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546-2018-T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 546-2018-T 钢管混凝土束结构技术标准3.5.1本标准规定钢管混凝土束结构适用于6度8度抗震设
5.1本标准规定钢管混凝土束结构适用于6度~8度抗震 也区,对于8度区的甲类和乙类建筑,应按比8度更高的要求 抗震措施
3.5.1本标准规定钢管混凝主束结构适用于6度~8度抗震设
3.5.2抗震等级的划分GA/T 1513-2018 法庭科学 印章色痕检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体现了对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结检
类型、不同烈度、同一烈度但不同高度的结构延性要求不同。按照 抗震设计等能量的概念,由于钢管混凝王束剪力墙延性高于混凝 土剪力墙延性,其抗震等级可适当降低。本条按照《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对于多、高层钢结构的要求确定钢管混凝土束剪 力墙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构件的抗震等级。 相互对比可发现: 1建筑高度不大于25m时,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抗震等
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相同,应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对于居住 建筑来说,为了建筑使用空间灵活,易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钢管混 凝土束剪力墙宜在结构平面周边、楼电梯间或住宅分户墙处布置, 减少每个单元内部结构墙体布置的数量。
4.1.6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布
在设防烈度为6度至7度(0.1g)地区得到应用,但未在高烈度区 应用。考虑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钢管混凝士束剪力墙之简的性 能差异,要求其适用高度在100m以内,并对其应用的抗震设防烈 度区域进行了限制。 为保证质量、刚度分布均匀,两种类型的剪力墙应各自对称 均匀布置。为减少相互施工影响,同时受力形式也较简单,两种类 型的剪力墙不宜在一个方向上多次交叉布置;在平面上宜分别将 两种类型的剪力墙各目集中布置。 按照双重抗侧力体系进行多道抗震防线的要求,通过对钢管
5.2.4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与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
01一般规定 6.1.1钢管束通常由矩形钢管、冷弯U型钢或钢板中的一种或儿种 材料组成,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流水线制作。本条涉及“一种带折 边的U字形型材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专利号:201410151920.3)”” 种C字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专利号:201420243857.1)”一种L型 钢管束组合结构(专利号:201420242294.4)”"一种Z型钢管束组 合结构(专利号:201420245142.X)""一种T字型钢管束组合结构 (专利号:201420246442.X)"一种由矩形管组成的钢管束组合结 构(专利号:201620651734.0)”等相关专利。 6.1.2钢管束中单个空腔截面最大边尺寸不小于800mm时,实 际使用的钢板厚度不小于16mm,可以采用在钢管束内壁上焊接 栓钉、竖向加劲肋等措施以确保钢与混凝土共同作用。 6.1.3对于L形、T形、工字形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各肢中,至 少需要一个方向的墙肢截面宽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 6.1.4按130mm厚的钢管混凝王束剪力墙与一、二级钢筋混凝 十剪力厚度不宜小于层高的1/20稳定性接近的原则,确定钢筋混 凝士束剪力墙构造厚度要求。 与各种异形墙体相比,一字形墙体的稳定同题相对突出,因此 将其墙体厚度限值定为不小于150mm。 6.1.5根据理论分析和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经验,异形截面墙可折 分为一字形墙肢分别进行验算。纤维模型计算表明,L形、T形钢 管混凝土束剪力墙若按拆分墙肢计算,仅当各肢应力比同时接近 于1时,才会比按异形整体截面直接计算偏不安全,这种情况在实 际工程中基本不会出现。
