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pdf

GBT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49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pdf

1.0.1岩溶在我国分布广泛,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203 万km,加上覆盖和理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君,岩溶分布总面积约达 363万km².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3: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广泛的 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有22个省区发生过岩溶地质灾害,允以 南方的桂、黔、湘、川、赣、滇、鄂等省区最为发育。其中.岩溶区地 面塌陷是主要灾害类型之·一,由于岩溶塌陷引发的条件与人类活 动密切相关,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产重的,特别是在覆盖型岩溶 区,无论是自然或人为引起的君溶塌陷均已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可 使这些地区的矿山、道路、城镇街道突然出现地面塌陷、弓引起房屋 开裂,从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岩溶地区建筑物(包括构筑 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对地基稳定性分析为重要。为贯彻国家:节 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在总结多年来 各地治理岩溶工程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用以指 导勘察、设计与施工。 1.0.2本标准主要针对岩溶地区建(构)筑物的地基勘察提出基 本要求,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设计原则,根据工程经验提出岩溶 地区地基处理的儿种主要方法。 1.0.3由于岩溶地基(包含红黏土地基)的复杂性:对拟建场地应 进行程土工程勘察和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岩溶地区建(构)筑物 地基基础设计写施工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原则,设计人员应根据地 质条件、工程结构类型和施工条件进行精心设计,高质量完成设计

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岩溶地区建(构)筑物 地基基础设计写施工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原则,设计人员应根据地 质条件、工程结构类型和施工条件进行精心设计,高质量完成设计 文件。施工部门应在全面掌握和收集相关文件资料的基础,结 合当地治理岩溶地基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施方案,科学管理, 认真实施

GTCC-060-2019 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硬件)-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2. 1. 1 岩溶是指水流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

2.1.1岩溶是指水流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

岩溶是指水流对可浴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 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 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3.0.2岩溶地区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 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岩溶勘察。岩溶在我国分布广泛,地质灾害 频繁,严重威胁工程安全。事先应查明建设场地内岩溶发育程 度和分布规律、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地下水理藏条件,尤其在大量 抽吸地下水时,会使水位急剧下降,引发土洞的发展和塌陷的发 生,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本标准特别强调岩溶勘察的重 要性,关键是要对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做出客观科学的综合 评价。 3.0.3由于岩溶发育具有严重的不均匀性,为区别对待不同岩溶 发育程度场地上的地基基础设计,将岩溶场地划分为岩溶强发育 中等发育和弱发育三个等级,用以指导勘察、设计、施工。 岩溶地区勘察时,为便于其体操作(定量分析),可根据地表岩 溶发育密度、线岩溶率、遇洞隙率、单位用水量等参数按表1划分 岩溶发育等级。

岩溶地区勘察时,为便于其体操作(定量分析),可根据地表岩 溶发育密度、线岩溶率、遇洞隙率、单位用水量等参数按表1划分 岩溶发育等级,

注:1同一档次的四个划分指标中 利组合的原则:从尚到低:有1个达 标即可定为该等级。 2地表岩溶发育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岩溶空间形态(塌陷、落水洞等)的 个数。 3线岩溶率是指单位长度上岩溶空间形态长度的百分比.即:线岩溶率三钻 孔所遇岩溶洞隙长度/钻孔穿过可溶岩的长度×100%。

3.0.4本标准对岩溶地区的地基类型进行了系统分类,根据溶 地区地基特点,重点对红黏土地基和岩溶地基的工程勘察、基础设 计、地基处理与施工提出指导原则,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 产饰全国定现栏左坛准的规宝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构)筑物。但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 也基经过恰当的处理后,可以做建筑地基。现在建筑用地日 张,在岩溶发育地区要避开岩溶强发育场地非常困难。采取 订靠的措施对岩溶地基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更加切合当前 也基基础设计的实际情况

3.0.6地基基础设计时,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当按地基承载力计算和地基变形计算以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 深时,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相应的作用效应为标准组合和准 永久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在计算挡土墙、地基、斜坡的稳定和基础抗浮稳定时,采用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的基本组合,但规定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 小于1.0.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中作用的分项系数均为1.0。 在根据材料性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的高度、支挡结构截面: 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应按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采用作用的基本组合。此时,S中包含相应作用的 分项系数。

