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天津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导则(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2016年5月)天津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
Tianjin civil 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 designguide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使 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它运用数学化的方式 来表达建筑的物理特征和功能特征,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个全新的生 产方式。BIM技术可将不同阶段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为项目各参 与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使项目质量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大为降 低、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工程周期得以缩减:同时在解决复杂形体、 管线综合、绿色建筑、协同工作等难点问题方面也显现了不可替代 的优越性。 在建筑的全生命期应用BIM技术,能够带来建筑业质的飞跃 令人鼓舞。建筑全生命期是包括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改造直 至拆除的全部过程,通常由多个平行的利益相关方在较长的时间跨 度中协作完成。建筑信息模型具备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使 用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基础,通过建立一个在整个行业中通用的语 义和信息交换标准,使不同工种的信息资源在建筑全生命期中各个 时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保证了业务协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因此, BIM技术的标准和规范成为这项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条件和实 施基础。 针对民用建筑,设计是BIM技术应用的源头,为了后续建设 方实现设计信息的共享、利用和信息完整传递,要定义和规范设计 企业实施BIM技术的基础条件、资源要求管理方式和成果交付等, 从而确保信息资源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得以顺利传递,并有效继承 于后续建设及运维过程中。可以说,没有BIM设计的导则,将无 法实现BIM技术的系统优势
1 总则. 27 3 基本规定. 29 4 资源要求, 30 5 应用模式, 34 6 协同作业与模型深度 .45 1 成果交付 57
1.0.1随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B33/T 1161-2019 建设工程勘察土工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项信息量大、 系统性强、综合性要求高的工作,涉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路 线、经济指标、艺术形式等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问题,有必 要采用一种能容纳大量信息的系统性方法和技术去进行运作。建筑 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提供了一个 全新的手段,运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建筑的物理特征和功能特 征,对建设项目中不同阶段的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为项目各参与 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能够起到提高生产效率、控制质量、降低 成本、缩减工程周期等作用。我国的建筑业虽然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但国家政策对BIM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采取了众多推动措施。我国 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要“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精 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城市人文环境。