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26-2017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pdf

DB∕T29-26-2017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000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29-26-2017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pdf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

荷不能直接用于计算房间散热设备热负,二者间的关系是:散热设 备热负=供热设计热负荷+户间传热负荷。因此强调需要计算户 间传热负荷。 近年来集中供热住宅供暖常有抱怨称处在建筑物边、顶、底等 不利位置房间的供暖温度普遍低于中间位置房间,严重的会低 4℃~5℃。推测其原因主要有: 1施工完成的外围护结构的实际传热系数多高于供热负荷计 算参数,造成供热负荷计算值偏低,当房间仅有一面外墙时,对供 暖室温的影响尚不明显,当不止一面外墙时,则影响明显; 2外围护结构数量多的房间,其辐射温度低同样室温下的 体感温度较低,需要适当提高室内设计温度约0.4℃~0.6℃), 才能获得与仅有一俞外墙房间相同的体感温度; 3不少设的热负荷计算中,忽略了 了“两面外墙修正”的要 求,尽管《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正 文未提出这一要求,但在其条文说明以及经典的“供暖通风设计手 册中”均有提及。 后,无需再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进行两面外墙修正。 3.2户间传热负荷、散热设备热负荷、热力站热负荷 3.2.1计算要求解释如下: 1户间传热负荷是指户内单个房间分别与各自相邻的住户因 室温差异而形成的热负荷。计算房间的户间传热负荷时,必须确 定户间的楼板及隔墙的数量。只有不同户之间的楼板及隔墙才需 计算热传递;

3.2.1计算要求解释如下:

1户间传热负荷是指户内单个房间分别与各自相邻的住户团 温差异而形成的热负荷。计算房间的户间传热负荷时GB/T 41770-2022 基于背光成像技术的液体燃料喷射特性测试方法,必须矿 户间的楼板及隔墙的数量。只有不同户之间的楼板及隔墙才富 十算热传递

3户间传热负荷的计算温差是指在实施计量供热的集中供 主宅建筑中,由于周围房间热用户用热行为差异而引起的户间 ,其典型房间与周围房间的温差按5℃~8℃考虑: 4户间各方向的热传递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不能简单的叠 各方向的户间传热量。在计算房间各方向各户间热负荷之和后 立乘上一个概率系数。

3.2.2采用动态负荷模拟

4热源、热力站及供热管网

4.1.6第2款中热源循环泵宜选择工频泵,并按大小泵匹配。对 干两级循环泵系统,热源内部流量变化小,即使在采暖初期或末 期,需要调节流量时,也可以通过开、停泵以及大泵、小泵相组 合的方式,达到匹配热源内部所需流量的目的。因此,热源循环 泉不需大幅调节流量,宜选择工频泵,可以节约投资。当采暖初 期或末期,需要调节管网流量,为了调节流量时的灵活性,热网 盾环泵应选择变频泵。为了管网运行的安全性,水泵台数不应少 于 2 台,其中 1 台备用。

为、二级网及户内系统的热损失,提高供热节能效果。一次 水总管上设置热量表;二次侧在各系统回水管上设置热量表

4.3.3本条是对热水供热管网二级网供热参数的要求规定。

5建筑物热力入口与管道井

5.0.1没有地下室的住宅建筑,由于较难解决建筑物内水平干管 敷设,因此适合按单元设置热力入口的方式。而对于有地下室的住 宅建筑,较少的热力入口更易于管理并减少投资,且一般具备在建 筑物内设置水平干管的条件,所以在满足室内供热系统水力平衡、 管道布置合理及易于实现总体计量供热的前提下宜尽量减少建筑 物的热力入口数量。 套热力入口装置所带管是否需要设置立 管间平衡装置,应经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各立管起始端需设关断装 置。 5.0.2 1 天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设于建筑物外的地下热力入口常 外管游么建筑物最底层地面必空间并不是指±0.00Q以上; 一热力入口设置位置,应充分考虑便于安装和维修。组装式 前面操作面应设有总宽度不小于1.0m的双并可锁闭检修门,操作 面前部净宽不宜小于0.7m。也可就现场具体情况,在管道设备安 3热力入口的仪表、阀门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位置; 4地下室外墙上的防水套管是套用了给排水专业的标准做 法,当仅以穿墙管的管径设防水套管时,无法实现带保温穿 墙,造成许多工程的供暖管道在穿墙处管外腐蚀严重目维修床 难,此条强调穿越地下室外墙的供热管道应带保温过墙。 5预制成品一体式热力入口是将热力入口的各种仪表阀门按