3.0.7岩溶地区建(构)筑物的勘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

4.1.3红黏土是母岩为碳酸盐岩系(包括间夹其中的非

4.1.3红黏土是母岩为碳酸盐岩系(包括间夹其中的非碳酸盐岩 类岩石),在湿热条件下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特殊土类。液限大于 或等于50%的红黏土为原生红黏土,原生红黏土经搬运、沉积后 乃然保留其基本特征,液限仍大于45%的为次生红黏土。 4.1.4本条规定了岩溶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应着重查明的内容,与 岩溶地基分析评价密切有关。岩溶洞隙、土洞和陷的形成和发 展,与岩性、构造、土质、地下水等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工程 地质勘察时,不仅要查明形态和分布,更要注意研究机制和规律 只有做好了工程地质勘察,才能有的放失地进行勘探测试,为分析 评价打下基础。土洞的发展和塌陷的发生往往与人工抽吸地下水 有关。抽吸地下水造成大面积成片塌陷的例子屡见不鲜,进行工 程地质测绘时应特别注意。

4.2.1大气影响深度是指在自然气候作用下,由降水、蒸发地温 等因素引起的升降变形的有效深度。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大气 影响深度的0.45倍。 大气影响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的深层变形观测或含水量观测 资料确定,无此资料时,可根据表2确定

4.2.1大气影响深度是指在自然气候作用下,由降水、蒸发地温

表2大气影响深度及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m)

注:表中大气影响深度内有稳定地下水位时,以稳定水位以上2m处的埋深作为 大气影响深度;对承压水则以隔水层底板以上2m处的埋深作为大气影响 深度

膨胀岩土胀缩等级的划分应在其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按胀缩 总率和膨胀率的大小进行划分,土的胀缩等级可按表3确定。

丧3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划分

:对某层胀土的胀缩等级评价时,指标值应为同一建筑物同一土质单元的算 术平均值xxan

4.2.2探孔孔深起始位置一般为自然地面,有地下室建筑时可 自地下室底板标高计。 4.2.3初步勘察阶段取土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按现行国 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执行。考虑红 黏士地基的不均匀性,详细勘察阶段取土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 数量除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 关规定外,尚应要求每栋主要建筑物不应少于3个,是指详勘取土 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除了应满足全部勘探点的1/2外,再附 加的一个条件,例如:某栋建筑物布4个钻孔,其中取土试样和原 立测试的勘探孔应满足1/2即2个孔外,还要满足最少3个的条 件,即该建筑物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钻孔应为3个

考虑土性指标的变异性,规定了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最少 数即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数据均不应少于6个(组)是满足数理统 计分析需要的最少数量,同时要求对多栋建筑群,每栋每一主要士 层的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数据均不应少于2件(组),也是针对红 黏土的不均匀性而制定.故应严格执行

.2.4红黏土的钻探应采用十作业,不应送水钻进,以确保

本条规定了岩溶的勘察方法及其相应工作内容和要求

4.3.5根据碳酸盐岩地层被覆盖埋藏的情况,岩溶地基可分为裸

(1)裸露型岩溶:指碳酸盐岩真接出露地表,没有或很少被第 川系沉积物覆盖; (2)浅覆盖型岩溶:指碳酸盐岩部分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覆 盖率.一般为30%~70%,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30m; (3)深覆盖型岩溶:指碳酸盐岩大部分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 覆盖率一般在70%以上,覆盖层厚度一般为30m~100m; (4)埋藏型岩溶地基:指碳酸盐岩层被非碳酸盐岩层(如砂岩、 页岩)覆盖,没有岩溶景观显露地表,埋深大于100m,深可

达1000m。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岩土工程关系密切的岩溶地基主要是前两类,即裸露型岩溶和浅覆盖型岩溶。岩溶对工程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岩溶岩面起伏导致上覆土质地基压缩变形不均:(2)岩体洞穴顶板变形造成地基失稳;(3)岩溶水的动态变化给施.工和建筑物使用造成不良影响;(4)溶洞、土洞塌落形成地表塌陷。利用地球物理的方法探测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问题,称为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几种主要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见表4。表4几种主要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方法名称应用范围适用条件被测地质体有一定的宽度探测地层岩性在水平方电阻率和长度,电性差异显著,电性向的电性变化,解决与平剖面法界面倾角大于30°,覆盖层面位置有关的问题薄、地形平缓被测岩层有足够厚度,岩探测地层岩性在垂直方电阻电阻率层倾角小于20°,相邻层电性向的电性变化.解决与深率法测深法差异显著,水平方向电性稳度有关的地质问题定.地形平缓电法勘探被测地质体与围岩的电性高密度探测浅部不均匀地质体差异显著,其上方没有极高电阻的空间分布阻或极低阻的屏蔽层,地形率法平缓,覆盖层游含水层埋深小于50m,地用于钻孔或水井中测定下水流速大于1m/d,地下水充电法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滑矿化度微弱,覆盖层的电阻坡体的滑动方向和速度率均匀.68:

续表4方法名称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判定在岩溶、滑坡及断地下水埋藏较浅,流速足自然电场法裂带中地下水的活动情况够大.并有··定的矿化度电法寻找地下水,测定含水勘探在测区内没有游散电流的激发极化法层埋深和分布范围,评价F扰,存在激电效应差异含水层的富水程度等被测地质体与围岩电性差探测断层、裂隙、地下洞频率测深法异显著,覆盖层的电阻率不穴及不同岩层界面能太低可在基岩裸露、沙漠、冻被测地质体相对规模较七及水面上探测断层、破大.且相对围岩低阻.其上方瞬变电磁法碎带、地下洞穴及水下第没有极低阻屏层,没有外来四系厚度等电磁干扰电磁法勘探被测地质体有足够的厚度可控源间频大地及显著的电性差异,电磁场探测中、浅总地质构造电磁测深法噪声比较平静,地形开阔、起伏平缓被测地质体上方没有极低探测地下洞穴、构造破阻的屏蔽层和地下水的干探地雷达碎带、滑坡体,划分地层扰,没有较强的电磁场源结构干扰测定波速.计算岩土层直达波法的动弹性参数探测不同深度及基岩被探测地层与相邻地层有反射波法埋深一定的波阻抗差异地震探测覆盖层厚度及基岩被测地层的波速应大于上勘探折射波法埋深覆盖地层波速被测地层与相邻层之间,探测覆盖层厚度和分瑞雷波法不良地质体与围岩之间存在层.探测不良地质体明显的波速和波阻抗差异:69:

续表4方法名称应用范围适用条件测定岩体的动弹性参数.评价岩体的完整性和声波探测强度.测定洞室围岩松动圈和应力集中区的范围评价岩体质量,划分岩体风化程度、圈定地质异被探测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层析成像常体、对工程岩体进行稳物性差异,电磁波CT要求外定性分类.探测溶洞、地下界电磁波噪声F扰小暗河、断裂破碎带等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软弱夹层、裂隙破碎带的无套管、有井液的孔段电测井位置和厚度,确定含水层的进行位置、厚度.划分咸、淡水分界面.测定地层电阻率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测定无套管、有井液的孔段声波测井地层的裂隙度,研究岩土进行体的力学性质划分地层.区分岩性,鉴无论钻孔有无套管及井液综合放射性测井别软弱夹层、裂隙破碎带,均可进行测井确定岩层密度、孔隙度确定钻孔中岩层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电视测井的位置及结构面的产状.了无套管和清水钻孔中进行解岩溶洞穴的情况,检查灌浆质量和混凝士浇筑质量划分地层.计算固井时所诺的水泥量.判断套片径测量有无套管及井液均可进行的套管接箍位置及套管损坏程度井斜测量测此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有无铁套管的井段进行.70:

4.4.1地下水勘察评价是岩溶地区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岩溶 地区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地下结构抗浮、工程降水、基坑支护等有 直接影响,因而需要在勘察阶段布置地下水勘察。考虑到岩溶区 地层的复杂性,地下水勘察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以查明岩溶地区 地下水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勘探点的布置应能满足地下水勘察评 价的需要,勘探点深度要满足查明每一层含水层的理深。地下水 勘察应重视通过现场试验测定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并建立相应 的观测孔,对地下水位与水量的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以 營握地下水变化特点与规律。对采用泥浆护壁的钻孔,应先洗孔

再进行量测。对存在多层地下水的钻孔,应采取分层止水措施,分 层进行量测。当上覆土层成因不同时,需要测试不同土层渗透方 向的差异性。

4.4.2岩溶地区地下水勘察的重点是地下水的特征与补

伯 口可 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及上覆土层中的含水层与岩溶层地下水 的水力联系。存在地下暗河时,应重点查明暗河的流向、流量、河 体走向等基本情况

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及上覆土层中的含水层与岩溶层地下水

4.4.3工程降排水是基础施工与基坑开挖的重要内容。

区降排水不当会引发土洞发育、地面沉陷、建筑物沉降开裂、地下 管线断裂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为避免地下水降排引发的事 敌,在勘察阶段需要查明含水层情况的基础上,对降排水的可行性 与方式做出必要的分析评价