6.1.1钢管束通常由矩形钢管、冷弯U型钢或钢板中的一种或儿种 材料组成,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流水线制作。本条涉及“一种带折 边的U字形型材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专利号:201410151920.3)”: 种C字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专利号:201420243857.1)”"一种L型 钢管束组合结构(专利号:201420242294.4)”"一种Z型钢管束组 合结构(专利号:201420245142.X)""一种T字型钢管束组合结构 (专利号:201420246442.X)”"一种由矩形管组成的钢管束组合结 构(专利号:201620651734.0)”等相关专利。
6.1.2钢管束中单个空腔截面最大边尺寸不小于800mn
为一字形墙肢分别进行验算。纤维模型计算表明,L形、T形 混凝土束剪力墙若按拆分墙肢计算,仅当各肢应力比同时接 1时,才会比按异形整体截面直接计算偏不安全,这种情况在 工程中基本不会出现。
6.2.1弯矩作用在一个主平面内的钢管混凝土束剪
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公式和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但也略偏于安 全,且随混凝土强度越低越偏于安全。 将简化公式与《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JGJ/T380、《组合结构 设计规范》JG138相关公式计算结果及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 买际试验承载力对比发现,本公式计算结果也偏手安全。 6.2.2、6.2.3本条仅适用于一字形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稳定 计算。为加强对一字形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要求,未采用板的 稳定理论,直接采用杆的稳定理论考虑一学形钢管混凝土束剪力 墙的稳定承载力。同时,为进一步简化计算,偏安全的取等效弯矩 系数为1.0。 6.2.4、6.2.5利用数值方法进行多参数分析,得到墙肢轴力与面 外挠度曲线,其中面外挠度指墙肢中心点的面外位移。根据该曲 线的极值点即可得到墙肢的弹塑性稳定承载力Nx。由于缺之
6.2.2、6.2.3
计算。为加强对一字形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要求,未采用板的 稳定理论,直接采用杆的稳定理论考虑一字形钢管混凝土束剪力 墙的稳定承载力。同时,为进一步简化计算,偏安全的取等效弯矩 系数为1.0。
6. 2. 4、6. 2.5
外挠度曲线,其中面外挠度指墙肢中心点的面外位移。根据该曲 线的极值点即可得到墙肢的弹塑性稳定承载力Nmx。由于缺之 截面残余应力分布的资料,计算时不考虑残余应力,通过增天初弯 曲为1/500墙高来考虑。设稳定系数,?=Nmax/N.,可得墙肢的9 入。关系如图1所示。 计算模型的稳定系数高于《钢结构技术标准》GB50017中的 曲线。因此,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构件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采 用6曲线。 对单一材料的截面,回转半径只是一个几何形状和尺寸的有
