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201-2016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

GB51201-2016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039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1201-2016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

8.6.2基槽回淤厚度清除标准对于垫层先铺法施工采用港珠澳

3.6.2基槽回源厚度清除标准对于垫层光铺法施工米用港珠澳 大桥沉管清淤指标,要求回淤厚度大于10cm时清淤;而对于垫层 后填法施工采用现行行业标准《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TS167一22009第8.2.2条的规定,回淤厚度达到30cm时清淤

管节地基与基础垫层施工

GBT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9.3人工地基与桩基础

9.3.5本条对沉管隧道预制桩基础施工进行了规定。宁波常洪 隧道是国内第一条采用预制桩基础的沉管隧道,根据设计要求管 段沉放到位后,囊袋及垂直于斤顶位置与方桩及支撑钢桩一一对 应,桩基施工难点为桩平面位置及桩顶标高控制。现场施工沉桩 质量要求控制如下:桩沿管段轴向偏差为土10cm,沿管段横向偏 差为土15cm,桩顶标高为0cm~一5cm,桩身垂直度偏差为1/400 (规范为1%)。施工后预制桩平面偏位情况除48C桩横向偏位 (垂直于管段轴向)达13cm外,其余均满足控制要求,合格率为 99%;桩顶标高除15A和5A为一5.7cm和一7.7cm外,其余均满 足质量控制要求,合格率为98%;桩身垂直度偏差情况在1/700~ 1/500之间,优于1/400(规范为1%)的质量控制要求,合格率为 100%。 6本款规定预制桩与管节的接触构造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 查阅有关文献,目前已采用过的预制桩与管节的接触构造有: (1)在预制桩顶面与管节底面之间设置囊袋,管节沉放后向囊 袋中灌注高强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2)在预制桩顶铺设碎石垫层后沉放管节; (3)将桩预制成桩头与桩身两部分,沉桩后利用桩头与桩身之 间的注浆等装置顶升桩头,使之与管节接触

9.4.2沉管隧道垫层处理方法按管节沉放先后分为先铺法和后 填法两类。其中后填法包括砂流法、喷砂法、压浆法等,

9.4.4喷砂法的喷砂管从沉放到位的管节两侧伸入到管节与地 基之间,通过喷砂管把砂水混合填料喷人沉管管节底部和基槽之 间的空隙中去。在喷砂管的两侧设有回吸管,使水在管节底部形 我一个规则的流动场,从而使砂有规划地分布、流淀。在喷砂作业 前,可以利用喷砂设备逆向作业系统进行清淤。喷砂台架通常体 积庞大,占用航道。喷砂法对砂粒径要求较严。 9.4.5砂流法是在管节沉放完毕后,利用管节上预留的砂流孔: 向管节底部灌填砂水混合物(有时掺水泥熟料)形成基础垫层,并 对冲击坑、砂流槽、压砂孔采用灌浆等方法进行充填。 9.4.6压浆法的混合砂浆由水泥、膨润土、砂和缓凝剂配成。强 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强度。压浆材料也可用低标号、高流动性的细 石子混凝土。压浆压力一般比水压大0.1MPa~0.2MPa。优点 是避免垫层液化,提高地基承载力。缺点是成本高,工艺复杂。 9.4.7先铺法也称刮铺法,是在管节沉放前用刮铺船或整平架上 的刮板在基槽底整平铺垫材料(如粗砂、碎石或砂砾石)作为管节 基础。先铺法常采用刮铺法。 利用导轨刮平垫层时,如果基底土为软弱地层,应打短桩调平 导轨。刮铺法的优点是垫层质量可控,缺点是设备复杂,水下作业 时间长,对航道有影响,工艺繁杂

9.4.4喷砂法的喷砂管从沉放到位的管节两侧伸入到管节与地

9.4.4喷砂法的喷砂管从沉放到位的管节两侧伸人到管节与地 基之间,通过喷砂管把砂水混合填料喷人沉管管节底部和基槽之 间的空隙中去。在喷砂管的两侧设有回吸管,使水在管节底部形 成一个规则的流动场,从而使砂有规划地分布、沉淀。在喷砂作业 前,可以利用喷砂设备逆向作业系统进行清淤。喷砂台架通常体 积庞大,占用航道。喷砂法对砂粒径要求较严

