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375-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375-2020 城市智慧供热技术标准.pdf电动阀状态参数。 7.2.8 隔压换热站自控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1 以智慧供热监控平台下发的调控策略,自动控制隔压换热 站一级管网供热参数; 2以智慧供热监控平台下发的供/回水压差值为目标,自动 控制循环泵频率: 3 以智慧供热监控平台下发的定压值为目标,自动调控补水 泵频率; 4 故障自动连锁安全保护; 5故障信息自动上传。
8智慧终端系统(装置)
8.1.1智慧供热系统智能设备层应在二级管网及热用户设置智慧 终端系统(装置),实现数据采集及远程调控。 8.1.2二级管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应根据建筑类别、室内供 暖系统形式及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地选择安装。 8.1.3未安装二级管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的居住建筑小区, 立选取典型热用户安装室温采集装置 8.1.4供热单位范围内安装的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应符合统 的通讯协议要求,应直接与企业智慧供热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通讯 传输。
8.2.1分户热计量系统应满足计量、调节、控制、信息化等功能 要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GB50736、《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严寒和寒 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的要求。 8.2.2 集中供暖系统的建筑物热力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水、回水管道上应分别设置关断阀、温度计、压力表; 2 应设置过滤器及劳通阀: 3应根据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条件方式,选 择适合的水力平衡装置
JC/T 2458-2018 聚苯乙烯颗粒泡沫混凝土8.2.3分户智能平衡系统应由智能阀、室温采集器、采集集中器、
Z 片智能平系统应由智能伐、至温米果器、采果果 数据通讯和电源综合布线系统、智能调控软件系统(模块)组成 应满足下列要求: 1分户智能平衡系统可用于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室内供热 系统; 2宜在全部热用户均安装室温采集器; 3室温采集器与智能阀之间的通讯方式应为无线通信,并通 过采集集中器上传室温数据: 4智能阀应有可靠的电源,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且供电电 压应为不高于24V的安全电压; 5智能阀和采集集中器之间应实现网络连接控制(有线或无 线),数据通讯方式应符合《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CJ/T188的要求; 6采集集中器与智能调控软件系统(模块)数据通讯传输应 选用合适传输方式,应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 8.2.4分户智能平衡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1 满足调节、控制、信息化等功能要求: 2满足智能调节、远程管理、故障分析等功能要求。 8.2.5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应由楼栋(单元)智能阀、室 温采集器、采集集中器、数据通讯和电源综合布线系统、智能调 控软件系统(模块)组成,应满足下列要求: 1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可用于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室 内供热系统和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 2选择典型热用户安装室温采集器;
控平台; 4智能阀应有可靠的电源,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且供电电 压应为不高于24V的安全电压: 5采集集中器与智能调控软件系统(模块)数据通讯传输应 选用合适传输方式,应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 8.2.6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1 满足调节、信息化等功能要求: 2满足智能调节、故障分析等功能要求。 8.2.7 典型热用户室温采集装置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典型热用户的选取应考虑顶层、底层、边角、中间等代表 性位置分布; 2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选取应考虑不受家具遮挡和热源 干扰; 3同一栋建筑内相同户型热用户,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应 相近; 4同一热力站下,应优先在远端楼栋内选择典型热用户; 5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应以热力站或住宅小区为单位选 取典型热用户,安装室温采集装置的典型热用户数量应不低于小 区热用户总数的1%,且每座热力站或每个住宅小区最少应不低 于3户。 8.2.8室温采集装置应具备下列功能:
8.2.8室温采集装置应具备下列
1测温元件测温偏差不大于0.5℃,年漂移量不超过±1%; 2 数据上传频率不低于每小时1次: 3 用于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监测评价供热质量的室温数 据,应直接上传至城市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并应共享给企业智慧
