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中国高校校园规划.pdf

07-中国高校校园规划.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7.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15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07-中国高校校园规划.pdf

苏州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

苏州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 PlanofNewCampusofSuzhouUniversity

地点:江苏苏州 完成时间:2003年 项目获奖或实施情况:方案竞标专家评比第一名 规模:192公项 主要设计者:包小枫张轶群荣耀BaoXiaofengZhangYiqunRongYao 规划说明 规划汲取苏州古典园林和江南水乡的精髓,将其在现代大学校园中进行新的演绎。 (1)建构以水为核心的校园空间格局,将水网绿化引入建筑组群之中,形成气韵生动、疏密有致的空间 布局。 (2)组织蜕蜓曲折,回转通达的道路系统,步行空间在水街、曲径之间转换,形成游园般步移景异的感受 (3)营造婉转深遮的校园公共空间体系和景观,通过“苑-园-街-院-庭”的起承转合形成园林化的 景观特色。 (4)将建筑院落错落有致地围绕着自然景观,以开散的形式面向四周的景观展开,交织融于园林环境之中。 由此,规划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兼具传 统空间诗意和当代文化需求的教学生活环境

地点:江苏苏州 完成时间:2003年 项目获奖或实施情况:方案竞标专家评比第一名 规模:192公项 主要设计者:包小枫张轶群荣耀BaoXiaofengZhangYiqunRongYao 规划说明 规划汲取苏州古典园林和江南水乡的精髓,将其在现代大学校园中进行新的演绎。 (1)建构以水为核心的校园空间格局,将水网绿化引入建筑组群之中,形成气韵生动、疏密有致的空间 布局。 (2)组织统蜓曲折,回转通达的道路系统,步行空间在水街、曲径之间转换,形成游园般步移景异的感受。 (3)营造婉转深遮的校园公共空间体系和景观,通过“苑-园-街-院-庭”的起承转合形成园林化的 景观特色。 (4)将建筑院落错落有致地围绕着自然景观,以开散的形式面向四周的景观展开,交织融于园林环境之中。 由此,规划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兼具传 统空间诗意和当代文化需求的教学生活环境

DBJ/T15-168-2019 广东省建筑节能管理信息数据元苏州科技学院新校区校园规划 PlanofNewCampusofSuzhouCollegeofScince

苏州科技学院新校区位于苏州市区西南部的国际教育园北区,该用地南临上方山景区和石湖风景区,北靠苏 州南部城市快速干道宝带路,占地约113公项(含石湖校区)总建筑面积53.3万平方米,全日制学生数17000人。 苏州科技学院新校区整体结构框架可以概括为:“一带、一心”、“三圈、三环”

京邮电大学沙河新校区校园

地点:北京 完成时间:2003年 规模:87公项 主要设计者:包小枫龚颜谭琪BaoXiaofengGongJieTanQi

地点:北京 完成时间:2003年 规模:87公项 主要设计者:包小枫龚颜谭琪BaoXiaofengGongJieTanQi

规划理念集中体现北京地区的文脉特色。在整不校园规划中,借鉴广明清北京城的布局 技园王轴线 穿过核心教学区;“护城河”式的外围水系不仅起到了传统围墙的作用,更与城市之间形成了景观与现实的 交流。规整的方格路网、厚重的建筑组团都体现出了北京地方的历史传统。 功能安排上将三大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区)集中布置,公共绿化穿插其中,形成疏密有致的 建筑组群。同时充分考虑了高校生活的特点,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设置了大量的联系通道,而主要的一些 生活服务设施就布置在主要通道附近。 建筑空间以合院为基本形式,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形态与其所处区位一一北京历史建筑以及基地周边建筑 空间形态之间的呼应和协调。建筑单体之间由廊道相贯通,形成纵横掉阖的丰富空间序列,为师生的交流提 供了优良的场所与空间。建筑单体形体方正,厚重,体现出北京邮电大学明德、厚学的校风,立面材料以白 色涂料和灰砖为主,稳重又不失活泼,同时辅以墨绿色钢构件和隐框玻璃的运用,这些具有高科技特征的处 理手法显现着北京邮电大学的主要学科群 信息技术学科群的时代特征。

中国医科大学新校区规划

中国医科大学新校区规划

地点:辽宁沈阳 完成时间:2003年12月 规模:144.63公项 主要设计者:韩建新马烨伟琦唐进Han JianxinMaYeQiWeiqiTangJin

该方案特别重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最大限度的争取南向朝向。以集中和分散的布局形 式,合理分区,在塑造活泼而有序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沿街景观,为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做 出贡献。 道路交通组织:主入口位于校区东侧,北面与南面各有一处次入口。主校门广场和中心广场共同构建出 校园的中心节点。车行系统环绕各功能区外围,内部建立完善的步行系统,人车分流,创造出安全顺畅的校 园交通体系。 功能分区:校区由城市道路自然分割为三个区。中部A区为主校区,各教学组团围绕中心广场呈放射状布 置,疏密有致,外部空间丰富。组团建筑可分期建设,形成有机生长的结构。北侧B区和南侧的C区分别用于 学生宿舍和附属三院医疗用房的建设。 绿化景观组织:以中心广场为校园的景观中心,各功能组团如形态各异的绿岛环绕着中心广场,张弛有 度,既分又和。校园周边的城市绿带形成绿环。方案将城市绿带与校园绿化有效沟通,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形成宗面丰高、

