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技术规程.pdf±1% ±0.1℃ ±5%
3辐射表面各温度测点与该温度测点平均值的最大偏差为土0.2℃。 3.2.6辐射板表面温升曲线应满足如下要求: 1辐射板表面温升曲线的基本原理如下: 利用吊顶辐射板热阻R的概念(吊顶辐射板内冷热媒到吊顶辐射
式中:C一单位面积辐射板热容(与预制辐射板各层材料的比热、密度、厚度 有关)GB/T 50375-20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单位为焦耳每平方米开尔文[J/(m?·K)] 一时间,单位秒(s); tw一一辐射板进出水温度算术平均值,单位摄氏度(℃); R一一辐射板管内冷热水到辐射板表面的热阻,单位为平方米开尔文每瓦 (m².K)/W] hz—对流辐射综合换热系数,单位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K)]; ta一基准点空气温度,单位摄氏度(℃); to辐射板表面的初始平均温度,单位摄氏度(℃); T一一辐射板时间常数,单位秒(s); T95一辐射板热响应时间,单位秒(s)。 2辐射板表面温度动态测量及拟合方法如下: 1)开始记录数据前,向吊顶辐射板和闭式小室的壁面内通入冷热水保持吊 页辐射板表面温度和基准点空气温度都为26℃(供冷)或20℃(供暖),并且 维持稳定,要求基准点空气温度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土0.1℃。 2)基准点空气温度达到稳定要求后,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向吊顶辐射板内通 入温度恒定的冷热水,对吊顶辐射板表面温度测点、基准点空气温度与吊顶辐射 板供回水等各测点进行动态采集,采集时间间隔不应小于1min,等时间间隔上 至少进行12次测试,直至测试系统达到稳态条件。测试过程中通过温控装置调 节闭式小室壁面内的冷热水温度使基准点空气温度、供回水流量、供水温度保持 不变,其中基准点空气温度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0.1℃,供回水流量与平 均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1%。供水温度与其平均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土0.1℃。 3)计算辐射表面平均温度,采用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进行温开曲线的拟合 根据动态采集的温度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按照式(9)的形式拟合出辐射板表面的 温升曲线,如图B.2.6
图B.2.6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拟合曲线
B.2.7测试工况应满足如下要求
供暖测试标准工况进出
附录C 工程质量验收表C.0.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表见表C.0.1表C.0.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表工程名称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验收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专业工长(施工员)施工班组长施工单位检查监理(建设)单项目序号内容检验批数量记录位验收结论管道系统及部件安装水泵及附属2设备安装空管道冲洗与调管内防腐水系管道、设备防4统腐与绝热吊顶辐射板5安装系统水压试验32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款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款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本规程引用下列标准。其中,注日期的,仅对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程;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适用于本规程。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5.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 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7.《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 8.《冷热水用分集水器》GB/T29730 9.《户式新风除湿机》GB/T40397 10.《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 11.《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 1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 13.《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JGJ/T49 14.《辐射供冷及供暖装置热性能测试方法》JG/T403 15.《供冷供暖用辐射板》JG/T409 16.《空调系统用辐射换热器》JB/T12842 17.《民用建筑新风系统工程技术规程》T/CECS439 18.《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T/CECS500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
