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533-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T 533-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技术条件ICS 45.060.20 Q 84
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533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技术条件
JJG(交通) 120-2015 灌砂仪检定规程pecifica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vel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
CI/T 533201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代号 一般要求 车体各部件及组装技术要求 车体材料及许用应力 车体结构功能评定 车体载荷 10车体试验方法 质量保证: 12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机械性能及许用应力 参考文献
CI/T 533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 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 道总公司、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 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兴华、肖彦君、戴源廷、杨润栋、俞展献、尚广军、于振华、田茂、杨磊、乔渊玮、 邓文豪、毛静、骆起、王京军、刘厚林、邓锐、栾平景、田葆栓、吕劲松、吴新安、冯伯欣、李旭、何丽、李作周、 连苏宁、张占周、姚生军、张学山、高斯佳、唐雅琴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 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 道总公司、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 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兴华、肖彦君、戴源廷、杨润栋、俞展献、尚广军、于振华、田茂、杨磊、乔渊玮, 邓文豪、毛静、骆起、王京军、刘厚林、邓锐、栾平景、田葆栓、吕劲松、吴新安、冯伯欣、李旭、何丽、李作周 连苏宁、张占周、姚生军、张学山高斯佳、唐雅琴
CI/T 533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的符号和代号、一般要求、车体各部件及组装技术要求、车体 材料及许用应力、车体结构功能评定、车体载荷、车体检验规则、质量保证、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CJJ/T114中的最高运行速度不大于120km/h的地铁车辆、直线电机车辆、跨座式 单轨交通车辆、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和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可参照 执行。
JISG4305冷轧不锈钢钢板和钢带 JISE7106铁路机车车辆客车车体设计一般要求
下列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AW3— 超员工况 动荷系数 Fc2 垂向均布载荷 Fi 在车钩中心线高度上沿纵向作用在缓冲器和/或车钩上的拉伸力 F ys 在车钩中心线高度上沿纵向作用在缓冲器和/或车钩上的压缩力 F jc1 在指定架车位置提升车辆一端的载荷 F jc2 在指定架车位置提升车辆整车的载荷 重力加速度,9.81m/s m, 完成组装后车辆质量,不包含转向架质量 m2 最大有效质量,为坐席乘客数量和站立区最大乘客数量之和的质 ms 个转向架或走行部质量 m3i 第i个转向架或走行部质量 车辆转向架数量 R R。或Rpo.2
CI/T 5332018
DB34/T 2871-2017 建筑用光伏墙板技术要求6车体各部件及组装技术要求
1安装在车体底架上的牵引中心销座 的强度与刚度,中心销牵引点处受至 架纵向冲击加速度为3g作用下不会产生永久变形,在受到纵向冲击加速度为5g作用下不被损 2车体底架上应设有架车支承点、吊装支承点、复轨支承点.并应在相应位置上做出醒目标识。
6.2.1车门、窗户等四角宜采用圆弧结构。 6.2.2不锈钢车体侧墙采用点焊工艺时焊点分布应均匀有序,压痕浅而一致,表面检测应满足JISZ3140 的要求。 6.2.3端墙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并应满足贯通道安装及载客的需要
.1车顶结构承载空调机组、受电弓和其他集中载荷的部位应加固,并应保证排水通畅,无渗漏。
5.3.2车顶板在200cm²的面积上应能承受1000N的垂向载荷。车顶板在间距为500mm的两个 400cm²的面积上应能承受1000N的垂向载荷
6.4.1司机室前端内部应设置骨架,外部套装整体头罩,头罩材料宜采用玻璃钢、碳素纤维等复合材料 或其他易成型的材料, 6.4.2司机室内部骨架应采用焊接结构,与底架前端、车顶和司机室侧墙等部件应采用焊接、螺栓连接 或铆接连接。
a)纵向:3g; b)横向:1g; c)垂向:(1土C)g,其中C:系数,在车端C=2,线性下降到车体中央为0.5。 三个方向的载荷应同时施加 纤维增强聚氯乙烯弹性运动地板,合成应力不应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
6.6.1车体组装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及尺寸测量
6.6.1车体组装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及尺寸测量 6.6.2车体组装后,不锈钢车体应按TB/T1802的规定对其进行水密性试验,铝合金车体可按TB/T1802 的规定对其进行水密性试验。 6.6.3地铁车辆、直线电机车辆、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低地板有轨电车车体组装后应进行预挠度测 量,预挠度值应使所有客室门和司机室门操作自如,当车体在承受最大有效载荷时,预挠度不小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