妙用地形,创造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

Usingtopographyskillfullytocreatebeautiful place IntroductionofplanofnewcampusofHubei EducationCollege

武汉市教育学院地形特色空间人文校国

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过程,不可 能一而就。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又对学校 提出了不同的使用要求。校园必须高起点规划,以保 正在不同时期的建设有延续性,后续发展仍能维系合 理的功能布局;同时也是保证目前校舍在远期仍能满 足发展需要的必要条件。 2.人本主义精神 在规划设计中处处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平面 布局、建筑设计以及景观环境的设计中以充分尊重人 的生理、心理使用要求,尽量创造便捷合理的功能布 局和舒适宜人的空间尺度,以创造真正宜人适居的校 园环境。 3.安全便捷的交通系统 在学校的道路交通系统的设置上,尊重校园活动 的主体一一学生的使用需求,在满足校内机动车的使 用要求的同时,结合绿化环境,在校内的交通系统 中,提出了专用的步行道路和专用非机动车道的设 计。通过专用步行道路和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可以避 免多种不同形式的交通流线的相互交叉,从而提高整 个校区内的道路系统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创造 了一个良好的步行空间。 在静态交通的设置上,则是结合前述相关的组团 布局形式,在各个组团的外部结合宽阔的绿化带,设 置相关的静态交通设施。通过这一设计手法,一方面 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使人们可以便捷的到达各 个组团,另一方面,相关交通设置和静态交通设施的 外置,又为组团内部形成良好的步行空间,创造了有 利条件。 4.塑造极具特色的空间环境 结合校区内的现状水系、山体,通过塑造轴线 对景、建筑形态、开放空间布局等相关要素的利用 在校区形成具有特色的,可辩识的校园景观轴线。同 时为了在学校内外能够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环境。在 交园布局形态上,强调各个组团内建筑的围合式布局 形态,通过这一布置方式来突出各组团内部的邻里空 间的塑造。这样在校区内不仅可以形成丰富而富于变 化的建筑空间,同时也利用这些空间形成良好的交流 场所,从而在学校内营造出浓郁的学习交流氛围。 5.塑造人文校园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 培养素质、塑造品格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处处体现 尊重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人文理念,旨在营造 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湖北教育学院新校区详细规划介绍

湖北教育学院新校区详细规划介绍

3.基地现状分析 用地周边现状多为旧村用地。其中西侧为新建 居住小区;南侧现状为旧村用地,远期拟建居住小 区;基地北面为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东侧现状为 日村用地,远期拟建学校的后勤社会化基地,原则 上校内不再新建学生宿舍。

湖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省属成人 本科院校。2000年开始独立招收普通本科生,办学 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湖北教育学院逐步发展成 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 2.区位条件 湖北教育新校区用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 胡口村,城市二环线与三环线之间,距市区中心与 老校区较远。基地西临规划中的城市中环线,东临 沙子岭湾,北临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南临武的公 路。本次规划用地共130.5公项,其中一期征地77.5 公项,远期征地53公项。西侧道路为城市快速路, 红线宽度50米。西南侧为雄楚大道的延伸线武豹公 路,向南连接武黄高速公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 道,宽度30米。

三、规划说明 1.总体结构及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 湖北教育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大,且地形较为复 杂,用地被山体及水系切割,较适宜分子型的布局方 式。 新校区用地内现状建筑分区较为混乱。 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最后规划方案形成了6个独 立学院区(考虑到远期可能与体育运动学校的资源共 享)、一个复合生活区,围绕3个公共服务中心的格 局。 (2)结构分析 本次方案在校园内规划了两纵三横五条主要的形 态轴线以及相交处的景观节点。 1)三条横轴 基地内现状山体及水体天然形成两条分割基地的 横向景观带,即山体景观带和由水面开阔空间形成的 视觉景观走廊。第三条横向轴线平行视觉景观走廊, 由北侧的独立学院开始,穿过中心服务组团,延至东 侧山体上的教工宿舍区。 2)两条纵轴 本次方案从入口广场处规划了一条南北向的主要 景观轴线。通过梳理现状道路以及远期对现状建筑进 行拆除改造,形成一条由入口处起始的纵向轴线, 直延伸至校园中部,与山体相交形成景观节点。然后 越过山体与基地东北侧贯穿运动场与独立学院中心绿 地的开放空间轴线相连。第二条轴线贯穿西侧三片独 立学院的中心绿地,与视觉景观走廊相交形成一个景 观广场。 3)多处景观节点 方案在主入口、主要景观轴线与山体交点处、视 觉景观走廊与独立学院轴线交点处形成三个主要景观 节点。在轴线与轴线、轴线与山体、水体交点处及学 院的围合空间内形成若干次要景观节点。

