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26-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626-2019 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规程式中:U,一第n次量测时净空相对位移值(mm): R,一第n次量测时的观测值(mm): R。一初始观测值(mm)。 当净空相对位移值比较大,需换测试钢尺孔位时,相对位移总值计算公式:
式中:U一第k次量测时净空相对位移值(mm); R,一第k次量测时的观测值(mm);
Rno一第k次量测时换孔后读数(mm)。 若变形速率快CECS 540-2018-T 混凝土用氧化镁膨胀剂应用技术规程,量测间隔期间变形量超出仪表量程时,相对位移计算公式:
式中:A。一钢尺初始孔位(mm),Ak一第k次量测时钢尺孔位(mm) 当洞室净空大(测线长),温度变化时,应进行温度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6.6.1~6.6.5建(构)筑物倾斜监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监测方 法。当被测建(构)筑物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敬的观测场地时,可以采用 投点法等,测出每对上部和底部观测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矢量计算方法 求得倾斜量和倾斜方向;当被测建(构)筑物内部有一定的竖向通视条件时,可 以采用垂准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等:当被测建(构)筑物层数较低具有足够的 整体结构刚度时,可以采用倾斜仪法或差异沉降法。对于刚性建筑物整体倾斜 测量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确定。倾斜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一一倾斜角(倾斜率); h一一建筑物高度。
= tanα = h
5.7.1~6.7.5地下水位监测最直观的方法是理设水位观测孔,采用钢尺水位计测 卖。钢尺水位计提供一种测量水位的精确的方法,通常用于岩土工程周边土体内 钻孔及水位管中的水位测量,连接在钢尺电缆上的测头下放至水位测孔中,测头 内部安装了水阻接触点,当触点接触到水位管内水面时,便会接通接收系统,音
向器由蜂鸣器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响,电压表峰值为指针指示,此时通过读取 孔口钢尺读数可得水面距离孔口深度,根据孔口高程值可计算水位标高。 为保证水位观测的准确性,需要合格理设水位观测管,保证待观测部位的地 下水能够与水位观测管有效连通,隔离无关水层,同时要保证测读仪器能够顺利 通过水位观测管到达观测水面。
6.8.1~6.8.4支撑内力与锚索拉力监测原理如下: 1采用轴力计监测支撑轴力或锚索拉力计算方法:
6.8支撑内力、锚杆(索)拉力监测
5.9.1~6.9.5结构应力一般采用钢筋应力计、应变片、光纤传感器和轴力计监测 应根据其特点,采用适宜的安装埋设方法和步骤。 1钢筋应力计的安装埋设要求如下:1)钢筋应力计应焊接在同一直径的受 钢筋上并宜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焊接时尽可能使其处于不受力状态,特别不应 处于受弯状态;2)钢筋应力计的焊接可采用对焊、坡口焊或熔槽焊。对直径大 于28mm的钢筋,不宜采用对焊焊接;3)焊接过程中,仪器测出的温度应低于 50℃,为防止应力计温度过高,可采用间歇焊接法,也可在钢筋应力计部位包上 湿棉纱浇水冷却,但不得在焊缝处浇水,以免焊层变脆硬。 2应变片的安装埋设要求如下:1)将试件上粘贴应变计的部位用丙酮等有 机溶剂清除表面的油污;表面粗糙不平时,可用细砂轮或砂纸磨平,再用内酮等 有机溶剂清除表面残留的磨屑;2)在试件上划制两根光滑、清楚且互相垂直交 叉的定位线,使应变计基底上的轴线标记与其对准后再粘贴;3)粘贴时在准备 好的应变计基底上均匀地涂一层粘结剂,粘结剂用量应保证粘结胶层厚度均匀且 不影响应变片的工作性能;4)用镊子夹住引线,将应变计放在粘贴位置,在粘 站处覆盖一块聚四氟乙烯薄膜,且用手指顺应变计轴向,向引线方向轻轻按压应 变计。挤出多余胶液和粘结剂层中的气泡,用力加压保证粘结剂凝固。 3光纤传感器的安装埋设要求如下:1)光纤传感器应先埋入与工程材料 致的小型预制件中,再埋入工程结构中,传感器埋入后应确保传感方向与需测受
力方向一致;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光纤传感器可粘结到钢筋上, ,以钢筋受力、 变形反映结构内部应力、应变状态;3)可先用小导管保护光纤传感器,在粘结 利固化前将导管拔出。 4使用钢筋计监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计算公式
5.10.1~6.10.2桥梁索力监测方法按条文中所述方法进行,同时要考虑温度、湿 度、风速等环境因素
6.11.1~6.11.4温度监测是获取桥梁结构外部和结构内部温度,用于与结构内力等 测项综合分析实际施工的结构是否满足桥梁设计力学指标,与设计是否有偏差, 评价后期徐变影响的项目,为准确获取外部环境及结构内部不同结构部位的温度 数值,需要仪器量程能够适应监测环境的量程范围,同时要能够保证理设合格 便于观测和准确识别。
6.12.1~6.12.2斜拉桥、索桥进行风力监测,风力监测主要监测风速参数,目前 般使用机械式风速测量装置和超声式风速测量装置,为保证风力测量的准确 性,需要将传感器布置在各个方向无遮挡的桥梁构件位置,并避开结构扰流区
6.13.1~6.13.6裂缝监测项目是评价工程结构和环境设施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参数,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是裂缝监测的4个要素,裂缝深度测量由 于手段较为复杂、精度较低,并有可能需要对裂缝表面进行开凿,因此,只有在 待殊要求时才进行监测。工程施工前对周围环境监测对象的裂缝情况进行现状普 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通过裂缝现状普查,一方面能够对周边环境对象 的裂缝情况了解和掌握,选择其中部分重要的裂缝进行监测,另一方面也为解决 后续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纠纷提供资料依据
