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湖南省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要点(试行)》《湖南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审查要点(试行)》(湘建科函[2019]181号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8月)4.1.15建筑外墙和屋面的隔热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
筑外墙和屋面的隔热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2E上
1、浅色外饰面; 2、东、西向外墙采用遮阳、绿化等措施; 3、外墙采用外保温、自保温隔热构造或通风隔热措施等; 4、种植屋面或通风间层保温隔热屋面,
【设计要点】 (1)当东、西外墙采用遮阳、绿化等措施时,应不少于东、西外墙面积的 30%(当建筑层数大于18层或者高度大于50m,可不考虑设计)。 (2)在自然通风和空调房间条件下,建筑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 高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相关规定。 (3)采用软件模拟或手算的方法均可。 (4)当采用种植屋面或通风间层保温隔热屋面时,应不少于屋顶面积的 50%(超高层建筑可不考虑设计)。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设计说明:应明确建筑屋顶和东、西外墙的热工性能指标 (2)建筑围护结构详图:应标明围护结构的具体构造措施,对于标准图集 中未涵盖的特殊热桥部位,应单独绘制节点大样图。 (3)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专项计算分析报告:计算自然通风条件下 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 (4)面积比例计算书:包括东、西向外墙采用遮阳、绿化措施的面积比例 汁算书,种植屋面或有保温层的通风坡屋面的面积比例计算书。
4.1.16采用分体式空调器时NY/T 3816-2020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胡椒瘟病,空调器室外机的布置和安装应符合《湖南省公共
【设计要点】 夏季空调室外机向外部空间大量排热,如果室外机位于通风不良的场所, 列如位于“凹”型空间内部,其排出的热量将蓄积在空间内部,使外部空间的 热环境恶化,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加建筑的空调负荷,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 将空调室外机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使空调排热可迅速扩散,减少其对建筑 室内环境的影响。 【设计文件深度】
建筑平、立、部面图:应有空调外机布置位置,并且有相应构造大样图。
建筑平、立、剖面图:应有空调外机布置位置,并且有相应构造
4.1.17屋面、外墙和地下室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 度。 【设计要点】 (1)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防潮措施和热桥梁、热桥柱、热桥楼板等主要部 立的保温隔热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 相关规定,确保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在冬季不得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2)应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设计说明:应说明建筑围护结构形式(包括对建筑围护结构类型 的描述,如外墙构造形式、屋顶构造形式、楼板构造形式、门窗类型等),建 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包括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以及门窗和玻璃幕墙气密 生等指标),以及建筑构造图集索引; (2)建筑围护结构详图:应体现不同构件的详细构造及热桥部位的处理方 式; (3)结露验算计算书:应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应体 现采用的模拟软件名称及版本,由于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与围护结构平壁部分 相差较大,因此在进行热桥内表面温度计算时,包含热桥在内的围护结构的传 热不能简单地采用一维传热假设,而应通过二维或三维计算得到
4.1.18建筑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8建筑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自然通风排除室内的余热、余湿或其它污染物;当自然通风不能 满足室内空间的通风换气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2、体育馆比赛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具备在过渡季节利用全面通 风消除室内余热的条件; 3、间歇式运行的大型公共建筑宜具备夜间通风换气功能 4、建筑物内产生大量热湿及有害物质的部位,应采用局部排风,必要时辅 以全面排风。 【设计要点】
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加强设计文件深度。 气流组织应合理,应能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余湿,并能有效地排除有害气体 和灰尘。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设计说明:应简要说明建筑重要功能区域气流组织形式和改善措 施。 (2)建筑门窗表:应体现外窗设置情况、详细尺寸说明、开启方式,并与 详图吻合。 (3)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应体现采用的模拟软件名称及版本、模拟工 况边界条件设定、气象参数选择、可开启部分尺寸描述、模拟结果,并统计过 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 例,面积比例应不小于60%。 (4)建筑平面图:应体现建筑空间、各层平面布局,以及通风优化措施在 图纸中的落实情况。 (5)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应包括模拟的工况、边界参数设置、模拟结 果等。
4.1.19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装饰性构件应结合功能一体化设计,并
1、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之和不高于单栋建筑工程土建总造价的5%o: 2、作为装饰的飘板、格栅、构架等建筑构件应结合遮阳、导风等功能进行 设计,或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减少纯装饰 生构件的使用; 3、不应采用无节能功能的双层外墙(含透光幕墙)。 【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时应考虑装饰性构件的功能性,避免采用没有功能的纯装饰性构 件,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建筑施工图设计尽量少用纯装饰性构件,应同时满 足以下要求: (1)纯装饰性构件(包括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铺助绿化等作 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单栋建筑屋顶等处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
