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08-2015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DBJ61/T 108-2015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08-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2.4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109
下载资源

DBJ61/T 108-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08-2015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车方式,有条件社区可以采取组合式停车场(地下与地上相结 合形式。

6.1.8社区级道路宜采用硬质材料为主的路面,组团级道足

6.1.9人行道及广场铺装宜采用砌块、石材等多样化材料,并 鼓励采用生态环保型材料。

GB 7300.902-2022 饲料添加剂 第9部分:着色剂 β,β-胡萝卜素-4,4-二酮(斑蝥黄)鼓励采用生态环保型材料

6.2.1社区竖向工程设计应在合理利用场地地形地貌,减少土 方工程量,降低社区建设成本的基础上,结合场地排水、景观 等要求,合理确定道路及场地内的控制点高程。

表6.2.2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6.2.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社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月

6.2.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社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 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7.1.1社区供水宜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对于距城镇较近、有条 件由城镇进行供水的社区,宜由城镇统一进行供水。 7.1.2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GB5749的规定要求, 7.1.3水源的选择应遵循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原则,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水量应充足,水质应符合使用要求; 2应便于水源卫生防护: 3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做到安全、经 济和具备施工条件; 4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选择地表 水作为给水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7.2.1社区排水体制应根据区域环境及相关规划要求,并结合 社区实际综合进行确定,严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7.2.2靠近城镇、有条件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社区,其污 水应统一纳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水应统一纳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有工程实例或成熟经验的污水处理工 艺。

7.2.4污水经处理后出水主要指标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的要求

7.2.5 社区雨水排放可根据地方实际采用明沟、暗渠或管网 7.2.6 污水处理站应选址在社区夏李主导风向下风侧、水体下

7.2.5社区雨水排放可根据地方实际采用明沟、暗渠或管网。

7.3.1电力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应按照社区规划布局和道路综

7.3.1电力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应按照社区规划布局和道路综 合管线的布置要求,统筹安排。合理预留社区变电所、配电所、 电力线路等供电设施用地

配置齐全、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 7.3.3电力电信线路宜在地下敷设,条件确实不充许时,可架 空布置。

灯,优先选用节能灯具。

.3.5重要工程设施、医疗单位和救灾中心应设专用线路供 电,并应设置备用电源。

7.3.5重要工程设施、医疗单位和救灾中心应设专用线虽

7.4.1社区应大力推节能新技术,特别是有大规模集

7.4.2靠近石油或天然气产地、 、输气管分输站的社区宜采用天

7.4.2靠近石油或天然气产地、

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作为能源。

7.4.3有条件的社区应同步实施燃气管网,暂不具备

预留燃气管网位置。不具备燃气管网供气的社区,宜单独或与 其他社区共同设置瓶装供应站,供应站选址应选择在地势平坦 开阔和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应避开地震带和雷区等 地段,符合总体规划的布局要求

7.5.1社区应因地制宜,结合新工艺、新技术采用多种采暖方 式,有条件的宜采用集中供暖方式

7.5.2社区采暖系统宜结合地区能源结构、价格政策及环保劫

定等,合理选择综合能源利月 源形式

7.6.3应结合规划布局,合理选择公共厕所建设模式(附建

或独立式)。公共厕所可参照《城市公共厕则所规划和设计标准 CJ14设计和建设,并与附近建筑群相协调

7.6.4根据当地的用肥习惯,按《粪便无害化卫生

高温堆肥等多种形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道、建筑防火等内容,并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有关规定执行。

7.7.2防洪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

关规定执行。根据洪灾类型(河洪、山洪和泥石流)应采月 应的标准及防洪措施,采取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方 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

7.7.3社区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按国家《建筑抗

7.8.1社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

.8.1社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用集

7.8.1社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用集 中供热社区内还应设置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燃气、通讯、 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 置。

7.8.2社区内的管线必须与外部管线衔接

7.8.3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

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GB50180 执行。

7.8.4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管线的走向,宜

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 又。

7.8.5管线布置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

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才 平间距,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执行。

7.8.6各种管线的埋设顺

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 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人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 管、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7.8.7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车 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

的最小水平净距,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执行。

8.0.1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公益型公共设施:指文化、教育、科技、体育、行政管 医疗卫生、养老(敬老)院等公共设施。 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指社区超市、农资超市、邮政 信、储蓄等代办点等公共设施

信、储蓄等代办点等公共设施。 8.0.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达到“规模适度、相对集中” 的基本要求。 8.0.3教育设施选址宜相对独立,应设在阳光充足、环境安 静、远离污染的区域。商业服务与邮政储蓄、文体、公共绿地 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建设,形成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0.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达到“规模适度、相对集中 勺基本要求。

静、远离污染的区域。商业服务与邮政储蓄、文体、公共纟 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建设,形成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8.0.5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符合本《标准》附表A.0.2 中的相关规定。

9.1.1社区绿地应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体现当地的地域特 色风貌,实现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9.1.2社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 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9.1.3新建社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就地改造的社区绿地率 不应低于25%。

方面入手,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景观层次的统 与协调。

9.2.2应巧妙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周边景观本地条件,通

9.2.3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等与整体景又 环境的整合,并通过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和与社区内 外山水环境的结合,塑造具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整体景观,

象,同时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主题,通过小巧的格局、 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从而提高整 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

