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实施指南(2017年6月版).pdf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实施指南(2017年6月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275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实施指南(2017年6月版).pdf

11章低成本和无成本运行维护技术研究

约了能源。 如果在通风和空调系统工作的同时打开窗户,可能会改变建筑内的压力,导 致需要更多额外的加热/制冷功率来维持建筑的设定温度。因此,此时活动窗户 应尽可能关闭,从而避免出现压力问题、产生能源浪费。另外,公共建筑的餐厅 也可采取措施对厨房排烟机进行控制,既能降低能耗,又能保证空气质量和室内 气压平衡。 若要达到微正压状态,要确认排气口通风阀和进气口通风阀正常工作,确保 不会发生造成压差的故障。当确认上述通风阀工作正常之后,调节送风和回风压 差、新风进风量和排风率,直至达到微正压状态。 某示范建筑的一层大堂由经常开启平开大门,更改为在上下班高峰时开启平 开大门,在平时开启旋转门,减少了室外空气的侵入。通过调节合理匹配新风量 和排风量,基本维持大楼对室外的微正压状态,减少了室外无组织的空气的侵 入,改善室内热舒适度的同时,实现了节能 3.杜绝过度照明,调节照明时间 儿乎所有被调研的公共建筑的室内照明均高于所需的照明亮度,将照明强度 降低到保证员工有效、舒适工作所需的实际水平,既可节约能源开支,文可提高 视觉舒适度。 即使采用了高效照明设备,过度照明也会造成能源浪费,实际上入住者更喜 欢降低照明强度,同时当照明强度达到最佳状态,员工的工作效率会提高。通常 使用以下方案来改善过度照明:减少照明灯数量:拆去灯具内的灯;更换灯管或 镇流器:选择最佳的灯管和镇流器配置;更换灯具:在灯具需要更换或建筑承租 人变化时,可调整转换到最佳的灯具类型和数量;安装独立的照明控制装置:允 许住户在独立工作区内调低和改变照明强度。 调研中部分建筑在设计中考虑自然光采光,使用了自然采光最大化的外墙及 玻璃窗,充分利用了遮阳设施和光电控制器。这些设计特点可减少人工照明的需 要,减少白天的照明时间和制冷负载,并减少制冷设备的运行,但此类设计意图 并未在建筑实际运行中得以体现。所以,在建筑运行时,员工应首先关掉不必要 的照明,测试一下自然采光是否够用,物业管理人员可考虑为窗户附近的照明灯 加装灯开关,同时建议楼内住户充分利用自然光 另外,建筑内有些区域在天楼开放时间内并不是一直使用,为了避免能源浪 费,可考虑安装人体感应传感器,可在人员进出时自动开、关灯。 项目某示范建筑将现有544只48W灯管中的350只更换为28W灯管,节电 量相当于这两个区域先前用电量的42%左右。项目组还挖掘了减少非工作时间 某些照明系统运行时间的潜力,最后确定:00:00a.m.至7:30a.m.期间 大约75%的车库照明是没有必要的。通过对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的编程

11章低成本和无成本运行维护技术研

直接的交互点,定期清除过滤网和加热/制冷盘管上的灰尘和污渍,对于最大程 度地提高加热/制冷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酒店建筑,可以考虑在客房停止使用时,对房间内HVAC装置的制热 制冷盘管进行清洗。如果要拆卸格栅才能完成清洗工作,则可能需要在完成清洗 后修补漆面。建议格栅和墙面分别补漆和干燥,以方便日后清洗工作的进行。总 之,建议每月对这些盘管进行清洗,至少使用带有毛刷的吸尘器进行清洁,以确 保散热/制冷盘管的热交换效率。 物业管理人员可制订更为积极的盘管和过滤网清洗时间表,并观察随之而来 的能源开支节约情况,因为节约的能源开支可能会大于增加清洗频率的成本。此 外,考虑储备一些干净的过滤网,这样,在为客户端进行清洁时可以不必当场清 洗过滤网。换言之,就是能够轻松地换掉脏过滤网,安装干净的过滤网,然后再 统一对更换下来的过滤网进行批量清洗并贮存起来,供下次更换时使用。 项目某示范建筑,通过清洗空气过滤网,极大地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减少 了灰尘的侵入。清洗后空气过滤网的流通阻力降低,输送同样风量所需的风机功 耗因此降低。清洗后盘管的换热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输送同样冷量所需的水泵功 耗因此降低,实现节能 6.重视建筑能耗数据的处理 收集、展示并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记录能够显示一段时间内能源使用情况 的变化,既可以知道初始点和基准线,又能够掌握采取改进措施后的降低的成 本、使用和需要情况,还可以由非预期的变化突出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通常。 电表账单是开始追踪记录能源使用情况唯一所需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收集、展示并分析的好处有很多。首先能够在早期发现运行中出 现的问题;其次能精确地计算节能量和节省的成本;最后可以清晰直观地向建筑 业主、住户和潜在住户等展示节能成果。 7.优化设备运行 优化设备使用时间,即严格控制设备运行时间,在部分使用期间(例如夜间 和周未)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设备运行时间:要求住户提 出非工作时间服务的需求;住户同意为非工作时间服务支付额外费用;重新调整 空间,调高对部分入住和易变化入住部分的控制。 另外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制订的运行时间表,使用楼宇自控系统控制设备和楼宇 系统,利用无成本/低成本核对清单作为控制设备运行时间的工具,使用核对清单, 并将设备定时运行任务分配给具体的设备人员,从而有效地控制设备运行时间。 8.充分利用夜间预冷 充分利用夜间预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冷却能耗,大大降低能源使用费 用,要求的天气温度仅需比所需室内温度低几度即可,而且同时可以降低设施启

