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NCA-CGP-03:2020 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卫生陶瓷5. 1. 2. 2评审人日数
一个认证单元的资料技术评审人日数为2人日,每增加1个认证单元,相应 增加1个人日,
GTCC-063-2018 电动转辙机(ZDJ9系列)-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5. 1. 2. 3 评审内容
评审内容包括认证委托人提交的申请文件、自评估表及证实性资料,重点从 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评审: 1)组织机构的合法性复核 包括认证委托人、制造商和生产厂等相关机构资质的存在性和合法性,及 OEM/ODM的知识产权关系(适用时)等。 2)文件资料的完整性、适应性、有效性审查 文件内容应能完整覆盖本附件2规定的相应要求,避免缺项情况发生,
5.1.2.4评审时限
认证机构受理认证申请后,原则上应在15个工作目内完成资料技术评审。 认证委托人准备自评估表及相应证实性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5.1.2. 5 评审结论
资料技术评审结论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要求,可进行现场检查; 2)基本符合要求,但需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可在现场检查时提交整 改证据; 3)不符合要求,无法进行现场检查
5. 2.1 基本原则
1)原则上,现场检查应在资料技术评审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可在检 查现场直接提交整改证据)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检查的内容包括: a)绿色产品认证工厂保证能力检查; b)产品一致性检查; c)绿色评价要求符合性验证。 2)现场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的所有产品和生产场所。对于与绿色产品认证 相关,但处于生产企业实际生产场所以外的其他场所和部门,可视情况选择适当 的检查方案,包括采信企业的自我声明或其他合格评定结果。 3)现场检查时,工厂应正常生产申请认证范围内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
5.2.2工厂保证能力检查
工厂保证能力检查应覆盖所有认证单元涉及的生产场所,并按附件3《绿色 产品认证工厂保证能力检查要求》进行。
5.2.3产品一致性检查
认证机构在经企业确认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认证产品进行包括但不限于 下述内容的一致性检查: 1)认证产品与申请文件或证书的一致性; 2)认证产品本体或包装上明示的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厂及相关标识与申 请书或证书的一致性: 3)认证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与备案产品关键原材料的一致性。 初始工厂检查时,应对全部认证单元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检查
5.2.4绿色评价要求符合性验证
原则上,一个认证单元的现场检查基础人日数要求见表1。每增加1个认证 单元,在表1的基础上相应增加1个人日。不同的生产场所应分别计算人日数。
一个认证单元的现场检查基础人日
当生产企业已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或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每通过一项管理体系认证,应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 减少2个人日
现场检查结论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现场检查通过
绿色评价要求符合性验证、工厂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均通过,且 现场检查未发现不符合项。 2)验证纠正措施合格后通过 绿色评价要求符合性验证、工厂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发现存在 般不符合项,可允许限期整改,报检查组书面资料验证或现场验证其措施有效的 现场检查通过。 3)现场检查不通过 绿色评价要求符合性验证未通过、或产品一致性检查和工厂保证能力检查发 现存在系统性的严重缺陷等间题,应判定现场检查不通过或终止检查。 6产品抽样检验 产品抽样检验可在现场检查前完成,也可与现场检查同时进行,
6.1抽样检验项目、要求及方法
6. 4 利用其他检验结果
及本规则的规定; 3)检验报告的签发日期为现场检查日前12个月内
认证机构对产品抽样检验、初始检查结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通过后,认证 机构原则上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认证委托人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每一个认证 单元颁发一张证书
原则上企业获证6个月后即可安排监督,每次监督时间间隔不超过1年。若 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且监督时机可为预先不通知: 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委托人、生产 厂、制造商责任的; 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认证依据标准的符合性提出质疑的; 3)有足够信息表明制造商、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 体系等,从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的
每次监督应覆盖所有生产企业(场所),并覆盖全部有效证书。监督的内容 应包括: 1)工厂保证能力监督检查; 2)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 3)绿色评价要求持续符合性验证; 4)监督检验; 5)上一次认证不符合项整改措施有效性验证、认证证书和标识使用情况、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等。
8.2.1工厂保证能力监督检查
工厂保证能力监督检查应覆盖所有认证单元涉及的生产场所。每次必查条款 为附件3的3、4、5、6、7、8、10、11条,对其余条款可适当检查,一个认证