向管节底部灌填砂水混合物(有时掺水泥熟料)形成基础垫层,并 对冲击坑、砂流槽、压砂孔采用灌浆等方法进行充填,

9.4.6压浆法的混合砂浆由水泥、膨润土、砂和缓凝剂配成。强 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强度。压浆材料也可用低标号、高流动性的细 石子混凝土。压浆压力一般比水压大0.1MPa~0.2MPa。优点 是避免垫层液化,提高地基承载力。缺点是成本高,工艺复杂。 9.4.7先铺法也称刮铺法,是在管节沉放前用刮铺船或整平架上 的刮板在基槽底整平铺垫材料(如粗砂、碎石或砂砾石)作为管节 基础。先铺法常采用刮铺法。 利用导轨刮平垫层时,如果基底土为软弱地层,应打短桩调平

集有关的基础资料,包括: (1)管节沉放期间的天气预报:天气(晴天、阴天或雨天)、风 向、风力、凤速、温度、相对湿度等; (2)水文资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以及推算的设计基准 期内的最高潮位、最低潮位; (3)水流流速:涨急最大断面流速、最小断面流速、平均断面流 速以及落急最大断面流速、最小断面流速、平均断面流速; (4)涨急平均流向; (5)隧址处的水重度。 管节浮运应尽量选择在风平浪静的气象条件下,以降低波浪 对管节浮运的影响。浮运前在管节两端设置端封墙,向其中注人 一定量的水进行调平,并安装必要的附属设施,包括系缆柱、缆绳 导轮等。 10.1.4由于管节体积巨大、重量大、惯性大,浮运时其底部或侧面 能会遇到障碍物,造成事故。为杜绝事故发生,必须调查航道条 牛,清除浮运路线上的障碍物。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产格执行。 10.1.6管节自重(含脑装件)与浮力的比值称为抗浮系数。管节 下沉前的抗浮系数小于1,即管节在浮运及下沉前是靠自身的浮 方浮于水面的,管节是“自浮”的,但有些工程(例如港珠澳大桥)的 管节在浮运时抗浮系数大于1,是靠安装船吊住浮于水面,即管节 是“吊浮”的。但是浮运过程中,必须满足竖向力平衡和力矩平衡

两个条件。 10.1.7为保障浮运安全,管节浮运前干值应在100mm~ 250mm间取值,这一取值范围是根据大量施工经验和有关计算结 果确定的。 10.1.10管节内部的各项设施包括水泵、闸阀、压舱水箱、管路系 统、垂直干斤顶、油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测量定位系统及远程监

10.1.16管节对接过程包括以下步验

(1)当管节前端与暗理段(或已沉管节)距离5m,轴线位置正 对时,则停止调整并把缆绳收紧。随后向管内压载水箱注水,当注 水重量大于管节浮力时管节会慢慢下沉。测量员对管节进行观 测,并报告给指挥员指挥吊缆将管节缓慢放沉。其后将管节的纵 向调至设计坡度,同时调整管节轴线,管节慢慢往前移。 (2)当管节前端距已沉管节(或暗理段)2m,沉管底部与已沉 管节(或暗埋段)顶面高度为1m时,潜水员下水检查两管节间距 和高度是否与测量员所测数据吻合,如果不吻合,则测量员应对有 关数据计算复核,检查仪器数据输入或操作过程是否有误。潜水 员继续量度相关尺寸,直至测量结果与潜水员量度尺寸吻合为止, 之后重复上个动作,管节继续下沉和前移并调整轴线。 (3)当管节前端与已沉管节(或暗埋段)之间还有1.5m,沉管 底离基槽面高度还有1m时,潜水员检查接头情况,并清除接头垃 圾杂物,清除完毕后,总指挥根据测量员所测数据继续指挥管节慢 慢前移,测量员不断对管节的里程、轴线、标高进行观测。 (4)当管节GINA止水带与已沉管节(或暗理段)距离 400mm、高度300mm时,潜水员应检查管端之间距离、高度及两 侧以及管尾垂直干斤顶与垫块位置、高度,检查无问题之后,指挥 员指挥吊船吊缆同时下降,使管头鼻托接触和管尾垂直千片顶搁 在支承垫块上,随即安装两个拉合千斤顶,检查GINA止水带,测

