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532-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DB42/T 1532-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2/T 1532-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5951
下载资源

DB42/T 1532-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532-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3)拆下主卷扬的钢丝绳卡套与钻杆上端提引器的联接销,使主卷扬钢丝绳与钻杆脱离 (4)将主卷扬钢丝绳收至适合运输的长度,并将绳头固定住; (5)拔(拧)开动力头连接管路的快换接头,拔掉驱动套和滑动架连接处的销轴,把动力头拆下, 留滑动架与导轨相连(如图21)

图21大三角结构钻机拆卸(4)

DB42/T 15322019

JC/T 2457-2018 建筑用干混地面砂浆把榄杆缓缓落下至与地面 吊铺架 上榄杆、申榄杆(如图22):

图22大三角结构钻机拆卸(5)

(7)拔开与榄杆相连接的快换接头,拨掉下榄杆与转盘连接处销轴;拆榄杆油缸; (8)拆下配重; (9)拔(拧)开上车与杆连接管路的快换接头,拔掉大三角支撑与变幅油缸连接座处的销轴 巴大三角向前倾倒,用连接杆连接车体和大三角处轴套,以避免运输时超高(如图23): (10)榄杆油缸用固定支架固定在下榄杆上,与下榄杆一起运输(如图24):

图23大三角结构钻机拆卸(5)

图24大三角结构钻机拆卸(6)

(11)拨出履带固定销,将履带收至运输状态宽度, 沾机分解元毕 输。 注意:运输时要合理选用运输设备,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承载能力。 拆卸方案二:

DB42/T 15322019

表2油缸加压结构钻机调试()(续)

DB42/T 15322019

6.3.2现场无行走试验条件时,场地仍应坚实平整。场地宽度应大于设备最大外形宽度。

本节旋挖钻机的行走是指安装且经调试后,整机行走或场内自行移机。 3.4.3旋挖机行走超过100.0m或转场,宜放平榄杆或采用运输车方式;不得行走或运输横向穿过斜坡; 当通过地下管道或路口时,应了解其承载能力或采取铺设钢板、木板、草垫胶垫等措施。 6.4.4 旋挖机转弯不应过急过大,若弯道过大,应分次转弯。

5履带可采用自来水冷却方式,行走减速机宜

1.3设备运行检查内容较多,燃油、机油、冷却液、润滑系统、滑轮组成、钢丝绳、螺纹连接 及操作功能、限位开关、稳杆油缸同步性、液压系统、油缸、转动部位、动力头、钻杆及温度等 者或钻机机长可参照附录D表旋挖钻机运行检查记录表的内容进行检查

7.1.4减少旋挖钻机沉降及孔口塌的危险

1.5每班开钻前检查应注意确认固定上车转台和底盘车架的销轴已拨出。履带式钻机应将履带 伸至最。

7.1.8旋挖钻进成孔适应地层范围较广,适用于填土、黏土、砂土、淤泥、砂层、卵砾石

对不同的地层构造、岩土特性,应采用相应的钻头、切削刀刃和工艺,方可有效地进行成孔施工。旋挖 成孔特别适用于中软岩,但对硬质岩钻进较为困难,工效低,钻具消耗大,大口径桩钻头直径大,自重 大,钻杆负荷大,对钻杆要求高,机锁杆地上需频繁解锁,否则磨损锁块,硬层抖动。更重要的是应注 意正确使用和操作。

.1.9湿作业成孔即采用稳定液护壁成孔。尽量减少申间停顿 十间,因回次取土或其他原因造成钻刊 静置时,应随时向孔内补充稳定液,尽量抬高稳定液面或采取增加钻孔稳定液比重措施平衡地下水位, 亦可采取降水等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不得直接向孔内加注清水及含砂率较高的稳定液。受地下水水 涨落影响严重的施工场地,宜高于地下水位1.5m;钻进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层时应在临近孔口设置稳定 液缓存池。

、设备工艺扰动程度不同,结合经验判断而定。对于不稳定地层,如岩溶地层、软土地层等,间

DB42/T 15322019

尚应适当增加;对尚未灌注混凝土的已成桩孔周边不宜进行钻进作业。紧邻的桩位施工应待已施 身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