4.4.4对埋藏型岩溶地区,上覆土层以黏性土为主时,一般情况

下在地下水位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对于弱透水层孔隙水压力的大 小决定上浮力的大小。由于影响孔隙水压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 则试时需要精细化布置,排除影响因素。测点布设每一土层不应 少于1点,土层虞度较大时,测点不宜少于3个

需要计算分析地下水渗流压力,根据临界水力比降了与充 比降J。,判别基底产生管涌、流土(砂)等的可能性。

4.4.6由于各地岩溶地区的成因与形态差异,建筑场

的不同,建成区与新开发区的市政排水设施标准不一致,合理确定 抗浮设防水位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实际上各地根据工程 经验都有确定抗浮设防水位的经验做法,在处理地下结构上浮,或 因不当降排水引起的附近建筑物开裂,地面沉陷等事故方面也取 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所以本标准对抗浮设防水位确定的原则,就 是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气象资料、地表水文与地下水资料、场 地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地下结构抗浮需要等条件来综合确定抗 浮设防水位。特别要重视当地的抗浮工程经验教训,研究抗浮设 防水位的限值,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当地有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时,抗浮设防水位依 据长期观测数据资料结合建筑物使用期限的预测最高水位,来确 定抗浮设防水位较为清晰合理。缺少地下水位长期观测数据资 料,合理确定抗浮设防水位相对困难。根据一些地方的经验,采用 勘察期间的地下水位,结合预测建筑物使用期限内地下水位变幅, 并参考本地抗浮设防水位,作为确定抗浮设防水位的依据是可行 的,但往往偏于保守。 在山区丘陵地区,地貌变化及地表水体的分布特征与确定抗 浮设防水位密切相关。建筑场地经过开发平整后,原有地面高程 与设计地面标高存在差异,且有时差异往往较大,以致原观测的地 下水位理深与现状地下水位理深不一致。内此在确定抗浮设防水 位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变化。 当地下结构的基底理置于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底板承受 的上浮力来自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时,测试基底下的孔隙水压力是 有必要的。以实测的孔隙水压力计算上浮力,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但考虑到影响孔隙水压力值的因素较多,计算上浮力时采用预测 最大孔隙水压力值为宜。

5.1.1为贯彻国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经 济政策,提出基础浅理原则,其前提条件是:地基稳定性和变形满 足要求以及稳定溶洞顶板满足承载能力要求。 岩溶地区地基稳定性同题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结构安全,设计 人员应高度重视。如土洞的顶板强度低,稳定性差,土洞的发育速 度一般都很快,因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危害大。由于影响岩溶稳 定性的因素很多,现行勘探手段一般狼难准确香明岩溶特征,自前 对岩溶稳定性的评价仍然是以定性和经验为主。 5.1.2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基基础设计应重视潜 在的地质灾害对建筑安全的影响。 5.1.3为避免基岩受大气和地下水影响,导致地基承载力降低 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当斜坡面与岩层倾角平行时,应 对基岩进行加固后再按相关规定处理。 红黏土地基基础设计时应考虑红黏土的胀缩性影响。轻型建 筑物的基础理置深度应大于当地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炉窑等高 温设备的基础应分析地基土不均匀收缩变形的影响;开挖明沟时, 应分析土体干湿循环过程胀缩的影响;基坑开挖时,宜采取保湿措 施,边坡应及时维护,防止失水十缩。 关于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原则上应按计算确定,计算中综合反 映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性质、桩径、桩长诸因素,但对厂嵌人倾斜 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4d(d为桩径,嵌入倾斜的

5.1.1为贯彻国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经

5.1.2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基基础设计应重视潜

红黏土地基基础设计时应考红黏土的胀缩性影响。轻型建 筑物的基础理置深度应大于当地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炉窑等高 温设备的基础应分析地基土不均匀收缩变形的影响;开挖明沟时, 应分析土体干湿循环过程胀缩的影响;基坑开挖时,宜采取保湿措 施,边坡应及时维护,防止失水干缩。 关于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原则上应按计算确定,计算中综合反 映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性质、桩径、桩长诸因素,但对厂嵌人倾斜 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4d(d为桩径,嵌入倾斜的 完整和较完整岩的深度按岩面坡下方的深度计),对于倾斜度大于 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程度适当加大嵌岩深