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辐射未端加独立新风空调(简称辐射空调) 技术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 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对预制吊质辐 射板热性能、辐射空调房间热舒适性及气流组织和系统运行控制等进行实验研究 及理论分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本规程编制原则为:(1)科学合理,具有技术先进性;(2)实事求是,具 有可操作性;(3)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文能保证运行效果等。 关于系统合理设计、防结露及运行效果保障等重要问题,编制组给出了具有 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编制组将对其他尚需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多方取证、试验 深究和工程应用后对规程进行更新补充。 为便于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款规定 《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 厂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款的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等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及附录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 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总则 术语 系统设计 43 3.1一般规定 43 3.2空调负荷与新风量计算 45 3.3预制吊顶辐射板设计计算.. 46 3.4空调水系统设计, .48 3.5独立新风系统设计 49 3.6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51 设备与材料... ..53 4.1一般规定 53 4.2预制吊顶辐射板 53 4.3空调水系统 54 4.4独立新风系统. .54 4.5监测与控制系统, 55 施工与安装 ..56 5.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施工及检验 56 5.3预制吊顶辐射板施工与安装. ..56 5.6监测与控制系统施工与安装. 56 调试与验收 .58 6.2调试与检测 .58 6.3质量验收 59 运行与维护... .60 7.2运行管理 60
1.0.1本条说明了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
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作为辐射末端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简 称:辐射空调系统)的一种主要形式,近十年来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得到广 之的应用。本规程将为预制吊页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的合理设计、施 工安装、调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的提供依据及指导
1.0.2本规程使用范围。 本规程针对以冷热水为介质的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适用于 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因卫生间、地下室等潮湿房间内的室内空气露点 温度太高,不适宜在该类场所应用。 1.0.3本规程为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的专业性全国通用团体 标准。根据国家主管部门有关编制和修订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等的统一规定,为 了精简规程内容,凡其他全国性标准、规范等已有明确规定的内容,除确有必要 者以外,本规程均不再另设条文。本条文的目的是强调在执行本规程的同时,还 应注意贯彻国家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建筑内部装修设 计防火规范》GB5022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303、《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民用建筑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辐 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及《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JGJ/T491等
1.0.2本规程使用范围
ts,m—为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 Is, min/max 辐射板表面最低或最高温度,℃; t室内温度,℃。
