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T 3343-2020 建筑挡土墙技术规程.pdf2.1.1本规范中挡土墙指建筑工程中独立的挡土结构物,一般多属于永久性的,挡土墙的形 式多种多样,墙型的选择对挡墙的安全与工程造价影响较大,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确定 2.1.2~2.1.11挡土墙划分方法可按结构形式、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及所处环境条件等划分 本规范按挡土墙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 2.1.12装配式挡土墙采用工厂化标准预制、现场安装施工,具有较短的装配工期且预制施 工质量容易控制符合持续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本规范根据结构形式及使用功能分为 装配式板桩挡土墙及装配式生态挡土墙两种类型。 2.1.15本条术语定义源自《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的规范条文,非冻胀 性土是指土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质量等于或小于总质量10%的土。土发生冻胀的基 本条件是负温、适宜的土质和水分,三者缺一不可,就土质而言,主要是指它的细颗粒成分 只有当它的含量适宜时才会有冻胀发生。在易于形成冻胀机制的颗粒粒径范围方面,国内学 术界认为为 0.005mm~0.05mm,国外多认为为0.02mm~0.074mm
3.0.1本条规定了挡土墙工程安全等级的原则性划分标准,在工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应重点 考虑挡土墙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如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和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对 于破坏后果很严重的挡土墙工程,其安全等级应适当提高;同一项目中的挡土墙工程可以 根据不同区段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3.0.6本条规定了挡土墙工程设计时应取得的设计资料,而对于高度超过15m且地质和环 境条件复杂的一级挡土墙,除应取得常规的资料外,还应搜集该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 料,以便从整体上掌握拟建挡墙的稳定情况,另外对挡土墙工程施工及建成使用期间荷载作 用情况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避免设计计算出现失误。对于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 难以处理的滑坡、危岩、泥石流及断层破碎带地段,不应修筑建筑挡墙。 3.0.7本条引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 第二章第六条。 3.0.10本条是对挡土墙工程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限值的规定,主要依 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 关条文规定,并参考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的有关条文规定进行编写。 3.0.11本条依据为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中的强制性条文。 3.0.17李节性冻土区挡土墙墙后冻胀范围内填料采用冻胀性材料时,按国家标准《冻土地 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计算的墙背水平冻胀**大于主动土压*,如以此来进 行挡土墙设计,势必大大增加工程造价,所以通常采用防冻胀措施消除冻胀*。 用保温材料保温,消除或减少土的冻胀,具有施工简便,效果明显的特点,保温材料可 以选择EPC、XPC、泡沫混凝土砌块以及水泥泡沫珍珠岩砂浆等。采用保温板保温措施时 必须保证所用材料的技术指标合格和防水性能良好,保温板的密度一般以不小于30kg/m 为宜,且保温层厚度可取标准冻深的1/10~1/15,并不应小于50mm。 水平减胀排水管是一种新型的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挖方挡土墙,其主要功能是排除地 下水和减少冻胀效应,其构造示意如图1~图5
DB44/T 1848-2016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图1减胀排水管安装示意图
图2减胀排水管整体构造
图4排水管构造示意图
图5减胀排水管部断面构造示意图
1一排水口端头管;2一表示PVC减胀管;3一表示PVC排水管:4一表示过滤性土工布: 5一表示减胀管管身外侧缠裹两层滤网;6一表示进水端头管;7一减胀泄压缝; 8一进水端头管进水缝:9一排水管花孔
1一排水口端头管;2一表示PVC减胀管;3一表示PVC排水管:4一表示过滤性土工布: 5一表示减胀管管身外侧缠裹两层滤网;6一表示进水端头管;7一减胀泄压缝; 8一进水端头管进水缝:9一排水管花孔
4.1.2考虑挡土墙工程存在顶部及侧向临空面双向受冻的特点,以及北方寒冷地区季节性冻 土对挡土墙工程的不利影响,勘察工作应查明墙高范围内岩土体的冻胀性。 4.1.3挡土墙勘察的重点之一是查明岩土体的性状,应以钻探为主。对于复杂、重要的岩质 挖方边坡挡主墙而言,是查明边坡岩体申结构面的发育性状,因此,地质测绘和调查也是重 要基础工作之一,同时应采用多种手段,特别是斜孔、坑槽、探槽对于查明陡倾结构是非常 有效的。 本条强调了可将物探作为边坡勘察的手段,探地雷达可以很好地解决山区覆盖层厚度和 岩石各级风化层厚度等问题,而且具有方便携带、在复杂地形区适应性较好等特点;高密度 电法也适合定性划分覆盖层厚度和风化层厚度问题;面波法还可以定量评价岩体强度及判定 岩石的软硬程度和风化程度;孔内电视可以清晰地揭示孔内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避免 了钻孔取芯的影响,比钻孔岩芯更能真实地反映钻孔内的实际情况。 4.1.4挡土墙工程勘探范围应包括挡土墙分布区域和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 区域。但以往一些勘察单位即便在专门性挡土墙勘察中也常常是范围偏小,仅将勘察局限在 指定的范围。本规程按填方型和挖方型挡土墙分别规定了勘察范围。 4.1.5勘探线、点间距是以能满足查明挡土墙工程质环境需要而制定的,本条将勘探点间距 控制在20m以内,但条件复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小勘探点间距。 沿可能支挡线布置剖面是设计的需要。考虑边坡的破坏主要是重*作用下的一种地质现 象其破坏方式主要是沿垂直边坡方向的滑移失稳,故沿垂直挡土墙方向也应布置勘察线, 4.1.6挡土墙勘察的勘探点同样分为一般性勘探点和控制性勘探点。本条对控制性勘探点的 数量进行了规定,相对于边坡勘察规定的控制孔占勘探孔数量的1/3~1/5而言,略微严格。 4.1.7本条是对勘探点深度的规定,考虑到挡土墙工程主要以稳定控制为主的特点,所以强 调勘探点深度应超过最下层滑动面以下不小于2.0m,但对需要竖向变形控制的挡土墙,勘 探孔深度尚应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