供热监控平台; 4用于企业供热监测、智能分析的室温数据,应直接上传至 企业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并可根据需要共享给城市智慧供热管理 平台; 5应采用统一的标准通讯协议,符合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 及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的要求
9系统验收9.1一般规定9.1.1智慧供热系统的验收应在完成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与检查、系统试运行后进行。9.1.2智慧供热系统试运行的正常连续投运时间应不少于30天。9.2验收内容9.2.1智慧供热系统的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并应包括下列内容:软硬件设备安装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验记录:2软硬件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3系统试运行记录;4设计变更审核记录。9.2.2智慧供热系统的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应完整,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合同技术文件;2工图纸;3系统设备产品说明书:4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5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6其他文件。9.2.3智慧供热系统监控中心的软硬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应通过具备相关资质软21
件测试机构的安全性评测。
9.3.1验收结论应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验收合格的系统应全部符 合要求。
9.3.1验收结论应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验收合格的系统应全部符 合要求。 9.3.2验收不合格时,建设单位应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直至 验收合格,否则不得通过验收
9.3.2验收不合格时,建设单位应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直至 验收合格,否则不得通过验收。
9.3.2验收不合格时,建设单位应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10.1.1智慧供热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及维护制度应包括配置管 理、变更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10.1.2 智慧供热系统的运行维护应由专职人员负责。 10.1.3智慧供热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对象包括服务器与存储系 统、数据库系统、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等,应确保系统能够止常 稳定可靠运行。
10.2.1 智慧供热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应在供热前对下列内容进行 检查: ? 服务器运行是否正常; 2 网络传输是否畅通: 3 数据库软件运行是否正常; 应用软件运行是否正常; 传感器设备是否正常。 10.2.2 智慧供热系统应制定完善的用户与权限管理制度,应对系 统管理员和用户角色分级授权。 10.2.31 运行维护人员应在供热运行期间对上传数据的准确性、合 理性进行定期核查,并应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检测并处理
10.3.1智慧供热系统硬件设备和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10.3.2智慧供热系统软件系统维护应包括运行状态定期检查、病 毒查杀与安全漏洞定期排查、杀毒软件病毒代码库定期升级等。 10.3.3 智慧供热系统数据应进行日常增量备份和定期备份,并宜 进行异地备份。 10.3.4系统数据更新应有日志记录,所有操作应具有可追溯性
附录A数据编码规范A.0.1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编码应按层级进行编码,包括:行政区划代码、供热企业、热源、锅炉、热源出口、热力站、机组、小区、建筑、热力入口、热用户。A.0.2行政区划代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1~6位数字编码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的规定,编码分到市、县(市)。A.0.3各层级编码应采用阿拉佰数字,编码长度和编码方式可参考图A.0.3。编码位数1行政区划供热企业热力站[小区建筑住户行政区划供热企业热力站「机组」热力入口行政区划供热企业」热源热源出口行政区划供热企业热源锅炉图A.0.3基础数据编码规范示意图25
附录 B中间数据库结构标准
B.0.1中间数据库命名规范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B.0.2热源出口运行数据表
B.0.3热力站运行数据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表B.0.3热力站运行数据表
B.0.4机组运行数据应符合表B.0.4的规定
B.0.4 机组运行数据应符合表B.0.4的规定。
表 B.0.4 机组运行数据表
B.0.5楼栋(热力入口)运行数据应符合表B.0.5的规定。
楼栋(热力入口)运行数据应符合表B.0.5的规定
表B.0.5楼栋(热力入口)数据表
3.0.6用户运行数据应符合表B.0.6的规定。
B.0.6住户数据表
表B.0.7用户室温采集点数据表
附录C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数据抽取规范
C.0.1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自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抽取的 数据项应符合表C.0.1规定
