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7-2017-T: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CJJ 7-2017-T: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8.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279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7-2017-T: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12.6.3水域进行高密度电法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与 陆地测试相同

谷地段或短距离部面测量中,可以事先在测线位置布置一条钢丝 绳,两段拉紧并固定牢靠,测量电缆捆绑于测线上方的钢丝绳 上,电极垂吊于水中。 水上测量时、一般借助悬浮物将大缆固定。水底测量时、 般在缆线上捆绑配重,在船速均匀的情况下缓缓沉人水底。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测试周边抛锚的铁船,无其是大船,侧面 的金属船只会对电流产生聚焦吸收作用,造成测试出现假异常。

12.7.1本条对水域磁法在水域中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规定。 12.7.3因探测中需要进行日变观测校正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故一般至少需要同时 使用2台磁力仪,对于多台仪器的观测精度和一致性应进行 校验。

海等需要动力的区域进行测试时,可以采用拖电式将无磁性船只 悬挂于动力船只后面

13.1.1本条列出了并中探测法可以解决的主要工程问题。并 中探测法包括以下方法:电测并,其中文分为电阻率测并(视电 阻率、电流、三极侧向)和电化学活动性测井(自然电位、电极 电位、激发极化);弹性波测并,包括声波测并、地震波测并: 电磁波测并;磁测并;放射性测井;超声成像测并;井间层析成 象;其他测井方法和井中探测方法。 本次修订将原声波测井、地震波测并合并为现在的弹性波测 并,增加了磁测并和管波探测法,并将钻孔电视替换为钻孔全景 光学成像。

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物理性质差异,具有一定的规模,与测试钻孔 距离不大,且物理异常有足够的强度并可为仪器所分辨,方法或 仪器能抑制各种十扰,区分有用信号与十扰信号。方法的选择原 则是安全、有效、高效。

13.1.4本条为并中探测法现场工作的一般性规定,不同方法的

1测并电缆的质量直接影响测井电缆深度的丈量。而电缆 长度的丈量与记数误差是造成测并误差的因素之一,故本款作了 要求。 2测试钻孔内径的规定是为了保证下并仪器可自如进出钻 孔。下井仪器设备被卡在钻孔内是测并工作中较容易发生的事 故,也是很难处理的事故。为了避免卡孔,本条要求在测并前应

先用探孔设备探孔。 3测井电缆的升降速度对成果精度影响很大,故本款对电 览升降速度作了规定。 4规定在提升电缆时正式测量是因为下放电缆时由于井液 的浮力和井壁的摩擦阻碍,井下电缆不能保证拉直,这会造成测 并曲线深度误差甚至出现错误。但在进行温度、并液电阻率测并 及钻孔全景光学成像时,由于电缆下放会扰动井液,如果等提升 电缆时再做正式记录,会使异常幅度变小或图像不清晰。因此, 对这三种方法应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即下放电缆时进行正式测 并,此时仍然应避免下并探头受阻而造成测并资料的错误。

.1.5本条为井中探测法质量检查与评定工作的一般性规

电测并是最常用的测井方法之一,城市工程中一般采用直流 电。主要用于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软弱夹层、裂隙和破碎 带位置及厚度,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厚度,划分咸淡水分界面 也可用于测试岩层电阻率。 电测井包括视电阻率测井、微电极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等常 用手段

本条主要强调如下条件:

金属套管对弹性波存在屏蔽作用,故要求测试段无金属

套管。 2声波测并时,源距的选择原则是要保证到达接收探头的 初至波是地层的折射波。要求最小源距的选择满足公式(25):

式中:Lmin 最小源距(m); Cw一一井液声速(m/s); CR一一岩体最低声速(m/s); D一井径(mm); d一一换能器直径(mm)。 3除横波的测试外,其他弹性波测并均需要并液耦合,且 并液浓度不大,具备条件是采用清水。测试横波时,要求裸孔或 塑料套管管外空间的充填是为了保证横波的接收。 13.3.3本条规定了用于弹性波测并的仪器设备的特殊要求 13.3.4本条规定了现场施测时的要求。具体项目宜根据现场条 件因地制宜。 13.3.5本条规定了资料处理、解释工作的要求。本条采用的分

13.3.5本条规定了资料处理、解释工作的要求。本条采月

电磁波测井并是利用岩层、自标体之间对电磁波吸收和衰减性 质的不同进行地质单元划分的,一般使用孔中雷达进行施测,也 称为雷达测井。 当钻孔中有金属套管时,由于金属套管对电磁波的屏蔽作 用,失去井中探测能力

本节主要对磁测并的应用作了规定。工程物探中主要采用垂 直分量磁测井无损测定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长度、钢筋笼完整性 评价等。

13.6.1并间层析成像也称为并间CT成像,已在工程物探中厂 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节内容包括了现阶段主要使用的几 种CT成像方法,即井间弹性波(含地震波、声波)层析成像 并间电磁波层析成像、并间电阻率层析成像。并间弹性波层析成 像以走时反演波速影像的方式最为成熟,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以 波幅反演吸收系数的方式最为成熟

13.6.5初至时间拾取是弹性波层析成像的关键。在共

套管并段和干孔中进行。可用于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软弱 夹层、裂隙和破碎带。测井还可以测试岩层密度和孔隙度。 放射性测井有无套管时均可应用。但有套管时,要注意套管 对射线强度的吸收效应