6.14轨道静态几何形位监测
6.14.1~6.14.4轨道静态几何形位是线路工务维修重要的检测项目,用于评价轨 道设施是否能够满足列车安全运营条件,也是目前第三方监测的重要参数。轨 距和水平使用轨距尺量取,轨距尺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线路的 检测、维修而设计的,可以测量轨道设备的轨距、水平(超高)等参数。 轨距为两钢轨头部内侧间与轨道中线相垂直的距离,在钢轨头部内侧侧面 下16mm用轨距尺进行测量。左右两股钢轨轨面的水平状态称为水平。 1)轨距测量原理 通过拉动扳手带动导杆做长度方向的移动,使得连接在导杆前端的活动测 头及其联接的位移指示标志与固定在尺身上标尺产生相对运动,给出轨距读数 值。 2)水平(超高)测量原理 水平(超高)测量采用高分辨率管水准泡,测量倾角。利用止弦函数计算, 原理如图6.14所示:
图6.14水平(超高)测量原理图
两股钢轨间的超高实际上就是两股钢轨顶面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A所 对应的直角边的高度,即超高值:
h=1505sine
6.15.1~6.15.4巡查是与仪器量测同等重要的一个监测手段,具有全面、直接的特 点,通过有经验人员的现场查看或视频查看,获取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 况、监测设施等巡查结果对工程安全状况进行直观评价。现场巡查时,为便于巡 查信息的获取,可采用必要的简单工具辅铺助查看,并现场记录情况,采用远程视 频设备查时,其设备功能和性能应满足能够准确获取、记录并用来分析的能力。
7.1.1监测频率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参数,与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监测对象特点、 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监测频率也是与监测工作量有关的重要因 素,对监测费用有重大影响,制定监测频率时既要考虑应覆盖监测对象变化的重 要时刻,也要控制监测费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频率有利于工程风险监控工 作的有序开展。 7.1.2工程施工开始包括工程围护结构、降水、注浆加固施工等,这些施工会对 地层及周围环境产生扰动;对于工程自身在施工完成,临时支护结构使用完成, 永久结构对象满足运营条件即可停止监测,对周边环境监测须待监测数据稳定后 方可停止;工程长期停工、监测数据相对稳定,并综合判定风险较小或无扩大可 能时方可调整监测频率,对于基坑、隧道、边坡和桥梁等工程由于长期停工导致 支护效能能降低的情况则续保持必要的监测频率。 7.1.3现场巡查是仪器监测的有效补充,应与仪器监测同步进行。 7.1.4在工程中影响工程安全的条件发生变化、发现可能的安全风险的征兆 施工关键的风险环节或部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第三方监测应通过提高监 测频率来加密采集监测数据,为进一步分析工程安全以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可 靠数据。
7.1.3现场巡查是仪器监测的有效补充,应与仪器监测同步进行
7.1.4在工程中影响工程安全的条件发生变化、发现可能的安全风险的征兆、 施工关键的风险环节或部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第三方监测应通过提高监 则频率来加密采集监测数据,为进一步分析工程安全以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可 靠数据。 7.1.5部分产权单 监测频率
7.2.1基坑工程风险与基坑设计深度及施工开挖深度相关,主要风险在土方开挖 卸荷期,一般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风险逐步加大。当土方开挖到底后结构底板施工 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土体与围护结构完成受力转换达到新的平衡体系,则可 适当降低监测频率,但当进行支撑拆除等影响支护体系受力平衡的工序进行时, 则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 围护结构施工、降水施工等工序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期间应根据
实际情况对周边重要环境对象进行适当的监测
际情况对周边重要环境对象进行适当的监
7.3.1矿山法工程初支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与距开挖面距离、导洞宽度有密切 关系,所以监测频率的制定主要依据监测点与开挖面的距离和导洞宽度。 在拆除临时支撑、矿山法大断面隧道二衬扣拱等受力转换阶段或遇到地质条 件较差时,初支结构容易发生较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 矿山法大断面隧道二衬扣拱完成后其后续工序类似盖挖工程,风险降低,可 适当调整监测频率。 7.3.2盾构工程施工周围岩土体的变形规律主要包括前期隆起或沉降、盾构达到 时沉降、盾构通过时沉降、盾尾空隙沉降和后期延续沉降,其监测应能反映整个 变化过程。盾构施工开挖直径影响到扰动范围,开挖直径大影响范围大,同时盾 构开挖速度也影响到每次监测区段的确定。总之,监测频率的确定综合考虑其变 形规律,开挖直径和速度等因素,频率应能够掌握动态变化的开挖面影响规律。 受周边岩土体应力重新分布、地质条件变化或联络通道施工等具它工序的影 响,管片结构也会发生一定变形,影响支护体系安全和质量寿命,因此须在关键 部位和工序对管片变形、受力进行监测。 7.3.3顶管法施工与盾构法有相似之处,但一般顶管法工程管径较小、施工速度 较慢,其监测范围较盾构法小,监测频率也较低,机械顶管施工速度较快,监测 频率参照盾构法工程。