量员、潜水员密切监测管节变化,拉合干片顶开始达到初步止水, 随即结合腔排水进行水力压接,直至压接完成。 10.1.17能见度是项综合指标,由大气湿度、云高、温度、灰沙 尘、雾气决定,它对观察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会影响水面施工的 安全。 沉放时间宜安排在流速较小的时间段内,使管节不至于在水 流作用下发生难以控制的情况和接头及GINA止水带损坏。 10.1.21管节内部的各项设施包括水泵、闸阀、压舱水箱、管路系 统、垂直干片顶、油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测量定位系统、远程监 测系统、通风系统以及临电等, 10.1.22各阶段压载水量,需根据起浮后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 水重计算确定

10.2.1沉管隧道除管节主体结构以外的附属设施安装,通常分 为一次晒装与二次晒装(图2)。

10.2.1沉管隧道除管节主体结构以外的附属设施安装,通常分 为一次晒装与二次晒装(图2)。

10.2.2端钢壳制作时,GINA正水带的压块可直接与端钢壳焊 接在起。两压块之间的净距比GINA止水带底面宽2mm。螺 栓拧紧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一般分初拧和终拧两阶段进行,不得 简化,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10.3.3管节浮运前应在干坞内进行管节检漏,通常分三步

·3管节浮运前应在十坞内进行管节检漏,通常分三步进行:

管节底板、水箱高度范围的管节侧墙、端封墙底部,管内水箱试漏 及压载水箱进排水系统运行,管节顶板、侧墙端封墙及水密门。 10.3.5拖运船队施工前准备工作中的重点是与航运安全管理部 门协调,确保过境船舶已受施工水域安全监控,管节浮运、沉放直 至就位完毕,施工水域禁止过往船只通行。 10.3.6为了确保各锚位受力达到理论计算值,在使用前须进行 试拉试验以检验各锚位实际受力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10.4.1沉管隧道管节常用浮运方案有拖轮浮运、拖轮拖运移动

10.4.1沉管隧道管节常用浮运方案有拖轮浮运、拖轮拖运移动

10.4.1沉管隧道管节常用浮运方案有拖轮浮运、拖轮拖运移动 干坞、绞车拖运与拖轮顶推、岸控绞车和驳船绞车拖运等。 拖轮浮运方案即管节预制完成后,采用A拖轮对管节提供浮 云主动力,另用阅艘拖轮提供项潮力和控制管节运动方尚。该方 案的优点是易于操作控制,长距离浮运不受风力影响,移动干坞占 用时间少。但是拖轮和管节占用航道水域较宽,管节拖运速度较 慢,拖航受水流因素影响大,运输形式见图3。

图3拖轮浮运管节示意图

拖轮拖运移动干坞方案即管节预制完成后,仍然装载在移动 干坞上,采用A拖轮对移动干坞提供浮运主动力,另用两艘拖轮 分别在移动干坞两侧与移动干坞连接在一起提供转向动力及前进 助力,再用一艘尾拖作为备用拖轮兼调节管节运动方向。该方案 的优点是移动干坞在航行过程中吃水深度小于管节吃水深度约 3.0m,对航道深度的要求低;浮运过程中水流不会对管节产生影

响;浮运速度快,航道占用时间短;但该方案操作复杂,受风力影响 大,见图4。

图4拖轮拖运移动干坞(半潜驳)示意图

绞车拖运与拖轮顶推方案即在管节前方下锚一艘方驳,其上 安装一艘液压绞车作为管节前进的主动力,管节尾部两艘方驳安 装绞车作为管节的制动力,管节两侧在浮运时用三艘拖轮顶潮协 助施工。该方案对于短距离浮运施工速度快,占用航道时间短,施 工中淤泥不会卷入基槽,工序交替简单;若用于长距离作业,方驳 和管节下错次数多,管节浮运速度慢,占用航道时间长,拖运方式 见图5。