4.景观系统规划 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除两纵三横五条主要的景观 轴线以及相交处的景观节点外,还有沿城市快速路的 城市景观界面和高压线带状防护绿化。通过这一规划 形式,不仅强调了各条轴线在空间上的序列性和方向 性,同时结合生态绿化带形成具有显著特色和标示性 的主体量观效果

更多无水印资料在淘宝店铺:一招先

姚存卓YaoCunzhuo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筑与城而规划学院

关键词 山地 建筑 景观

成:在沿山的机动车道一侧垒起了很高的挡土墙, 墙被划分成很多个正方形水泥板,这本来是再普通不 过的了,可石板上有趣的图案吸引着我们驻足观赏 询问路过的学生才知道,学校每年都会有画墙比赛 这些就是各学院同学的成果,有些很好的作品还会作 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一些建筑底层被架 空成为社团进行日常活动的的地方,我们这次正巧码 到某个社团在进行演讲活动,吸引了很多同学旁观。 印象最深刻的是由美术学院开始一直向南延伸至 图书馆的步行区域,这是港大最重要的步行空间。美 术学院将建筑内部的阶梯延伸到室外公共空间,并利 用学生课堂美术作品的展示,将美术学院内浓郁的艺 术气息充分展示在公众面前。拾级而下,开散的空 间,顿时变得狭小起来,四周长势旺盛的密林,挡住 了夏日炎炎的热浪,这样的环境让人很愿意在小径上 休闲地漫步(图12)

山地上的建筑利用舒缓斜坡和台阶吸引步行空间 内的人流自然导入,我们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转入了 柏立基学院的庭院里。继续拾级而下,穿过机动车 道,通过长长的坡道转到一个下沉式广场,这个下沉 广场是由邵逸夫楼与历树雄科学馆底层架空的空间向 外延伸形成的,可能边上就是书店的缘故吧,显得非 常安静,看来是一个看书休息的好地方。而从小广场 向西南一转,人顿时多了起来,这里是港大的中心, 中山阶、中心花园和中山广场以及周边建筑共同组成 了一个高低错落的台地空间,人们有的忙着上课或是 参加各类社团和讲座活动;有的正在中山阶边上露天 咖啡馆里享受着午后美妙的时光;有的正闲坐在大草 坪上聊天(图13图20)… 这是笔者第一次漫步在港大的经历,时间很短, 但还是着实地感受到了港大校园里强烈的自由空气和 创造激情,建筑与建筑之间开放流动的空间,让生活 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甚至是我这个陌生的过客都能体 味到一种大学育人的宽容

都市型校园发展的新模式

enewmodelofthedevelopmentofthecampusincity Introduction oftheframework ofcampusplan in YaleUniversit

Thenewmodelofthedevelopmentofthecampusincity IntroductionoftheframeworkofcampusplaninYaleUniversity

李晴(编译)LiQing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在简述耶鲁大学校园历史脉络的基础上, 本文详细介绍了耶鲁大学2000年版规划框架的环境空间特征 划设计准则、开发潜力地区和校园规划系统等四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总结了新一轮规划框架的特色

市型校园混合使用开放空间标识系统弹性框

纽黑文市坐落在平原上,被东西两条河流、南 面海岸线和北侧的两块巨岩所环绕,1641年城市总 体规划架构了一个九分格的中心区布局,带给纽黑 文市和耶鲁校园一个清晰的道路组织网络。由九分 格出发顺应地脉和河流向外辐射,是纽黑文市和耶 鲁校园不规则形状的外围社区。从总体上看,耶鲁 校园的现状环境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1.混合使用 与纽黑文市一同生长扩张的经历,使得耶鲁大 学和纽黑文市相互啮合在一起,沿校园边界生成许 多师生、市民和外来者所共享的丰富的混合使用。 例如,耶鲁的Chapel大街既是耶鲁大学的视觉和 行为艺术中心,又是该市的主要零售商业街。 Whitney林荫道和Grove大街的零售和艺术服务区 承载了耶鲁大学的行政办公、饭店、咖啡馆、联排 住屋、美术馆和Audubon艺术区等诸多功能,同 时这些地方也吸引了纽黑文市的所有市民,是最具 活力和最有意思的都市场所。 耶鲁最传统的建筑群 住宿学院也是多种功 能相互叠合,12所住宿学院每所都是一座综合建

校区,同时并存的大量步行交通变得非常不便和危 2 5.分散的停车场 耶鲁的集中式停车库仅占校园一半的停车面 积,另外一半分散在60多处地面停车场,一些地面 停车场很小,只有一辆泊车位,而且,大量的停车 空间不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之内。 6.不分明的标识系统 缺少有组织的标识系统使得到耶鲁参观的人感 到不便。纽黑文市的高速公路出口处很少有指示取 鲁大学的标识,从城市街道到停车场、从停车场到 校园主要目的地的标识不明。此外,不连续的建筑 标识、单向行驶街道对机动车出入口的限制使得这 个问题更加恶化。 7.无组织的灯光照明 校园照明在耶鲁没有被当作一种使校园夜晚更 安全、便利的手段,迄今为止,不论是纽黑文市还 是耶鲁大学都没有开发出一套灯光照明系统,来提 高步行安全、展现校园和都市的魅力。