度,以确保基桩的稳定性。

5.2.1在岩土界面上存在软弱层(如泥化带)时,应验算地基的整 体稳定性。

5.2.2在石芽地基中,常存在溶洞、土洞、具有临空面的出露岩体 或单个石芽,也常存在沿软弱结构面滑动和场地滑坡的可能性。 由于岩体或石芽与周围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岩体内结构面的抗剪强 度一般不能同步发挥,故附录B计算式中未考虑岩体和石芽与周 围土体的作用,同时也偏于安全。另外,出露基岩和石芽的稳定验 算未考虑滑动岩体受转动力矩的影响,即破坏只是考虑滑动破坏: 因此对于其有陡倾不连续面的陡坡基岩(石芽)还应考虑可能产生 的倾倒崩塌破坏环。按本标准附录B对出露基岩和单入石芽稳定 验算,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用预应力锚杆等方法处理。 5.2.4对于具有结构面或软弱结构面的岩石地基边坡,当稳定性 受外倾结构面(外倾结构面走向与岩坡面走向夹角小于30°)控制 时,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岩石地基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 计算;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边坡宜采用折线滑动面法进行稳定 计算;对于具有两组或多组结构面的交线倾向于临空面的岩石 边坡可采用棱形体(楔形四面体)分割法进行稳定性计算。 5.2.5残余抗剪强度是岩石或土体在破坏后所残留的抵抗外荷 的能力,可在应力一应变全过程曲线上求得。当变形量增大至峰值 后逐渐稳定为一个最低值,对应的磨擦角称为最小磨擦鱼

5.2.2在石芽地基中,常存在溶洞、土洞、具有临空面的

或单个石芽,也常存在沿软弱结构面滑动和场地滑坡的可能性, 由于岩体或石芽与周围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岩体内结构面的抗剪强 度一般不能同步发挥,故附录B计算式中未考虑岩体和石芽与周 围土体的作用,同时也偏于安全。另外,出露基岩和石芽的稳定验 算未考感滑动岩体受转动力矩的影响,即破坏只是考虑滑动破坏 因此对于其有陡不连续面的陡坡基岩(石芽)还应考愿可能产生 的倾倒崩塌破坏。按本标准附录B对出露基岩和单个石芽稳定 验算,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用预应力锚杆等方法处理。

5.2.4对于具有结构面或软弱结构面的岩石地基边坡,当稳定性 受外倾结构面(外倾结构面走向与岩坡面走向夹角小于30°)控制 时,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岩石地基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 计算: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边坡宜采用折线滑动面法进行稳定 生计算:对于具有两组或多组结构面的交线倾向于临空面的岩石 边坡可采用棱形体(楔形四面体)分割法进行稳定性计算。

5.3.2确定红黏土地基基础理深时,为充分利用硬层、减轻软弱下 卧层附加应力、调整基础沉降,宜尽量浅埋。但对于三层或三层以 下的砌体建筑,确定基础理置深度时,为避免地表因素对地基的不 利影响,其理深宜大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或采取防水保湿措施

通常红黏土层厚变化大,当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基岩时,由 于刚性下卧层的存在,附加应力和地基变形量相应增大,基底下红 黏土层厚小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现象广泛存在。因此,当沉降 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基岩时,应按刚性下卧层条件下的附加应力计 算地基变形量。

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基若时,应按刚性下卧层茶件下的附加应刀计 算地基变形量。 5.3.3土岩组合地基是山区常见的地基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不均匀变形。由于土岩组合地基的不均匀性,可能产生过大的不 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或造成结构损坏,内而对敏感性结 构的多层底部框架一抗震墙、多排内框架及框架结构的房屋不宜米 用土岩组合地基。土岩组合地基基础设计时宜加强基础和上部结 构的整体刚度。 5.3.4在岩石地基中,持力层范围内平面和垂向软、硬岩相间出 现很常见。在平面上软硬岩石相间分布或在垂向上硬岩有一定厚

不均匀变形。由于土岩组合地基的不均匀性,可能产生过大的不 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或造成结构损坏,内而对敏感性结 构的多层底部框架一抗震墙、多排内框架及框架结构的房屋不宜米 用土岩组合地基。土岩组合地基基础设计时宜加强基础和上部结 构的整体刚度