关的儿何量。但是,复合材料就不相同,需考虑钢管和混凝土的共 同工作题。按照欧拉力相等的原则,可得到当量回转半径。 6.2.6~6.2.9L形、T形、[形、工形等异形截面的各片墙肢可相 互起支承作用。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截面宽度较大,面内稳定 系数很大,因此其稳定承载力与强度承载力接近。计算墙肢面内 稳定时,为进一步简化计算,不考虑各墙肢相互作用,均按一字形 墙体计算,即按6.2.2条考虑。 平面外稳定分析时,各墙肢相互支承作用较大,不可忽略。在 忽略钢管束竖向横隔板作用的前提下,根据各墙肢边界条件,利用 小挠度理论板的平衡方程,可得到四边,三边简支板临界荷载和屈 曲系数。 考虑儿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初始儿何缺陷的影响,初始儿 可缺陷采用弹性屈曲分析得到的一阶屈曲波形的形式,缺陷幅值分 别取1/1000和1/500,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弹塑性稳定分析。 N. 其中Nxcr为墙肢的弹性屈曲荷载。将分析得到稳定系数和正 则化宽厚比绘制成如下图所示。从图2和3中可看出:随着入的 增大,稳定系数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初始缺陷的大小对 墙体弹塑性稳定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缺陷的增大,相同入,
的墙肢稳定承载力有所降低。采用欧洲钢结构协会提出的弹塑性 稳定系数9,=1/[1十入"」/。为达到一定长细比下稳定系数等 于1的目的,公式可转化为:9=1/(1一入十入)/。当n的取 直为1附近时,可获得与EC3规范中的四条柱子曲线很接近的稳 定系数曲线。因此,取n等于1,公式转化为9=1/(1一入十入)。 取入b0=0.5,则公式转化为9,=1/(1一0.52十入)。从稳定曲 线图上可知,本标准提出的稳定计算公式远小于初始缺陷下的数 直分析结果,也小于winter公式,更小于欧拉公式曲线,略大于 EC3杆件的稳定公式曲线,较为适用。同时,当入,小于0.5时,计 算得到的为1,故工程设计时若将异形截面的各组成墙肢的入 控制在0.5以内,可不用验算墙肢的稳定性。当入,天于0.5时,需 进行整体稳定计算。
6.2.11墙肢抗剪承载力仅考虑与受力方向一致的钢板抗剪承载 力,不考虑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同时,参考欧洲规范Eurocode4 将剪力设计值控制在截面抗剪承载力的50%以内,不需要考虑弯 剪耦合作用
6.3.1作为墙肢支承边的翼墙或端柱,其自身在出平面
1作为墙肢支承边的冀墙或端柱,其自身在出平面的稳定 保障,当入。不大于0.215时,其稳定系数大于0.97。端柱
应有保障,当入。不大于0.215时,其稳定系数大于0.9
边长与墙肢厚度之比的下限,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JGJ3第7.2.15条对钢筋混凝王剪力墙端柱的要求。本条中 两个条件均应满足,一般情况下计算高度为一个楼层高度的墙体 满足条件2就自然满足条件1,但是穿层墙体还需要按照条件1 进行复核。 当不能满足本条规定时,可见钢管混凝王束剪力墙视为无翼 墙或无端柱。
6.3.4为了保证一字形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6.3.5边缘腔是指钢管混凝土束墙肢最边缘的端部钢管。例如
字形墙体两端的两个钢管、L形墙体端部的两个钢管,1 端部的三个钢管。
6.3.6实测杭肃钢构股份公司制个
壁板厚度的上干条焊缝数据显示:在钢板弯角半径为3t(t钢管束 壁板厚度)的情况下,焊缝表面宽度与焊缝熔深有一定关系。当 =4mm或5mm时,焊缝面宽不小于t即可达到熔深不小于钢管 束壁板厚度;当t=6mm或8mm时,焊缝面宽不小于板厚减去 mm即可达到熔深不小于钢管束壁板厚,焊缝表面宽度可以作为 铺助检查指标(图4、图5)。
本条对洞口面积和洞口间距、边距的规定参考了钢筋混凝 墙的开孔要求,并适当从严
7.3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墙脚节点