7.2.1此条是关于护筒制作的要求

a)护筒一般采用钢板制作,因为旋挖钻机自重较大,钻进过程中钻机振动大,当地基软弱时,易 沉陷,会增加对上部桩孔口的侧壁压力。钢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以免钢护筒被挤压变形,引起孔口 丹塌的险情发生。旋挖钻机成孔工艺决定了频繁上下提钻触碰护筒底刃,可能造成低刃内卷,不小于10mm 厚的钢板卷制,也是实践经验所得;操作者也可根据地基情况和设计桩孔直径大小而定,但宜大于10mm, 将会减少或避免诸多麻烦,使成孔更加顺利和安全。

沉陷,会增加对上部桩孔口的侧壁压力。钢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以免钢护筒被挤压变形,引起孔口 丹塌的险情发生。旋挖钻机成孔工艺决定了频繁上下提钻触碰护筒底刃,可能造成低刃内卷,不小于10m 厚的钢板卷制,也是实践经验所得;操作者也可根据地基情况和设计桩孔直径大小而定,但宜大于10mm, 将会减少或避免诸多麻烦,使成孔更加顺利和安全。 7.2.2护筒埋设工作是成孔灌注桩施工的开端,其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层情况确定。受水位涨落影响或 在水下钻进时,护筒应加高加深,吊挂振动锤并连接钢护筒后,将钢护筒中心准确定位,必要时应打入 不透水层。底部宜进人稳定层且填筑不宜小于0.5m的黏土;旱地、筑岛处护筒四周应用黏性土封填并揭 实,避免由于漏水造成孔口塌、护筒下沉而危及钻机安全。 b)护筒理设深度可超过填土厚度,有些地域填土过深,护筒理设不能满足时,可采取其他防孔内 塌措施(如采用特殊性能参数的稳定液等)或从回填土密实度上满足要求

2.2护筒理设工作是成孔灌注桩施工的开端,其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层情况确定。受水位涨落影 水下钻进时,护筒应加高加深,吊挂振动锤并连接钢护筒后,将钢护筒中心准确定位,必要时应 透水层。底部宜进入稳定层且填筑不宜小于0.5m的黏土;旱地、筑岛处护筒四周应用黏性土封填 ,避免由于漏水造成孔口势塌、护筒下沉而危及钻机安全。 b)护筒埋设深度可超过填土厚度,有些地域填土过深,护筒埋设不能满足时,可采取其他防 塌措施(如采用特殊性能参数的稳定液等)或从回填土密实度上满足要求

钻进工艺是指钻头的轴心压力、转速、钻头及切削具类型、钻具在钻孔内空间运动特征和钻孔 的类型等特征参数的相互配合的总称,

3.1前后左右超过2°以上的作业场地宜重新垫筑;软弱易陷机的作业场地应填筑其它材料或铺 宜大于20mm且面积不小于钻机水平投影面积1.5倍的钢板,以改善对地压强,防止陷机及钻机的 直度符合要求后,将钻头中心对准桩位点进行钻孔作业

7.3.5扣除浮力后孔底承受钻压经验值不超过钻具重量80%;以直径1000mm钻斗类型的钻头为例,在软 塑状淤泥、易液化砂层、杂填土层中应采用较小的轴心压力,推荐值为2×10kN~3×10kN;一般密实 程度的砂卵石层、老黏土、强风化岩层应采用中等轴向压力,推荐值为3×10kN~4×10kN;比较密实 的砂卵石层、中等风化岩层则取用较高轴向压力,推荐值4×10kN~6×10kN。筒钻、螺旋钻、扩底钻 头等其它形式钻头的轴向压力选取原则参照钻斗钻进硬岩的推荐值范围,具体值宜根据钻头直径和切削 具数量及类型综合选取,

DB42/T 15322019

转速选择也可依据钻头直径和地层类型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钻头转速与直径呈反比关系。松散易 塌类地层取低值,钻斗类钻头取低值,筒钻及麻花钻头类取中高值。以钻头外沿线速度计算,其范围 宜在0.2m/s~1.0m/s为宜。 为了延长钻头体的寿命,可采用在钻头体内外表层加镀耐磨材料层, 7.3.7为防止钻杆晃动或造成孔斜,应根据地层情况进行操作。桩孔上部孔段钻进,宜轻压、慢转, 减少扩径;在淤泥、淤泥质黏性土等地层中钻进,应减少钻具对地层的扰动,采取缓慢给进、减少回次 进尺、适当增加稳定液相对密度和扫孔次数的钻进方法以防缩径;由硬地层进入软地层后,可适当加快 钻进速度;由软地层进入硬地层后,要减速慢进