表C.0.1自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抽取的数据项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 2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 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 4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 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 6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188 7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16260 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17859 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 1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 11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技术规程》CJJ/T24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 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 6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188 7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16260 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 S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39 1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8448 11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总则 .36 基本规定 .37 4 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 39 4.1 架构设计, 39 4.2 数据采集与智能应用. 41 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 43 5 5.1 架构设计, 43 5.2 数据采集与智能应用 .45 6 热源自控系统. ..46 6.1 一般规定. .46 6.2 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 46 热力站自控系统. 49 7.1 一般规定. 49 7.2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 .49 8 智慧终端系统 (装置) 51 8.1 一般规定. 51 系统组成与功能 52
1.0.1集中供热系统是我国北方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智慧供热
1.0.1集中供热系统是我国北方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智慧供热 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在城市供热领域的深化应用。在清洁供热、节能减排 大气雾霾治理等政策推动下,供热企业进行信息化、自动化、智 能化升级改造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智慧供热系统建设的市场需 求快速增长。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为城市供热信息化升级改 造提供了良好政策契机和发展机遇。河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推 进城镇供热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冀建城【2017】72号)、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建城 建(2019)10号)等文件,提出了构建省、市、供热企业信息共 享、协同联动的供热监管体系,提高供热保障及服务能力,实现 节能降耗、清洁供热,提高民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国内尚未见标准用以规范城市智慧供热系统建设以及指导智 慧供热系统安全、经济和节能运行工作。为了规范城市智慧供热 技术应用,做到合理适用、技术先进,保证建设质量,编制本标 准。
3基本规定3.0.1河北省已经建设省级智慧供热监管系统,省级供热主管部门对全省城市供热运行进行监管,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上传数据信息至省智慧供热监管系统。省、城市供热主管部门与供热企业进行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理,提高供热服务质量,保障供热系统安全。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省级智慧供热监管系统省数据上传督导管理城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市数据上传考核管理数据采集供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室温采集装置热企↑↑↑业T热源热力站二级管网智室温室温采集室温采集自控系统自控系统能平衡系统采集装置装置1装置n图1智慧供热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省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由省供热主管部门组织建设,根据全省所辖区域和职责分工,对所辖各城市供热运行数据进行监测、37
