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588-2019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DB34/T 1588-2019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459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1588-2019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4.7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4.7.2锚栓在保温系统中所起作用关系到安全和节能效果。实 施时应事先制定抽样方案,在确定取样部位后在图纸上加以标 注。 4.7.5当设计对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无要求时,可参照下表 取值判定。

4.7.5当设计对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无要求时,可参照下表 取值判定。

4.7.5当设计对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无要求时DB34/T 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可

表4.7.5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注:1.上表中基层墙体的分类符号: 1)普通混凝土基层墙体(A类); 2)实心砌体基层墙体(B类),包括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蒸 压粉煤灰砖砌体以及轻骨料混凝土墙体; 3)多孔砖砌体基层墙体(C类),包括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多 孔砖砌体墙体; 4)空心砌块基层墙体(D类),包括烧结空心砖、普通混凝土小 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 5)蒸压加气混凝土基层墙体(E类)。 2.当锚栓不适用于某类基层墙体时,可不做相应的抗拉承载力 标准值检测。

4.8保温系统抗冲击性能

4.8.2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2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 节能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一处。建筑物首层应至少检测一 组,二层及以上相同节能保温做法至少检测一组。 4.8.4规定的落差应为钢球从静止开始下落的位置与冲击点之 间的高差。冲击点的破坏状态,可选用图片或视频。 本条款的检测方法与JGJ144标准相一致,

节能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一处。建筑物首层应至少检测

4.9.1当对围护结构中墙体之外的部位(如屋面、地面等)进行 检测时,可参照本规程。

4.9.2取样部位实施时应事先制定方案,在确定取样部

验。取样部位宜均匀分布,且保证钻芯操作安全和方便操作。 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2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 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3处。

4.9.4本规程建议钻取直径70mm的芯样,是综合考虑了

钻取芯样时应避免冷水流入墙体及污染墙面,钻芯时应采用 内注水冷却方式的钻头。从钻孔中取出芯样时应谨慎操作,保持 芯样完整;当芯样破损难以准确判断节能构造或保温层厚度时 应重新取样检验。 外墙取芯部位应及时修补,修补后宜在取样部位挂贴注有 “外墙节能构造检验点”的标志牌。

4.9.6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应查找原因,

4.10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

4.10.1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检测也可按合同约定的时间进 行检测,但检测结果必须满足本规程的要求。一 4.10.3标准块通常是采用45号钢或铬钢材料制作,长×宽为 100mm×100mm方形板,试件尺寸应与检测仪标准块的外形尺 寸相同。标准块中心位置应有与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相连接 的接头。 在粘贴前,应清除顶部拉拨板及抹灰层表面污渍并保持于 燥,当现场温度低于5℃时,标准块宜先预热。 4.10.4当粘结强度的破坏部位发生的部位不在本条款规定的 情况,应对检测结果作废,重新取样检测。 4.10.7当设计对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无要求时,可参照下表 取值判定,同一检验批的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平均值应大于或 等于表4.10.7中的规定值,且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表4.10.7中

表4.10.7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的规定值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查找原因,采取 技术措施予以弥补或消除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 收。

5.1.2检测批的划分应在相同材质、构造的基层及保温体系的 基础上抽取3个不同检测部位进行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对于其它 有传热系数要求的围护结构部位,抽取1处进行检测验证,这样 抽样既可以覆盖所有有节能要求的非透明围护结构,而且还具有 较好的代表性。对于建筑面积小于500m²的单位建筑,考虑其适 合进行检测的围护结构部位较少,起主要作用的是外墙,为了减 少抽样数量,仅对外墙抽取一组。

5.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5.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需要在被测围护结构处于 干湿平衡,围护结构两侧保持一定温差形成稳定传热的状态下进 行检测。这就需要工程宜在竣工一段时间后,被测部位基本干燥 后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检测时围护结构处于干燥状态,在检测开 始阶段,对围护结构进行加热烘干,在围护结构烘干后,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检测进入稳定状态,此时稳定的检测数据才是所需的检 测数据。如果在围护结构外保温工程刚完工时就进行检测,围护 结构内部含水率高,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不能保证围护结构进入干 噪状态,检测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状态。对于薄抹灰粘贴保温板 保温体系,由于保温板一般透水性能差,墙体于燥的时间更长,需 要延长干燥时间。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该项检测能够在围护结 构相对十燥的情况下进行,降低对检测部位围护结构的影响,保 证检测的准确程度。 5.2.2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在