,压差阀的规格往往会小2号以上。自力式压差阀的规格如桌 先择不当,会带来调试上的困难,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选择不当,会带来调试上的困难,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5.0.7 1阀门两端的压差超过其充许的范围时,静态平衡阀将 无法工作; 2静态平衡阀在开度为50%~100%时,其测量精度较 高,因此,当资用压头已知时应根据设计流量及两端压差的 确定其KV值,并尽量选择开度在50%以上且符合安装条件 的阀门。 3当设计资料不全时可按照静态阀两端前差不小于3kPa 进行选择计算。其中3kpa 是能够调试静态阀的最小测量压降,低 于3kPa就意味着阀闪选择过大。 5.0.8提供详细的设计参数信息,有利于管网系统的调试工作。 本条取消了原规程中热力入口点资用压头已知和未知的设定条件, 实践证明热力管网条件未知时亦可以选择合理的水力调节阀。值得 注意的是:力式压差控制阀应靠近被控侧系统安装安装在热 力入装置内时,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不应包含热量表、过滤器。 附录:自力式压差控制阀选型算例: 某集中供热高层住宅,室内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方式,热 媒为50℃/40℃热水。热力入口处的资用压头未知,室内系统 计算阻力为40kPa,计算流量为18m"/h.热力入口管径为 DN100。 1计算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KV值

△P: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设计压降bar。取计算阻力的 0.5 倍,即 0.2bar

18 则KV = =40.25 V0.2

根据Kv值,查某阀门技术资料的Kvs值,得知自力式压 差控制阀的口径为DN80。 2确定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所控制环路的计算阻力为40kPa,自 力式压差控制阀控制压差范围应在35kPa~75kPa。

6.1.3采用间接供热计量友式时,总热量表的设置既要考虑服务 对象的同一性,提高计量客观性,又要方便庭院管网的安装,同 时也应避免一个总热量表负担的供热规模过大而引起分户计量精 度下降。 于12时,在各分支环路上无需设平衡阀,依赖正确的水力计算, 即可获得各层分支环路间满意的水力平衡;当所供层超过12层时, 则应根撮水力计算结果,在各分支环路上加设平衡阀以消弱重 力水头影响;超过16层如不进行水力竖向分区则底层散热器承压 接近或超过0.6MPa,且塑料管材长期工作压力宜超过此数值。 在确定分区层数时,既不要将层数划分过多,带来调节 的难度和塑料管材承压的增加,也不宜划分过“碎”,增加投 资与空间占用。 616供呕玄然的是低 然所供发巨公击环