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 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 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 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基于此,本导 则的编写制定填补了天津地区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空白,对于 行业内建筑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0.2本导则定义和规范各类民用建筑BIM设计的应用,适用于 各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对于勘察设计行业其他领域的BIM 设计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0.3本导则针对民用建筑设计定义和规范BIM技术应用的通用
1.0.3本导则针对民用建筑设计定义和规范BIM技术应用白
原则和基础标准。天津市民用建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可依据本导 则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制定本单位企业级的BIM技术实施标
主,也可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制定项目级BIM技术实施标准。其它 建设参与方亦可依据本导则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制定本企业白 IM技术标准
3.0.4应用BIM设计的工程项目,应确保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主 要包括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设备专业、景观规划专业等)充 分利用共享的模型信息有效进行协同设计。设计方所搭建的BIM 模型应能够满足其他项目参与方(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 单位、主要分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等)在规定的范围 内合理共享模型信息。
4.1.1BIM技术基于三维的工作方式,对硬件的浮点运算能力和 图形、图像处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相比较传统二维CAD软件, 对运行计算机的CPU、内存和显卡的配置需求较高。CPU应该配 置较高的主频及高速缓存;内存容量应尽可能选用上限,并最好采 取多通道配置:显卡应选取较大缓存的独立专业显卡,宜使用高速 硬盘,以加快三维模型较大数据的处理速度。 如果操作系统占用过多的内存资源,程序的响应就会急剧下 降,会严重降低项目操作效率,而且如果软件达到寻址空间的可用 内存上限,程序和能够寻址的最大内存操作系统就会冻结或者崩 债。为了减少这类问题,应使用64位服务器系统,在符合性价比 的条件下,使计算机内存容量最大化
1数据交换用服务器配置应不低于4核CPU,CPU主频不应 小于2.5GHz,配置与硬件相匹配的64位操作系统: 2内存不低于16G; 3通过网络连接,终端能够实时访问服务器; 4存储硬盘容量不应少于1T,转速不应低于7200转,宜选 企业级硬盘。 4.1.3 1客户端配置应不低于4核CPU,CPU主频应大于3.0GHz, 配置与硬件相匹配的64位操作系统: 2内存不低于16G; 3系统盘建议选用SSD固态硬盘,容量不小于200G,存储
盘建议选择容量不小于500G,转速不小于7200转,缓存大于32M 为宜; 4宜采用双显示器,显示器分辨率不应低于1280*1024;分 辨率宜选用1920*1024。 5显卡显存不应低于2G。 4.1.4 1 煊染和可视化工作站不宜低于4核双线程高频CPU;宜使 用双CPU通路构架,四通道内存配合 内存不应低于32G; 硬盘存储容量不应少于1T,转速不应低于7200转; 显示屏幕分辨率不应低于1280*1024; 显卡显存不应低于2G
表4.2.1现阶段BIM设计软件分类
应用最广泛的三类技术。 1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生成点云数据记录使我们获取既有 建筑或施工现场的真实几何尺寸及定位。结合相配套软件生成相应 的三维矢量模型,可以与BIM建模软件整合: 2手持移动设备:能够结合基于BIM技术的工作流程和实 践,加强建筑、工程与施工(AEC)行业的跨领域合作:
33D打印机:可以将BIM模型的海量数据根据需要实体化 快速呈现,BIM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可以看做虚拟和现实的衔 接。 4.3.2大数据下的BIM云平台技术:可以虚拟方式使位于不同地 点的人员访问同一信息模型,并通过云计算及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实现信息高效沟通,可以在施工现场实时访问数据,实现同步、高 效的协同作业
33D打印机:可以将BIM模型的海量数据根据需要实 快速呈现,BIM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可以看做虚拟和现实 接。
5.1.1本导则的编制重点为BIM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 应用,涵盖不同设计阶段BIM技术应用的原则和标准,同时为满 足BIM技术应用于项目的全生命期,也兼顾了施工和运维阶段 BIM技术应用的需求。各单位在制定建设项目施工和运维阶段BIM 技术应用标准时,也应充分考虑本导则所制定的BIM设计原则和 标准。