4.2.4岩体较之岩块,受结构面影响内摩擦角降低并不大,所以简化了内摩擦角折减系数的 取值
4.2.4岩体较之岩块,受结构面影响内摩擦角降低并不大,所以简化了内摩擦角折减系数的 取值。 4.2.5本条强调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值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规定。注意:1)由于边坡岩体的不均一性等,一般情况下,等效内摩擦角的计算 边坡高度不宜超过15m,不得超过30m;2)考虑“岩体的螨变效应”,计算出的等效内摩擦 角尚应进行适当的折减。 4.2.6本条给出了填土的内摩擦角的参考值,并提出了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进行调整的 建议。
4.2.6本条给出了填土的内摩擦角的参考值,并提出了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进行调整的 建议。
4.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4.3.1、4.3.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14.1.1条和14.1.2条之规定,并结合 挡土墙工程的特点给出的具体要求。 4.4.3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4.7.9条之规定,并结合挡土墙工程的特点进 行了相应调整。 挡土墙混凝土结构存在一边接触地下水,一边暴露在大气中,水可以通过渗透或毛细作 用在暴露大气中的一边蒸发的现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附录G的规定, 场地环境类型应定为I类,相应的腐蚀性等级有所提高。以往的勘察工作中往往忽略这一点 因此本条第8款加以明确
5.1作用分类及其组合
5.1.1在建筑挡土墙设计中,本标准按作用条件和出现机率分将作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 用及偶然作用三类。地震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偶然作用。建筑挡土墙设计时一般不考虑滑坡 泥石流、车辆撞击挡墙护栏等偶然作用。当设计者需要考虑上述偶然作用时,挡墙所受的滑 坡、泥石流作用*可参考现行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相关规定;车辆撞击挡墙 护栏的作用*时,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相关规定。设计 者应根据设计条件具体确定本工程挡土墙的作用及其组合。 5.1.2挡墙设计时,需对地震烈度6度以上的地区挡墙进行地震工况计算,地震烈度6度地 区挡墙只需进行一般工况计算。挡墙施工荷载大于正常运行所受荷载时,应进行施工工况计 算。设计时,应对需要处理的工况中出现的各种作用进行组合,完成相应的设计及验算。 5.1.3辽宁省为季节冻土区,当无可靠措施避免墙后土体冻胀,设计时应考虑挡土墙越冬期 司的冻胀压*。冻胀*对挡土墙的作用及其过程较为复杂。考虑到对墙体产生水平冻胀*作 用时对后部未冻土体将产生反*,这种反*起平衡土压*的作用。所以,水平冻胀*只有大 于土压*时才起控制作用,否则仍是土压*起控制作用。因此,挡土墙设计时,土压*与水 平冻胀*两种*不叠加,并取两者的较大值。 5.1.4挡土墙的作用组合分项系数相关研究积累的数据较少。表5.1.4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构 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并做适当调整。
5.2.4从理论上和实测结果看,影响锚杆挡土墙侧向压*分布图形的因素复杂,本条对满 足特定条件时的应*分布图形作了梯形的分布规定,与国内外工程实测资料和相关标准 致。主要原因是逆作施工法的锚杆对边坡变形的约束作用及岩石和硬土的竖向拱效应明显, 使得岩土体的侧向压*向铺固点传递
附加荷载取范围为13.75~20kN/m²。考虑到本标准挡墙高度限值最大为15m,适当放大车辆
附加荷载取范围为13.75~20kN/m²。考虑到本标准挡墙高度限值最大为15m,适
附加荷载为20~25kN/m²,可满足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B01中各级载重卡车 的荷裁要求
6.1.1本条规定依据的是经济性原则,一般情况下,按照经济性指标,浅基优于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优干桩基础
6.1.2根据本条第3款的规定,在斜坡地面上的挡土墙,其基础的理置深度除应满足规定的 最小埋置深度外,还应满足墙趾距斜坡地面的水平距离控制要求。对于岩石地基斜坡地面表 中数值取值时,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介于15MPa~30MPa之间时,可内插计算取值。 6.1.3当挡土墙基础位于较完整的硬质岩右构成的斜坡上时,由于岩右节理不发育,岩右硬 度较高,基础部分不产生侧压*。为了节省造价,可将地基开挖成台阶式,为了保证挡土墙 基础的稳定,规定其最下一层台阶的宽度不宜小于1m, 6.1.5当挡土墙受抗滑稳定控制时,可采用倾斜基底的措施,当基底倾斜过大时,地基土极 易发生水平方向的剪切破坏,本条文中的挡土墙基底倾斜限值是根据以往实践经验定出的 6.1.6当挡土墙受抗倾覆稳定、基底偏心或基底承载*控制时,加设墙趾台阶可调整墙身及 基底的受*状态,达到节省墙体材料、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验算墙趾台阶时,通常考虑墙 趾台阶为悬臂,墙趾台阶承受基底竖向反*,以此验算墙趾台阶的弯曲应*和剪应*。若基 础台阶连线与台阶竖直线间之夹角不大于材料的刚性角,可不进行墙趾台阶的弯曲应*和剪 应*验算。
6.1.7挡土墙基础施工时,当地基为岩层时,可不预留直接开挖至设计标高,清槽时避免对 地基进行扰动。受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某些时候基坑开挖较深时,采用浅基础的经济性反 而较差,当必须得开挖较深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以确保基坑侧壁安全,