图5绞车拖运、拖轮顶推管节示意图

控绞车和驳船绞车拖运方案即对于轴线十玛等临近基槽预 制管节的情况,可直接采用岸控绞车和水中工作驳船绞车拖运管 节。宁波常洪隧道管节即采用此方法,见图6。

图6岸上定锚绞车浮运管节示意图

以上四种方案可以综合使用。 10.4.5沉管管节浮运的全过程都处于动态中,浮运必须实施全 过程的监控量测,其主要目的是使管节在浮运过程中不致偏离航 线,造成搁浅或影响水域内其他船舶的正常作业。 沉管隧道的各管节长度可能不尽相同,浮运过程中,为确保管 节安全,必要时,应预先进行管节浮运演练,以验证浮运方案的可 靠性。 当浮运的航程较远时,导航设施及通信设施体系有可能需要 转换,要注意确保导航及通信体系转换过程中不会出现定位及通 信盲点,保证系统的连续性

10.5.3、10.5.4管节沉放安装时要能准确定位必须依靠可靠的 定位系泊系统抵抗水流作用力。由于管节安装定位时主要承受横 可水流力,而纵向水流作用力相对较小,因此采用四点系泊系统进 行定位。管节水流力包括纵向和横向。锚块的抛设主要考虑抵抗 横向水流作用力,

10.6.5管节沉放方式主要包括吊沉法和拉沉法

拉沉法利用预先设在沟槽的地垄,通过架设在管节上面的卷 扬机牵拉扣在地垒上的钢丝绳,将管节缓缓拉入水中。该方法由 于不需要方驳等沉放船舶的特点,在隧道工程中有一定的应用,如 荷兰埃河隧道、法国马赛港隧道。但是拉沉法水底桩墩设置费用 较高,尤其是施工水深较大,管节数量较多,因此现在沉管隧道施 工时已经极少采用。 吊沉法包括浮箱吊沉法、起重船吊沉法、船组杠沉法和自升式 平台吊沉法等。 浮箱吊沉法(deckmountedpontoonssinkingmethod)是在管

节顶板上方设置多组浮箱,在浮箱上设置起吊卷扬机,利用管节上 的定位索控制坐标,通过逐渐向管节内压载,使管节逐渐下沉到预 定位置的方法。上海外环沉管隧道与宁波常洪隧道管节沉放采用 浮箱吊沉法。改进后的浮箱沉吊法,用2个大浮箱或改装驳船取 代了4只小浮箱,沉放稳定性和起重能力有所增加,是目前中大型 沉管隧道管节沉放的主要方法(图7)

图7浮箱吊沉法示意图

船组杠沉法按照船组数可分为四方驳抬吊法和双驳拾吊法。四方 驳抬吊法多用于规模较小的沉管隧道,如第二座汉普顿公路桥式 隧道等;双驳抬吊法又分为杠沉法和骑吊沉法(图10),其稳定性 较好,适合规模较大、管节数量较多、施工水深较大、水文环境恶劣 的沉管隧道,该方法在国外应用较多,如日本多摩川、川崎航道沉 管隧道,美国旧金山巴特沉管隧道等

图8起重船吊沉法示意图

图9船组(双驳)杠沉法示意图

图10双浮驳骑吊法示意图 升式平台吊沉法(self elevatingplatform sinking method)

图11自升式平台吊沉法示意图

10.6.6沉管沉放安装时,除了对管节的姿态量测外,管节的抗浮 系数控制以及施工水域的水体密度量测不可忽视。管节着床后: 管节在拉合及水力压接过程中,管节需要做纵向移动,管节的浮力 过小,管节与基础或临时支座的摩擦力过大,会影响到管节的拉合 和GINA止水带的压缩量,管节的浮力过大,在拉合或水力压接 时,则有可能导致管节末端产生横向偏移。 如果管节在水中的重量大于浮力,须采取助浮措施,利用浮筒 浮力抵消管节的部分重量,以减轻船组的负担重量。 在管节下沉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抗浮安全系数,利用管节重 量及调节内部水箱压载达到与水流力、凤力的静力平衡,并随时实 测槽底水质密度对管节浮力的影响,及时调整管节在下沉中的稳 定性。 管节下沉速度可根据结构重要性、隧址处的水文条件和设计 要求作适当调整。 待沉管节的前端距已沉管节尾端的水平距离依据沉放时管节 安全搭接距离(上鼻托的第一块肋板中心与下鼻托的柱中心重合) 与GINA橡胶保护安全距离(GINA橡胶高十安全余量)由设计给 出,

