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105-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105-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9.1.1管桩的检验宜分为三个阶段:沉桩前检验,沉桩过程检验 和施工后的检验。 9.1.2管桩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本规 程第4章管桩的规格、构造与质量的要求。 9.1.3沉桩后的桩身完整性以及单桩承载力检测,应由具有相应 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 9.1.4管桩完工后,应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进行 验收。
9.1.1管桩的检验宜分为三个阶段:沉桩前检验,沉桩过程检验 和施工后的检验。 9.1.2管桩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本规 程第4章管桩的规格、构造与质量的要求。 9.1.3沉桩后的桩身完整性以及单桩承载力检测,应由具有相应 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 9.1.4管桩完工后,应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进行 验收。
9.2.1宜对进场的管桩规格、型号、长度、端板厚度、焊接坡口 尺寸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管桩制品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规 程表4.2.1、表4.2.3和表4.2.7要求进行。进场管桩应每批次随附 产品合格证。 9.2.2沉桩前应对测量放点桩位和标高控制点进行校验。 9.2.3沉桩前应对采用的沉桩机械和辅助设备进行查验DB21T 3064-2018 浸渍胶膜纸饰面细木工板,其性能 应符合设计要求。 9.2.4应对施工采用的焊接设备和焊条以及使用的防腐涂料的质 量进行检验。
9.3.1桩点定位和接桩垂直度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8.1.3条的规 定,沉桩终止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1%。 9.3.2桩尖和接桩焊接质量检查,其焊缝质量应达到现行国家标 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05的二级焊缝质量标准 9.3.3试打和打桩过程中应进行打桩监控。 9.3.4遂根检查沉桩结束时的桩尖进入桩端持力层的深度,最终 贯入度或压力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9.3.5检查施工记录是否完整、及时、准确。 9.3.6检验事故桩的处理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9.4.1管桩基沉桩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 力检测。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的要求。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时,沉桩结束至开始 试验的间歇时间不应少于30天:其他土(岩)中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要求。 9.4.2劲性体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桩身完整性、单 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和《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 的规定。
9.3沉桩过程质量检验
4沉桩后质量检验及验
9.4沉桩后质量检验及验收
1岩土工程助察报告、管桩设计图、图纸会审纪要、以及设 计变更通知单等: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批手续; 3施工机械设备型号、性能资料: 4管桩的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以及进场验收记录; 5管桩焊接材料的品种、型号和合格证: D 监理确认的沉桩记录; 7 管桩工程竣工图(包括桩位编号、沉桩日期、桩长、桩顶 标高、桩位偏差、事故桩处理等信息): 8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报告: 9 事故处理方案的确认和验收记录: 10 施工过程工程质量检查记录: 11其他有关文件和记录。
图A.0.1管注结机配筋图
附录B常用管桩的钢桩尖构造图
B.0.1平底十字型桩尖构造应符合图B.0.1和表B.0.1的规定。
图B.0.1平底十字型桩尖 1一管桩桩身
表B.0.1平底十字型桩尖构造尺寸(mm)
B.0.2尖底十字I(I)型桩尖构造图应符合图B.0.2和表B.0.2 的规定。
图B.0.2尖底十字I(I)型桩尖 1一管排耕身
表B.0.2尖底士字(I)型柱尖构造尺寸(mm)
图B.0.3开口型柱尖
一管桩桩身:2一加劲肋n条
表B.0.3开口型柱尖构造尺寸(mm)
C.0.1每个管桩接头使用3片相同机械连接卡,每片机械连接卡 上的螺丝孔应均匀分布,两螺丝孔之间的夹角应相等,公差为土 10”。其累积公差不得大于10”。机械连接卡材质应符合Q235B。 螺栓孔、连接卡和连接槽构造应符合图C.0.1的规定。
