建筑地基周边岩土环境的改变(如周边的基坑开挖引起侧壁大变 形、地下工程施工塌方、地下降水等),即使这种情况不发生在 持力层或受力岩土体中,也同样会给地基的长期稳定带来威胁。 8.1.3地基补充勘验是指对特殊土等不良地基土用察的手段 进行核香确认,对特殊士的力学参数进行检验

8.3.3湿陷性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土。对于非 自重湿陷性土,很容易理解,当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 力之和均小于引起地基各土层湿陷的起始压力时,其湿陷影响不 考虑,级别可评定为a级。 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士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规定 广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施,鉴定时应判别对 现有建筑地基湿陷性土是否采取了地基处理、防水和结构等处理 普施。对于湿陷性土地基应查明:(D影响引起地基土湿陷的环境 水的渗入情况;②地基土中每层湿陷性土的厚度,并由每层土浸 水荷载试验的附加湿陷量确定该层土的湿陷程度,再根据附加湿

陷量及土层厚度计算总湿陷量,最后由总湿陷量和湿陷性土总厚 蔓确定湿陷等级;③是否采取了消除湿陷性的处理措施及措施的 有效性;④影响地基稳定的剩余湿陷性士厚度。 湿陷性黄王地基处理的根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 土的工程性质,消除或减少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止水浸入建筑物 地基,提高建筑地基的稳定性。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 建筑规范》GB50025规定了各类建筑物的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或等于50mm;②在非自重湿陷性黄 土场地,地基内各层士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 覆王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③地基湿陷性黄土层已经全部挖除或 已全部处理完。符合其中的任一项时,均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 设计

年版)中第5.7.11条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 享层软土分布区,宜判别软王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的软弱黏性土 层是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80kPa、 00kPa、120kPa的土层:《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给 出了考虑软土地基震陷影响的判别标准,即在8度和9度情况 下:地基范围内存在淤泥、淤泥质十质且地基承载力8度小于 O0kPa、9度小于120kPa时,除丁类构筑物或基础底面以下非 软十层厚度满足要求的构筑物外:均应采取措施:消除软士地基 震陷影响。软土地基的震害主要是震陷,震陷大小将取决于土的 物理力学性质和非地震时的受力状态与地震作用特征。实际工程 中,特别是在重要工程中、震陷量估计和消除震陷影响也是很重 要的,软士震陷量小于50mm时可不采取消除震陷的措施

8.3.5膨胀土的这种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开裂且

殊工程性质,给工程安全带来较大的潜在威胁,应准确把握膨胀 土的特性及变化的规律。指标参数获取首先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中的胀缩变形量S.判定

8.3.6环境作用等级、基础的表面裂缝宽度限值、

8.3.7季节性冻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时,由于土层的

住往会使地基产生冻胀和融沉现象,容易对建筑物造成破环。因 比,以李节性冻士作地基进行建筑物设计时,除应满足一般地基 的要求外,还应着重考虑地基冻胀和融沉对建筑物的影响。季节 生冻士地区的既有建筑地基:应针对不同的冻胀性采取以下处理 普施:①在建筑物附近完善防渗、防水和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 参入地基;②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和恰当的基础理深,使基础理 深超过有效冻胀区;③对于冻结深度天而冻胀性文强的地基,采 用砂垫层换填或用基穿过:采取人工预先融化法:或在基础周 围换填非冻胀性土,以消除围土的冻胀影响。 设计冻深按现行行业标准《冻主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JG118确定。不冻胀、弱冻胀、冻胀王基础底面下充许冻 土层最大厚度h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确定:是否采取减少或消除冻胀力危害措施可按现行 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118确定。

8.3.8周边基坑开挖直接影响到既有建筑地基安全及

文种影响因素概括为三项指标:①原有基础与开挖基坑底边沿的 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开控的基坑是否影响到原有受力地基士体 的稳定,或者说,支承原有基础的受力地基土是否位于基坑边坡 骨裂面内:以基坑侧壁主体滑裂面界限为指标:②基坑侧壁的变 形值:侧壁主体变形将引起地基士体的不稳定,扩展进而影响到 既有建筑基础的稳定,以变形控制量(即监测报警值)为指标 3基坑开挖的方式与支护形式:基坑支护体系的有效性、可靠性 是地基持久安全的决定因素。周边基坑的开挖对既有建筑地基的 影响不是瞬间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因此,既有建 简地基的持久性鉴定以上述三项指标进行级别评定