7.3.9检查钻具及连接件除参考本规程条文说明第5.4.5条、5.4.6条外,还要经常检查钻具活门处销 轴、提引器处销轴是否正常。钢丝绳与钻杆连接的提引器要确保转动灵活。当发现有问题时,应及时采 取补救措施或及时更换

7.3.10开钻前和钻进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检查

7.3.13下钻时,斗底活门在下降过程中应保持开启状态,减少钻斗对稳定液的冲击,不得高速下放。 提钻时,开始应缓慢,提离孔底数米未遇到阻力后,再按正常速度提升;钻杆提升中途遇到阻力,应把 钻具下放300mm~500mm,将钻头转动一定角度后再提升,不得强制性提拉钻具。 钻头在钻孔内升降时应根据地层特性采用不同的升降速度,在流塑状淤泥及易塌砂层中应缓慢升 降钻具,防止在孔内形成真空抽吸和压力波动作用造成孔壁失稳塌孔。在易缩径地层施工时,应及时修 正缩径孔段

7.3.14钻进砂层宜选用双层底门的捞砂钻斗,采用低转速、大扭矩钻进、减少回次进尺,每回次进尺 以小于钻头的高度为准,宜0.5m左右,装斗容量75%左右,可采用适当增加稳定液相对密度和黏度的钻 进方法;砂性土地层或采用聚合物稳定液钻进时,钻至设计孔底标高以上500mm~1000mm时,应暂停钻 进30min~60min,待稳定液中的钻渣沉淀至孔底后再钻至设计的终孔(条件)标高;钻进卵石层宜采用 多刃切削式钻头,保持慢速钻进并适当加压、大扭矩作业,并采用捞砂钻斗减压扫孔和取渣。 7.3.15旋挖钻斗卸除渣土不宜过急过猛,否则可能引起渣土飞溅伤人或钻具损坏和噪音过大。 7.3.18~7.3.20保证钻机平稳牢固,在钻进过程中不得发生滑移或倾斜;钻进容易偏孔的地层(卵石 破碎带)时,钻具宜减压钻进;当钻进中发生卡钻时,应立即停止钻进,查明情况并进行处理。由于缩

钻进砂层宜选用双层底门的捞砂钻斗,采用低转速、大扭矩钻进、减少回次进尺,每回次进尺 头的高度为准,宜0.5m左右,装斗容量75%左右,可采用适当增加稳定液相对密度和黏度的钻 砂性土地层或采用聚合物稳定液钻进时,钻至设计孔底标高以上500mm~1000mm时,应暂停钻 60min,待稳定液中的钻渣沉淀至孔底后再钻至设计的终孔(条件)标高;钻进卵石层宜采用 式钻头,保持慢速钻进并适当加压、大扭矩作业,并采用捞砂钻斗减压扫孔和取渣。

3.18~7.3.20保证钻机平稳牢固,在钻进过程中不得发生滑移或倾斜;钻进容易偏孔的地层(! 碎带)时,钻具宜减压钻进;当钻进中发生卡钻时,应立即停止钻进,查明情况并进行处理。由 或孔壁不圆整而造成的憨钻事故,应在缩径处轻扫钻孔,修扩孔壁。在较破碎的基岩、胶结层钻 使用多种钻具配合钻进。监测深度、垂直度一般由钻机配用的深度仪、垂直度仪完成,

DB42/T 15322019

7.4.1稳定液参数的确定应符合本判

采用膨润土制备稳定液;砂性土地层可参照聚合物化学稳定液的规定和按表6选用。 钻孔稳定液的类型,一般分为清水、泥浆、有机高分子溶液等,依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漏失情况, 浪据需要可配置加重材料加大比重或采用泡沫降低比重,针对地层岩土特点亦可配置专用特殊功能钻 稳定液。如抑制黏土、页岩类地层膨胀钻孔稳定液等。在岩土状态稳定的场地,也可考虑采用干作业成 孔钻进。钻时亦可向孔底加入少许的清水,以便冷却和润滑钻头

7.4.2关于稳定液的制备及选用:

聚合物指有机高分子溶液(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高黏型钠羧甲基纤维素);不同地层的稳 制参者下表

表4稳定液选用参考表

膨润土稳定液具有相对密度低、黏度低、含砂率少、失水量小、泥皮薄、稳定性强、 固壁能力高、 钻具回转阻力小、钻进效率高、造浆能力大等优点,因此膨润土作为旋挖成孔配制稳定液的主要原料, 其一般用量为水的8%。对于黏性土地层,用量可降低到3%~5%。较差膨润土用量为水的12%左右。 关于范围值参考说明:地下水位高时,指标取高限,反之则取低限;孔壁地层状态较好,孔径或孔 深较小时取低限,反之则取高限。

