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73-2019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CJJT 73-2019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T 73-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92 m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0212
下载资源

CJJT 73-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73-2019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6.1.1本条对于RTK测量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单基准立

元。 坐珀 测量方式是临时架设1个(或多个)基准站,在小区域范围内采 用电台或GPRS、CDMA等无线通信方式向流动站用户发播差 分改正数的一种测量方式。与网络RTK测量作业方式比较,单 基准站RTK的作业受距离制约,存在定位精度不均匀、可靠性 差等缺点,

测量方式是临时架设1个(或多个)基准站,在小区域范围内采 用电台或GPRS、CDMA等无线通信方式向流动站用户发播差 分改正数的一种测量方式。与网络RTK测量作业方式比较,单 基准站RTK的作业受距离制约,存在定位精度不均匀、可靠性 差等缺点。 6.1.2图根和碎部RTK测量是布设最低等级的控制点和测设 地形、地物特征点,实测点位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满足最低测 量条件即可,以工作需要为主。一、二、三级RTK控制点测量 要照顾到下一级控制布设的起算需要,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本 条控制点的点位选择要求应与GNSS网点相同。一些工程控制 点和图根控制点是满足工程项自需求的,不需要长期保存,对点 立的稳定性要求也低,对于这些控制点,在现场做临时的标记 即可。 6.1.3RTK测量精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卫星分布状况的影响。这 单的卫星为RTK流动站和基准站的共视卫星,为保证流动站和 基准站收到足够多数目的卫星信号,单基准站RTK测量时,基 准站要选择在空旷平地或者地势高处。当接收到多个导航卫星系 统的数据进行RTK测是时需要进行多系缩GNSS数据联合处

6.1.3RTK测量精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卫星分布状况

单的卫星为RTK流动站和基准站的共视卫星,为保证流动站和 基准站收到足够多数目的卫星信号,单基准站RTK测量时,基 准站要选择在空旷平地或者地势高处。当接收到多个导航卫星系 统的数据进行RTK测量时,需要进行多系统GNSS数据联合处 理E10_JTG_E50-200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多系统时空基准统一、多系统周跳探测、GNSS系统间载波 相位差分、模糊度解算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主要的GNSS 设备厂商提供的网络或单基准站多系统综合数据差分处理软件还 不成熟,本标准规定要有一个主要进行定位的卫星系统的卫星状 况要符合表6.1.3的规定。

.I.牛肝芯UVOD狂制两测量可次通型塞绒相皮、里发塞线左 及环闭合差和平差等作业过程对成果进行检验;RTK测量每个 则设点都是相互独立的,点与点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因意外 产生的粗差无法发现。因此,为提高RTK测量的可靠性,保证 义器各种设置正确,测量过程中应选择一定数量的已知坐标点进 行测量校核,以检香用户站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坐标转换参数的准 确性。本条规定作业前应在测区内或周边至少校核一个已知点, 并记录和计算校核结果。控制点校核较差,依据新布设的控制点 相对于上一级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应超过5cm,已有的高程控制 点是高精度的高程点,大地高或高程的较差应不超过GNSS图 根高程测量中误差的2倍;碎部点校核较差,平面位置较差不 应大于图上0.52mm,大地高或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图上等高距 的/2/3倍。

6.1.5已有的RTK控制点,可以作为RTK测量的校核

可以作同级布设的控制点,当需要作为控制点使用时,为保证与 新布设的控制点统一,应统一进行坐标、高程检验,或进行控制 点间的边长、角度、高差的儿何检验,并应符合本标准表 6.3.11和表7.4.5的规定。

6.2.1网络RTK和单基准站RTK使用的设备有些不同,但流 动站设备都具备通信、接收卫星信号和差分数据处理的基本功 能,只是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不同。流动站设备的选用是根据国 内外主要仪器生产厂家的精度指标制定的,一般均可满足RTK 定位测量相对于基准站的精度要求。 6.2.3本条规定作业前应进行数据通信链路的检验,稳定的通

