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24-2018 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DB37/T 5124-2018 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512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4628
下载资源

DB37/T 5124-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124-2018 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注:d为桩体直径(mm)。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堂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采用)”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MZ/T 091-2017 国家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 3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GB50021 4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5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IGI8

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DB37/T 5124—2018

1.0.1近年来,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复合地基技术 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技术,近年来在山东、河南等黄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自盲 尚没有相应的专门规范来指导该种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检 及验收,故特编制本规范

1.0.2透水混凝土桩是由特定级配的集料、水泥

1.0.3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应在充分了解

握必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条件的概化,先定性分析,再定 量分析,从技术方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施工的可操控性、质量 的可控制性、环境限制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经济性等多 方面进行论证,然后选择一个或儿个方案,进行必要的设计和 算,通过比较分析,逐步完善设计

1.0.4在透水混凝土桩复合

与验收中执行本规范的同时,尚应执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知 范》JGI79、《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建筑桩基托 术规范》JGJ 94 等现行规范标准

本规范采用的术语、符号以《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1 50783一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一2012为基础 略做补充和修订。 2.1.1透水混凝土桩是一种地基排水增强体,在加固地基的同 时,可以快速消散超静空隙水压力。由于它兼顾快速排水性和较 高强度,用透水混凝土桩取代其他桩体,可以保证在透水性能的 前提下,提高桩体的动态抗压和抗拉强度,从而加快由于地震弓 发的地基内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提高地基的整体抗震能力。 2.1.5本规范中的褥垫层是由级配砂石、粗砂、碎石等散体材

本规范采用的术语、符号以《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 50783一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一2012为基研 略做补充和修订。

时,可以快速消散超静空隙水压力。由于它兼顾快速排水性和车 高强度,用透水混凝土桩取代其他桩体,可以保证在透水性能自 前提下,提高桩体的动态抗压和抗拉强度,从而加快由于地震! 发的地基内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提高地基的整体抗震能力

料组成的散体垫层,具有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调整桩土荷奉 分比、减小基础底面积的应力集中、调整桩土水平载分拍白 作用。

3.0.1本条对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适用的地基土范围做了明 确的规定: 1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建设工期短、质量要 求高的高液化土场地路基工程。透水混凝土是由特定级配的集 料、水泥及外加剂等原料经特株成型工艺制成,具有天量贯通性 空隙(通常在5%~30%并多为直径超过1mm的大孔),其渗透 系数一般介于 2.0mm/s~5.4mm/s之间,有的甚至达到 1.2cm/s, 因此具有优良的排水特性,对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建设 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的高液化土场地路基工程,可在施工过程中 迅速排出地基内的水,减小工后沉降。 2处治路基填高的小桥涵及桥头地基。近儿年我国大力进 行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路堤一股较高,且桥涵较多,而且常 常需要穿越具有不利地基的地段。从已建软土路基上高速公路运 行情况看,工后沉降较天,造成比较严重的“桥头跳车”现象。 桥涵一般采用桩基础,工后沉降很小,而路堤工后沉降较大,不 均沉降造成“桥头跳车”。而用透水混凝土桩处治路基填高的 小桥涵及桥头地基,可加速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固结,有效 减小工后不均匀沉降。 3抗震设防区的中等及以上液化土场地。地震过程中,地 基内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不能及时消散,会造成地基喷砂冒水 或沙土流动,导致地基液化。对于抗震设防区的中等及以上液化 土场地,采用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地 震期间地基内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防止 地基发生液化,而且能有效协调地震期间土体的变形,抑制上部 建筑共振的发生。

土层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既有利于提供较高的桩端阻力,根据桩端 硬化效应,文有利于提高透水混凝士桩的侧阻力,有助于减小透 水混凝士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沉降:需要强调的是,设计选择桩端 特力层时,并非要求选择承载力最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而需 要综合考虑桩长、桩间距、桩数设置与持力层间的相互协作关 系,选择场地内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即可。