球、曲面等异型构件。)造价不高于单栋建筑总造价的5%o; (2)女儿墙高度不超过规范最低要求的2倍,或虽然超过规范最低要求的2 倍,但超过部分,与该栋建筑纯装饰性构件合并统计,造价之和不大于单栋建 筑总造价的5%; (3)建筑红线范围内不依附于建筑独立存在的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 塔、柱、球、曲面等异型构件,造价与单栋建筑纯装饰性构件和女儿墙超高部 分合计统计不高于工程总造价的5%。 当项目存在装饰性构件时,应编写《装饰性构件功能说明书》,说明每栋 建筑和红线范围内不依附于建筑独立存在的各类装饰性构件的具体功能;或编 制《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根据工程造价预算表,对纯装饰性构件 造价进行计算。单栋建筑(工程)的总造价是指该建筑(工程)的土建、安装 工程总造价,不包括征地等其他费用。 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应分别以单栋和整个项目为对象进行造价比例核算, 各单栋建筑和整个项目均应符合上述造价比例要求。多栋建筑可仅选最不利建筑 进行单栋核算。对于地下室相连而地上部分分开的项目可按照申报主体整体进 行计算,而不以地上单栋建筑为计算单元,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平面图:应体现所有装饰性构件的位置和尺寸: (2)建筑立面图、剖面图:应体现女儿墙的高度及立面装饰性构件的位置 和尺寸; (3)建筑效果图:应体现建筑造型及装饰性构件: (4)建筑大样图:应体现红线范围内独立存在的各类装饰性构件的构造详 图。 (5)装饰性构件功能说明书:应说明每栋建筑和红线范围内不依附于建筑 独立存在的各类装饰性构件的具体功能。 (6)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应根据工程造价预算表,对纯装饰性 构件造价比例进行计算,
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0118中的低限标准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对室内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功能房间应远离噪声源布 置; 2、对室内噪声源采取减振、吸声、隔声降噪等构造措施; 3、提高门窗等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外噪声对室内声环境的 影响。 【设计要点】 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达到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并满足以下要求: (1)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相应的隔振降噪措施: ①噪声敏感建筑沿交通干线两侧布置: ②产生噪声的民用建筑附属设施(如锅炉房、水泵房)可能对噪声敏感建 筑物产生干扰; ③噪声敏感房间布置在临街一侧或与噪声源相邻; (2)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应远离噪声源,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或房间可 作为隔声屏障; (3)变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用房的位置不应设置在住宅或重要房间的正 下方或正上方。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设计说明:应明确项目建筑与各类噪声源的分布情况,主要功能 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以及具体的降噪措施要求。 (2)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内交通干道布置,建筑(群)与周边道路及其 也噪声源的距离,以及各类隔振降噪设施的位置。 (3)建筑平面图:应体现建筑空间、各层平面布局,以及建筑设备机房、 电梯间等噪声源的位置。隔声降噪错的措施的大样详图。 (4)室内噪声分析报告:综合考虑建筑的室内和室外噪声源影响,对主要 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进行分析计算。
4.1.21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规定。
(1)对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进行计算或模 拟,计算和模拟结果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2)对构件及相邻房间的空气声隔声进行计算或模拟,结果应满足《民用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平 均值按四舍五入取整)。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设计说明:应对表明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和楼板的空气声 隔声值;应表明主要功能房间的楼板的撞击声隔声值;应表明构件及相邻房间 之间的空气声隔声值。并对是否达标进行说明,如未达标则应提供增强的隔声 隔震措施。 (2)建筑大样图:应提供增强的隔声隔震构造措施大样图
4.1.22主要功能房间有良好的户外视野,70%以上的区域能通过外窗
【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尽量保障建筑之间的间距,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建筑施工图(总平面图等)文件中两栋建筑相对的外墙间距应超过18m; (2)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病房、教室及客房 等场所)使用区域内都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设计说明:应提出楼间距和避免产生私密问题及视线遮挡的措施: (2)总平面图:合理确定建筑楼间距,确保主要功能房间的使用区域内都 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 (3)视野模拟分析报告:70%以上的区域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 无明显视线王扰
4.1.23幕墙设计应采取避免光污染措施,透光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设计要点】 (1)当建筑设置玻璃幕墙时,其可见光反射比(被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与入射到物体表面的光通量之比)不应大于0.2。 (2)对于非玻璃幕墙建筑本条直接达标。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设计说明:应明确项目是否设置玻璃幕墙,设置时应包括玻璃幕 墙的可见光反射比的说明。 (2)建筑立面图:应标明建筑立面材料。
应采用国家及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
汉计安点 应对照国家和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 及制品目录进行设计。 【设计文件深度】 (1)建筑(结构)设计说明:应提出“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 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要求。 (2)结构施工图:不应出现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4.2.2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装饰性构件应结合功能一体化设计,并满足下列要
求: 1、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之和不高于单栋建筑工程土建总造价的5% 2、作为装饰的飘板、格栅、构架等建筑构件应结合遮阳、导风等功能进行 设计,或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减少纯装饰 性构件的使用; 3、不应采用无节能功能的双层外墙(含透光幕墙)。 【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时应考虑装饰性构件的功能性,避免采用没有功能的纯装饰性构 件,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建筑施工图设计尽量少用纯装饰性构件,应同时满 足以下要求: (1)纯装饰性构件(包括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铺助绿化等作