筑,拥有公共休息室、食堂、图书馆、学院办公室 (包括院士套间和教师办公室)、学生活动区、学 生住宿区和研究生房,是学生学术和社会活动的焦 点。复合式的空间使用模式,将不同活动功能纳入 幢单体建筑内,体现了耶鲁极其突出的都市化校 园特征。 2.线性校园 耶鲁校园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它的线性结构: 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0.5千米,沿学院街和展望街 构成一条长脊。 3.多变性开放空间 耶鲁的校园环境同它的历史建筑一样著名,校 园内的两种主要开放空间类型一 一内向私密性空间 (如学院庭院)和外向公共性空间(包括城市街道 和步行道) 一之间的张力独特地定义了耶鲁校园 的都市体验。 4.不平衡交通 由于耶鲁大学的都市型校园特征,城市机动车 辆日夜繁忙地穿梭于校园之中。为了提高道路交通 通行量,纽黑文市政府于上个世纪60年代将城区内 大部分道路改为单行道,导致各种车辆快速地穿越

(3)保持耶鲁传统空间特色,在重要街道和景 观视廊末端,继续设置塔楼和其它突出建筑元素, 形成对景。 (4)建立连续街道界面,鼓励建筑地面层的活 跃性功能使用。 (5)用大的水平向建筑将小的分散性建筑物体 连接起来,提高旧建筑的利用效率。 3.开放空间 (1)识别校园不同类型开放空间的语言词汇 (包括街道、步行道、方院、庭院和花园),保护 现存环境和营造新的开放空间。 (2)增加公共街道、步行道和内部开放空间之 间的联系通道。 (3)在建筑和城市街道之间,利用建筑临街退 界空间,形成浓郁的街道园林景观。 (4)考虑通过降低车速,营造一个安全、混合 型交通的自行车道系统,清晰标识自行车道的优先 生,并提供足够的自行车停车设施。 (5)规划实施一系列开放空间项目来完善校园 内的步行道路系统,配置新的娱乐设施。 4.街道 (1)将车行交通由单行道改为双行道,提高步 空间环境的质量

最小化横芽车 行道的距离。 (3)鼓励沿街停车以降低车速,提高行人的安 全和停车的方便性。 5.标识系统 (1)设计新的标识系统,向耶鲁的来访者、参 现人员、城市和地区居民、旅游人士、学生和教职员 工显露欢迎热忧之意,引导他们到达目的地。 (2)营造一个高级学术研究机构的形象,展露 耶鲁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当代文化和学术活动中的重要 地位。 (3)形成一个整合周边景观、建筑和都市环境 的道路标志系统。 (4)创造一个适应各种场合具有弹性的校园标 志系统。 6.灯光系统 (1)开发一个灯光系统,用低水平的白色金属 卤光代替在城市中流行的高压钠光,减少眩光。 (2)局部聚光于建筑入口、底层楼面、重要建 筑和景观的特征性元素处,以此强化校园夜间的步行 系统组织。 (3)有选择地照亮尖塔和其它突出建筑构件 在夜间营造一个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增强校园的方向 识别和定位。

四、开发潜力地区 通过对校园现存环境分析,规划析出大量未来可 用于开放空间和建筑物使用的开发潜力地区,并以此 寻找出机会满足校园长远的建设规划,提供新的公共 空间和娱乐设施,建立完善的系统体系,进而增进邻 里关系的建立。 在35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开放空间场地中,其中 大部分现在已经是开放空间,然而需要更新或重新配 置。更多可用于新建筑开发的场地在规划框架已逐 标出,这些场地大多数现在是停车场。规划拟在校园 停车需求点附近提供足够的泊车位,将过于分散的停 车场改造为更高强度使用的开放空间或其它开发性质 用地,集约化利用空间。规划框架还分析了每一个地 决不同用途使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配 置、密度和容积提出建议,形成了每个基地的规划准 则。 五、规划框架 耶鲁校园分为七个规划片区:上展望区、科学 山、Hil大街、百老汇、中心校园、医学院和运动 场,每一个规划区都拥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依据 规划设计准则和开发潜力地区分析,规划框架对每 规划片区在土地使用、建筑形式、景观和开放空间、 交通、停车场、照明、标志和邻里界面八个方面进行 系统规划,提出了渐进而非革命性的政策和措施建 议。 1.使用功能 该框架考虑了十项功能:学术、行政管理、艺 术、运动、商务、社区设施、文化、医学、研究实验 室和住宿。由于耶鲁校园的功能混合特征,传统的土 地使用、区划或土地所有权确定其使用性质的方法明 显不合适,规划遂采用功能叠置的方法,通过在适宜 的地方支持合适的活动来强化各片区之间的连接,鼓 励丰富多样和混合性的功能活动,增强耶鲁校园的个 性。 2.建筑形态 耶鲁大学是美国最古老和最具特色的校园之一, 一些建筑以其优秀的设计而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许多 建筑对大学和纽黑文市而言非常具有历史和学术价 值,它们形成城市地标、划分城市街道和开放空间、 提供沿重要街道可视对景、以塔和锥形体勾勒城市轮 廓线。规划新的建筑形态延续这些特色性的空间品 质,例如在核心区,新建筑通过沿街界面布局,延续 107