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对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技术参 数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的要求较高。成桩工艺性试验的目的是 验证地层条件的适应性;确定实际成桩步骤、水灰比、混凝土酉 合比、混凝土落度、沉管提升速度等工艺参数。若没有邻近同 类场地的设计与施工经验作参照,在设计阶段进行现场试验或诺 验性施工,才能使得设计达到科学合理。

合比、混凝王落度、沉管提升速度等工艺参数。没有邻近问 类场地的设计与施工经验作参照,在设计阶段进行现场试验或试 验性施工,才能使得设计达到科学合理。 3.0.5为了积累资料,本条规定对所有应用透水混凝土桩复合 地基的建(构)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厂8的有关规定。 3.0.7透水混凝土桩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的规定执 行,也可根据其他相关规范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地基的建(构)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

3.0.7透水混凝土桩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 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的规定执 行,也可根据其他相关规范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4.1.1若基础底面不设置褥垫层,基础直接与桩

:11石玺 按触,在 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与桩基差不多。在给定荷载作用 下,桩承受较多荷载,随看时间的增加,桩发生一定的沉降,伺 载逐步向体转移。若桩端落在坚硬士层或岩石上,桩的沉降很 小,桩上的荷载转移数量很小,桩间土承载力很少发挥。而在基 础下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由于褥垫层为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 基在受荷载后提供了桩上下刺入的条件,即使桩端落在好的土层 上,也可以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 其中,在摩擦型的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中,基础底面与透 水混凝土桩桩顶之间设置褥垫层,通过桩顶“入”褥垫层和 垫层本身变形调节,以及桩端“剩入”桩端土和桩端以下土层的 玉缩变形,这些共同协调来达到桩土共同沉降、协同工作;由此 充分发挥和利用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并满足变形需要。 一一

4.1.3经透水混凝土桩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将 大幅度提高,地基变形也比未处理的地基小,但是,在地基处理 的基础设计中,仍应进行地基基础变形验算。 一平日 山

大幅度提高,地基变形也比未处理的地基小,但是,在地基处理 的基础设计中,仍应进行地基基础变形验算。

挥桩间土的有效承载力,当采用具有挤密效应的透水混凝土桩方 工成桩后,土层的承载能力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使得经 密后的桩间土承载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充分发挥,需 通过检测和进行动态设计调整,以便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4.1.5大量的现场试验证明,透水混凝桩不仅

地基的加速度响应,快速消散地震期间地基内产生的超静孔隙水 压力,抑制地基液化,而且其桩体强度高,能够有效协调上、

部土体的变形。可见,透水混凝土桩较其他基础形式具有较好的 抗震性能,但设计中应把握三点:一是桩体进入液化土层以下 定土层的长度不应小于本条规定的最小值;二是建于可能因地震 引起上部土层滑移地段的透水混凝土桩,应考虑滑移体对桩产庄 的附加应力的影响;三是当基础周围为软土和可液化土,且混 土桩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对外侧土体进行适当加固以摄 高水平抗力

算方法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让 50007关于稳定性计算的有关规定。 4.1.7为满足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的需要,应收集建筑 场地与环境条件资料、拟建工程的平面布置、结构类型、荷载分 布、使用功能上的特殊要求、结构安全等级、场地类别、桩的施 工条件、类似地质条件的试桩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

设计参数; 4)建(构)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 类别; 5)周围建(构)筑物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 建(构)筑物资料包括: 1)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使用条件和设备对 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构)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包括: 1)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制桩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 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2)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3)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4.2.1本条各款说明如下

