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pdf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63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pdf

如:混凝土砖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借助试验及有限元方 法分析了肋厚对砌体性能的影响研究和砖的抗折性能;混凝土多 孔砖砌体受压承载力试验;混凝土多孔砖增低周反复荷载的拟静 力试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模型房屋的子结构拟动力和拟静 力试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底框房屋模型房屋拟静力试验;混凝 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模型房屋振动台试验等。并编制了《混凝土多 孔砖建筑技术规范》CECS257,其中主要成果为本次修订的 依据。 3蒸压灰砂砖砌体强度指标系根据湖南大学、重庆市建筑 科学研究院和长沙市城建科研所的蒸压灰砂砖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资料,以及《蒸压灰砂砖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0: 90的抗压强度指标确定的。根据试验统计,蒸压灰砂砖砌体抗 压强度试验值和烧结普通砖砌体强度平均值公式于。的比值 (/f)为0.99,变异系数为0.205。将蒸压灰砂砖砌体的抗 压强度指标取用烧结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指标。 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强度指标依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长 沙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和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的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抗压强度试验资料,并参考其他有关单位的 试验资料,粉煤灰砖砌体的抗压强度相当或略高于烧结普通砖砌 体的抗压强度。本次修订将蒸压粉煤灰砖的抗压强度指标取用烧 结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指标。遵照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 一技术规范》GB50574“墙体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的规 定,本次修订仍未列人蒸养粉煤灰砖砌体。 应该指出,蒸压灰砂砖砌体和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抗压强度 指标系采用同类砖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时的抗压强度指标。当采 用黏土砖底模时砂浆强度会提高,相应的砌体强度达不到规范要 求的强度指标,砌体抗压强度降低10%左右。 4随着硼块建筑的发展,补充收集了近年来混凝土砌块研 体抗压强度试验数据,比2001规范有较大的增加,共116组 818个件,遍及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河南、安徽、浙

江、福建八省。本次修订,按以上试验数据采用原规范强度平均 值公式拟合,当材料强度fi≥20MPa、f2>15MPa时,以及当 砂浆强度高于砌块强度时,88规范强度平均值公式的计算值偏 高,应用88规范强度平均值公式在该范围不安全,表明在该范 围的强度平均值公式不能应用。当删除了这些试验数据后按94 组统计,抗压强度试验值于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公式的计算值f 的比值为1.121,变异系数为0.225。 为适应砌块建筑的发展,本次修订增加了MU20强度等级。 根据现有高强砌块砌体的试验资料,在该范围其砌体抗压强度试 验值仍较强度平均值公式的计算值偏低。本次修订采用降低砂浆 强度对2001规范抗压强度平均值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砌体 抗压强度平均值公式为:

fm=fm+0.63afm(p≥33%) f, = f + 0. 6af.

同时为了保证灌孔混凝土在砌块孔洞内的密实SL/T 801-2020 水利一张图空间信息服务规范(清晰无水印),灌孔混凝士 应采用高流动性、高粘结性、低收缩性的细石混凝土。由于试验 采用的块体强度、灌孔混凝土强度,一般在MU10~MU20

隐患。应遵照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对轻集料砌块强度等级和密度等级双控的原则进行质量 控制。 7、8除毛料石砌体和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作了适当 降低外,条文未作修改。 本条中砌筑砂浆等级为0的砌体强度,为供施工验算时 采用

2.2沿砌体灰缝截面破坏时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

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是涉及砌体结构设计安全的 重要指标。本条文也增加了混凝土砖、混凝土多孔砖沿砌体灰缝 截面破坏时确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 抗剪强度设计值。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混凝土砖、混凝土多孔砖沿砌体灰缝截面 破坏时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进行了系 统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混凝土砖、混凝土多孔砖的上述 强度均高于烧结普通砖砌体,为可靠,本次修订不作提高。 蒸压灰砂砖砌体抗剪强度系根据湖南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 研究院和长沙市城建科研所的通缝抗剪强度试验资料,以及《蒸 压灰砂砖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0:90的抗剪强度 指标确定的。灰砂砖砌体的抗剪强度各地区的试验数据有差异, 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的灰砂砖所用砂的细度和生产工艺(半干 压法压制成型)不同,以及采用的试验方法和砂浆试块采用的底 模砖不同引起。本次修订以双剪试验方法和以灰砂砖作砂浆试块 底模的试验数据为依据,并考了灰砂砖砌体通缝抗剪强度的变 异。根据试验资料,蒸压灰砂砖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较烧结普 通砖砌体的抗剪强度有较大的降低。用普通砂浆砌筑的蒸压灰砂 砖砌体的抗剪强度取砖砌体抗剪强度的0.70倍。 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抗剪强度取值依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建筑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研究报告,其抗剪强度较烧结普

fusm=0.32fo.m

试验值m和公式值fgm的比值为1.061,变异系数 为0.235。 灌孔后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公式为:J、=0.208f55,取 fg=0.20fo.55。 需指出,承重单排孔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对穿孔(上下皮砌 块孔与孔相对)是保证混凝土砌块与砌筑砂浆有效粘结、成型混 凝土芯柱所必需的条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生产的确块对此均欠 考虑,生产的块材往往不能满足砌筑时的孔对孔,其砌体通缝抗 剪能力必然比按规范计算结构有所降低。工程实践表明,由于非 对穿孔墙体砂浆的有效粘结面少、墙体的整体性差,已成为空心

砌块建筑墙体渗、漏、裂的主要原因,也成为震害严重的原因之 (玉树震害调查表明,用非对穿孔空心砌块砌墙及专用砂浆的 缺失,成为当地空心砌块建筑毁坏的原因之一)。故必须对此予 以强调,要求设备制作企业在空心砌块模具的加工时,就应对块 材的应用情况有所了解。 3.2.3因砌体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故将本 条定为强制性条文。水泥砂浆调整系数在73及88规范中基本参 照苏联规范,由专家讨论确定的调整系数。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对大孔洞率条型孔多孔砖砌体力学性能试验表明,中、高强度 水泥砂浆对砌体抗压强度和砌体抗剪强度无不利影响。试验表 明,当2≥5MPa时,可不调整。本规范仍保持2001规范的取 值,偏于安全。

3.2.5全国65组281个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试件试验结果分析

3.2.5全国65组281个灌孔混凝土块砌体试件试验结果分析

表明,2001规范中单排孔对孔砌筑的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弹性 模量取值偏低,低估了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墙的水平刚度,对框 支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和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的抗震 设计偏于不安全。由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统计,并参照国外有 关标准的取值,取E一2000fg 因为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与构件尺寸等无关, 而强度调整系数主要是针对构件强度与材料强度的差别进行的调 整,故弹性模量中的砌体抗压强度值不需用3.2.3条进行调整。 本条增加了砌体的收缩率,因国内砌体收缩试验数据少。本 次修订主要参考了块体的收缩、长沙理工大学的试验数据,并参 考了ISO/TC179/SCI的规定,经分析确定的。砌体的收缩和块 体的上墙含水率、体的施工方法等有密切关系。如当地有可靠 的砌体收缩率的试验数据,亦可采用当地试验数据。 长沙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单位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多 孔砖的力学指标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烧结砖相同,混凝土多孔 砖的其他物理指标与混凝土砌块相同,如摩擦系数和线膨胀系数 是参考本规范中混凝土小砌块砌体取值的