通过对校园现存环境分析,规划析出大量未来可 用于开放空间和建筑物使用的开发潜力地区,并以此 寻找出机会满足校园长远的建设规划,提供新的公共 空间和娱乐设施,建立完善的系统体系,进而增进邻 里关系的建立。 在35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开放空间场地中,其中 大部分现在已经是开放空间,然而需要更新或重新配 置。更多可用于新建筑开发的场地在规划框架已逐一 标出,这些场地大多数现在是停车场。规划拟在校园 停车需求点附近提供足够的泊车位,将过于分散的停 车场改造为更高强度使用的开放空间或其它开发性质 用地,集约化利用空间。规划框架还分析了每一个地 块不同用途使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配 置、密度和容积提出建议,形成了每个基地的规划准 则。

一个是区域级的娱乐型自行车系统,另一个是 服务于耶鲁社区的地方级自行车系统,两个系统须 相互联系,谨慎处理自行车通道、出入口、安全 性、维护和行驶时间的控制。 5.邻里界面 规划拟从房地产经营、改善公共设施和设计三 个方面增强耶鲁与纽黑文市的相互关系: (1)鼓励耶鲁与当地社区的往来和商业活动, 如耶鲁大学在市中心区租赁房屋作为行政办公、医 疗诊所和停车库之用。此外,耶鲁可以与纽黑文市 就涉及双方利益的地区进行联合开发,使彼此连接 地带更安全和更具吸引力,支持邻里社区的发展。 (2)当纽黑文市计划改善中心区公共设施时, 鲁与纽黑文市协同工作,提高城市空间形象,增 强城市环境对商业、学生、教职工和外界的吸引 力,推动地方经济,形成大学与城市的双赢。例如 双方协作,重新设计城市街道和建筑物的照明系 统,让城市夜晚的形象变得生动和富有戏剧性。 (3)耶鲁的邻里从总体上看是基于传统街道和 步行尺度规模的社区,通过建筑物和开放空间的设 计,新建筑地面层的使用功能与街道生活相关联, 老建筑尽量调整为面向街道和对外开放,增强街道 生活氛围,同时美化建筑物前的环境景观,形成有 利于邻里社区的柔性开放空间边界,强化邻里特 征。 不论何时,耶鲁应该有意识将它的规划、设施 建设和开发决定指向纽黑文市的邻里社区,重建邻 里的脉络,修复过去因相互摩擦而适侵蚀的相互关 系,促成当地社区目标的实现。 六,结语

耶鲁大学及其规划咨询顾问CooperRobertson &Partners历经三年,完成了耶鲁校园未来20年发展 建设的规划框架,从上述的分析看,该规划框架具 有以下特点: 1.一个适合未来发展的弹性框架 由于担心制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总体规划,在 学校遇上无法料想的因素时,会因为规划的僵化而 产生尴尬,因此耶鲁明智地选择了一个尊重现存校 园、面向未来的整体规划框架。“对于一个总体规 划,只要有一次违反,就可能使人怀疑它的权威 性。”新一轮规划框架提出了未来建筑物建造的可 能地点,但没有对建筑物的外形和使用功能进行详

间照明系统既安全又符合美学要求,使得夜晚的校园 本验能像白天一样值得回忆。” 精心规划设计的夜景灯光照明和符号标识,加 强了耶鲁和纽黑文市空间的连续性,表达出耶鲁的学 术和文化使命(特别感谢下冰先生提供文中的校园实 景图片)

濮阳大学艺术楼方案设计的思考

Experienceofstage ReviewtotheBuildingofArtinPuyangUniversity

总希望一些非建筑的东西能帮我们把建筑创作带 得更远。 那个关于舞台定义的问题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的 则广告一 一个身着红色唐装的少女飞舞在宫墙前 冰面上,甚至广厦之上,一直到煸情的主题字幕出 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除去它本身商业 化的寓意,这则广告也暗示了这样一点:对于舞者而 言,舞台的定义可能取决于内心和肢体涌动的边界。 那么,对于建筑师来说舞台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显然 不只是一种对于观看与被观看之间的被动组织,它应 该是提升日常行为的戏剧性的场所,这种戏剧性在观 者与被观者之间发生,同时至少还可以由场所内的人 的经验获得。如果根据这样一个定义,我们又应该怎 样用建筑语汇去实现这个定义呢? 在中文和英文的字典上“舞台” 都被定义成为用 以表演的升高的地面。这个定义显示了一个最基本的 个建筑手法一一升高地面一 一即“台”。但是显 然,正如表演形式正在走向自由的多元,舞台本身也 存在着多种定义方式: 纯化背景一背景的纯化可以提升前台人物的鲜 活和光彩; 边框一 一一个小小的边框提供的生活片断,由于 其暗示性及其衍生出的诱惑性而比直白的展露更能提 高戏剧性。再没有比希区考克的《后窗》更能阐明这 一点的了。 造景一 在建筑词汇中,有些词汇本身就带有强 烈的戏剧性。比如号张的台阶,独立的带有对话表情 的阳台。这些都是意大利歌剧中常见的舞台布景。