附录C抱箍式机械连接构造图
D连接卡与端板连接详图
(a】机械控接大祥图
图C.0.1身接桩处机械连接详图 预应力钢筋:2一高强半圆头内六角螺丝
C.0.2端板材料为Q235B,主筋锚孔应均勾分布,孔数同管桩相 应型号纵向预应力钢筋根数,直径400~600的管桩螺丝孔采用 M8,孔深25mm;直径800的管桩螺丝孔采用M10,孔深30mm。 管桩接桩处端板构造可根据图C.0.2和表C.0.2选用。
图C.0.2管桩接桩处端板详图 1一螺丝孔:2一主筋错孔
c.0.3直径为400mm的管机械连接卡角度分割 松构造应符 图C.0.3的规定,其它直径的管桩机械连接卡参数按表C.0.3选用。
(a)Φ400机械连接卡角度分割详图
图C.0.3机械连接卡构造图 1一来去孔
表C.0.3机械连接卡参数表
注:相邻连接卡之间的预留间膜不应大于4mm
附录D管桩施工记录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3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05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9《混凝士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10 《预应力混凝士用钢棒》GB/T5223.3 11《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 12 《碳素结构钢》GB/T700 13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 14《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540 1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1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 1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18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19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327 20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 2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947 22 《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DB13(J)T48
预应力混凝士管桩技术规程
DB13(J)/T105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13(J)T105一2017,经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12月18日以第9号公告批准、 发布。 为便于广大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科研、学校等单位有 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和执行条文规定,《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 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1总则 71 术语和符号 73 2.1术语* 73 3基本规定 74 4管的规格、构造与质量 75 4.2构造与质量. 75 5岩土工程勘察 77 管桩桩基础设计 78 6.1 一般规定 78 6.2 桩顶作用效应与桩身承载力计算 80 单桩承载力待征值计算 80 6.4 桩基沉降计算· 81 6.5 构造要求 81 劲性体复合地基设计 83 7.1 般规定 83 7.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83 7.5 构造要求 84 管桩施工 85 8.1 般规定 85 8.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86 8.3 管桩的吊运、堆放、现场验收 86 8.4 锤击沉桩法· 86
7 术语和符号· 73 2.1术语* 73 基本规定 74 管桩的规格、构造与质量· 75 4.2构造与质量. 75 岩土工程勘察 77 管桩桩基础设计· 78 6.1 一般规定 78 6.2 桩顶作用效应与桩身承载力计算 80 6.3 单桩承载力待征值计算 80 6.4 桩基沉降计算· 81 6.5 构造要求 劲性体复合地基设计 83 7.1 般规定 83 7.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83 7.5 构造要求 84 管桩施工 85 8.1 一般规定 85 8.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86 8.3 管桩的吊运、堆放、现场验收 86 8.4 锤击沉法 86
8.5静力压桩法 87 8.6引孔沉桩法* 87 8.8中拥法 8.9工程桩的防护和事故桩的处理* de 管桩质量检验与验收 9.1 一般规定 89 9.3沉桩过程质量检验 89 沉进后质量检验及验! 90