2020年第3期武汉市建设工程人工成本信息.pdf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动时的电力需求高峰(因为冷却装置可以晚些时候启动)。另外可以在夜间实施 预冷,如以下几种简单的准备: (1)挑选出一天,前晚的温度比室内设定点温度低儿度,且湿度在舒适范 围内。 (2)在住户上班前几个小时,启动HVAC的风扇(而不是制冷设备),使室 外空气进入室内。 (3)使用楼宇自控系统,监测室内温度、制冷设备的启动时间和制冷设备的 能耗。 (4)在室外条件相似的另外一天,用楼宇自控系统监测室内温度和制冷设备 的运行,但不采用室外空气预冷。 (5)在不同的几天,采用这些初步措施。比对预冷方式和常规方案,估算节 能潜力。 (6)在不同的几天采取这些措施,对启动时间进行试验,记录室外温度和制 冷设备启动工况。 (7)根据这些比较,制定建筑的预冷方式标准。 (8)当室外环境满足标准时,使用楼宇自控系统自动启动预冷工作模式。 (9)持续观察数据,来验证和记录节能效果。 通过以上儿个简单的准备可以更有利于夜间预冷的实施,这样可以高效地降 低能源成本,达到节能的目的。 9.利用免费冷却也是一种合理的节能措施 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内部设定点温度,开启室外空气风阀,具体做法是在 BAS系统中增加节能器算法,启动风扇,打开空气风阀;或者制订人工测量室 内、室外工况,适时打开空气风阀或启动风扇的计划。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能 源成本,达到节能的目的

项目组对上海地区一个高级办公项目进行了低成本节能技术措施的全程跟 。该项目位于上海浦东,占地面积290000m,为综合型建筑(写字楼、饭店 和商店)。该项目从2001年起,通过采用低成本的运营方法以及采取推陈出新 的改进措施,成功节约了20%的能源消耗

.5.1.1典型项目低成本节能措施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11. 5. 2 案例二

项目组对北京某大厦进行了VAV空调系统调适,并进行了相关的节能分 析。大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2010年 项目组对其VAV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适工作。通过对AHU机组、 VAV系统以及VAVBOX末端的调适,成功地解决了该建筑夏季大范围区域室 内制冷效果差、冬季部分楼层室内温度过高、一层大堂温度偏低等问题。

11.5.2.1典型项目调适措施

调适空调机组及相关自控系统,确保空调机组正常运行。调节系统定) 合理静压设定值。同时调适空调机组的各种逻辑关系,使机组合理运行 保证空调机组总风量满足要求

3.变风量自控功能调适

对末端的控制进行调适,确保各控制器能进行有效控制。通过自控 适VAVBOX的一次风量,确保VAVBOX的一次风量和室内温度 室内温度的测试值及一次风阀的开度的逻辑关系正确。以此保证末端 进行变风量控制

通过对支路的VAVBOX的出风温度及风量的测量和相应的控制效果 从而得出未端性能的实际效果。通过空调机组和自动控制的调适以及相 更新从而提高变风量末端的性能

11.5.2.2项目最终成果

通过对该大厦VAV空调系统的调适,最终取得以下成果: 经过调适,大厦的空调能耗有了显著减少,其中冬、夏两季能耗较调适前减 少约30%。 夏季室内温度高的问题得到较大改善,部分区域夏季温度从30℃下降 到25℃。 高、低区水力失调情况得到很大改善。高区供水量有了较大提高,高、低区

11章低成本和无成本运行维护技术研究

温差较大的现象得到缓解。 同楼层部分区域温差较大的情况得到了解决。通过对VAVBOX的控制和 相关逻辑的改造及调适,使末端由原来的不可控变变为可根据室内情况自行调 控。同层区域的温差问题基本消除。 一层大堂冬季偏冷的问题得到解决,室内温度从15℃提高到19℃。 租区内冬、夏的室内空气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调适的效果非常明显