.1.2在设计初期就结合建筑构思应用BIM技术,进行选址、P
5.1.2在设计初期就结合建筑构思应用BIM技术,进行选
外空间比选、结构选型、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与运营估算等工作, 对用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与周边其他建筑的关系进行场地规划设 计分析,利用分析软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采光、日照、风环境、 声环境等初步模拟,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选择合适的朝向、布局形式、建筑形体等,使建筑能耗最小化,自 然采光和通风潜力最大化等,以获得最佳体量方案。此阶段需要相 关专业相配合,为做出最终决策提供保证。 5.1.3基于参数化的BIM模型,可使设计师快速创建多个方案设 计模型,通过初步的建筑性能和环境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优
一模型,通过初步的建筑性能和环境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付 ,并可通过对于多个方案的比选,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同时还 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低能耗的理念通过能耗分析模拟贯彻至 方案中,并利用专业软件实现与BIM模型的互动性。
5.1.4采用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将基于BIM模型开展,出图过利
是依据BIM模型直接生成各类视图,最终形成图纸的方式,能够 保证其与模型的关联性、一致性。既可直观、全面地表达建筑构件 的几何尺寸和空间关系,加强专业内及专业间的综合协调,在初步
设计过程中可以避免和解决大量的设计冲突问题,大幅提升设计质 量,保证了进行下一步模型搭建的延续性:还可综合利用BIM模 型,通过专业分析软件,配合设计进度,对建设项目的结构是否合 理、空气是否流通、光照是否达标、温度是否可控、材料是否隔音 隔热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并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BIM模型 使其不断的完善。
5.1.5为了适应现阶段的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目前仍需
BIM技术促使设计过程从各专业点对点的滞后协同改变为通 过同一个平台适时互动的信息协同方式。这种方式带来的改变不仅 仅在交互方式上有着巨大优势,也同样带来了专业间配合的前置, 能够在设计前期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大幅提高设计质 量,所以基于BIM技术的设计协同过程应贯穿全部工作流程 5.2.2在概念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应用BIM模型 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传递,能够及时将建筑专业的信息提交给结构 机电专业,更多信息的汇入前置,使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明显提高: 司时,利用BIM模型的交互性和传递性进行场地的相关分析,对 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建议作为后续深化的指导性意见。 基于BIM技术的概念设计阶段可划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分别
为设计准备、概念设计、模拟分析、体量优化、成果输出。(如
1)设计准备:在概念设计阶段最前期,通过BIM技术的应用, 梳理设计条件和设计依据,包括规划条件、建筑功能要求、业主要 求、场地周边环境的自然气候条件及市政条件分析及确认等。 (2)概念设计:通过BIM技术对场地及建筑体量进行设计建模: 规划建筑排布、建筑体块、道路、绿地、场地交通流线等。同时机 电专业通过与建筑专业的沟通,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及市政设施方 立确定机电能源形式。
(1)设计准备:基于BIM技术可有效继承概念设计阶段的所 有成果,并将建筑功能要求、业主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将市政 条件及业主需求整合于模型中共享于全专业,为后续工作提供统一 的设计依据和目标。 (2)方案设计:结合设计准备成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 筑方案设计。建筑专业通过BIM技术有效地将建筑外部形态与建 筑内部空间同步设计,同时将模型与结构、机电专业共享,同期确 定各专业设计方案。 结构专业在方案阶段应进行结构选型工作。BIM模型作为整 个项目统一、完整的工程共享数据源,结构专业人员可以从方案阶
(4)成果输出:由初步设计模型生成二维视图并进行尺寸 主等细化整理工作,打印出图,使图纸符合现阶段法律法规要求