4.2房屋的静力计算规定

墙两侧板的跨度,h墙厚。当墙厚小于200mm时,该偏心距应 乘以折减系数h/200;当双向板跨比达到1:2时,板的跨度可 取短边长的2/3。考虑到我国砌体房屋多年的工程经验和梁传荷 载下支承压力方法的一致性原则,则取0.4α是安全的也是对规 范的补充。 第4款,即对于梁跨度大于9m的墙承重的多层房屋,应考 虑梁端约束弯矩影响的计算。 试验表明上部荷载对梁端的约束随局压应力的增大呈下降趋 势,在砌体局压临破坏时约束基本消失。但在使用阶段对于跨度 比较大的梁,其约束弯矩对墙体受力影响应予考虑。根据三维有 限元分析,a/h=0.75,1=5.4m,上部荷载6o/fm=0.1、0.2、 0.3、0.4时,梁端约束弯矩与按框架分析的梁端弯矩的比值分 别为0.28、0.377、0.449、0.511。为了设计方便,将其替换为 梁端约束弯矩与梁固端弯矩的比值K,分别为8.3%、12.2%、 16.6%、21.4%。为此拟合成公式4.2.5予以反映。 本方法也适用于上下墙厚不同的情况。 4.2.6根据表4.2.6所列条件(墙厚240mm)验算表明,由风 荷载引起的应力仅占竖向荷载的5%以下,可不考虑风荷载 影响

关于环境类别 不境类别主要根据国际标准《配筋砌体结构设计规范》ISO 3和英国标准BS5628。其分类方法和我国《混凝土结构 见范》GB50010很接近。 配筋砌体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英国规范比美国规 严,而国际标准有一定灵活性表现在: 1)英国规范认为砖砌体或其他材料具有吸水性,内部允 许存在渗流,因此就钢筋的防腐要求而论,砌体保护 层几乎起不到防腐作用,可忽略不计。另外砂浆的防 腐性能通常较相同厚度的密实混凝土防腐性能差,因 此在相同暴露情况下,要求的保护层厚度通常比混凝 土截面保护层大。 2)国际标准与英国标准要求相同,但在砌体块体和砂浆 满足抗渗性能要求条件下钢筋的保护层可考虑部分砌 体厚度。 3)据UBC砌体规范2002版本,其对环境仅有室内正常 环境和室外或暴露于地基土中两类,而后者的钢筋保 护层,当钢筋直径大于No.5(=16)不小于2英寸 (50.8mm),当不大于No.5时不小于1.5英寸 (38.1mm)。在条文解释中,传统的钢筋是不镀锌的, 砌体保护层可以延缓钢筋的锈蚀速度,保护层厚度是 指从砌体外表面到钢筋最外层的距离。如果横向钢筋 围着主筋,则应从箍筋的最外边缘测量。砌体保护层 包括砌块、抹灰层、面层的厚度。在水平灰缝中,钢 筋保护层厚度是指从钢筋的最外缘到抹灰层外表面的 砂浆和面层总厚度。 4)本条的5类环境类别对应情况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采用了国际标准的规定,并在环境类别1~3时给出 了采用防渗块材和砂浆时混凝土保护的低限值,并参 照国外规范规定了某些钢筋的防磨镀(涂)层的厚度

或等效的保护。随着新防腐材料或技术的发展也可术 用性价比更好、更节能环保的钢筋防护材料。 5)砌体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基本上同混凝土 规范,但适用的环境条件也根据砌体结构复合保护层 的特点有所扩大。 3无筋砌体 无筋高强度等级砖石结构经历数百年和上千年考验其耐久性 是不容置疑的。对非烧结块材、多孔块材的砌体处于冻胀或某些 侵蚀环境条件下其耐久性易于受损,故提高其砌体材料的强度等 级是最有效和普遍采用的方法。 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采用多孔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 时,应将其孔洞预先用不低于M10的水泥砂浆或不低于Cb20的 混凝土灌实,不应随砌随灌,以保证灌孔混凝土的密实度及 质量。 鉴于全国范围内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蒸压硅酸盐 砖的制砖工艺、制造设备等有着较大的差异,砖的品质不尽一 致;又根据国家现行的材料标准,本次修订规定,环境类别为 35等有侵蚀性介质的情况下,不应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 龙装

5.1.1、5.1.5无筋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具有概念清 楚、方便技术的特点,即: 1轴向力的偏心距按荷载设计值计算。在常遇荷载情况 下,直接采用其设计值代替标准值计算偏心距,由此引起承载力 的降低不超过6%。 2承载力影响系数9的公式,不仅符合试验结果,且计算 简化。 综合上述1和2的影响,新规范受压构件承载力与原规范的 承载力基本接近,略有下调。 3计算公式按附加偏心距分析方法建立,与单向偏心受压 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相衔接,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湖南大 学48根短柱和30根长柱的双向偏心受压试验表明,试验值与本 方法计算值的平均比值,对于短柱为1.236,长柱为1.329,其 变异系数分别为0.103和0.163。而试验值与苏联规范计算值的 平均比值,对于短柱为1.439,对于长柱为1.478,其变异系数 分别为0.163和0.225。此外,试验表明,当e>0.36和eh> 0.3h时,随着荷载的增加,砌体内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几乎同 时产生,甚至水平裂缝较竖向裂缝出现早,因而设计双向偏心受 压构件时,对偏心距的限值较单向偏心受压时偏心距的限值规定 得小些是必要的。分析还表明,当个方向的偏心率(如e/6) 不大于另一个方向的偏心率(如eh/h)的5%时,可简化按另一 方向的单向偏心受压(如e/h)计算,其承载力的误差小 于5%

6.1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6.1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6.1.1由于配筋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本次修订增加了配筋 期体的内容,因此本节也相应增加了配筋砌体高厚比的限值。由 于配筋砌体的整体性比无筋砌体好,刚度较无筋砌体大,因此在 无筋砌体高厚比最高限值为28的基础上作了提高,配筋砌体高 厚比最高限值为30。 6.1.2墙中设混凝土构造柱时可提高墙体使用阶段的稳定性和 刚度,设混凝土构造柱墙在使用阶段的允许高厚比提高系数, 是在对设混凝土构造柱的各种砖墙、砌块墙和石砌墙的整体稳定 性和刚度进行分析后提出的偏下限公式。为与组合砖墙承载力计 算相协调,规定b./l>0.25(即l/b。<4时取l/b=4);当b./4 <0.05(即1/b>20)时,表明构造柱间距过大,对提高墙体 稳定性和刚度作用已很小。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是先砌筑墙体后浇筑构造柱,应注意 采取措施保证设构造柱墙在施工阶段的稳定性。 对壁柱间墙或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验算,是为了保证壁柱间 墙和带构造柱墙的局部稳定。如高厚比验算不能满足公式 (6.1.1)要求时,可在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当圈梁宽度& 与相邻壁柱间或相邻构造柱间的距离s的比值6/s≥1/30时,圈 梁可视作不动铰支点。当相邻壁柱间的距离s较大,为满足上述 要求,圈梁宽度

到或超过90mm时,可按h=90mm验算高厚比的规定。 6.1.4对有门窗洞口的墙[的修正系数2,系根据弹性稳定 理论并参照实践经验拟定的。根据推导,"尚与门窗高度有关, 按公式(6.1.4)算得的",约相当于门窗洞高为墙高2/3时的 数值。当洞口高度等于或小于墙高1/5时,可近似采用"等于 1.0。当洞口高度大于或等于墙高的4/5时,门窗洞口墙的作用 已较小。因此,在本次修编中,对当洞口高度大于或等于墙高的 4/5时,作了较严格的要求,按独立墙段验算高厚比。这在某些 仓库建筑中会遇到这种情况