出结合腔中的水进行水力压接,到结合腔内气压等同外空间压力 为止。 10.7.12需水下拆除的装件有:浮箱、测量塔、人孔井、拉合千 斤顶。 10.7.13垂直调整装置临时支承管节预留垫层处理空间。 10.7.14通过调节压载水箱内水位高度确保管节抗浮安全,确保 管节稳定

11.1.1钢筋混凝土沉管结构形式可以根据管节形式分为整体式 和施工段式两种。整体式沉管隧道仅具备管节接头,施工段式沉 管隧道具备管节接头和施工段接头,本规范主要针对前者。接头 形式可分为刚性接头、半刚半柔性接头、半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 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满足下列设计要求: (1)水密性要求,即在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均不漏水; (2)接头应具有抵抗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的能力; (3)接头的各构件功能明确,经济合理; (4)接头的施工性好,施工质量易保证,并尽量做到能检修

腐蚀性等。止水带压板及螺栓示意图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GINA止水带压板及螺栓示意图

图13OMEGA止水带压板及螺栓示意图

11.1.4管节对接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包括:编制依据、工艺流程 图,临时钢结构的平面图、剖面图、强度、刚度以及变形复核验算, 钢材选择,船机选择,施工步骤,施工所需的劳动类型、数量和调度 计划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管节对接过程中,确保不与航道通行冲突,管节沉放前应采取 水上交通管制措施,设定封锁范围并布置封锁线标志,交通管制应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水上交通管制管理办法》和国家、地 区现行有关规范及规定。

11.2.2管节端封墙形式多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侧设 置H形加强立柱、支承立柱的钢筋混凝土枕梁及钢牛腿。 11.2.3OMEGA止水带是管节接头处的OMEGA止水设施,其 正确安装及确保不漏水是管节接头止水的重要保证。 OMEGA止水带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包括:硬度、拉伸强度 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压缩永久变形、抗水性、耐老化性等,除产 品本身的出厂合格证明外,应具有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的证明

11.2.2管节端封墙形式多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侧设

11.2.2管节端封墙形式多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侧设 置H形加强立柱、支承立柱的钢筋混凝土枕梁及钢牛腿。 11.2.3OMEGA止水带是管节接头处的OMEGA止水设施,其 正确安装及确保不漏水是管节接头止水的重要保证。 OMEGA止水带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包括:硬度、拉伸强度 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压缩永久变形、抗水性、耐老化性等,除产 品本身的出厂合格证明外,应具有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的证明

文件。 OMEGA止水带试压时应注意:试压过程须由专人观察压力 表的额定压力及操作潜水泵的开关和出气孔。一且出气孔有水流 出,应马上用堵头把气孔封好。 当压力表指针快达到设计压力时,压力将会上升很快,此时 应把截止阀开关拧小。待压力表指针达到设计压力时,应马上 关紧截止阀开关,稳压直到压力表数值没有变化即可。反之,则 应找出泄漏原因,处理后重新试漏。止水带试压试验如图14所 示。

图14OMEGA正水带试压试验示意图

预应力钢绞线钢索结构,每组钢索在安装时须施加设计要求的预

11.2.5管节接头剪力键按位置可分为垂直剪力键、水平剪

垂直剪力键限制地震、沉降等产生的垂直向位移量,使其不超 过水密性要求。剪力键之间设置橡胶垫层,使得接头在垂直方向 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位移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剪力键承受的剪切 力增大,产生“刚化”现象,从而保证接头的水密性要求。 水平剪力键限制因地震等产生的水平位移量,使其不超过水