7.3.1墙脚的连接系数参考了现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 规程》JGJ99,同时考虑了抗震设防烈度及嵌固端以下地下室层数 的影响。6度及7度(0.1g)时,嵌固端以下地下室层数若不少于2 层,可不进行连接的极限抗弯承载力验算。 罕遇地震作用下墙肢轴力可能会变小基至由受压变为受拉: 仅取多遇地震作用下墙肢的组合轴力设计值或按只受弯来进行连 接的极限抗弯承载力验算有时会造成连接偏弱,因此提出了“连接 的极限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构件的塑性抗拉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该要求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 考虑到墙肢的实际承载力可能会超过计算承载力,因此,只有 弯矩作用下墙肢的塑性抗弯承载力Mx应乘以1.25的超强系数。 7.3.2墙壁板较厚、锚筋式连接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理 柱式连接。 7.3.3墙脚连接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受压区基础混凝土 强度的局部承压提高系数,此时基础的局部承压自动满足。 连接钢筋和型钢应与钢管束壁板对中,以便直接将钢管束壁 板的拉压力传至基础。 底板有效外伸宽度的计算方法参照了欧洲规范,假定底板下
板的拉压力传至基础。 底板有效外伸宽度的计算方法参照了欧洲规范,假定底板下 基础反力达到时,悬挑板根部的应力刚好达到f。底板厚度不 宜小于d,一是锚筋穿孔塞焊的构造需要,二是为了减小钢管束壁 板在锚筋处的应力集中。 钢管束与底板连接处,沿四周外侧贴板一是可以加强钢管束 与底板的连接焊缝,二是使墙底的塑形铰上移,三是减小钢管束壁
板在锚筋处的应力集中
7.3.4理杜式墙脚与理入式柱脚的传力方式有所不向,理大式柱 御依靠理入基础的柱段上下与基础的水平挤压力形成力偶来平衡 柱底弯矩,而理柱式墙脚则是依靠连接柱的竖向拉压力及基础对 墙体底板的反力形成的力偶来平衡墙底矩。 连接柱的受拉承载力不应考虑柱内混凝土的贡献。 连接柱与墙体的侧面抗剪连接和端面抗拉(抗压)连接的承载 力之和应不小于柱的轴向承载力,同时为了保证柱之间墙体的内 力能有效传递到柱上,柱与墙体的连接长度尚应符合最小构造要 求。 受拉区或受压区各支连接柱较近时,其对基础的冲切破坏锥 本可能相交,此时应验算各支柱对基础的联合冲切作用,并考虑各 支柱轴力不同产生的影响。冲切计算时,忽略柱上栓钉的抗剪作 用。 连接柱钢管壁厚考虑到焊接栓钉的需要,不应小于8mm。 连接柱的理深及栓钉设置的构造参考了理入式或外包式柱脚 的相关要求。 采用理柱式墙脚时,无须在墙体底部设置贴板加强
7.4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
7.4.1强震作用下梁端可能会出现塑性铰,除按照构件的抗弯承 载力设计值验算连接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外,尚需按构件的塑形 抗弯承载力验算连接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7.4.3为了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提高节点制作质量,侧板式刚 接节点宜设置牛腿。钢梁翼缘的弯矩形成的轴力,通过四条侧面 角焊缝传递给两块侧板;两块侧板作为轴心受力构件,通过槽型焊 缝逢将内力传递给钢管束壁板及其内部混凝士。要求侧板必须盖过 至少一个竖隔板,有利于荷载作用传递给混凝土及防止钢管束壁 板面外翘曲。验算钢管束壁板厚度时,不考虑混凝土的作用,所有
4.1强震作用下梁端可能会出现塑性铰,除按照构件的抗驾 力设计值验算连接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外,尚需按构件的塑 弯承载力验算连接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荷载作用全部由钢管束壁板承担。通过侧板式墙梁刚接节点试验 发现,该节点抗震性能良好,能够达到刚接节点性能要求。典型侧 板式刚接节点试验滞回曲线和破坏时节点试验照片如图6、图7 所示。 钢管束壁板按拉剪破坏(blockshear)示意如图8所示,破坏 面与焊缝位置重叠。
典型侧板式刚接节点试验滞回曲
图7破坏时节点试验照片
墙铰接节点的钢管束壁板拉剪破坏
本条涉及“钢梁与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的侧板式连推 号:201520727528.9)”等相关专利
号:201520727528.9)”等相关专利。 7.4.4当采用梁墙侧板式刚接节点影响建筑效果或使用功能时 也可采用梁墙端板式刚接。这种节点形式可以减少焊缝长度,且 不需要制作牛腿,有利于制作和运输。该节点钢管束部分受力形 式与侧板式节点相同,采用侧板贴板形式。但是,钢梁翼缘采用端 焊缝直接与钢管混凝土束墙体上的端板连接。为保证达到刚接节 点性能,可用屈服线理论推导出对端板厚度的要求。通过对该节 点抗震性能试验发现,节点性能和普通框架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 到接连接性能接近。 采用端部扩大形连接、梁端加盖板或骨形连接的目的是将塑 性铰自梁端外移。 本条涉及“端板式钢梁与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连接节点(专 利号:201420564886.8)等相关专利