6.1.6供暖系统的最低点是指一个建筑物内系统所供名

6.2建筑物内水平干管与共用立管

建筑物内水平干管与共用立管

O.2.1 1用户一般不希望与自已住房无直接关系的管道进入房间; 2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合理布局: 3有利于系统平衡; 4一般认为供热管网采用同程式布置,各并联环路长短 致,阻力大致相同流量分配较均衡,可减少初次调整的困难,实 际并非如此。 同程系统应通过对两端支路所在环路的采衡计算,确定供回 水干管各段阻力和系统总阻力,以及干管和他中间支路的节点 压力和支路的资用压头。当某支路资用压头过大或过小时,该支 路管径将需很小很大,可能通过调整管径也无法满足要求,需 重新调整于管管径。因此同程式布置的水力平衡必须对每个支环 路进行资用压头和实际阻力的校核计算和干管的反复调整,甚至 需要通计算机反复迭代计又否则不但系统达不到水力平衡。 对矛住宅户内双管系统,水平管道一般不变径,更无法通过调整 管径进行平衡计算,支路阻力相对干管阻力较》很有可能出现 些支路的资用压头为零或负值,使该支路出现滞留和倒流现 象。 ? 实际工程中,当因设计计算或其他原因使系统未达到平衡要 求,一些散热器不热时,异程并联坏路通过阀门一般均可调试成 功,但同程系统中间支环路(不是真正并联关系)无法调试成功的 实例却很多。 分析表明,同程式对水力计算的严格程度和复杂程度超过异 程式,且同程式难以调节也不经济。因此本条推荐室外和室内供 热系统的管道布置方式均采用异程式布置

5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情况,并应注意具备检修条件。 6.2.2 1供热立管与住宅平面布局相协调非常重要,特别应协调好 司其它专业的关系,因为住宅内的公用空间往往很紧张: 2共用立管每层所带户数过多,会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和分户 支管布置困难,同时也会造成一对共用立管所负担户内系统过 多。通常情况下,一对共用立管所负担户内系统数不应超过4 个; 3有利于水力平衡。 6.2.3 1下分式系统对服重力水头影响十分有利; 分支管上又设有较多的阀门、管件及热计量仪表,立管产生的热 于共用供人回水主立管的水平分系统更为重要; 3双息动放气阀排气孔径较小,运行初期易堵塞,上锁封装 的自动排气阀时,应在阀前安装关断阀; 4近年来的住宅项目,供暖立管基本上都是在管井内设置, 这里强调当水、暖管道安装在同一个管井内个要有各自的安装及 检修空间。在许多工程中,设计人员将给排水管道及水表强行加 入供暖井内,将水、暖管道“优化”为"瑞手式"布置,实践证明这 样安装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水、暖设施各自的查验空间,应该禁止 这种所谓的“优化”。 6.2.4βPSP钢塑复合管不仅服了纯塑料管材在强度、刚度、抗 冲击性能和连接稳定性方面相对钢管的不足,又保留了塑料管材极 佳的抗腐蚀性能。在供暖系统中,采用此种管材,即可以保证管道 系统的具有与钢管相同的力学性能,又可避免因管道腐蚀产生的氧

化铁等生成物对热量表、恒温阀工作的不利影响。另外,虽然在有 亚格供暖水质保证措施时,即便采用钢管,其腐蚀程度也会大为降 低,但短期内,改变供暖水质普遍较差现状的难度较大。故在住宅 建筑中推荐使用βPSP钢塑复合管。 当采用钢管时,本规程明确不建议采用镀锌钢管,建议 采用非镀锌的无缝或焊接钢管,其主要原因是:锌比铁是更 活跃的元素,会最先与供暖系统水中的金属离子发生电化学 反应,快速消蚀镀锌层,失去其保护作用,同时在先期腐蚀 生成物的强化作用下,钢管的被腐蚀速度甚至比非镀锌钢管 更快。

断面尺寸不合理,水流分配不均匀,且很难保证制作质量,因此要 求热媒集水器、水器应为成品,成品集、分水器一般由不锈钢、 在0.1m/s人0.5m/s 之间。 6.2.6x此规定旨在强化管道保温,并对实际工程保温选材的混乱 此适用于民用供热管道的保温。实际工程中有大量的聚乙烯保温材 料在使用,虽然这种灰色的聚乙烯制品无粉圣和纤维,比较易于安 装也具备一定的保温性能,但是聚乙烯在绝热性能、阻湿性能、防 火性能、安装性能方面都比橡塑产品要差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聚乙烯材料不能保证闭泡结构,在绝热性上比橡塑差: 2聚乙烯在阻湿性能上比橡塑材料差很多,耐久性差; 3防火性能上,聚乙烯产品燃烧会产生大量融滴物,这在防 火上是忌讳的; 4聚乙烯材料较硬,安装粘贴难度大,无法满足大厚度要