智能分析和综合督导管理。 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由城市供热主管部门组织建设,根 据所辖区域和职责分工,对主城区及所辖县(市、区)域内供热 企业运行数据进行监测、智能分析和综合考核管理。 3.0.2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是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以及全省 供热监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基础和信息来源,全省各城市智慧供热 管理系统和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均应遵循统一架构、统一数据 标准及数据类型,统一通讯协议
4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4.1架构设计4.1.1:城市智慧供热系统应在满足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形成省级、城市级、企业级数据信息共享及联动监管系统,系统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基础信数据统计能耗城服务应急省级息管理可视化分析管理管理保障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GIS服务基础信数据统计能耗服务应急城市息管理可视化分析管理管理保障制网GIS服务度络标安城市智慧供热数据库集群准全个体体供热监管数据采集交换平台系系个企企业基础信数据统计能耗数据异常智慧息管理可视化分析管理采集检测供热企业监控参数故障质量GIS预测诊断评价服务供热大数据系统图2#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架构示意图4.1.2供热企业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应通过VPN虚拟专网与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进行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交换。热用户室温采集装置应通过物联网平台直接上传室温数据至城市智慧供热管理39
平台。各供热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政务网或其他方式访问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室温采集装置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室温采集室温采集网络安全装置1装置n物联网平台设备核心交换机T......T供热企业1VPN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热源网络安全备份运行管理VPN设备VPN******互联网热力站数据库***VPNGIS热力站***政*网供热企业*县(市、区)供热管理部门县(市、区)网络安热源网络安全供热管理部门1全设备VPN设备育热力站数据库县(市、区)网络安***供热管理部门*全设备热力站图3网络拓扑图4.1.3基础信息管理应包括系统信息收集、清洗、分类、转换、存储、数据共享,构成平台运行的信息基础。数据可视化应包括供热管网及附属设备的GIS一体化展示,以及数据清洗、数据智能分析、图表展示,供热运行管理决策支持。能耗管理应包括能耗监测、额定指标评价以及能耗预测,指导城市热源调度、调峰热源启停等,保障城市供热安全。40*><*>统计分析应包括各企业供热运行状况实时监测、供热质量评价、故障监测及处置动态跟踪分析等**管理应包括对供热投诉信息的受理、分析、处置,应与供热企业信息共享,对供热企业实现动态考核督导。应急保障应包括城市供热应急资源信息库及应急预案库,对供热事故分级响应、信息共享、应急处置、调度指挥、动态跟踪。4.2数据采集与智能应用4.2.1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是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的基础。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与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应通过VPN虚拟专网等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方式,实现中间数据库抽取数据,数据共享交换示意图如图4所示。数据直连会不符合网络安全要求,各层级平台之间应通过中间数据库进行隔离和转换。供热企业1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数据库网络安全数据库集群***设备VPN数据交换网络安全核心***设备交换机供热企业*数据库网络安全VPT***设备图4数据共享交换示意图41*><*>4.2.3典型热用户室温数据是城币智慧供热管理系统评价供热质 量、督导供热企业的依据,为避免数据干扰、去失、争议,应直 接上传至城市平台,该部分数据应自城市平台共享传输至供热企 业平台,用于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 综合考虑室温数据监测和智能评价分析需求,以及采暖室温 实际变化速率及数据传输网络容量、速度、成本等因素,明确室 温数据上传频率不低于1次/h的要求 *><*>4.2.7机*学习数据清洗是*><*>5.1.1供热企业在建设热源、*><*>5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5.2数据采集与智能应用*><*>5.2.2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对热源、热力站进行远程监控*><*>5.2.2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对热源、热力站进行远程监控,热 力站采用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为及时监测供热运行工况及设 备状态,保证供热安全,应保证一定的数据采集频率。监控中心 业*数据库存储的历史数据,用于计算回归供热系统源网匹配动 态特性以及建筑热特性模型,存储频率不应太低,但存储频率设 定还应考虑智慧供热系统存储资源容量的技术经济性。