7.4.4当采用梁墙侧板式刚接节点影响建筑效果或使月
的剪力较为均匀传递到钢管束壁板上,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因此: 在钢管混凝土束壁板厚度较薄时,钢梁不应与钢管混凝土束剪力 墙直接相连。通过钢梁铰接节点承载力试验发现,L形或T形连 接件可以满足相关受力要求,达到节点承载力后,钢管束壁板没有 破坏。接节点荷载位移曲线和破坏时铰接节点试验照片,如图 9、图10所示。
图9铰接节点荷载位移曲线
图10破坏时铰接节点试验照片
虽然L形或T形连接件与钢管束壁板四面围焊,考虑连接件 最上部的正面焊缝位置对应的钢板,需要承受一定的次弯矩作用 偏保守的忽略此处钢板承载力作用,仅按照三面围焊的拉剪破坏 blockshear)模式计算钢管束壁板承载力。 7.4.7当梁与墙的连接采用侧板式或端板式节点时,L型剪力墙 的转角处若设置两个方向的刚接梁会导致节点处理复杂,应尽量 避免。若必须设置两个方向的刚接梁,宜在转角处设置柱,并通过 水平隔板传递钢梁翼缘拉压力。
7.5楼板与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
7.5.2根据相关推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保证楼板和钢管混凝土 束剪力墙,钢管束和束内混凝土共同工作,在每层楼板位置处,每 一个钢管束腔体均应预留两排,总共不少于4个钢筋孔,每个孔插 入的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作为现浇楼板边支座时,考虑到楼板边 的整体性比现浇混凝差,因此按简支边计算楼板。钢管混凝王 束剪力墙作为中间支座时,两侧均有现浇楼板且楼板钢筋可以穿 过墙体布置,满足刚接要求,因此可按刚接计算。 考虑到施工方便、抗裂缝要求,将支座钢筋采用两种长度伸人
楼板内,并长、短间隔布置。当一长一短布置无法满足计算要求 时,也可两长一短布置。仅考虑长支座钢筋的受力作用,短支座钢 筋作为构造要求布置。
8.1.4、8.1.5在《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 保护第2部分:环境分类》GB/T30790.2中对大气腐蚀腐蚀性 等级和典型环境示例如表2所示。
大气腐蚀腐蚀性等级和典型环境
查阅中国大气腐蚀监测平台的实测值研究成果,表3列出 些城市的大气腐蚀腐蚀等级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自“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数据积 累及规律研究”研究成果,我国大陆地区大部分地区应处于C3腐 浊等级。 原则上在腐蚀性等级CI下的构件不需要防腐蚀保护。但如 用于腐蚀性等级C1下的钢构件未进行涂装:且运输、临时贮存或 安装过程中长期处于暴露条件下,腐蚀就会发生。因此,C1等级 宜按C2等级进行防腐蚀设计。 现有防腐蚀涂层的耐久性结果主要针对裸露涂层,裸露钢结 构防腐蚀涂层的耐久性通常受到日照、褪色、粉化、污染、磨损或基 于美观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耐久性较差,通常需要频繁进行维 护。建筑内部的钢结构构件通常都不会完全暴露在空气中,除了 防腐蚀层外,表面会有防火保护层和装饰层进行保护,进一步隔绝 了大气环境·不存在日照、褪色、污染、磨损、美观等影响,耐久性可 进一步提高。 综合以上结论,办公室、商店、住宅、学校和旅馆等有保温的建 筑,室内的天气腐蚀性等级为C1级。建筑中应通过防腐蚀涂层,防 火涂料层和装饰层设置不小于两层保护,以达到长效保护的自的。 通常情况下防腐蚀层中的面涂层主要遮澈日光对涂层的破 环、装饰功能和密封等作用。采用防火涂料、水泥砂浆、无机保温 砂浆、轻质底层抹灰石膏、砌筑砌体(以界面层贴附在钢结构构件
表面时)等材料进行防火保护时,可与钢结构构件表面紧紧包裹在 一起,密封性能良好,可以达到面涂层的功能。因此,可不涂刷面 涂料。
