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840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7.9.3为了达到隧道贯通误差的要求和使盾构准确进入工作并 已设置的洞门位置,在盾构到达前100m,对盾构姿态轴线进行 复测与调整。

而损坏工作井洞口门结构,当开挖面离洞门10m起保证出土量, 开挖面离洞门结构30cm~50cm时盾构停止掘进,并使开挖仓压 力降到最低值,以确保洞门破除施工安全

7.9.5盾构接收时,由于盾构开挖仓压力降低,管片间压紧力 也相应减小T/CECS 836-2021 强电分电器系统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因此需采取措施使环缝挤压密实。一般采用隧道纵 向拉紧装置。

7.10调头、过站和空推

7.10.1盾构调头和过站可选择方案较多,可根据工作井尺寸、 盾构直径、重量及移动距离等确定。由于盾构重量和体积大,起 吊、移动、调头工作时间长,需预先编制安全、可靠的调头和过 站技术方案。当盾构在工作并内调头时,可采用临时转向台调 头;小直径且重量轻的盾构,可采用起重机直接起吊调头。当盾 构在井下通过车站移动至另个区间掘进施工时,其移动距离较 大,可采用移车台或在预设轨道上使用顶推、牵引等方法调头。 7.10.4盾构空推时无周边围压,管片易变形、接缝易渗漏,需 采取管片壁后注浆、管片纵向拉紧等措施。注浆时避免浆液窜至 刀盘前方。当盾构刀盘重新切削岩土时,控制盾构滚转角

7. 11. 1 盾构解体可参考本规范第7.2节规定执行。

8.2.1由于覆土荷载减小,使开挖面压力充许范围缩小,在盾 构掘进中,严格控制开挖面压力,特别注意使用的泥浆或添加剂 的性能,尽量减小对地表的影响。在浅覆土层地段,由于盾尾空 隙会立即影响到地面或地下建(构)筑物,需对壁后注浆进行严

格管理以控制地层变形。 当穿越水域浅覆土层施工时,采取保持开挖面稳定、防止泥 浆或添加剂泄漏、喷出等措施。同时,还应采取防止隧道上浮利 变形的相应措施。

当穿越水域浅覆土层施工时,采取保持开挖面稳定、防止泥 浆或添加剂泄漏、喷出等措施。同时,还应采取防止隧道上浮和 变形的相应措施。 8.2.2小半径曲线地段施工时盾构转向幅度较大,因此要采取 措施保证盾构顺利转向,并确保成型隧道质量。 2管片环位置、宽度和楔形量应满足小半径曲线拟合要求。 3使用超挖刀进行开挖时,超挖越大,小半径盾构掘进越 容易,但是会引起隧道变形过大,采用相关措施控制超挖量。 4当壁后注浆时,根据超挖量,适当增加浆液注入量。 8.2.3当大坡度地段施工时,分别针对上坡段和下坡段采取相 应措施。 2由于盾构前部较重,自重向前方倾斜,因此盾构在上坡 掘进时,需要加大下半部范围盾构于斤顶的推进能力。 8.2.5当施工地段的地面存在建(构)筑物时,应采取措施防 止对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2如果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和注浆参数不能满足对地面建 (构)筑物的保护要求时,可对建(构)筑物的基础或结构进行 加固或托换。 8.2.6隧道净间距小于0.7倍盾构直径的地段,通常称为小净 距地段。小净距地段施工主要注意隧道间的相互影响。 1小净距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一般考虑下列四种影响: 1)后续盾构的推进对既有隧道的挤压和松动效应; 2)后续盾构的盾尾通过对既有隧道的松动效应; 3)后续盾构的壁后注浆对既有隧道的挤压效应; 4)先行盾构引起的地层松弛而造成或引起后续盾构的偏 移等。

止对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2如果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和注浆参数不能满足对地面建 (构)筑物的保护要求时,可对建(构)筑物的基础或结构进不 加固或托换。

距地段。小净距地段施工主要注意隧道间的相互影响

1小净距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一般考虑下列四种影响: 1)后续盾构的推进对既有隧道的挤压和松动效应; 2)后续盾构的盾尾通过对既有隧道的松动效应; 3)后续盾构的壁后注浆对既有隧道的挤压效应; 4)先行盾构引起的地层松弛而造成或引起后续盾构的偏 移等。 伴随以上效应会发生管片变形、接头螺栓变形、断裂、漏 水、地表下沉等现象。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变形监 测等。