钻孔全景光学成像包含孔壁数字成像、孔内电视、管道内窥 等,包括在勘察钻孔、基桩钻芯孔、管桩、管道中的应用

13.9 超声成像测井

超声成像采用的是1MHz左右的超声波,它对泥浆和地层 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主要用于确定钻孔中岩层、裂隙、破碎 带、软弱夹层的位置及大致产状,也可用于检查灌浆质量、混凝 土浇筑质量、粗测钻孔直径

13.10.1管波探测法是在钻孔中利用“管波”这种特殊的弹性 皮,探测孔旁一定范围内地质体的孔中物探方法,是世界首 创、中国创造”的物探方法,在解决桩位岩溶探测方面,效果 独特。 过国内十余家察设计单位,近十多年来在高速公路、高 速铁路、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数百项工程,超过五方 例桩位岩溶勘察的实施验证,管波探测法已是一种同行业专家 学者公认的理论成熟、依据充分、勘探效果显著的孔中物探方 法。应用地域包括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安徽、江苏、山 东、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得到了同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近儿年,国内十余家勘察、 设计、施工、检测单位,将管波探测法应用于桩基(含地下连续 墙)质量检测、水文孔含水层位置确定、钻孔分层资料核准等 应用超例,并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管波是一种在钻孔及其附近沿钻孔轴向传播的特殊弹性波。 其绝大部分能量集中在以钻孔为中心、半径为半波长的圆柱形范 围内,传播过程能量衰减慢、频率变化小。 前人对管波做过大量的研究与试验,Biot(1952)和Write (1956)曾给出零频率时管波的波速V,为:

V= V PVe 14 oV

式中:V一 钻孔中流体(井液)的纵波波速(m/s): 钻孔中流体(井液)的密度(g/cm3); V一 钻孔周围固体介质(岩土层)的横波波速(m/s): 钻孔周围固体介质(岩土层)的密度(g/cm)。 现有管波探测法设备激发的管波,其中心频率在700Hz左 右,实测的管波波速与式(28)计算结果一致。如钻孔内孔液为 清水、周围固体介质为微风化石灰岩时,测得的管波波速药为 1350m/s~1420m/s之间,约为清水纵波波速1480m/s的0.90 倍~0.95倍;如钻孔内孔液为清水、周围固体介质为黏层时, 测得的管波波速约为250m/s,与黏土层的横波波速相当。 管波探测法实测资料证明,管波的能量与钻孔周围固体介质 的横波波速呈现正相关关系,横波波速高则管波的能量强,横波 波速低则管波的能量弱。当激发或接收探头处于溶洞附近时,直 达管波能量儿乎为零。当激发或接收探头处于软弱岩层、土层中 时,直达管波的能量、波速显者著降低。管波的能量由直达管波和 支射管波的波幅确定。 在管波传播范围内的波阻抗差异界面处,管波产生反射。采 用收发换能器距离恒定、测点间距恒定的自激自收观测系统进行 测试,垂直时间部面中所有的反射管波以倾斜波组形式呈现,倾 斜波组斜率的倒数的1/2等于管波的波速,具体可见图10。 管波探测法应用于岩溶地区嵌岩桩桩位岩溶探测,一般在桩 位超前钻探或详细勘察阶段与钻探工作同期进行。它利用桩位中

图10管波探测法观测到的波组示意图

心的一个钻孔,通过在孔液中激发管波,接收并记录其经过孔液 和孔旁岩土体传播的振动波形,来探测孔旁一定范围内的岩溶 软弱岩层及裂隙发育带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可快速查明桩位范围 内的地质情况、评价基桩持力层的完整性,指导基桩设计和施 工,实测时间部面与地质解释实例见图1。其有效探测直径大 于2m,可分瓣大于0.3m的孔旁岩溶、软弱岩层及裂隙发育带: 定位误差小于0.3m。管波探测法具有可靠性高、异常明显、分 辨能力强、精度高、工期短、易于解释、仪器设备投资少、探测 费用低等优点。 近儿年来,管波探测法也应用于基桩检测等。一般在灌注桩 钻芯法检测孔和灌注桩预埋塑料检测管中进行,探测桩身混凝土 中空洞、夹泥、离析、裂隙等缺陷的位置与程度,评价身混凝 土浇筑质量、底沉渣厚度、桩身与持力层结合情况。也可在预 应力管桩的中心孔中进行,探测桩身缺陷的位置与程度,评价桩

图11管波探测法实测时间部面与地质解释实例

13.10.2本条主要规定了应用管波探测法的钻孔条件。本条主 要强调如下条件: 1金属套管对管波等弹性波均存在屏蔽作用,故要求测试 段无金属套管; 2管波探测法需要井液耦合。井液浓度过大将导致管波能 量下降、波速降低,影响探测效果。 13.10.3本条规定了用于管波探测法的仪器设备的要求。本条 主要强调如下要求: 1采用低频发射换能器以激发低频管波,保证有足够的波 长,现有发射换能器激发的管波中心频率约为700Hz左右; 2规定发射换能器单次发射能量,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穿 透到孔旁岩土中; 3规定记录仪器的通频带,以保证覆盖管波的频率范围。 13.10.4本条规定了现场施测时的要求。本条主要强调如下 要求: 1采用收发换能器距离恒定、测点间距恒定的自激自收观 测系统采集的垂直时间部面易于解释。收发换能器距离一般为