8.1.6卫生间、厨房属于经常用水房间,且漏水现场时有发生,应 没置不少于三道的防腐蚀防线。第一道为防腐蚀涂层设计,第二 道为水泥砂浆防火层,水泥砂浆厚度不小于30mm。第三道为在 水泥砂浆表面做建筑防水层。通常情况下,卫生间水泥砂浆表面 不存在瓷砖装饰层保护。 为防止墙根处积水或漏水,应设置素混凝土翻边。然卫生 间的钢梁位于吊顶上部,但卫生间水蒸气较多,钢梁表面容易承受 冷凝水。因此宜防水砂浆进一步保护,特别是采用防火涂料、柔性 防火材料等孔隙率较大的防火保护层,外层应采用防水砂浆包覆
8.1.7考虑到采用黏贴岩棉的黏结界面层密封性能良好,如黏
破坏,岩棉就会脱离,同时岩棉外部还有砂浆抹面层保护,保护性 能良好。如岩棉外部采用石材、人造板材等不透明材料防护时,也 可提供相应的保护。因此,以上两种情况均可对中间漆形成一定 程度的有效保护,也可不涂刷面涂层。提高但随着建筑使用年限 的增加,建筑外围护系统的易于破坏。同时,相关研究显示提高中 可层漆膜厚度可有效提高防腐蚀保护层的耐久性。 综合以上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外墙的防腐蚀性能,防腐蚀最小 保护层最小厚度保持不变,可增加中间层漆膜厚度。 8.1.8地下室容易漏水,南方地区雷雨天气前后常常墙面或地面 产生大量冷凝水,因此,宜采用水泥砂浆作为第二道防线且防腐蚀 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宜减少。 8.1.11增加底涂料中金属锌的含量增加漆膜厚度、腐蚀裕量计
8.2.1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承担了竖向荷载,因此宜
钢管混凝王束剪力墙承担了竖向荷载,因此宜按柱的要
求。当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主要作用是抗侧力,设计不承 荷载时,耐火极限可按钢梁的要求
8.2.3防火隔热材料应不炸裂,不产生穿透裂缝。防火
火灾下应能适应结构构件的变形。采用外包普通混凝土防火保护 构造时,为了防止在高温下混凝土爆裂,宜加构造钢筋。砌体除了 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还可以采用陶粒空心砌块砖和黏土砖等材料
响,不涉及材料性能。研究表明,虽然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的形式 多样,其耐火极限可由其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即单个腔体的参数确 定。本条表明了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墙体两面受火,且承载力指 其在火灾下保持稳定性的能力。
合考虑其火灾下的完整性、绝热性和稳定性。钢管混凝主束剪力 墙在火灾下焊缝不易开裂,其完整性可视为自动满足
2.10应采取措施,保证砌块或金属网应与钢管混凝土束 可靠连接。
8. 2. 12、8. 2. 13
银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T9978的相关规定,萧钢构有限公司在国家固定火火系统 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多个足尺的钢管混凝土束组 合构件和工字钢梁的耐火极限试验,采用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或无 机轻集料保温砂浆进行防火保护,可满足防火相关要求。 本条涉及“石膏基防火保护浆料在钢构件上防火装饰一体化 结构(专利号:201621181359.4)”等相关专利
9.2钢管束剪力墙的制作和施工
9.2.3钢管束的制作需要经过下料、构件组装、焊接、涂装等多道 工序,每一步关键工序前均应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9.2.3~9.2.6保持钢管束内部清洁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 要措施,应在出厂前,安装前进行检查。 9.2.99.2.10钢管束的表面积大,承受的风荷载作用较大,施 工过程中应及时形成稳固的空间刚度单元,保证施工安全。钢管 束截面宽度较大,宜设置可拆卸的耳板临时固定钢管束,以减少施 工过程中的工作量。
9.2.9~9.2.10
9.3钢管束内混凝土浇筑
9.3.1自密实混凝王施工工艺自前已经很成熟,适用于束内混凝 土的施工。由于项目条件的不同,为保证束内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应结合各方面的条件进行现场浇筑工艺试验,确定好施工工艺参 数后方可大面积进行施工。