6.2.5虽然挡土墙对对地基变形的要求较低,但当以黏性土或复合地基为持*层时,对于重 要的一级挡土墙应进行必要的变形验算。
邻部位如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沉降,在墙顶就会表现出很大的错位,可导致变形缝或墙身结构 破坏,影响挡土墙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将变形缝相邻部位的最大沉降差控制在50mm以 内。
6.3.1挡土墙一般采用明挖基础,当天然地基的承载*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 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作出地基处理设计。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受多种因素控制,应进 行综合比较以及了解当地的地基处理经验,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 方案。 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案,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还可以节约 大量投资。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处理方案对周边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水等环 境的影响,忽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时会带来非常复杂、严重的问题。 6.3.2本条引自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本条规定了复合地基设计 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地基设计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 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加固后的地基能满足承载*、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因此,在 挡土墙的地基处理设计中,应根据挡土墙对地基的要求采取措施。例如当地基允许承载*不 能满足要求时,应针对解决地基承载*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由于挡土墙地基除了受 到垂直荷载的作用外,还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因此在采取工程措施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这 两种荷载的不利影响。 经处理后的地基与天然地基相比,场地内地基土的均匀性、密实度变异性较大,而现场 检测的数量毕竞有限,不一定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基土的实际特性,因此,在地基承载* 6.3.3地基处理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影响地基处理效果的因素很多,相同的地基 处理工艺、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场地、不同地质条件下,处理效果不尽相同,有时差别还 较大;一个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另外一个地区可能并不完全适用,因此,地基处理方案中相关 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应通过现场试验性施工加以验证,并通过试验过程中取得的相关测试参数 加以补充完善,无其是地基存在临空面及边坡地基时,地基处理方案的可靠性应引起设计 施工的高度重视。
6.3.1挡土墙一般采用明挖基础,当关然地基的承载*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 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作出地基处理设计。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受多种因素控制,应进 行综合比较以及了解当地的地基处理经验,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 方案。 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案,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还可以节约 大量投资。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处理方案对周边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水等环 境的影响,忽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看时会带来非常复杂、严重的间题
6.3.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是山区地基的显著特征。在一个建筑场地内,经常存在地形高
6.3.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是山区地基的显著特征。在一个建筑场地内,经常
表1水泥土3天龄期和7天龄期直剪试验强度指标
6.4.5折展基础混凝主强度等级的规定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混凝土的耐久性。过宁地处寒冷 和严寒地区,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基础所处环境类别一般为二类, 有二a、二b类两种。对二a类环境类别混凝土强度等级最低应为C25;对二b类环境类别 混凝土强度等级最低应为C30;二是辽宁的地区经验,几十年以来尚未发现扩展基础因耐久 性问题而发生破坏现象。综合各种因素,规定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6.4.8考虑锚杆筋体的锚固长度、筋体的防腐和群锚效应对锚杆拉*的不利影响,本条规定 了锚杆的最小有效锚固长度、锚杆孔的最小直径和锚杆孔的最小间距。实际工程中锚杆筋体 可以是多根,锚杆长度、锚杆孔直径和锚杆孔间距可以比规定的最小值大很多。 6.4.10除一级挡土墙外,其它挡土墙基础可以按公式6.4.10计算单根锚杆抗拨承载力特征 值,由于表6.4.10所给出的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为区间值,设计者在没有现场真 实数据时,一般情况下会选取比较保守的低值,这样有可能造成设计保守,项目投资增加。 若项目工期允许,可通过现场抗拨试验确定锚杆承载力特征值,为编制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