4盾构紧邻既有隧道施工时,当采取土体加固、洞内钢支 撑等措施仍不能满足既有隧道变形控制要求时,可先施作暗挖隧 道,然后盾构切削暗挖隧道的二衬素混凝土通过。 8.2.7水域地段是指盾构施工穿越江、河、湖、海等地段。水 域地段施工主要受地下水压高的影响。 1江河等水域地段地层情况复杂,需进行详细地质和水文 地质调查,还应考虑地质钻孔的位置与对施工的影响,防止冒浆 和地层塌。 5通常河床下水量大、水压高且地质条件复杂,在水底地 段更换刀具时,为防止涌水、册塌,通常需要带压进仓更换刀 具,其作业难度大、危险性高。因此在盾构长距离穿越水域地段 施工时,盾构采用高可靠性的耐磨刀具和盾尾密封,尽量减少换 刀和更换盾尾密封的次数和数量。施工中根据地质条件、隧道长 度、采用的掘进具、掘进参数以及盾构掘进状况等预测刀具的 磨损和盾尾密封的磨损情况,预先制定水底地段更换刀具和盾尾 密封的计划和专项方案及防止涌水、塌的预案,做好包括换 设备、设施、料具及应急抢险等在内的各项准备,并严格实施。 8.2.8地质条件复杂地段,以及砂卵石和岩溶地段施工时地层 情况复杂,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需提前对地层进行 处理。 1不同的刀具其破岩(土)机理不同,相同的刀具对不同 地层掘进效果差异大。在掘进前,针对盾构掘进通过的地层在隧 道纵向和横断面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刀具的组合布置方式和更换刀 具的计划。如:对于全断面为岩石地层宜采用盘形滚破岩;全 断面软土(岩)宜采用齿刀切削;断面内为岩、土且软硬不均互 层的复合地层宜采用滚刀和齿刀进行混合安装布置。 2地层的软硬不均会对刀具产生非正常的磨损(如弦磨 偏磨等)甚至损坏。因此,在软硬不均地层的复合地层的盾构掘 进中,通过对盾构掘进速度、刀具贯入度、参数和排出渣土等的 变化状况的观察分析或采取开仓等方法加强对刀具磨损的检测

4盾构紧邻既有隧道施工时,当采取土体加固、洞内钢支 撑等措施仍不能满足既有隧道变形控制要求时,可先施作暗挖险 道,然后盾构切削暗挖隧道的二衬素混凝土通过。

据此及时调整参数保护刀具或更换刀具,以较少的刀具消耗实现 较高的掘进效率。换刀时应合理选择换刀点,并做好预加固处 理,以适应前方地层的掘进。 3在盾构穿过软硬不均且复杂变化的复合地层时,根据地 层强度情况、地下水状况、地表沉降控制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掘进 模式。当地层软弱、地下水丰富且地表沉降要求高时,采用土压 平衡模式掘进:当地层较硬且稳定时,可采用敲开模式掘进;当 地层软硬不均时,则可采用局部气压(半敬开模式)或土压平衡 模式掘进。当采用土压平衡模式掘进时,盾构掘进技术要求、操 作方法及掘进管理等与土压平衡盾构相同。在确保地表沉降控制 前提下,可根据地层条件酌情选择敲开模式、局部气压(半敲开 模式)和土压平衡模式,也可在掘进中进行模式转换。掘进模式 转换视地质条件和工况环境等因素决定。在掘进模式转换过程 中,特别是土压平衡和散开模式相互转换时,采用局部气压(半 开模式)逐步过渡,并在地层条件较好、稳定性较高的地层中 完成掘进模式转换,有利于防止在掘进模式转换期间发生涌水、 地层过大沉降或塌,从而确保施工安全, 4为保证渣土改良效果,需先进行渣土改良试验。 9先探明孤石的大小、强度及分布等情况,并根据现场条 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法,优先采用地面预处理,不具备条件的采 取洞内处理。对于长距离孤石地层盾构掘进,提前布局换刀点并 做好预加固处理,避免力具严重损伤造成被迫停机。采用地表钻 孔爆破排除孤石应根据孤石大小、刀盘开口尺寸、螺旋输送机出 渣能力等制定爆破方案。孤石洞内处理必须先对影响范围内的地 层进行加固,达到加固要求后才能开仓作业 10先探明岩溶、洞穴的发育情况,包括大小、形状及分布 等,在盾构掘进前进行注浆处理,可采用抽芯钻孔和标贯钻孔检 查注浆质量和岩溶、洞穴的充盈程度。盾构掘进中,加强出土量 或泥浆量、同步注浆压力等参数的监控,发现异常时停止掘进。 安层加外猫不业收全坐