影响期在其土方开挖和边坡加固阶段,制定监测频率应充分考虑到边坡高度及其 施工阶段。 雨季易导致边坡失稳、跨塌,因此在工后阶段雨季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另 外,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环境对象对边坡变形的敏感程度、气候条件 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
7.5.1本条规定了桥梁施工临时支架、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及工后
8.1.1监测项目控制值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或 正常使用状态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监测等工作 的重要控制点。监测项目控制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对施工方法、监测手段的确定以及对施工工期和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合 理的确定监测项目控制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监测设计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项目控制值是监测设计的 重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工程自身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标准。同时,相关法 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设计文件中要明确控制值也有具体要求。因此,在第三 方监测设计文件中应提出监测项目控制值,以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及周边环境 保护的要求。 工程设计应针对工程支护结构、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监测对象分别确定相应的 监测项目控制值,同时应考虑监测对象间的相互影响。支护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 的制定,首先应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的稳定及施工安全,同时还要保证周 边环境处于正常使用的安全状态。这就要求在制定支护结构控制值时要充分的考 虑支护结构的设计特点、周围岩土体的特征及周边环境条件。 对于重要的建(构)筑物、桥梁、管线、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铁路等周边环 境控制值的确定,主要是在保证其止常使用状态和安全的前提下,分析研究其还 能承受的变形量。这往往需要收集周边环境原有的相关工程资料,并通过现场现 状调查与检测,进行评估后确定,最终还应符合相关单位的管理要求。 周围岩土体是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是工程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对象之间相 互作用的媒介。地表沉降等岩土体变形监测项目可间接反映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 对象的变形、变化。其相关监测数据能为判定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提 供辅助依据。其控制值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结构安全等级和周边环境安全风险等级 确定。 对于采用分步开挖的暗挖大断面隧道、隧道穿越既有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 监测等级较高、工况条件复杂的工程,一般控制指标较为严格,往往在施工还没
有完成之前,监测对象的变形量就已超过控制值,增加了后续施工的难度。因此 对于监测等级较高、工况条件复杂的工程,控制值应按主要工况条件进行分解 以便分阶段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最终满足工程自身和环境控制的要求。 8.1.2监测不但要控制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还要注意控制其变化速率。累计 变化值反映的是监测对象当前的安全状态,而变化速率反映的是监测对象安全状 态变化的发展速度,过大的变化速率,往往是突发事故的先兆。因此,监测数据 的控制值应包括累计变化值和变化速率值。 8.1.3工程监测报警是整个监测工作的核心,通过监测报警能够使相关单位及时 掌握异常信息,对异常情况及时做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避免工程自身 和周边环境等安全隐患的发展和风险事故的发生。本条所列需要报警的情况,是 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危险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将可能严重威胁工程自 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必须立即发布危险报警,第一时间通知建设、设计、施工 监理及其他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工程实践 中,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及时报警或报警后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贻误排险或抢险 时机,从而造成工程事故的案例很多,应吸取这些深刻教训。 