6.3户内采暖系统入口装置

6.3.2此条规定提出了户内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基本构成要 求,过滤器进一步保护户用热量表和恒温阀。当采用的热量表不带 静态平衡阀时,可不再役置关断阀。 6.3.3供热系统水质不好,会严重影响启用热量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户用热量最表前设置过滤器对保证热表的正常工作非常必 要。 其它化尝管材,对接焊铝塑复合詹柔韧性能好,更容易实现窄小 筑不受此限。 6.3.5为减少热损失,在非供暖空间楼道内埋地敷设的供暖管道 应采取保温措施。

6.4.1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放射式供暖系统是任宅散热器供 暖,较为理想的户内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避免渗漏发生,又使

暖,较为理想的户内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避免渗漏发生,又使

得散热器支管简洁美观,同时也容易进行户内系统的水力调节。 放射式系统埋地管道部分较多,设计时应对埋地管道进行合理组 织。 下分式系统进、出地面的管道较多、散热器安装不美观。当 采用下分式系统时应注意散热器的安装高度及管件安装的空间是 否充足。 上分式系统多用于住宅配套的房间面积较大、内隔墙不确定 等供暖系统存在拆改可能的建筑。 在变流量的供执系统中,单管式供暖形式不宣作

得散热器支管简洁美观,同时也容易进行户内系统的水力调节。 放射式系统埋地管道部分较多,设计时应对埋地管道进行合理组 织。 下分式系统进、出地面的管道较多、散热器安装不美观。当 采用下分式系统时应注意散热器的安装高度及管件安装的空间是 否充足。 上分式系统多用于住宅配套的房间面积较大、内隔墙不确定 等供暖系统存在拆改可能的建筑。 在变流量的供热系统中,单管式供暖形式不宜使用, 6.4.2参见 6.2.1 条的解释 6.4.4在供热负荷相向的情况下,若采用不向户内供暖系统形 式,则户内水系统力损失值相差较大,并联在一对供、回水立 件 6.5户内供暖设备 按照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近年来颁布的文件,推荐使 用的散热器类型依次为钢制板型散热器、钢制柱型散热器和铸铁 散热器。 金属热强度值来看:铸铁散热器一般为0.3℃·kg~0.4w/℃·Kg, 以上。其中,钢制板型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最高。 暖气罩对散热器散热量影响明显,特别是家庭装修用暖气罩 极不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欧洲国家的测试数据暖气罩对散热器散 热量的影响最高可达30%,不利节能。因此在改善散热器外观的

6.4.2参见6.2.1条的解释

同时应逐渐限制暖气罩的使用。 本条明确不应采用内表面涂层的防腐型散热器,是因为内防 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散热器的腐蚀问题。使用实践表明,做了内防 腐的散热器穿孔腐蚀漏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内防腐是通过向散热器 腔体内灌涂液体防腐材料,使其自然挂壁,通常厚度仅为0.5微来~ 2微米,由于多方面原因,防腐层附着力往往较差,易于被水冲刷 掉落。另外,由于散热器焊接部位难于做到绝对光滑并难免存有焊 渣等因素,防腐涂料往往做不到全覆盖,从而形成点腐蚀,这也是 为什么内防腐散热器漏水点常出现在焊口、砂眼处的原因所在。散 热器防腐是系统工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高散热器钢板、钢管 原材料品质,不使用含杂质钢、砂眼钢;二是通过在二次网系统内 添加水质处理药剂,使供暖系统中水的PH值保持在9.6~12之间、 含氧量低0.1mg/g的合理范围内;三是非供暖季节满水保养。 2采用常规的温控阀,由于连接管件较多,即会造成散热器 安装距地面高而无法窗下安装1文会使得温控阀感应的温度不是 工作区的温度从而影响温控效果。 属在一个系统安装时,由于电化学反应,会加速黄铜的脱锌和钢 的腐蚀。 6.5.2暖气罩对散热器散热量影响明显,特别是家庭装修用暖气 罩极不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欧洲国家的测试数据暖气罩对散热器散 热量的影响最高可达30%,不利节能。人因此应限制暖气罩的使用。 6.5.3散热器布置时应充分注意温度场的分布,特别是对于建筑 面积较大的起居室,仅设置一组散热器往往不能保证温度场的均匀 分布。 6.5.4强调热媒分配器应采用成品,成品分配器一般由不锈钢或 铸铜制作而成。