附表 A.0.1基础设施配套标准

A.0.2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 词: 正面宜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总则 25 2 术语 26 3 社区用地标准 27 选址与用地布局 28 4. 1 选址要求 : 28 4. 2 用地布局 28 + 5 住房建设 29 5. 1 建筑空间 : 29 .. 5. 2 建筑风格及色彩 29 5. 3 无障碍设计 29 5. 5 建筑节能 6 道路交通与竖向工程 6. 1 道路交通 31 6. 2 竖向工程 31 基础设施 : 32 7. 5 供热工程 32 8 公共服务设施 33

.0.1 准,是加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使之科学化、规范 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标准的制订是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 和建设的需要,对于改变农村面貌和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加速陕西省城镇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6本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通用标准,内容涉及多种专业 这些专业都颁布了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因此,新型农村社 区规划的编制和建设,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这些专业都颁布了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因此,新型农村社 区规划的编制和建设,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新的农村建设模式,社区应统一规 划和建设,并以“节约用地、集中集聚发展”为原则,以住房 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为重点,为居民 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活条件。 2.0.5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 南》中的相关规定,村庄建设用地分为五中类,主要包括村民 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 用地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

南》中的相关规定,村庄建设用地分为五中类,主要包括村民 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 用地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

3.0.1采取传统独门独院式住房建设模式的社区,宅基地指标 按照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室 基地管理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控制

按照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 基地管理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控制。 3.0.2考虑到部分新型农村社区会采取多层或高层住房建设模 式,故为了便于加强对社区建设用地的控制和管理,针对平原 地区、川地和台塬地区、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别提出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用地标准

3.0.2考虑到部分新型农村社区会采取多层或高层住

式,故为了便于加强对社区建设用地的控制和管理,针对平原 地区、川地和台塬地区、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别提出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用地标准

本节提出了社区选址应遵守的规定。其中4.1.1所述的生 态敏感区是指生态敏感与脆弱的地区,如沙尘暴源区、荒漠中 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 然林、重要湿地等。

本节提出了社区用地布局应遵守的规定。社区用地规划布 高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所涉及的住房、公建、道路、绿地 产业用地等多个因子,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将其 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 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要确保 规划布局质量,应根据条文中的原则和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 素。除充分利用、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外,还应处理好建筑 首路、绿地和空间环境等各方面相互间的关系,以适应居民生 产与生活、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动和静的要求以及体现 地方特色,

5.1.1住房建筑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空间,舒适、宜居是住房建 筑空间规划设计的目的。建筑空间布局应与人们日常的生活设 施结构相统一。结合居民不同的起居习惯、建筑结构、生活质 量等,对社区住房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安全性、合理化 的基本要求。

基础设施的集中配置,社区的建设应体现节约集约用地、集中 居住的要求,

.2.1本茶提出社区任房建筑风格的确定应遵循的基本原 则。社区住房的建筑风格应该具有凸显地域特色、保留历史文 化和美化社区环境的作用,杜绝千篇一律。

5.3.1~5.3.3对无障碍设施规划提出的具体要求。针对老年、 残疾等生活不便的特殊人群,住房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应合理配 套无障碍设施。

5.5.15.5.3建筑节能是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 的总和。应该涉及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节能型的建筑材料 立品和设备的选择等多个方面。社区建筑设计根据本节提出的 原则和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6.1.2社区内各级道路的宽度,主要根据交通方式、

6.1.2社区内各级道路的宽度,主要根据交通方式、交通 具、交通量及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而定,对于重要地段,还要 考虑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做局部调整

的停放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汽车逐渐成为社区内部停车的重 要组成部分。但是考虑到我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条 只提出了停车位设置的原则要求,并未提出固定指标,便于各 地操作。

6.2.1~6.2.4竖向规划设计应综合利用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因坡就势合理布局道路、建筑、绿地DB34/T 1973-2013 天然气加气站高压气瓶组在线检验规程,及顺畅的排除地面水 而不能把竖向规划当作是平整土地、改造地形的简单过程

6.2.1~6.2.4竖向规划设计应综合利用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因坡就势合理布局道路、建筑、绿地,及顺畅的排除地面水, 而不能把竖向规划当作是平整土地、改造地形的简单过程。 6.2.5当社区内的地面坡度超过8%时,地面水对地表土壤及 植被的冲刷就严重加剧,行人上下步行也产生困难,就必须调 整地形,以台阶式来缓解矛盾。无论是坡地式还是台阶式,建 筑物的布局及设计、道路和管线的设计都应作好相应的工程处 理。

植被的冲刷就严重加剧,行人上下步行也产生困难,就必须调 整地形,以台阶式来缓解矛盾。无论是坡地式还是台阶式,建 筑物的布局及设计、道路和管线的设计都应作好相应的工程处 理。

7.5.1集中供热具有热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供热稳定、品 质高的优点,但其初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较高Q/CR 483-2015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高强度挤塑板,分散供热的热 效率低、对环境影响较大,可按需分别设置,管理运行较简单 因此采暖地区应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和环境保护要求确定供 热方式。

7.5.1集中供热具有热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供热利

8.0.1~8.0.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社区居民的生活、生产密 不可分,应结合人们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合理规划公共服 务设施的规模和服务半径。本节在我省新型农村社区调研和借 鉴其他省份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附表A.0.2, 其中公共服务设施共分为公共管理、文体科技、教育、医疗卫 生、社会福利和商业服务6大类16项设施,并分别提出了相应 的建设规模和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