周期内覆盖所有条款。 8.2.2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 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应至少覆盖每一单元的认证产品,其余按5.2.3的规定 进行。 8.2.3绿色评价要求持续符合性验证 绿色评价要求持续符合性验证按5.2.4的规定进行。企业应对所有认证单元 的产品进行自评,并确保符合要求。认证机构原则上可抽取有代表性的认证单元 进行,一个认证周期内应覆盖所有认证单元, 8.2.4产品监督检验 按获证单元进行认证产品的监督检验,原则上抽取有代表性的认证单元,一 个认证周期内覆盖所有认证单元所有代表性认证产品。监督检验的其他要求参见 本文件6的规定。当按照6.4利用其他检验结果时,上一次认证所涉及的产品抽 样检验报告不能作为当次监督检验可采信的结果,
8. 4 监督检查结论
监督检查结论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监督检查通过 绿色评价要求持续符合性验证、工厂保证能力监督检查、产品一致性监督检 查、产品监督检验均通过,且工厂保证能力监督检查未发现不符合项。 2)验证纠正措施合格后通过 产品监督检验通过,绿色评价要求持续符合性验证、工厂保证能力和产品 致性监督检查发现存在一般不符合项,可允许限期整改,报检查组书面资料验证 或现场验证其措施有效的,监督检查通过。 3)监督检查不通过 绿色评价要求持续符合性验证未通过、或产品监督检验未通过、或工厂保证
能力监督检查、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系统性的严重缺陷等问题,应判定 监督检查不通过或终止检查,
监督检查不通过或终止检查。 8.5监督检查结果评价 认证机构对监督检查结论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通过的,可继续保持绿 色产品认证证书、使用绿色产品认证标识。评价不通过的,认证机构按照10.5 的规定依据相应情形做出注销/暂停/撤销认证证书的处理,并予公布。 9扩大或缩小申请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范围内,认证委托人需在下次年度监督检查前、年度监督 检查时扩展认证单元、产品名称及型号的,认证委托人应从申请开始办理手续 认证机构应评价扩展产品与原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程度,以及原认证结果对于扩大 内容的有效性程度,同时按以下要求进行现场检查: 1)对于需在下次监督检查前扩展认证单元的,认证机构应至少从工厂质量 保证能力监督必查条款、绿色评价要求符合性、产品一致性三个方面进行补充现 场检查。扩展一个认证单元现场检查人日数不超过2人日,在此基础上,每增加 一个认证单元,增加1人日。 2)对于需在年度监督检查时扩展认证单元的,要求同第8章,且每扩展 个认证单元,增加1人日。 3)对于需在下次年度监督检查前或年度监督检查时扩展产品及型号的,可 酌情增加现场检查人日数。 对于需在年度监督或延续申请时减少认证单元的,应酌情减少现场检查人日 数。
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证书的有效性通过定期监督来保持。 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需延续使用的,认证委托人应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 前90天内提出延续申请。证书有效期内最后一次获证后监督结果合格的,认证 机构应在接到延续申请后直接换发新证书
认证证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认证委托人/制造商/生产厂的名称、地址; 2)认证单元名称,及产品名称、系列、规格型号等; 3)认证依据; 4)认证模式; 5)发证日期和有效期; 6)认证机构名称: 7)证书编号; 8)其他依法需要标注的内容
2)认证单元名称,及产品名称、系列、规格型号等; 3)认证依据; 4)认证模式; 5)发证日期和有效期; 6)认证机构名称; 7)证书编号; 8)其他依法需要标注的内容。 10.3证书的变更 认证委托人在工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地址、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生产 装备、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产品名称/型号等,从而可能影响证书内容发生变 化时;已获证产品发生技术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时;或产品标准更 新可能影响检测结论时,认证委托人应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变更申请。由认证机 构评价变更内容与原认证范围的一致性程度,并根据差异进行补充评审、检验或 检查。 对符合要求的,认证机构应批准变更,换发新证书。新证书的编号、批准有 效日期保持不变,并注明换证日期
认证委托人在工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地址、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生产 装备、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产品名称/型号等,从而可能影响证书内容发生变 化时;已获证产品发生技术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时;或产品标准更 新可能影响检测结论时,认证委托人应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变更申请。由认证机 构评价变更内容与原认证范围的一致性程度,并根据差异进行补充评审、检验或 检查。 对符合要求的,认证机构应批准变更,换发新证书。新证书的编号、批准有 效日期保持不变,并注明换证日期
10.4证书的扩大与缩小
认证委托人需扩展证书覆盖认证产品的范围时,应按第9章的规定进行。对 符合要求的,认证机构根据认证证书持有者的要求单独颁发认证证书或换发认证 证书。 当企业提出不再保留某个已认证产品的认证资格时属缩小认证范围,原则上 企业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确认后注销该企业相应的认证产品。企业退还认证证书 同时停止在该产品上使用认证标识
.5证书的暂停、恢复、注销和撤销