针对工程监测成果报告与报警,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也进行了规定 如: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门规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第二十条对于按照规定需 要进行第三方监测的危大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勘察资质的单位进行 监测。监测单位应当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由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并 加盖单位公章,报送监理单位后方可实施。监测单位应当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监测 及时向建设单位报送监测成果,并对监测成果负责;发现异常时,及时向建设 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报告,建设单位应当立即组织相关单位采取处置措施” 其中对监测成果报送及发现异常时的处置进行了要求,涉及到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2)北京市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2015年9月25日北京 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十五条工程监 则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监测,并对监测 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其中,规定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告知相关
8.2.1~8.2.3建设工程支护结构及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控制值与地质条件、工程 规模、周边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同时控制值对工程的工期、造价等都有较大
影响。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需遵循安全与经济相统一,与当前的设计、施工和 管理水平相适应,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有效控制,关键项目严格控制,按地 质条件分类控制以及相关规范、地方经验与实测统计结果相协调等原则。因此, 合理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控制值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本规程对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开展了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收集了和北京市建设工程相关的监测控制指标的规范、规程和工程 标准10部,以及北京市建设工程263个工点的设计文件、第三方监测资料。其 中明(盖)挖基坑93个,明挖区间9个,暗挖车站33个,暗挖区间61个,盾 构区间67个。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如北京 西段的砂卵石地层、中段的粉质粘土层、粘性土与砂性土互层、东段的富含水砂 层与粉质粘土层交互地层等。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变化量除与基坑、隧道工程的 各项设计参数、工法相关外,还与基坑、隧道所处场区的岩土体特性、类型等因 密切相关。 根据这一特征,本规程开展的监测控制指标专题研究将所收集工点的地层条 件按坚硬、中硬土和中软土三类,分别统计、分析不同监测项目的实测结果。土 的分类参照了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工程场地土类型 划分标准,见表8.2。
表8.2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1明(盖)挖法基坑地表及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项目控制值
条文中表8.2.1~表8.2.3的监测项目控制值, 例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降建议按40mm进行控制。
(a)基坑深度小于20m(101个监测点) (b)基坑深度大于20m(68个监测点)
(a)基坑深度小于20m(60个监测点)
测点实测值超过20mm。依据统计结果并结合相关规范,北京市西段矿山法隧道 工程地表沉降建议按20mm进行控制。 北京市中段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交互地层。546个监测点中约52.2%的监 测点实测值在20mm以内,超控制值(30mm)的测点约24.4%。依据统计结果 并结合相关规范,北京市中段矿山法区间地表沉降建议按40mm进行控制。 北京市东段主要为富含水砂层、粉质粘土地层。在338个监测点中约33.7% 的监测点实测值在20mm以内,超控制值(30mm)的测点约49.1%,约32.5% 的监测点实测值变形超过40mm
【a)414个监测点(坚硬士区域
(c)338个测点监(中软土区域)
b)546个测点监(中硬土区
38个测点监(中软土区域)
本规程根据不同工程监测等级的安全控制要求,对矿山法标准断面隧道地表 沉降累计变化控制值给出了20mm~40mm的建议值。
2)矿山法车站 矿山法车站地表沉降主要统计隧道轴线上方的地表监测点,对北京地区
(b)375个测点监(中硬土区域)
157个监测点(中软土区域
本规程根据不同工程监测等级的安全控制要求,对矿山法大断面隧 降累计变化控制值给出了40mm~70mm的建议值。