.2.3本茶规定作业前应进行数据通信链路的检验,稳定的通 信链路是RTK测量时保证精度和速度的关键因素。

信链路是RTK测量时保证精度和速度的关键因素。

6.3网络实时动态测量

6.3.1 城市CORS系统是动态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

是一种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信息的重要基础设施,可以为用户 提供事后静态定位和实时动态定位服务。安全、有序和合理使用 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系统用户需要经过申请、登记、 注册,并获得系统的授权后,方可登录系统,得到系统提供的 服务。

用户应在该区域内进行作业。如果在城市CORS系统覆盖区域 之外作业,有可能得不到固定解,即使得到固定解,结果的精度 和可靠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B.3RTK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RTK接收机测前性能

查、仪器参数设置及对中杆、基座气泡的检查

活采用。根据自前仪器设备使用的情况,主要提供三种转换参数 的作业方式。一种是已有该区域的坐标转换参数;二是事先可以 收集到足够数量的同时具有地心坐标和参心坐标成果的控制点: 最后是事先只收集到足够数量的具有参心坐标成果的控制点,其 地心坐标需要实地采集获取。从使用方便和精度考虑,应按上述 三种方式顺序选择。由于收集到的控制点来源、精度不一定统 一,其相互间的符合性很难一致,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是通过一定 的数学模型利用重合点来拟合计算的,参与拟合控制点的分布对 于参数计算、测量成果的精度都有很大影响,由于无法准确规定 拟合的控制点分布,只能用均匀分布来限制拟合误差在作业过程 中的扩大。同时,为了控制转换参数的精度,依据测设的RTK 点的点位精度相对于基准站不超过5cm的要求,在拟合控制点 能控制的作业区域,转换参数残差应小于点位误差的1/3,综合

6.3.5RTK作业受到地形、地物和电磁波等诸多外界环境因素

的影响,有些因素是作业员现场可以识别的,还有很多因素无法 现场判定它们对观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为了保证成果数据的质 量,通过观测前对仪器的精度指标进行设置来获得可靠的结果,

因为在周围观测情况不利于RIK作业的条件下,也可以获得 RTK固定解,但获得的多次坐标成果相互间跳动大、不稳定, 有存在粗差的可能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RTK作业,那么 RTK定位的精度、可靠性会很差。因此,根据RTK测量水平 精度高、垂直精度低的特性,按照1/3点位误差的水平精度、水 平精度1.5倍的垂直精度收敛阈值进行设置

1作业的杂件下,也可以获得 RTK固定解,但获得的多次坐标成果相互间跳动大、不稳定 有存在粗差的可能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RTK作业,那么 RTK定位的精度、可靠性会很差。因此,根据RTK测量水平 精度高、垂直精度低的特性,按照1/3点位误差的水平精度、水 平精度1.5倍的垂直精度收敛阈值进行设置。 6.3.7本条规定了RTK一测回观测的技术要求。RTK一测回 见测是指GNSS接收机从开机到获得固定解,并记录了观测数 居的过程。RTK测量是一种连续测量,流动站接收机一日锁定 卫星,获得初始化,确定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模糊度,在每 个历元解算过程中将不再重新确定整周模糊度,因此如果初始化 时的整周模糊度错误,连续观测多长时间结果都无法纠正。所 以,一测回开始测量时,必须重新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 化,以此来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相互校核。 6.3.8RTK一测回观测需要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化,稳 定收敛后才可进行观测,根据多种类型仪器的测试结果,完成测 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平均在40s以上,为了保证测回间的初始化 时间,制定了本条。同时,测回间隔一段时间后,可以消除因下 星分布不同、差分信号不同、电离层扰动等因素使整周模糊度的 确定产生了不可靠的影响,从而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 6.3.9经过大量试验统计,RTK测量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优于 V2 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2cm(或小于0.0007"),垂直分量较 差应小于平面坐标分量的1.5倍,即3cm。 6.3.10RTK解算时是通过无线通信链路获取差分数据的,有 些地区通信条件较差或者存在未知干扰源,将导致RTK测量初 始化困难;有时这种影响是短时间的,经过重新启动GNSS接 收机,可能会恢复正常,当重新后启动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 表明此处不适合进行RTK测量,应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量以提