8.2.9施工地段中存在甲烷等有害气体,如处理

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有害气体主要通过螺旋输送机、刀盘与盾壳接缝、盾尾 旬隙、管片接缝等处渗入隧道。施工中加强通风,通过稀释和排 放,防止有害气体聚集、局部循环。特殊情况下,可以在开挖面 钻孔或地表设置排气孔等,对有害气体进行提前抽排,以确保施 工安全。 3配置必要的检测或监测设备,对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预 警,必要时撤离作业人员。 4在存在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地段施工时,通风、供电 共水、车辆等设备应满足防爆要求

9.1.1场内管片吊运下井前,应在地面对防水密封材料粘贴效 果进行验收。由施工单位全数检查,监理单位抽查。施工单位检 查验收后,填写验收记录,报监理验收。管片在下并前,除粘贴 好管片接缝防水密封条外,还需粘贴传力缓冲衬垫,并备齐管片 接缝的连接件和配件、防水密封圈等,随管片同时运至拼装作 业区。

9.1.2管片选型和拼装位置是管片拼装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1管片选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1)管片类型按照材质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管片、纤维混凝 土管片、钢管片、铸铁管片、复合管片等;按照构造 可分为平板型、箱型等;按照衬砌环适用线性的组合 方式可分为普通环管片、通用环管片;按照有无楔形 设计可分为楔形环管片、标准环管片。 2)通用环管片一般分为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平 行四边形,六边形。通过有序旋转和组合,可以适用 于不同曲率半径的隧道,可用于直线段、左转弯段、 右转弯段和竖曲线段等工况。 3)楔形环管片是具有一定锥度的管片环,主要用于曲线 地段和蛇形修正纠偏。楔形量由设计根据管片种类、 管片宽度、管片环外径、曲线半径、曲线段楔形管片 环使用比例、盾尾间隙和管片制作的方便性等计算 确定。

4)盾构隧道平、竖曲线的线路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管片衬 砌组合来拟合:①标准环十左转弯环十右转弯环,国 内使用较为普遍;②左转弯环十右转弯环;③通用环, 我国南方地区使用较多,有不断拓宽使用的趋势。 5)管片排版包括两阶段:一是施工前,根据设计轴线的 走向和管片的几何特征,对管片进行预先统筹安排, 称为管片的设计排版,用以确定管片类型、组合方式、 各类型管片的使用数量等;二是施工过程中,根据现 场实测的盾构姿态、趋势和管片姿态,对设计排版进 行修正,确定新的排版方案。 6)管片拼装方式分为通缝拼装和错缝拼装。通缝拼装能 够使衬砌结构获得较好的柔性,在良好地层中,能够 充分调动周围土体的抗力,在保证衬砌结构满足使用 要求的情况下,使衬砌设计更加经济合理,但在变形 量大的软弱土体中或环境条件复杂的特殊地段,采用 此种拼装方式衬砌结构容易发生较大变形。错缝拼装 能够使衬砌环接缝刚度分布均匀,提高了管片环纵向 刚度,减小管片接缝和整体结构的变形,利于防水质 量,但截面内力也相应增大。错缝拼装时,管片环、 纵缝相交处仅三缝交汇,相对于通缝拼装的环、纵缝 十字形相交,在接缝防水上较易处理。因此在防水要 求较高(如水域隧道)或软土地区盾构法隧道中,通 常采用错缝拼装。 管片在地面上按拼装顺序和管片类型排列堆放。堆放场