,1近年来,在透水混凝土桩的设计、制作和沉管方面积累 广很多宝贵经验,但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透水混凝 的珊落度非常小,甚至为零,采用振动沉管法成桩时会遇到投 料困难的问题,并容易形成领缩。其次,施工时的振动会导致水 泥浆下沉并堵塞内部空隙,同时在水下环境中水泥浆体因水的浸 泡产生离析,从而进一步堵塞空隙,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鉴于 秀水混凝土桩在使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规范建议设计人员选 用透水混凝土桩时,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建(构)筑物结构类 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沉管设备(静压、锤击)、施工 条件、施工经验等经综合分析后选用。 2复合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一般可分为散体材料桩、柔性 脏(或称半刚性桩)和刚性桩,如砂桩和碎石桩为散体桩,水泥 土桩为柔性桩,而CFG桩和素混凝土桩等都属于刚性桩。碎石

4.2.2 本条各款说明如下:

1对透水混凝土桩布置的规定,自的在于避免不均匀沉降 或倾斜。 2透水混凝土复合地基的单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可以较机 基础中的单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浅一些。但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 基的设计应遵从一般设计原则,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两方面的验算,即满足承载力及沉降要求。 3考虑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受力体系的最优平衡状态 群桩承载力合力点宜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以减少宿 载偏心的不利影响。当桩体受水平力作用时,应使桩体受水平力 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以增强桩体的水平承奏 力,减小桩体的倾斜变形。 4考虑到透水混凝土桩的良好排水性及其易堵塞桩体空 的特点,在软弱黏性土层场地上天面积布桩时,应合理控制布机 密度,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4.2.3工程实践证明,透水混凝土桩的桩径过小,施工质量

4.2.3工程实践证明,透水混凝土桩的桩径过小,施工质量不 易控制;桩径过大,需加大褥垫层厚度,才能保证桩共同作 用。透水混凝土桩间距的设置与土的挤密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 泡和黏性土、砂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挤密效果好的地基土中采 用振动沉管成桩,桩间距取值大于4倍的桩径,则能天幅度提高 脏间土的承载力。而在较厚的淤泥土层及高灵敏度的淤泥质土层 如饱和软黏土、较密实的砂土和黏土等不可挤(振)密的地基士 中不宜采用振动沉管,以防扰动这些地基土,进而产松弛降低 桩间土的承载力。因此,透水混凝土桩的桩径应根据地质条件、 土层性质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后确定

4.2.4本条各款说明如下:

1褥垫层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级配良好的砂石 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不应大于 50mm。不宜选用卵 台,由于卵石咬合力差,施工时扰动较大,褥垫层厚度不易保证 均匀。 2大量的现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褥垫层主要起到保证桩 土共同承拍荷载,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减小桩顶水平应力集 中的作用。要求褥垫层的密实度不宜太高,厚度宜采用150mm~ 300mm,较有利于桩、土应力分配和应变协调。 3饱和粉土或砂土地基中设置的透水混凝土桩,在土体内 部空隙水压力的作用下,桩体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竖向排水通 道,将土体内部的水排到褥垫层,经褥垫层将水横向排出。因 此,在地基的中心线向两侧设置一定坡度的横向排水坡,有利于 排水固结。 4根据现场工程经验,褥垫层虚铺结束后,要结合其厚度 及其分布的面积采取静力压实直到设计所需的厚度,当基础地面 逛间土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芬实法。施工机械进行碾压 施工时,要避免“橡皮土”以及“翻浆”现象的出现,一旦有出 现必须挖掉褥垫层和受扰动的土层,并采取有效措施重新进行 处理。

本现池公式(4: 中p综合及映了爱合地基中桩体 买际竖向抗压承载力与自由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之间的差异,以 及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程度;β综合反映了 夏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与大然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差 异,以及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程度。 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埋面积的等效圆直径d。的具体计算方 去如下:对等边三角形布桩,de三1.O5s;正方形布桩,de= 1.13s;矩形布桩d。= 1.13/siS2,其中 s、S1、S2分别为桩间距 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

4.5.1当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性较大时

发口地 降主要来自加固区下卧土层的压缩。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 缩变形量(S2)计算中,作用在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顶部的附 加压力较难计算。作用在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顶 部的附加压力宜采用等效实体法按下列公式计算:

中: pz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 力值(kPa); L 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B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po 复合地基加固区顶部的附加压力(kPa); ao 基础长度方向桩的外包尺寸(m); bo 基础宽度方向桩的外包尺寸(m); h 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深度(m); f 复合地基加固区桩侧摩阻力(kPa)

4.6.1复合地基稳定分析中强调

图1等效实体法计算 注: 1—po; 2—pz

4.6.复合地基稳定分析中强调采用的稳定分析法、分析中 的计算参数、计算参数的测定方法、稳定性安全系数取值四者应 相互匹配常重要。岩十工程中稳定分析方法很多,所用计算参 数也多。以饱和黏性土为例,抗剪强度指标有有效应力指标和总 应力指标两类,也可直接测定十的不排水抗剪强度。采用不同 验方法测得的抗剪强度指标值,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值是有差异 的。甚至取土器不同也可造成较大差异。对灵敏度较大的软黏 土,采用薄壁取土器取样试验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值比一般取士 器取的大30%左右。在岩土工程稳定分析中取的安全系数值 驳是特定条件下的经验总结。自前不少规程规范,特别是商用岩 土工程稳定分析软件中不重视上述四者相匹配的原则,采用再好 的岩土工程稳定分析方法也难以取得客观的分析结果,失去进行 稳定分析的意义,有时会酿成工程事故,应予以充分重视。

可只考虑传至复合地基桩间土地基面上的荷载,最危险滑动面上 的总抗剪切力计算中,可只考虑复合地基加固区桩间十和未加固 区天然地基土体对抗力的贡献,稳定安全系数可通过综合考虑桩 本类型、复合地基置换率、工程地质条件、桩持力层情况等因素 确定。稳定分析中没有考虑由透水混凝土桩承担的荷载产生的滑 动力和透水混凝土桩抵抗滑动的贡献。由于没有考虑由透水混 土桩承担的荷载产生的滑动力的效应可能比透水混凝土桩抵抗滑 动的贡献要大,稳定分析安全系数应适当提高

时供小 共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 绪。建筑场地应平整、密实,无地下和空中障碍物,地基承载力 应满足施工机械接地压力的要求。 5.1.41.当周边有浅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时,周边可挖 隔振防挤沟,沟深应大于浅基或地下管线理深,隔振防挤沟与周 边构筑物净距不得小于2.5m:当与煤气管线距离小于3m时 宜挖开并架空煤气管道;2.当周边有深基或桩基构筑物时,宜 根据周边构筑物变形监测情况,必要时,在场地与邻近构筑物之 旬(或桩位上)预钻取土,一般深度为1/3桩长,以减小挤土效 应;3.在淤泥土层中施工时,不仅应注意施工桩的质量,也要 司时观察近桩的桩顶变化,可采取隔桩跳打的措施,以消除超 静孔隙水压力。

桩复合地基的场地岩土条件差异性、设计计算复杂性和施工质工 不确定性等因素,若试成孔数量太少则可能影响代表性

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当有工作基点时,应定期将其与基准点进 行联测

桩参数等,按本规范第3.0.4条的要求确定成桩工艺性试验的位 置与数量。成桩工艺性试验应详细记录不同时间或深度处对应白 施工参数值,并采用升挖、取芯等方法检验成桩质量,为确定利 关施工工艺及参数和施工措施提供详尽的资料。

5.1.10在成桩过程中,加强对近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加强对

5.1.10在成桩过程中,加强对令近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加强对 邻近构筑物的直接观察,根据监测结果,在必要时采取其他措 施,以确保邻近构筑物的安全