罩极不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欧洲国家的测试数据暖气罩对散热 热量的影响最高可达30%,不利节能。因此应限制暖气罩的

6.5.3散热器布置时应充分注意温度场的分布,特别是对于 面积较大的起居室,仅设置一组散热器往往不能保证温度场的 分布。

.5.4强调热媒分配器应采用成品,成品分配器一般由不锈钢可 铜制作而成。 1集、分水器集管的断面流速一般控制在0.5m/s以下

集、分水器集管的断面流速一般控制在0.5m/s以下,

流速越小越有利于调节,考虑既要具备良好的调节性能又不 能超出市场上成品的规格,这里规定断面流速控制在 0.1m/s~0.2m/s的范围内,一般的住宅,八个环路的分配器, 采用DN32的热媒分配器均能满足要求。 2用于分室控温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在集水器、分水 器集管中内置控制阀、关断阀的阀芯是主流的产品形式,阀 芯内置不但减少了安装量、使得接管更加合理,同时也大大 地减少了漏点,增加了可靠性。 以往的工程,热媒分配器常常被设置在厨房的橱柜内, 给检修维护带来较大的困难,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控设施,热 媒分配器宜安装在便于调节和检修的地方。

6.6室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室温可控是分户热计量的基础,采用恒温控制阀是实现主动

调节室温、有效控制室温的重要手段。目前工程上问题最多的是 采用手动阀,冠之以恒温阀的名称代替自动阀,这是偷换概念的 做法。虽然手动调节阀对室内供暖系统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 用,但因其缺少感温元件及自力式动作元件,无法对系统的供热 量进行自动调节,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室内的自由热,节能效果大 打折扣。按照JG/T195的要求,恒温控制阀用来感受温度变化并 产生驱动动作的部件是感温包,其中的工质通常为液体、固体(石 蜡)或气液混合体,因此,采用记忆合金原理的恒温阀为不合格产 品。 恒温阀的感温元件设在散热器的底部不能正确感应室内的 空气温度。 6.6.3采用预调型恒温阀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力水头引起的竖 向水力失调,还有助于户内水平敷设的各散热器并联环路之间的 水力平衡。月 用无单管系统的低阻阀不需要预设定,因此没有预设 定功能。 7 恒温控制阀的防冻功能类同值班供热,防止室内管道“冻 能,可避免恒温阀堵塞造成大面积泄水检修, 没有带水带压清堵 的恒温阀均为不合格产品。 口径,然后根据设计流量和恒温控制阀的KV值校核该恒温阀在 2K比例带开度时的压力降,最终确定恒温阀的规格及预调节的位 置。 恒温阀可以设定不同的流通能力,相对于某一流通能力设定 值时,恒温阀的全行程中的线性区域为有效区域,在这个区域中 阀门开度和流量成近似的比例关系。有效区域对应的温度变化差 值即为恒温阀的比例带,通常比例带为0.5℃~2.0℃。比例带的 设计选定,不仅要考虑温控阀传感器(感温包)的时间常数和控制