平精度1.5倍的垂直精度收敛阈值进行设置。 6.3.7本条规定了RTK一测回观测的技术要求。RTK一测回 观测是指GNSS接收机从开机到获得固定解,并记录了观测数 据的过程。RTK测量是一种连续测量,流动站接收机一日锁定 卫星,获得初始化,确定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模糊度,在每 个历元解算过程中将不再重新确定整周模糊度,因此如果初始化 时的整周模糊度错误,连续观测多长时间结果都无法纠正。所 以,一测回开始测量时,必须重新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 化,以此来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相互校核。 6.3.8RTK一测回观测需要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化,稳 定收敛后才可进行观测,根据多种类型仪器的测试结果,完成测 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平均在40s以上,为了保证测回间的初始化 时间,制定了本条。同时,测回间隔一段时间后,可以消除因卫 星分布不同、差分信号不同、电离层扰动等因素使整周模糊度的 确宝立生了不可

观测是指GNSS接收机从开机到获得固定解,并记录了观测数 据的过程。RTK测量是一种连续测量,流动站接收机一日锁定 卫星,获得初始化,确定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模糊度,在每 个历元解算过程中将不再重新确定整周模糊度,因此如果初始化 时的整周模糊度错误,连续观测多长时间结果都无法纠正。所 以,一测回开始测量时,必须重新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 化,以此来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相互校核

文敛后才可进行观测,根据多种类型仪器的测试结果,完成 内一系列准备工作平均在40s以上,为了保证测回间的初始 间,制定了本条。同时,测回间隔一段时间后,可以消除因 分布不同、差分信号不同、电离层扰动等因素使整周模糊度 定产生了不可靠的影响,从而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

些地区通信条件较差或者存在未知干扰源,将导致RTK测量初 始化困难;有时这种影响是短时间的,经过重新启动GNSS接 收机,可能会恢复正常,当重新启动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 表明此处不适合进行RTK测量,应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量以提

低,同时,作业环境可能满足不了控制点的点位要求,对其作业 设备的要求相应放松,只需要用带圆气泡的对中杆架设天线即 可,保证在测点上能够进行初始化。为提高作业效率,RITK碎 部测量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下,可连续进行点位坐标采集,作业 前后都要进行校核。但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测设点的相对关 系,以及地形点、地物点的几何形状

6.3.13RTK放样需要定位

6.4单基准站实时动态测量

6.4.1单基准站RTK测量的基准站设置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基准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业半径和效率。若基准站选择不当

6.4.1上 单基准站RTK测量的基准站设置是关键性的

6.4.1单基准站RTK测量的基准站设置是关键性

基准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业半径和效率。若基准立

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和无线通信信号传播质量无法保证,该基准 站支持的所有流动站都不能顺利作业,或者造成基准站频繁迁 站,影响工作进程。基准站的设置要与当前作业方式相匹配,还 要与流动站的模式相匹配。

6.4.2在城市建成区,由于障碍物较多,很难选择符合架

基准站条件的已知控制点。因此,本条规定在困难的地区,基准 站架设可以在未知点上。在经过各项设置启动后与流动站建立了 通信关系,流动站通过在已知点上采集地心坐标,然后求解坐标 转换参数,再进行RTK作业。这种作业方式一般适用于小区域 范围,由于在小区域内很难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高等级控制点 因此,求出来的坐标转换参数精度不高,本条规定了采用这种作 业方式的RTK测量成果等级最高为图根级

6.4.4单基准站RTK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主要在

通信手段和仪器设置等方面不一样。但两者在RTK测 流动站的操作程序、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基本一致。

6.5.1RTK测量仪器是一种常用设备,其内存作为临时存储观 则数据的介质不应作为长久保存资料的介质。RTK测量的原始 观测数据作为第一手观测资料应存档保存,从数据安全角度考 患,外业数据采集器中数据也应及时导出并保存在适当的介质 (例如硬盘、光盘等)中