3盾构法隧道地表沉降控制值
3)北京市东段中软土地区约70.6%的监测点沉降实测值在20mm以内,隆 起实测值多在10mm以内
(a)294个监测点(坚硬土区域》
SZDB/Z 289-2018 深圳市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定规范(b)326个测点监(中硬土区域)
沉降给出了累计变化控制值10mm~40mm的建议值。 8.2.5建筑边坡工程支护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与支护结构形式、开挖或填筑方式 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周边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由设计单位按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中相关设计计算要求确定。 8.2.6桥梁工程充许的变形由其自身结构特点、施工工序决定,监测项目控制值 与其自身的规模、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建筑材料、施工进度以及上方承载的设 施等情况等密切相关,如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要承载轨道与列车运行,其充许变形 要考虑到桥梁变形对轨道设施几何形位的影响。 桥梁监测项目控制值可参照下列标准: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 设计规范》JTJ024、《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现行行业标准
《公路桥渊养护规范》JTGH11、《铁路桥渊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J460、 《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CJJ/T233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2.5等。 8.2.7周边环境监测项目控制值与地质条件、自身基础和结构特点、内部设施、 现状情况、运营特点等有密切关系,同时控制值对周边环境的使用安全有较大影 响。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需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与环境当前的承受能力、使 用安全相适应,周边环境安全有效控制,关键是对工程施工结构及岩土体变化的 亚格控制。目前实际的做法是先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检测,再进行评估计算,结 合有关规范,以及建设单位、产权单位的管理要求综合确定
9.1.1~9.1.2《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工程监测单位应当按照 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从法规角度对监测工作提出了要求。由于实际工作中现场 情况的复杂性,为避免数据误差大或出现错误,除采用合理的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外,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检查分析,去伪存真,剔除误差超限数据或 错误数据,并及时分析处理,以便于使用人员获取信息的图、表等形式说明数据 变化、巡查问题等情况,并给出专业、客观的分析评价结果,便于工程安全管理 使用。 9.1.3日报、报警报告、阶段报告、总结报告等是根据工程管理需要按不同周期 提供的。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对成果信息的采集、分析、管理等有较高要求,而 目前有监测单位和建设单位已实现监测信息的平台化管理,自动化监测系统已实 现采用接入互联网的监测传感设备在线监测,并使用监测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收 集分析监测数据,并与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接。目前基于三维GIS、BIM、 VR、AR等技术的应用为监测信息三维成果可视化提供了支持,更便于管理人员 直观了解监测现场与成果情况。 02一成里招生内穴
9.2.1~9.2.4对监测成果报告内容进行了要求,成果报告是对监测工作的结果表 达DB11/T 1282-2015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pdf,需要将整个工作依据、过程、成果数据和结论等表述清楚,保证报告的质量, 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
9.3.1~9.3.2监测信息反馈是监测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保证工程管理部 门能够及时获取监测信息,做出管理决策,需要监测单位及时准确的进行监测信 息反馈。目前有单位对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采用了专门的工程监测数据处 理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做到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反馈的一体化 通过监测信息管理平台,规范原始数据、监测日报、报警快报、阶段报告和总结
报告的形式,并通过平台形成记录,有利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可追溯性、促进监测 成果质量和监测工作效率的提高,便于有关单位获取并分析监测信息及开展监督 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