规定。 6.2.8对厚度小于或等于240mm的墙,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 本条规定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如设壁柱后影响房间的使用 功能。也可采用配筋砌体或在墙中设钢筋混凝土柱等措施对墙体 予以加强。 6.2.11本条根据工程实践将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的拉结钢 筋网片的构造具体化,并加密了该网片沿墙高设置的间距 400mm)。 6.2.12为增强混凝土砌块房屋的整体性和抗裂能力和工程实践 经验提出了本规定。为保证灌实质量,要求其落度为 160mm200mm的专用灌孔混凝土(Cb)。 6.2.13混凝土小型砌块房屋在顶层和底层门窗洞口两边易出现 裂缝,规定在顶层和底层门窗洞口两边200mm范围内的孔洞用 混凝土灌实,为保证灌实质量,要求混凝土落度为 160mm~200mm

填充墙选用轻质砌体材料可减轻结构重量、降低造价

填充墙选用轻质砌体材料可减轻结构重量、降低造价

有利于结构抗震; 2填充墙体材料强度等级不应过低,否则,当框架稍有变 形时,填充墙体就可能开裂,在意外荷载或烈度不高的地震作用 时,容易遭到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目前有些企业自行研制、开发了夹心复合砌块,即两叶 薄型混凝土砌块中间夹有保温层(如EPS、XPS等),并将其用 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虽然墙的整体宽度一般均大于90mm,但 每片混凝土薄块仅为30mm~40mm。由于保温夹层较软,不能 对混凝土块构成有效的侧限,因此当混凝土梁(板)变形并压紧 墙时,单叶墙会因高厚比过大而出现失稳崩坏,故内外叶间必须 有可靠的拉结。 6.3.4震害经验表明:嵌砌在框架和梁中间的填充墙砌体,当 强度和刚度较大,在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力,将会 顶推框架梁柱,易造成柱节点处的破坏,所以强度过高的填充墙 并不完全有利于框架结构的抗震。本条规定填充增与框架柱、架 连接处构造,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的方法。 1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脱开是为了减小地震时填充墙对框 架梁、柱的项推作用,避免混凝土框架的损坏。本条除规定了填 充墙与框架柱、梁脱开间隙的构造要求,同时为保证填充墙平面 外的稳定性,规定了在填充墙两端的梁、板底及柱(墙)侧增设 卡口铁件的要求。 需指出的是,设于填充墙内的构造柱施工时,不需预留马牙 槎。柱顶预留的不小于15mm的缝隙,则为了防止楼板(梁) 受弯变形后对柱的挤压。 2本款为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的相应的作法 调查表明,由于混凝土柱(墙)深入填充墙的拉结钢筋断于 同一截面位置,当墙体发生竖向变形时,该部位常常产生裂缝 故本次修订规定理人填充瑞内的拉结筋应错开微断。

为适应我国建筑节能要求,作为高效节能墙体的多叶增,即 夹心墙的设计,在这次修编中,根据我国的试验并参照国外规范 的有关规定新增加的一节。2001规范将“夹心墙”定名为“夹 芯墙,为了与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及相关标准相一致,本次修订改为夹心墙。 6.4.1通过必要的验证性试验,本次修订将2001规范规定的夹 心墙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00mm改为120mm,扩大了适用范 围,也为夹心墙内设置空气间层提供了方便。 6.4.2夹心墙的外叶墙处于环境恶劣的室外,当采用低强度的 外叶墙时,易因劣化、脱落而毁物伤人。故对其块体材料的强度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6.4.5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建筑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先后作了一定数量的夹心 墙的静、动力试验(包括钢筋拉结和丁砖拉结等构造方案),并 提出了相应的构造措施和计算方法。试验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 下,拉结件能协调内、外叶墙的变形,夹心墙通过拉结件为内叶 墙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作用,提高了内叶墙的承载力和增加了叶墙 的稳定性,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拉结件能在大变形情况下防 止外叶墙失稳破坏,内外叶墙变形协调,共同工作。因此钢筋拉 结件对防止已开裂墙体在地震作用下不致脱落、倒塌有重要作 用。另外不同拉接方案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钢筋拉结件的夹心墙 片,不仅破坏较轻,并且其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的发挥也较好。 本次修订引人了国外应用较为普遍的可调拉结件,这种拉结件预 埋在夹心墙内、外叶墙的灰缝内,利用可调节特性,消除内外叶 墙因竖向变形不一致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宜采用。 6.4.6叶墙的拉结件或钢筋网片采用热镀锌进行防腐处理时, 其镀层厚度不应小于290g/m。采用其他材料涂层应具有等效防 魔性能。

6.5防止或减轻墙体开毅的主要措施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

6.5.1为防止墙体房屋因长度过大由于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墙 体产生竖向整体裂缝,规定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考虑到石砌 体、灰砂砖和混凝土砌块与砌体材料性能的差异,根据国内外有 关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对上述砌体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予以折减。 按表6.5.1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 混凝士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于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1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的规定不仅适用与设计,也适用 于施工阶段,调查发现,一些砌体结构工程的混凝土屋面由于未 对板材采取应有的防晒(冻)措施,混凝土构件在裸露环境下所 产生的温度应力将顶层墙体拉裂现象,故也应对施工期的混凝土 屋盖应采取临时的保温、隔热措施。 2~8为了防止和减轻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 体干缩变形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本次修编将国内外比 较成熟的一些措施列出,使用者可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选用。 对顶层墙体施加预应力的具体方法和构造措施如下: ①在顶层端开间纵墙墙体布置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预应 力钢筋可采用热轧HRB400钢筋,间距宜为400mm~600mm, 直径宜为16mm~18mm,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宜为 0.50~0.65f,在墙体内产生0.35MPa~0.55MPa的有效压应 力,预应力总损失可取25%; ②采用后张法施加预应力,预应力钢筋可采用扭矩扳手或液 压千斤项张拉,扭矩扳手使用前需进行标定,施加预应力时,础 体抗压强度及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低于设计值的80%; ③预应力钢筋下端(固定端)可以锚固于下层楼面圈梁内, 错固长度不宜小于30d,预应力钢筋上端(张拉端)可采用螺丝 端杆锚具锚固于屋面圈梁上,屋面圈梁应进行局部承压验算; ①预应力钢筋应采取可靠的防锈措施,可直接在钢筋表面涂

7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7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7.1.2、7.1.3该两条所表述的圈梁设置涉及砌体结构的安全, 故将其定为强制性条文。根据近年来工程反馈信息和住房商品化 对房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了多层砌体房屋圈梁的设置和 构造。这有助于提高砌体房屋的整体性、抗震和抗倒塌能力。 7.1.6由于预制混凝土楼、屋盖普遍存在裂缝,许多地区采用 了现浇混凝土楼板,为此提出了本条的规定。

7.2.1本条强调过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7.2.3砌有一定高度墙体的钢筋混凝土过梁按受弯构件计算严 格说是不合理的。试验表明过梁也是偏拉构件。过梁与墙梁并无 明确分界定义,主要差别在于过梁支承于平行的墙体上,且支承 长度较长;一般跨度较小,承受的梁板荷载较小。当过梁跨度较 大或承受较大梁板荷载时,应按墙梁设计

7.3.1本条较原规范的规定更为明确。 7.3.2墙梁构造限值尺寸,是墙梁构件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 本条规定墙梁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关于墙体总高度、墙梁跨度的 从承载力方面考虑,而且较大的托梁刚度对改善墙体抗单性能利

7.3.1本条较原规范的规定更为明确。 7.3.2墙梁构造限值尺寸,是墙梁构件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 本条规定墙梁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关于墙体总高度、墙梁跨度的 从承载力方面考虑,而且较大的托裂刚度对改善墙体抗单性能和