密性要求的充许值,防止橡胶止水带承受过大的剪切变形及剪切 力。剪力键安装位置一般设有预埋件。 钢筋混凝土剪力键可以在沉放结束后统一在现场立模浇筑, 或部分(如垂直剪力键的上剪和中剪)在管节制作时一并完成,其 余部分(如垂直剪力键的下剪)应在现场立模浇注后安装橡胶支 座。 钢结构剪力键应在厂内加工制造,运输到管内安装到预埋 件。

儿直假终按美根据立直 文玲妆头 最终接头两种,最终接头施工的关键在于止退和防水。 水中接头施工工法分为止水板工法、端部块体工法、V形块体 工法、Key管节工法等,国内常用止水板工法。止水板工法接头长 度在2.5m左右,采用止水板密封接头腔,排空接头腔内的水后施 工最终接头结构。抽水之前必须在接头中设置等间距布置的钢轴 可支持杆件以代替原有的水力压接力。 岸上最终接头常用的止退措施有: (1)管节接头间的预紧钢索; (2)护岸或坞墩预筑竖向槽,在短管节两侧及两边坞墩内预埋 钢筋,在短管节与两侧护岸或坞墩之间灌注水下混凝土形成剪力 键; (3管节与墩或衔接段隧道之间设置支撑梁。防水的通 常做法为:在短管节与基础之间采用预留注浆孔注浆或预设止 水带等方式止水,短管节两侧利用剪力键,短管节之上设置围 堰。

可采用囊袋砂浆、楔片等充填密实支撑梁(限位梁)与管节之间的 空隙或采用可调节支撑梁。由于顶板的位置特殊,导致常规的混

疑土及施工工艺无法满足质量要求,可米用无振捣混凝土(自密实 混凝土)进行施工,并设置排气管。由于钢封板依靠水压使其与相 邻管节保持水密,管内混凝土施工时必须防止将钢封板顶离管节, 造成防水失效。

12.1.1沉管隧道由于要与两岸地面道路相衔接,一般分成水中 沉管节、岸上衔接段隧道(简称衔接段)。衔接段隧道的结构外形 尺寸与水中沉管节基本相同,一般又分成暗理埋段和敬开段。衔接 段隧道通常采用明挖法施。 12.1.2衔接段隧道一般在临时围堰或临时护岸内进行明挖法施 工,施工时,衔接段隧道的近水(江、河)端已经设置了端封墙、水密 门、鼻托及导向装置、干斤顶拉合系统、测量定位系统等附属结构 或设施。 衔接段隧道应在水中沉管隧道管节安装前施工完成并回填 以抵抗沉管管节传递过来的巨大轴向推力。 采用水中最终接头时,衔接段隧道与水中沉管节通过水力压 接,将水中段与衔接段隧道连接在一起。 12.1.3明挖法施工的衔接段隧道包括临时围堰、基坑支护、土方 开挖、隧道结构施工、基坑回填、护岸工程、拆除临时围堰等施工步 骤。其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地下防水工程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8、《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 范》JTS154一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水运工程混 凝士施工规范》ITS202等的规定

12.1.3明挖法施工的衔接段隧道包括临时围堰、基坑支护、土方 开挖、隧道结构施工、基坑回填、护岸工程、拆除临时围堰等施工步 骤。其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地下防水工程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8、《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 范》JTS154一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水运工程混 凝土施工规范》JTS202等的规定

型。根据隧道设计和原永久堤岸的现场条件,护岸施工有下列情

(1)沉管隧道与暗埋衔接段隧道在原岸线外(即水中)进行对 接。在原岸线外构筑临时围堰与衔接段基槽的两侧构筑挡土结构 成临时护岸,一般为U形临时护岸(即U形水中围堰),然后在 临时护岸内干法施工衔接段隧道,拆除临时护岸,再在水中将第 节管节与衔接段隧道进行水力压接。 (2)沉管隧道与暗埋衔接段隧道在原岸线内(即岸上)进行对 接。此时,须首先做好岸上衔接段隧道,然后开挖基槽并沉放管 节。当管节的基础处理好后,在最后一节管节上面施作临时护岸 或永久护岸,在抽干水的围堰内进行岸上最终接头的施工。如果 最后节管节上施作的是临时护岸,则最后还需按设计实施永久 护岸。