5.2.2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在

况下,选择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的北墙、东墙,西墙由于西晒影响较 大,一般情况不宜选择,南墙的太阳辐射影响最大,基本不予考 虑。但是,如果对西墙、南墙室外一侧能够采取有效的遮挡措施 也可以进行检测。在选择检测部位时,首先要求检测范围内应是 沿垂直围护结构表面的基层、保温层多层构造中,每层材料为同 种材料、构造一致,有规律变化,不应是两种不同构造、材质的结 构;为保证检测过程中的热量是通过传导输送的,不是通过对流, 辐射输送,必须保证检测范围内围护结构不能有裂缝等;同时为 了减少热桥部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要选择面积足够大的部位, 检测点距离热桥足够远,一般要求距离不宜小于600mm。

陷的围护结构作为被测部位。热桥部位对传热系数检测结果有 看着较大影响,且不代表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在检测前应通过红外 热像检测方法避开;采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发现热桥 部位,避免在热桥部位检测导致检测结果无效。对于均质构造墙 体,采用红外温度计检测被测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场分布情况, 一般可以满足检测要求。采用红外热像仪对被测围护结构内表 面进行拍照,可以直观的对整个围护结构表面热工缺陷进行判 断,消除了误判的可能。红外温度计是点对点检测围护结构内表 面温度,对于被测围护结构存在小面积热工缺陷或填充墙体类的 围护结构,有时会避过缺陷位置,导致检测结果异常,因此,不宜 用红外温度计。

5.2.5规定了热流计法及热箱法的适用范围。通常热流计法适

用于检测匀质材料构造的围护结构,适用于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准 均匀材料组成、各向异性方向的尺寸与平行于热流计的壁面相比 很小的构件测试。对于其他类型的构件,则采用热箱法测传热系 数。热箱法的特点是测量结果为代表“面”的数据,适合测试均质 材料墙体及空心砌块等非均质构造墙体,不适用于具有上下连通 的通孔构造的空心砌块墙体。

值,如不清楚被测围护结构材质构造,不能得到围护结构主体部 位传热系数计算值时,可直接按照20℃温差进行设定。 在室内外温差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可根据季节情况采取人工 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一般冬季、春季、秋季采取 室内加热的方式,夏季采取空调对室内制冷的方式或使用冷箱与 室内加热配合的方式。在采取人工加热、制冷措施的时候,都应 注意传感器与冷热源应保持足够距离,防正冷热辐射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

护结构表面之间应用导热硅脂或凡林充分填充,如果不充分填 充,会产生接触热阻,导致检测误差。对于其它类型的热流计,根 据仪器说明,确定是否使用该种方法

5.2.8算术平均法的时间要求,即要求至少热稳定 3天后的数

据为计算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至少加热3~9天,才能基本 达到热稳定(现场条件下相对稳定),可根据经验视建筑物而定, 故在此仍然提出了一个与试验室稳定传热条件下的传热系数检 测不完全相同的现场检测差异问题。 关于热阻的计算公式以及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现场情况 下,严格地讲外表面换热系数是一个变量,不同工况下是不同的, 而室内空气温度可稳定,内表面换热系数相对稳定,为使不同 建筑构件的可比性,规定了内外表面的换热阻,取0.11m²。K/W 和0.04m²:K/W。 5.2.9当室外平均空气温度不大于25℃时,仅使用热箱进行检 测,见图5.2.9一1;若室外平均空气温度高于25℃,应在被测围 护结构室外表面安置冷箱,模拟室外环境,降低围护结构外表面 及室外空气温度,见图5.2.9一2,冷箱应大于热箱周边300mm以 上。对室内外温差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得到一维传热的条件, 热箱的有效计量尺寸是宽1000mm,高1200mm,安装时要求 距离热工缺陷位置不小于600mm,因此,在此规定被测部位的尺