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性能也是有利的,对承重墙梁改为 Lof 支座集聚,不利于组合作用充分发挥,因此,不应采用过大的 。洞宽和洞高限制是为了保证墙体整体性并根据试验情况作 出的。偏开洞口对墙梁组合作用发挥是极不利的,洞口外墙肢过 小,极易剪坏或被推出破坏,限制洞距a;及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非常重要。对边支座为a;>0.15l增加中支座ai≥0.07lo的规 定。此外,国内、外均进行过混凝土砌块砌体和轻质混凝土砌块 砌体墙梁试验,表明其受力性能与砖砌体墙梁相似。故采用混凝 土砌块砌体墙梁可参照使用。而大开间墙梁模型拟动力试验和深 梁试验表明,对称开两个洞的墙梁和偏开一个洞的墙梁受力性能 类似。对多层房屋的纵向连续墙梁每跨对称开两个窗洞时也可参 照使用。 本次修订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1)近几年来,混凝土普通砖砌体、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和 混凝土砌块体在工程中有较多应用,故增加了由这 三种砌体组成的墙梁。 2)对于多层房屋的墙梁,要求洞口设置在相同位置并上、 下对齐,工程中很难做到,故取消了此规定。 7.3.3本条给出与第7.3.1条相应的计算简图。计算跨度取值 系根据墙梁为组合深梁,其支座应力分布比较均匀而确定的。墙 体计算高度仅取一层层高是偏于安全的,分析表明,当h>l。 时,主要是hw三lo范围内的墙体参与组合作用。H。取值基于辅 拉力作用于托梁中心,h:限值系根据试验和弹性分析并偏于安全 确定的

7.3.4本条分别给出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计算荷载取值。承

重墙梁在托梁顶面荷载作用下不考虑组合作用,仅在墙梁顶面荷 截作用下考虑组合作用。有限元分析及2个两层带翼墙的墙梁试

部楼面荷载传至翼墙。墙梁支座处的落地混凝土构造柱同样可以 分担35%~65%的楼面简载。但本条不再考愿上部楼面简载的 折减,仅在墙体受剪和局压计算中考虑翼墙的有利作用,以提高 墙梁的可靠度,并简化计算。1~3跨7层框支墙梁的有限元分 析表明,墙梁顶面以上各层集中力可按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 荷载(一般不超过该层该跨荷载的30%),再按本节方法计算墙 梁承载力是安全可靠的。 7.3.5试验表明,墙梁在顶面荷载作用下主要发生三种破坏形 态,即:由于跨中或洞口边缘处纵向钢筋屈服,以及由于支座上 部纵向钢筋屈服而产生的正截面破坏;墙体或托梁斜截面剪切破 坏以及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破坏。为保证墙梁安全可靠地 工作,必须进行本条规定的各项承载力计算。计算分析表明,自 承重墙梁可满足墙体受剪承载力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无需验算。 7.3.6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表明,在墙梁顶面荷载作用下,无洞 口简筒支墙梁正截面破坏发生在跨中截面,托梁处于小偏心受拉状 态;有洞口简支墙梁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洞润口内边缘截面,托梁处 于大偏心受拉状态。原规范基于试验结果给出考虑墙梁组合作 用,托梁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的设计方法及相应公式。其 中,内力臂系数基于56个无洞口墙梁试验,采用与混凝土深 梁类似的形式,=0.1(4.5十lo/H。),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 的平均值=0.885,变异系数8=0.176,具有一定的安全储 备,但方法过于繁琐。本规范在无洞口和有润口简支墙梁有限元 分析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托梁弯矩和轴力计算公式。既保持考虑 墙梁组合作用,托梁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设计的合理模式,又 简化了计算,并提高了可靠度。托梁弯矩系数α计算值与有限 元值之比;对无洞口墙梁μ=1.644,=0.101;对有洞口墙梁 u=2.705,8=0.381托梁轴力系数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

口简筒支墙梁正截面破坏发生在跨中截面,托梁处于小偏心受拉状 态;有洞口简支墙梁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洞润口内边缘截面,托梁处 于大偏心受拉状态。原规范基于试验结果给出考虑墙梁组合作 用,托梁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的设计方法及相应公式。其 中,内力臂系数基于56个无洞口墙梁试验,采用与混凝土深 梁类似的形式,=0.1(4.5十L/H。),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 的平均值=0.885,变异系数=0.176,具有一定的安全储 备,但方法过于繁琐。本规范在无洞口和有洞口简支墙梁有限元 分析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托梁弯矩和轴力计算公式。既保持考虑 墙梁组合作用,托梁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设计的合理模式,又 简化了计算,并提高了可靠度。托梁弯矩系数αM计算值与有限 元值之比;对无洞口墙梁μ=1.644,8=0.101;对有洞口墙梁 u=2.705,8=0.381托梁轴力系数W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

μ=1.146,8=0.023;对有洞口墙梁,μ=1.153,=0.262。对 于直接作用在托梁顶面的荷载Q:、F,将由托梁单独承受而不考 虑墙梁组合作用,这是偏于安全的。 连续墙梁是在21个连续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2跨、3跨、 4跨和5跨等跨无洞口和有洞口连续墙梁有限元分析提出的。对 于跨中截面,直接给出托梁弯矩和轴拉力计算公式,按混凝土偏 心受拉构件设计,与简支墙梁托梁的计算模式一致。对于支座截 面,有限元分析表明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忽略轴压力按受弯构 件计算是偏于安全的。弯矩系数αM是考虑各种因素在通常工程 应用的范围变化并取最大值,其安全储备是较大的。在托梁顶面 荷载Q、F,作用下,以及在增梁顶面荷载Q作用下均采用一般 结构力学方法分析连续托梁内力,计算较简便。 单跨框支墙梁是在9个单跨框支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单跨 无洞口和有洞口框支墙梁有限元分析,对托梁跨中截面直接给出 弯矩和轴拉力公式,并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也与简支墙 梁托梁计算模式致。框支墙梁在托梁顶面荷载91,F,和墙梁 顶面荷载92作用下分别采用一般结构力学方法分析框架内力, 计算较简便。本规范在19个双跨框支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2 跨、3跨和4跨无洞口和有洞口框支墙梁有限元分析,对托梁跨 中截面也直接给出弯矩和轴拉力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与 单跨框支墙梁协调一致。托梁支座截面也按受弯构件计算。 为简化计算,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采用统一的α和表达 式。边跨跨中αM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对连续墙梁,无洞口 时,=1.251,=0.095,有洞口时,=1.302,=0.198;对 框支墙梁,无洞口时,=2.1,=0.182,有洞口时, 1.615,=0.252。N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对连续墙梁,无 洞口时,μ=1.129,=0.039,有洞口时,μ=1.269,= 0.181;对框支墙梁,无洞口时,从=1.047,8=0.181,有洞口 时,=0.997,=0.135。中支座αm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 对连续墙梁,无洞口时,μ=1.715.8=0.245,有洞口时,以

正常发挥,本条对墙梁基本构造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 本次修订,增加了托梁上部通长布置的纵向钢筋面积与跨中 下部纵向钢筋面之比值不应小于0.4的规定。

7.4.2对88规范中规定的计算倾覆点,针对11≥2.2h,时的两 个公式,经分析采用近似公式(2o=0.3hb),和弹性地基梁公 式(r。=0.25V)相比,当h=250mm~500mm时,μ= 1.051,=0.064;并对挑梁下设有构造柱时的计算倾覆点位置 作了规定(取0.5)。