600mm,测点间距的规定主要与分辨能力与空间采样率有关。 2厚度大于3m的中、微风化岩层依然有桩基抗拔、侧 摩阻力方面的利用价值,需要拨除金属套管后补测。 13.10.5本条规定了资料处理与解释工作的要求。本条主要强 周如下要求: 1管波探测法的重要异常特征之一是管波能量差异,不能 并行道间振幅平衡处理,否则将导致异常特征火失。 2各测点测试曲线采用相同的显示增益,突出显示管波能 量差异这一重要异常特征。采用伪彩色剖面显示可更加清晰、完 整显示各种波组。 3同一钻孔往往存在多次测试,其时间剖面应绘制在同 成果图件中。 4确定分层界面过程中,反射管波初至同相轴与直达管波 初至同相轴的交点即为其出发点,该点一般也为直达管波和反 时管波的能量、波速突变点;当反射管波的出发点不明确时, 直达管波和反射管波的能量、波速突变点即为分层点。反射管 波为倾斜波组:直达管波为水平波组,平行于井轴方向(时间 为0处)。 对管波的分层进行地质解释,就是根据层内管波的能量、波 束确定分层界面之间岩土层的类别及工程性质。桩位岩溶察应 用中,孔旁岩土类别划分见表4,灌注桩检测的桩身混凝士分类 见表5,桩底持力层划分参见表4。 5现行国家标准有规定:端承桩桩端以下应有三倍桩径并 不小手5m的完整基岩。管波探测法应用于桩位岩溶察时,可 以提供设计建议值

表4岩溶区管波探测法孔旁岩土分类的地球物理特征表

表5管波探测法桩身混凝土分类的异常特征表

13. 11 其他探测方法

本标准其他测并方法指并径测量、并温测量、并中流体测 量、并斜测量等。其中可用于测定钻孔并径、桩孔直径,及其变 化情况:并温测量通过测定孔液温度,评价含水层位置、地下水 运动状态,也可用于测试灌浆和水泥固并时水泥回返高度:并中 流体测量可用于确定含水层位置及厚度,测试地下水在钻孔中的 运动状态和涌水量,在有利条件下,估算地下水渗透速度等:并 斜测量测试钻孔的倾斜方位和顶角,评价钻孔的倾斜情况,在安 装测斜管、采用高精度测斜仪时,可用于测定基坑、滑坡等的横 可形变及形变方向、形变速率。并径、并斜测量成果文是各种测 并方法校正及解释的基础

本节规定了地基基础检测法的适用范围、方法选用要求,以 及工作前收集相关资料等要求。

透射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目前在工程中应用较 多的是反射波法,它根据取得的时程曲线或频域分析来判断缺陷 部位的深度和性质,而且在比较准确算取工地的平均波速时,可 以对桩长进行复验

14.2.2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基桩、地质条件差异

大。加之成桩的质量受到施工工艺,桩的长径比,桩所处的地质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相继出台的交通部、铁道部和天津、上 海、浙江、广东、深圳等省市的基桩动测规程,均对基桩的抽样 比例有相应的规定,对桩抽检的比例也不同。本标准仅作一般的 规定。

14.2.3为保证有良好的测试仪器,要求在检测过程中使

14.2.3为保证有良好的测试仪器,要求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动 则仪器设备,具有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投入使用前应经计量 检定合格,在各项参数指标达到要求后才可投人使用。 14.2.4~14.2.11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信号的真实性对判断桩 身完整性十分重要。由于桩顶激发时产生的直达面波和球面反射 波等影响,故浅部的缺陷往往与激震点、仪器的分辨率有关,故 应该力求波形重复性好,以避免误判。 桩身完整性的判定一般对I和IV类桩较为容易,对Ⅱ、Ⅲ类 桩的判别应综合缺陷桩的具体位置、地质环境、施工情况以及应

力波传播的特征来分析。必要时采用不同人、不同仪器重复测 试,来共同分析判断或采用如取芯法辅助判别。而对于工类桩中 茨岩桩无明显桩底反射时,要分析是由于桩底的岩性与桩身的波 阻抗差异不明显,还是激振能量不够等原因 14.2.12~14.2.16高应变动测法的相关规定。 高应变测桩承载力在我国开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至今 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影响因素。由于测试人员对该方法的理论基 础、荷载传递机理以及桩土体系的受力状态的理解程度以及地区 生动静对比试验资料的积累,极大地影响到拟合数据的准确度。 因此,直到目前为止,该方法尚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之中。而高 应变动测提供的竖向极限承载力仅作工程桩设计的参考值。 激振锤的锤重,既要使桩侧阻、端阻得到充分发挥所需的位 移且文不至于使桩头受损造成测试的失败。因此提倡重锤低落, 对于长桩大桩采用较重的锤,才有可能得到较理想的信号,有利 于桩极限承载力的正确判定。高应变测试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 每次锤击信号的质量以及动位移。而贯入度直接影响到桩的土阻 力的发挥,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确保 力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锤重、锤击的落距等技术要求,使测 导的承载力值最大限度反映客观实际状况 在室内资料分析计算之前确认各锤信号的质量,选取符合要 求的锤击信号进行分析。对两侧信号之一与力平均值的差值超过 平均值的30%以上的,一般是由于锤击不规范因素造成,不应 选取分析信号,更不能用单侧力信号代替平均力信号。在进行实 则曲线拟合时,土阻力的分段取值应根据被测工地的工程勘察资 料,结合施工情况认真分析桩的受力状况。逐一对所选各参数综 合比较判断。避免所拟合得到的承载力与实际桩一土模型产生较 大的变异。 鉴于现有的相关标准已有相关要求。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进行传感器安装以及 桩头处桩截面积、桩身波速、桩材质密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设定

