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8-2011-T:城市测量规范(无水印,带书签)5直线段上的中桩间距,地形平坦地区宜为50m,地形起 伏犬大的地区可采用20m;曲线段上的中桩间距,平坦地区曲线平 径大于800m时,可为40m;山区公路当曲线半径为30m~~ 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不应大于10m,当曲线半 经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用回头曲线时,不应天于5m。 6由于测量分段,局部改线或量距错误等原因造成中线里 程不连续,即称为中线断链。 7中桩桩位的测量限差,根据城市线路的主次和地形的起 伏而异,主要线路多集中市区,次要线路则分布于市区,卫星 成镇和郊区,上述线路大多处于平原、丘陵,山地线路多在远郊 山区,因此对不同类别的线路精度要求是有区别的。城市测量多 年的实践证明,这些限差是不难达到的。 曲线测设的纵向闭合差,主要由总偏角的测角误差、切线长 和弦长的丈量误差等构成,总偏角的测角误差将使计算的各项曲 线要素产生同向误差,导致这种误差在曲线测设中互相抵消。切 线和弦长丈量时的系统误差在纵向闭合差中影响甚微,偶然误差 是影响纵向闭合差的主要因素。主要线路曲线测设的纵向相对闭 合差定为1/2000是比较容易达到的,次要线路和山地线路亦有 放宽,也是不难达到的。 曲线横向闭合差,主要由偏角法的拨角误差、切线长和弦长 的文量误差以及测站点的投点误差等构成。由于城市主要线路大 都选用天于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平径,半径天,曲线不长,因此曲 线横向闭合差是能够不超过5cm的。次要线路和山地线路随看 曲线半径的递减和曲线长度的增加,曲线横向闭合差虽可能增 大,但对于7.5cm和10cm限差也是不容易超过的。 9.6.8纵、横断面测量按相应款作下列说明: 1纵断面测量是在高程控制测量和中线测量的基础上进行 的,根据高程控制测量所留设的工程水准点。从一个水准点沿中 桩逐桩按图根水准的精度要求施测桩位的地面高程至下一个水准
1纵断面测量是在高程控制测量和中线测量的基础上运 根据高程控制测量所留设的工程水准点。从一个水准点 家桩按图根水准的精度要求施测桩位的地面高程至下一个 逐点进行闭合,因此纵断面测量亦称中平测量。这样做可
一举数得,一方面检测了工程水准点,又沿中桩施测了地面高 程,同时还检查了里程桩号。 2横断面测量是测量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 横断面的宽度通常为路基设计宽度的2~3倍,一般测至填挖边 线以外,城市道路应测至两侧建筑物。横断面的密度应视两侧的 地形变化作适当增减,通常平原地区的道路工程和地下管线工 程,如果地势平坦或工程面狭窄,可不施测横断面,而以中桩的 地面高程代表两侧地形即可。河道横断面测量应以岸上轴线桩为 起算点,测绘河道两岸、防洪堤、水涯线、河底地形变化点及洪 水位的高程等。 5横断面的测量方法有全站仪法、水准仪法、经纬仪视距 法等,可根据横向地形变化大小、精度要求和仪器条件选用。 9.6.9目前设计人员已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纵断面图和 横断面图已不需测绘人员提供,所以舍掉了原规范对纵、横断面 图的要求
T/CECS G:H24-201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规程.pdf9.7地下空间设施现状测量
9.7.1本节标题由原规范“地下普通建(构)筑工程现状测量” 改为“地下空间设施现状测量”。适用的范围相同。 9.7.2示位测量是指兴建楼房时,为了保存和充分利用下面原 有的人防工程,同时为确保楼房本身的安全,多采用打钢筋混凝 土桩加固地基基础,设计人员为防止打桩穿透或挤跨人防通道的 事故发生,而要求测量人员提供建筑范围内1:500或1:200比 例尺人防工程的现状图和将人防通道的位置、形状准确放样到地 面上,并补测地面新增地物和高程,以保证正确设计桩位和指示 施工,这项测量工作简称为示位测量。 9.7.4进行地下人防工程的普查测量,首先应到各街道办事处 联系,收集管片内人防通道网示意图,了解各出人口、竖井所在
系,收集管片内人防通道网示意图,了解各出人口、竖井所 点及其他有关事宜。然后进行现场踏勘,有示意图的需核 收与补充,无示意图的应于现场绘出草图。