证书的使用应符合认证机构有关证书管理规定的要求。当认证委托人违反认 证有关规定、认证产品达不到认证要求或者无法继续生产时,认证机构按有关规 定对认证证书做出相应的暂停、撤销和注销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公告。认 证委托人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暂停、注销其持有的认证证书 证书暂停期间,认证委托人如果需要恢复认证证书,应在规定的暂停期限内 向认证机构提出恢复申请,认证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恢复处理。否则,认证机构 将撤销或注销被暂停的认证证书
通过认证并取得认证证书的企业可在获准认证的产品本体、铭牌、包装、随 附文件(如说明书、合格证等)、操作系统、电子销售平台等位置使用或展示绿 色产品标识,样式见图1。获证企业在使用标识时,应符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 关于绿色产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的要求 及发证机构对标识的管理要求
认证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收费标准,并公开收费标准清单。
13.1其他合格评定结果的采信
图1绿色产品标识样式
绿色产品认证鼓励采信其他合格评定结果。采信的内容、方式、流程等应符 合认证机构的相关要求,
则未尽事宜,应符合认证机构的相关规定
附件1关键原材料备案清单申请人名称:生产厂名称:生产厂地址:认证单元名称:产品名称、型号:产品执行的标准:一、关键原材料备案清单制造商名原材料类别原材料名称技术要求供应商名称称最高使用含锆原料量: %粘土类钙镁类长石/石英类釉料其他注1:选择申请产品适合的关键原材料类别进行填写,本表中未涉及的关键原材料按产品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注2:本表不够时可自行复制填写二、产品描述(产品执行的标准、产品名称、型号/规格、表面特性、用途等)14
1)选择申请产品适合的原材料类别进行填写,应列出每种关键原材料的所有制 造商/供应商。 2)申请人应保证关键原材料中不出现绿色产品认证要求中规定的违禁物质;保 证备案关键原材料与相应申请认证产品保持一致;保证获证产品只配用经认证机 构确认的上述关键原材料。如关键原材料需进行变更(增加、替换),申请人应 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未经认证机构认可,不得擅自变更使用,以确保该规 格型号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始终符合产品认证要求。
申请人(盖章) 年月日
1)产品及配件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由具备CMA 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 2)生产厂的排污许可证(适用时); 3)生产厂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文件,或其他地方环保主 管部门出具的合法证明; 4)生产厂符合GB25464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 物排放监测报告(由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一年内有效); 5)生产厂符合GB12348要求的有效的噪声排放监测报告(由具备CMA资质的检测 机构出具,一年内有效); 6)生产厂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的有效证明文件(适用时); 7)生产厂按GB/T19001、GB/T24001、GB/T23331和GB/T45001分别建立并运 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 效证明文件: 8)生产厂按GB17167和GB/T24851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有效证明文件; 9)生产厂按GB24789配备水计量器具的有效证明文件; 10)生产厂烧成窑炉使用清洁能源的有效证明文件; 11)生产厂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工艺,不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 止的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关物质的声明; 12)生产厂按GB/T33635要求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证明文件; 13)认证委托人、制造商、生产厂近三年无重大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声明(如 果公司成立不足三年,按公司成立之日起至申请日进行提供); 14)生产厂单位产品取水量核算的有效证明文件; 15)生产厂废料瓷、废坏(含釉)、废釉浆、废污泥回收利用率核算的有效证明 文件; 16)生产厂石膏模具使用率核算的有效证明文件;
)产品及配件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由其备CM 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 2)生产厂的排污许可证(适用时); 3)生产厂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文件,或其他地方环保主 管部门出具的合法证明; 4)生产厂符合GB25464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 物排放监测报告(由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一年内有效); 5)生产厂符合GB12348要求的有效的噪声排放监测报告(由具备CMA资质的检测 机构出具,一年内有效); 6)生产厂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的有效证明文件(适用时); 7)生产厂按GB/T19001、GB/T24001、GB/T23331和GB/T45001分别建立并运 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 效证明文件; 8)生产厂按GB17167和GB/T24851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有效证明文件; 9)生产厂按GB24789配备水计量器具的有效证明文件; 10)生产厂烧成窑炉使用清洁能源的有效证明文件; 11)生产厂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工艺,不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 止的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关物质的声明; 12)生产厂按GB/T33635要求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证明文件; 13)认证委托人、制造商、生产厂近三年无重大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声明(如 果公司成立不足三年,按公司成立之日起至申请日进行提供); 14)生产厂单位产品取水量核算的有效证明文件; 15)生产厂废料瓷、废坏(含釉坏)、废釉浆、废污泥回收利用率核算的有效证明 文件; 16)生产厂石膏模具使用率核算的有效证明文件;