延伸一传统的,截然分开的舞台和观众席的关 系受到了现代表演形式的挑战。从深入观众席的先锋 活剧的小剧场到模特走秀的T台,舞台的延伸给角色 的双方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下沉一—通过与抬高相反的手法,集中观赏者的 视线于表演者的身上。

接到猴阳大字的艺 块边长为72米的基地,和生物馆行政楼等一起列 在平行于校园主轴线的一条次轴线上。整个校园规划 校为理性。艺术楼的功能定位是以音乐舞蹈为主,要 求提供100间钢琴房,一个小型音乐厅以及音乐教 室,舞蹈教室若干,间有部分画室。设计初期,甲方 提供了较大的设计自由,但是对于一个小城市的建设 项目,资金的限制也是不言自明的。夸张的造型被预

先排除在了设计意向之外,尽管那是最直接的表 现艺术楼身份的方法。一定还有其他的切入点,能为 环境,建筑自己的身份以及使用者共同认可的切入 点。这时我们想到了那个关于舞者与舞台的广告以及 由此带来的种种思考。除了通过形象这种外在化手 段,给使用者(即艺术系的师生)提供内在的舞台体 验是另一种形神兼备的符合艺术楼主题的方法。我们 在那个自由定义着舞台的唐装少女的牵引下起航了。 我们的想法是使艺术楼成为一个在不同的层次和 不同的侧面能够提供舞台体验的场所。场地形状的限 制以及几个部分层高的不统一(普通教室,钢琴房, 舞蹈教室等均要求不同的层高)使我们首先在大的布 高上选择了半围合的形式一 一按照层高的不同要求, 把琴房,舞蹈教室,普通教室分别集中设置并以精心

设计的楼梯间来组织不同层高间的交通。楼梯间同 时也是三部分连接的铰链,并使三部分形成半包围 的态势,共同围合平面为椭圆形的小型音乐厅。由 于开间较小,琴房得以摆脱结构的限制,而对音乐 行呈现了 温和的曲线形的依假。而在入口部分 我们以大台阶来组织三个部分的入口。这种总体安 非首先在第 个露天的剧场,以 台阶为舞台,小型音乐厅为其舞台背景,而所有环 的教至琴房等都成为观者的平台, 在教室的安排形制上我们采用了最为普通的内 郁式。但我们想在建筑的不同细节实现舞台体验的 构想,以此来打破单调的行列式。我们在普通教室 部分的第四层和第五层(顶层)创造了一组有着对 活关系的交流平台。由于采用了和教室同样的进 这个平台的丰富趣味有 一半隐含在阳光的投影

中,但这更使它增加 种框景中的神秘性和趣味 性,像是一个浓缩在盒子里的造景的小舞台。 另一个造景地点,在舞蹈教室部分的内侧面上, 使用的仍然是具有对话意味的一个戏剧性的小阳台。 与上一处的造景地点不同的是,我们在这里的框景深 度较浅,并以开窗极少且不规律的留白墙面作为一种 带有抽象意味的舞台背景,同时辅之以侧墙上的那个 戏剧性的小阳台。此处留白的墙面和旁边出挑的框架 玻璃也形成了较强的虚实对比。 由于教室外窗面采用了大面积的隔栅,从而提供 了一种较为单纯的立面,这为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暗示 舞台提供了可能性。在普通教室部分的南侧的隔栅墙 面上,教师休息室的阳台成了单纯立面之上的视觉焦

图2~6 层平面图 舞台意向 具有对话意义的小阳台 浓缩在盒子里的小舞台 总体透视

点,在其中出出进进的人的行动都将会被背景强烈的 突出。同时具有这一戏剧性效果的还有钢琴房部分南 向立面上两个精心安排的休闲空间。 在舞蹈教室部分,我们结合着大厅做了一个为部 分画室安排的展廊,并把朝向小音乐厅的部分做成了 开放式的休闲茶座。在茶座和舞蹈教室之间用天桥连 接使大部分空间上下相通,保证了屋顶采光给底层展 廊以足够的照度。同时有趣的是,我一直觉得茶座和 天桥共同形成了一个类似T台的走秀地点。或许你会 说这有点牵强,但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欲望城市》 里的女人们都知道走猫步并不需要严格意义的T台, 似像非像间的暗示带给心情的愉悦感可能更优于一个 正式的秀台。这是我们偶得的东西,不是刻意设计的 结果,难得的是它仍然符合我们想在这座建筑中实现 的那种舞台体验。 在这座建筑中,我们努力想实践的是在平淡中安 插趣味,从一个较为内验的角度来接近一些我们通常 会采用外露方法去表达的主题。从舞台体验的角度去 把握艺术楼的气质使我们所采用的方法。虽然这里的 些想法后来因为甲方任务书的变动而产生了变动 但是大部分得到了保留