7.1.2本条根据工程经验列举了挡土墙选型参照的常规因素,挡土墙工程设计时可参照执 行。一般情况下几种墙型对比如下: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挖方边坡,墙高不宜过高,变形控 制一般;悬臂式挡土墙多用于填方边坡,墙高不宜过高,变形控制一般;扶壁式挡土墙多用 于填方边坡,墙高较高,变形控制一般;锚杆式挡墙多用于挖方边坡、墙高可以分级设置 变形控制较好;加筋土挡土墙多用于填方边坡、墙高可以分级设置,变形控制一般;装配式 挡土墙多用于工期紧,对美化环境有要求的项目、墙高可以分级设置。 7.1.3本条对挡土墙工程的设计内容要求,除常规的设计内容外,还增加了对挡土墙工程运 营维护管理的要求,确保挡土墙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7.1.4本条第7款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的相关规定,规定抗震设防为6度的地区挡土墙工程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抗震设防为6度以上的地区挡土墙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 7.1.5本条规定了挡土墙工程的稳定安全系数,按照本规范挡土墙工程安全等级分级原则 挡土墙工程的稳定安全系数应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分级进行规定。 7.1.6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归纳起来可概括为:1经验定性法;2图解类比法;3刚体 极限平衡法;4数值分析法;5塑性极限分析法,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是刚体极 限平衡法,各种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比较见表2
表2各种常用极限平衡法比较
生国家及行业孙准方值,《建现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及行业协准《建 技术规范》JGJ120都是采用圆弧滑动法,《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对于圆弧滑动 面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对于折线滑动面采用传递系数隐式解法。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严格 意义上的,满足所有的平衡条件的条分法,例如斯宾塞法、摩根斯坦一普拉斯法及严格简布 法得以快速实现,为准确反映边坡力学特性,判断稳定状态提供了依据。所以,本规程建议 在稳定性计算时可以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中的任意一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任何一种计算 方法,精心测试有关分析计算参数至关重要,参数选择不正确,再严密的理论也是然。所 以对于稳定分析,勘察分析比计算分析重要;计算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的选取比计算软件和 方法的选择重要;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比计算重要。 7.1.7本条第四款规定了挡土墙工程设计时应注明设计的适用条件,特别是荷载、排水等对 挡土墙安全性影响较大的条件因素,明确当上述条件变化时,应提请设计单位重新核算挡土 墙工程的安全性。 7.1.9膨胀性工程泡沫塑料EPS(ExpandedPolystyrene)由于其容重轻、自立性强而且侧压 力系数小,在挡土墙工程中是直接减少填土质量增加稳定性的主动工程措施,广泛应用于道 路交通工程中。 工程泡沫塑料XPS和EPS容重只有15~50kg/m,是所有填筑材料中最轻的,但它的宏 观空隙率却很低,其它土体和材料的颗粒难以渗入,相反,实测表明它的强度会随时间而增 长,工程泡沫塑料自立性强,瑞典桥梁设计规范规定,其主动、静止侧压力系数分别为0 和0.4,对高边坡稳定士分有利。EPS容重和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的关系见表3
表3EPS容重和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的关系
7.1.13根据《危险性较天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 的相关规定,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 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方 案进行论证
7.2.1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的形状可分为俯斜式、仰斜式、直立式、衡重式以及其他形式 挡主墙,墙型的选择对挡土墙的安全以及经济影响较大。在同等条件下,挡土墙中的主动土 压力以仰斜式最小,直立式居中,俯斜式最大。一般情况下,对于岩质边坡或挖方形成的土 质边坡宜采用仰斜式,高度较大的土质边坡宜采用衡重式。对于有严格变形限制要求或开挖 土石方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边坡不应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对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基较软弱 的场地或强震区,不适宜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土石方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边坡不应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对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基较软弱 的场地或强震区,不适宜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7.2.2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侧向土压力分为静止、主动和被动土压力。当需要严格控制支挡结 构的水平位移时,应采用静止土压力计算;侧向总土压力可采用土总压力公式直接计算或按 土压力公式求和计算,侧向土压力分布应根据挡土墙类型确定。一般认为库伦公式计算主动 土压力比较接近实际,但计算被动土压力误差较大,朗肯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偏于保守,但 计算被动土压力反而偏小,建议实际应用中,用库伦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用朗肯公式计算 被动土压力。