17)生产厂产品包装材料符合要求的企业自我声明,及适用的有效证明文件; 18)生产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核算的有效证明文件 19)有效的环境产品声明(EPD)报告或产品碳足迹报告; 20产品品质属性指标符合性企业自我声明或检验报告
色产品认证工厂保证能力检查
生产企业应按照绿色产品认证要求控制获证产品的一致性,其工厂保证能力 满足本文件规定的要求
.1职页 工厂应规定与绿色产品认证要求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并在 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认证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 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1)确保本文件的要求在工厂得到有效地建立、实施和保持; 2)与认证机构保持联络,及时跟踪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和实施规则的变化, 并确保认证产品持续符合变化的要求,同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3)确保不合格品和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的获证产品,不加贴使用绿色 品认证标识和证书,确保加施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产品的证书状态持续有效。 认证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工厂应配备必需的生产设备、检验试验仪器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依 据标准要求的产品的需要;应配备必要的污染物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应配备必 要的能耗、物耗、环境排放等方面的计量监测设备;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 从事对绿色产品认证要求有影响的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应建立并保持适 宜的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和设施。 对于需以租赁方式使用的外部资源,工厂应确保外部资源的持续可获得性和正 使用;工厂应保存与外部资源相关的记录,如合同协议、使用记录等。 2文件和记录
环保、低碳、能源消耗限额等法规性文件,与绿色产品评价相关的文件(如废水、 废气、噪声排放监测报告等),以及其他必要的外来文件和记录进行有效控制。 2.2工厂应确保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及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3工厂应确保记录的清晰、完整、可追溯,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与绿色产品认证要求相关的记录保存期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在本次检查中 能够获得前次检查后的记录,且至少不低于24个月。 2.4工厂应识别并保存与绿色产品认证相关的重要文件和信息,如污染物排放 监测报告、能源审计报告、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报告、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工厂检查 结果、绿色产品认证证书状态信息(有效、暂停、撤销、注销等)、认证变更批准 信息、监督抽样检测报告、产品质量、环保、安全投诉及处理结果,及其他与绿色 产品评价认证相关的文件和信息等。 3影响产品绿色属性的重要因素控制 3.1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影响产品生命周期内资源、能源、环境和品质属性 的重要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工厂对于这些重要因素的评价与控制要求应 符合相关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及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 3.2工厂应按照生命周期思想判定那些对产品资源、能源、环境和品质属性 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如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其环境属性的 废水、废气、噪声和危险废物等。工厂应建立并保存这些重要影响因素清单。 3.3工厂应确保对这些影响产品绿色属性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保 持相关记录,并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以确保: 1)影响产品资源、能源、环境和品质属性的监视计量设备、污染处置设备等的 必要配备、准确使用与正常运行; 2)监视计量设备、污染物处理设备等按规定进行校准、维护; 3)相关人员能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准确理解并掌握对影响产品资源、能源、 环境和品质属性的重要因素进行控制的要求,并有效实施