阀本身的特性,还要综合考虑房间、散热器的时间常数及上述部 件所构成的控制回路的反应滞后性,欧洲的标准是采用2K温差为 比例带,它综合考虑了室温控制的稳定性和适宜的室温变化范 围,已为人们普遍接受。 散热器恒温阀的2K比例带,表示了作用存在的范围,当实防 温度偏差超出比例带值时,恒温阀的调节作用失效,调节阀处于 等效全开或全关状态。 比如将温控阀设定为18℃,当温控阀感温到18℃,阀门开度 阀门完全关闭。反之,低20℃时阀门开始打流量随温度的 下降逐渐增加,当下 节性消失。 6.6.5 1 超过许用压差阀门无法动作。 2 规定恒温控制阀全开时的阻方值下限,目的是使恒温阀具 备一定的阀权度,确保其控制特性,阀权度过小会导致调节失 效。 了一压差过大会产生噪音。 6.6.6本条规定旨在规范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工程做 法,力求达到流量可调、温度可控。 带预调节功能的自动调节阀,每个升度下都有对应的KV值, 人 的普通阀门则无法做到。 自动控温应采用温控器(室温型或地温型)加热电执行器来完 成,不宜采用自力式温控阀或电磁阀。带流量计的集水器和分水 器,由于限于水质条件和耐压因素也不推荐使用。 有关阀芯内置的集、分水器参见6.5.4中的相关说明。

7.1.1经济比摩阻是综合考虑管网和热力站的投资写运行电耗及 热损失费用等得出的最佳管径设计比摩阻值义是热力网管道主 干线设计的依据。 经济比摩阻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当 热力网最不利环路供十回水干管总长度较长时,比摩阻选用较小 选用较小的化摩阻 7.1.2不同管径的水流速限值随管径增加而增大。本条款规定水 FDN250 时。对于并联管道,当距离热力站较近的并联环路虽然采用了较 大的流速,仍不能消耗主干线提供的全部资用匝差并相差较大 时,应在并联环路上安装手动平衡阀(静态平衡阀),来消除剩余 压头,以满足建筑物外二级网的水力平衡。>衡量“较大”是以热力 入口装置内按照建筑物内计量供热的形式合理选择的自力式流量 平衡阀或自力式压差控制器能否正常运行为判断依据。 在集中供热区域内,原有小型锅炉房等供热系统的旧管网, 必需与新建管网系统并联时要特别注意该部分管网与新建管道 系统之间的水力平衡问题。若无法平衡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原热 源处设热力站或加压泵站。

行了设计及尚未进行设计两种情况。对已进行了设计的,外网设 计时应按建筑物内供热设计提供的数据决定热力入口前的资用压 差。对尚未进行设计的则按本条文宜取50kPa~60kPa的资用压 差。提出此条款有利于二次网与建筑物内两部分设计的协调,

差。提出此条款有利于二次网与建筑物内两部分设计的协调, .1.4绘制水压图不仅有利于建筑物内供热系统的设计,也便于 施工时的系统调试工作。

明确水压试验值,因此在室外热力网管道设计图中应向建筑物内 供热设计单位提供本条款内容 负荷计算时与无计量供热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存在间传热的 问题。此部分热负荷对某一房间的散热器面积选择影响较大,但 对整个建筑物的热负荷在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均呈下降趋势, 对每户热负荷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楼内供热系统水力计算 时,可不考虑户间传热对计算流量的影响。 7.2.2通过对多项工程设计的统计,按计量供热要求设计的住宅 热力入口后,供热系统的总阻力损失均小于40kPa。 7.2.3天津市供热系统在供暖期的供、回水平均温差所产生的附 加压力,接近设计条件供回水温差下附加压力的2/3。考虑到不同 规格型号散热器的特性,二级网的调节方式及采暖季节初、末期 与寒冷期供回水温差变化较大所产生的竖向失调,即尽可能的解 决采暖季节初、末期建筑物首层室温偏低的现象。故本条款给出 1/2~2/3 的范围。

7.2.4提出共用立管沿程平均比摩阻30Pa/m~50Pa/m的范围,有 利于户内系统的水力平衡。 7.2.5本条款规定的总压力损失增加15%,是因为计量供热采暖 系统较传统采暖系统的阻力值大,因此其附加值也较《民用建筑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建议的取值增加了5%。 7.2.6不同厂家不同规格型号的热量表、恒温阀及锁闭阀等所产 生的局部阻力是不同的,因此本条款强调应根据各规格型号的产 品特性和设计流量,通过计算来确定其压力损失。