(1)结构平、立、剖面图:应体现所有女儿墙的高度及所有装饰性构件的 位置、尺寸和构造。 (2)建筑效果图:应体现建筑造型及装饰性构件。 (3)总平面图:应体现红线内独立存在的各类装饰性构件的位置,并有详 图体现其尺寸和构造。 (4)建筑设计说明:应要求尽量避免采用纯装饰性构件,并明确造价比例 控制要求。 (5)装饰性构件功能说明书:说明各类装饰性构件的具体功能 6)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根据工程造价预算表,对纯装饰性构 件造价比例进行计算
4.2.3建筑形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规定 优先选用规则的形体。 设计要点 不得选用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第3.4节中规定的特别 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编制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要求结构设 计单位盖章),分析建筑形体是否为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砌体结构、单层空旷建筑、大 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木结构建筑,可不执行本条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1)结构设计说明:应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程度。 (2)结构平面布置图:应体现结构平面各部位的尺寸。 (3)建筑形体规则判定报告(要求结构设计单位盖章):应包括项目存在 的各种不规则类型及相应的指标,并判定建筑形体的不规则性
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
【设计要点】 (1)对于地基基础优化,应充分考虑项目主体结构特点、场地情况,因地 制宜地对项目可选用的各种地基基础方案进行比选(从天然地基、复合地基到 桩基础等)及定性(必要时进行定量)论证,最终选用材料用量少,施工对环 境影响小的地基基础方案; (2)对于结构体系应充分考虑建筑层数和高度、平立面情况、柱网大小, 荷载大小等因素,对项目可选用的各种结构体系进行定性(必要时进行定量) 比选论证,并最终选用材料用量少,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的结构体系; (3)对于结构构件节材优化应充分考虑建筑功能,柱网跨度、荷载大小等 因素,分别对墙、柱(如混凝土柱或钢骨混凝土柱等)、楼盖体系(梁板式楼 盖或无梁楼盖)、梁(如混凝土梁或预应力梁等)、板(如普通楼板或空心楼 盖)的形式进行节材定性(必要时进行定量)比选,并最终选用材料用量少, 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的结构构件形式。 【设计文件深度】 (1)基础平面布置及配筋图:应体现结构优化后的地基基础方案和设计。 (2)结构平面布置图:应体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及 配筋。 (3)梁设计图及结构详图:应体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的平面布 置及配筋。 (4)柱设计图及结构详图:应体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的平面布 置及配筋。 (5)地基基础方案论证报告:应对比优化前后的地基及基础形式,体现节 材效果。(要求结构设计单位盖章) (6)结构体系节材优化设计书:应对比优化前后结构体系,体现优化后结
构体系的合理选型、优化设计和节材效果。(要求结构设计单位盖章) (7)结构构件节材优化设计书:应对比优化前后结构构件,体现优化后结 构构件的合理选型、优化设计和节材效果。 (要求结构设计单位盖章)
4.2.5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热轧 带肋钢筋。 【设计要点】 混凝土结构梁、柱和斜撑构件(含梯段)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 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采用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 可不执行本条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1)结构设计说明:应提出“本工程梁、柱和斜撑构件(含梯段)的纵向 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的要求。 (2)梁、柱和斜撑构件(含梯段)配筋图:应标明各类钢筋的具体型号。
4.2.6混凝土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钢筋的用量占受力普通
4.2.6混凝土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钢筋的用量占受力普通
【设计要点】 混凝土结构建筑受力普通钢筋应尽可能采用不低于400MPa级钢筋。其他 结构建筑可不执行本条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1)结构(建筑)设计说明:应提出“本工程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 400MPa级钢筋的用量占受力普通钢筋总使用量的比例不应低于30%”的要求。 (2)结构配筋图:应标明各类钢筋的具体型号 (3)高强钢筋用量比例计算书(见表4.2.6):根据工程造价预算表和结构 配筋图,对工程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钢筋的用量占受力普通钢筋 总使用量的比例进行计算。
表4.2.6高强钢筋用量比例计算主
4.2.7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其产地距施工现场宜在500km以内
【设计要点】 尽可能选用产地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的建筑材料。 【设计文件深度】 (1)结构(建筑)设计说明:应提出“本工程生产产地距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的建筑材料占总建筑材料用量比例不应低于90%”的要求。 (2)结构施工图:不应出现本地无法生产的大宗建筑材料。 (3)编制《本地生产建筑材料使用比例计算书》(见表4.2.7),根据工程 造价预算表和相关设计图纸,对生产产地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的建筑材料占总 建筑材料用量比例进行计算
表4.2.7本地生产建筑材料使用比例计算书
4.2.8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
【设计要点】 昆凝土结构建筑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其他结构建筑可
行本条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结构设计说明:应提出“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的要 求。
4.2.9当使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时,其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 不宜低于10%。 【设计要点】 合理使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设计文件深度】 (1)结构(建筑)设计说明:应提出“本工程使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 环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应低于10%”的要求。 (2)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重量比例计算书(见表4.2.9):根据工 程造价预算表计算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重量比例
4.3.1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有关规定。