山、沧州等地几十项工程,使用量逐年上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本规程是在总结河北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基础和预应力混 疑土劲性体复合地基的生产应用实践基础上编写的,内容全面、 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可操作性强,集管桩桩基础和劲性体复 合地基的岩土勘察、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于一体,填补了省 内空白。管桩桩基础和劲性体复合地基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范工快捷方便、质量容易控制的特点,经过多年应用,取得了巨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3预应力混凝土劲性体外径尺寸及制作要求符合本规程及国 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要求,但壁厚、混 凝土强度等级及受力性能又不同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13476,该管桩仅适用于地基处理工程
3.0.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一股都是工厂化生产,国家和河北省也 发布了相应的管桩标准图集,因此,除非设计要求的特殊规格的 管桩,管桩制造商应按标准图集生产管桩,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 管理体系,确保管桩生产质量满足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管桩应 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验收,并应保留验收记录。严禁不符合设计 要求的管桩进入施工现场。 3.0.4划分建筑桩基及复合地基设计等级,旨在界定桩基及复合 地基设计的复杂程度、计算内容和应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桩基 和劲性体设计等级根据建筑物规模、体形与功能特征、场地地基 与环境的复杂程度,以及由于管桩桩基础和劲性体复合地基问题 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3.0.7通过现场沉桩工艺试验,可评价选择合适的沉桩方法,确 足施工方法的相关工艺控制参数。沉桩工艺试验可为成桩设备、 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可用来确定桩长、承载力等参数;评估成 桩施工过程中对场地士、周围环境的影咱,
管桩的规格、构造导质1
格及构造,供设计、施工者参考。直径大于600mm管桩的钢桩尖, 本规程未列出参考图,由设计提出设计图进行制作。 4.2.10抱箍式机械连接抗拔管桩主要考虑受竖向抗拉荷载,也能 承受相应的抗压荷载。当承受水平荷裁时,应结合工程有关影响 因素,经专门计算分析后选用或进行专门设计。符合本规程附录 C规定的抱箍式机械连接接头目前只适用于Φ400、Φ500、中600 和Φ800的A型、AB型和B型管桩。当需要选用C型管桩时, 应根据桩身(含接头)的极限弯矩对抱箍式机械连接接头进行专 门计算分析后选用或进行专门设计
5.0.4取土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均为确定管桩桩周土侧摩阻 力、桩端土端阻力和其他管桩桩基础设计所需的参数。在同一工 程地质单元勘探点数量较多时,取土和测试可分开做;勘探点数 少时,同一勘探点位和同一深度应同时取土和原位测试,以满 足统计的频数的需要。
5桩基结构作为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其安全等级、结构设计 使用年限,应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致。考到桩基结构的修 复难度更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ro除临时性建筑外,不应小于1.0。 6.1.3关于桩基承载力计算,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具体内 容,应结合工程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或验算。 6.1.4规范组所做管桩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地震作用 下,桩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弯矩、剪力有突变,桩极易受到损 害。因此规定抗震设防区采用AB型或高于AB型配筋的高强混 凝土管桩。 6.1.5当受条件限制,同一结构单元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或同时采用天然地基和管桩桩基础时,则应估计其可能产生的差 异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必要时应有相应的加强措施。 6.1.7本条指出适于作管桩桩端持力层的和不宜用管桩的土层。 管桩桩基础适用于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或全风化岩层、坚硬 黏性土层、密实砂土等岩土层,这些持力层虽然比较致密、坚硬 但管桩耐打、穿透力强,都能进入一定的深度,经过剧烈的挤压, 管桩桩端持力层可提供很高的桩端阻力,使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承 截力比一股的预制方桩要高,特别是有效桩长较短的管(例如 小于10m),也能取得较高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管桩桩基础 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任何地质条件都适用。在孤石或障 碍物多的场地、存在薄而坚硬夹层的场地、基岩上没有合适持力 层的石灰岩地层以及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宜采用 或慎用管桩,特别是岩面倾斜较大的其上又没有合适持力层的石 灰岩地层不能采用锤击式管桩桩基础。