环保、低碳、能源消耗限额等法规性文件,与绿色产品评价相关的文件(如废水、 废气、噪声排放监测报告等),以及其他必要的外来文件和记录进行有效控制。 2.2工厂应确保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及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3工厂应确保记录的清晰、完整、可追溯,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与绿色产品认证要求相关的记录保存期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在本次检查中 能够获得前次检查后的记录,且至少不低于24个月。 2.4工厂应识别并保存与绿色产品认证相关的重要文件和信息,如污染物排放 监测报告、能源审计报告、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报告、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工厂检查 结果、绿色产品认证证书状态信息(有效、暂停、撤销、注销等)、认证变更批准 言息、监督抽样检测报告、产品质量、环保、安全投诉及处理结果,及其他与绿色 产品评价认证相关的文件和信息等。
影响产品绿色属性的重要因素控制
3.1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影响产品生命周期内资源、能源、环境和品质属性 的重要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工厂对于这些重要因素的评价与控制要求应 等合相关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及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 3.2工厂应按照生命周期思想判定那些对产品资源、能源、环境和品质属性 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如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其环境属性的 废水、废气、噪声和危险废物等。工厂应建立并保存这些重要影响因素清单。 3.3工厂应确保对这些影响产品绿色属性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保 特相关记录,并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以确保: 1)影响产品资源、能源、环境和品质属性的监视计量设备、污染处置设备等的 必要配备、准确使用与正常运行; 2)监视计量设备、污染物处理设备等按规定进行校准、维护; 3)相关人员能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准确理解并掌握对影响产品资源、能源、 环境和品质属性的重要因素进行控制的要求,并有效实施,
4.1工厂应建立并保持绿色产品设计/开发程序。制定产品的设计标准或规 其要求应不低于相关产品认证标准或技术要求。对可能影响产品一致性的主要内
工厂应有必要的样板、关键件清单、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产品验收准则等设计 文件,并确保文件的持续有效性。 4.2工厂应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策划,在设计/开发文件中确定产品主要涉 绿属性指标并满足相应标准或技术要求。应对产品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关键件 加工工艺、过程控制、检验等提出明确要求,应满足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具 体要求。 4.3工厂应对设计/开发结果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以确保设计/开发输出 (结果)满足输入要求,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 4.4工应保存产品的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记录,记录应能够体 现绿色产品性能指标评价的实现过程和结果
5.1采购控制 对于采购的关键件,工厂应按照产品设计/开发文件中对采购关键件、外协件的 要求实施采购控制。工厂应识别并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其技术要求,该技术要求还应 确保最终产品满足绿色产品认证要求。 工厂应建立、保持关键件合格生产者(制造商)/生产企业名录并从中采购关键 件,工厂应保存关键件采购、使用等记录,如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等。 5.2关键件的控制 5.2.1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在进货(入厂)时完成对采购关键件 的技术要求进行验证和/或检验并保存相关记录。 5.2.2对于采购关键件的特性,工应选择适当的控制方式以确保持续满足关 键件的技术要求,以及最终产品满足绿色产品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记录。适当的 控制方式可包括: 1)获得可为最终绿色产品认证承认的产品认证结果,工厂应确保其证书状态的 有效。 2)没有获得相关证书的关键件,其定期确认检验应符合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的要求。 3)工厂自身制定控制方案,其控制效果不低于上述1)或2的要求
定期确认检验报告可以包括工厂自行出具的检验报告、第三方实验室检验报告、产 品型式试验报告等。 5.2.3当从经销商、贸易商采购关键件时,工厂应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采购关 键件的一致性并持续满足其技术要求。 对于委托分包方生产的关键部件、组件、分总成、总成、半成品等,工厂应按 采购关键件进行控制,以确保所分包的产品持续满足规定要求。 对于自产的关键件,按6进行控制
6.1工厂应对影响认证产品性能的工序(简称关键工序)进行识别,所识别的 关键工序应符合规定要求。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关键工序的控制应 确保认证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产品一致性;如果关键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 认证产品性能时,则应制定相应的文件,使生产过程受控。工厂应保持关键过程控制 记录。 6.2产品生产过程如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 6.3必要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进行监视、测量。 6.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以确保设备的能力持续满足 生产要求。 6.5必要时,工厂应按规定要求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及其特性进行检查、监 视、测量,以确保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及产品一致性