7.2.3抗倾覆稳定性及抗滑移稳定性验算是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十分重要
做砂石垫层等措施使抗滑移稳定性满足要求。 当土质地基有软弱层或岩质地基有软弱结构面时,存在着挡土墙地基整体失稳破坏的可 能性,故需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7.2.4砌体结构的重力式挡土墙截面受压、受剪承载力计算参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编制
7.2.5本条引自《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一2013。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仅对边坡滑块的地震力计算有规定,对挡土墙地震力计算没有明确规定。与旧版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一1989相比,新版《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一2013仅 对水平地震荷载沿墙高的分布系数取值进行了调整
加强的构造措施除了采取墙体加厚、增加斜拉梁外,还可在墙体申设置拉结钢筋。按墙 享每0.20m设置1Φ8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0.50m,埋入长度从阳角处算起非抗震 设防区每边不应小于0.50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m;末端均 应设置90°弯钩
7排水孔孔径宜为50mm~100mm,间距宜为
挡土墙内部砂浆的饱满、密实是挡主墙施工质量优劣的关键。为保证砂浆的饱满和密实: 立采用“坐浆”、“灌浆”、“挤浆”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砌筑。具体操作方法是: 打一层底浆,将石材的大面向下放置在砂浆上,让砂浆与石材紧密结合,满铺一层石材后马 上将砂浆灌入石材之间的缝隙,并保证砂浆在缝隙中密实,同时将小石块嵌挤到大石块的缝 隙中,挤出过多的砂浆。按上述方法反复进行打底浆一铺石材一灌浆一挤浆,砌筑时应注意 上、下层石材交错排列,竖缝不得重合,每层石材应放置稳定。 墙后填土应分层夯实,选料及其密实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采用黏性土作为填料时 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并控制最优含水量。不应采用淤泥质土、耕植土、膨胀性黏土等 软弱有害的岩土体作为填料。为了避免填方沿原地面滑动。填方基底处理办法有铲除草皮利 耕植土、开挖台阶等。
7.3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
7.3.3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依靠墙身底板上的填土来维持土压力作用下的自身稳定,应按 本规程的规定进行地基承载力、偏心距、抗倾覆稳定性、抗滑移稳定性、以及整体稳定性的
本规程的规定进行地基承载力、偏心距、抗倾覆稳定性、抗滑移稳定性、以及整
验算,确定前趾板、后板的宽度。计算抗滑移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及立壁内力时,墙趾 板上的覆土可不参与计算;验算地基承载力、偏心距及计算墙趾板内力时,墙趾板上的覆土 参与计算。
板上的覆土可不参与计算;验算地基承载力、偏心距及计算墙趾板内力时,墙趾板上的覆土 参与计算。 7.3.4悬臂式挡土墙立壁截面设计时,可根据水平土压应力分布图形,计算单位宽度立壁任 点处的剪力及弯矩。 作用于悬臂式挡土墙前趾板上的计算荷载为前趾板上填土重、前趾板自重、基底反力 前趾板上的填土厚度按天然地面下算起,可不计墙前被动土压力。作用于后板上的计算荷 载为计算墙背与实际墙背间的土重、计算墙背上的土压力的竖向分量、后鐘板自重、基底反 力,计算后板根部的剪力和弯矩时,不考虑假想墙背与立壁之间土的摩擦作用。 7.3.5整体浇注的扶壁式挡主墙是较复杂的空间受力结构。为既能反映构件的受力情况 又能方便计算,本条将其空间受力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按近似方法对各组成构件分别进行 计算。 7.3.15扶壁式挡土墙的受力状态大大优于悬臂式挡土墙,由于挡土墙后填土面一般都与墙顶 平齐,因此扶壁的高度大都略低于墙顶,扶壁间距宜在3m~5m范围内,间距太小不仅不经 济,而且不便于回填土的施工碾压,因此扶壁的间距应根据平面布置和结构的刚度、经济性 等因素综合确定。 7.3.21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且立壁和扶壁应保持相同的分层,施工缝的处理应待混凝土 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进行,对于素混凝土最低为1.2MPa,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2.5MPa。
7.3.15扶壁式挡土墙的受力状态大大优于悬臂式挡土墙,由于挡土墙后填土面一般都与墙顶 平齐,因此扶壁的高度大都略低于墙顶,扶壁间距宜在3m~5m范围内,间距太小不仅不经 济,而且不便于回填土的施工碾压,因此扶壁的间距应根据平面布置和结构的刚度、经济性 等因素综合确定。 7.3.21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且立壁和扶壁应保持相同的分层,施工缝的处理应待混凝土 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进行,对于素混凝土最低为1.2MPa,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2.5MPa。
.4.2填方挡土墙逆作施工 重下沉对锚杆施加一竖向荷载,使锚杆产 主挠曲,改变了错杆受力状态,减少了水平拉拔力,甚至影响土压力的分布形态,最终导致 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前提条件不符,给工程安全带来隐患。所以类似条件下的锚杆不宜采用 柔性杆件,且应保证锚杆在回填土施工中保持平直状态。 .4.4由于锚杆挡土墙的构造特殊,目前理论上还未有准确的计算方法如实反映各种因素对 猫杆挡墙侧压力的影响,从理论分析和实测资料看。土质边坡锚杆挡墙的土压力大于主动土 玉力,采用预应力锚杆时,土压力增加更大;而岩质边坡由于变形小,应力释放较快。锚杆 对岩体约束后侧向压力增大不明显。 7.4.21立柱顶部应设置压顶梁,以调节桩锚结构体系的变形,当立柱高度较大时,为增加桩 锚结构体系的平面刚度,应沿立柱高度方向每间隔3m左右设置一道连系梁。 7.4.22现浇肋柱上的锚杆预留孔,可用木料作成圆锥体短木棒,预埋在规定部位,待混凝 土浇筑约2小时后即进行转动一次,以后每隔1小时转动一次,待混凝土终凝后即可取出