先布设经过附近出人口或竖井旁以及需地面放样地点的地上导 线,再布设地下导线测绘所需范围的人防通道。其次要看导线是 否超长,如果超长可先布设地上导线,再布设地下导线,普查测 量可布设地下多结点导线网,使导线精度均匀并可缩短导线长 度。其他情况则可直接布设自地上经由地下再地上的导线,以减 少控制层次
多,因此按山区图根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地下水准测量是合 理的。
9.7.7由于地上、地下温差大的特殊情况,作出如此规 了对测量仪器的防霉、防雾、防锈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
9.7.7由于地上、地下温差大的特殊情况,作出如
9.7.8地下人防工程现状测量按相应
1地道是指平原地区和市区,利用一定深度的自然地层防 护,利用斜梯、竖井出入的工事;坑道是指在山地利用山体的自 然防护层提高抗力,利用直切的平口深人山体的工事;掘开式工 事是指用掘开地面将工事构筑于地下然后回填的方法施工,且其 上部没有较坚固楼房的工事。 2为满足设计急需的小面积(一两栋楼的范围)人防工程 现状测量,即前面提到的示位测量,当拟建楼房距原有楼房很 近,且根据原有楼房进行放线时,应测量原有楼房楼角的坐标 并展绘到地形图上以修正楼角的位置。在建筑场地周围地形有变 化或有新增地物,应修测补测,精度要求较高的,应测地物点细 部坐标,地面上拟建位置处也应补测几个地面高程。无1:500 基本地形图的地区,应地面、地下一起测绘。 7重叠的与立交的通道采用上实下虚画法,应根据不同情 况正确处理。上下部分重叠的两条通道,重叠部分如果上窄下 宽,上面通道投影位置尽落在下面通道内,则上下通道边线均画 实线:如果上宽下窄,下面通道被上面通道全部遮住了,则上面
的画实线,下面的画虚线,下面的一侧边线被遮住,则一侧边线 画虚线;如果上下立体交叉,则下面被上面遮住的通道边线应画 虚线。 顶面材料可分钢筋混凝土(简称砼)、普通黏土砖(简称 砖)、条石或岩石(简称石)、三合土(简称土)。结构可分拱顶 (简称拱)、平顶(简称平)。
9.8.1土石方测量除本节描述的方法外,还可采用机载激光雷 达、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三维点云构建DEM进行计算,采用上 述两种方法采集的点云数据一般密度都较大(机载激光雷达可达 m×1m,激光三维扫描仪更是可达毫米级),且精度均匀可靠, 可根据需要设置点云采集密度及构建相应分辨率的DEM进行体 积计算。
原则上结果应一致,但因可能在处理破格的方法上存在一定差 异,导致两人计算结果不一致。因此,规定检核计算与原计算成 果的较差不大于总方量的3%,该指标是根据部分单位计算土石 方量的经验确定
9.8.8、9.8.9
设置标志,对检测高程精度适当放宽;而采用网格测量法采集数 据获得土石方量,场地设置有明显标志,故规定检测高程与原测 高程的平均较差不大于1:500地形图测绘的图根高程的精度。
9.9.1竣工测量记录了工程地面、地下建筑竣工后的实际位置、 高程以及形体尺寸、材质等状况,是反映、评估施工质量的技术 资料,应作为工程进行交接验收、管理维护、改建扩建的重要依 据,作为建设及运营管理单位必须长期保存的技术文件,更是国 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审查以及国有资产归档的主要技术
档案,因此工业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城市 桥梁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和地下建构筑物工程竣工后宜进行竣工 测量。 9.9.2竣工测量以能清楚描述建构筑物地理空间位置关系为原 则,一般采用1:500比例尺,较复杂建构筑物可采用1:200比 例尺,甚至更大比例尺。 9.9.3对于小型工程在建(构)筑物不密集和地下管线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可将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建筑编绘成一张竣工 总图,其中地下管线着色宜为彩色、地面建筑宜采用黑白实线 地下建筑宜采用黑白虚线加以区分。否则应分别测绘成图。 9.9.4从理论上探讨地物点的平面测定精度,国内已有不少资 料和著作做过论述,现结合我国当前城市采用数字化测图方法进 行理论上的精度推导分析。 在数字化测图中,图上地物点中误差mw来源,主要由图根 点点位中误差mt、图根点至地物点的测距中误差m、方向中误 差m所构成。即
mw=m²+m?+m?