(1)施工图设计准备:梳理扩初阶段成果,并在技术上进一 步解决初步设计阶段的问题,制定和协调统一的解决策略,指导施 工图设计。将这些内容成果反应在BIM模型中。 (2)施工图设计:利用BIM技术中的协同功能,各专业相互 办调,完善构件细节、添加细化机电设备及参数等,将初步设计阶 段模型向施工图模型进行深化。 (3)专业间模型分析:为保证专业间协同设计质量,在完成 价段性成果时需要组织各专业对模型进行会审,集中解决在各专业 设计中未暴露出来的隐性问题、协调解决错漏碰缺等问题
(4)施工图出图准备:由子目前施工图模型生成的二维图纸 和传统二维施工图纸在平面表达上还存在差别,所以需要将施工图 模型生成的二维图纸按照传统施工图的要求进行补充细化 (5)成果输出:二维施工图纸、施工图模型。 5.2.6专项设计准备,梳理施工图阶段成果,并制定专项设计策 略,指导专项设计。确定装修、幕墙安装、关键节点钢筋绑扎、机 电设备吊挂方式具体位置等细部设计。将设计生成模型进行设计分 析,确定其合理性及进行补偿细化。成果输出:二维图纸、设计模 型。 专项设计阶段宜划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分别为专项设计准备、 专项设计、设计分析、成果输出。 (1)专项设计准备:总结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果,制定需要完 善的设计方案。 (2)专项设计:利用BIM技术中的协同功能,协同设计专项 价段各专业设计。完善装修、幕墙安装、关键节点钢筋绑扎、机电 管道具体位置等细部设计。 (3)设计分析:将设计生成模型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其合理 性及进行补偿细化。 (4)成果输出:将设计成果转为二维图纸和设计模型
6.1.1BIM技术基于统一的BIM模型数据源,可以保持数据良好 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达到信息数据的高度共享,实现对信息的充分 利用。因此,此工作模式对于BIM模型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的要求 比传统方式的要求更高,简单的依靠人工管理无法达到效果,集中 存储和统一管理才能达到协同的目标。 因此,设计单位搭建基于BIM的协同平台成为BIM技术应用 的重要条件,该平台可以在BIM项目实施中有效控制和管理各种 数据,并通过BIM设计中各专业、各相关参与方的协同工作及各 方权限的划分实现相关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安 全性。BIM协同平台可以为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顾问公 司、供应商等提供协同工作环境,保证相关方数据和信息的准确、 统一。通过各自明确的权限满足本方数据需求的同时文不干扰其他 各方的数据使用。BIM协同平台作为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平台,应 依据企业内部的设计管理特点来搭建,为各专业提供统一的工作环 境,通过内置各种设计标准与流程,提高各专业的配合效率。 BIM协同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所有专业都可以通过同一BIM 模型,随时了解整体的空间布置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与专业内其 他成员或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冲突。对于空间、结构体系复杂的建筑, 更容易发现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从而减少发生设计冲突等问题的 可能性,提升设计质量。 在设计阶段开始,要协作资源配置,包括目录和构件库读写权 限设置、工程目录设置等;在设计过程中,要协作行为沟通,包括 BIM设计目标和内容、BIM设计协同策划、BIM工作内容分解和
图6.1.3利用局域网络通过建立多个中心文件进行BIM协同工作模式
机电管线按照各机电专业分系统进行,各系统设置不同颜色以 更区分。同一专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划分不同的工作,在模型中 可以看到同一专业其他人的设计进度,方便工作衔接及管道的排 布。为了控制标高,管线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建模过程中可以随 时查看管线的关系并进行调整。 6.2.1为了有效地执行协同工作模式,需要统一的工作标准及模 板。各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统一平台的建模软件,并遵循一定方 法和程序进行工作。首先应选择当前本行业或本专业主流的建模软 件作为基础软件,并根据项目需要选择适当的专业软件。在软件使 用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软件间的数据交换要求,特别注意 相关软件间文件交换格式的兼容性,避免文件交换格式的兼容性不 足所带来的数据损失或增加不必要的数据交换工作。 设计单位在BIM技术实施中需要大量构件信息,这些信息经 过加工处理,可形成能重复利用的构件资源,有条件的设计单位可 开发建立构件资源数据库,使构件资源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这将 大幅度降低BIM的实施成本,充分实现BIM技术所带来的效率价 直。同时通过设计单位构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构件资源库的整体规 划,完成对构件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的系统应用,并通过持 续性的维护,使构件资源成为设计单位的信息资产,实现其在各专 业的设计工作中高度的共享与复用。BIM构件库应设置必要的管 理和使用权限,根据不同岗位设置BIM构件的查询、下载、增删 改等权限