通过对实 际工程实践研究分析,规定对热源、热力站运行参数的数据采集 频率不低于每30秒1次,存储频率不低于每10分钟1次。 *><*>5.2.4智慧供热监控系统需要采集和处理智能设备层上*><*>6.1.1智慧供热的调控模式应采用供热需求反馈调控模式。为了 实现源网匹配,减小管网波动,热源应依据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 统的预测负荷进行优化调控。热源供给能力与热网需求预测负荷 元配在合理范围时,各热力站应按照协同优化策略进行调控,按 需供热。热源供给能力大于热网需求预测时,智慧供热系统应指 导热电联产热源降低供热负荷或其他热源自动调控,实现源网协 同。 热电联产和燃煤锅炉房的热源、热网联动调度能力较弱,常 出现热源调控滞后的情况。当热电联产热源严重过量时,智慧供 热系统应实现全网流量、热量的均衡分配,避免管网超压带来的 安全隐惠。当热源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时,智慧供热系统应自动半 断热源不足的比例,并自动下发相应的热力站调控策略,避免 级管网不平衡引起的冷热不均。 燃气锅炉房自控系统应采用锅炉与热网负荷需求联动的控制 策略,以热网负荷需求为控制参数进行自动调控、源网联动。 6.1.4报警信息除包括可视画面抓取的异常信息以外,还应包括 烟感报警、入侵报警等 *><*>6.2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流量等运行与调控参数、热/电/水耗等能源计量与考核参数以及 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分析参数等 *><*>6.2.2热电联产汽水换热首站是热电联产供热的热源,其自控系*><*>调控锅炉供热量。 带有蓄热装置的电锅炉供热热源,可以24小时周期时段内的 供热量需求预测为目标,考虑峰谷电利用经济性,确定每个周期 的调控策略。 智慧供热系统可实现根据各热力站供热需求进行自动调控 一级管网是变流量系统,以管网供回水压差稳定为自标进行循环 泵频率自动调控。 智慧供热系统应采用变频补水方式,通过设定管网定压点的 压力值,自动调控补水泵频率,维持压力稳定。 6.2.7热泵机组具有调节灵活特性,应采用源网实时联动调控策 略,应以供水温度需求预测为目标参数确定热泵机组调控策略 自动调控热泵出水温度参数及供热量 *><*>7.1.3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采用热力站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 式,应设置远程视频监视系统对热力站运行状况进行监视,通过 图像抓取以及烟感、红外探测等信息,判断热力站运行状态,保 障运行安全。限于视频信号传输带宽的要求,宜采用视频信号本 地存储、异常状态自动分析并自动上传的监测模式。 *><*>7.1.3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采用热力站无人值守运行管*><*>式,应设置远程视频监视系统对热力站运行状况进行监视,通过 图像抓取以及烟感、红外探测等信息,判断热力站运行状态,保 障运行安全。限于视频信号传输带宽的要求,宜采用视频信号本 也存储、异常状态自动分析并自动上传的监测模式。 7.1.4每座热力站的建筑物热特性及室内采暖系统散热特性不 司,智慧供热监控中心根据每座热力站上传的供热运行参数、用 室温以及获得的室外气象参数,通过机*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回归热力站与建筑采暖特性的匹配规律,建立动态调控模型,确 定热力站优化调控策略,一站一策略,根据供热需求智能决策, 自动下发热力站自控系统执行,实现按需节能供热。 热力站自控系统应具有远程和就地控制两种方式,在热力站 数据通讯系统故障或其他必要状况可以实现就地控制 *><*>7.2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7.2.1热力站自控系统数据采集有三个目的:一是监测供热运行 伏态参数,为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提供数据挖掘分析的数据源,主 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表征供热运行工况的参数;二是监测 评价能耗,包括热、电、水消耗量,智慧供热监控平台进行节能 *><*>潜力分析和评价;三是主要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状态参数,智 热监控平台对设备选型合理性进行评价,对设备故障进行监 理、指导维护维修,保证供热系统正常运行。 本条列出了热力站自控系统应采集的主要参数,上传至 供热监控平台进行分析、存储、展示、处理。 *><*>7.2.2智慧供热技术架构下,热力站自控系统的控制*><*>8智慧终端系统(装置)*><*>8.1.1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具有与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数据传输 及远程调控功能,属于智慧供热系统智能设备层,根据可实现的 数据采集和调控功能,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分为两类:二级管 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热用户室温采集装置,可根据供热运 行管理需求及技术经济条件确定安装实施。 8.1.2本条提出选择安装二级管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的基本 原则。目前已经成一定规模应用的智慧终端系统(装置)有:分 户热计量系统、二级管网智能平衡系统等。 分户热计量系统包括: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温度面 积法热计量系统、计量温控一体化热计量系统。 二级管网智能平衡系统包括:分户智能平衡系统、楼栋(单 元)智能平衡系统 无论是新建建筑安装分户热计量系统,还是既有建筑安装, 一 级管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升级改造,均应针对实际情况,如 供热采暖系统、用户、供热单位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 理地选择安装二级管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 8.1.3热用户室温是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数据挖掘、智能回归 建筑热特性及热力站优化控制策略的必要参数,是城市智慧供热 管理系统监测评价供热质量的重要数据源。