14. 2. 12~14. 2. 16

和计算,对单桩承载力的统计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 定,以及进行桩身完整性判定。 14.2.17~14.2.19声波透射法的相关规定 声波透射法是在桩身中理设一定数量的声测管,通过水耦 合,声波从一管发射通过混凝土在另一管接收,测得声波通过某 一界面混凝土介质的声时、声速和频率等声学参数,从而达到判 别桩身完整性的自的。 为了使各测试剖面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精确的判定,要 求对同一根桩各部面检测中,一定保证各部面声波发射电压和仪 器各参数设置值的不变。 根据本方法所判定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是从声速、波幅值和 PSD等参数作为依据,其实尚存许多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复杂因 素,因此对于判为血、N类的桩要采用其他方法,如高应变法 钻孔取芯法验证,并结合地质背景和施工记录综合判定。

14.3灌注桩成孔(槽)质量检测

灌注桩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成孔(槽)质量及桩身质量两方 面。其中桩身质量问题,除应严格要求按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浇 筑外,近年来工程设计中,针对灌注桩均要求广泛采用动测方法 进行检测。但如何保证在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成孔质量问同题: 前无论是施工部门还是设计部门,尚缺少应有的重视和有效措 施。如何有效控制成孔(槽)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就尤其 重要。 检测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基础等级、地质条件复 杂程度等因素确定检测实施方案。 超声波法成孔(槽)检测时,检测探头悬浮于泥浆中,与孔 (槽)壁不发生接触,属非接触式检测方法。检测中,有时会出 现记录信号模糊断续及空白,原因有多种,可能是仪器升降速度 过快,因为超声波探头每分钟重复频率是固定的,探头行进过 快,相当于拉长了测点的间距,降低了分辨精度:可能局部深度

范围内泥浆过稠,而探头超声波发射功率小,或灵敏度低造成反 射信号弱:可能泥浆中气泡屏蔽了超声波;可能泥浆中存在悬浮 物导致超声波的散射等等。因此,采用降低探头升降速度,或增 大灵敏度及发射功率,检香不同深度泥浆的性能指标等手段。 接触式仪器组合法,系采用伞形孔径仪、专用测斜仪及沉渣 则定仪分别检测成孔孔径、垂直度及沉渣厚度,是由多种仪器设 备组合形成的检测系统。相对于超声波法:采用接触式仪器组合 法检测时,各种仪器的检测探头应保持对孔壁或孔底的接触,属 于接触式检测方法。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沉渣厚度可以采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自前国内已 经出现了多种沉渣厚度测定方法,主要有测锤法、电阻率法、电 容法、声波法等。本标准规定只要是具有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的 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能在标定有效期内使用,其检测精度能 够满足沉渣厚度的评价要求的仪器设备或工具,均可用于沉渣厚 度检测。

14.4基桩钢筋笼长度检测

14.4.1工程的预期使用功能要通过单桩承载力实现,钢筋 宠长度检测的目的是发现某些与设计不符的钢筋笼长度设置,为 减少安全隐惠、可靠判定工程桩质量服务。灌注桩钢筋笼的长度 是根据荷载和弯矩的大小、桩周土物理力学性质、建筑物抗震设 防烈度以及摩擦桩和端承桩类型等,按有关规范计算确定的。如 果钢筋笼长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视作钢筋混凝土桩桩身完整 性存在缺陷。 本条规定了检测方法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充电法要求桩头 有或能暴露钢筋,才能实施对钢筋笼的充电,如果上部结构已建 设,暴露钢筋相对较麻烦,而且检测完毕后还要修补,则可采用 滋测并法。磁测并法检测虽桩头无须暴露钢筋,但易受浅部桩周 不相关的磁性体干扰,且磁测并探管价格较贵,检测前设置

PVC管作为检测通道。因此,在具体选择检测方法时,根据现 场条件,结合检测方法的特点,同时也要兼顾实施中的经济合理 性,即在满足正确评价的前提下,做到快速、经济

14.4.2针对不同的基桩,检测方案有所不同,如果是

划定了重点检测对象,或者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桩,确定检测方案 时要有针对性

。4.3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处理是比较复杂的,

米 法给出统一的处理方案。通常,因初次抽样检测数量有限,当抽 详检测中发现钢筋笼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要会同有关各方分 析和判断基桩钢筋笼整体的质量情况:如果仍存在疑点,应扩大 检测。尚若初次检测的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基桩中钢筋笼长度情 况,则不要盲目扩大检测。因此,本条规定加强验证,确保检测 结果可靠。

14.4.4~14.4.6为利用充电法检测的有关规定。

充电法是对探测自标物体进行充电并测量自标物体周围电 场,根据目标物体周围电场特征确定自标物体产状的一种物探方 法。对使用的仪器作了基本要求,实际施工桩长没有超过150m 的,因此检测深度150m基本上满足了钢筋笼长度检测要求。发 射电压、发射功率为基本要求。功率大,形成的人工电场强,可 提高信噪比,提高观测精度,提高钢筋宠长度检测的准确度。实 时显示功能主要是了解现场检测情况,以使调整供电参数达到理 想的测试效果。 为保证获得高质量测试信号而规定了现场检测时的相关技术 错施。第一,观测点的人工电场强度是与距场源距离平方成反 比,距离场源越远场值衰减越快,同时天然电场的干扰因素也不 可忽视。通过模型桩上反复对比试验观测也可发现,观测孔距桩 外侧边缘太远,测量信号弱质量较差、信噪比低,容易造成误 判。大量的试验结果说明,在距桩外侧边缘不大于0.5m的孔中 观测的数据质量高,信噪比高。以观测场的分布特征判定的钢筋 笼长度与实际长度吻合。人工电场的分布特征是以钢筋笼中心轴