本章规定了二类配筋砌体构件的设计方法。第一类为网状配 筋砖砌体构件。第二类为组合砖砌体构件,又分为砖砌体和钢筋 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砖砌体和钢 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

8.1网状配筛砖砌体构件

8.1.2原规范中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体积配筋率β有配筋百 分率(β=100)和配筋率(β=)两种表述,为避免混淆, 方便使用,现统一采用后者,即体积配筋率β二, 状配筋砖砌体矩形截面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改 按下式计算

此外,工程上很少采用连弯钢筋网,因而删去了对连弯钢筋网的 规定

1砖瑚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 8.2.2对于砖墙与组合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构件,通过分 析和比较表明,高厚比验算和截面受压承载力均按矩形截面组合 砌体构件进行计算是偏于安全的,亦避免了原规范在这两项计算 上的不一致。 8.2.3~8.2.5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的

砌体构件,其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详见88规范的条文 说明。本次修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混凝 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对面层水泥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作了调整;按钢筋强度的取值,对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作 了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Ⅱ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

8.2.7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构造柱和砖墙的刚度不同,以及内 力重分布的结果,构造柱分担墙体上的荷载。此外,构造柱与圈 梁形成“弱框架”,砌体受到约束,也提高了墙体的承载力。设 置构造柱砖墙与组合砖砌体构件有类似之处,湖南大学的试验研 究表明,可采用组合砖砌体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 引人强度系数以反映前者与后者的差别。 8.2.8对于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平面外的偏心受 压承载力,本条的规定是一种简化、近似的计算方法且偏于 安全。 8.2.9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设有构造柱的砖墙中,边 柱处于偏心受压状态,设计时宜适当增大边柱截面及增大配筋 如可采用240mm×370mm,配414钢筋 在影响设置构造柱砖墙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柱间距的影响 最为显著。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中间柱,它对柱每侧 砌体的影响长度约为1.2m;对于边柱,其影响长度约为1m。构 造柱间距为2m左右时,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造柱间距大 于4m时,它对墙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很小。 为了保证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种“弱框架”,对砖墙产生较 大的约束,因而本条对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作了较为严格的 规定。

9.1.1本条规定了配筋硼块剪力墙结构内力及位移分析的基本 原则

9.1.1本条规定了配筋硼块剪力墙结构内力及位移分析的基本

9.2正载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9.2正载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9.2.1、9.2.4国外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配筋砌块砌体的力 学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的性能非常相近,特别在正截面承载力的设 计中,配筋砌体采用了与钢筋混凝土完全相同的基本假定和计算 模式。如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欧共体配筋砌体结构 统一规则》EC6和美国建筑统一法规(UBC)一 《砌体规范) 均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同济 大学等的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种理论的适用性。但是在确定灌孔 砌体的极限压应变时,采用了我国自已的试验数据

非常接近。但保证翼缘和腹板共同工作的构造是不同的。对钢筋 混凝土结构,翼墙和腹板是由整浇的钢筋混凝土进行连接的;对 配筋砌块砌体,翼墙和腹板是通过在交接处块体的相互咬砌、连 接钢筋(或连接铁件),或配筋带进行连接的,通过这些连接构 造,以保证承受腹板和翼墙共同工作时产生的剪力。

9.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哈尔滨建筑大学所作的7个墙片数据认为入=1.6可作为两种破 环形式的界限值。根据我国沈阳建工学院、湖南大学、哈尔滨建 筑大学、同济大学等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的反映剪跨比影响 的关系式,其中的砌体抗剪强度,是在综合考虑混凝土砌块、砂 浆和混凝土注芯率基础上,用砌体的抗压强度的函数(Vf。) 表征的。这和无筋砌体的抗剪模式相似。国际标准和美国规范也 均采用这种模式。 3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中的钢筋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和 抗剪能力。其中水平钢筋(网)在通过斜截面上直接受拉抗剪, 但它在墙体开裂前几乎不受力,墙体开裂直至达到极限荷载时所 有水平钢筋均参与受力并达到屈服。而竖向钢筋主要通过销栓作 用抗剪,极限荷载时该钢筋达不到屈服,墙体破坏时部分竖向钢 筋可屈服。据试验和国外有关文献,竖向钢筋的抗剪贡献为 0.24JwA,本公式未直接反映竖向钢筋的贡献,而是通过综 合考虑正应力的影响,以无筋砌体部分承载力的调整给出的。根 据41片墙体的试验结果:

1. 5 入+ 0. 5

试验值与按上式计算值的平均比值为1.188,其变异系数为 0.220。现取偏下限值,即将上式乘0.9,并根据设定的配筋砌 体剪力墙的可靠度要求,得到上列的计算公式。 上列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主要 因素。从砌体规范本身来讲是较理想的系统表达式。但考虑到我 国规范体系的理论模式的一致性要求,经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协调,最终将 上列公式改写成具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模式,但又反映砌体特 点的计算表达式。这些特点包括:

①砌块灌孔砌体只能采用抗剪强度fg,而不能像混凝土那 样采用抗拉强度f。 ②试验表明水平钢筋的贡献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较大剪跨比 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根据试验并参照国际标准,对该项的承 载力进行了降低。 ③轴向力或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项,砌体规范根据试 验和计算分析,对偏压和偏拉采用了不同的系数:偏压为 十0.12,偏拉为一0.22。我们认为钢筋混凝土规范对两者不加区 别是欠妥的。 现将上式中由抗压强度模式表达的方式改为抗剪强度模式的 转换过程进行说明,以帮助了解该公式的形成过程: ①由g=0.208f55则有5= + ②根据公式模式的一致性要求及公式中砌体项采用√。时, 对高强砌体材料偏低的情况,也将√了。调为f"5; 0.208 fg=0.625f,取0.6fg; 1.5 9.3.2本条主要参照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钢筋混 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 墙的试验数据制定的。 配筋砌块砌体连梁,当跨高比较小时,如小于2.5,即所谓 “深梁”的范围,而此时的受力更像小剪跨比的剪力墙,只不过 6。的影响很小;当跨高比大于2.5时,即所谓的“浅梁”范围, 而此时受力则更像大剪跨比的剪力墙。因此剪力墙的连梁除满足 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以避免连梁

①砌块灌孔砌体只能采用抗剪强度fg,而不能像混凝土那 样采用抗拉强度f:。 ②试验表明水平钢筋的贡献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较大剪跨比 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根据试验并参照国际标准,对该项的承 载力进行了降低。 ③轴向力或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项,砌体规范根据试 验和计算分析,对偏压和偏拉采用了不同的系数:偏压为 十0.12,偏拉为一0.22。我们认为钢筋混凝土规范对两者不加区 别是欠妥的。 现将上式中由抗压强度模式表达的方式改为抗剪强度模式的 转换过程进行说明,以帮助了解该公式的形成过程

①由g=0.208.fg5s则有款= 0.208/g;

产生受剪破坏后导致剪力墙的延性降低。 对连梁截面的控制要求,是基于这种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应该 具有一个上限值,根据我国的试验,并参照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 则,取为0.25f.h。。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连梁的承载能力发挥 和变形处在可控的工作状态之内。 另外,考虑到连梁受力较大、配筋较多时,配筋砌块砌体连 的布筋和施工要求较高,此时只要按材料的等强原购,也可将 连梁部分设计成混凝土的,国内的一些试点工程也是这样做的, 虽然在施工程序上增加一定的模板工作量,但工程质量是可保证 的。故本条增加了这种选择