现将各项误差逐项分析如下: 1图根点点位中误差m取图上土0.1mm,按照1:500比 例尺为5cm。 2图根点至地物点的测距中误差㎡是影响地物点点位精度 的一项主要误差,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的1:500测图 测站至地物点距离采用全站仪实测,此项误差较小,按照二级测 距仪测距中误差为10mm。 3地物点的方向中误差mr包括:照准误差及全站仪测角误 差等,其式为:
式中:mr 测绘地物点的方向中误差("); 测定地物点的图上最大视距长度。
里验收相关手续的依据材料之一,因此宜采用内外业一体 成图法,保证竣工测量地形图的精度。
竣工测量是对新建建(构)筑物的测量,新建建(构)
巩物发县他能行旧三 此控制点应为永久性控制点。 2由9.9.4规定可知:竣工测量精度较高,精度高于一般 地形图测绘,因此应采用不低于一次附合图根导线的平面控制点 和同级图根高程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 3为了减小控制点测量误差和使用方便,控制网起始点应 尽量采用原建设用图的控制点,如原控制点破坏应布设不低于 次附合图根导线的平面控制点和同级图根高程控制点作为首级 控制。 4由于竣工测量资料往往用于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数据 的可靠性十分重要,特别是首级控制测量的准确性相当重要。因 此平面控制中,不应采用自由导线,应尽量避免采用回头导线 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 9.9.10描述了工业建筑工程竣工测量的内容,包括建(构)筑 物、厂区铁路、厂区道路、地下管线、架空管线及其配套设施, 为容丰富,指出各类要素需测量的特征点,详细明了。 9.9.11描述了民用建筑工程竣工图测量的内容,包括建(构) 筑物、厂区道路、地下管线及其配套设施,内容丰富,指出各类 要素需测量的特征点,详细明了。
9.9.12对城市道路工程竣工测量要求解释如下:
1道路工程竣工图应根据实际现状进行测量。根据不同用 的需要,可计算道路的表面积,作为施工结算的参考。测量路 心高程点,可绘制道路竖向断面,了解道路纵坡与设计纵坡的 差异。 2道路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也一并施工,为了准确测量 地下管线,应在管线覆土前进行测量,消除探测误差,可提高管 线测量精度。 3过街大桥底面高程,与路面的净空高是描述过街天桥的 重要指标。
9.9.13描述了城市桥梁工程竣工测量的内容,包括埠
及附属设施等,调查收集最高洪水位、常年洪水位、常年枯水 位、最低枯水位、通航水位等资料
9.10城市管理部件测量
9.10.4城市管理部件数据的质量对于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做好相应的质量检 查。有关检查的具体要求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数字测绘质量检 验与验收》GB/T18316的相关规定来进行。
1变形测量涉及行业和内容比较多,本节根据城市特点 市地面沉降观测和地裂缝观测做出规范性要求。 2地面沉降观测可采用GNSS监测法、INSAR监测法
11.2地面沉降观测可采用GNSS监测法、INSAR监测法及
水准测量等方法,本规范结合城市勘测特点,重点介绍水准测量 方法。水准测量精度可根据年均沉降量、沉降区域、复测周期和 需要等确定,并按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 9.11.3沉降网路线的走向及点位宜分别与城市高程控制网的 线、点重合。对于不能满足沉降观测要求的可调整城市高程控制 网的路线或在局部地区布设专用的沉降网,这样即可节约成本, 尽可能名地杜
9.11.7本条给出了沉降观测作业时需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
11.10本条明确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资料整理应包含 内容,但不仅限于此,各城市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在此基 曾加。
请况具体确定,活动比较明显的(年差异沉降大于2cm),可每 李度或半年观测一次;对于不甚明显的,可一年或两年观测 次,但最长一般不宜超过两年
9.11.14本条给出了地裂缝监测点的布设要求。对于
较短的可在地裂缝中间位置布设一个监测场,地裂缝长度 宜在两端位置和中间位置分别布设监测场,对于横穿城市 区域的可在整条地裂缝上布设4个检测场
较近的城市高程控制点作为闭合水准线路的起算点。水准测量的 等级应为二等,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 水准线路的起算基准宜保持连续,这样可以比较监测整体沉降 情况。
9.11.17水准测量平差应采用严密平差,计算监测点的高程, 并应根据各期监测数据计算各点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对于个 别监测点的异常变化应予以分析和剔除。 9.11.18本条给出了地裂缝差异沉降的计算要求,其中对于个 别监测点的异常变化应予以分析和剔除。 9.11.19本条规定了地裂缝监测成果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但不 仅限于此。
10.1.1本条规定了城市地籍测绘工作的内容。 10.1.2开展城市地籍测绘,宜在城市先行开展基本图测绘和规 划定线拨地测量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在符合精度要求和经过核实 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既有成果,保证城 市测量成果的统一一致,避免重复测量和矛盾的发生。 10.1.3城市地籍测绘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城市地籍测绘主要为 城市土地管理服务,地籍权属调查除受土地管理部门委托外,不 能越代,理应执行土地管理部门确定的点位及其有关规定。 宗地宜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第10.3条的要求进行编号。 10.1.4按界址点测定精度的要求,将界址点划分成两个级别。 第一级为明显的界址点,包括街坊外围界址点、宗地间明显的界 址点;第二级为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 10.1.5本条规定了地籍权属调查核实工作的内容、程序与注意