线对称分布,观测孔应根据人工电场的分布特征布置,以便提高 钢筋笼长度测试精度。由手充电法检测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是通过 则试孔作为检测剖面,而测试孔离钢筋笼的远近显著影响电异常 杉态,只有保持测试孔和钢筋笼相互平行,也即测试孔和钢筋笼 的距离保持不变,且距离控制在1m之内,才有可能测得较理想 的钢筋笼异常。其次,钻孔是测试探头的通道,自前我国生产的 孔中探头的直径多数在25mm~40mm范围内,为了使探头在钻 孔中畅通无阻,提出钻孔孔径要求。钢筋笼底部是两种导电性有 显著差异介质的界面,测量钢筋笼长度的实质就是确定钢筋笼底 部界面。为了利用场的分布特征确定不同导电介质的界面,需要 对界面附近场的分布进行延伸观测。同时,为预防泥沙沉积孔底 致使探头达不到预计的深度,观测数据不完整,钻孔底部预留 定空间:要求钻孔深度宜大于钢筋笼底设计长度3m。第三,在 软弱土层分布区钻孔往往会形成塌孔,致使观测工作无法进行 PVC管就是起护壁作用。PVC管是绝缘体,为了有良好的导电 通路,要在PVC管上打孔。此外,空气是绝缘体,使探头与孔 壁绝缘,无法进行电场测量。水是良好耦合剂,为了构成良好的 导电回路,在测量时孔中注满清水。为满足钢筋笼周围的人工 场分布规则、均匀。规定是对现场测量方法进行统一要求以便进 行数据对比。根据现场观测的数据,对钢筋笼长度进行初步判 新,如初判钢筋宠长度与设计不符时,香找原因并进行重复测 量,确认测量数据可靠、正确。 关于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钢筋宠底界面是两种导电性有 明显差异的介质界面,在深度一电位曲线上有可判读的拐点时 此拐点对应的深度应为钢筋笼底界面。如深度一电位曲线上拐点 不清晰,但深度一电位梯度曲线上有可判读的极值点时,判定此 极值点对应深度为钢筋笼底界面。如深度一电位曲线上没有拐 点,深度一电位梯度曲线也没有可判读的极值点,需要增强人工 电场,提高信噪比,进行测量。如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就要 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断

14.4.7~14.4.9为利用磁测并法检测的相关规定。 磁测并法是以磁化体磁场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主要通过并中 则量不同磁化强度的磁性物体在地磁场中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并 研究这些磁场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及与磁性物体间的 关系,对磁性物体空间分布做出解释。钢筋笼、含有钢筋的建 构)筑物以及铁磁性岩矿石等是铁磁性物质,在其周围均形成 限强的磁化场。并中每一观测点所测得磁场是各种物质磁化场叠 加的结果。对于以研究钢筋笼长度为目的的磁测并法,钢筋笼形 成的磁化场是测量研究的对象,其他铁磁性物体、岩石矿石等周 围形成的磁化场就是干扰磁化场。干扰磁化场强度比钢筋笼磁化 汤更强时,钢筋笼的磁化场的分布特征被于扰磁化场掩盖,因此 节就不能用磁测井法确定钢筋笼长度 母一观测点的磁场是由该点地磁场以及磁性物体磁场叠加的 结果,仪器测量范围在一99999nT~~十99999nT能满足我国任 也区磁测工作要求。磁场传感器的分辨率是保证磁测工作精度的 基本要求。磁测并法为井内作业,磁场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温度和 时压性能是测试工作的基本保证。测点的深度步距对检测结果影 问较大,因此要求深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为确保 则试数据的可靠性,要求能对测试数据现场实时监控和基本 处理。 为了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测试信号而提出的措施,说明如下: 1钢筋笼感应磁场的强度与测试点到钢筋笼的水平距离密 切相关,试验表明,钢筋笼磁场强度随测试距离的增加减极 决。若测试孔设置在桩身外侧,当测试距离在0.5m以内时钢筋 宠磁场信号较好。随测试距离的增大钢筋笼磁场强度迅速衰减, 当测试距离达到1m时钢筋宠磁场信号衰减较为严重,钢筋宠底 部位置磁异常不明显;若测试距离再加大,钢筋宠底反映将更不 明显,加大识别难度,容易出现误判;当测试距离送到2m时, 已很难分辨出钢筋笼底端位置,接近3m时,基本测试不到钢筋 笼磁场信号。综合磁场信号强度、受检桩和测试孔的垂直度等因