9.4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构造规定

9.4.1~9.4.5从配筋砌块砌体对钢筋的要求看,和钢筋混凝土 结构对钢筋的要求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如钢筋的规 格要受到孔洞和灰缝的限制;钢筋的接头宜采用搭接或非接触搭 接接头,以便于先砌墙后插筋、就位绑扎和浇灌混凝土的施工 工艺。 对于钢筋在砌体灌孔混凝土中锚固的可靠性,人们比较关 注,为此我国沈阳建筑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作了专门锚固试 验,表明,位于灌孔混凝土中的钢筋,不论位置是否对中,均能 在远小于规定的锚固长度内达到屈服。这是因为灌孔混凝土中的 钢筋处在周边有砌块壁形成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所至,这比钢筋 在一般混凝土中的锚固条件要好。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 范》ISO9652中有砌块约束的混凝土内的钢筋锚固粘结强度比无 砌块约束(不在块体孔内)的数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C25情况下),对光圆钢筋高出85%~20%;对带肋钢筋高出 140%~64%。 试验发现对于配置在水平灰缝中的受力钢筋,其握裹条件较

孔混凝土中的钢筋要差一些,因此在保证足够的砂浆保护层 条件下,其搭接长度较其他条件下要长,

件,以提高剪力墙的整体抗弯能力和延性。美国规范规定,只有 在墙端的应力大于0.4于,同时其破坏模式为弯曲形的条件下 才应设置。该规范未给出弯曲破坏的标准。但规定了一个“塑性 铰区”,即从剪力墙底部到等于墙长的高度范围,即我国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根据我国哈尔滨建筑大学、湖南大学作的剪跨比大于1的试 验表明:当入=2.67时呈现明显的弯曲破坏特征;入=2.18时, 其破坏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剪切破坏成分;入=1.6时,出现明显 的X形裂缝,仍为压区破坏,剪切破坏成分呈现得十分明显, 属弯剪型破坏。可将入二1.6作为弯剪破坏的界限剪跨比。据此 本条将入=2作为弯曲破坏对应的剪跨比。其中的0.4fgm,换 算为我国的设计值约为0.8f。。 关于边缘构件构造配筋,美国规范未规定具体数字,但其条 文说明借用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概念,只是对边缘构件的设 置原则仍有不同观点。本条是根据工程实践和参照我国有关规范 的有关要求,及砌块剪力墙的特点给出的。 另外,在保证等强设计的原则,并在砌块砌筑、混凝土浇筑 质量保证的情况下,给出了砌块砌体剪力墙端采用混凝土柱为边 缘构件的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在施工程序上增加模板工序,但能 集中设置竖向钢筋,水平钢筋的锚固也易解决。 9.4.11本条和第9.3.2条相对应,规定了当采用混凝土连梁时 的有关技术要求。 9.4.12本条是参照美国规范和混凝土砌块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工 程实践制定的。 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由H型砌块或凹槽砌块组砌, 并应全部浇注混凝士,是确保其整体性和受力性能的关键。

9.4.13本条主要根据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制定的

采用配筋混避士砌块砌体柱或壁柱,当轴向荷载较小时,

仅在孔洞配置竖向钢筋,而不需配置箍筋,具有施工方使、节省 模板,在国外应用很普遍;而当荷载较大时,则按照钢筋混凝土 柱类似的方式设置构造箍筋。从其构造规定看,这种柱是预制装 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柱,适用于荷载不太大砌块墙(柱)的建 筑,尤其是清水墙砌块建筑

10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10.1.1鉴于对于常规的砖、砌块砌体,抗震设计时本章规定不 能满足甲类设防建筑的特殊要求,因此明确说明甲类设防建筑不 宜采用砌体结构,如需采用,应采用质量很好的砖砌体,并应进 行专门研究和采取高于本章规定的抗震措施。 10.1.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总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定,是此类房 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故将此条定为强制性条文。 坡屋面阁楼层一般仍需计人房屋总高度和层数;坡屋面下的 图楼层,当其实际有效使用面积或重力荷载代表值小于顶层 30%时,可不计人房屋总高度和层数,但按局部突出计算地震作 用效应。对不带阁楼的坡屋面,当坡屋面坡度大于45时,房屋 总高度宜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此时房屋的总 高度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其顶板可视为上部多层砌体结构的 联固猫: 1)半地下室顶板和外挡土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2)当半地下室开有窗洞处并设置窗井,内横墙延伸至窗 井外挡土墙并与其相交; 3)上部外墙均与半地下室墙体对齐,与上部墙体不对齐 的半地下室内纵、横墙总量分别不大于30%; 4)半地下室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地下室净 高的二分之一,地下室周边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 于0.93。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房屋,当硼 体的抗前强度达到普通黏士砖砌体的取值时,按普通砖砌体房屋

的规定确定层数和总高度限值;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介于普通黏土 砖砌体抗剪强度的70%~100%之问时,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 直宜比普通砖体房屋的情适当减少。 10.1.3国内外有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 构的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砌体,其竖向和水平灰缝使其具有较 大的耗能能力,受力性能和计算方法都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相似。在上海、哈尔滨、大庆等地都成功建造过18层的配筋砌 块砌体抗震墙住宅房屋。通过这些试点工程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 析,表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在8层~18层范围时具有很 强的竞争力,相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房屋,土建造价要 低5%~7%。本次规范修订从安全、经济诸方面综合考虑,并 对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将适用高度 在原规范基础上适当增加,同时补充了7度(0.15g)、8度 (0.30g)和9度的有关规定。当横墙较少时,类似多层砌体房 屋,也要求其适用高度有所降低。当经过专门研究,有可靠试验 依据,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房屋高度可以适当增加。 根据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在满足一定设计要求并采取 适当抗震构造措施后,底部为部分框支抗震墙的配筋混凝土砌块 抗震墙房屋仍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6度~8度抗震设 防的要求,但考虑到此类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相对不利,因此在 最大适用高度限制上给予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10.1.4已有的试验研究表明,抗震墙的高度对抗震增出平面偏 心受压强度和变形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条规定配筋砌块砌体抗震 墙房屋的层高主要是为了保证抗震墙出平面的承载力、刚度和稳 定性。由于砌块的厚度一般为190mm,因此当房屋的层高为 3.2m~4.8m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要求基本相当 10.1.5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结构抗震的重要依据,故将此条 定为强制性条文。2001规范10.2.4条中提到普通砖、多孔砖墙 体的截面抗震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详本 表,但原来本表并没有给出,此次修订补充了各种构件受压状态

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砌体受压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宜取1.0。 表中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偏压、大偏拉和受剪承载力抗震 调整系数与抗震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墙相同,为0.85。对于灌孔 率达不到100%的配筋砌块砌体,如果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 0.85,抗力偏大,因此建议取1.0。对两端均设有构造柱、芯柱 的砌块砌体抗震墙,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9。 2001规范中,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 组合砖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组合墙,偏压、大偏拉 和受剪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如按抗震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墙 取为0.85,数值偏小,故此次修订时将两种组合砖墙在偏压、 大偏拉和受剪状态下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调整为0.9。 10.1.6配筋砌块体结构的抗震等级是考虑了结构构件的受力 性能和变形性能,同时参照了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而 确定的,主要是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划分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不同抗震等级。考虑到底部为部分框支抗震 墙的配筋混凝土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不利并影响安 全,规定对于8度时房屋总高度大于24m及9度时不应采用此 类结构形式。 10.1.7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补充了结构 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6度时对规则建筑 局部托墙梁及支承其的柱子等重要构件尚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多层砌体房屋不符合下列要求之一时可视为平面不规则,6 度时仍要求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1)平面轮廊凹凸尺寸,不超过典型尺寸的50%; 2)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基本对 齐;且同一轴线上的门、窗间墙宽度比较均勾;墙面 洞口的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 8、9度时不宜大于50%; 3)房屋纵横向抗震墙体的数量相差不太:横墙的间距和