2.0.11预制吊顶辐射板作为一种空调末端产品,在工厂中成品之后其结构参数和 热物性参数将保持不变,故可以采用热阻来评价其换热能力。严格来说,辐射板 热阻应该是辐射板管壁到辐射板表面,但为了方便辐射板设计计算,本规程提出 用管内冷/热水的平均温度代替管壁的温度,如式3.3.5所示。 此外,目前国内外标准中关于辐射板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不一致,测试环境 与实际工程差异较大,导致辐射板的设计不够合理,影响辐射空调效果。因此 本规程提出以辐射板热阻作为其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并提出相关的设计方法 2.0.12一般以总变化幅度的63.2%所消耗的时间来评价系统热响应特性,而本标 准选择总变化幅度的95%所消耗的时间是因为此时状态十分接近最终的稳定状 态,可以很好的描述辐射未端从某一稳态工况达到另一稳态工况所需的时间,如 下图所示,
图2.0.12不同变化幅度所消耗的时间
2A4t; t, =
式中:t,一一某个表面温度,℃; A,一一某个表面面积,m?。 2.0.15本条文参考了国家标准《供暖通风与空调调节术语标准》GB/T50155。 2.0.16气流组织的舒适性一般可用吹风感、垂直温差和空气分布特性指数等来评 价。相关研究表明,辐射空调房间室内空气速度比较小,吹风感和垂直温差产生 的热不舒适可以不用考虑。因此,本规程提出仅以空气分布特性指数来评价气流 组织的舒适性。此外,空气分布特性指数还能反应出气流分布的均匀性,通过提 高空气分布特性指数可以有效降低辐射空调的结露风险
3.2空调负荷与新风量计算
3.2.1根据人体热舒适理论,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室内温度,应该是室内操作温度, 而不是室内空气温度。因为人体主要通过对流、辐射及汗液蒸发和呼吸三种方式 进行散热,而辐射供暖供冷房间人体汗液蒸发和呼吸供热量变化较小,影响人体 热舒适的主要方式是对流及辐射散热,两者的散热比例占到人体总供热量的70% 以上。室内空气温度可以体现人体对流散热的大小,而平均辐射温度可以体现人 体辐射散热的大小,室内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平均值即室内操作温度可以 体现人体的对流及辐射散热大小,故目前国内外室内热环境标准均采用室内操作 温度来表示人体的热舒适状态。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对于顶板辐射供冷房间,室内空气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 相差比较小,如此室内操作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差值很小,一般空调区不超过0.2℃ 特殊空调区最大不超过0.5℃,如玻璃外窗或幕墙透射太阳辐射较大的区域。因 此,本规程规定以室内操作温度作为负荷计算室内设计温度,与辐射供暖供冷相 关的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如ISO11855。 本规程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的要求,给出不同热舒适度 等级条件下的室内操作温度作为室内设计温度。 3.2.2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给定的不 同热舒适等级条件下的室内设计温度如下表所示
表3.2.2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根据条文说明,表中的室内设计温度是在空气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相等的条 件下得到的,即室内空气温度等于操作温度。对于辐射供暖供冷房间,室内空气 温度与操作温度基本相等。因此,为了保证热舒适度,对于辐射供暖供冷房间 冷负荷计算时不应提高室内设计温度,热负荷计算时不应降低室内设计温度
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辐射供暖供冷房间负荷比对流供暖供冷房间负荷略大 点,但独立新风系统可以增大辐射未端的供冷供热量10%左右,两者相抵消,故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空调区域仍可采用传统对流空调负荷计算方法,但注意对于湿 负荷较大的地区宜采用全年动态计算方式确定新风除湿机的除湿能力。此外,对 于居住建筑空调负荷估算时可取80W/m²~120Wm²。 3.2.3目前正在编制《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通用规范》,当该规范实施 后最小新风量的确定应参考该规范。 3.2.4当独立新风系统按最小新风量无法承担全部潜热负荷时,宜保持送风含湿 量不变并增大送风量,可采用增加新风量或回风量的方法,并采用风机变频调节 风量措施实现节能运行。 3.2.5为了保证房间气流组织,本规程要求独立新风系统全年送风温度应低于室 内空气温度2℃以上,如此供冷时独立新风系统可承担部分显热负荷,供热时形 成了新风热负荷
3.3预制吊顶辐射板设计计算
Q用正 描射极净承担的亚热贝何 根据房间潜热负荷及室内卫生要求确定房间新风量,计算新风承担的房间显 热负荷及辐射板承担的显热负荷。注意,当室内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无法承担 全部潜热负荷时宜采用加大送风量的方法。 ④确定辐射板可吊顶安装面积及其表面温度 不同建筑类型辐射板可吊顶安装的面积不同,其中公共建筑可吊顶安装的面 积比例达到80%以上,而居住建筑可吊顶安装的面积比例一般不超过70%。辐 射板承担的显热负荷越大,辐射板表面和室内温度之间所需的温差就越大。根据 JGJ142计算满足房间所需供冷量的辐射板表面温度。根据热舒适性研究,过低 的表面温度将产生由不对称辐射引起的热不舒适;同时,当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 气露点温度时将产生结露问题。