7.4.5添加剂常用处理方法及配比应遵守下列规定

(1)羧甲基纤维素(CMC),可增加稳定液黏性,使土层表面形成薄膜而防护孔壁剥落并有降低 失水量的作用。掺入量为膨润土的0.05%0.1%。亦可作为配置无固相高分子溶液的材料; (2) 纯碱(NazCO:)处理:可提高黏度,降低含砂率和失水量,加碱量可用试验确定。一般可加 (3) 水解聚丙烯酰胺(PHP),水解度为30%左右的聚丙烯酰胺可增加絮凝作用,降低失水量和 提高黏度。一般掺入量为孔内浆液量的0.003%; 加水时应加人烧碱或纯碱,将pH值控制在8~10之间。操作人员工作时应穿戴橡皮手套和防 腐蚀劳保服

7.4.7关于循环系统、坑、洞口等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以下参考。

DB42/T 15322019

图26洞口安全防护(1)

当洞口短边边长(或直径)大于1500mm且作业结束后暴露时间较长时,周边宜设置交圈的Φ48钢管 防护栏杆,防护栏杆距离洞口边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立杆间距不大于1800mm,防护栏杆下部设置200mm 高18mm厚木胶合板挡脚板,防护栏杆的水平杆、立杆以及挡脚板,应刷间距为400mm红白相间的警示油 漆,防护栏杆外立面满挂密目安全网并在最上一道水平杠处悬挂“小心坑洞”、“当心坠落”等警示标志。 所有水平杆控制伸出立杆外侧100mm。 洞口集中成片时,宜设置带密目网、警示牌、警示灯的钢管防护栏将施工区域进行整体封闭防护, 洞口也可采用钢筋骨架盖板,

DB42/T15322019

图27洞口安全防护(2)

7.4.18由于稳定液在使用过程中混人了地层中的各种物质,改变了原有性能,因此需要对其净化处理: 无机颗粒杂物类一般稳定液受地层中杂填土和淤泥及混凝土和有害离子类侵入可根据侵入物的具体类 别添加不同的处理剂调整稳定液的性能。一般采用加入絮凝剂使其脱水固化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 7.4.11稳定液池的置换、回填可采用含水低的碎石土、黏土掺入水泥、石灰、干砂等,也可选用新挖 出稳定液池内的优质填土。一定要把泥、渣、水清除十净,回填时分层碾压夯实;若稳定液池回填后用 于重型设备或需较大载重,则应按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处理,

5.1因停置时间较长造成沉渣较厚时,应及时捞渣,属于无循环清孔。其方法是利用双底( 头清理孔底沉渣。清孔钻头到达孔底后慢速旋转将孔底的沉淀钻渣或孔壁掉渣装入钻斗,提钻时 提升,防止过度扰动孔壁形成新的孔底沉渣。不得以超挖形成沉淀孔槽的方式消除(冲抵)孔底

8.1.1本条是对钢筋笼场地布置安全的要求

钢筋笼纵向主筋作用是起水平抗剪作用且其轴向受压的承载性状比上部结构柱的受力有利,其原因 是受到了桩周土和箍筋的约束,使轴向载荷随孔深递减;但独立的钢筋笼本身整体刚度有限,且有一定 自重,堆放较高容易变形,影响本身同圆度,还可能滚落伤人,为安全起见,不宜超过3层;但并非绝 对,与其本身设计刚度、钢筋笼直径及其本身重量和是否采取增强刚度措施等有关。 3.1.2关于钢筋笼的加工机械、焊接机械使用操作安全要求:

DB42/T 15322019

f)、g)焊接设备包括气割、气焊和电焊,其中乙炔发生器的压力不得超过150KPa;氧气瓶内压 力有时可高达1.5MP,有较大的爆炸危险,充气前应留有100KPa~150KPa,操作人员不得穿油污工作服、 手套,不得使用有油污的工具。火灾和爆炸一般发生在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其发生原因在技术上, 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对易燃材料认识不足,防火和防爆安全措施不够全面;管理上,安全责任制不落 实,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消防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不到位,缺乏防火意识和知识等,所以应在技术 和管理上,做好防火和防爆工作。