现很常见。在平面上软硬岩石相间分布或在垂可上硬岩有一定厚 度、软岩有一定理深的情况下,为安全合理地使用地基,就有必要 通过验算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来确定如何对地基进行使用。 岩石一般可视为不可压缩地基,上部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岩 石地基上时,基底应力以直接传递为主,应力呈柱形分布。当荷载 不断增加,使岩石裂缝被压密产生微弱沉降而卸荷时,部分荷载将 转移到冲切锥范围以外扩散,基底压力呈钟形分布。验算岩石下 卧层强度时:其基底压力扩散角可按30°~40°考虑,硬质岩石取小 值,软质岩石取大值。 由于岩石地基刚度大,在岩性均匀的情况下,可不考虑不均匀 沉降的影响,故同一建筑物中充许使用多种基础形式,如桩基与独 立基础并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与桩基础并用等。基岩面起伏剧 烈,高差较大并形成临空面是岩石地基的常见情况,为确保建筑物 的安全,应重视临空面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直接浇注在硬质基岩上,混凝土的收缩受 到基岩的约束,将会使混凝士产生裂缝,因此,应结合建筑防水、防 潮等做法设置一“隔离层”。水平隔离带可采用夯实系数不小于

0.94厚度不小于150mm的细纱,垂直隔离带可采用 5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3.5从经济角度考虑,当溶洞顶板完整且桩底以下3倍栅

抗浮稳定性验算的主要依据是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防 是依据建筑场地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和建筑物使用年限内可能

水位是依据建筑场地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和建筑物使用年

出现的、对地下结构产生浮托作用的地下水位。当地下水属潜水 类型且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不宜只按勘察期间实测的稳定水 位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应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 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若存在多层地下水,应分层测定层地下水 的稳定水位,并取其中的高水位作为抗浮设防水位。地下水为承 压水时,应测定承压水的水头高度,计入地下水的浮托力并进行抗 浮稳定性验算。地下水存在渗流时,需要分析渗流作用对地下结 构是否存在浮托作用,如存在浮托作用,则需要计算渗流压力,并 计入地下水的浮托力,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抗浮稳定性验算米 用的抗浮设防水位是一个对地下结构经济性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参 数,影响因素也较多,故对于重要:工程抗浮设防水位的选取进行专 门论证是很有必要的。

5.4.2地下结构侧壁的土层一般为基坑开挖后的回填土,受填土

性质和密实度的影响,侧壁摩阻力较小,不考感其抵抗地下结构的 上浮是合理的。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结构底板下的土体是否 存在黏滞作用,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观测资料,因此在计算上浮力时 不予考虑。

5.4.4地下结构构件的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

5.4.4地下结构构件的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问题,宜采用最大上浮力验算。

5.5.2岩溶地区基坑支护设计除了常规内容外,重点是要有针对

岩溶地区的地层特点的设计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上覆土层如 红黏土、碎石土及土洞地层等特殊土类地层,土岩接触带及接触带 的各类溶沟、溶槽、溶穴、石芽、跌水洞等溶蚀发育层等。岩溶地区 深基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半土半岩的基坑较多。由于岩溶岩面 起伏变化较大,基坑各边有的均为土层,有的为半土半岩,有的则 基本上为岩层。因此在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充分研究勘察报告资 料提供的地层部剖面图与钻孔柱状图,以及关于土层分布与特点的 描述分析,尽可能了解掌握地层变化及土层层面与土岩接触带位 置,以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 岩溶地区基坑的降排水应特别重视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岩溶地下水进行并点降水时,受地下水连通作用·降水过程可能 会在远离降水点的地方出现地面沉陷、建筑物开裂、道路下沉等危 害,各地都有这样的教训,因此,岩溶地区采取井点降水应慎重,

确实需要实施井点降水时,应充分评价并点降水的影响范围与危 害程度。

其物理力学指标与土的含水率,液性指数、塑性指数以及含砂量、 率石粒径与含量等有关。在勘察阶段,对超过5m以上的厚层土, 按上述指标予以分层并确定相应的岩土参数,进行基坑支护设计 是必要的。当红黏土的含砂量或碎石土的碎石含量大于40%时, 土的物理性状接近砂性土,孔隙率显者增大,黏聚力明显降低,地 下水对土颗粒可形成浮力,按有效应力原理计算,水压力和土压力 比较明确,采用水土分算,水压力按静水压力计算,采用有效应力 强度指标。而当红黏土的含砂量或碎石土的碎石含量较小时,土 的物理性状表现为黏性土特点,按有效应力法原理进行土压力和 水压力分算相对困难。所以一·般简化为按总应力法原理,用总应 力强度指标将土压力和水压力合算,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水压力的作用。基坑整体稳定性验算采用直剪快剪 指标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UU)为宜。 对位移控制严格的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整体刚度较大的支 护体系,在支护设计计算中宜将静止土压力作为支护结构的侧向 荷载。 基坑坑顶周边荷载会增加支护结构上侧的土压力,超过设计 规定的地面荷载会降低支护体系整体安全度。因此在基坑设计中 应明确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在基坑周围堆土和集中堆放 建筑材料,形成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超载。