5.2.1本条各款说明如下

1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时应对 其品种、级别、包裹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水泥施 工前,对所用的水泥应检验其初凝时间、强度和安定性,不合格 的不得使用。当诸备不当弓起质量明显下降或水泥出超过三人 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检,复检合格方可使用。为了 实现透水性与强度的平衡,水泥的用量在刚好包裹住粗集料表面 时最佳,一般为250kg/m²~350kg/m²。 2用于透水混凝土的集料主要是粗集料,有时也会掺入极 少量的细集料。粗集料的颗粒级配、比表面积、表面形态等直接 快定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孔隙尺寸、渗透系数等设计 参数,从而影响到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粗集料的颗粒级 配是决定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透水 昆凝土达到要求的贯通孔隙率,文不会造成孔隙的孔径过天,粗 集料最好为单一粒级或间断级配,且最大粒径一般不会超 过 25mm。 3通常会在透水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外加剂来改善其性 能或达到一定的实际工程工艺要求。比如掺入一定量的减水剂: 可以改善新拌透水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不增加用水量而提高和易 生:通过加入不同的看色剂,可制备出具有稳定色彩的透水混薇 土;冬李施工时还可添加一定量的防冻剂,使透水混凝土能在规 正时间内防冻,可在负温条件下凝结硬化达到规定强度。 4透水混凝土挫和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及凝结、不应有损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不应降低混凝土的耐 久性

粗集料在紧密堆积状态下的空隙率、目标孔隙率及水灰比。 1粗集料紧密堆积状态下的孔隙率:分别采用容量筒法和 吊篮法测得自然状态下粗集料紧密堆积密度。、集料表观密度 0,继而求得粗集料的空隙率P。 2自标孔隙率: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包括闭口孔隙、开口 且不莲续的“布袋”型孔隙、莲续贯通孔隙三种,其中贯通孔隙 接决定了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为了提高透水性能应尽量增 天贯通孔隙,但孔隙率过天势必会减小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因 比,在兼顾强度和透水性的前提下应选取合适的目标孔隙率,考 虑到应用中的需要,建议目标孔隙率取10%~20%。 3水灰比:大量的现场试验表明,水灰比对透水性混凝士 的强度和透水性均有影响,水灰比过天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天,容 易从集料表面滑落积聚在试件底部,既不利于贯通孔隙的形成 又降低了强度;水灰比过小净浆流动度降低,不能均习包裹在集 料表面进而影响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为此我们定义了透水混凝士 的最佳拌和状态:搅拌完成后呈金属光泽,手擦成团并有少量的 水泥浆析出。以最佳拌和状态时水泥净浆的流动度为基准,通过 添加外加剂调节不同水灰比下水泥净浆的流动度,使其达到基准 流动度。另外,拌和过程中实际需水量会受到集料含水量的影 问:若集料处于过十状态,拌和时它本身将额外吸收一部分水 导致实际水灰比的下降及拌和和易性不良。因此,现场必须根据 集料自然状态下含水量的情况,调整配料过程中的加水量。考虑 到应用中的需要,建议水灰比取值为0.36~0.40。 5.2.3本规范所采用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类似于碾压混凝土的填 充包裹理论:一方面,砂的空隙恰好被水泥浆所填充;另一方 面,石子的空隙又恰好被砂浆所填充,凝固后形成坚固的密实整 本。在透水混凝土设计中,可将这一理论理解为:水泥等胶结

充包裹理论:一方面,砂的空隙恰好被水泥浆所填充;另一方 面,石子的空隙文恰好被砂浆所填充,凝固后形成坚固的密实整 本。在透水混凝土设计中,可将这一理论理解为:水泥等胶结材 料均匀地包裹在处于紧密堆积条件下的粗集料表面,彼此接触、 黏结、凝固,形成有效的黏结作用,结构中的空隙不会被完全填