8.3.9本条中的级别评定依据有两项:其一是降水引走

基础倾斜:其二是降水引起基础的最大下沉量。降水引起地基沉 降,这种沉降也许是均匀沉降,但从长期来说,过度沉降会引起 地基的持续不稳定。当建筑物墙体或基础出现裂缝时,除进行地 基的持久性鉴定外,尚应进行安全性鉴定。

因降水影响既有建筑地基持久性的级别,以降水引起的计算 附加压缩变形量和沉降倾斜率为指标进行评定。计算的地基土因 降水增加的附加压缩变形量与降水深度、地基士颗粒孔隙率及物 理性质有关降水引起土颗粒结构的有效应力的增加,直接引起 卡缩变形的增大,降水引起的压缩变形也是地基土排水固结的过 程,降水引起的底层压缩变形量可采用分层总和法按下式计算:

式中:公w 计算剖面降水引起的底层压缩变形量(m); w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地区工程经验取值 无经验时可取w=1; Aozi 降水引起的原地下水位以下第层土的增加的附加 有效应力(kPa); Ahi 第i层土的厚度(m); E 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kPa)。 对于降水引起的原地下水位以下第层土的增加的附加有效 应力△当第i层土位于降水后水位与原水位之间时:

当第层士位手降水后水位以下时:

式中:w 水的重度(kN/m): 第i层土中点至原地下水位的深度(m); + 入一一计算经验系数; h一计算剖面对应的地下水位降深(m)。 由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因地下降水引起的地基土的压缩变形 量,往往与实际有较大出入,这主要是土的结构以及有效附加应 力的传递极其复杂。从严格意义上来分析,降水前后原水位标高 以上由基础和上覆主层传递下来的总应力不变,降低地下水位 后,使得原水位标高和降低水位后标高之间土层总应力中孔隙水 应力消失,这部分应力转嫁成土颗粒结构的有效应力,从而使得

这之间的土层有效应力增加,造成颗粒之间的接触应力增大, 引起颗粒的变形,空隙减少,因而产生了这部分土层的压缩变 形。由于地下水位的降低:使得士颗粒结构的有效应力发生改 变,这种有效应力的改变不仅仅使得原水位标高和降低水位后标 高之间的土层有效附加应力发生改变,也使得降水后水位标高以 下王层的有效附加应力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同时文影响到应力传 递的扩散角,所以,造成计算的压缩变形量与实际有出入,这就 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特性及工程经验加以修正。 8.3.10当在既有建筑基础周围岩土地基中施工地下空间碱室 时,由于地下空间的取土,扰动了地层应力原有的平衡,空洞中 体的解除:导致应力向孔壁集中并向近转移:地下工程与原 有基础相对空间位置不同,其对原有建筑地基安全的影响程度也 不同。就地层而言,地层结构随深度的增加,其地层压力越大 岩士的比重越大:孔隙比越小,岩土结构越密实。根据地下空间 扇落区域范围、空间断面面积与塌落后散体结构空隙的相互关 系,可以推断,空间断面面积越大,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越 大;地下工程理置越浅,其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也越天。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计算的地下空间工程围岩应力:

这之间的土层有效应力增加,造成王颗粒之间的接触应力增大, 引起颗粒的变形,空隙减少,因而产生了这部分土层的压缩变 形。由于地下水位的降低,使得土颗粒结构的有效应力发生改 变,这种有效应力的改变不仅仅使得原水位标高和降低水位后标 高之间的土层有效附加应力发生改变,也使得降水后水位标高以 下王层的有效附加应力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同时文影响到应力传 递的扩散角,所以,造成计算的压缩变形量与实际有出入,这就 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特性及工程经验加以修正。

时,由于地下空间的取土,扰动了地层应力原有的平衡,空洞中 土体的解除:导致应力向孔壁集中并向邻近转移:地下工程与原 有基础相对空间位置不同,其对原有建筑地基安全的影响程度也 不同。就地层而言:地层结构随深度的增加,其地层压力越大 君土的比重越大:孔原比越小,岩土结构越密实。根据地下空间 塌落区域范围、空间断面面积与塌落后散体结构空隙的相互关 系,可以推断,空间断面面积越大,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越 大;地下工程理置越浅,其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也越大。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计算的地下空间工程围岩应力:

水平主动土压力系数为:

g=25°为例,地下空间碉室毛断面外接直径为Do,水平

向的侧壁保护主柱壁厚不同时,侧壁地基主压力增加值如表 所示

表1 围壁切向应力随距离变化

贞部的保护主层厚度不同时,地基主压力变化值如表2 所示,

从水平距离(表1)可以看出:由手地下空间工程的开挖, 破坏了围岩地基王原有的应力平衡,使得应力向围岩侧壁转移, 围壁土体出现集中应力,侧壁应力增加了160%,是原来应力的 2.6倍,王压力的增加将成为地基失稳的原因之一;随看向侧 壁水平向延伸,应力集中逐渐减小,当土柱壁厚为地下空间毛断 面外接直径的2倍时,应力增加仅为2.94%:当土柱壁厚为地 下空间毛断面外接直径的4倍时,应力增加不到1%,仅为 0.88%,足可忽略不计。 同样,从地下空间顶部(表2)可以看出:地下空间工程的 开挖,由于顶部支撑应力的解除:使得顶部地基主应力产生松 地,改变了围岩地基土原有的应力平衡,顶部压力减少了 00%:随着向上延伸,开洞引起的应力松驰逐渐减小,当顶部 土层厚度为地下空间毛断面外接直径的2倍时,土压力的减少为 7.46%:当顶部土层厚度为地下空间毛断面外接直径的4倍时

土压力的减少不到3%,仅为2.33%,足可忽略不计:主压力的 咸少不会成为地基破坏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当地下空间工程位于既有建筑地基附加应力影响 范围以外或有效岩土层壁厚超过地下空间毛断面外接圆直径的4 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地下空间塌落对地面的影响范围(即塌落及影响平径):与 空间碉室上覆岩土层性质有关,将其分为三个区域:①塌陷区: 塌陷角45°一/2以内:影响区:塌陷区以外,对于土层可定 为与深度相同的水平区域,对于层状岩层区域范围大致2倍~3 倍的深度范围;③微弱影响区:影响区以外的区域。 有效支护是指岩土体缺失部位空间围壁支护体强度、刚度 急定性及耐久性满足因君主体缺失而产生的围岩压力设计要求和 服务年限要求

8.4.1地基持久性鉴定中有的分项存在鉴定个体,个体鉴定级 别用a、b、c、d四个级别表示;有的分项不存在鉴定个体,分 项鉴定级别用A、B、C、D级代之a、b、c、d级

8.4.1地基持久性鉴定中有的分项存在鉴定个体,个体鉴定级

9.1.6本条规定当由地基沉降及裂缝鉴定的使用性等级为N级 时,宜进行地基的承载力、变形及变形稳定性的评定,鉴定其承 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或确认变形是否已经稳定。地基沉降变形 将导致基础产生裂缝,基础裂缝既是地基变形的特征和结果,也 是评定既有建筑地基是否需要加固处理和能否正常使用的依据

9.1.6本条规定当由地基沉降及裂缝鉴定的使用性等级为V级

9.2.1地基产生的裂缝通常延伸并出现在地表或地面,特别是 对于围护岩士体,这些是直接可观察可量测的:对于受力岩土体 裂缝,可通过刨挖或深部探测的手段获取。

面以下的回填王也属于地基土的一部分,回填土的实质量直接 影响到室内地面铺设的质量和寿命,也影响到使用性。本条的鉴 定级别可作为是否需要维修处理的依据

9.2.6本条施工振动对人的

表3人的反应与地面质点速度关系

a、b、c、d四个级别表示;有的分项不存在鉴定个体,分项评 定级别用A、B、C、D级代替a、b、c、d级

附录D承载力特征比值计算

D.0.2本条地基土附加应力P.和自重应力Pe的计算如图1 所示。

基础底面以下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力按条形基础和独立基 础分别计算 对于单位长度的条形基础,基础底面以下之处的附加应力 力可按下式计算:

于独立基础,基础底面以下处的附加应力P,可按下式

式中:a、b 基础的长度和宽度(m): 之 基础底面以下计算深度(m); 0 应力扩散角(),可按表4选取

表4地基土应力扩散角0

注:数值介于表中之间时可差值。

表中:E为基础底面以下之深度处地基土的压缩模量:E 为基础底面至以下之深度处地基土的加权压缩模量,E三 基础底面以下深度处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力,按下式计算:

表中:E为基础底面以下之深度处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为基础底面至以下之深度处地基土的加权压缩模量:

基础底面以下之深度处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力按下式计算

LY/T 3242-2020 林业企业能源管理通则式中:n一一地表至基础底面以下深度处地基土层数。 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力按下式计算:

Pk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 力值(kPa); cd 基础底面处基础理深为d的地基土自重应力 (kPa)。自重应力Ped按下式计算:

式中:Y、h; 地表以下覆盖层第i层士的大然重度(kN/m 和层厚(m):

nd地表至基础理深为d处地基土层数。 地基承载力探查深度的确定: 当确定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10%时,鉴定深度之应满足 下式:

b po = 10% > Yh b+2.z.tano

SN/T 5451-2022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乳酸菌总数 方法一统一书号:15112·3240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