对于未安装二级管网 知级端系统(装胃)的民住建箔小区应选取一宁数的曲形 *><*>8.1.1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具有与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数据传输 及远程调控功能,属于智慧供热系统智能设备层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根据可实现的 数据采集和调控功能,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分为两类:二级管 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热用户室温采集装置,可根据供热运 行管理需求及技术经济条件确定安装实施 *><*>建筑热特性及热力站优化控制策略的必要参数,是城市智慧供热 管理系统监测评价供热质量的重要数据源。对于未安装二级管网 智慧终端系统(装置)的居住建筑小区,应选取一定数量的典型 *><*>热用户安装室温采集装置,采集上传室温数据。 8.1.4同一供热单位范围内,热用户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应与 企业智慧供热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通讯传输,以形成源网联动的数 据信息系统及智能优化调控系统,不应采用中间数据库转发模式。 供热单位在进行二级管网智慧终端系统(装置)建设中,往 住会选择多个厂家的产品设备,应统一选配数据采集*,采用统 的通讯协议,分户热计量系统、二级管网智能平衡系统均应直 接与企业智慧供热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通讯传输,避免多个厂家的 产品形成多个业*数据库。 *><*>8.2.1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安装分户热计量系 统,从智慧供热技术要求看,分户热计量系统应视为智能设备层 除应具备热计量功能外,还应具备调节、控制、信息化等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可以实现二级管网智能平衡调节,并可实现热 用户对室内温度进行一定范围的调节;控制功能是指可以实现对 热用户采暖状态的远程控制、远程收费管理;信息化是指二级管 网及热用户供热数据信息可以远程传输至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 统,形成供热数据库,构成供热节能调节分析的数据信息源 因此,智慧供热系统建设架构下,分户热计量不应是仅仅安 装户用热量表,而应是安装一套完整的数据信息采集及远程调控 智能系统。 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计量 温控一体化热计量系统等具备实现可计量、可调节、可控制、信 息化的功能。 *><*>8.2.5作为解决水平失调的低成本方案,在既有建筑进行二级管*><*>二层t*借水采集集中*图8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原理图1一楼栋(单元)智能阀2一典型室温采集*8.2.6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的规定。1在既有建筑进行二级管网智能平衡系统升级改造时可采用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在楼栋(单元)热力入口安装智能平衡调节阀,以回水温度一致为目标,进行智能平衡调节,可解决小区管网水平失调的问题。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与分户智能平衡系统相比较,安装成本低,但其不能解决垂直失调问题,且当高层用户过滤*堵塞等因素导致循环不畅时,楼栋(单元)回水温度往往会升高,会造成智能阀反向调节,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垂直失调,应在实际工程中注意监测分析。2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由智能调控软件系统下发调控指令、统一调控,以楼栋(单元)热力入口回水温度一致为目标,56*><*>进行智能阀开度调节,实现楼栋(单元)之间的动态水力平 智能调控软件通过对楼栋(单元)热力入口回水温度、 站回水温度的智能分析,智能判断热力入口过滤*堵塞等故敌 根据故障分析结果DB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指导对热力入口过滤*的清洗维护 *><*>进行智能阀开度调节,实现楼栋(单元)之间的动态水力平衡。 智能调控软件通过对楼栋(单元)热力入口回水温度、热力 站回水温度的智能分析,智能判断热力入口过滤*堵塞等故障, 根据故障分析结果,指导对热力入口过滤*的清洗维护。 8.2.7为达到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供热质量监测评价的抽样评 价目的,每栋建筑应至少有一个测温点。根据河北省不同地区建 筑情况,按照单栋楼平均热用户数量估算,如达到每栋楼一个测 温点的目标,监测室温的典型热用户数量应在总热用户数量的 0.6%~3%之间,考虑到经济等各方面因素,规定室温采集装置安 装数量不低于总用户数量1%的要求。 热力站或住宅小区是城市供热质量评价的基本单元,因此 立以热力站或住宅小区为单位选取典型热用户安装室温采集装 置。对于热用户总数量较少的热力站或住宅小区,为保证评价供 热质量的数据量,安装室温采集装置的热用户最少应不低于3户 8.2.8热用户室温是企业智慧供热监控系统数据挖掘、智能回归 建筑热特性及热力站优化控制策略的必要参数,是城市智慧供热 管理系统监测评价供热质量的重要数据源。为避免干扰、保证数 据可靠,室温采集装置应根据不同需求分别直接上传至城市智慧 供热管理平台或企业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并根据需求实现城市平 台和企业平台的数据共享。室温采集装置数据不应传输至设备人 家数据平台进行采集、转发。 *><*>8.2.7为达到城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供热质量监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