虑,外业数据采集器中数据也应及时导出开保存在适当的介质 例如硬盘、光盘等)中。 6.5.2RTK测量数据输出时一般采用接收机随机配备的商用软 件,需要根据本条要求的输出内容进行设置输出,便于检查人员 对外业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检查

件,需要根据本条要求的输出内容进行设置输出,便于检查人员 对外业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检查

6.5.3这茶规定是要求R1K测量人负产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 行作业,对原始观测记录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防止伪造 数据。

网络RTK测量时,流动站可能获得的是地心坐标系下

的定位结果,而实际应用的是参心坐标系和正常高系统的成果,

因此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6.5.5RTK测量结果理论上

量得到的控制点位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每个点位只和基准 相关,每个RTK测量得到的控制点位都带有各自的误差,其 点间相对精度无法进行评估,满足不了常规测量对控制点的精度 要求。为了提高RTK测量的相对精度,可以加测其他形式的观 测量进行限制。本条规定了RTK测量控制点可使用常规测量实 测的边长、角度和高差进行修正,保证点位精度和控制点的几何 关系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要求。

6.5.6RTK测量点成果相对独立,缺少相互间的校核关系,外

.6RTK测量点成果相对独立,缺少相互间的校核关系, 验查时要加天抽检比例。外业检测可以按照本标准第6.5.8 检测方法进行。

6.5.7RTK测量过程基本是自动完成的,人工干预的机会很

5.7RTK测量过程基本是自动完成的,人工干预的机会 数据输出时考虑到了质量控制的因素,对输出的数据项进 页检查。

6.5.8RTK测量应有一定数量的检测点以验证测量的精度,检

测点应均匀分布于作业区的中部和边缘,以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 性。检测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已知点比较法:用RTK测出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比 较检验,发现问题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正。已知点比较法主要 用于检查RTK系统状态和仪器设置是否正确。 2重测比较法:每次初始化成功后,先重测部分已测过的 RTK测量点,确认无误后才进行RTK测量。重测检验宜间隔 1h以上,可以检验不同卫星分布、不同DOP值下,RTK的测 量精度。 3常规测量方法:用常规仪器对RTK测量的点进行相互 间的边长、高差、角度测量,任意的RTK控制点作为常规导线 和高程起算点,按附合导线或高程闭合计算检验点的坐标或 高程。

.2可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条的内容确定R 量应提交的成果,

7.1.1高程系统中最常用的有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参 考基准面)和正常高系统(以似大地水准面作为参考基准面): 我国使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GNSS测量的地面点高程是 以地球椭球面为基准的大地高H,大地水准面和似大地水准面 相对于地球椭球面有一个高度差,分别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N 和高程异常。 大地高H、正高H。和正常高H之间按下列公式计算:

H=H.+N H=H+

本标准规定GNSS高程测量代替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时,其使 用的高程异常模型也应是可靠的、精度最好的,因此规定了利用 GNSS高程测量来代替四等及以水准测量时,应使用精度较好的 已有城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7.1.4对于小区域的GNSS高程测量,一般是与GNSS

量同时布设、施测,根据区域情况和工程特点,控制点中 分GNSS水准点,通过数学拟合的方法获得高程异常模型 用模型计算其他控制点的高程,该高程异常模型可以应用 卖的GNSS高程测量中。同时,在测设的GNSS水准点中 留出部分检验点,进行模型的精度评定。

Z.1.5本条规定了作业员在进行GNSS高程测量时,应

一个以上的已知高程控制点进行检验,一方面可以检验该区域高 程异常模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检验RTK作业时各项设置 的正确性和RTK作业的规范性

7.2.1对于区域范围大或地形地质情况复杂的地

7.2高程异常模型建立

7.2.2对于测区面积不超过100km²、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或

于一些线型工程项目,可以直接使用水准测量、GNSS测量资 料,通过相对简单的平面或二次曲面高程拟合等数学模型,获取 该区域的高程异常模型。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还要考虑地 形对高程异常模型的影响。区域高程异常模型的正确选取是进行 GNSS高程测量的先决条件