8.1.4属于加强钢筋笼整体刚度,防止笼体变形的临时支撑。

8.2钢筋笼的运输与吊装

8.2.5铺设孔口平台一般采用枕木,上面铺木板或防滑钢板;经检查满足安全要求或符合专项安全技 术方案后,方可吊装。

术方案后,方可吊装。 8.2.6对于钢筋笼直径大于900mm和单节长度大于9.0m的钢筋笼吊装时,宜采用不少于3个吊点,并根 据钢筋笼重心确定吊点位置起吊;钢筋笼加劲筋中简可采用十字支撑或在钢筋笼内部沿主筋方向绑设杉 木杆等方法防止变形。人工扶正一般采用拉绳稳定。 8.2.7向孔内下放钢筋笼时,下放动作应缓慢,不应左右旋转。避免碰撞刮擦孔壁,钢筋笼不应自由

.2.8当钢筋宠采用分段吊装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其垂直度, 二下段主筋应对齐开焊接车固。在孔口 对接时,主筋小于Φ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安装钢筋笼耗时较多,为缩短笼体组装的焊接时间,可采 用点焊代替绑扎(搭接长度按绑扎要求)方法(强度应满足吊装需要),主筋中25mm及以上钢筋宜采用 机械连接(套筒连接),并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经焊接 符合要求并冷却后再缓慢放入孔内。

管顶部应预先用塑料盖封口,待主筋焊接完成后,把上节钢筋笼的声测管绑扎钢丝松开,移除防滑钩, 声测管上下对齐,管口应包裹防水胶带(或生料带),用管钳把声测管下端口在套筒处拧紧,然后把声 测管与主筋绑扎固定。声测管顶端口应高于笼顶200mm~300mm左右。声测管安装完毕后,应在顶端加盖 塑料盖封闭(或高强度布,用钢丝扎紧),防止异物落入损坏。注意保护声测管或其他检测预埋件(传 感系统)。

DB42/T 15322019

9.1.1导管一般用无缝钢管制作或用钢板卷制焊成,其材质、规格(直径、壁厚、节长、接头等), 满足桩径和混凝土通过需要,连接要直,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导管低端口外侧宜包上一层钢皮护管, 以免内卷,导致混凝土灌注不通畅或堵塞,形成断桩。导管连接接头应密封不漏水,若需长时间停放时, 立涂油防锈。使用前应试压,试压力为0.6MPa~1.OMPa;导管下孔前应根据孔深预先拼装好,弯曲误差 不超过长度的1%;应保证隔水栓(塞)顺利通过。

立涂油防锈。使用前应试压,试压力为0.6MPa1.0MPa;导管下孔前应根据孔深预先拼装好,弯曲误差 不超过长度的1%;应保证隔水栓(塞)顺利通过。 9.1.4导管有丝扣、卡扣、法兰等连接形式,丝扣在没有锁定装置情况下,应正方向转动,慢转是为 防止固定装置(销、锁、扣、插板)等脱落,一般经验是转动宜小于90度,不应超过120度。严禁借助 机械强力转动

9.1.4导管有丝扣、卡扣、法兰等连接形式,丝扣在没有锁定装置情况下,应正方向转动,慢转是为 防止固定装置(销、锁、扣、插板)等脱落,一般经验是转动宜小于90度,不应超过120度。严禁借助 机械强力转动

钢筋笼因具有柔弹性,易下放到底,而导管一般丝扣或法兰连接钢性强,当成孔垂直度、同心度 有偏差时,下到孔底位置会存在困难。这就要求导管连接处设置为侧角且圆滑,不设陡坎且尽量避免焊 接扣钉等,降低卡挂钢筋笼几率。 9.1.6实践中容易出现安装导管数量不足或长度配置不合理而导致导管底口离孔底过高,从而引发质 量问题。导管下指前应清点导管数量长度,合理配置,满足清孔时导管到达孔底的要求,灌注混凝土时 导管底口提离孔底300mm~500mm,下置过程中做好记录。

钢筋笼因具有柔弹性,易下放到底,而导管一般丝扣或法兰连接钢性强,当成孔垂直度、同 偏差时,下到孔底位置会存在困难。这就要求导管连接处设置为侧角且圆滑,不设陡坎且尽量避 扣钉等,降低卡挂钢筋笼几率。

1.6实践中容易出现安装导管数量不足或长度配置不合理而导致导管底口离孔底过高,从而引 问题。导管下指前应清点导管数量长度,合理配置,满足清孔时导管到达孔底的要求,灌注混凝 管底口提离孔底300mm~500mm,下置过程中做好记录