5.2.9当室外平均空气温度不大于25℃时,仅使用热

5.2.9当室外平均空气温度不大于25℃时,仅使用热箱进行检 测,见图5.2.9一1:若室外平均空气温度高于25℃,应在被测围 护结构室外表面安置冷箱,模拟室外环境,降低围护结构外表面 及室外空气温度,见图5.2.9一2,冷箱应大于热箱周边300mm以 上。对室内外温差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得到一维传热的条件, 热箱的有效计量尺寸是宽1000mm,高1200mm,安装时要求

热箱的有效计量尺寸是宽1000mm,高1200mm,安装时要求 距离热工缺陷位置不小于600mm,因此,在此规定被测部位的尺 寸不小于2200mm×2400mm,在这个尺寸范围内,不应有任何缺陷,

图5.2.9一1仅用热箱检测的示意图

图5.2.9一2热箱与冷箱配合检测的示意 加热器;b室内加热控制装置;c

5.2.10热箱安装时,必须与被测围护结构表面紧密接触,防止

5.2.10热箱安装时,必须与被测围护结构表面紧密接触,防止 漏气,防止箱内与室内对流换热。经过实测验证,当热箱边缘距 离周边热桥部位600mm时,检测结果基本不受热桥影响,所以此 处规定,热箱边缘应距离周边热桥部位600mm以上,这些热桥部 位包括窗洞口、墙角、墙内理管等影响一维传热的构造。 冷箱是用来模拟室外环境的,当室外空气温度过高时,维持 检测所需的室内外空气温差将变得很困难。在被测围护结构室 外表面安装冷箱,降低冷箱封闭空间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外表面

温度,这样就可以较为容易制造所需的室内热箱与冷箱内的空气 温差。热量从热箱向冷箱传导,不完全是按照直线传导。在热箱 边缘部位,由于热箱与室内存在的温差、热箱与被测围护结构接 触表面的热工缺陷,热量以一定角度向室外传导,为了保证热箱 产生的热量全部传导进入冷箱,冷箱的尺寸要大于热箱尺寸。同 时,在安装冷箱时,要保证热箱与冷箱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 热箱法检测需要制造一维传热环境,这就需要以下条件,室 内与热箱内空气温度相等;室内与室外有足够的空气温差,二者 块一不可。但室内与热箱内空气温度相等实际上做不到,只能近 以控制。在实际检测中,控制室内空气温度和热箱内空气温度之 间平均温差不大于0.5℃,室内外平均温差在13℃以上,热箱内 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应天于室外最高温度10℃以上,可以 近似认为符合一维传热条件。

5.3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5.3.9围护结构外表面热工缺陷检测是建筑热工缺陷检测第一 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查出严重影响建筑能耗和使用的缺陷建筑, 因此将受检外表面缺陷区域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定的范围较 宽。由于圈梁、过梁、构造柱等容易形成热工缺陷的部位所占的 相对面积一般在20%26%,所以,将外表面热工缺陷区域与受 检表面面积的比例限值定为20%。为了防止单块热工缺陷面积 过大而对用户舒适性造成影响,特对单块缺陷面积进行限制。对 于开间(3~6)m的建筑来说,热桥面积估算应小于5.4m²,如果 将单块缺陷面积取为热桥面积的1/10,则为0.54m²,所以取 0.5m作为限值。 虽然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工缺陷部位所占面积较小,但对热舒 适影响较大。所以,规定因缺陷区域导致的能耗增加值应小于 5%;为了防止单块缺陷面积过大对用户舒适性造成影响,与外表 面一样,取单块缺陷面积0.5m作为限值。

6幕墙、外门窗节能检测

6.1.3考虑到公共建筑的外门窗数量普遍较多且尺寸普遍较

6.1.3考虑到公共建筑的外门窗数量普遍较多且尺寸普遍较 大,对节能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 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公共建筑按照单位工程的建筑面积对 组批进行了规定。

6.2.1外窗外遮阳设施的在夏季炎热季节应具有很好的节能措 施。其遮挡阳光的能力与其尺寸、颜色、透光性能等均有很大关 系,这些性能均应通过检测证实符合设计要求。尤其是遮阳设施 安装的固定问题。