9.1.3管片在地面上按拼装顺序和管片类型排列堆放。堆放场

9.1.3管片在地面上按拼装顺序和管片类型排列堆放。堆放场 地基面需进行硬化处理,平整坚实,达到管片堆放荷载的承载力 要求,防止发生差异沉降或沉陷,而导致堆放管片倾覆或地面塌 陷等事故发生。

9.2.1拼装区容易积存泥水、杂物,影响管片拼装质

9.2.1拼装区容易积存泥水、杂物,影响管片拼装质量,易引

起错台、拼缝不紧密、管片姿态偏差、环缝防水密封垫损坏、 缝漏水等质量问题。

9.2.2当反复伸缩盾构推进液压缸时,应保持盾构不后退、

坡、不变向。非拼装原因而需要伸缩液压缸时,临时或长期停 时,均需合理选择与设置有效的液压缸数量、油压,以保持推 和行程,保证盾构姿态稳定。

9.2.3管片拼装应按照拼装位置和拼装顺序,分组有

单块拼装位置的液压缸,并及时复位。 管片拼装时,先安装拱底落底块管片,作为第一块定位 片,然后自下而上,左右交叉,对称依次拼装标准块和临接均 片,最后纵向插入安装封顶块管片,封顶成环

片,然后自下而上,左右交叉,对称依次拼装标准块和临接块管 片,最后纵向插入安装封顶块管片,封顶成环。 9.2.4螺栓紧固为管片螺栓连接质量控制要点,其紧固扭矩应 符合设计要求。每环管片拼装过程中,随管片定位的同时用螺栓 连接,并对螺栓进行初紧。待掘进下一环后,管片脱出盾尾,已 具备紧螺栓的工作面,此时应对该环螺栓进行再次拧紧。后续 盾构掘进时,在每环管片拼装之前,对相邻已拼装成环的3环范 围内连接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 9.2.6管片衬砌环椭圆度测量,可以反映衬砌结构收敛变形特 征。椭圆度分两个阶段进行测量,第一阶段为管片拼装成环尚未 脱出盾尾,即无外荷载作用;第二阶段为管片脱出盾尾承受外荷 作用。两阶段椭圆度测量在通视条件下进行。椭圆度抽查频次结 合地域特征确定。 9.2.7盾构空推时,根据已建结构断面尺寸、隧道线型等条件: 合理设计施作底部导台。导台可选用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 结构等结构形式,并在导台基面预理安装导向轨。导台结构的承

9.2.4螺栓紧固为管片螺栓连接质量控制要点,其紧居

符合设计要求。每环管片拼装过程中,随管片定位的同时用螺栓 连接,并对螺栓进行初紧。待掘进下一环后,管片脱出盾尾,已 其备拧紧螺栓的工作面,此时应对该环螺栓进行再次紧。后续 盾构掘进时,在每环管片拼装之前,对相邻已拼装成环的3环范 围内连接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

9.2.6管片衬砌环椭圆度测量,可以反映衬砌结构收剑

征。椭圆度分两个阶段进行测量,第一阶段为管片拼装成环尚未 脱出盾尾,即无外荷载作用;第二阶段为管片脱出盾尾承受外荷 作用。两阶段椭圆度测量在通视条件下进行。椭圆度抽查频次结 合地域特征确定

合理设计施作底部导台。导台可选用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 结构等结构形式,并在导台基面预埋安装导向轨。导台结构的承 载力满足盾构空推施工要求,防止盾构穿越时导台发生变形,对 管片结构质量和轴线控制产生影响。盾构空推前进时,应提供充 足的顶推反力,以保证管片拼装质量和管片防水效果。管片壁后 填充材料和工艺应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填充密实、固结及时、强 度满足、防水有效的要求,以保证管片结构稳定,受力均匀,防