【设计要点】 设计依据需体现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用水 量计算需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 的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纸:用水量计算及设备选型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 标准》GB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进行
4.3.2给水泵应根据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选型,并保证设计工况下水泵处在高 效区。水泵效率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设计要点 给水泵选用应保证设计工况下水泵处在高效区,水泵效率不宜低于现行国 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设计文件深度】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纸:说明选用及采购的给水泵效率不低于现行国家标 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4.3.3卫生器具及其配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18870的有关规定。 【设计要点】 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除因功能需要对工作水压、流量有特殊需求外,所 有用水器具均应采用符合现行标准《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 8870相关规定的节水器具。 【设计文件深度】 给排水设计说明:说明卫生器具及其配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 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0的有关规定
水表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本条要求按使用用途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的厨房是指餐饮厨房,不包括 居住建筑户内厨房;卫生间是指所有民用建筑中的公用卫生间,不包括居住建 筑户内卫生间、旅馆建筑客房卫生间; (2)对于隶属同一管理单元、用水功能多且用水点分散、分项计量困难的 建筑,可只针对其主要用水部门分项计量(如餐饮、办公、娱乐、商业、景观、 室外绿化等),但应保证满足水平衡要求,即相邻两级水表的计量范围必须 致; (3)给水系统应设置全覆盖分级计量水表,下级水表的设置应覆盖上一级 水表的所有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水表应安装在以下位置: 1)给水系统总引入管(市政接口); 2)每栋建筑的引入管: 3)高层建筑应安装在以下位置:直接从外网供水的低区引入管上,高区二 次供水的水池前引入管上,对于二次供水方式为水池一水泵一水箱的高层建筑 有条件时应在水箱出水管上设置水表: 4)公共建筑内需单独计量收费的支管起端: 5)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其他部位。 【设计文件深度】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纸:要说明用水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 (1)餐饮厨房、民用建筑中的公用卫生间应设置水表; (2)对于隶属同一管理单元、用水功能多且用水点分散、分项计量困难的 建筑,可只针对其主要用水部门分项计量: (3)给水平面图、给水系统图中应设置全覆盖分级计量水表,下级水表的 设置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所有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
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水压直
【设计要点】 给水水压稳定、可靠,各给水系统应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向所有用户 不间断地供应符合要求的水。生活供水充分利用市政压力。 【设计文件深度】
【设计要点】 给水水压稳定、可靠,各给水系统应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向所有用户 不间断地供应符合要求的水。生活供水充分利用市政压力。 【设计文件深度】
(1)给排水设计说明:给排水系统的设置情况说明。并说明市政给水水压 及市政直供的楼层。 (2)给排水设计图:给水分区系统图、卫生热水系统图、排水系统图
4.3.6当采用加压供水时,应结合建筑功能、用水特点等,选择合理的给水方式:
1、有条件设置高位水箱的地方,宜采用高位水箱和定速水泵联合供水的给 水方式。 2、市政条件许可的地区,宜采用叠压供水系统。 3、用水时间长、用水量经常变化的场所,宜采用变频调速供水的给水方式, 且宜采用恒压变量供水。 4、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分区内压力较 高的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 具要求的最低压力。 【设计要点】 给水系统设计时当采用加压供水时,应结合建筑功能、用水特点等,选择 合理的给水方式。加压给水系统需满足下述要求: (1)有条件设置高位水箱的地方,宜采用高位水箱和定速水泵联合供水的 给水方式。 (2)市政条件许可的地区,宜采用叠压供水系统。 (3)用水时间长、用水量经常变化的场所,宜采用变频调速供水的给水方 式,且宜采用恒压变量供水。 (4)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分区内压力 较高的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 具要求的最低压力。 【设计文件深度】 (1)给排水设计说明:给排水系统的设置情况说明。 (2)给排水设计图:给水系统图、热水系统图
4.3.7公共场所卫生间宜采用节水控制方式,如脚踏开关、红外感应水嘴和感应 式冲洗阀小便器、感应式大便器等节水器具。
【设计要点】 公共场所卫生间宜采用节水控制方式,如脚踏开关、红外感应水嘴和感应 式冲洗阀小便器、感应式大便器等节水器具。 【设计文件深度】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纸:说明及体现公共场所卫生间采用节水控制方式
4.3.8建设场地内不应存在未达标排放或者超标排放的气态、液态或回
源,若存在以上污染源,应采取下列措施: 1、说明污染源类型,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以达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要 求; 2、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应合理设置污染源的区位,以避免污染源对主要功 能区域和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设计要点】 建筑场地内不应存在未达标排放或者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与建筑给水排水 工程专业相关的主要为污水等液态污染源。若有相应污染源,应根据初步设计 文件要求(见3.1.2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达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1)环评报告书(表):应包括场地内各类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2)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纸:应明确生活污废水的收集、处理方式及排放 去向。
4.3.9场地空间应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²的场地宜进行雨水 专项规划设计。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 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 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 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设计要点】 场地空间应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满足以下要求: (1)绿色雨水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