对青岛市中山路地区保护与改造的几点思考

刘婕 Liu Jie

是出保护性改造,以保护 为主的建议。若重探讨了城市街区空间特征和建筑文脉的保护与改造以及旧建筑再利用策略。希望能给中山 路的改造工程一些启示

为主的建议。着重探讨了城市街区空间特征和建筑文脉的保护与改造以及旧建筑再利用策略。希望能给中山 路的改造工程一些启示。

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再利用

青岛市中山路地区为德国殖民时期(1897年~ 1914年)所建的商业中心区,也是现在青岛商业中 心之一。中山路是青岛历史上最早的马路之一,距今 已有百年沧桑历史,是青岛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 青岛城市建设史和人文景观的一个缩影(图1)。道 路南端以青岛的标志物 栈桥回澜阁为对景,使它 成为游人在青岛的必游之地(图2)。德国殖民时期 德国人于1900年编制青岛市总体规划,划定斐特烈 大街(今中山路南段)以东,侯娄威街(今德县路) 以南,为欧人区,称为“青岛区”;德县路以北为华 人居住区,称为“鲍岛区” “青岛区”内道路宽 ,建筑形体较为高大,风格多种多样,多反映欧洲 文化特点,建筑密度小,多为公共建筑和花园式住宅 (图3)。而“鲍岛区” 则不同,道路狭窄,建筑仅 限两层,以居住建筑为多, 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依 付,较为密集(图4)。而今天的中山路规划改造地 区包活了这两个区域,其在街道形式、建巩密度和建 筑质量及风格上都有所不同,不同的区域在保护和改 造上应采取相应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的崛起,市中心东移,中山路在全市商业、旅游、 服务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竞争力也大不如 前,从青岛繁荣的缩影变成了一个有待复兴的地 区。 中山路今天的衰落不仅是在商业娱乐方面,而 是包括社会、经济、旅游文化和城市空间等下述各 个层面的问题(本文在此主要探讨与建筑和街区的 保护与改造相关的问题)。

1.功能定位不明确 中山路地区保持了相对完好的殖民地时期街道格 局、街巷尺度、历史建筑和近代老青岛的生活场景, 是老青岛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十分值得保护和保留 (图5和图6)。但中山路同时作为青岛的一个商业中 心,肩负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双重任务,这就使 得中山路地区一直处于历史和现实的夹缝之间,保护 和发展两方面都做的不到位,缺乏统一规划和设想, 也就导致了五六年前将中山路的行道树都砍掉而用广 告牌取而代之的荒唐行为。 2.住区问题 中山路地区中在四方路和保定路以北,存在大量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里院”式住宅(图7), 建筑密度较高,居住人口密度大,而且有大量外来流 动人口。现今建筑质量普遍不高,基础设施也不尽完 普,居民改建、加建情况严重,居住环境恶劣(图 8),不能让人产生社区感和归属感,影响中山路地 区的环境质量。因为该住区紧邻中山路,住宅临街门 面一般设为小店铺或服务设施,但档次都不高,仅仅 是为邻里的居民服务(图9), 不能吸引外来人员逛 街购物,也没有与中山路商业街相互呼应,一起形成 步行购物系统,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3.城市空间 栈桥位于中山路南端,是中山路的重要对景,但 由于交通的分隔,沿街建筑尺度的差异和立面风格的 多变,使得城市街道空间不连贯,中山路与栈桥之间 没有形成连续的界面,本应成为一体的城市景观被分 离了。 城市商业街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休闲 场所,当人们逛街劳累的时候可以坐下来休息,在节 庆日也是举行活动仪式的地方。而中山路地区没有类 似的开放公共空间可供人们休闲娱乐。 绿化对于人们感知城市空间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力。一个绿化优美的地方往往给人亲切感,具有亲和 力。而中山路原有的行道树被换上了广告牌,其周边 街道的绿化也是零零落落,随意而为。众多的居住院 落空间也没有良好的绿地和树木,没有形成城市里应 的“点、线、面”的绿化系统

更多无水印资料在淘宝店铺:一招先

定位与历史街区保护原则

、功能定位与历更街区保护原则 由于中山路自身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决定了她的功能定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综 合的。中山路地区作为青岛市的老城中心,是近代 青岛建筑、历史风貌的主要承载地区,具有重要的 历史文化价值。加以存在大量居住建筑,已形成了 固定而特有的社区文化。因此中山路地区的规划改 造应以全面V保护历史风貌,街区格局和保护重要建 筑的前提下,对部分现状不太良好的建筑适当改变 其结构、使用功能,但建筑原有风格保持不变。充 分利用其历史底蕴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融合 文化、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城市社区,同时也 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在对中山路进行改造中,主要体现完整保护的 原则。保护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保护风貌赖以生存 的整体环境的完整性,这不仅包括被列为文物单位 的建筑物,或特色建筑,同时更包括保护原有地区 的城市肌理、街道格局,乃至树木、有特色的建筑

中道路是城市意象中的主导元素,人们正是在道路 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的城市环境元素世 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与之密切相关。 中山路地区德县路以南的街道路网和格局是德 古初期规划建设的,德占时代青岛城市设计提倡欧 州中世纪城市的自由活泼风格,用与自然风光相 合的手法进行规划。区内道路平整宽敬,但并不是 方格网一样横平竖直,而是顺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膏 延盘旋,在这里道路不是直线,是延伸的曲线,每 条道路的距离都不长,走不远就出现一个岔路口,使 步行者不会觉的沉问劳累,步行空间饶有趣味。道路 的对景设计也相当讲究。如肥城路和浙江路都是以当 时规划的至高点一 天主教堂为对景,道路又是沿坡 而上,更加突出教堂高高在上的形象,成为道路端点 的标志(图10和图11)。肥城路的路面保留了原先的 粗制石块铺砌,如今这在青岛也很少见到,使道路具 有历史感,独具魅力(图12和图13)。