素,测试孔与受检桩的距离不要超过0.5m,且尽量远离非受检 桩,确保受检桩钢筋笼信号影响最强,而非受检桩钢筋笼的干扰 信号最弱。 若测试孔设置在桩身内部,磁场叠加比桩外测试时强烈,信 号强度更高,数据更加清晰直观,钢筋笼底端磁异常位置更易于 分辨。在桩中成孔宜尽量靠近桩中心,以确保测试孔不偏出桩 外。对于桩径大于2m的天直径灌注桩,一般情况下钢筋笼的主 筋数量及主筋直径均较大,能够产生较强的磁场信号,模型桩试 验及工程实践表明,桩身内部钻芯孔距离主筋不大于1m时,钢 筋宠底部能够出现明显的磁异常,测试结果较好。 由于测试距离对钢筋笼磁场信号的影响:只有控制好测试孔 垂直度,保持测试孔和钢筋笼相互平行,使测试距离保持不变 才可能测得较理想的钢筋笼磁场强度曲线。受检桩桩长越长,其 则试孔的垂直度就越难保证,若测试孔倾斜度过大影响检测效 果,重新布置测试孔。 2如果测试孔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土层,可能会发生塌孔 致使传感器无法到达孔底,或将传感器理于孔底无法取出,因此 有必要设置PVC管护孔。为防正管底返砂堵孔,PVC管宜封 底。为保证传感器在PVC管中的顺畅通行,PVC管内径要 匹配。 为保证钻孔垂直度,要由有熟练操作经验的机长进行操作 钻孔设备精心安装、认真检查。钻进过程中经常对钻机立轴进行 校正,及时纠正立轴偏差,确保钻孔过程不发生倾斜、移位。设 备安装后,进行试运转,在确认正常后方能开钻。 3测试孔是测试探头的通道,自前主流的并中传感器直径 般股在40mm左右,为保证探头在测试孔内顺畅通行,测试孔 孔径不应小于60mm。综合经济性及适用性、土层塌孔或局部缩 孔等因素,一般可选用外径为91mm~110mm的钻头钻孔。为 保证测试到清晰有效的磁异常数据,测试孔深度应至少大于钢筋 宠底设计长度(或委托深度)3m,实际测试中往往在短时间内

就会由于孔底泥沙沉积而导致探头达不到预定深度:敌测试孔设 置深度宜比钢筋笼底设计长度(或委托深度)深5m,该段内现 汤测试场值可作为背景磁场值。若钻孔深度较钢筋笼底不足3m: 常常由于磁场干扰,无法测得平稳的背景场值,导致无法准确判 定钢筋笼底面位置。 4采样间距设置过大,会造成检测结果分瓣率降低,增大 吴差,100mm~250mm的采样步距既能保证一定的测试精度 能减少现场测试时间,可避免采样时间过长发生孔底泥沙堵 孔,提高工作效率。数据采集时,人工拉线要尽量保证缓慢令 速,拉线过快会导致某些特定点磁场读数为0,容易导致误判 为确保测试数据客观、真实、可靠,消除人为或仪器设备因素造 成的偏离数据,采集多条实测曲线可以确保检测结论的准确性 初步测量如发现钢筋笼长度与设计长度不符时,分析原因,进行 夏测。只有采集到可靠的数据,才能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 关于数据分析与判定。钢筋笼在地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磁化磁 场,钢筋笼底部为磁介质分界面,该界面上部为铁磁性物质,下 部为无磁性或弱磁性物质(素混凝士、岩士层),超过界面向下 逐渐变为稳定的背景场,钢筋宠底部位置磁场发生剧烈波动,垂 直分量强度急剧变化,出现由极小值转变成大于背景场的拐点, 租应的垂直分量强度梯度曲线出现极值点,可以有效的分辨出钢 筋笼的存在。但试验表明,实测过程中深度一垂直分量曲线的垂 直分量拐点位置判读难度相对较大,同时深度一磁场垂直分量梯 度曲线的垂直分量梯度值的灵敏度较高,极易受外界的磁场(包 活地磁场和十扰磁场)影响,产生较大的波动变化,造成极值点 不明显,加大极值点的判断难度。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 同时结合两种曲线加以综合判定

14.5地下连续墙检测

本节规定了检测适用范围和检测内容,并对利用物探方法进 行成槽检测和墙体质量检测的要求作了相应规定

超声波法成槽检测时,检测探头悬浮于泥浆中,与槽壁不发 生接触,属非接触式检测方法。本标准未将沉渣厚度列入超声波 法成孔成槽检测内容,但可以利用设计槽深与实测槽深之差,间 妾估算槽底沉渣的厚度,但精度相对较低。检测中,有时会出现 已录信号模糊断续及空白,原因有多种,可能是仪器升降速度过 快,因为超声波探头每分钟重复频率是固定的,探头行进过快: 相当于拉长了测点的间距,降低了分辨精度;可能局部深度范围 内泥浆过稠,而探头超声波发射功率小,或灵敏度低造成反射信 号弱;可能泥浆中气泡屏蔽了超声波;可能泥浆中存在悬浮物导 致超声波的散射等等。因此,通常采用降低探头升降速度,或增 天灵敏度及发射功率,检查不同深度泥浆的性能指标等手段 墙体质量检测是采用声波透射波法。声波透射波法检测是利 用声波的透射原理对墙体混凝土介质状况进行检测,类似于基桩 动测的声波透射波法,因此仅适用于在灌注成型过程中已经预理 厂声测管的地下连续墙。标定法测定系统延迟时间的方法是将发 射、接收换能器平行放入清水中,逐次改变点源距离并测量相应 吉时,记录若干点的数据并做出时距曲线。声波透射波法检测评 价的有关要求见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