.5.1加筋土挡土墙的宜用墙高,,自前尚无定论,但根据国内不完全的统计,在已修建的加 筋土挡土墙中除用砂砾和黄土作填料外,墙高大于20m者较少,且失效概率较高。对大于 2m的高墙,宜严格控制填料的质量,一般选择粗粒土、黄土等作填料。墙高超过本条规定 时,可通过试验或参考墙址条件相似的已建加筋土高挡墙的资料及设计理论,搜集安全、可 靠的计算数据进行特殊设计。 高墙采用墙面分级并设错台,有利于调整墙面水平位移,减少墙面板对地基的压力,也 更于施工操作。 7.5.2加筋土挡土墙内部稳定计算内容包括:筋带抗拔承载力验算,并确定筋带截面积、筋 带长度;外部稳定性验算包括:地基承载力验算、整体稳定验算、抗滑移验算,必要时应做 地基沉降计算。与其他类型挡土墙较突出的不同点是,填料本身也是墙体的一部分。因此, 填料的选择、筋带材料的质量以及填料,筋带、面板之间的紧密稳定结合,是设计、施工时
应该特别重视的要素。
表4常用面板型号和规格
7.5.10对于设置在斜坡上的加筋土结构,应在墙脚设置一定宽度的护脚,以防
于设置在斜坡上的加筋土结构,应在墙脚设置一定宽度的护脚,以防止前沿土体
在加筋土体水平推力作用下产生剪切破坏,导致加筋土结构丧失稳定性。根据实践经验和国 外有关资料,护脚宽度一般不宜少于1m,控制点位置为面板基础底面以上,符合设计埋置 深度的开挖地表面。 7.5.11浸水地区加筋土工程目前国内使用较少,尤其对采用黏性土填料尚无经验。因此条 文中规定采用渗水性土作填料,其目的是利于及时排出加筋体中的水分,以忽略作用于加筋 体的动水压力的影响。为了增加墙体稳定和墙后土体的稳定性,在设计水位以下宜做成石砌 或混凝土实体墙。 在加筋体面板内侧设置反滤层,其目的是利于排出墙背积水,减少墙背的水压力,同时 避免细粒土填料从面板接缝处流失。 浸水部分的面板因受到水流的冲剧与淘刷的作用以及漂浮物的撞击等影啊,宜适当加 厚,但当面板厚度大于200mm时,一般可不再加厚。 7.5.15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加筋土结构,结合各地情况,采用了砂砾、粗砂、 黄土、黏性土、红黏土、黏性土掺石灰、粉煤灰等作填料。不同的填料,其工程性能存在较 大差异。 黏性土:在含水量适当时,压实是不困难的,压实后同样可获得较大的内摩擦角。同时: 黏聚力作用于筋带,可以充分发挥筋带的抗拉强度。根据国内测试,在最佳含水量时,黏性 土与土工带的摩擦系数一般大于0.3。但黏性土颗粒小,比面积大,渗透性差,矿物含量多, 土粒表面吸附的薄膜水阻止土颗粒直接接触,固结下沉还会产生很大的侧压力。所以施工中 对粘性土填料必须有严格的压实度要求。另外,水对粘性土的性质有很大的改变。所以黏性 土作填料的加筋土应严防水浸入加筋体,一般加筋体顶面需要做沥青封闭层。 黄土填料:黄土一般有较大的黏聚力,固结后自立性很强。在含水量适当时,压实后的 内摩擦角大于30°,我省黄土区域可优先采用黄土填料。 粉煤灰填料:松散的粉煤灰的黏聚力c值一般较小,但压实后有较大的增加更重要的 个特征是随时间逐渐固化,c、Φβ值显著增大后即成为一个坚实体。粉煤灰的压实功较一般 土增加2~3倍,其压实度可达90%。但粉煤灰中所含的硅、铝、铁等元素对筋带具有腐蚀 性,需予重视及研究解决办法
1装配式挡土墙的分类主要是基于挡土墙结构的形式,采用预制板桩作为挡土构件的即
为装配式板桩挡土墙,采用生态框类构件作为挡土构件的即为装配式生态挡土墙,由于生态 框类构件的特性,其在挡土结构形成后内外生态系统连通,可促进生态功能修复,提升工程 的生态景观性,因此,两者也可以其使用功能的区别进行划分。 7.6.2由离心成型工艺生产的预制板桩,其混凝土质量可靠、材料用量少,设计选型时应优 先考虑离心法生产的预制板桩,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优先选用混合配筋的预制板桩 7.6.3常用的板桩结构分为无锚板桩和有锚板桩两种型式(如图6和图7),根据支锚数量 又可分为单锚、多锚。无锚板桩式挡土墙在水平力作用下变位较大,一般仅在挡土高度不大 的情况下采用,而有锚板桩式挡土墙依靠锚旋板(墙)维持结构稳定,因此可用于挡土高度 较大的情况。
图6无锚板桩式挡土墙示意
图6无错板桩式挡土墙示意图
图7有错板桩式挡土墙示意图
图8错杆式板桩挡土墙示意图
以上预制构件组合的形式
图9双排桩式板桩挡土墙示意图
7.6.5对于后方场地狭小、地基条件较好、挡土高度不超过3m(后方土体不做加筋处理) 的情况,挡土墙断面布置应优先采用直立式;后方场地较开阔、地基条件稍差的情况,应优 先采用陡坡式或阶梯式。具体结构断面的布置形式还应根据规划红线位置和立面造型要求进 行选型。 7.6.6近年来,随着装饰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工厂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完全有条件 实现不同工程的景观要求,满足从颜色到造型或图案的定制化需求。 7.6.9装配式生态挡土墙为多层构件安装成型,其与传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相比,还需要计 算挡土墙各层间的稳定性,其计算方法与7.2节相同。 7.6.10生态景观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在安全稳定原则、当地原则、回归自然原则的基础上提 出的,即在结构安全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进行适应当地的生态 景观设计,使新建工程尽快融入当地生态环境。 7.6.11除条文中规定的特殊位置处,装配式板桩挡土墙变形缝的间距宜为15m~30m。 7.6.12抗剪键设置构造增强了装配式生态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挡土墙底板变形缝间距一般 宜取10m~20m,并且应与相邻构件的结构缝相对应。 7.6.13沉桩施工方法需综合考虑确定,编制单位通过对多年施工经验的总结,列举了各种 施工方法适用的土层,供施工单位初步选择。在密实砂层中沉桩困难时,也可采用钻孔松土 或水冲等辅助手段。 板桩施工采用导桩、导架等装置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在沉桩过程中桩身轴向方向的偏位与 桩体倾斜。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足够刚度的导桩、导梁和导架等定位导向装置施工的板 桩墙,其最后成型效果均较未采用的要好。 当桩身发生偏差但未超过限值时,应在后续沉桩过程中逐根进行调整。 板桩多为非竖向受力桩,故停锤标准采用标高控制,对于有承载力要求的板桩,停锤标 准可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执行。由于地基分布的不均匀,有时板桩虽然已经沉 至设计高程,但是其桩尖却可能位于软基上,在后期使用中造成局部沉降过大,因此在板桩 沉至设计标高而贯入度过大时,应及时汇同设计单位研究。 板桩式挡土墙的设计桩长是为了保证嵌固深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故一般情况下不宜截 桩。在必须截桩且经设计复核同意后应采用锯桩器截桩。截余部分桩身质量无法控制,不应 继续使用。 接桩位置应根据计算结果避开弯矩、剪力最大的位置。接桩位置位于入土点以下,一则 接桩部位的耐久性可提高,二则土对桩起到侧限作用,减少接桩部位的挠曲变形,降低破坏