止产生管片变形、错台、偏位、渗漏水等质量问题。 9.2.8管片上浮、偏移、大范围错台是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条件、盾构掘进控制、管片拼装质量、壁后注浆效果等各种因素 综合作用形成的,但管片上浮和偏移的外部条件主要是盾构与地 层间的开挖间隙的存在和地下水产生的整体浮力造成的。在饱和 软土地层盾构掘进时,通过同步注浆使用“厚浆”浆液等同步注 浆材料,以及采用多次补浆等方法,已使此现象得到了较好控 制。而富水硬岩地层,盾构管片上浮、偏移和大范围错台、裂缝 的出现,较难控制,成为盾构隧道质量控制的重点。 盾构在富水硬岩地层掘进时,通常采取必要的堵水或排水措 施,减小地层水压力对管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地下水量对壁后 浆液的稀释和冲蚀作用,管片壁后注浆选择凝结速度快、后期强 度高、遇水不易稀释或离析的浆液材料和工艺方法,以及根据地 层条件和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进行管片壁后补充注浆

50mm。 3电力隧道管片拼装质量的控制标准在现行规范中无明确 规定,鉴于本条中市政隧道管片拼装充许偏差值可满足电力隧道 施工过程控制要求,故将其归入市政隧道,执行相同标准。 4油气隧道贯通后成型隧道的轴线允许范围及管片拼装质 量充许偏差值在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 范》GB50424中进行了规定。按照过程预控、预留变形富裕量 的原则,管片拼装过程中的充许偏差值小于隧道贯通后成型隧道 验收的充允许偏差值,同时结合以往盾构施工经验,规定了本条油 气隧道拼装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9.4.2管片修复方案按设计要求制定。目前,国内已有隧道内 张钢圈加固施工工法,可以提高隧道结构承载力。

张钢圈加固施工工法,可以提高隧道结构承载力

10.1.1壁后注浆分为同步注浆、即时注浆和二次注浆。同步注 浆和即时注浆与盾构掘进同步进行,二次注浆根据隧道稳定状态 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 司步注浆是在盾构掘进的同时通过盾构注浆管和管片的注浆 孔进行壁后注浆的方法;即时注浆是在掘进后迅速进行壁后注浆 的方法;二次注浆是对壁后注浆的补充,其目的是填充注浆后的 未填充部分,补充注浆材料收缩体积减小部分,处理渗漏水和处 理由于隧道变形引起的管片、注浆材料、地层之间产生剥离,通 过填充注浆使其形成整体,提高止水效果等。注浆方法、工艺和 单、双液材料等应根据地层性质、地面荷载、充许变形速率和变 形值、盾构掘进参数等进行合理选定。惰性浆液一般不宜用于对 环境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 10.1.2管片注浆工程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管片与地层间隙填 充密实。可采用地质雷达扫描或打开管片注浆孔进行放水试验等 对填充质量进行检测。 10.1.3根据地质条件、水土压力、上覆土厚度、注浆压力分布 等严格控制壁后注浆压力、注浆量,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避免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选择不当引起地层劈裂、地层变形、隧道上浮 以及注浆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10.2注浆材料与参数

10.2.2注浆材料的选用按地质条件及环保要求并经试验合理选 定,浆液一般要求如下: 1注浆作业全过程浆液不易产生离析;

式中:Q 注浆量(m3) 充填系数,根据地质情况,施工情况和环境要求 确定; D一盾构切削外径(m); d一一预制管片外径(m); L一一每次充填长度(m)。 在施工中注浆量根据注浆效果作调整,注浆量与盾构掘进时 扰动土层范围有关系,扰动范围是变量,一般情况下充填系数取 1.30~1.80;在裂隙比较发育或地下水量大的岩层地段,充填系 数一般取 1. 50~2.50。

10.3.1根据注浆工艺合理选择注浆设备。注浆设备包括:注浆 泵、软管、管接头、阀门控制系统等。选用的设备需保证浆液流 动畅通,接点连接牢固,防止漏浆。 拌浆设备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其容量要与施工用浆量相适 应。拌浆站应配有浆液质量测定的稠度仪,随时测定浆液流动 性能。 10.3.6同步注浆、即时注浆和二次注浆过程应连续进行,防止

浆液凝结,堵塞管路。注浆孔注浆宜从隧道两腰开始,注完底部 再注顶部,当有条件时也可多点同时进行, 注浆结束后在一定压力下关闭浆液分配系统,同时打开回路 管,停止注浆。注浆管路内压力降至零后拆下管路进行清洗