符号,因为这些构成了中山路地区甚至 境风貌的各种物质和人为因素。其中对文物保护单位 要依法切实保护,对特色建筑也应全面保护。对其他 建筑物的保护、改善、更新,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不同的方式和对策。

三、街区空间结构特征与保护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它保存着城市历史的印记,传递着过去生活的信 息。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几个老建筑的 问题,而是如何保存城市街区历史延续性,并且使新 旧建筑共生,协调发展。在法国,法令规定文物建筑 与其周围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应一起加以保护,因为 其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是和城市肌理密不 可分的,由此确定了在文物建筑周围500米半径都属 于保护范围。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在进行文物建筑与历 史街区保护中学习借鉴。 路网结构,街道空间,建筑物的尺度以及它们之

中山路区内沿街两侧建筑一 般为3至4层(除新 建的个别建筑),与道路的宽度之比为1:2左右,无 论视角和街景考虑都非常恰当。作为主要商业街的中 山路的两侧均为二、三层高的欧式风格建筑,底层店 铺,上面住宅,形成连续的界面(图14)。中山路 的道路不宽,两车道,与建筑一起构成宜人的步行购 物空间。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山路南端 建了发达商厦、百盛商场,北端建了国货商厦等几幢 高层建筑,对原有的街道尺度造成了破坏(图 15)。庆幸的是这几幢建筑建在端头,不是中间, 因此这种破坏还不是致命的。如今对中山路的改造, 应全面保留街道两侧的建筑,只进行立面的维修或内 部的功能置换,不能改变道路原有的尺度和建筑风 格。 沿街建筑的立面特征对于道路及街区的特征形成 具有重要作用。广西路的两侧住宅并立,临街布置 立面建筑风格统一,比例尺度严谨适宜,形成连续 安静、优美的道路景观(图16)

筑环境文脉的保护与改造

建筑单体的风格、结构、材料、细部等,无论对 单体建筑,还是对整个街区的空间关系都有起其继承 价值。城市中的建筑从多个层面体现出城市的历史和 文化,如城市的发展、经济、商业、生活水平等等。 建筑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历史的一面镜子GTCC-090-2019 应答器-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从不同侧面 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德国在青岛的殖民时期建造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和

城市空 间,利用起伏、曲折的道路精心设计与街景对景的建 在建筑风格 同时受19世 的影响, 色彩纷呈 明显看出深受 洛克、 口图18 循因地制 就地取材原 如花岗岩 内绿岩、 资源, 加以 鱼优良。 图 9)房屋设 表现 于变化 建筑细部的装 术运动 的装饰主 风格(A厂 以及德国吉全 风格派的黑陶 建筑造型新颖别致(图21 加以良好的绿化, 假 中山路区内有2处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3 其中多数为德国殖民时期 建造,建筑质量优良,现状保护完好,但有些由于使 用不当而造成对原有建筑物的破坏,比如肆意加建、 扩建,完全没有经过任何设计,严重破坏了原有的风 格。但仅仅对这些建筑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还有 限多建筑虽然严格上不能算是文物建筑,但它们曾经 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城市意象的组成元素,见证 了青岛的城市发展历史,是青岛人对往事生活回忆的

多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有的“里院”居住着十 几户甚至几十户人家,有很多是已在里面生活了十 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青岛”。但大部分房屋已经 比较破旧,居民们在院子里加建了许多临时建筑, 使得院子里杂乱不堪,成为了大杂院,已不能满足 现代生活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和更新,但将 其拆掉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从建筑角度来说,这 “里院" 住宅作为育岛的 有民居形式很值得我 保留和保护 就拆掉; 从历史和 个阶段的历史 车日衣服, 障,因为它代表了过去的回忆 这些住 需求,院落空间加以良好绿化,使其成为社区居民 交流、休闲的场所,相信将是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居 住形式,也是这些老房子最好的归宿。

使现代化与传统空间共存,那将是圆满的答案。 (本文得到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张剑敏老师的 指导GB/T 10095.1-2022 圆柱齿轮 ISO齿面公差分级制 第1部分: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pdf,在此表示感谢。)

我们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一个 历史遗迹或历史建筑用以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 念,更是为了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延续我们的 文化或生活本身。城市对现代化的追求并没有错, 而我们不应以消灭或破坏过去和历史的代价来作为 现代化的前提。历史和过去都是不可逆转的,应对 过去的事物加以珍惜。对于历史街区来说,保护、 改造与再利用三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能

美凯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南京:东南 大学出版社,1999 3.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一 一法国城市 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4.刘宛.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的四个原则 30.《世界建筑》世界建筑杂志社,2001(6) 5.伍江.对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P84.《世界 建筑》世界建筑杂志社,200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