充,继而形成具有贯通性空隙的结构。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宜按下列流程进行: 1以目标孔隙率、堆积密度、初选水灰比(W/C)为参 数,拌制透水混凝土; 2选择透水混凝干最佳的拌和状态:确定最佳拌和状态时 的水灰比(W/C); 3以最佳水灰比(W/C)拌制的水泥净浆,确定标准流动度; 4对不同水灰比(W/C)的水泥净浆,添加减水剂使其达 到标准流动度,以确定不同水灰比(W/C)时的减水剂用量: 5以既有配合比和达到标准流动度的减水剂掺量配制透水 昆凝,成型混凝土试件并养护; 6测试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孔隙率以及渗透系数, 确定最佳配合比。 5.2.4透水混凝土初步设计配合比进行现场施工时,若发现材 料的和易性较差,则会影响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为使透水混凝 土具有更好的和易性,结合大量的现场施工经验,建议在不同水 泥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指标,如表1、表2 所示。 1对于矿渣水泥,建议配比如下表:

料的和易性较差,则会影响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为使透水混 土具有更好的和易性,结合大量的现场施工经验,建议在不同力 泥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指标,如表1、表 所示。 1对于矿渣水泥,建议配比如下表

2对于普通水泥,建议配比如下表:

5.2.5孔隙率是表征透水混凝土材料排水性能的重要指标,

5.2.5孔隙率是表征透水混凝土材料排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其

5.2.5孔隙率是表征透水混凝土材料排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其 生能直接关系到透水混凝土的排水能力和材料的强度模量等力学 性能,在采用量体积法测试透水混凝土试样的孔隙率时,应用游 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和高度,每个数据各量3次以上取均值

5.3.2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振动产生的

波方式在周围土体内传播,振动力和侧向挤土作用易把初凝的令 桩振断或拉断,且在软硬交界的土层最易发生。为了避免施工又 相邻已成桩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而采用间隔一根或多根桩施工的 式,即隔桩跳打法

5.3.3在机台上设置沉管垂直度的标尺是为了让

能够及时了解沉管的垂直度,并且要求有能够呈现 个方向的垂直度的标尺,以便及时掌握、调整垂直

5.3.4单打法(文称一次拨管法):一次将沉管沉人设计标高, 进行灌注混凝土,拔管时每提升0.5m~1.0m,振动5s~10s, 然后再拔管0.5m~1.0m,如此反复至全部拨出。在一般土层内 拨管速度应控制在1.2m/min~1.5m/min。在较软弱土层中,不 得大于0.6m/min~0.8m/min。 复打法:一次将沉管沉人到设计标高,进行灌注混凝土,将 沉管上拨至地面后,二次将沉管下沉到设计标高,或局部进行二 次下沉,然后进行补灌混凝土,后提升,振动,反复至全部拔 出。当采用复打法施工时,应保证前后两次沉管轴线重合。 反插法:一次将沉管沉入到设计标高,在沉管内灌满混凝 土,先振动再升始拨管,沉管每提升0.5m~1.0m,再向下反插 .3m~0.5m,反复进行,直至沉管拨出。在拨管过程中应分段 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表面,或高于地下 水位1.0m~1.5m,并应控制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5m/min。反 法能使桩的截面增天,从而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宜在较差的软 土地基上应用

5.3.11褥垫层施工前,桩间的浮(松)土必须清理十净。褥垫 层应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可挖成退台状或斜坡搭接, 搭接处应充分夯实,并按先深后浅,依次进行。分段施工时,接 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m~1m。除此,褥垫层的铺设应 按本规范第 5.3.3条的规定执行。

5.4.1成孔前应按透水混凝土桩平面布置图,采用经纬仪和钢 尺测放桩位,严格按照设计布桩图放线布点,并及时校核孔位

5.4.1成孔前应按透水混凝土桩平面布置图,采用经纬仪和钢 尺测放桩位,严格按照设计布桩图放线布点,并及时校核孔位 5.4.2施工时应设置专门的生产指挥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确 保挖孔、成桩、检验依次进行而不互相干扰,使其有序流畅,并 立根据工作面及时增减人员和设备