品质属性指标的相关规定,如对应产品标准或检测标准中有检验周期要求,则按对 应标准要求执行:如标准中没有明确检测周期规定,则每个认证周期内不少于一次。
8.1基本要求 工厂应配备足够的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确保在采购、生产制造、最终检验试验 等环节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能力满足认证产品批量生产时的检验试验要求。 检验试验人员应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检验试验要求并有效实施。 8.2校准、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 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周期可按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前次校准情况等设定;对内 部校准的,工厂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 家或国际基准。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工厂 应保存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记录。 对于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的校准或检定活动,工厂应确保外部机构的能力满足校 准或检定要求,并保存相关能力评价结果, 8.3功能检查 私电品工上品邦宗电金计例
必要时,工厂应按规定要求对例行检验设备实施功能检查。当发现功能检查 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检 工厂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仪器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工厂应保存功能检查结果及仪器设备功能失效时所采取措施的记录
9.1对于采购、生产制造、检验等环节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工厂应采取标识、隔 离、处置等措施,避免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 检验。 9.2不合格品涉及产品健康、环保、辐射等性能时,对其处置及所采取的纠正措 施不应造成人身危害或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9.3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产品召回、顾客投诉及抱怨等来自外部的认证 产品不合格信息,工厂应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工厂应 保存认证产品的不合格信息、原因分析、处置及纠正措施等记录。 9.4工厂获知其认证产品存在重大质量间题(如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等 或安全、环保间题时,应及时通知认证机构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绿色产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确保工保证能力的持 续符合性、产品一致性以及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对审核中发现的间题,工厂应采 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工厂应保存内部审核结果
11认证产品的变更及一致性控制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可能影响产品一致性及产品与标准的符合 生的变更进行控制,程序应符合规定要求。认证产品的变更应得到认证机构批准后 方可实施,工厂应保存相关记录。 工厂应从产品设计(设计变更)、工艺和资源、采购、生产制造、检验、产品 防护与交付等适用的环节DB63/ 958-2011 起重机械安全使用技术规范.pdf,对产品一致性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持续符合认证依据 标准要求,
工厂在采购、生产制造、检验等环节所进行的产品防护,如标识、搬运、包装、 存、保护等应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工厂应按规定要求对产品的交付过程进行 控制。 涉及产品健康、环保、辐射等性能时,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 包装、搬运和储存不应造成人身健康危害或周围环境负面影响,
13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和标识
工厂对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和标识的管理及使用应符合《绿色产品标识管理办法》 及认证机构的相关要求。对于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或采用印刷、 模压等方式加施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工厂应保存使用记录。对于下列产品,不得 加施绿色产品认证标识或放行:
1)未获认证的绿色产品认证目录内产品; 2)获证后的变更需经认证机构确认,但未经确认的产品; 3)超过认证有效期的产品; 4)已暂停、撤销、注销的证书所列产品; 5)不合格产品。
1同一单元内产品系列划分
铁路新建货运站专用线工程施工监理(第一批)招标文件座便器产品划分为:单冲式坐便器和双冲式坐便器两个系列。 奠便器、小便器和洗面器认证单元不分系列
1)按申请单元的产品系列进行抽样,在每个系列中抽取有代表性的规格的 产品。 2)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末端、成品仓库等)随机抽 取并封样,抽样基数为一批(注:以生产厂一次提交用户的同类产品为一批,或 者以同一批原材料、相同工艺加工的产品为一批)。 3)抽样数量为2套(坐便使器产品应单独抽取1套冲水装置,坐便器配便器 盖板3个)。1套作为检验用样品,1套作为留存样品。 4)初次抽样检验应抽取全部认证单元内全部系列的产品;监督检验原则上 可抽取有代表性的认证单元及系列,一个认证周期内应覆盖所有认证单元所有系 列所有代表性认证产品。 5)所抽样品经抽样人员和企业代表双方共同确认签封后送往经认证机构指 定的实验室进行检验。 3抽样检验项目一样品尺寸/数最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