6.2.3外窗外遮阳设施的位置和构件尺寸,角度以及遮阳材料

光学特性等都对遮阳系数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建筑遮阳设计图 中,这些参数都已给出,所以对这些参数的检测是可行的。对于 活动外遮阳装置,因为遮阳设施的转动或活动的范围均影响着这 样遮阳的效果,所以,亦有必要进行现场检测

6.3.1检测前应查阅受检房屋的外窗(阳台门)节能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资料,并进行实地外观和安装质量检查,外窗连续开闭五 次应保持正常工作,若发现明显质量缺陷不可开展检测工作

一,对室外风速环境状态进行检测,以确定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其 二,环境数据要参与检测结果的计算。为了保证检测过程中受检 外窗内外压差的稳定,对室外风速提出了规定,当室外风速为3.3

m/s时,在窗外表面产生的最大压强为6.5Pa,相当于检测期间平 均压差(85Pa)的7.6%,所以,对室外风速作了如是规定。由于2 级风以下的天数占全年的大多数,且风速范围为(1.6~3.3)m/s, 所以,将3.3m/s定为室外风速的允许限值。 6.3.6本规程参考了GB/T7106,该标准采用压差值为10Pa时 外窗单位缝长和单位面积的渗透量来对外窗进行分级。为了减 少误差,便于操作,检测时受检外窗内外的压差定为100Pa而不 是10Pa,为了得到外窗在10Pa压差下的值,则需要通过回归方程 来间接计算。

6.4中空玻璃密封性能

5.4.1门窗的节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门窗所有玻璃的形式、种 类及加工工艺。中空玻璃一般均采用双道密封,为保证中空玻璃 内部空气不受潮,密封效果好,需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控制

6.5.1本条不适用于以砌体、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为基 材锚固的化学锚栓。

6.5.2国内外标准在制定检验

说明书标明的固化期为准所取得的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的;因 此,对实际工程中胶粘的化学锚栓,其检验日期也应以此为准,才 能如实反映其胶粘质量状况。倘若时间拖久了,将会使本来固化 不良的锚固胶,其强度有所增长,甚至能达到合格要求,但并不能 改善其安全性和耐久性能。

6.5.3结构构件主要是指结构施工图上的承重构件,支承荷率

程;大型医疗系统工程;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工程。 结构构件锚栓锚固质量的非破损检验之所以需要很大的样 本量,是因为锚栓破坏状态多种多样,承载力变异系数较大,倘若 抽检的锚栓数量只有1%,则很难在设计荷载的持荷时间内,以 足够大的概率查出锚固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潜在 的风险,只有加大非破损检验的抽样频率

于幕墙工程等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的化学 锚栓承载力检验宜按照分级加载方式进行检验

根计。5%以受检样本容量计算

乙供暖、空调和通风系统节能检测

7.1.1本条给出了供暖、空调和通风系统节能检测项目。 7.1.2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检 测机构进行。受季节影响未进行的系统节能检测项目,应在保修 期内补做。 7.1.3~7.1.7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和抽样数量可在合 同中约定,必要时可增加其他项目。

7.2.1当该项检测是为配合其他物理量的检测而进行时,检测 的起止时间应符合相应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中的有关规定。 7.2.2正常供暖或空调制冷开始时,由于系统处于调整运行状 态以及建筑物本身需要进行蓄热或蓄冷,在初期建筑物室内空气 温度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的检测结果不能代表供暖系统、空调 系统正常运行所能达到的供暖、空调制冷效果,检测结果容易超 出许可偏差。在供暖一段时间以后,系统调整正常、处于稳定运 行状态,此时检测才可以获得供暖系统、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正 常运行所能达到的室内温度调节效果。因此,必须在供暖系统、 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运行正常以后,再开始检测室内空气温湿 度。 7.2.4布置测点时,应注意距离距离房间周边非透明围护结构 不小于1m,房间周边透明围护结构不小于1.5m,如果按照表 7.2.4规定布点,测点距离周边围护结构距离达不到以上要求,宜 调整测点位置到符合前述要求。本规程对各温度测点的规定,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各试验人员在统一的标准下布置温度测

不小于1m,房间周边透明围护结构不小于1.5m,如果按照表 7.2.4规定布点,测点距离周边围护结构距离达不到以上要求,宜 调整测点位置到符合前述要求。本规程对各温度测点的规定,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各试验人员在统一的标准下布置温度测