5.5.4当基坑侧壁存在地下水渗流作用时,不应忽视对仰

力的影响,并应将渗透压力作为作用力计入侧壁水压力。当基坑 坑底附近存在地下水渗透作用时,应根据渗透压力验算坑底抗渗 与抗管涌稳定性。

故都是因为地下水失控引起的。地下水控制设计应根据周边环

条件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基坑支护形式和基础施工方案综 合分析,正确选择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方法,诸多方法可 根据需要单独或组合使用。 集水明排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抽水设备将基 坑中的水从集水井排出,达到疏干基坑内积水的目的。井点降水 是对基坑内的地下水或基坑底板以下的承压水进行疏十或减压 截水是用地下连续墙及喷射注浆(旋喷)、深层搅拌桩或注浆形成 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截水墙或底板,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 的方法,包括竖向隔水(悬持式和落底式)及水平封底隔水。 为有效控制因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需采用隔渗措施,常用的 有:(1)采用地下连续墙、连续排列的排桩墙截水;(2)采用分离式 排桩墙,在桩间设旋喷桩、深层搅拌桩形成止水雌幕或在桩墙后侧 设置独立截水雌幕;(3)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深层搅拌桩等形成坑 底隔渗。 岩溶地区基坑降水方法应根据地下水的特点、周边环境和基 坑开挖要求合理选用。对降排水可能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建筑 物、地下管线、道路等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起地面塌陷时,应慎 重选择降排水方法。

5.5.7当采用锚杆支护或基坑侧壁支护桩未进入坑底基岩时,爆

破开挖产生的振动作用会导致锚杆锚固作用松弛,锚固力下降,对 未进人坑底基岩的支护桩可能带来踢脚失稳。因此本条对基岩爆 破开挖做出限制性规定

5.5.8、5.5.9应重视对基坑侧壁或坑底附近土洞、浴洞、浴槽、浴 沟、溶穴、石芽等溶蚀带的处理。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部分岩溶地 区的基坑工程失稳引发的安全事故,其原因主要是未对基坑侧壁 存在的土洞或坑底附近的溶蚀带进行必要的处理,基坑开挖后出 现土洞连续陷,溶蚀层突涌等。所以本条规定对土洞或坑底附 近溶蚀带应进行充填处理,有条件时亦可直接挖除

6.1.1岩溶地基的地基与基础方案的选择应针对具体条件区别 对待。大多数岩溶场地的岩溶都需要加以适当处理方能进行地基 基础设计。而地基基础方案经济合理与否,除考虑地基自然状况 外,还应考虑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大量工程实例证明,采用加强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承载能 力的方法,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内此,本条规定对于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在选择地基处理方 案时,应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尽量选用加 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这样既可降低地基的处理 费用,义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正对岩溶造成不利影响;对塌陷或浅理溶(土)洞,应清除准

正对岩溶造成不利影响;对塌陷或浅理溶(土)洞,应清除洞内松散 软弱的充填杂物,以方便地基处理和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

本条明确了充填法在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适用范围:其施

本条明确了充填法在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适范围:其施

5.3.1当基础下的溶洞、溶隙较小时,可采用跨越法处理,即把基 础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梁横跨于溶洞之上。这种处理方法省事简 单,但应保证溶洞周围的岩体必须完整、稳固

6.3.2钢筋混凝土梁、板越法适用于跨径较小(L≤6m)的

洞、溶沟(槽)、溶蚀(裂隙、漏斗)等岩溶地基;拱越法适用子路 大(6m

漏斗)等岩溶地基,拱圈一般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片石。 5.3.3一情况下,岩溶洞隙侧壁于受溶蚀风化的影响,此部 分岩体强度和完整程度较内部围岩要低,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要 求跨越岩溶洞隙的梁式结构在稳定岩石上的支承长度应大于梁高 的1. 5 倍。