11.1.1隧道主要渗漏水通道是管片和管片环接缝。管片接缝防 水一般采用防水密封条(止水带),通过螺栓和拼装管片成环后 盾构干斤顶反力(压力、顶力)挤压密贴达到防水目的。管片拼 装成环后,应检查接缝是否密贴和有无渗水,并采取再次紧固螺 栓方法处理。对于严重渗漏处可采用二次补强注浆的方法处理 对壁后注浆孔一般采用有密封垫圈的注浆孔塞防水。 对隧道沉降缝等特殊部位的防水按设计要求进行。 11.1.3盾构隧道渗漏水以管片接缝渗水为主,堵漏方案、材料 和施工等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50108的相关规定。

11.2.4嵌缝作业时间根据施工方法、隧道稳定性、施工进度以 及现场测试资料等确定,且在无明显渗水后进行。嵌填防水材料 时,先刷涂基层处理剂,嵌塞应表面平整,密实、连续、饱满、 牢固

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2.0.6~12.0.9条文相关数据是根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技术规程》TB10304一2009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施工经验确定的。 12.0.10盾构法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渣、废水应分类定点存放 及时清理清运。施工现场的渣土池、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布 没合理,对含有化学污染物的废水、废液,采用密闭容器收集处 理。渣土池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防止扬尘扬土。 12.0.11盾构法隧道施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现场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噪声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振动控制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的规定; 2施工中选择噪声、振动较小的施工方法及机械,必要时 设置隔声设施或防振装置,特殊情况下可安装防声罩、消声装置 等对机械进行降噪处理; 3施工污水进行沉淀过滤处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后排入污水管网; 4降水施工时对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测,防 正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地表下沉等

13.0.1质构的保养与维修遵循预防为主、状态检测、强制保 养、按需维修、养修并重的原则。 13.0.2盾构相关技术文件是指制造企业提供的产品图纸、系统 原理图、产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保养手册等。盾构保养与维修包 活日常保养与维修和定期保养与维修。 日常保养与维修在每施工班组作业前后及设备运转时进行: 内容是“检查、调整、紧固、润滑、清洁”,并对检查中发现的 可题及时处置。由专业人员对盾构运转状况进行外观自测和仪表 数据观测,采用视、听、触、嘎等手段,检查盾构及后配套设备 的运转情况,观测主控室的运转参数,检查机件的异响、异味、 发热、裂纹、锈蚀、损伤、松动、油液色泽、油管滴漏等,初步 判断盾构的工作状态。必要时可应用专业化便携式仪器仪表进行 辅助。 日常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各部位的螺栓、螺母松动检查并拧紧; 2 异常声音、发热检查; 3 液压油、润滑油、润滑脂、水、空气的异常泄漏检查: 4 各润滑部位供油、供脂情况检查并补充; 5 油位检查及补充;电源电压及掘进参数检查确认: 电气开关、按钮、指示灯、仪表、传感器检查并处置; 7 液压、电气、泥浆、水、空气等管线检查确认并处置; 8 安全阀设定压力检查并确认; 9 滤清器污染状况检查确认并处置。 定期保养与维修是指按规定的运转周期或掘进长度对盾构主 机及后配套设备进行检香和维护。

20)检查力具的磨损情况,当刀具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或由 于地层条件变化时,进行刀具更换;刀具更换必须在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做好更换记录。 2月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润滑人闸的铰链; 2)检查螺旋输送机的螺旋管的壁厚(土压平衡盾构); 3)检查皮带运输机变速器油位、皮带张力(土压平衡盾 构); 4)液压油取样检测,按质换油;检查或更换滤芯; 5)检查管片拼装机轴承的紧固螺栓; 6)检查空压机皮带、更换机油过滤器、按质换油; 7)润滑后配套拖车行走轮的调节螺栓和轮轴; 8)检查注浆压力表及传感器; 9)检查蓄能器氮气压力,必要时添加; 10)检查刀盘驱动装置行星齿轮的冷却水系统; 11)检查主驱动密封的承压情况。 季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润滑膨润土泵轴承(土压平衡盾构); 2)更换油脂泵齿轮油; 3)更换后配套空压机空滤器、油滤器,检测溢流阀,紧 固电气接头; 4)检查循环水回路的水质; 5)润滑进排浆泵的轴承(泥水平衡盾构): 6)用超声探测仪检查进排浆弯管、进排浆泵壳体的壁厚 (泥水平衡盾构); 7)测量进排浆泵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泥水平衡盾构)。 半年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更换所有液压油滤清器; 2)检查刀盘驱动的齿轮油;必要时更换; 3)检香电缆卷筒、水管卷筒传动装置油位,检香链条张