7.2.7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是指同一区域所有测点的平均温度、 湿度;夏热冬冷地区,并非所有建筑都供暖,人们衣看习惯还需要 满足非供暖房间的保暖要求,服装热阻计算值略高。因此,综合 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基于PMV舒适度 计算,确定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宜采用 16℃~22℃。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 7. 2. 7规定。

注:I级热舒适度较高,级热舒适度一般

注:1级热舒适度牧高亚级热舒适度一般。 对于已实施按热量计量且室内散热设备具有可调节的温控 装置的供暖系统,当住户人为调低室内温度设定值时,供暖期室 内温度逐时值可不作判定。

7.3供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

7.3.2一般来说,在供暖系统初始运行时,因为供暖系统以及土 囊本身均有一个吸热蓄热的过程,所以,若在此期间实施室外管 网热损失率的检测,便会给出不真实的结果,因此,本规程给出了 在系统正常运行120h后的规定。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当 然可以延长检测持续时间至整个供暖期。这样是为了较为全面 地了解供暖系统室外管网的热损失率,而且,随着我国热计量制 度的逐步贯彻执行,供暖系统各热力入口安装热表将会变成现 实,所以,各个热力入口的热量检测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适 当地增加检测持续时间不会给检测人员造成额外的工作负担

工程实际情况,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 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安装,

工程实际情况,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 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安装。 7.3.4管网的热输送量,一般采用超声波热流量计或超声波流 量计配合温度计进行检测。两种检测设备工作原理实际是一样 的,都是采取一边检测流量,一边检测供回水温差,经过计算得到 管网的热输送量,只是超声波热流量计把水流量检测和温度检测 整合到一台设备上面,在检测流量和温度的同时,直接计算出这 一时间段内的供热量,消除了由于水流量检测和温度检测不同步 造成的误差。在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温度 检测和水流量检测进行设备设定时,应保证两种设备检测时间尽 量同步,减少采集时间偏差。并且温度检测和水流量检测必须是 司步进行的,不能采用先后分开进行检测的方式。建议采用超声 波热流量计检测,如果采用超声波流量计与温度传感器配合使用 进行检测,检测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5min,这样温度逐时值变化 较小,可以忽略流量和温度波动的影响,流量应采用时间间隔内 的累计流量,不得采用瞬时流量计算。

供暖系统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

7.4.4在管道中,由于沸腾、蒸发、进气等,造成管道内存在气 本,当管道垂直或倾斜时,管道内的气体混合在水中,不单独分离 出来。此时,超声波探头沿管道轴线安装,不管在管道的上下左 右哪个位置,都不会影响到检测结果。而当管道水平时,由于密 度的关系,水在管道下部流动,管道上部可能会聚集气体,如果超 声波探头安装在管道上部,超声波探头在检测时,超声波穿过气 本和水层,产生检测误差。未消除该误差,一般把超声波探头安 装在管道侧面轴线方向,以保证超声波只经过水层,消除经过空 气层的误差。超声波流量计安装时,距离前端管道阻力位置天于 10倍管径,距离后端管道阻力位置大于5倍管径。如果现场管道 不具备所需的长度时,检测位置在报告中说明。 7.4.6新建工程的管道可以用委托方提供的管道数据直接计算

为径尺寸,老旧管道内部会有锈蚀现象,需要用超声波测厚仪检 测管道壁厚,计算内径尺寸。

7.5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

7.5.1通风与空调系统开始运行时,由于系统处于调整运行状 态,风量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的检测结果不能代表通风与空调 系统正常运行时所达到的效果,检测结果容易超出许可偏差。在 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调整正常、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此时检 测才可以获得通风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所能达到的效果。通风 与空调系统检测前,应在设计工况稳定运行24h

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大边尺寸)和局 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天边尺寸)的直管 段上,当条件受到限制时,距离可适当缩短,且应适当增加测点数 量。测定截面内测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风管形状而定,对 于矩形风管,应将截面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并使各小截 面尽可能接近于正方形,测点位于小截面的中心处,小截面的面 积不得大于0.05m。在圆形风管内测量平均速度时,应根据管 径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于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上 测量四个点,且这四个点必须位于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上。