5.5.8加强用电安全管理,电工必须持证上岗,现场设备必须 具有接地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保险和三级漏电保护,严禁私自 拉接照明线路,现场实行轮流值班制,便于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5.5.9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设备噪声等常见环境因素,制定现场 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做好水泥运输过程中的防散落与沿途污染

具有接地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保险和三级漏电保护,严禁私自 拉接照明线路,现场实行轮流值班制,便于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做好水泥运输过程中的防散落与沿途污奖 措施;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要定期清扫,保持整洁卫生,防治 尘;采取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尽量减轻噪声扰民。

6.1.1影响透水混凝桩单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因系存在 于施工的全过程中,仅有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是不全面、不完整 的。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局部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勘祭报告不 符、工程桩施工参数与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参数不同、原材料 发生变化、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变更等情况,都可能产生质量隐 患,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是有必要的,应按不同施工阶 段对透水混凝士桩进行检验

于施工的全过程中,仅有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是不全面、不完整 的。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局部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勘祭报告不 符、工程桩施工参数与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参数不同、原材料 发生变化、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变更等情况,都可能产生质量隐 患,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是有必要的,应按不同施工阶 段对透水混凝土桩进行检验。 6.1.3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106、《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I94的相关规定,本条给出了透水混凝土桩质量 检验的主控项目,如水泥及外掺剂质量、水泥用量、桩数、桩位 偏差、桩身混凝土强度、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 6.1.5不同的检验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不同。主控项目是 指建筑工程中对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 作用的检验项目;一般项目是指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主 控项目是对检验批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要求全 部合格;一般项目要求合格率达到80%以上。

6.1.3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6.2.3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执行。

6.2.3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判

桩位放样指的是施工前按照本规范第5.3.1条的要求根据送 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桩位平面布置图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桩亻 放样。

6.3.1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时,除 了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 术规范》JGJ79-2012中附录A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的 有关规定执行。

6.3.2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

范》GB502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施工质量检验项 目及检验标准,便于在施工期间香明施工参数、工艺方法等是否 满足设计要求而开展自检工作。当发现某些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透水混凝土桩施工质量达到设计 要求。 6.3.7施工过程中要求按单桩进行检验有助于问题得到及时的 处理。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报设计单位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可 通过桩身完整性或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验证检测;也可以通过有效 手段证明确实需要调整施工工艺参数来解决:或通过设计复核计 算:对于不合格的桩采取补桩等措施

范》GB502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施工质量检验项 日及检验标准,便于在施工期间查明施工参数、工艺方法等是否 足设计要求而升展自检工作。当发现某些指标达不到设计要习 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透水混凝土桩施工质量达到设计 要求。

处理。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报设计单位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可 通过桩身完整性或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验证检测:也可以通过有效 手段证明确实需要调整施工工艺参数来解决:或通过设计复核计 算;对于不合格的桩采取补桩等措施

.4.1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基桩 验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JB/T 7664-2020 压缩空气净化 术语.pdf,应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 并行桩身完整性和竖向承载力检验。桩身完整性与桩体承载力密 刃相关,桩身完整性有时会严重影响桩体承载力,桩身完整性检 则的抽样率较高,费用较低,通过检测可减少桩身安全隐愚,并 工为判定桩体承裁五想供者

6.4.2桩身完整性检验应按现行行

规范》JGJ10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做静载试验的桩体进行 钻芯检测,钻芯应在成桩28d后进行,观察成桩质量,并可同日 进行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的测定。

6.4.5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

6.4.5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 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其中桩头处理方 法、刚性承压板尺寸大小及单桩竖向承载力取值方法是已有透水 混凝土桩工程检测经验的总结

6.5.1~6.5.3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施工完毕后,应根据施1 单位提供的、经现场监理签认的全部竣工资料和现场检查情况, 由申方组织有关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工程验 收报告。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当地 王管部关于工程验收及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 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