8.1.1挡土墙的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在对已破坏的挡土墙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挡土墙破坏 的原因都是由于排水不畅造成的,由于水压力较土压力数值大,采用挡土墙来支挡水压力 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是不可取的。最根本的办法是疏排措施,使挡土墙形成相辅相成的排水 防渗体系。 8.1.3地下排水设施主要指渗流沟及仰斜式排水孔,仰斜式排水孔一般从墙面将水排出,很 容易污染墙面,有碍观瞻,在有景观要求的建筑小区通常不允许这样做,采用渗流沟可以避 免这种污染,在填方挡土墙的墙背下部设置渗流沟,让水汇集在渗流沟内,然后于适当地方 排非泄,渗流沟由同时具有反滤功能,对于岩石边坡的挖方挡土墙也应设置渗流沟。其通常做 法时,沿高度方向开凿数条与地面平行的排水槽,每条排水槽都与墙外的排水系统接通
8.2.1坡面、地表的排水设施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作好进出口的位置选择和 处理,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等现象。地表排水沟(管)排放的水流不得 直接排入饮用水、养殖池等水源。 8.2.2本条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第9章有关内容编制,规范 中对于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确定给出两个方法,一是有10年以上自记 雨量计资料时,经统计分析确定相关参数后按公式计算;一是无资料地区,利用标准降雨强 度等值线图和有关转换系数按公式计算。白 8.2.3截水沟根据具体情况可设一道或数道。设置截水沟的作用是拦截来自挡土墙上方的地 面水、保护边坡不受冲刷
8.3.1设计前应收集既有的工程地下排水设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有关资料,应查明水 文地质参数,作出地下水对挡土墙影响评价,为地下排水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8.3.2仰斜式排水孔是排泄挖方边坡上地下水的有效措施,当有集中地下水时,采用仰斜式 排水孔排泄,且成群布置,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8.3.3~8.3.4渗沟根据使用部位、结构形式,可将渗沟分为填石渗沟、管式渗沟、边坡渗沟 无砂混凝土渗沟。 填石渗沟也称为盲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流量不大、渗沟不长的地段。填石渗沟较易淤 塞。管式渗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流量较大、引水较长的地段。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采用管 式渗沟。随着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渗沟透水管和反滤层材料也有多种新材料可供选择 用于渗沟的反滤土工布及防渗土工布(又称复合土工膜),设计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便 用部位等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及《土工 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GB/T17642选用
9.1.1挡土墙工程破坏后果严重,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和周边环境、地 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在设计文件中明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用于评价挡土墙安全稳定的 重要监测内容,确保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9.1.2本条是监测点布设和监测频率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具体监测方案还应参考《工程测量 规范》GB500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确保监测点 布设的科学、合理,监测数据的可靠并具有代表性。 9.1.3由于计算理论的不完善以及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准确的给出工程监测报警值是困难 的,本条给出的在施工及监测期间应报警和采取应急措施的一些情况,报警值较建筑沉降变 形要求更严格。 9.1.4本条规定监测报告应涵盖的主要内容。
采用低应变或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桩基承载能力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检 测,对于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程,尚应进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 静载试验检测。挡土墙工程锚杆(索)应做验收试验,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或没有锚固工程 经验的地区或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施工的挡土墙工程锚杆(索)应进行锚杆(索)的基本试 验