9.2.1第二次清孔目的是清除终孔后提钻、下钢筋笼、下导管扰动孔壁产生掉渣及稳定液静置时间较

长而产生的沉淀。当采用气举反循环清孔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风管在导管内的入水深度应大于孔内液面至出浆口高度的1.5倍(即淹没比大于0.5) 不宜小于15.0m;出水管下放深度以出水管底距沉渣面300mm~400mm为宜; (2)开始清孔时,应先向孔内送稳定液,后送风清孔;停止清孔时,应先停气后停送稳定液。 9.2.2钢筋笼安装后应立即下放导管,贴近孔底一般是导管底端离孔底距离宜小于300mm,若孔底沉渣 过厚,可适当提离导管高度,稳定液正常循环的同时,逐渐下放至贴近孔底。转动导管的目的是让导管 底口充分扩大清渣面,这是因为连接的导管较长时,同心度会存在误差,转动过程,底管口会移动位置, 反循环时增大孔底吸渣面积,正循环时增大孔底冲渣面积,目的是让循环液(稳定液)充分携带孔底沉 渣。转动角度宜小于180°。清孔不达标将使桩端承载力降低,且影响水下混凝土的灌注。从钢筋笼安装 完毕到灌注混凝土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尽可能缩减。若停歇时间过长,孔底沉淤仍会重新积厚;超出规定

10. 1桩孔灌注前准备

DB42/T 15322019

10.1.1检查内容包括:管径、壁厚、内壁光滑情况、接头安装情况、弯曲度、隔水栓及导管底口与孔 底距离。 10.1.3强调首批混凝土应采用大料斗灌注,保证初灌量并有足够储存量,灌注后,导管外侧混凝土埋 深应达1.0m以上,且混凝土量应保证连续灌注需求,采用大料斗灌注,特别是第一料斗应具有较大量, 能冲开间歇期间的孔内沉淤或残余沉渣,达到再次清淤效果且有利于后续灌注顺畅;要确保导管埋深而 稳定液未返入导管内。 混凝土初灌量可按下式估算:

Td 元D ×L+ ×(h + 0.5)× k

T V一一初灌量(m); 一一导管内径(m); D一一钻孔直径(m); L一一初灌后导管内混凝土长度(m),一般可取孔内导管长度的一半; h一一初灌后埋管深度(m),宜取h=1.0m; k一一充盈系数,无经验时可按1.2考虑。 1.4料斗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完好性,且经常检修;如有破损,禁止使用。

10.2混凝土制备、场内运输及吊卸

2.1为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缓凝,宜掺外加

车辆性能符合要求,证件齐备; b)在检查孔底沉渣厚度时,孔口应停止其他作业; c)料斗下方严禁站人,料斗在空中摇晃时,应用拉绳扶持稳住,就位时不得硬拉; d)当混凝土卸入料斗内一定高度(料斗容量80%左右)时,应减慢混凝土罐车卸料速度或降低下 料量,不得边卸料边转动卸料装置;行走车道应保持清洁,出场灌车应清洁干净,不得污染道路;冬期 施工应设置防滑措施。

10.3.1灌注水下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定挖于作业成孔的桩孔,若孔底有渗水应采用导

DB42/T 15322019

c)一般采用耐压塑料气球,以不破为原则,并应保证顺利排出; d)料斗的起吊、提升、转向、下降和就位应听从指挥。起吊前,操作手在得到挂斗人员的明确信 号后才能起吊;在吊离地面300mm~500mm时进行检查,确认稳妥后,方可继续提升或转向;料斗被吊起 运行应慢速,其下方严禁站人,作业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扶持料斗,应采用拉绳稳定料斗。 f)岩溶等复杂地层,灌注过程有可能发生孔现象,一旦发生导管进水和堵管、理管情况,应判 明原因,及时处理; g)钢筋笼上浮是钻孔灌注桩通病,特别是非全配筋型钢筋笼、混凝土品质差、混凝土表层初凝、 稳定液参数超标、桩径偏小(D≤600mm)、钢筋笼不到位、孔口固定不牢、提升导管时挂带钢筋笼等原 因会造成: i)灌注过程会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如: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堵塞导管、突降暴雨、地层不稳定 而塌孔等原因,会导致灌注中断;为此灌注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清孔达标,灌注及时且连续,保证适当 时间灌注完成,提卸导管时,准确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面,要保证底管在混凝土内最低埋深。还应注意 气象预报,合理安排灌注时段。 10.3.2为安全起见,建议单根(节)拆卸,立根(多节)拆卸方式既容易致导管提离混凝土面而断桩 又不安全,也不利于导管归集、保养和转运。 10.3.3导管拆卸后立即将接头和内外管壁洗净,整齐摆放在规定位置;若需长时间放置时,接头应涂 油防锈。 10.3.4桩顶混凝土低于现状(自然)地面,当有空孔(虚孔)或混凝土未凝固时,可参考本规程第7.4.7 条的相应条文说明。 10.3.6本规程未对后注浆施工安全技术单列章节,仅在本条提出了设置注浆站的位置及安全距离要 求,还应包含用电、高压胶管材质、安全阀等相应的安全事项。当设计有后注浆工艺时,在施工组织设 计中应有相应安全要求。