6.2.2项目样板的建立为后续模型的搭建提供便利,
族种类较多,项目样板的内容要涵盖设计项目需要的各个方面,标 准规范的样板可以极大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模型搭建的时 间。项目开始之初,相关人员应根据项目的不同对项目样板进行制 作和修改。在项目样板中,应设置如下内容,以提高后续模型搭建 和应用的效率,有利于建模的规范化、标准化。
线型是确定二/三维图纸的最基础表达语言,线宽表示
在图纸及视图中出现的所有图元线型的宽度,线型表示在图纸及视 图中图元的线型(如实线、虚线、点划线等),以上是样板文件中 应具备的最基本元素设定。 2图形元素配置原则:线样式、对象样式、填充样式 线样式是在模型中出现的所有二维修饰项的表达形式,规定了 不同的虚拟二维线使用哪种线宽和线型:对象样式是在模型中所有 构件对象的表达形式,规定了所有三维构件所对应的投影线宽、线 型及部切面线宽、线型:填充图案是在模型中所有构件的表面及部 面的二维表达以及二维修饰中的填充覆盖图案的表达。上述三项是 在确定线宽、线型的基础上应确定的元素配置原则。 3图形视图表现原则:视图样板 视图样板规定了在不同视图下需要显示、隐藏或替换的构件内 容及构件的二维表达方式,需要在线宽、线型、线样式、对象样式、 填充样式修改完成后进行设置,这些内容应根据建筑、结构、设备 等不同专业的规定进行修改。 4项目单位 规定了项目中使用的统一单位,如公制:米,厘米,毫米;英 制:英寸、英尺等。 5项目信息及项目参数 项目信息和项目参数是针对项目本身的特定管理信息进行组 织和记录的设置,其中的内容包含了项目发布日期、项目状态、客 户信息、项目地址、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审核、校 正等信息。此项内容应符合设计单位出图管理规定中的相关标准。 6标注样式 标注样式是在模型中标注的表现形式,表达模型中构件元素的 几何信息,可根据传统二维图纸表达要求进行设置。 7标记及注释符号 标记及注释符号的样式,表达模型元素的非几何信息,需要根
据传统二维图纸表达要求进行设置。 8文字系统 文字样式包含了模型中所有文字的字体、大小等设置。 9图框图签 设计单位可依据传统二维图纸的图框要求进行三维模型中的 图框设置,表达项目信息及设计时间、图名、图号等信息。项目信 息应与图中相关内容相关联 10明细表样式 根据传统二维出图方式表达的建筑各类信息的表格样式设置: 表达构件信息的清单。 由于使用的族种类及注释类型较多,为了提高人员的工作效 率,缩短模型搭建的时间,需要建立项目样板作为建模的基础。项 自样板也使得各设计入以相同的标准进行模型的搭建、绘制施工图 图纸等工作,便于管理。项目开始之初,相关人员应根据项目的特 点对项目样板进行适当的修改,再进行建模工作。项目结束后导出 样板后保存,可作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初始样本。样板要注意收集、 积累、完善。 6.2.3构件种类繁多,覆盖面大,因此,针对构件组成的构件库 的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构件库的管理工作至少应包括构件命名 和使用两方面。 构件的命名是规范搭建模型的首要工作,规范命名有利于模型 的搭建和修改分析,同时也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构件命名应能反 快构件的基本信息,可以通过命名进行细致的筛分取量,为后续的 模型应用提供资源。例如:机电构件应根据系统、类别、材质、尺 寸等关键字进行命名,还应根据安装形式和结构形式命名,如卧式 明装,立式暗装等。构件的应用要根据设计深度的不同加以区别, 根据不同阶段需求搭建不同深度的模型,实现从方案设计阶段到施 工图设计阶段构件的应用由简到繁逐步深入细化,避免本未倒置而
增加过多的完余信息。
详细模型,指的是包含扩初阶段构造做法,标有尺寸标高等儿 何信息满足初步设计深度的模型: 精细模型,是指在详细模型基础上既满足详细模型深度,文包 含内部精确构造做法,满足施工图深度的模型。 6.3.2 1建筑专业。针对规划阶段的需求和用途建立的模型数据源, 在规划阶段,设计师需要对建筑所在用地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 合理设计建筑的形体,并满足规划阶段的相关规范。 针对上述目标,一级模型中需要具备地块模型、建筑体量、道 路、绿化、景观等信息。通过BIM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组织 并调用气象数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筑体量的合理性分析, 最终得出规划阶段的成果,并可以从模型中提取所需的技术经济指 标。 2结构专业、暖通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此阶段无 实体模型,结合建筑专业模型确立本专业基本设计方案。 6.3.3 1建筑专业 二级模型是针对方案阶段的需求和用途建立的模型数据源。在 方案阶段,设计师需要对建筑的外形风格和内部空间、功能组织等 进行设计。 二级模型需要完整表现建筑的外观,应含有外墙材质、外窗形 式、幕墙形式等,从而组成完整的建筑外观表现模型:室内需要用 统一的墙体对功能进行划分,合理组织垂直交通空间及其他功能房 间,并在模型中通过房间标注对面积等信息进行统计,作为机电专 业设备间定位、面积确定的依据。同时,可以通过将二级模型导入 到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合理优化。 2结构专业