10.1.5本条规定了地籍权属调查核实工作的内容、程序
10.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0.2.1地籍平面控制网等级的划分与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 分一致。 10.2.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 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应是城市测绘基础工作之一,应纳入城市 测绘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
地籍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根据界址点的测量精度而
10.2.4界址点的测量精度要求,决定了不能在图根点上施测界 址点坐标,当对于隐蔽地区,其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放宽到 土10cm时,图根平面控制点上施测的界址点精度才可以达到 要求。
10.2.5本条款将导线的
导线,B.导线中有超短边,C.长导线。在条款中明确这三种特 例导线的处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测绘实践中这样的导线 常被采用且大量存在,多数情况受测绘环境所迫不得不布设出 ABC类导线。实际上这三种导线在本规范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 控制测量部分都有规定,只是这里将它们归纳整理在一起,这样 更明确且突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规定的指标比地形测量的 导线测量技术指标稍高一点。第一条的闭合差指标13cm来自三 级导线,原《城市测量规范》中关于图根导线在此种情况下的闭 合差是不超过图上0.3mm(实地15cm);第三条中关于导线全 长绝对闭合差的指标22cm,比原《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指标 是图上0.5mm(实地25cm)稍高。第二条明确超短边(这里规 定10m)不能做起算数据是合理的,大量的测量数据显示,这样 的短边如果用作起算数据,导线一般达不到技术要求
10.3.1本条规定了地籍要素测量的内容及方法。 10.3.2按界址点测定精度的要求,将界址点测定划分成两个级 别。第一级为明显的界址点,包括街坊外围界址点、宗地间明显 的界址点,其测量精度要求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 5cm;第二级为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其测量精度要求相对于 临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10cm。 10.3.3本条规定了采用解析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要求。全部界址点和主要地物点的测量必须采用解析法实测,其
10.3.3本条规定了采用解析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要求。全部界址点和主要地物点的测量必须采用解析法实测,其 他地籍要素可依据界址点和主要地物点的坐标进行计算
10.3.3本条规定了采用解析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10.3.4本条规定了采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的方
技术要求。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便于设站施测的界址点采 用解析法,而街坊内部设站施测困难的地籍要素可丈量数据进行 装绘,装绘采用几何作图方法虽仍属于图解法,但一是在外围有 解析坐标点的控制之下,误差进行了合理配赋;二是其面积的量 算可用几何要素解析法求得,其精度要高于单纯的图解法。只有 在外围呈曲线的界线如地类界,才可采用图解法测绘。 10.3.5本条意在使规划拨地测量和地籍测量融为一体,避免重 复测量,使拨地测量的成果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防止出现两 套坐标的矛盾发生
10.4.1本条规定了地籍图应表达的内容
0.4.2本条规定了地籍图测绘的方法。 数字法测图:利用电子速测仪(全站式或半站式)或其他测 量仪器配合棱镜在野外测量测站至待测细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 差,并将野外测量的数据自动传输或人工键人到电子手簿、IC 卡或便携式微机记录,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数据自 动传输到计算机,借着计算机及配套的数字测图软件,人机交互 编辑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图式符号自动生成数字地籍图,控制 会图仪自动输出地籍图(也被人们称为计算机辅助地籍成图)。 模拟法测图:通过平板仪或经纬仪配合水准尺勘丈界址点和 地物点的点位,不计算界址点及地物点的坐标,成图是以手工方 式,将界址点及地物点展绘在图纸上,然后测绘地物和地貌。这 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采用图解勘丈法或部分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地 籍细部测量。对于采用部分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地籍细部测量 应用模拟法测绘地籍图时,要充分利用解析界址点坐标,首先应 将已有解析坐标的界址点展绘在图上,以其为控制,采用模拟法 测绘其他界址点和地物点的点位。 地籍要素及地面附着物的次第关系,依据图面荷载,优先表 示主要的和重要的,有选择地表示次要的地物要素。