8.1.3安装在不同位置上的热量表其准确度的要求有所区别。对 于安装在热源、热力站级热力网的大口径热量表,由于计量 总量较大,为避免产在过大的误差,要求热量表的计量准确度为 二级。 免吸附铁锈和铁渣、受外界磁场干扰、热水退磁等因素影响热量 津市供热系统使用。 8.2.1在热量表进行承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均不小于最大允许工 作压力的1.5倍。因此,在热量表选型时,只要其最大工作压力不 小于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即可使热量表在压力上限条件下持续 正常运行,也可满足供热系统进行压力试验时不被破坏。 8.2.2分析众多生产厂家的热量表,其温度上限并不一致。同一 厂家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其温度上限也有区别。所以,在选择 热量表时在温度上应满足设计的规定。

作压力的1.5倍。因此,在热量表选型时,只要其最大工作厂 小于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即可使热量表在压力上限条件 正常运行,也可满足供热系统进行压力试验时不被破坏。

小于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即可使热量表在压力上限条件下持续 正常运行,也可满足供热系统进行压力试验时不被破坏。 8.2.2分析众多生产厂家的热量表,其温度上限并不一致。同 厂家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其温度上限也有区别。所以,在选择 热量表时在温度上应满足设计的规定,

厂家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其温度上限也有区别。所以,在选择 热量表时在温度上应满足设计的规定。

8.2.3热量表应按照流量选型,而不是按照连接管的管径选型。 若按照流量选型后需变径时,变径不应低于两档,以减少产生的 涡流和压损对水泵扬程选择的影响。 8.2.4按照《热量表》GB/T32224的要求,热量表在常用流量下 运行时,充许压力损失不应大于0.025MPa,但是,通常住宅的户 内设计流量均小于最小规格热量表的常用流量,因此,用常用流 量下,允许压力损失不大于0.025MPa来要求户用热量表就失去意 义了,调查发现,对于户内面积为100m²左右的供热系统,其设 计流量下的压力损失均小于10KPa,故本规程对予计流量小于 热表常用流量的户用热量表,规定设计流量下的压力损失不大于 10kPa对干热力站执气 仍然热行国标的要求

量下,充许压力损失不大于0.025MPa来要求户用热量表就失去意 义了,调查发现,对于户内面积为100m²左右的供热系统,其设 计流量下的压力损失均小于10KPa,故本规程对予计流量小于 热表常用流量的户用热量规定设计流量下的压力损失不大于 热量表安装位置和设置 8.3.1要求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其前后要设置直管段避免安装 在易出现涡流和气泡等位置是为了保证热量表计量的准确度。 从流体力学分析,保证流量传感器前、后直管段足够长度可使流 经热量表的流体处于稳定流动状态。不同的流量传感器前、后直 管段长度要求也不同。所以,其长度和安装方式应按照产品说明 书确定。当供暖系统设计无法确定选用热表的具体要求时,流量 传感器前、后应预留直管段的安装条件,调查表明,“前5D和后

扩大,建立供热管网计算机监控系统可以采集供热系统运行数 据,分析判断和解决热力系统失调的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 境,故所列条文对城供热管网应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作 9.1.4此条父包括供热管网运行分析软件,其功能为:供热管网 运行工况的诊断与分析、供热管网调节方案的制定、供热管网技 术改造案的制定与优化、新建供热管网网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及 X 平衡效果评价、负荷预测等。 9.1.5~9.1.6是对监控系统硬件选型和系统配置的一般设计要 求。 9.1.7本条内容主要是供热管网工艺系统对“热工检测与监控"的 设计要求,而自控专业本身的设计仍执行自控专业设计标准和规 范。 9.1.8本条内容的规定是因计算机监控系统是由三部分组成:中 央监控层、通信网络层和现场过程控制层,是一个完整的监控系 统结构不可分割,而且专业技能性要求高,所以监控系统不宜与 换热机组配套提供