本节为复合地基检测的相关规定。根据检测的内容不同,主 要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多道瞬态面波法,相关规定可以对照本 标准第6.5节、第14.2节的内容。根据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应用 条件,对于碎石桩、粉喷桩,不能使用低应变反射波法,素混凝 土桩、CFG桩才可使用

7既有建(构)筑基础探测

在实际工程中常会产生由于工程管理的原因未能及时进行单 桩低应变检测而灌注了承台和建筑物底板,也有的为了进一步查

明既有建筑物、大桥墩台下桩的质量及完整性,因此在无法直接 在桩头激震的条件下,利用与桩头相连的混凝土体(承台、混凝 土台板)所激发的应力波,通过激发桩顶上方的承台,利用承台 与产生的纵波透射于桩侧,被旁侧孔中逐点向下移动的传感器 接收,实现既有建筑物下基桩桩身长度的检测,并可根据旁孔中 检测到的透射波波速异常对桩身缺陷部位和性质作出判断和描 述,即单孔透射波法,又有称为旁孔透射波法。 所谓单孔透射波法,是利用在既有建筑物下混凝土灌注桩侧 土中成检测孔,并在孔中利用三分量检波器检测由桩顶既有结构 本激发所产生的纵波沿桩身向桩底传播,在波的传播过程中除了 在桩身遇到波阻抗和桩底反射外,同时有部分应力波向桩侧土进 行透射,利用应力波在桩身传播和波透射的特征规律和异常,从 而通过旁孔井中传感器来检测桩身透射波首波的时间规律判断 身完整性的井中物探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 由于既有建筑物下方桩是隐蔽体,只能在桩上方的混凝王 承台、柱或板处来激发应力波,被激发的应力波直接向桩身传播 直至桩底,在桩身完整的条件下波到达桩身某一深度与其时间是 波速的函数,当应力波在桩身中传至存在波阻抗的缺陷部位时 由于应力波在缺陷处波能量的吸收和损耗使透射波到达井中传感 器的时间较正常混凝土慢,反映在首波往后移,而当应力波传至 桩底向地层或嵌岩桩的沉渣透射时,由于土层波速远低于混凝王 皮速而反映在波列图中的首波波列形成明显的拐点,由此可以根 据波列的陡缓及拐点确定桩底的部位和嵌岩桩桩底的属性 单孔透射波法测试系统除了井中三分量传感和悬挂传感器的 电缆线外,对其置于深层水中传感器的抗水压和电缆线的抗拉强 度都有明确要求,而仪器所接收的从混凝主桩向地层王所透射 的应力波,因此对仪器的要求比单道接收桩身反射波均有所不同 和提高,对增益要求、A/D转换等要求、孔中传感器要求、最 小采样间隔要求,都是为了提高信噪比,提高观测精度,对激发 能量的要求是为保证测试成果可靠。要求的实时显示功能主要

图12单孔透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

是为了了解现场检测情况。自前许多探测单位均采用地震仪来完 成此项工作。 本方法是采用在桩顶、桩顶承台或构筑物激震产生的应力波 在桩身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波向桩侧土的透射原理,从各测点 所测得的首波来解释桩身完整性,因此力求要做到桩身与测试管 的距离尽量靠近以减少波在透射到泥中所产生的误差,同时又要 求桩与测试管的平行,而且当测试管埋没完成后往往出现因套管 管径较小,而钻孔直径较大,达到118mm,此时套管会与钻孔 孔壁有较大的间隙,这对透射波向地层中传播的时间带来影响,

导致透射波初至时间的读取误差较大,因此当测试管放置完毕 后,条件具备时可以采取套管内外注满清水方式,实现传感器与 地层的耦合,也可以采用填料法将其与钻孔间填实再过儿天的休 让期后进行测试,等等,这样改善接收条件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测 试时间的误差。在我国南方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时,观测条件会好 些,而在北方地区地下水位一般较低,更需要注意。 从探测自的角度是要求桩侧钻孔平行距离进行成孔,这是为 尺量减少计算实际桩长的误差角度出发,因此要求钻孔单位严格 控制钻孔的垂直度,但是往往在实际钻进过程中很难保证钻孔的 垂直度达到规程要求,为此在计算桩长时造成一定的解释误差 因而一般检测孔采用测斜管,因为如按钻孔的垂直度要求,当测 式孔达到30m时,底部的水平偏差可达到0.23m,按桩端王为 砾石层计算误差约在0.17m。 在成孔或下测试管后可能因水压和其他人为因素而造成测试 孔破裂和堵管,故要求测试前采用直径大于50mm吊锤量测测 式管的深度和通畅,如出现吊锤不能放至设计测试孔深,或发生 则试管脱节断裂等情况,应重新安装成孔。 现场检测是旁孔透射法的关键一步,是使它的信号真实可 靠,它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判断,因此首先要有效激发应力波,现 场往往没有较好的条件,如桩头与桩身在接近地表承台处:那就 要有自的地选择激振最佳点,如开挖表土,在承台顶部或在主柱 以及梁板顶中心投影点等。在测试过程中,正常的完整桩波形 初始斜率规律性好,因此对长桩可放宽到0.5m~1.0m二个测 点,而对短桩或者发现有异常的部位,特别是在测试嵌岩桩的桩 瑞沉渣处应加密采样,减小采样间距,一般把测点加密到 200mm~300mm。而实时显示是为了现场可以对测试数据质量 和检测结果进行初步评判。初步测量如发现基桩桩身长度与设计 长度不符时,应分析原因,进行复测,主要是确认所测结果是客 观、真实、可靠的,消除人为疏忽或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有问题造 成的不真实数据。只有测量数据是可靠的,分析结果才能正确