10.4.4地籍图的图幅划分标准应与城市相同比例尺基本地形图 的划分标准一致,便于统一管理和使用。 10.4.5地籍分幅图的精度要求按地籍要素测量方法的不同而有 所区别,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因全部界址点、主要地物点均 用计算机辅助成图,实测坐标的界址点、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 点的点位中误差(包括测定误差和展绘误差)以图上0.2mm 计,故其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0.2×2=0.28< 0.3mm),则用解析法成图的地籍图的精度明显优于相同比例尺 的地形图。未测坐标的地物点(包括装绘和图解测绘)的图上点 位中误差和间距中误差,与城市基本地形图的精度要求相同
0.4。6本茶规定了宗地图应表示的内容。
1家绘法:以基本地籍图作底图,将薄膜蒙在所需宗地位 置上,逐项准确地透绘所需要素,整饰后制作宗地图。 2缩放绘制法: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采取按比例缩小或 放大的方法,先透绘后整饰,再制作宗地图。 3复制法:宗地的信息过多时,可采用复制法复制地籍图 制作宗地图。大宗地可缩小复印,小宗地可放大复印,但复印后 须加注界址边长数据、面积及图廓等要素,并删除邻宗地的部分 内容。 4计算机输出法:利用数字法测图时,宗地图生成是在数 字法测图系统中自动生成,生成的宗地图须加注界址边长数据 面积及图廓等要素。
10.5面积量算与汇总
10.5.1本条规定了面积量算的方法。坐标解析法适用于外业按 解析法施测坐标的地块面积;实测几何要素解析法适用于在实地 测量了几何图形有关要素,并可按几何公式计算的地块面积;图 解法适用于既未实测界址点又未实测几何要素的地块面积,亦用
于外围界线呈曲线的图形;外业按部分解析法施测的地籍图,其 解析法部分用坐标解析法计算,装绘部分用实测几何要素解析法 或图解法量算
10.5.2面积宜独立计算两次,在符合限差的情况下取 要起到检核的作用
图解法量算面积的方法很多,由于方格法、网点法、平
行线法量算精度较差,本规范不予采用。光电测积法分数字化仪 计算面积和电子扫描计算面积两类,有光电面积量测仪、密度分 割仪等。图解法因量算精度较差宜适用于较大的面积量算,且应 在其他方法无法适用的情况下作为最后的面积量算手段。
10.5.9本规定主要保证汇总统计数据的一致性与
10.6.1土地上的建筑物发生买卖、交换、继承、分割、合并、 征拨、转让、赠送、租赁、抵押而产生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 权属发生变化后需要进行地籍变更测量。 10.6.2地籍变更测量须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应在变更权
.6.2地籍变更测量须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应在变 调查完成后进行。
10.7.1本条明确了对地籍测量资料进行整理的要求。 10.7.2本条明确了地籍测量应提交的成果内容
10.7.1本条明确了对地籍测量资料进行整理的要
11.1.1房产测绘是为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 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涉及 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本章根据不同地区多年房 产测绘的实践经验总结,在参照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 T17986的基础上编写的。对于建筑面积全算、半算和不算的建 筑空间范围以及建筑共有面积的建筑空间范围的界定,政策性特 别强,因此要求严格遵照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在房屋边长测量等 数据采集方面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房产调查也是房产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标准是专门列 一章,但是房产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的取得对于测量单位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章弱化了这方面的内容,将其归并到房产 要素测量一音中
11.1.1房产测绘是为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 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涉及 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本章根据不同地区多年房 产测绘的实践经验总结,在参照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 T17986的基础上编写的。对于建筑面积全算、半算和不算的建 筑空间范围以及建筑共有面积的建筑空间范围的界定,政策性特 别强,因此要求严格遵照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在房屋边长测量等 数据采集方面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房产调查也是房产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标准是专门列 一章,但是房产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的取得对于测量单位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章弱化了这方面的内容,将其归并到房产 要素测量一章中。 