7.6.4空调系统中,通风管道存在漏风点,导致通风管道存在漏 风现象,空调机组产生的供风量,在通过风道时,会造成风量损 失,导致在各风口检测出的风量之和,不可能大于空调机组总风 量,在空调机组总风量和各风口的风量检测过程中,选择同一机 组及其所带的各风口进行检测,可通过以上方法互相验证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

本,当管道垂直或倾斜时,管道内的气体混合在水中,不单独分离 出来。此时,超声波探头沿管道轴线安装,不管在管道的上下左 右哪个位置,都不会影响到检测结果。而当管道水平时,由于密 度的关系,水在管道下部流动,管道上部可能会聚集气体,如果超 声波探头安装在管道上部,超声波探头在检测时,超声波穿过气 本和水层,产生检测误差。未消除该误差,一般把超声波探头安 装在管道侧面轴线方向,以保证超声波只经过水层,消除经过空 气层的误差。超声波流量计安装时,距离前端管道阻力位置大于 10倍管径,距离后端管道阻力位置大于5倍管径。如果现场管道 不具备所需的长度时,检测位置在报告中说明。 新建工程的管道可以用委托方提供的管道数据直接计算内 经尺寸,老旧管道内部会有锈蚀现象,需要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 管道壁厚,计算内径尺寸。

8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检测

8.1.4照明系统电能质量检测包括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功率 因数、电压偏差检测,低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检测应在负荷率大 于20%的配电回路进行,且应在负载正常使用的时间内进行,检 测宜选择在室内低压配电柜断路器下端进行。测量仪器可采用 A级或B级的仪器并配置不小于0.5级的互感器进行检测。当 对测量结果有异议时,应采用A级测量仪器进行复检。 8.1.5由同一施工单位施工的同一建设单位的多个单位工程 (群体建筑),当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同材质、同类型、同生产批次 的可合并计算。一

8.2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

8.2.3新灯具在刚开始使用时,其亮度会不断衰减,在使用一段 时间以后才会逐渐稳定。因此,在照度检测前,灯具需提前若于 天持续点亮,使灯具进入稳定状态才能开始检测。同时,检测前 灯具应提前开启一段时间以达到稳定。具体的检测要求按照现 行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的规定。局部照明照度 检测时,布点位置应按照设计规定的平面和高度进行,如无特殊 规定,一般为距地面0.8m的水平面。对走廊和楼梯,布点位置 般取地面或距地面1.5m以内的水平面

8.3.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同时也是

8.3.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同时也是 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 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

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电力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 定的标准要求。

9.1.1集热系统效率是衡量集热器环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 重要指标。效率过低无法充分发挥集热器的性能,浪费宝贵的安 空间;热损因数是衡量贮热水箱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热损因 数越大说明贮热水箱的保温性能越差,热量丢失越快;因此必须 对集热效率和贮热水箱热损因数这两个指标提出要求,以达到充 分利用光能和满足用户需求

9.1.2太阳能光热系统检测分为长期测试法和短期测试法。长

期测试法的检测周期不应少120d,且应连续完成。考虑到批量工 程项目检测的实际可操作性,长期测试难度较大,因此采用短期 检测法对太阳能光热系统进行检测

9.1.3规定了太阳能光热系统检测时的环境平均温度。环境温

度对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测评有一定的影响,应给出一定的限制。 太阳能光热系统的环境温度规定参考《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 范》GB/T 20095给出。

9.1.4制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节约检测

9.1.5太阳辐照量指接收到太阳辐射能的面密度。在

分地区,阴雨天气的太阳辐照量H<8MJ/m²·d;阴间多云时的 太阳辐照量8MJ/m²·d

自所在地无典型气象年数据,宜参考地理位置相近地区的典型气 象年数据。对于因集热器安装角度、局部气象条件等原因导致太 阳辐照量难以达到16M/m的工程,可视当地太阳能辐照量第 四区间的天数为零进行计算,测试期间的太阳辐照量应均匀分 布。

9.2.2辐射表应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以保障福照度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代表性。环温传感器应放置在环温罩内,避免太阳光直 射。水温传感器要与被测介质保持充分接触,以保障测量数据的 准确性。