紧并润滑; 4)用压缩空气清洁后配套空压机溢流阀。 5年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注浆泵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主轴密封; 2)更换空压机空滤器,检查分离器,按质换油; 3)润滑电缆卷筒、水管卷筒的轴承,按质更换变速箱齿 轮油; 4)检查紧固变压器接头,用干燥压缩空气清除灰尘; 5)更换皮带输送机齿轮油(土压平衡盾构); 6)后配套拖车操作运行安全检查。 0.4保养与维修记录内容包括:时间、维保人员姓名、维保 立名称、维保部位运行情况或故障描述、原因分析、维保内 维保后的设备运行情况等。 施工单位定期对盾构保养与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形成周期分 报告,及时调整盾构设备的掘进参数、合理更新相关设备,确 盾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周期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情况统 原因分析、改进建议等。

部位名称、维保部位运行情况或故障描述、原因分析、维保内 容、维保后的设备运行情况等。 施工单位定期对盾构保养与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形成周期分 析报告,及时调整盾构设备的掘进参数、合理更新相关设备,确 保盾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周期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情况统 计、原因分析、改进建议等。

14.1.1隧道施工运输包括:渣土、管片以及各种机具机械设 备、材料器材的运输装卸。垂直运输与水平运输的转换作业应保 证作业人员联络通畅。

14.2.1隧道内采用有轨运输时,可根据隧道净空选用单轨、双 轨运输,并按施工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编组列车。通常配备专用 管片运输车、出渣斗车等。当使用平板车装运管片、轨料、钢管 等大尺寸材料时,需固定牢靠。对于空间狭小,无法使用道岔 时,可以采用回转台、转运车等辅助方式。 采用卡车、内燃机车牵引时考虑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确保隧 道内的通风满足人、机工作的需求

14.3.5垂直运输通道内标识明确,不得有障碍物,并与人行道 通道分开管理。

14.4.1管道运输具有占用空间小、运输能力强等特点,通常适 用于泥水平衡盾构的掘进施工。通常情况下,泥浆泵能通过最大 尺寸为管道直径的固体颗粒,泵送泥水混合物的最大密度为 1.5t/m?。 进排泥浆的管道按需要设置泵和阀门。依据管道上设置的压 力计、流量计、密度计等的实测值计算排泥浆量。根据盾构外

径、开挖面的地层条件、盾构制造厂提供的参考数据确定排泥管 道直径。 输送过程中稳定控制和调节开挖面的泥浆压力,保证管道内 无渣土沉淀。

管或柔性软管把混合物输送到后部的管道中。在长距离输送时 按需要设置泥浆泵和阀门。

14.4.3管道接头处、管道拐弯处磨损较快,定期进行检查和 修,避免发生爆裂。

14.4.3管道接头处、管道拐弯处磨损较快,定期进行检查

15.1.2对施工区域及沿线周边环境复杂(特殊)地段的构 建)筑物及重要设施进行安全评估或评定,并制定应急预案: 以便满足突发异常变形或抢险等对施工监测的需要。 15.1.4同步采集地面和隧道内监测数据,便于全面了解、分析 变形动态,

15.2施工周边环境监测

15.2.1施工周边环境监测是指盾构施工穿越区域,因土体扰动 影响土力平衡引起的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桥梁、既有 轨道交通等产生的沉降、隆起、倾斜、错位等变化与变形的测量 本规范表15.2.1中的危房是指经过鉴定或进行评估所确定的。 15.2.5建(构)筑物沉降稳定标准,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 判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mm/d~0.04mm/d时 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上的压力性能 确定,也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 规定执行。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其他周边环境的沉降稳定标准宜根 据地方经验或评估结果确定