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对功能调蓄设施等; (2)绿色雨水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等方式合理衔接和引 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地面生态设施; 2)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 地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 (3)当场地面积大约10hm2时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设计文件深度】 (1)给排水设计说明:应明确场地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置要求,应提 出利用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等方式合理衔接和引导屋 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地面生态设施的要求,并 说明控制径流污染的措施。 (2)给排水总平面图:应标明绿色雨水设施位置
4.3.10绿地灌溉应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渗灌或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措施。 【设计要点】 节水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喷灌、微灌、渗灌和低压管灌。绿化灌溉方式宜 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1)绿地浇洒采用中水时,宜以微灌为主: (2)人员活动频繁的绿地,宜以定时微喷灌为主; (3)土壤易板结的绿地,不宜采用地下渗灌: (4)乔、灌木和花卉宜以滴灌、微喷灌为主。 【设计文件深度】 (1)给排水设计说明:需体现节水灌溉方式。 (2)给排水设计图:体现节水灌溉管道及喷灌节点详图,
4.3.11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补水量
4.3.11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补水量 的比例不宜低于80%,宜采取下列措施: 1、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
冷却水溢出; 2、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 (设计要点 对于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系统,应设置水处理装置或 化学加药装置改善水质,保护制冷机组,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排污耗水量。同 时,应通过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 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的泄水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 【设计文件深度】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纸: (1)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纸应说明根据空调系统的设置情况,循环冷却水 系统的设置情况。 (2)设计说中说明采用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系统,应 设置水处理装置或化学加药装置改善水质; (3)并应通过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 搭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的泄水和启泵时的补 水浪费。
1.4.1供暖空调系统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应进 行多方案比较。 (设计要点) 对于大于20000m²且建筑主要功能区域设置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一般采 用集中空调系统,系统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及能耗的高低,而 方案一经确定,改变也将变得困难。不同的空调系统方案,对系统的造价、能耗 和运行管理等都有重大影响,原则上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常规可行方案进行比 较,选择确定较优的方案。 (1)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 应根据建筑规模和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政策、结构及其价格、环保规 定等,经综合论证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余热、废热及地热等低品位能源; 2)宜采用城市或区域冷热源或余热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3)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宜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产联供和燃气空调系统 4)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5)具备可集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余热或有热电联产条件时,宜采用区域 共冷供热,且满足下列要求: a)热媒参数应根据冷热源制备条件、输配成本和用户需求确定,供回水温 差不应小于7℃; b)热媒输配系统宜采用分布式二级泵或多级泵系统,系统应采用变流量运 行; c)应计算空调系统的综合性能系数(SCOP),并应标注在设计文件中。 (2)空调系统形式: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 a)全年空调时间短,或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不经济; b)有空调需求的房间较分散; c)设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或要求不同的房间或区域 d)需增设空调系统的既有公共建筑,但难以设置机房和管道, 2)室内温湿度要求不高,且要求单独控制的较小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加 新风系统,新风宜直接送入空调房间。 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使用时间及要求不同的空调区,其新风系统 不宜划分在同一个新风系统中。 3)下列情况,宜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 a)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室内人员较多、余热量较大、允许较大的送风温 差及过渡季节需要利用室外冷空气降温的区域; b)要求进行集中温度和湿度控制,或对空气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区域, 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时,使用时间不一致的空调区域不应划分在同一个定 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中;温湿度要求不同的空调区域不宜划分在同一个空调风 系统中;舒适性空调系统不应设置再加热装置。 4)建筑空间高度≥10m,且体积>10000m3时,宜采用幅射供暖供冷或分层 空气调节系统