6.1.9因为桩身抗弯能力较差,为防止桩身受弯应在单桩承台两 个方向,双桩承台短轴方向设置拉梁,
6.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6.3.3这是关 1下说明: 1按管桩桩基础的最小中心距3d作抗拔分析,管桩桩基础的 抗拔能力基本上是由单桩抗拔能力组合而成,故仅需作单桩而不 必进行群桩整体性破坏的验算。 2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现场竖向抗拔静载荷试 验确定,也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 定进行非整体破坏验算。 3管桩作为抗拔桩时,应充分重视桩身抗拉强度的验算。作 为受拉构件,本规程采用桩身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作为控制条件,
故对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管桩桩基础,选用AB型或B型、 C型管桩较为合适,采用这样的思路是必要的,但对设计等级为 内级的管桩基础或临时抗拨桩,或抗拨力较小时,也可选用A 型桩。 4管桩作为抗拨桩时,除应充分重视桩身抗拉强度的验算 外,还应特别注意管桩接头和桩顶锚固联结的质量。 6.3.5根据采用预应力管桩的经验,当桩端持力层为非饱和状态 的强风化岩时,闭口桩沉桩后一定时间由于桩端构造缝隙浸水导 致风化岩软化,端阻力有显著降低现象
5.4.2这是根据多年来应用预应力管桩的实践和测试成果得出的 估算管桩桩基础最终沉降量的经验方法。当管桩桩端持力层为 V≥50的强风化岩或N≥30的中租砂、砾砂、碎石类士层时,最 终沉降量可接单桩静载荷试验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所对应的试桩 桩顶沉降虽的2.0~3.0倍进行估算;其余选择桩端持力层的管桩 桩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可按单桩静载荷试验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6.5.2管桩的接头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应尽量减少接头数量; 利用截桩余下部分作接长施打之用,当穿越较硬土层时容易破坏 管桩的连接,采用电焊接头连接造价较低,但质量不易保证,采
但造价较高 鼓励其他更好的新型接头应用,但应通过技术鉴定。
7.1.1近年来,多桩型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湿陷性黄土地区,先采用挤土的灰土桩处理湿陷性,再施工静 压管桩形成复合地基或作为桩基;再如可液化土,先采用碎石桩 处理液化,再施工管桩形成复合地基或作为桩基。 7.1.6试验结果表明,荷载作用于复合地基顶面时,桩土荷载分 担并不完全接照预先假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基底桩间土荷载达到 其承载力特征值后分担荷载的水平可能远小于劲性体分担的荷载 水平,因此,应进行劲性体强度验算,
7.2.1相对于桩基而言,复合地基中桩问距的确定应适当放宽。 考虑到挤土方法施工时的挤土效应可能使增强体产生偏位、倾斜、 桩身上浮等现象,从而影响单桩承载力和地基处理效果,因此规 定:对正常固结土,当采用锤击、静压施工方法时,桩间距不宜 小于3d,桩长范围内土层挤土效应明显时,桩间距不宜小于3.5d。 对湿陷性黄土和可液化土一般密实度较差,挤土效应对加固土是 有利的,因此,劲性体间距可缩小到(2.5~3)d。
7.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7.5.1复合地基需要设置褥垫层,但褥垫层设置的厚度多少为宣 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桩问距 (置换率)不变的前提下,褥垫层厚度与单桩承载力发挥度密切 关联,厚度越大增强体单桩承载力发挥度越小。但对刚性桩复合 地基而言,褥垫层厚度较小时桩问土承载力发挥度变小,沉降会 有一定程度减小,但可能影响地基处理的经济性。因此,褥垫层 设置的厚度应根据桩的间距、桩的刚度、上部结构对沉降的要求 等综合确定。本条规定基于垫层材料产生滑动的一般性认识和工 程经验产生,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7.5.4劲性体顶处设置的钢筋混凝士受力桩帽宜按受弯承载力的 要求双层双向配筋,桩帽的厚度应满足冲切验算的要求。当采用 圆形桩帽时,弯矩设计值和配筋可按边长与直径相等的正方形桩 帽设计。
8.1.1管桩沉桩工艺的选择,应结合地质条件、施工环境以及单 班承载力指标综合考患。锤击法穿透能力强,可进入硬的持力层 获得较高的单桩承载力。但在软土中起锤困难,容易掉桩,环境 敏感场地也不宜采用。静力压桩噪声小,适于软土场地沉桩,但 其穿透能力差,影响管桩承载力的发挥。引孔法施工,是锤击法 和静压法施工遇到难以穿透的硬土夹层,或克服群桩挤土效应时, 而采取的辅助施工工艺。 8.1.2大面积的桩基工程,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用单一的沉 桩控制标准,单桩承载力指标难以保证,本规程明确采用桩顶设 计标高和贯入度或压力值双重指标控制。在地层变化情况下,贯 入度(或压力值)指标优于设计桩顶标高。 8.1.3管桩沉桩的垂直度是影响单桩承载力和基础稳定性的重要 因素,条文明确要求用两台正交摆放的经纬仪进行监测。 8.1.4密集的群桩施工引起的挤土效应,容易引发桩体倾斜、浮 进、断桩等工程事故。通常采用由中心问周边的施工顺序。必要 时需采取间歇性施工或引孔施工等措施。 8.1.5桩尖的选择,视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要防止沉桩过 程中,由于桩尖变形、破损而影响工程质量。 8.1.6管桩接头质量影响桩的整体抗弯、抗剪性能,结合接头板 焊口特征和作业条件,宜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