当辐射板表面温度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在其 它围护结构表面铺设辐射板来提高表面温度 5确定吊顶辐射板的类型 吊顶辐射板按装饰面板分为金属板式和非金属板式,按换热管类型分为金属 管和塑料管。金属板和金属管相对热阻较小,热响应较快,适用于办公室、会议 室等办公建筑,非金属板和塑料管相对热阻较大,热响应较慢,适用于高档住宅、 别墅等居住建筑。 ③确定吊顶辐射板的热性能参数或实际安装面积 根据设计供回水温度、辐射板表面温度及辐射板承担的显热负荷,通过计算 确定辐射板的热阻等热性能参数,或给定辐射板条件下确定辐射板的实际安装面 积。需要注意的是,辐射板的实际安装面积小于上述房间可吊顶安装的面积时需 要重新校核辐射板表面温度。 3.3.4条文3.2.2中规定了以室内操作温度作为室内设计温度,而国际标准ISO 11855中关于顶面传热量的计算正好是以室内操作温度作为室内设计温度,且相 关研究表明ISO11855中关于顶面传热量的计算精度略高于ASHRAE手册中的 计算方法,因此本标准参考了ISO11855中关于顶面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当辐射 板表面温度计算值过低或过高时,可通过增加墙面或地面辐射末端、设置风机盘 管和改变室内设计温度等措施调整吊顶辐射板表面温度。此外,当每个环路的辐 射板铺设面积及设计流量跟测试报告中流量差别明显时,需要对表面温度均匀度
进行校核计算,如下所示:
1+A/(2cGR)
3.4.3辐射空调系统的管径较小,水质较差可能产生堵塞,故要求空调系统的水 质及其保证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29044等的要求。 3.4.4吊顶辐射板供冷供暖系统受排气效果影响很大,水管布置及设计时必须考 虑排气。
图3.4.5雷诺数对表面温度均匀度的影响
3.4.7为了保证各个环路的流量与设计流量一致,要求分集水器应具有可调节和 设定流量的专用阀门组件,如流量计或内置平衡阀等。 3.4.8同程连接可以使辐射供冷表面温度均匀、每个环路流体阻力平衡。辐射板 之间的连接管及支管裸露在空气中,容易出现结露,应进行保温绝热
3.5 独立新风系统设计
3.5.2辐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受送风射流、辐射供冷表面下沉冷气流及室内热表 面上浮热气流等影响,传统的全空气系统气流组织设计方法不再适用。编制组通 过实验研究及CFD模拟,得到不同舒适度要求的ADPI值条件下送风温度、换 气次数、室内负荷及围护结构负荷的变化范围,如下表所示。这些表格可以用来 指导辐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设计
3.6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3.6.2室内空气温湿度、新风量、送风温湿度和辐射板表面温度是保证室内热舒 适性及避免辐射板表面结露的重要参数。其中辐射板表面温度的监测宜采用温度 传感器贴附表面的方式实现。对于变风量运行的独立新风系统应监测并控制送风
管静压值。 3.6.3空调系统应通过监测室外空气温湿度自动判断及切换系统运行方式,实现 全年空调系统的自动运行。 3.6.4室内空气温湿度及新风量是防止辐射板表面结露的关键参数,需要进行精 准控制。同时,配合防结露控制策略实现空调系统安全运行。 3.6.5对于比较小的空调区域可采用分环路控制,如住宅;对于比较大的空调区 或可采用总体环路控制,如大开间办公室。由于室内空气温湿度是保证热舒适性 及防止辐射板表面结露的关键参数,需要进行精准控制。本规程参考国际标准 SO7730及恒温恒湿的要求,首次规定了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精度。 3.6.6由于新风量是保证室内健康性及防止辐射板表面结露的关键参数,需要保 持恒定及进行精准控制,工程上宜采用恒风量变频风机的新风除湿机。 3.6.7由于独立新风系统阻力增大或需要变风量调节,为了保持室内微正压,送 风机和排风机应按固定比例同时调节风机频率。 3.6.8为了保证室内湿度,当人员数量变化比较大或湿度控制要求比较的空调区 宜采用定静压或可变静压方式控制送风量。 3.6.9不同类型预制吊辐射板的表面温度均热性、热响应时间及供冷能力等热 热性能差异比较大,需要制定对应的防结露控制策略。若防结露采用露点探测方 法,探测露点和真实露点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方便监测和快速响应,采用 现场测量空间温湿度,并通过温湿度计算露点,并设置一定的保护余量,减少系 统滞后性。 3.6.10辐射空调系统作为目前科技住宅或办公楼常采用的系统,宜提高系统智能 化水平,并纳入智能家居或智能建筑的管理平台中
4.2.1吊辐射板的性能要求应满足JG/T409及JB/T12842的相关规定。吊页辐 射板应采用阻氧管材,辐射板表面应平整光洁,应无明显刮伤、锈斑和压痕,应 喷涂层均匀、色调一致,应无留痕、气泡和剥落。辐射板应无裂纹、无脱皮、无 明显的变形。辐射板无法直接判断管线位置的应在其管线位置设置明显标识。辐 射板出厂前,管道两端应进行有效封堵。 4.2.2对于设置送风排风管道的辐射空调房间,吊顶安装的辐射板燃烧性能等级 应达到A级。对于安装在轻钢龙骨上的纸面石膏板等燃烧性应能达到B1级。 4.2.3目前有些吊顶辐射板绝热层厚度不够,出现冷热损失比例比较大的情况 导致辐射板供冷供热能力不足,需要增加铺设面积。同时,增大了系统供冷量及 供热量及运行能耗。因此,本规程首次明确要求辐射板的冷热损失比例不宜超过
15%,从而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4.2.4均热板导热系数和厚度对辐射板的表面温度均热性能影响较大,如下图所 示。为了提高辐射板的表面温度均热性能及辐射供冷能力,本规程推荐采用导热 系数大于150W/(mk)的材料,如铝,且厚度不宜小于0.4mm
4.2.6为了提高辐射板表面辐射性能,参考国际标准ISO18566,表面发射率不 应低于0.8;特别是针对金属板,表面发射率一般为0.6~0.8,达不到要求需要在 表面进行处理。 4.2.7辐射板之间的所用接头、配件存在漏水风险,为了杜绝此情况,本标准规 定了其安全可靠性,并要求在系统使用时间内不得出现任何问题