5)在人员密度高且变化大的房间,宜满足变新风量运行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1)供暖空调系统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报告:供暖空调系统方案合理性,主 要包括冷热源选择、系统形式及系统划分、未端配备、输送方式、调节性能等 方面。 (2)空调系统多方案比较报告:设置集中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对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常规可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确定较优的方案。 (3)暖通空调设计图:复核选定空调方案的实施情况。
4.4.2甲、乙类公共建筑供暖空调冷热负荷计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负荷计算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4.4.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系统的供冷和供热工况分别进行水力计算。
【设计要点】 湖南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冷、热负荷相差大,供回水温差也可能不同,对 于冬夏共用的水系统,其水力工况会出现很大不同,需要分别进行计算。 【设计文件深度】 (1)空调系统水力计算书:计算系统的供冷和供热工况时系统阻力。 (2)暖通空调设计说明:根据水力计算结果,判定系统平衡情况,及水泵 等选型合理性。 (3)暖通空调设备表:说明供冷和供热时水泵主要参数(流量、扬程、电
机功率等)、台数及运行控制策略。
4.4.4冷水(热泵)机组台数及容量的选择和组合,应能适应空调负
4.4.5除无集中热源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 器等作为直接供暖空调系统的主体热源: 1、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2、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极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3、无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且无法利用热泵提 供热源的建筑。 4、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昼间用电高峰时段启 用、在昼间非高峰时段使用电锅炉的功率不大于配置电锅炉功率10%的建筑。 5、采用热泵系统,但电辅助加热器的功率不超过设计热负荷20%的建筑。 (设计要点 用高品位的电能直接用于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供暖,热效率低,运行 费用高,是不合适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早有“不得采用直接电加热的空调 设备或系统”的规定,因此,在只有符合本条所指的特殊情况时方可采用。 【设计文件深度】 (1)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明确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形式和容量,若项目 未采用集中空调采暖系统也应进行明确。 (2)暖通空调设备清单:应体现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的设备类型、型号和 容量。
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计算值
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计算值
冷剂流量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房间空调器应温
4.4.9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
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设计要点】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当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时,应根据以下要求选择合 适的节水冷却技术: (1)对于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系统,应采取过滤、缓 浊、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措施改善水质,保护制冷机组,提高换热效率, 减少排污耗水量:
(2)对于开式冷却塔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可通过加大集水盘、设 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 避免停泵时的泄水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 【设计文件深度】 (1)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体现项目的空调系统类型。当项目采用集中空 周系统时,还应体现循环水冷却系统的水处理措施、采用的节水技术。 (2)暖通空调系统图:应体现冷却塔的位置、平衡管设计。 (3)水力平衡计算书:应包括冷却水系统水力平衡计算。 注:本条还与给排水专业相关,应协同设计
1.10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通风与空调系
【设计要点】 (1)当建筑物内区空间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冬季和过渡季应充分利用 室外空气作自然冷源。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应使系统可以全新风运 行,并具有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应合理设计新风和排风,保证室内合理的正压 值。 (2)如项目采用新风比可调措施,对于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可达到的最大 总新风比应不低于50%;人员密集的大空间、需全年供冷的空调区,可达到的 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70%。 【设计文件深度】 (1)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说明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的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全空气系统时要说明可调最大新风比。 (2)空调机房详图:采用全空气系统时,应体现新风/送风/回风管截面尺
4.4.11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设计要点】 当项目采用集中空调或通风系统时,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置应满足以下要 求: (1)机组台数及容量的选择和组合,应符合本设计要点第3.4.3条及《湖南
4.4.12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
(1)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且排风热回 收装置(全热和湿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2)采用带热回收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且双向换气装置的额定热 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此外,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的排风量应不低于项目系统排风总量的30% 无独立新风系统的建筑,新风与排风温差不超过15℃或其他不适宜设置排风能 量回收系统的建筑可不执行本条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1)暖通空调设计说明:“节能设计”部分应提出具体的排风能量回收方 式。 (2)暖通空调设备表:应标明所选用能量回收装置的风量、额定热回收效 率等参数。 (3)暖通空调系统图:应体现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情况,并与设计说明对 应。 (4)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计算分析报告:应计算排风能量回收量和占空调负 荷的百分比。