变化情况,高程异常模型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这些拟合点的分布和 则量精度。由于重力异常变化从地表人为无法确定,为了真实反 快区域的重力异常变化情况,作业时只能覆盖作业区域、根据地 形特征均匀布点。拟合计算范围的边沿应具有足够的已知点,以 确保内插计算,避免外推。GNSS水准点的拟合稳健性对拟合精 的影响较大,计算中应进行稳健性分析,筛选出模型兼容性较 好的已知点进行,

7.2.4本条规定了求取模型时GNSS测量和水准测量的精度

级。GNSS测量和水准测量的等级按高于需要进行GNSS 量的等级来执行。

7.2.6本条规定了采用数学拟合法建立高程异常模型

1 建立高程异常数学模型的方法可参考下列条件选用: 1)GNSS高程控制网布设成线状或带状时,可采用曲线 拟合方法。 2)测区面积小、地形较为平坦、重力梯度分布平缓时 高程异常模型可采用曲面拟合方法。 3)对地形起伏较天区域,应充分利用该区域已有的数字 高程模型,对高程异常模型应进行地形改正。 4)测区面积较大(超过100km)、没有完成似大地水准 面精化工作的地区或呈大跨度带状分布时,为了控制 高程拟合的误差传递,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高程异

2高程异常模型建立的数学拟合方法如下:

1)GNSS高程异常曲线拟合法可分为多项式曲线拟合法, 三次样条曲线拟合法和阿克玛(Akima)曲线拟合法。 多项式曲线拟合法: 若拟合曲线不长且高程异常平缓时可用多项式曲线拟合法 并按下式计算:

x)=ao+ax+ax+a++a+.

(α)(i=1,2,,n一1)满足系数矩阵为对称三角阵的线性方程 组如下式:

下式可以求出()和():

按下式可以求出()和():

=f() 5k+1 = f(α+1) Sk=gh E*+1 = g+1

式中:k,+1 两端已知点的坐标; gk、gk+1可由Akima条件唯一确定。 则在区间[αk,+1](k=0,1,2,n一2)上可以唯一地确定 个三次多项式,如下式:

式中: 5() 拟合点的高程异常; po、P1、p2、p3—拟合系数。 由式(37)即可计算该子区间插值点t处的高程异常值 (α)。 2)GNSS高程异常曲面拟合方法可分为平面拟合法、多项 式曲面拟合法、多面函数拟合法等

平面拟合法: 对于范围较小的平坦地区,其似大地水准面可以近似看成平 面。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平面函数来近似拟合出似大地水准面,进 而求出测点的正常高。 设已知点i的高程异常为,平面坐标为(α,y),则平面 模型可表示如下:

式中:一一拟合点的高程异常; a1、a2、a3一未知参数。 求解时至少需要三个公共点,在最小二乘法的准则下,就 可求得参数的最佳估计,并进而回代得到未知点的高程异常 值5。 多项式曲面拟合法: 当测区范围较大时,应采用曲面模型来对似大地水准面进行 拟合。设测点的高程异常和坐标(y)之间存在下式函数 关系:

s=f(i,y)十e

通常,f(,y)可选用多项式空间曲面表达式,如下式

+bry+6ry+by+

写成矩阵形式:=XB十s

S1 bo E1 = B= E S bn E

对于每一个已知点,都可列出以上方程。在二=~三min条件 下,可解出参数6,并进而回代得到未知点的高程异常值。根 据的测区的不同情况,可在式(41)中选用不同的参数进行拟 合。选用的参数不同,拟合出的空间曲面形式也不同。 多面函数拟合法: 当测区地势复杂、高差较大时,似大地水准面的起伏也随之 增大,单一的数学曲面不再适用。此时可采用多面函数模型进行 以合。其理论根据是:任何一个圆滑的数学表面总可以用一系列 有规则的数学表面总和,以任意的精度逼近。多面函数拟合的基 本思想是:在每个插值点上,同所有的已知数据点分别建立函数 关系(多面函数),通过将这些多面函数的值叠加起来,获取最 圭的曲面拟合值。 设测点的高程异常和坐标(ai,y:)之间存在下式函数 关系:

式中: a; 待定系数; t,y 待求点的坐标; Ti,yi 已知点的坐标; Qx,y,Xi,yi) 二次核函数。 核函数一般可选用下式:

其中,为光滑系数,应在试算后加以确定。 当待求点数等于已知点数时,任一点6,为:

其中Q,=Q(r,y,ai,y,)。

当待求点数多于已知点数时应用下式:

3)地形改正法 设点的高程异常可表示成:

式中,为高程异常长波部分,为短波部分。。可按上 述方法求出,为地形改正。 按莫洛金斯基原理有:

式中:T—一地形起伏对地面点扰动位的影响; 一地面正常重力值。

式中:G 引力常数; p 地球质量密度; hr 参考面的高程(平均高程面); a,y 高程格网点的坐标; Tp,Yp 待求点的坐标。 实际计算时,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用1km×1km格网化 再按上式计算。

7.2.7GNSS高程拟合的各种模型都各有其优势与

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且不同拟合模型可能对高程异常模型的影响

差异较大,关键在于模型函数能否最佳地表达出整个区域的高程 异常变化。因此新建立的GNSS高程异常模型应进行高程异常 模型的内符合精度评定

模型的内符合精度评定。 7.2.8本条规定了高程异常模型确定后,还应对一定数量的 GNSS水准点进行检验。检验点也应分布均匀,测量精度应不低 于高程异常模型建立时GNSS水准点的测量精度,检验点数不 少于5个,并做到同时兼顾检验工作量和检验的效果质量。 7.2.9新建立的GNSS高程异常模型是否合理,需要检验高程 异常模型的外符合精度,检验点的数量较少没有统计意义,只有

7.2.8本条规定了高程异常模型确定后,还应对一定

GNSS水准点进行检验。检验点也应分布均匀,测量精度 于高程异常模型建立时GNSS水准点的测量精度,检验 少于5个,并做到同时兼顾检验工作量和检验的效果质量

7.2.9新建立的GNSS高程异常模型是否合理,需要检

7.2.9新建立的GNSS高程异常模型是否合理,需

异常模型的外符合精度,检验点的数量较少没有统计意义,只有 验验点大于20个时才有统计意义,才能够较好地检验高程异常 模型的实际精度。

测量主要使用平面测量成果,忽略高程测量成果的使用。随着 GNSS、重力场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GNSS测量的高程 成果逐渐开始使用。为了与原标准的GNSS测量方法和等级进 行统一,本条规定了进行图根和碎部GNSS高程测量对应的 GNSS测量等级

3.4区域高程异常模型建立时均设定有一定的覆盖范围。 高程异常模型进行GNSS高程测量时,应确保GNSS点完 布在高程异常模型区域范围以内,进行内插计算,不能外 确保GNSS高程点的精度

7.3.5GNSS高程测量时应严格满足GNSS外业选点、

PDOP值时段,同时避开电离层、对流层活跃的时段

7.4.4GNSS高程测量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成果进行

进行一定量的外业抽检JGJ/T 448-201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抽检比例应大于常规测量的外检比例, 本标准规定外业抽检比例不能低于10%,对于工程量小的项目, 检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通过外部的实测结果来评定GNSS高程 测量的精度,已参与模型拟合的GNSS水准点不得参与检测计 算。本条还规定了可以采用的检测方法

佳测量同精度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按原等级水准测量限差 执行,三角高程测量按对向观测高差或单向两次高差较差 碎部检测较差按高程中误差的两倍执行。

7.4.6按同精度两次观测结果计算GNSS高程测量的高程中

7.5.2可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条的有关

GB/T 37996-2019 动力锂电池用橡胶密封件定GNSS高程测量应提交的成果内容

确定GNSS高程测量应提交的成果内容。

统一书号:15112:3433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