8.1.7当地质条件与设计桩长出现偏差需要截桩时,需采用专用 锯桩机锯断,以防桩头破损。
8.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8.2.5施工前的试打(压)桩,是验证和调整设计桩长及沉桩参 数的重要步骤。工程开工前期,在场地不同部位分别进行试打(压) 桩,有利于工程桩的顺利施工。
8.3.4管桩的进场验收,是按管桩制品的构造和质标准进行的 全面检验。某些细部环节,如接头板的厚度、平整度、焊口尺寸, 以及接头板与桩轴线的垂直度等,都是影响桩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8.4.1打锤设备的选用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单承载力发挥。 本规程提出的施工机械和桩锤选用参数,是在总结工程经验的基 础上提出的,其他类型的桩机和桩锤,性能差异性大,难以提供 统一指标。施工过程中防止不同类型的锤桩互相套用。如果使用 其他类型设备,应有可靠的试验对比资料。 8.4.2为保护桩头,要求锤垫、桩垫保持平整有弹性,桩头安放 纸垫或布垫,是打桩工艺不可忽视的环节。
8.4.4条文要求送桩器规格与工程匹配,保持顺直,防止送桩 器弯曲或端面不平整引发打桩事故。 8.4.5条文对接、电焊作业的每一环节均提出质量要求,明确 指出焊缝清刷要露出金属光泽面,以保证焊接质量。重锤低打既 可提高管桩穿透硬土层的能力,又能减少桩的疲劳破坏概率,
8.5.1目前广泛使用的压桩设备,多为油压抱压式桩机,特点是 施工加压平稳,垂直度容易控制
8.6.1引孔的深度和孔径宜根据地层性质选择,引孔后应进行虚 土回填,达到既能顺利沉桩,又能满足单桩承载力指标。 8.6.2、8.6.3为了保证引孔效果,特别是遇到砂层和软土层,需 注意泥浆质量,防止塌孔、缩孔。砂层引孔后,为预防塌孔,需 回填软黏土。
8.8.5桩端通过注浆形成扩大头,相当于增大了端部的直径和栅 长,提高了管桩垂直承载力。同时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会在 桩端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沿着桩土间上渗,通过渗透、劈裂、充 填、挤密和胶结作用,填充桩身与桩周边士体的空隙,并渗入桩
周土体一定宽度范围,在桩周形成脉状结石体,如同树根植入士 中,从而改善地基土承载力,提高桩侧摩阻力。扩底浆液配合比 可参照表8.8.5
表8.8.5扩底浆液配合比
8.9工程桩的防护和事故桩的处理
8.9.1工程桩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挖土、运士车辆侧向辗压, 经常发生桩体倾斜、桩头破损等事故,特别是软土基坑,在开挖 前应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 8.9.2不合格桩的处理方案,往往与承台、底板有关,应与设计 方协议,缺限桩的加固要达到正常桩的强度
9.1.1~9.1.4管桩桩基础在沉桩前,沉桩过程和沉桩后都应进行 质量检验。产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沉桩后桩身完整性以及承 载力满足要求,并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进行验收。 9.2.1~9.2.4沉桩前应严格根据本规程4.2节构造与质量的规定 对管制品进行检验,并应对沉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
9.3.1放线定位及桩位标记保护工作很重要,不注意也会造成工 程桩的质量事故,尤其是桩位的偏差值。第一节底桩垂直度控制 的好坏对整根桩的垂直度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底桩垂直度控制 要严格一些。大承台群桩基础GB/T41862-2022 土方及矿山机械 自主和半自主机器系统安全.pdf,宜先打承台内的桩,承台四周边 缘的桩位待承台内其他桩全部打完后再重新测定,这样施打结果 的基桩,整个群桩基础的外围形状不变,承台模板及混凝土施工 现方便文节约。 9.3.2桩接头连接质的监控非常重要,监理工程师应做旁站监 理。焊接接头施工应检查电焊工上岗资质证件:检查焊条的规格、 直径和质量;检查电焊坡口的尺寸;对照本规程8.4.4条第4款的 要求,记录并监控焊接所用时间:监控焊完后应有5min的停歇时
间才能开锤施打。桩尖的焊接应按照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GB50205的标准进行,达到二级焊缝质量。
9.4沉桩后质量检验及
9.4.1强风化、全风化泥岩(或含泥量较多的强风化、全风化花 岗岩层)中的管桩桩基础,在管桩施打收锤后7~8天进行静载荷 式验得到的单桩承载力较高,经过2030天后,由于桩尖附近的 持力层风化岩遇水软化或崩解,强度降低,此时进行复打(或复 压),管还可继续下沉约3cm~4cm。而后再进行静载荷试验, 其承载力大大降低,因此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pdf,这样的地质条件下静载荷试验应至少 在打桩30天后进行
统一书号:155160·1171
统一书号:15516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