15.4.2本条文对盾构法隧道掘进面前方和后方分别提出了不同 的监测频率。掘进面前方的监测对象主要是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 竟,具体监测频率根据掘进面与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确 定。开挖面后方的监测对象主要是除了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 外,还有管片结构变形、位移。隧道结构变形、位移监测在衬砌

环脱出盾尾能通视时进行,具体监测频率根据掘进面与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确定。沿隧道方向主要影响范围是根据实际工程经验确定为5倍洞径至8倍洞径之间。15.4.4现场巡查报表可采用表3。表3盾构法隧道现场巡查报表监测工程名称:编号:巡查时间:年月日时天气:分类巡查内容巡查结果备注盾构始发端、接收端土体加固情况盾构掘进位置(环号)施工盾构停机、开仓等的时间和位置工况联络通道开洞口情况其他管片破损、开裂、错台情况管片管片渗漏水情况变形其他建(构)筑物、桥梁墩台或梁体、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等的裂缝位置、数量和宽度,混凝土剥落位置、大小和数量,设施能否正常使用地下构筑物积水及渗水情况,地下管道的漏水、漏气情况周边周边路面或地表的裂缝、沉陷、隆起、冒浆的位置、环境范围等情况河流湖泊的水位变化情况,水面有无出现漩涡、气泡及其位置、范围,堤坡裂缝宽度、深度、数量及发展趋势等工程周边开挖、堆载、打桩等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其他生产活动其他基准点、监测点的完好状况、保护情况监测监测元器件的完好情况、保护情况设施其他现场巡查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第页共页127

境安全状态或正常使用状态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设 计、工程施工及施工监测等工作的重要控制点。监测项目控制值 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构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施工进展和监 测手段的确定有一定影响。因此,合理确定监测控制值是一项十 分重要的工作。隧道管片结构竖向位移、净空收敛及隧道周边环 境等监测控制值,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当地施工经验确定,也可 参照表4~表7执行。

道管片结构竖向位移、净空收敛监测

点、施工经验相适应,具体的预警等级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 定,一般取监测控制值的70%、85%和100%划分为三级。北京 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体系较为成熟,其监测预警分级标准见 表8。

15.6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15.6.2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核,签学齐全,同时进行可靠性分 析,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剔除和识别各种粗 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测错,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和完整性。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各种物理量的计算、图表 制作、物理量的时间速率曲线和空间分布图的绘制等。数据分析 通常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值计算等,分析各测项物理量值大 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等。

(15) (16) (17)

测点理设后的时间。

15.6.4监测成果分为日报、警情快报和阶段性报告。监测成 采用文字、表格、图形、照片等形式DB62/T 2960-2018 乡村舞台建设规范.pdf,表达直观、可读性强。! 测成果具体内容参考如下:

5.6.4监测成果分为日报、警情快报和阶段性报告。监测成果 用文字、表格、图形、照片等形式,表达直观、可读性强。监 成果具体内容参考如下: 1日报 1)工程施工概况; 2)现场巡视信息:巡视照片、记录等; 3)监测项目日报表:仪器型号、监测日期、观测时间、 天气情况、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控 制值、监测点平面位置图等; 4)监测数据分析与说明; 5)结论与建议

1)警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描述、严重程度、施工 工况等; 2)监测数据表及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监测点平面 位置图、巡视照片、记录等; 3)警情原因初步分析; 4处理拱施建议

1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度; 2)现场巡视信息:巡视照片、记录等: 3)监测数据表及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时程曲线 必要的断面曲线图、等值线图、监测点平面位置图等; 4)监测数据、巡视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5)结论与建议。 6.6总结报告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监测依据; 3 监测点布设:

工程概况; 2 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监测依据; 3监测点布设;

4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元器件标定资料; 5 监测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 6 现场巡视信息:巡视照片、记录等; 7 监测数据图表:监测值、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时 程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等值线图等: 8 监测数据、巡视信息的分析与说明: 9结论与建议

16.0.1当发现有本条所指质量问题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修 补或加强处理。修补或加强处理方案需经业主和设计单位认可。 16.0.2发现隧道防水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GB/T 17795-2019 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应采取注浆、堵 漏等可行的技术措施予以处理。处理方案需经业主和设计单位 认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