12.3.1水中临时围堰可采用土石围堰、模袋砂围堰、水下混凝土 墙、钢板桩围堰、钢管连锁桩围堰等。围堰工程须编制专项施工方 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水中围堰工程制订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 应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12.3.5对于在十玛坞门位置的第一次围堰为地下连续墙的,二 次围堰宜采用水下混凝土墙围堰。水下浇注混凝土围堰是通过潜 水员水下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止水带安装、水上用导管分层浇注 混凝土的方式完成水中不分散混凝土施工。 12.3.6土袋围堰是指采用草袋、麻袋、玻璃纤维袋和无纺塑料袋 等装土码叠而成的围堰

12.4.4隧道主体结构除按设计沉降缝(变形缝)分成若干施工段 外,为减少温度裂缝,每施工段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纵向分段施 工,施工分段长度宜为15m~25m。施工分段之间应按施工缝处 理在隧道主体结构上设置止水钢板等防水构造措施。 跳段法施工也称跳仓法施工,既可加快施工进度,文可延长相 邻施工分段间的时间间隔。相邻施工分段间的时间间隔宜在14d 以上,并且愈长愈好。 后浇带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 法。在隧道两个相邻的施工分段之间设置长度约2m的后浇带, 后浇带内钢筋不断开,后浇带混凝土一般比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 高一个等级,并添加微膨胀剂

12.4.7隧道侧墙混凝土在终凝后的收缩过程中,受到第一次浇 筑底板混凝土的强大约束,是导致隧道侧墙温度变形裂缝产生的 重要条件。底板与立墙、立墙与顶板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越长,该 约束力越大,为尽量减少明挖隧道侧墙温度裂缝的出现频率,本条 规定时间间隔不宜大于7d,而且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12.4.7隧道侧墙混凝土在终凝后的收缩过程中,受到第一次浇

12.4.8侧墙温度裂缝是隧道结构最常见的裂缝危害,广大工程

技术人员一直在探求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王铁梦教授在《工程 结构裂缝控制》中提出了“抗”与“放”的混凝士设计施工准则,其主 要内容是:在结构形式的选择方面,采用微动、滑动提供“放”的条 件;在材料的性能方面,采用提高抗拉强度、抗变形能力及韧性等

提供“抗”的条件。在具体工程中建议采取“抗”与“放”组合。 12.4.9隧道工程的防水原则应是“结构自防水为主,辅助防水措 施为辅,刚柔并济、多道防线”。结构自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隧 道防水的关键,隧道沉降缝、施工缝、边角位、模板对拉杆、穿墙管、 抗拔桩等位置应做好细部防水措施。

3.0.1为便使监测充分发挥技术经济效益,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 合工程的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施工工序、方法(干坞施工、管节浇 筑、基槽回淤、管节拖运系泊和沉放)以及监测目的等编制切实可 行的监测方案。监测工作可为设计参数修订、设计变更、施工方案 及施工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应密切跟进施工进度,及时调整监测 计划。 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设计要求、环境条件、量测项目、 量测仪器设备性能和施工方法等确定。测点安装应牵固可靠,易 于识别,并做好标志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严防损坏,

13.0.2场区控制网宜充分利用勘测设计阶段已有的平面和高程

13.0.3固定干坞在注、排水过程中,应对基坑的支护实施连续监

13.0.5移动干坞一般为钢结构,属于弹性结构。沉管管节的质 量相当大,移动十坞在承受管节的荷载后,十坞的变形是必然的, 管节预制的监测控制点必须随干坞的变形而做出相应的修正,以 保证管节预制的几何尺寸符合要求。

13.0.6掌握施工区域的潮位、水流速度、水容重、含砂率等水文

由于沉管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管 节的寄放、浮运、安装等工序。寄放、浮运、安装过程中,施工水域