震墙,可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要求墙段的长度(即墙段截面高 度)不宜大于8m。当墙很长时,可通过开设口将长墙分成长 度较小、较均匀的超静定次数较高的联肢墙,洞口连梁宜采用约 束弯矩较小的弱连梁(其跨高比宜大于6)。 由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竖向钢筋设置在砌块孔洞内(距 墙端约100mm),墙肢长度很短时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尽管短肢 抗震墙结构有利于建筑布置,能扩大使用空间,减轻结构自重, 但是其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一般抗震墙不能过少、墙肢不宜过 短,不应设计多数为短肢抗震增的建筑,而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 般抗震墙,形成以一般抗震墙为主、短肢抗震墙与一般抗震墙 相结合的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本条文 参照有关规定,对短肢抗震墙截面面积与同一层内所有抗震墙截 面面积比例作了规定。 一字形短肢抗震墙延性及平面外稳定均十分不利,因此规定 不宜布置单侧楼面梁与之平面外垂直或斜交,同时要求短肢抗震 墙应尽可能设置翼缘,保证短肢抗震墙具有适当的抗震能力。 10.1.11对于部分框支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保持纵向受 力构件的连续性是防止结构纵向刚度突变而产生薄弱层的主要措 施,对结构抗震有利。在结构平面布置时,由于配筋砌块砌体抗 震墙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在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方面都有一 定差异,因此应避免在同一层面上混合使用。与框支层相邻的上 部楼层担负结构转换,在地震时容易遭受破坏,因此除在计算时 应满足有关规定之外,在构造上也应予以加强。框支层抗震墙往 往要承受较大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应选用整体性能好的基础, 否则抗震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0.1.12此次修订将本规范抗震设计所用的各种结构材料的性 能指标最低要求进行了汇总和补充。 由于本次修订规范普遍对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作了上调,以 利砌体建筑向轻质高强发展。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对材料的最 低强度等级要求,也应随之提高

本次修订、对表内数据作了调整使,与。的函数关

系基本不变。 10.2.2砌体结构体系按照构件配筋率大小分为无筋砌体结构体 醐体构件,当构造柱间距大于3.0m时,只考虑周边约束构件对 无筋墙体的变形性能提高作用,不考虑其对强度的提高。 当在墙段中部基本均匀设置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 (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且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 柱时,可考虑构造柱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墙段中部均 匀设置构造柱时本条所采用的公式,考虑了砌体受混凝土柱的约 束、作用于墙体上的垂直压应力、构造柱混凝土和纵向钢筋参与 受力等影响因素,较为全面,公式形式合理,概念清楚。 10.2.3作用于墙顶的轴向集中压力,其影响范围在下部墙体逐 新向两边扩散,考虑影响范围内构造柱的作用,进行砖砌体和钢 筋凝土构造柱的组合增的截面抗震受压承载力验算时,可计人 墙顶轴向集中压力影响范围内构造柱的提高作用。

10.2.4对于抗震规范没有涵盖的层数较少的部分房屋,建议在 外墙四角等关键部位适当设置构造柱。对6度时三层及以下房 屋,建议楼梯间墙体也应设置构造柱以加强其抗倒塌能力。 当砌体房屋有错层部位时,宜对错层部位墙体采取增加构造 柱等加强措施。本条适用于错层部位所在平面位置可能在地震作 用下对错层部位及其附近结构构件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甚至影响 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砌体房屋,必要时尚应对结构其他相关部位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强。对于局部楼板板块略降标高处,不必按 本条采取加强措施。错层部位两侧楼板板顶高差大于1/4层高 时,应按规定设置防震缝。 10.2.6根据抗震规范相关规定,提出约束普通砖增构造要求, 10.2.7当采用硬架支模连接时,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可以小于

条文中的规定。硬架支模的施工方法是,先架设梁或梁的模 板,再将预制楼板支承在具有一定刚度的硬支架上,然后浇筑梁 或圈梁、现浇叠合层等的混凝土。 采用预制楼板时,预制板端支座位置的圈梁顶应尽可能设在 板顶的同一标高或采用L.形圈梁,便于预制楼板端头钢筋伸人 圈梁内。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 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可在预制板顶面上放置间距不少于 300mm,直径不少于6mm的短钢筋,短钢筋一端钩在靠外墙预 制板的内侧纵向板间缝随内,另一端锚固在墙或圈梁内

10.3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

10.3.1本次修订,对表内数据作了调整,但与。的函数关 系基本不变。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f.≥16时,砌块砌体的 正应力影响系数如仍按剪摩公式线性增加,则其值偏高,偏于不 安全。因当。/f、大于16时,砌块砌体的正应力影响系数都 按a,/f、=16时取3.92。 10.3.2对无筋砌块砌体房屋中的砌体构件,灌芯对砌体抗剪强 度提高幅度很大,当灌芯率p≥0.15时,适当考虑灌芯和插筋对 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当房屋层数或高度等于或接近表10.1.2中限值时,对底部 芯柱密度需要适当加大的楼层范围,按6、7度和8、9度不同烈 度分别加以规定。 10.3.7由于各层砌块砌体均配置水平拉结筋,因此对圈梁高度 和纵筋适当比砖体房屋作了调整。对圈梁的纵筋根据不同烈度 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10.3.8楼梯间为逃生时重要通道,但该处又是结构薄弱部位, 因此其抗倒能力应特别注意加强。本次修订通过设置楼梯间周 围墙体的配筋,增强其抗震能力。

10.4.8补充了墙体半高附近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 土水平系梁的最小截面尺寸和最小配筋量限值。 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过渡层的构造柱, 因此补充规定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4。 当底层层高较高时,门窗等大洞口顶距地高度不超过层高的 1/2.5时,可将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设置在洞顶标高,测口顶处

10.4.8补充了墙体半高附近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 土水平系梁的最小截面尺寸和最小配筋量限值。 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过渡层的构造柱, 因此补充规定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4。 当底层层高较高时,门窗等大洞口顶距地高度不超过层高的 1/2.5时,可将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设置在洞顶标高,洞口顶处

GB/T 51351-2019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10.5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10.5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10.5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10.5.2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计算中,抗震墙底 部的荷载作用效应最大,因此应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底部截面 的组合剪力设计值采用按不同抗震等级确定剪力放大系数的形式 进行调整,以使房屋的最不利截面得到加强。 10.5.3~10.5.5规定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截面抗剪能力限制 条件,是为了规定抗震墙截面尺寸的最小值,或者说是限制了抗 震墙截面的最大名义剪应力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抗震墙的名 义剪应力过高,灌孔砌体会在早期出现斜裂缝,水平抗剪钢筋不 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配置很多水平抗剪钢筋,也不能有效地提 高抗震墙的抗剪能力。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截面应力控制值,类似于混凝土抗压强