10.3.4桩顶混凝土低于现状(自然)地面,当有空孔(虚孔)或混凝土未凝固时,可参考本规程第7.4.1 条的相应条文说明。 10.3.6本规程未对后注浆施工安全技术单列章节,仅在本条提出了设置注浆站的位置及安全距离要 求,还应包含用电、高压胶管材质、安全阀等相应的安全事项。当设计有后注浆工艺时,在施工组织设 计中应有相应安全要求,

11.2.1钻孔的塌处理

DB42/T 15322019

b)护筒可加高加深,高出地面200mm以上,并严格控制护筒内外液面差; c)说明地层稍复杂,孔壁不稳定;深桩施工时间长;稳定液性能参数不合乎要求;护壁效果差。 可适当提高水头压力或提高静水压力; d)“基本稳定”泛指回填黏土密实或混凝土初凝,一般经验是8.0小时以上。复杂地层如岩溶发 育地层、不密实的卵砾石层等。

11.2. 2钻孔倾斜、弯曲处理

原因:钻机杆未调垂直,或未安装牢固,产生不均匀沉降;孔内钻进遇较大坚硬障碍物,或遇有 斜的软硬岩土层的界面,岩面倾斜等;钻杆弯曲使钻杆、钻头中心不同轴线;开孔或钻孔操作不当; 如:加压钻具时把钻机顶起来;扩孔较大、钻头偏离轴线。 预防措施:采用导正能力强的钻机和钻头;场地整平夯实,钻机安装水平、牢固;钻进过程 中经常校核;查明地下障碍物,并预先清除干净;倾斜岩面或孤石时,钻头轻压慢进,或上下 反复扫孔,校正孔斜。 b)扩孔较大、钻头偏离轴线,分级时,导向钻头一般不小于设计孔径一半。扩孔较大、钻头易偏 离轴线。钻孔偏斜,指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垂直度超1%; c)钻杆上加扶正器或导正装置,应尽量加装在钻孔不斜的孔段;在钻头上部加配重时,应离钻头 越近越不易偏斜;在钻机提升高度和提升能力足够时,尽量将钻头高度加大; e)开孔或钻孔操作不当,恰遇钻头本身高度较小,地层不均匀;杆越长,钻机越易摆动;钻头直 径与钻杆直径偏差大,长细比不合理也易造成孔斜。不能“一机一杆行天下”,钻杆本身性能再强,更 主要是正确使用。 11. 2. 3旋挖钻机因动力 上面脱石、操作者原因

2.3旋挖钻机因动力大,一般不会出现卡钻。特殊情况如地层出现探头右、上面脱右、操作著 其他孔内异常,才有可能发生卡钻现象;处理时,应判断卡钻原因并根据不同设备及钻具性能, 作者技术和经验进行

11.2. 4 埋钻处理

a)发生埋钻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孔壁不稳定、成桩施工时间长、稳定液性能差、沉渣过厚;采取措 施:钻头上带有通气孔,减少提、下钻的速度,避免在钻头底部形成真空负压区;应勤清孔内沉渣;根 据地层情况,采用符合性能要求的优质稳定液等: c)注意埋钻的钻头直径大、自重大,钻杆负荷大时,钻头上部沉淀物较多时,强行回转或提钻会 吏钻杆裂开、断裂、掉钻头;钻杆断销也会造成钻头掉落。所以作业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且采用 机锁“双销”,禁止因懒情而用“单销”。 11.2.5钻处理。