由于本方法是通过桩头上方结构体的激振产生的应力波在桩 身中传播,并在桩身外侧的平行检测孔中的传感器自下而上逐点 检测桩的透射波,因此每个测点均可计算其该点距激振点的混凝 王波速或深度,但当桩底部由手测试孔与桩身偏距较天,就应该 将透射波在土层中的波速计算在内并加以校正,由此所得出的桩 长更接近实际长。 资料解释在利用本方法判别桩身完整性类别时,主要根据各 点的首波和深度波列图的斜率的规律性,分析相邻两测点的首波 时间差以及桩身各测点首波的斜率的一致性: 当波列图上桩底拐点明显,拐点对应桩长与设计桩长相符 拐点以上深度各采样点首波初至时间一深度曲线上各相邻点斜率 租同、波幅相近,拐点后相点首波斜率变缓且波幅变小属完好 桩。当波列图各采样点中多个相邻点斜率明显变缓、脱节或某采 洋点开始整段斜率有规律变缓属缺陷桩。嵌岩良好的端承桩的桩 氏以后相点斜率变陡且波幅基本不变,反之在拐点后存在连续 多点首波后移且波幅变小为桩底沉渣反映

单孔透射波法对定性判定既有建筑是桩基础还是浅基础具有 很高的准确度。当既有基础为浅基础时,不宜用于测定基础质 量。当既有基础为摩擦桩时,测定基桩人土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 度。当测定桩身质量、桩底与持力层结合状况、基桩类型时,具 有一定的准确度。

14.7.2本条主要规定了应用单孔透射波法的条件。对钻孔深度

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可探测到基础和基桩的底部。待测基础

14.7.3本条主要规定了用于单孔透射波法的仪器设备的

求。激发高频振动利于提高探测精度,使用小锤激振利于 高频振动。

14.7.4本条主要规定了测试孔的布置与孔内套管安

14.7.5本条主要规定了现场工作要求。主要强调激振点应与基 础底部、桩基相连。激振点附近有砂浆批荡不利于激发高频振 动。当单次激发能量不足时,可采用垂直叠加。测试时宜选用 140Hz的高通滤波。 14.7.6本条主要规定了资料处理、解释工作的要求。基桩入土 深度计算公式根据探测原理推导。对于嵌岩桩,桩身与持力层波 速差异不大,一般仅可判断基桩嵌人或未嵌入基岩。 桩身波速一般比较高,沿桩身旅行波组最先到达,其视速度 等于桩身纵波波速。 当初至波组的视速度与同深度岩士层纵波波速相当时,则无 沿着桩身混凝土旅行的波组,可判定为浅基础即非桩基础。浅基 础的典型记录见图13,图中初至波组的视速度1730m/s,与同 深度岩土层纵波波速相当。下部视速度为505m/s的波组为管 波。初至波组与管波的交点深度即为浅基础的人土深度,图中标 示约为2.75m。结果经过开挖验证符合实际

浅基础的单孔透射波法典型记录

摩擦桩基础的典型记录见图14,图中深度2.5m~10m之间 初至波组的视速度为4950m/s,视速度拐点深度10.5m,拐点以

下深度12.5m~15m之间初至波组的视速度为1670m/s。第二组 明显的波组视速度为1750m/s,为沿桩侧土层旅行的直达波组。

基桩类型主要根据桩身波速推断,推断时可参考钻孔岩王分 层及标贯击数等地质资料。基桩桩身完整性主要根据实测记录中 的波组形态推断。桩底与桩底持力层的结合情况主要根据实测记 录中的波组形态推断。对于嵌岩桩DB34/T 1984-2013 公路交通应急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总体要求,当桩端出现明显上行波组 时,可判定桩底与持力层的结合存在缺陷

本章规定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在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成果 报告及有关要求,特别强调:中间成果应经校核后可在现场交付 使用,但应说明其使用条件。探测成果报告应经校核和审查批准 后才能提交,并及时归档。探测成果报告要包括核查资料, 15.0.5本条规定了探测成果报告一般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 15.0.6本条规定了检测成果报告一般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由 于测试类成果报告一般是对物性参数的测定或对某种对象质量的 检测,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其内容与物探报告相比要简 单,但应重点说明其执行的规范、标准,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情 况、抽样标准等。 15.0.8本条规定了在成果报告中,不仅应包括检查资料,还应 该包括相应的核查资料,在成果报告中也应该反映出核查工作和 结果

本章规定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在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成果 报告及有关要求,特别强调:中间成果应经校核后可在现场交付 更用,但应说明其使用条件。探测成果报告应经校核和审查批准 后才能提交,并及时归档。探测成果报告要包括核香资料 15.0.5本条规定了探测成果报告一般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 15.0.6本条规定了检测成果报告一般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由

测试类成果报告一般是对物性参数的测定或对某种对象质 测,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其内容与物探报告相比要 ,但应重点说明其执行的规范、标准,设计要求以及施 、抽样标准等。

15.0.8本条规定了在成果报告中,不仅应包括检查资料,还应

U.0 来规定来自开 不权应包粘检套货科, 包括相应的核查资料,在成果报告中也应该反映出核查工 果。

DB11T 1177-2015 盆栽观赏蕨栽培技术规程统一书号:15112·30193 定 价: 60.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