9.3.4钢管束内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50%,束内混凝土的沉隆
基本完成,同时上部施工不会对束内混凝土形成扰动。在形成空 间整体情况下,经过计算,上一节钢管束和施工荷载自重(混凝土 楼板还未浇筑)对本节钢管束的应力影响较小。
10.1.2焊接工程是所有钢结构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一环,对焊接
业相关人员的资格要求,是保证构件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 要求可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相 定执行。
泥砂浆和加气混凝土砌块防火保护工程的验收应按照符合现行国 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中混凝土,砂浆 和砌体防火保护工程验收内容执行的有关规定。
NB/T 10272-2019 地热井口装置技术要求10.6钢管束内混凝土工程
式,是方便可行的检查办法。敲击检查密实性也是在混凝土浇筑 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控制手段。初步检查如有异常,可采用超 声波或钻孔等方法进行检测。对不密实部位,应采用钻孔压浆法 进行补强,然后将钻孔补焊封固
A.0.1钢管束内混凝土轴心受压时核心混凝土的受力特点是: 其所承受的侧压力是被动的。受荷初期,混凝土总体上处于单向 受压状态。随着混凝土纵向变形的增加,其横向变形系数会不断 增大,当超过钢材的横向变形系数,则在钢管和及其核心混凝土之 间产生相互作用力,此时混凝土会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如 果钢管可对其核心混凝王提供足够的束作用,则随着变形的增 加,混凝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不会出现下降段:反之,如果钢 管不能对其核心混凝主提供足够的约束力,则混凝主的应力一应 变关系将会出现下降段,且下降段下降的趋势会随约束作用的减 弱而逐渐增强。 公式中,所计算的钢管混凝土腔体内核心混凝土横截面面积 为图11中的阴影面积
图11钢管混凝土腔体内 横截面面积计算示意图
A.0.3混凝土由受压卸载、再反向加载时,卸载、再加载路径采 用焦点法确定,以便在模型中考虑一定的卸载刚度退化和软化现 象:当混凝土由受拉卸载、再反向加载时,卸载、再加载路径可采用 统一的曲线方程形式来表达
A.0.4钢材束钢材的应力一应变滞回关系骨架线由两段组成 即弹性段(oa)和强化段(ab)。如果钢材在进入强化段ab前卸载, 则不考虑Bausinger效应;反之,如果钢材在强化段ab卸载DB32T 3936-2020 河道管理评价规范,则需 考虑Bausinger效应。卸载至d点时进入软化段,当沿软化段加 载至与骨架线相交时,继续按骨架线加载。
附录B单独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束
B.0.1假定受压区和受拉区钢管束壁板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受 压区混凝土应力达到抗压强度标准值,忽略受拉区混凝土的贡献 不考虑钢管束内竖向隔板的抗拉抗压承载能力,根据截面上的内 力平衡条件可推导出单独荷载(只有轴压力或只有弯矩)作用下的 墙肢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限制截面的塑性发展在一定的范围之 内,并保证一定的安全储备,将构件在只有弯矩作用时受弯承载力 设计值乘以0.8的折减系数。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要求 对手钢管束有开孔削弱的墙肢,应分别验算毛截面和开孔处净截 面的强度。对净截面,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可取0.7f。 B.0.2在一些情况下,墙肢的端部腔体钢板厚度需要增加,承载 力计算时可考虑此部分钢板的贡献。此时墙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 推导原则与端部未加强相同,但考虑了中和轴在受压加强区、中间 未加强区、受拉加强区三种不同情况,并稍作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