9.2热源及供热管网参数采集和监控

9.2.1~9.2.3规定了热源出口处、热力干线处和重要分支节点处 主要参数的检测内容和要求。热源出口的温度、压力是供热管网 运行调节的基本依据。流量和热量不仅是重要的运行参数,还是 供热管网与热源间热能贸易结算的依据,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上述参数均应实时采集并上传至监控中心以备核查和水力工况分 析使用。数据传输通过热源控制中心与热网监控中心的公共通信 网络实现。 9.2.4 1热源采用分阶段改变温度的量调节、这种调节方式运行能 耗小、控制简单最适合用户自主调节计量收费、提高供热质 量,可最大限度他节约水泵能耗; 2按需供热的热负荷调节,供热指标应由热网分析预测确 定,热源来满足和执行,它不是单独依靠温度、流量来调节而是 用综合数 分配热负荷,做到“按需供热",提高供热效率和供热质量。 热源调速循环水泵可满足最不利热力站(或用户)资用压头的 需要。循环水泵入口和出口的超压保护装置人是降低非正常操作 产生压力瞬变的有效保护措施。 9.2.5实现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问的统一协调,预测热负 荷为热力站的按需供热提供指导,这是计算机监控系统最主要的 功能。

9.3[ 中继泵站参数采集与监控

9.3.1中继泵站最基本、最重要的运行参数应采集并上

中继泵站最基本、最重要的运行参数应采集并上传至监控

中心。 中继泵站实现不间断的自控方式运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承担管网资用压头调 节的任务,并将报警信号、连锁保护和机泵运行状态上传至监控 中心。 9.3.2~9.3.3中继泵站、热网监控中心和热源控制中心之间建立 通信连接,便于运行的统一协调控制和管理。

9.4热力站参数采集与监控

9.4.1~ 9.4.2集中管理一 分散控制是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的指导 思想。热力站可独立完成现场所需的全部监控功能是实现分散控 制的基础,一个俄热站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全系统的正常 运行。监控史对各个热力站实现无火值守的安全运行、远程监 控达到节能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9.4.3 X 控中心可做到画面可视、防火防盗,完全实现热力站的无人值 守: 即:采取限制一次侧的最大流量/热量,限制一次侧的最大回水温 度,是防止“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的种节能措施; 3根据热力站实际运行参数和气象预报,供热管网监控中心 进行分析、预测供暖热负荷,将决策指令作为热负荷的目标值下 达给热力站的控制系统进行调,满足热负荷分配合理和按需供 热的要求。也可按照其他的调节方式进行调节。 4为了进一步改善自控系统的调节品质和不使阀门在低负荷 下工作在小开度而损坏阀门;

5为了满足热力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参数超限报警连锁 也是最主要的功能要求: 6在多台换热机组并联运行的热力站,设置按照不同系统而 配置控制系统,方便维护管理,

9.5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讯网络

9.5.1本条款为建立供热管网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原则性要求JC/T 2252-2014 喷涂聚脲用底涂和腻子, 9.5.2~9.5.3条款为对建必各级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9.5.4供热管网监控中心与热源控制中心和必位管理中心之间的 信息传输,是实现全网协调运行、优化控制和科学管理的必要手 段。 9.5.5对计算机监控系统建立通信网络的基本要求。通信网络的 信速率多快通信距离多远、通信投资多大,最后还要结合所在 用孕供热管网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有: 1无线方式:GPRS(General Packet RadioXServic)当热力站 和调度中心只是进行数据交换时,可采取此种方式,运行费用相 对节省; 2有线方式:ADSL(Asymmi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建议采用此种通讯方式允其当热力站内配置了摄像设 备时,GPRS无线通讯方式无法满足视频数据传输的带宽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