4.13合理设置计量设
【设计要点】 加强建筑用能、用水的量化管理,是建筑节能、节水工作的需要,在冷热 原处设置能量、补水量计量装置,是实现用能、用水量化管理的前提和条件, 更于运营阶段计费和加强节能、节水运行管理。 (1)炉房、换热机房和冷、热源机房应进行能量计量,能量计量应包括下 列内容: 1)燃料的消耗量; 2)制冷机、循环水泵及辅助加热设备的耗电量; 3)集中供冷(热)系统的供冷供热量: 4)补水量。 (2)采用区域性冷源和热源时,在每栋公共建筑的冷源和热源人口处,应 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3)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水机组及水泵出入口的水管上应设置压 力表,机组出入口、各分区回水管、全空气系统回风管上应分别设置温度计,每 台冷(热)水机组和锅炉的冷(热)水管、冷却水管、蒸汽锅炉的供汽管上应设 置流量计。 【设计文件深度】 (1)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注明上述部位计量方式及计量设施要求 (2)暖通空调平面图、系统图:标明计量设施。 (3)暖通空调设备表:计量设施型号规格等参数
率的情况下,减少噪声对室内外环境的干扰。 【设计要点】 机组、冷却塔、水泵属于震动和噪声比较大的设备,安装位置应尽量降低 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影响,同时确保设备能高效运行。 (1)暖通设备用房的位置不应设置在重要房间的正下方或正上方,并尽量 远离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 (2)尽量采用低噪声暖通设备。 (3)应对产生噪声的暖通设备如主机、水泵、冷却塔未端设备等采取相应 的隔振降噪措施。 【设计文件深度】 (1)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注明主要暖通设备减震降噪措施。 (2)暖通空调设计图纸:应体现暖通设备机房等噪声源的位置,以及隔声 降噪措施大样图
4.5.1室内的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
的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的现行值,大型公共建筑宜符合目标值
(设计要点 公共建筑的各房间及场所的照明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选用高效光源和灯具,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照明功率 密度值; (2)室内各照明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 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 (3)大型公共建筑室内各照明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 【设计文件深度】 (1)电气设计说明:应列出公共建筑的各类照明房间及场所的照度值及照 明功率度值。 (2)照明平面图:各照明场所及房间的灯具选型和布置应与计算书相符,
(3)照明功率密度计算书:应根据各照明场所及房间的灯具选型和布置进 行照度值及照明功率密度值计算
4.5.2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并应符合现行
【设计要点】 应选择效率高的灯具,并且照明数量和质量指标(包括照度、照度均匀度 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的相关规定。 【设计文件深度】 (1)电气设计说明:应提出建筑照明质量的具体指标要求、各类灯具与光 源的性能参数要求。 (2)照度计算书:应根据各照明场所及房间的灯具选型和布置,进行照度 值计算。
4.5.3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
4.5.4照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照明控制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状况,进行分区、分组控制; 2、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宣 采用集中开关控制或就地感应控制:
3、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设计要点】 (1)应根据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不同区域 照明使用功能的具体要求,合理采用分区控制、分组控制、定时控制、集中开 关控制、就地自动感应控制等节能措施。 (2)对于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建议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设计文件深度】 (1)电气设计说明:应提出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 车场区域以及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照明系统的具体节能控制措施。 (2)照明控制系统图:应体现不同区域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在设置有智 能照明控制时,应提供相应的智能化设计图。 (3)照明平面图: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应与设计说明、照明配电系统图 一: 致。
【设计要点】 设计中配电变压器的型号和参数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 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设计文件深度】 (1)电气设计说明:应体现变压器的型号及其技术参数。 (2)变配电系统图:应体现三相配电变压器的型号及技术参数。
【设计要点】 (1)电梯、扶梯的选用应充分考虑使用需求和客/货流量,确定合适的电梯 台数、载客量、速度等指标。 (2)应选用节能电梯、扶梯产品。 (3)应采用节能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电梯并联或群控控制、扶梯感应启停
轿厢无人自动关灯技术、驱动器休眠技术、自动扶梯变频感应启动技术、群控 楼宇智能管理技术等。 (4)对于仅设有一台电梯的建筑,无须考虑电梯群控措施,但电梯应满足 节能电梯相关规定。 【设计文件深度】 电气设计说明:应明确电梯/自动扶梯的具体节能控制策略
4.5.7应按照明插座、空调、电力、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办公建
凡特识明租胜 单独计量。 【设计要点】 (1)对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及采用集中冷热源的建筑, 系统设计(或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必须设置各类能耗(用电、用气、用水)和 分项能耗的计量。 (2)公共建筑应按照明插座、空调、电力、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电能计量, 办公建筑宜将照明和插座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冷热源系统的循环水泵耗 电量宜单独计量。能源综合利用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应设置分类分项能量计 量装置。 (3)对于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或20000平方米 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设置具有传输功能的能耗分类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并保 正监测数据可上传至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设计文件深度】 (1)电气设计说明:应提出建筑内各类能耗(用电、用气、用水)和分项 能耗的计量措施。 (2)配电系统图:应体现用电设备能耗计量表具的设置情况及电表规格型 号。 (3)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应体现建筑内各类能耗(用电、用气、用水) 和分项能耗计量的构架。