的水文、气象条件对沉管隧道的施工质量影响甚天,必须确保施工 的安全、可靠。 13.0.7同一水域中,回淤强度受水深及水文状况影响,回淤强度 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强,汛期的回淤强度比枯水期显著增强。应 根据不同的回淤强度设定测量回淤的时机,提高前后两道工序之 间回淤量的准确性。 13.0.9管节在浮运、下沉、对接过程中,尤其是对接过程中,部分 监测工作由监测人员在水下进行。对需要由监测人员直接在水下 进行的监测工作,应符合潜水工作的规定。 13.0.10管节基础刚度变化大的地方应增设测点。对由施工段 组成的管节,应在管节的中间每个施工段两侧增设测点。 当管节内压载混凝土换填分仓段依次实施换填时,每换填 个仓段之前和之后应监测不少于一次。 13.0.11沉管隧道在管节安装对接完成后,管节自身的质量将逐 渐加大,回填也对管节的抗浮及侧移产生影响,管节基础所承担的 荷载变化将会导致基础变形而重新达到受力平衡。通过监测、记 录并分析沉管隧道的变形速率及变形量的时态变化,作为后续施 工和设计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 13.0.13沉管隧道的设计常以工程类比法为主,并以现场监测进 行工程实际检验和修正。因此监测、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 合,共同研究,才能完成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13.0.14运营监测是为了考验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长期可靠性 和稳定性,应予以重视。将监测资料列人竣工文件,是为隧道的施 工积累资料,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并为运营管理 服务。

14.1.4带劲缆绳涉及水上水下作业人员安全,严禁作业人员靠 近它。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4.2.1工作电压低于50V的不需要接地,当电气设备直接紧固 在船体的金属结构上或紧固在船体金属结构有可靠电气连接的底 座(或支架)上时,可以采用锡箔或镀锡铜片作为电气设备与船体 金属结构间的接地措施,不需另设专用导体接地。 无论是专用导体接地还是靠设备底座直接接地,接触面应光 洁平贴,接触电阻不大于0.022,并有防松和防锈措施。 绝缘值按照规范是1M2以上,实际对于发电机、主配电板和 般设备出厂要求都不同,远高于5MQ2。 泵的电机接线盒一定要水密,电机应采用水密电机,并经常检 查绝缘情况,一般要求在5MQ以上。 14.2.3为保障潜水作业人员安全,掌握水下操作技术要点,要求 作业前应对其进行技术与安全交底。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

泵的电机接线盒一定要水密,电机应采用水密电机CECS581-2019-T 建筑接缝密封胶应用技术规程,并经常检 查绝缘情况,一般要求在5M2以上。 14.2.3为保障潜水作业人员安全,掌握水下操作技术要点,要求 作业前应对其进行技术与安全交底。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 格执行。 14.2.4本规范“受限空间”主要是指沉管、船舱、设备内部等进出 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对进人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中 毒、室息危害的密闭、半密闭的设施及场所。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进入受限空间前30min应对气体取样分析,严格控制氧含量 在安全指标范围内(氧含量为19.5%~23.5%为合格),分析合格

14.2.3为保障潜水作业人员安全,掌握水下操作技术要点,要求

14.2.4本规范“受限空间”主要是指沉管、船舱、设备内部等进出

14.2.4本规范“受限空间”主要是指沉管、船舱、设备内部等进出 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对进人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中 毒、室息危害的密闭、半密闭的设施及场所。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进人受限空间前30min应对气体取样分析GTCC-052-2018 透镜式色灯信号机构-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严格控制氧含量 在安全指标范围内(氧含量为19.5%~23.5%为合格),分析合格

后才充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如进人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 长,至少每2h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 人员。 应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受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可 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但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 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 休息。 进人受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 行灯。受限空间内的照明电压不应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空间 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应符合防潮、防爆要求。

15.0.1本规范未作规定的,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会同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共同研究确定。 15.0.3沉管隧道工程中,按结构部位的重要性分为主控项目与 一般项目。主控项目是在沉管隧道工程中对沉管质量起决定性的 项目,如管节结构的质量,管节安装就位的符合性,管节接合部的 防水效果等关键项目。主控项目外的其他项目均为一般项目。 15.0.5本条提供的是工程工验收所必须提供的资料,但不限 于这些资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