11.1.2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目的是为房产测量以及为房地产信息 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定位精度。不仅要求房地产要素本身的定位 精度,更重要的是要求房地产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邻精度。因 此,房地产平面控制点特别强调要求保证相邻或邻近控制点之间 的相对精度,而不是传统的强调相对于起算点的精度。 11.1.3世界发达国家对不动产地籍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中几乎 都将界址点分成儿个等级,供不同需要时选用,一级界址点的精 度要求大部分定位士0.02m。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将界址点精度分为三级。 界址点等级的选用一般应根据土地价格、开发利用程度和实 示需要而定,当然,还要考到今后发展的需求变化。 业合平平
11.1.2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目的是为房产测量以及为房
统提供准确可靠的定位精度。不仅要求房地产要素本身的 度,更重要的是要求房地产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邻精度 ,房地产平面控制点特别强调要求保证相邻或邻近控制点 相对精度,而不是传统的强调相对于起算点的精度。
都将界址点分成几个等级,供不同需要时选用,一级界址点的精 度要求天部分定位士0.02m。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将界址点精度分为三级。 界址点等级的选用一般应根据土地价格、开发利用程度和实 际需要而定,当然,还要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需求变化。
11.1.5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每
品房面积价格相差较大。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各地的不同需 求,也要考虑到适应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新的需求,国家标准《房 产测量规范》GB/T17986将房屋面积的测算精度分为三级。
11.2房产平面控制测量
11.2.1~11.2.3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精度 的,有一定密度的,能长期保存使用的、稳定的房产平面控 制网。 高精度控制网是要求保持控制点间有较高的相对精度,只有 这样的控制网才能够保证所控制下的房地产要素之间的相邻相对 精度。 有一定密度的控制网,是要求房产平面控制点有相当的分布 密度,以满足房地产要素测量对起算控制点的要求。 稳定的房产平面控制网,是要求所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的坐 标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不要经常变换。因为房地产测绘是 种提供官方证明的政府行为的测量,其成果用于进行产权登记 经确定,即具法律效力;而坐标和面积将是今后产权登记最主 要的基本数据,一经登记发证,就应保持其严肃性和稳定性,而 不能经常或任意改动,以免造成产权登记和档案材料的混乱。 房产平面控制点包括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和一、二、三 级平面控制点。通常情况下,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最低等级控制 点是三级或二级平面控制点
3.2界址测量是指界址点和界址线的测量,最主要的是界 标测量。界址点由点的标志、点的编号、点的坐标三部 O
11.4.1 房产图的分类经实践检验,普遍认为是科学合理的,它
能满足房地产宏观管理的需要,也可满足各地房屋产权登 的需要
11.5.2采用钢卷尺测量水平距离时,尺两端应选取房屋的相同 高度的参考点,以保持尺子处于水平位置。使用红外测距仪或全 站仪测边时,应使测线紧贴墙角并离地面约0.8m至1.2m,使 测线两端符合房屋边长,此项规定可以减少量距误差及误差传播 积累。
11.5.9全部建筑面积、一半建筑面和不计算建筑面积
均按其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i)房屋间永久性的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计算。 j)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相应出入口,层高在2.2m以上 的,按其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投影 面积计算。 k)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 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I)玻璃幕墙等作为房屋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计算。 m)属永久性建筑有柱的车棚、货棚等按柱的外围水平投影 面积计算。 n)依坡地建筑的房屋,利用吊脚做架空层,有围护结构 的,按其高度在2.2m以上部位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o)有伸缩缝的房屋,若其与室内相通的,伸缩缝计算建筑 面积。 