6.4.1岩溶区建筑地基基础桩基施7中常见的施工方法有:钻 (冲)孔灌注桩、钻孔扩底灌注桩、钻孔扩底桩底后压浆灌注桩、预 应力管桩。 岩溶桩基成孔施工中易出现钻孔漏浆、孔壁珊塌、钻孔偏斜、 钻头卡钻、钻头掉钻、钻头理钻、钻孔缩径、钻孔串浆等问题;岩溶 桩基混凝土灌施工易出现灌桩过程混凝士流失、夹泥断桩、桩底 混凝土不密实、串孔等问题。 桩基施工前,宜配制好一定数量泥浆,以备成孔过程中的漏浆、 钻穿溶洞顶板漏浆或塌孔时的大量补浆。配制的泥浆应具有泥皮 薄、护壁稳定、悬浮钻渣效果好等优点,泥浆宜选用优质黏土拌制。 成孔前采取预注浆堵漏、填充黏土和片石挤压堵漏、水泥黏土 固结堵漏、灌注混凝土固结堵漏及钢护筒跟进护壁堵漏等方法以 保证成孔质量。预注浆堵漏适用于覆盖层厚、岩溶裂隙发育、地下

水位较高的情况。在岩溶强发育、岩溶地下水丰富的串珠式溶洞 桩基模式中需进行试注浆试验,视注浆的效果来决定是否采用桩 周预注浆技术:钻注浆孔也是对地质情况的进一步勘探,可与地质 超前钻相结合一起完成,通过取芯探明溶洞的高度及填充物的详细 情况。压浆孔的布设根据桩径而定,可利用地质钻探孔、超前钻孔 作为压浆孔。浆可选用水泥净浆、水泥砂浆,亦可掺加其他速凝 的化学剂如水玻璃等。对不同岩溶形态需选择不同的注浆材料:对 裂隙发育区采用素水泥浆进行劈裂注浆,水灰比为1:1~0.6:1; 对岩溶发育区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劈裂干填充注浆,水:砂:水泥 为(1.0~0.7):(0.3~0.5):(0.5~1.0),浆液的浓度随注浆进 程由小到大变化,以利于充实填密:对较大的无充填物溶洞采用级 配碎石填料(5mm~30mm)、水泥砂浆进行劈裂、填充注浆;对较 大的有充填物的溶洞,可根据充填物的类型、性能及充填的程度, 采用提高注人压力并结合投放级配碎石充填等措施。注浆压力不 宜太大,控制在0.5MPa~1.0MPa的范围,具体压力值由现场试 验确定,速度为15L/min~20L/min,其目的是使浆液渗透到填 充物内,然后固结,渗透最小直径为2.0m~3.0m,以保证冲钻成 孔时有足够的固结体。每段地质钻孔完成后,都要考一个初步 的注浆量基数值。

6.5.1本条明确了注浆法在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适用范围。注 浆材料一般为水泥浆,为防止溶隙贯通水泥浆渗漏,一般掺以一定 比例的粉煤灰和速凝剂水玻璃。 6.5.4注浆处理设计前应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

比例的粉煤灰和速凝剂水坂璃 6.5.4注浆处理设计前应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 验确定设计参数,检验施工方法和设备,

6.6.1、6.6.2这两条说明在岩溶地区应用褥垫层的两种情况

6.6.3褥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和碎石,最大粒径不 宜大于30mm。不宜采用卵石,因为卵石咬合力差,施工时扰动较 大,褥垫层厚度的均匀性不易保证。 6.7其他处理方法 6.7.1岩溶地区地基处理除本章所列的地基处理方法外,常用的 地基处理方法尚可采用顶柱法、复合地基、爆破挖除法等方法。为 方便使用,本条列出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情况。

3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和碎石,最大粒径 于30mm。不宜采用卵石,因为卵石咬合力差DB34/T 3269-2018 高聚物注浆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实施指南,施工时扰动 褥垫层厚度的均匀性不易保证。

6.7.1岩溶地区地基处理除本章所列的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尚可采用顶柱法、复合地基、爆破挖除法等方法。为 方便使用,本条列出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情况。

7.1.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为基本试验,应在设计前进行。基 本试验应加载到极限或破坏,为设计人员提供足够的设计依据。

起来进行大直径桩质童检测是科学、合理,且是切实有效的 手段。

GBT 5656-2008 离心泵 技术条件(Ⅱ类)7.3.4人工挖孔桩降水、基坑开挖降水等都对环境有一定的影

7.3.4人工挖孔桩降水、基坑开挖降水等都对环境有一定的影 响,为了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降水过程中应对地 下水位变化,周边地形,建筑物的变形、沉降、倾斜、裂缝和水平位 移等情况进行监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