3暖通专业 二级模型应包括:风道水管水平于管、主立管的路由排布,以 及冷、热源机房内设备体块 4给排水专业 二级模型应包括:各系统设备用房的位置及面积,水平主于管 主立管的路由排布, 5电气专业 二级模型应包括:变配电站、各配电间位置及面积,主要竖井、 主要桥架路由排布 6.3.4 1建筑专业 三级模型需要对建筑的外形及室内功能进行细化,并与结构、 机电专业工程师共同搭建协同设计平台,将建筑模型作为结构设 计、机电设计的有效依据,并解决大部分技术难点。 在三级模型中,需要绘制出主要的建筑、结构构件:墙体、壁 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上空、夹 层、平台、阳台、雨棚、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位置。绘制出主 要建筑设备:水池、卫生器具等与机电专业有关的设备的位置。同 时需要保证三级模型可以输出并导入至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分析验 证,也可以输出作为概算依据的工程量单。对于重点、难点部位可 以通过三维部切的方式进行表达。 2结构专业 细化结构楼板、圈梁、挑梁、楼梯、洞口、配筋信息等,进行 结构设计及与各专业协同深化。 3暖通专业 三级模型应包括:制冷、换热机房、空调机房内布置,管井内 管道排布,主要楼层室内设备布置,主要设备参数注入。 4给排水专业
三级模型应包括:各系统设备机房布置,包括给水泵房、中水 泵房、消防泵房等。管井内管道排布,主要楼层的喷头、消火栓布 置,主要设备参数注入。 5电气专业 三级模型应包括:对变配电站、配电间内相关设备进行布置和 编码,并明确桥架尺寸,铺设各层各系统桥架,主要设备参数输入, 主要楼层的占位布置
编码,并明确桥架尺寸,铺设各层各系统桥架,主要设备参数输入 主要楼层的点位布置。 6.3.5 1建筑专业 四级模型是继承三级模型的成果,并对模型生成的图纸加以细 化及二维注释,将设计转化为最终施工图成果。在四级模型中,需 要绘制出全部建筑构件,并通过二维注释可以直接通过四级模型输 出施工图图纸。 2结构专业 四级模型是在三级模型的基础上增加钢筋平法标注,节点及外 檐模型,进行深化设计、详细的碰撞检测与结构展示。达到施工图 深度的结构模型。 3暖通专业 四级模型应包括:模型的全部系统、未端、阀件;输入至少应 满足材料表中各设备数据:选用设备族时需要注意校核尺寸是否和 样本尺寸接近,否则需要对该族进行调整;主要连接管道和管道附 件的实体模型及其安装位置和主要安装尺寸,未端和主管道的连 接。完成管综;设备基础、必要的预留孔洞提资;生成二维图纸、 添加注释、补充三维大样图。 4给排水专业 四级模型应包括:模型的全部系统、末端、阀件,输入至少应 满足材料表中各设备数据,设备基础的尺寸及位置,各系统管道的 材质及连接方式,管道末端的位置及尺寸,末端和主管道的连接,
管道的阀门、管件、管径及标高。完成管综;设备基础、必要的预 留孔洞提资;生成二维图纸、添加注释、补充三维大样图。 5电气专业 四级模型应包括模型的全部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化等系 统平面布置及各类点位连线。完成管综;设备基础、必要的预留孔 洞提资;生成二维图纸、添加注释、补充三维大样图。 6.3.6 1建筑专业 五级模型是使用BIM技术完成传统二维图纸输出后,进一步 精细化指导施工实施的模型 五级模型需要包括二次装修深化模型、幕墙安装细部模型、所 有隐藏工程,并可以从模型中直接输出工程量统计信息、工程预算 信息、安装模拟。 2结构专业 五级模型是在四级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施工支护、围护结构、临 时支撑、预理件等,完成施工过程模拟以及施工过程碰撞检测。 3暖通专业 五级模型应结合二次装修深化设计,精确定位装修后的风道 水管、风口、盘管的位置等。并进行工程量统计,工程预算信息、 能够进行安装模拟。 4给排水专业 五级模型应结合二次装修深化设计,根据装修风格调整喷头位 置并精确定位、调整卫生间给排水管道、消火栓位置等,并进行工 程量统计,工程预算信息、能够进行安装模拟。 5电气专业 五级模型应结合二次装修深化设计,对照明、消防、智能化系 统点位进行调整定位,并进行工程量统计,工程预算信息、能够进 行安装模拟。
1专业设计模型: 根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目标和设计需求提供包含不同数据信 息和深度的BIM设计模型及自动生成的二维视图。方案阶段可提 供用手多方案比选的BIM方案设计模型,也可提供经分析及优化 后的BIM方案设计模型。初步设计阶段可提供各专业的BIM初步 设计模型。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提供各专业BIM施工图设计模型。 2分析模型及报告: 在各设计阶段,根据项目要求提供所需的分析模型及生成分析 报告。如在概念设计阶段,对建筑各方案的模型体量进行室外风环 境及建筑风压的模拟分析,生成分析报告指导建筑专业比选出最合 理的方案。 3浏览模型: 可提供由BIM设计模型创建的带有必要工程数据信息的BIM 刘览模型。此模型文件体量小,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不高,可以用于 模型审查、批注、浏览漫游、测量、打印等,但不能修改和编辑。 BIM浏览模型不仅可以满足项目设计校对审核过程和项自协调的 需要,同时还可以保证原始设计模型的数据安全 4可视化展示文件: 可提供可视化展示模型,及室内外效果图、实时漫游虚拟现实 系统、用于展示的视频文件等可视化成果。 5图纸: 包括二维及三维图纸,起到明确表达模型中各种信息的作用,
与三维模型相关联的二维图纸表达应视为BIM模型不可或 个子集。