度设计值,采用“灌孔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它不同于砌体抗 压强度,也不同于混凝土抗压强度。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反复加 载的受剪承载力比单调加载有所降低,其降低幅度和钢筋混凝士 抗震墙很接近。因此,将静力承载力乘以降低系数0.8,作为抗 设计中偏心受压时抗震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 湖南大学等单位不同轴压比(或不同的正应力)的墙片试验表 明,限制正应力对体的抗侧能力的贡献在适当的范围是合适 的。如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限制N≤0.4fbh,美国 规范为0.25N,我国混凝土规范为0.2f.6h。本规范从偏于安全 亦取0.2fg6h。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在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时斜截面承载力计 算公式中N项取用了相同系数,我们认为欠要。此时N虽为作 用效应,但属抗力项,当N为拉力时应偏于安全取小。根据可 靠度要求,配筋砌块抗震墙偏心受拉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取用了 与偏心受压不同的形式。 10.5.6配筋砌块砌体由于受其块型、砌筑方法和配筋方式的影 响,不适宜做跨高比较大的梁构件。而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 构中,连梁是保证房屋整体性的重要构件,为了保证连梁与抗震 墙节点处在弯曲屈服前不会出现剪切破坏和具有适当的刚度和承 载能力,对于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宜采用受力性能更好的钢筋 混凝土连梁,以确保连梁构件的“强剪弱弯”。对于跨高比小于 2.5的连梁(主要指窗下墙部分),则还是允许采用配筋砌块砌 体连。 配筋砌体抗震墙的连梁的设计原则是作为抗震墙结构的第 道防线,即连梁破坏应先于抗震墙,而对连梁本身则要求其斜截 面的抗剪能力高于正截面的抗弯能力,以体现“强剪弱弯”的要 求。对配筋砌块连梁,试算和试设计表明,对高烈度区和对较高 的抗震等级(一、二级)情况下,连梁超筋的情况比较多,而对 砌块连梁在孔中配置钢筋的数量又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 是减小连梁的截面高度(应在满足弹塑性变形要求的情况下),

二是连梁设计成混凝土的。本条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砌块 抗震墙房屋的特待点规定的剪力调整幅度, 10.5.7抗震墙的连梁的受力状况,类似于两端固定但同时存在 支座有竖向和水平位移的梁的受力,也类似层间抗震墙的受力。 其截面控制条件类同抗震墙。 10.5.8多肢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承载力和延性与连梁的承载 力和延性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连梁产生受剪破坏后导致抗震墙 延性降低,本条规定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必须满足受剪承载 力要求。对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已属混凝土深梁。在较高烈 度和一级抗震等级出现超筋的情况下,宜采取措施,使连梁的截 面高度减小,来满足连的破坏先于与其连接的抗震墙,否则应 对其承载力进行折减。考虑到当连梁跨高比大于2.5时,相对截 面高度较小,局部采用混凝土连梁对砌块建筑的施工工作量增加 不多,只要按等强设计原则,其受力仍能得到保证,也易于设计 人员的接受。此次修订将原规范10.4.8、10.4.9合并,并取跨 高比≤2.5之表达式,

10.5.9本条是在参照国内外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试验研究和经 验的基础上规定的。美国UBC砌体部分和美国抗震规范规定 对不同的地震设防烈度,有不同的最小含钢率要求。如在7度以 内,要求在墙的端部、顶部和底部,以及洞口的四周配置竖向和 水平构造钢筋,钢筋的问距不应大于3m。该构造钢筋的面积为 130mm²,约一根12~14钢筋GB/T 32484-2022 表壳体及其附件 气相沉积镀层,经折算其隐含的构造含钢率约 为0.06%;而对>8度时,抗震墙应在竖向和水平方向均匀设置 钢筋,每个方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该方向长度的1/3和 1.20m,最小钢筋面积不应小于0.07%,两个方向最小含钢率之 和也不应小于0.2%。根据美国规范条文解释,这种最小含钢率 是抗震墙最小的延性和抗裂要求。 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出现塑性铰后抗震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该范围内应当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力破坏的能力。由于抗 震墙底部塑性铰出现都有一定范围,因此对其作了规定。一般情 况下单个塑性发展高度为墙底截面以上墙肢截面高度h的 范围。 为什么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最小构造含钢率比混凝 土抗震墙的小呢,根据背景解释:钢筋混凝土要求相当大的最小 含钢率,因为它在塑性状态浇筑,在水化过程中产生显著的收 缩。而在砌体施工时,作为主要部分的块体,尺寸稳定,仅在砌 体中加入了塑性的砂浆和灌孔混凝土。因此在砌体墙中可收缩的 材料要比混凝土中少得多。这个最小含钢率要求,已被规定为混 凝土的一半。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建筑师办公室要求则高于这个 数字,它规定,总的最小含钢率不小于0.3%,任一方向不小于 0.1%(加利福尼亚是美国高烈度区和地震活跃区)。根据我国进 行的较大数量的不同含钢率(竖向和水平)的伪静力墙片试验表 明,配筋能明显提高墙体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也 就是说在本条规定的这种最小含钢率情况下,墙体具有一定的延 性,裂缝出现后不会立即发生剪坏倒塌。本规范仅在抗震等级为 四级时将Am定为0.07%,其余均≥0.1%,比美国规范要高一 些,也约为我国混凝土规范最小含钢率的一半以上。由于配筋砌 块砌体建筑的总高度在本规程已有限制,所以其最小构造配筋率 比现浇混凝土抗震墙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此次修订对最小配筋率 作了适当微调。 10.5.10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中,边缘构件无论是在提 高墙体强度和变形能力方面的作用都非常明显,因此参照混凝土 抗震墙结构边缘构件设置的要求,结合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特 点,规定了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端部设置水平筋是为了提高对砌体 的约束作用及增端部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提高墙体的延性。根 据工程经验,水平箍筋放置于砌体灰缝中,受灰缝高度限制(一 般灰缝高度为10mm),水平箍筋直径不小于6mm,且不应大于

8mm比较合适;当箍筋直径较大时,将难以保证砌体结构灰缝 的砌筑质量,会影响配筋砌块砌体强度;灰缝过厚则会给现场施 工和施工验收带来困难,也会影响砌体的强度。抗震等级为一级 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二~四级为6,为了适当弥补钢筋直 径减小造成的损失,本条文注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应 采用HRB335或RRB335级钢筋。亦可采用其他等效的约束件 如等截面面积,厚度不大于5mm的一次冲压钢圈,对边缘构 件,将具有更强约束作用。 通过试点工程,这种约束区的最小配筋率有相当的覆盖面。 这种含钢率也考虑能在约120mmX120mm孔洞中放得下:对含 钢率为0.4%、0.6%、0.8%,相应的钢筋直径为3914、318、 320,而约束箍筋的间距只能在砌块灰缝或带凹槽的系梁块中设 置,其间距只能最小为200mm。对更大的钢筋直径并考虑到钢 筋在孔洞中的接头和墙体中水平钢筋,很容易造成浇灌混凝土的 困难。当采用290mm厚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时,这个问题就可解 决了,但这种砌块的重量过大,施工砌筑有一定难度,故我国目 前的砌块系列也在190mm范围以内。另外,考虑到更大的适应 性,增加了混凝土柱作边缘构件的方案。 10.5.11转角窗的设置将削弱结构的抗扭能力,配筋砌块砌体 抗震墙较难采取措施(如:墙加厚,梁加高),故建议避免转角 窗的设置。但配筋砌块体抗震墙结构受力特性类似于钢筋混凝 土抗震墙结构,若需设置转角窗,则应适当增加边缘构件配筋, 并且将楼、屋面板做成现浇板以增强整体性, 10.5.12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 比控制是为了保证配筋砌块砌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延性和强度 的发挥,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墙片截面过小、配筋率过高,保证抗 囊墙结构延性。本条文对一般墙、短肢墙、一学形短肢墙的轴压 比限值作了区别对待,由于短肢墙和无翼缘的一字形短肢墙的抗 震性能较差,因此对其轴压比限值应该作更为严格的规定。 10.5.13在配筋砌块体抗震墙和楼盖的结合处设置钢筋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