4.3.1相关国家标准包括《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空调与 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GB/T17791、《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18033和《铝 及铝合金连接挤压管》GB/T20250。 4.3.3为了防止分水器、集水器、阀门及附件等安装位置可能会与辐射表面不在 同一空间,此时有可能管道内流体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采取防结露措施,防 正其表面产生凝结水,
4.5.1温湿度控制器产品标准见本规程第4.1.2条的条文说明。 4.5.3自动调节阀产品标准见本规程第4.1.2条的条文说明。
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施工
5.2.4吊辐射板进人施工现场时应进行开箱检查验收,并形成书面的验收记录。 查验的内容包括产品的类型、规格、包装、外观、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 性能检测报告等。 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应对吊顶辐射板的耐压密封性、热性能、水流阻 力、防结露性能、热冷损失比例及表面辐射性能进行复验。由工程的施工单位会 同监理单位取样,送有见证检验资质机构进行检验GB/T 41981.1-2022 液压传动连接 测压接头 第1部分:非带压连接式.pdf,检验数量为每个规格抽检 个。检验方法应符合JG/T403及JG/T409的有关规定
5.3预制吊顶辐射板施工与安装
5.6监测与控制系统施工与安装
5.6.1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施工安装对于辐射空调系统相对比较重要,为了满足智 能化要求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和《智能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等的有关规定。 5.6.2传感器的位置设置应合理,壁挂式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 通、避免阳关直射、能反映被测房间空气状态的位置;风道内温度、湿度传感器 应保证插入深度,不应在探测头与风道外侧形成热桥;插入式水管温度传感器应 保证测头插入深度在水流的主流区范围内,安装位置附近不应有热源及水滴;机 组送风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挡水板后有代表性的位置,应避免辐射热、振动、水 滴及二次回风的影响;风道压力传感器应设置在管内流动稳定的地方并满足产品 需要的安装条件,宜在主要分支处分别设置:风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前后应有保证
产品所要求的直管段长度或其他安装条件。 5.6.4与强电线缆应分开敷设是为了避免对弱电控制信号的干扰,保证控制效果
7.2.2建筑低碳节能运行管理一般要求满足以下要求
SL/T208-1998 河流泥沙测验及颗粒分析仪器(清晰无水印)7.2.2建筑低碳节能运行管理一般要求满足以下要求
(1)技术文件 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综合效能调适、交付资料等技术文件应 全、真实。对照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技术文件,保证技术文件的真实性和准 生。下列文件为必备文件档案,并作为节能运行管理、责任分析、管理评定的 要依据: 1)建筑设备系统的设备明细表; 2)主要材料、设备的技术资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3)仪器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校正记录; 4)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含更新改造和维修改造); 5)隐蔽部位或内容检查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6)设备、风管系统、制冷剂管路系统、水系统的安装及检验记录; 7)管道压力试验记录; 8)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9)系统联合试运转与综合效能调适记录: 10)系统综合效能调适报告; 以上资料转化成电子版数字化方式存储,便于管理和查阅。 (2)运行管理记录 建筑设备运行管理记录应齐全,主要包括:设备运行记录、巡回检查记录, 行状态调整记录、故障与排除记录、事故分析及其处理记录、设备系统缺陷记 运行值班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能耗统计表格和分析资料等。原始记录应填 羊细、准确、清楚,并符合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 巡回检查应定时、定点、定人,并做好原始记录。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的系 可用定期打印汇总报表和数据数字化储存的方式记录并保存运行原始资料运 已录的时间间隔,主要设备记录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4h;次要设备的记录时 间隔应不大于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