7.1.2BIM交付物中的各类信息表格,如工程统计表等,应根据 BIM模型中的信息来创建,并能转化成为通用的文件格式以便后 续使用。
续使用。 7.1.3由于BIM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流程及成果表达形式有所不 司,现阶段BIM设计中由模型直接生成的二维图纸、信息表格等 文件所包含内容尚不能完全满足现行的国家规范深度要求,因此, 交付中可通过BIM模型和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生成符合 国家规范深度要求的设计交付物。随着BIM软件及相关法规的不 断完善,此类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7.1.4BIM成果格式应确保信息在整个建筑生命期内都可以使用 更新,应当尽可能以现有的开放标准格式提交可交付成果的信息, 如IFC等。 BIM模型的所有输出结果,包括发布的、废弃的和竣工的数 据应该归档到项目文件夹下。另外,在项目各重要阶段,应拷贝完 整的BIM数据和相关的可交付成果到归档位置,存储为不可作任 可更改的备份。 应建立数据安全协议,防止任何数据崩溃、病毒感染以及人员 的不恰当使用或故意损坏。建立用户进入权限,防止数据在交换、 维护和归档过程中丢失或损坏。应定期备份保存在服务器上的BIM 项目模型。 7.2通过BIM技术作为设计手段,同样也需要满足传统出图的需 要。结合传统二维出图方式的成果要求,BIM的三维建筑信息模 型也必须通过二维图纸表达,以应对现有的审批和传统资源管理的 需要,并且,通过BIM技术,可以将二维成果表达更加完善,表 达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以完善原有传统二维图纸表达方式的不 足,突破二维表达的局限。综上,通过BIM技术完成设计过程需
.1.3由于BIM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流程及成果表达形式有所
同,现阶段BIM设计中由模型直接生成的二维图纸、信息表格等 件所包含内容尚不能完全满足现行的国家规范深度要求,因此 交付中可通过BIM模型和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生成符合 国家规范深度要求的设计交付物。随着BIM软件及相关法规的 新完善JGJ/T 454-201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此类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7.1.4BIM成果格式应确保信息在整个建筑生命期内都可以使用 更新,应当尽可能以现有的开放标准格式提交可交付成果的信息, 如IFC等。
7.1.4BIM成果格式应确保信息在整个建筑生命期内都可
BIM模型的所有输出结果,包括发布的、废弃的和竣工的数 据应该归档到项目文件夹下。另外,在项目各重要阶段,应拷贝完 整的BIM数据和相关的可交付成果到归档位置,存储为不可作任 何更改的备份。 应建立数据安全协议,防止任何数据崩溃、病毒感染以及人员 的不恰当使用或故意损坏。建立用户进入权限,防止数据在交换、 维护和归档过程中丢失或损坏。应定期备份保存在服务器上的BIM 项目模型。 7.2通过BIM技术作为设计手段,同样也需要满足传统出图的需
要。结合传统二维出图方式的成果要求,BIM的三维建筑信息模 型也必须通过二维图纸表达,以应对现有的审批和传统资源管理的 需要,并且,通过BIM技术,可以将二维成果表达更加完善,表 达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以完善原有传统二维图纸表达方式的不 足,突破二维表达的局限。综上,通过BIM技术完成设计过程需
要基于BIM的自身特点,归纳出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在不同设计阶 段的表达内容要求及应用创新点。 1建筑专业 A.通过三维模型直接生成的二维图纸包括:总平面图;平立 副面图;厨卫详图;楼梯详图;门窗小样及门窗表; B.继承三维模型信息需要在二维模式中完善的图纸包括:外 詹详图、平面大样图: C.在二维软件中完成效果优于三维模型生成的图纸包括:设 计施工说明,
2结构专业 A通过三维模型直接生成的二维图纸包括:桩位图;基础平 面图;墙柱定位图;结构平面布置图;梁;柱配筋图等; B.继承三维模型信息需要在二维模式中完善的图纸包括:楼 梯详图:基础详图:预理件图:外檐详图等: C.在二维软件中完成效果优于三维模型生成的图纸包括:设 计施工说明:桩详图;钢结构节点详图。 3给排水专业 A.通过三维模型直接生成的二维图纸包括:给排水及消防平 面图;投影图;泵房及卫生间详图;三维大样;管综部面图;管综 节点拆分图; B.在二维软件中完成效果优于三维模型生成的图纸包括:设 计施工说明;各系统原理图;主要设备表。
Q/CR 9250-2020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4暖通专业 A通过三维模型直接生成的二维图纸包括:风、水、通风、 防排烟系统平面图:水系统投影图:机房大样:节点大样:三维大 样;管综部面图:管综节点拆分图; B.在二维软件中完成效果优于三维模型生成的图纸包括:设 计施工说明;各系统原理图;主要设备表。 5电气专业 A.通过三维模型直接生成的二维图纸包括:变配电室的平面 面图:弱电机房的平面、部面图:各系统平面图:节点大样:三 维大样;管综部面图;管综节点拆分图: B.在二维软件中完成效果优于三维模型生成的图纸包括:设 计施工说明:图例:各系统的系统图:配电箱系统图:主要设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