在经济运行参数范围内。 【设计要点】 变压器装机容量指标应满足节能要求,变压器经济运行计算参照现行行业 标准《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DL/T985.变压器负荷率一般不应大 于85%。 【设计文件深度】 (1)电气设计说明:应明确项目变压器安装台数及装机容量,变压器装机 容量应满足建筑物节能要求。 (2)电力负荷计算书:应体现变压器低压侧总设备容量、计算容量及各出 线回路的设备容量、计算容量,明确变压器安装容量、台数、负荷率等参数
4.5.9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尽量缩短低压供电线路,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 不宜超过200m
4.5.9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尽量缩短低压供电线路,低压线路的
【设计要点】 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设置。 【设计文件深度】 (1)电气设计说明:应明确变配电所设置位置,并满足靠近负荷中心的量 求。 (2)电力总平面图:应体现变配电所的位置。 (3)电气平面图:配电小间应合理设置,减少各级配电供电线路长度
4.6.1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并应满
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并应满足下列要
1、绿地率不小于30%。 2、场地内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设计要点】 (1)符合当地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 (2)当受用地条件限制,旧区改造项目绿地率难以满足要求时,不足部分 绿地面积应采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方式进行补偿,其中:垂直绿化补偿面
积为建筑物受阳外墙面实际绿化区域的面积;屋顶绿化补偿面积为未计入绿地 率的屋顶绿化面积。 【设计文件深度】 (1)景观设计说明:应提出绿地率的要求。 (2)景观施工图:应依据初步设计文件标明绿地的位置和面积
4.6.2种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GM/T 0098-2020 基于IP网络的加密语音通信密码技术规范,其占场地全部植
物种类及数量的比例不应小于70%
化方式,种植区域覆土深度不小于1.2m,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设计要点】 应合理选择、科学配置植物物种。设计说明中应要求采用养、灌、草结合 的复层绿化形式,种植区覆土深度及排水能力等技术措施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相关技术措施应在景观施工图设计图纸中落实。 【设计文件深度】 (1)景观设计说明:应体现项目红线范围内景观总体设计内容 (2)景观总平面图:应包括苗木表、当地植物名录等,并体现项目内乔, 灌、草植物种类、基本信息。 (3)种植平面图:应体现项目内乔、灌、草植物种类、基本信息、种植位 置图。
4.6.4场地空间应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²的场地宜进行雨水 专项规划设计。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 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 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 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设计要点】 (1)绿色雨水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 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对功能调蓄设施等。 (2)绿色雨水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等方式合理衔接和引 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地面生态设施。 2)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 也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 3)当场地面积大约10hm2时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设计文件深度】 (1)景观总平面图:应体现项目红线范围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的位置和 面积。 (2)景观设计详图:应体现提供下回绿地、雨水化园剖面设计详图,并应 本现与周边道路的高差。 (3)有雨水调蓄功能绿地和水体面积比例计算书:明确下凹式绿地、雨水 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
4.6.5降低热岛强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场地内户外活动区域的有效遮阴面积 不应小于20%。 【设计要点】 (1)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乔木遮阴面 积应按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阴面积应按构筑物正投影计 算:建筑日照投影遮阴面积应按夏至日8:00~16:00内有4h处于建筑阴影区域的户
外活动场地面积计算。 (2)对于学校操场、交通枢纽停车场等特殊活动区可不计入户外活动场地 【设计文件深度】 (1)景观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内建筑和户外活动场地的位置及面积,场 地构筑物的位置、数量、遮荫面积等技术经济指标。 (2)种植平面图:应体现所有乔木的名称及其所在位置。 (3)景观苗木表:应体现各类乔木的名称、数量、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 面积。 (4)遮荫构筑物详图:应体现遮荫构筑物详图(需含构筑物投影面积值) (5)户外活动场地遮荫面积比例计算书:应包括乔木以及构筑物遮荫面积 的详细计算;如果计算中考虑了建筑日照投影遮阴,则还需包括建筑日照投影 遮阴面积的计算,
进行补水,并满足下列要求: 1、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2、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设计要点】 (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规定“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 政自来水和地下并水”,因此设有水景的项目,水体的补水只能使用非传统水 原。 (2)雨水补水量应大于蒸发量的60% (3)在雨季和旱季降雨水差异较大时,可以通过水位或水面面积的变化来 周节补水量的富余和不足,也可设计旱溪或干塘等来适应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 (4)景观水体的补水管应单独设置水表,不得与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 合用水表。 (5)在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缓冲带等前处理设施,或将 屋面和道路雨水接入绿地,经绿地、植草沟等处理后再进入景观水体GH/T 1337-2021 籽棉杂质含量快速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控制雨 水面源污染,确保水质安全。景观水体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 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
(6)如项目未设置景观水体,本条直接达标。 【设计文件深度】 (1)水量平衡计算书:应体现雨水补水量占水体蒸发量的比例。 (2)景观给排水设计说明:应明确项目是否设置景观水体,体现景观水体 补水水源,以及采用雨水的水质保障措施。 (3)景观总平面图:应体现项目是否设置景观水体。 (4)景观给排水平面图:应体现景观水体补水水源、补水计量方式, (5)景观设施详图:应体现雨水处理设施做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