9.3购热水箱热损因数

9.3.2本条规定了贮热水箱热损因数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主要参照《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19141中 贮热水箱热损因数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时应注意,由于工程中贮 热水箱体积一般较大,水箱中水温会产生分层现象。因此,在测 量开始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和开始时热水箱内水温度时,应使 水箱内上下层的水充分混合,使上下层水温温差小于1.0K。

10太阳能光伏系统检测

10.1.2制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节约测试 成本,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系统测试数量。现阶段,太 阳能电池组件类型主要包括晶硅和薄膜电池两类,系统与公共电 网的关系主要分并网和离网两类

10.2.1检测前应确保系统已经可以正常运行,如果负载不正 常,系统工作效率将会受到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能正确反映系 统的性能指标。本条规定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检测时间。当地 太阳正午时前1h到太阳正午时后1h的2h内是一天内太阳能辐 照条件最好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测出的数据,基本可以代表该系 统最佳的工作状态。

10.2.2在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检测中,坏境温度与风速并

参与计算的参数,但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效率影响较大,在检测 过程中,应保证环境温度与风速在要求的范围内波动。太阳能光 伏系统的检测应在太阳能辐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考虑到我国 的绝大部分国土的太阳能资源都在Ⅲ类地区以上,且太阳能资 分布在血类以上地区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本 条规定测试时的太阳总辐照度不应小于700W/m。

10.2.3为防止外接辅助电源对测试的干扰,应在测试前,切 断所有外接辅助电源。对于独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GBT 18476-2019 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 耐裂纹扩展的测定 慢速裂纹增长的试验方法(切口试验),负荷端 股从蓄电池后接入,而且蓄电池也有电量损耗,应在蓄电池组 的输入端测量系统的发电量;对于并网的太阳能光伏系统,一 股是在逆变器后接入负荷端和上网,而且逆变器也有电量损 耗,应在逆变器的输出端测量系统的发电量。

11.1.1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是反映系 统节能效果的重要指标。工程项目应综合考虑气候区域、资源 条件、工程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地源热泵系统并进行合理设 计。 11.1.2制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节约检 测成本,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系统检测数量。根据地 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分为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 地源热泵系统及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三种。

11.1.1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是反映系 统节能效果的重要指标。工程项目应综合考虑气候区域、资源 条件、工程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地源热泵系统并进行合理设 计。

11.1.2制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节纟

11.2制热性能系数和制冷能效比

11.2.1大部分工程不具备长期监测条件,因此实际检测过程 中主要采用短期测试。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受环境影响 较大,土壤的温度、污水的温度、地表水温度,与测试时间段有 关系,为了保证相对准确,测试应在供冷(供热)15天之后进行。 当测试工况不满足标准规定要求时,应在系统投人使用后 的第一个制冷期或供暖期,补测系统制冷能效比和系统制热性 能系数。

中安来用短期测试。地源热永系究的运性能受外境影 较大,土壤的温度、污水的温度、地表水温度,与测试时间段有 关系,为了保证相对准确DB11/T 1190.1-2015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测试应在供冷(供热)15天之后进行。 当测试工况不满足标准规定要求时,应在系统投人使用后 的第一个制冷期或供暖期,补测系统制冷能效比和系统制热性 能系数。 11.2.3短期测试期间系统应在合理的负荷下运行,如果负荷 率过低,系统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相差较大,其系统性能不具 有代表性。经过对不同项目的设计资料和实际工程项目运行 参数分析,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时系统负荷率在60%以上运行 比较合理,系统能效能保持在相对较高范围,对机组性能进行 测试时,机组负荷率宜在80%以上。系统的运行性能与设计的 合理性、设备的选型、机组与水泵的匹配及运行策略都有关系,

率过低,系统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相差较天,其系统性能不具 有代表性。经过对不同项目的设计资料和实际工程项目运行 参数分析,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时系统负荷率在60%以上运行 比较合理,系统能效能保持在相对较高范围,对机组性能进行 则试时,机组负荷率宜在80%以上。系统的运行性能与设计的 合理性、设备的选型、机组与水泵的匹配及运行策略都有关系,

对于项目由于某些原因系统运行负荷率达不到该条款规定时, 建议在系统运行最大负荷时段测试。不同类型项目的运行方 案不同,但一般开启运行时间不会低于8小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