2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 a)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围护结构外 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b)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车棚、货棚等属永久性建筑 的,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c)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的一半计算。 d)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e)有顶盖不封闭的永久性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 积的一半计算。 3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a)层高小于2.2m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和层高小于 2.2m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b)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的玻璃幕
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 c)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d)房屋的天面、挑台、天面上的花园、泳池。 e)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 置箱、罐的平台。 f)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 g)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作为顶盖建造的房屋 h)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 i)独立烟卤、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线及支线。 i)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间伸缩缝
11.6.1现状变更具体反映在分幅图和分丘图上,权属变更其体 反映在产权证附图与登记档案上,为产权产籍提供测绘保障。现 伏变更和权属变更测量都是动态变更测量
制,随着计算机制图、制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日臻成熟,传统制 图、制印工艺已基本淘汰,下列章节中涉及模拟地图的相关内容 已基本删除,不再赘述。与原规范相比,修订后的本章内容作了 较大改动,重点放在数字地图的编制上。随着城市各种专题地图 应用的日益广泛,地理底图的编制日显重要,再一个就是随着遥 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航天、航空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编制的 影像地图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因而除原规范中的地形 图、城市专题图、地图集(册)外,将地理底图与影像地图也纳 入城市地图编制范畴中。下列各节将对地形图、地理底图、专题 地图与地图集、影像地图的技术、质量要求等分别进行描述,使 得各节内容条理更清晰,逻辑更严谨,不互为混淆,原规范第 9.2随之删除,该部分内容将放在下列各节中加以说明。 12.1.2此条为新增内容,对编图资料的质量提出了基本要求。 12.1.3此条为新增内容,强调编制公开使用的地图应符合国家 有关保密等法律法规规定、公开出版地图应符合国家相关出版 规定。 51
12.1.4此条为新增内容,强调编制地图应更多地采用现代数字 制图、制印技术。
将地形图分成两种形式,用于区分现在与过去地形图的 表现方式。 此条对应原规范第9.2.3条,新增了测量控制点的绘制
12.2.5 此条对应原规范第9.2.3条,新增了测量控制点的绘制
加了选取典型地区进行样图缩编试验的规定DB34/T 3045-2017 城乡道路降尘森林植物群落构建技术规程,实际生产中特别是 在大型项目全面实施之前,必须有这一必要的工作环节,以检验 技术设计中的各项技术规定的合理性;还增加了对编图软件功能 的要求。
进行地理底图编制时,建议采用DLG数据为基础
12.4.1本节为新增内容。影像地图因为以卫星、航拍等遥感影 像作为地理底图,与其他专题地图相比无论从设计、编辑处理及 图面综合表现等方面都有其强烈的特殊性,故专门设置这一节, 针对影像地图的编制作出基本规定
12.5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绘
12.5.3此条为新增内容,增加了根据技术设计要求,选择典型 地区试做样图的规定,以检验技术设计中的各项技术规定的合 理性,
12.5.5此条规定增强了图例符号设计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12.6.1随看着社会行业的细分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版印刷技术与工艺的革命性飞跃,制版 印刷作为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与地图学的关联性日渐减弱。原 规范第10章城市地图制印主要内容为传统的地图照相制版工艺,
业已基本淘汰,因此本规范删除了这部分内容,而仅阐述与地图 编制最为相关的印前地图制版内容与相应规定。此条主要规定了 制版文件的设计要求,
T/CAGHP 053-2018 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统一书号:15112:21768 定价:4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