10.1.1既有挡土墙加固工程的设计依赖于挡土墙鉴定报告中提供的原有支护结构、构件现 有状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安全性等级等条件,特别是原有支护结构有效抗力的鉴定 否则,既有挡土墙加固工程缺少设计依据,难以保证加固后挡土墙的安全。 10.1.2、10.1.3根据大量工程鉴定实践项目分析,大部分的挡土墙工程鉴定项目是以解决安 全性问题为主要目的,对涉及安全的耐久性问题也逐步引起重视,大部分工程对正常使用性 的要求不高,因此,工程鉴定应以安全性鉴定为主,兼并正常使用和耐久性鉴定。 10.1.4本条明确了既有挡土墙工程加固方案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0.2.1本条给出了挡土墙工程鉴定工作程序,对于复杂的、特殊的、争议较大的工程鉴定 目可邀请专家对鉴定报告进行评审,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检测、验算和评 定。 10.2.2本条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是后续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做好初步调查工作基础上,拟定 出符合实际、符合要求的鉴定方案。 10.2.3、10.2.4由于挡土墙工程复杂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 相应项目的调查和检测,挡土墙工程离不开边坡工程,对于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工程,应根 据边坡工程的实际现状开展补充地质勘察工作。当边坡工程环境差异过大时,应对环境作用 进行相应的调查。 对于挡土墙结构构件材料,有证据证明材料特性确有保证时,可直接采用原设计值,也 可简单抽检检测验证;无证据时,应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技术标准,通过现场取样检测 或现场测试确定材料特性。 由于挡土墙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挡土墙结构、构件的检查和抽样检测是比较困难 的,通常通过对挡土墙结构、构件及周边环境的变形调查和检测,初步判断挡土墙结构、构 件的安全性,当挡土墙结构、构件和边坡环境有明显变形迹象时,应适当增加抽样数量,且 重点检测变形部分挡士墙结构、构件的变形、损伤情况。目前对附属工程的检查和检测未
起工程技术人员的充分重视,特别是排水系统的设置及其使用功能的发挥效果,边坡工程的 安全与排水系统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10.2.5根据详细调查与检测数据,对各鉴定单元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验算,当发现调查、检 测资料不完整或不全面时,应及时补充调查、检测。
GBT 50476-2019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10.3鉴定评级标准
10.3.1本条明确了挡土墙工程子单元划分为地基基础、墙身结构及排水系统三个子单元。 10.3.2本条结合挡土墙工程特点,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有关规定,将挡土墙工程鉴定的评级按构件 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别进行评级,以鉴定单元的评定为最终目标。 10.7加固工程设计
10.7.1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加固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主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的有关规定,砌体构件加固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 范》GB50702的有关规定。挡土墙基础的加固,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 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的有关规定。 10.7.2对既有挡土墙结构、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材料性能指标的取值作了明确规定。根据工 程加固程序,加固设计前,既有挡土墙结构、构件的相关参数应在挡土墙工程鉴定中予以确 定。 10.7.3目前的鉴定检测技术尚难以进行全面精确的测试,因此,对影响边坡整体安全的挡 土墙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存在怀疑且难以通过鉴定查明时,原挡土墙结构、构件的有效抗 不 力计算不宜考虑其有利作用,
10.8既有挡土墙加固
10.8.1本规程仅列出常用的集中加固方法。由于岩土工程地域性强,各地可结合加固设计 原则,采用当地成熟、可靠的加固方法对挡土墙进行加固。 10.8.2削方减载法还应考虑是否有削方条件,不能危及后缘坡体整体稳定性及邻近建筑物 管线、道路及场地等安全和正常使用。本条规定了削方减载法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0.8.3堆载反压法是通过在既有挡主墙工程墙面堆载反压,使拟加固的挡主墙工程满足预 定功能的一种直接加固法GB/T 42097-2022 地上石油储(备)库完整性管理规范, 堆载反压法适用于挡土墙有堆载反压的空间及位置,并不影响临近建筑物、管线及场 地功能等的情况。 本条规定了堆载反压法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0.8.4锚固加固法用于有锚固条件的工程主要指新增锚杆或锚固体系具有可施作的场地以 及周围建筑物的基础、管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满足锚杆施工和承载力的要求等,此 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加固效果,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10.8.5当边坡滑动或有潜在滑面时,采用抗滑桩加固效果好,也是岩土工程界常用的加固 措施。抗滑桩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可充分发挥桩身强度和锚杆抗拉能力强的优点,是岩土工 程中常用的处理措施之一。 10.8.6挡土墙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不满足挡土墙结构稳定性或强度要求时,可采用加大构 件截面尺寸,以满足挡土墙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构件强度的要求。 挡土墙的基础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加大基础截面,以 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设计要求。 10.8.7由于注浆参数难以把握,注浆效果差异较大,注浆效果的检测手段目前不够理想 注浆加固法更适合作为补充措施,结合其他加固方法一起使用。注浆加固法应考虑不得影响 边坡工程排水系统的使用功能。 10.8.8 3注浆设计前应对场地进行详细调查,有条件时进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相关参数对设 计及施工更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