DB42/T 15322019

作,可参照本规程第11.2.4条c款的规定进行; b)在接上或套住钻具之后,应先轻轻提动,确定套牢后再提升。 11.2.6混凝土灌注卡塞、堵管和断桩处理。 a)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导管变形或导管内壁留有混凝土残渣;栓(塞)偏大,或放置位置偏高, 致使栓(塞)与液面间形成气囊垫的顶托;混凝土和易性差,流动性不好;导管有漏浆现象,使混凝土 离析而堵塞;导管插入孔底,使导管中稳定液排泄不畅等; c)措施无效时,灌注应立即中断,拆卸并重新安装导管,在已灌混凝土未初凝前,采用二次排塞 催注措施; e)本规程在第10.1.3条提到初灌量要求,指灌注混凝土应满足首批混凝土数量的要求,避免不足 造成导管埋深不够而断桩;对漏失严重或多次漏失的桩孔,在灌注时应增加灌注高度,避免导管脱离混 凝土面造成断桩和灌注完成拔出全部导管后混凝土面大幅下落而接桩,岩溶地层灌注混凝土时可适当增 加混凝土储存量,以增加导管在混凝土内埋深; g)对于断桩,常用的处理方法: 原位复桩法:在原桩位的缺陷桩上利用冲击钻或人工破除等办法,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拔出钢筋 笼,重新清孔、下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接桩法: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护壁方案,人工开挖至断桩部位,凿除顶面浮浆及松散混凝土,并将 钢筋笼清洗十净后除去表面锈迹,之后再灌注混凝土接桩; 扁担桩法:即在原桩位两侧各补一根桩,通过这两根桩来连接上部结构,实质上原桩不再利用; 注浆法:利用工程钻机在桩的横截面上钻孔至断桩位置以下一定深度,埋设注浆管,可同时埋入钢 筋或厚壁钢管,对断桩部位进行高压注浆,以切割或置换出断桩部位的稳定液及沉渣等,并注入水泥浆 进行固化。 以上处理方法应经设计单位同意许可或出具设计变更文件

11.2.6混凝土灌注卡塞、堵管和断桩处理

11.2.7岩溶地区出现漏失、塌孔、偏孔处理。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理深起伏较天,本身是一种形态奇特且分布不均的自然现象,宏观 上虽有特定的发育规律,其分布则是无常的。施工时却无法完全查清,可预见性差。有时出现实际施工 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不相符的现象,这无形中就给旋挖成孔施工增加了难度及不确定性。稍有不 慎就可能致孔内出现事故,轻则稳定液严重漏失、孔壁塌;重则桩孔大面积塌而引起地面塌陷等次 生灾害,导致无法继续成孔施工,甚至为上部建筑体理下质量隐惠。所以施工成桩前必须严格按相关规 定进行施工勘察。 为了探准岩溶情况,对于局部较复杂地段采用一桩两孔或多孔。分析对比初勘、详勘和施工勘察阶

DB42/T 15322019

当上部为松散层,下部为岩溶地层时,可选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也可上部采用回转钻机或旋 钻进成孔,下部采用冲击钻接力钻进成孔,变换钻机时应复核孔位;本规程正文第7.3.25条所 合成孔工艺对岩溶地层成孔是有效可行的。

DB42/T15322019

定人、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12.1.2附录D作为资料性附录,检查周期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 12.2.4本规程提到“安全技术管理经验”是指通过安全生产的检查与验收,同时获得安全生产的知识、 安全意识和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定人、定期检查JTS 120-2-2018 拦河闸坝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13.1环境因素应着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场地周边特殊环境因素

13.1环境因素应着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场地周边特殊环境因素

13.3稳定液应循环利用,废弃稳定液应及时处理,不得污染环境。稳定液废液宜采取固态和液态分离, 分离出的固体物宜进行固化处理。稳定液沟池应经常清理、保证稳定液正常循环防止外溢。排水沟的废 水应经沉淀过滤达到标准后方可外排。 13.4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土、渣土及废弃稳定液应及时外运。外运交通工具应为密封车辆或具有遮盖功 能自卸车,车辆及车胎应保持干净。 13.5夜间施工不应噪声扰民,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 定。

B.5夜间施工不应噪声扰民,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3.12甲级或乙级建筑物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基本规定TB/T 1842.3-2016 受电弓滑板 第3部分:碳滑板,还应 主意受临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因素以及附近有地面堆载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其他建 (构)筑物。应采取作业面地基处理的保护措施,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宜大于120kP和旋挖钻机履带 下宜铺设不小于20mm厚钢板等;操作者应采用最低档速平稳操作;在施工期间对周边地面及建(构)物 立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