第12章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 威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目前,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分为两部分: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其 中,设计标识着重强调在设计阶段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如节水节能等措施要落 实于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上。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很多设计说明中 所要求的绿色措施并未按照设计文件真正实施,如未实际安装可再生能源利用设 备、未选用满足设计要求的节能门窗或暖通设备等。或在后期运行维护时,因管 理不当等原因,建筑能耗、水耗大幅提升;各种设备安装不当,无法正常运行 或维护不到位,设备故障,无法使用。这些现象,使建筑运行达不到设计预期效 果,绿色建筑评定流于形式,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初裹。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应运而生。评价标识要求,绿色 建筑的设计要求须真正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绿色建筑中各种绿色生态技术的 舌用性和实际的效果如何,也需要实际检测数据来进行评判。因此绿色建筑运行 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必须是建筑实际使用、运行中的检测数据。 绿色建筑不应只停留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只有建筑在交付后,真正实现绿 色运营,才会切实保证绿色技术的实施,达到长期持久的节能、环保效果。而只 有通过实际的检测数据,才能真实地反映出绿色建筑的实际节能减排效果。因 比,必须加强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检测,维护国家标准的严肃性,从而规范我国 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升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在建筑能耗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的问题目益突出。 据统计,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到70~300度 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以上内容说明了我 国实现建筑节能的迫切性,而实现建筑节能的前提是掌握用能情况、了解用能问 题。有效的建筑能耗统计可以定量提供建筑物所消费的终端能源的具体数据,定 生描述建筑耗能的具体特点,为建筑节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说明,建筑检 测应当规范化、平台化。没有统一规划的建筑检测,会直接导致建筑节能工作产

生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第12章 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为了推进、规范绿色建筑检测,并为量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以及绿色建筑技 术改进提供实际运行数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了《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 准》CSUS/GBCO5。其中,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要求,针对绿色建 筑的检测主要覆盖了以下方面: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 管理。因此,针对其检测的内容也对应围绕这几方面展开。落实到具体检测项 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室外环境的检测 该部分检测主要针对建筑项目的选址和绿色施工。要求通过对建筑项目的场 地环境进行检测,使用数据监督施工过程,使建筑场地内的施工对外部环境的影 响降到最低。同时,也保护项目场地内施工人员和项目业主免受场地内可能存在 的污染物的影响。 该部分检测对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地与室外环境”指标。针对 绿色建筑室外环境的检测包括:场地土壤浓度检测、场地周围电磁辐射检测、 施工场地污废水排放检测、施工场地废气排放检测、光污染检测、环境噪声检 测、住区热岛强度检测。 2.室内环境的检测 该部分检测项目针对的是建筑项目的室内环境指标。保证建筑实际运行时 业主能享受到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室内各类环境指标,如温湿度、新风量 噪声、采光等。 该部分主要对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室内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室 内新风量测试、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室内背景噪声检测、楼板和分户墙空 气声隔声性能检测、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检测、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检测、无动 力拔风帽自然通风效果检测、室内采光系数检测、导光筒自然采光效果检测、室 内温湿度及风速检测、屋顶及东西墙内表面温度检测、屋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 装置检测。 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检测 检测对象为建筑的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外窗等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 建筑部分。围护结构对建筑的冷热负荷影响很大,如果围护结构未能达到设计要 求,甚至相差很大,将使建筑运行时的采暖制冷能耗需求大大增加,从而加大建 筑的碳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绿色建筑更无从谈起。 4.暖通空调系统性能的检测 该项检测专注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性能的测试。建筑的暖通空调是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5.给水排水系统的检测

第12章 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调冷源水系统压差监控系统性能检测、照明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性能检测、室内空 气质量监控系统性能检测、安全防范系统性能检测、信息网络系统性能检测。 此外,“运营管理”指标中,还鼓励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物业管理,并尽可 能完整记录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能耗等运行信息和数据。因此,还需 要进行对建筑年采暖空调能耗和总能耗的检测。包括建筑年采暖空调能耗检测、 居住建筑年总能耗检测、公共建筑年总能耗检测、绿色建筑节能量测量和验证以 及绿色建筑温室气体排放计量

12. 1. 2标准对应

建筑检测技术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续表检测项目对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目控制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5.2.3设计标准的规定外窗气密性能检测给水排水系统性能检传统水源进出水水质检测10.1.3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应Y污水排放水质检测达标排放建筑管道漏损量检测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破损生活给水系统人户管表前供水压6.2.3力检测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测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检测5.2. 4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及要求冷源系统能效比检测水泵效率检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5.2.550189的有关规定吸通空调系统性能检测暖热比检测冷热水输送能效比检测分项计量检测5.1.3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Y5.2.5比《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范》GB50736规定值低20%定风量系统平衡率检测5.2.6合理选择和优化暖通空调系统锅炉热效率检测5.2.4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空调余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效率5.2.13检测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性能检测5.2.4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及要求供配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5.1.3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检测比电与照明系统检测照度值检测般显色性指数检测5.1.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Y功率密度值检测5.2.10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灯具效率检测144

第12章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由上表可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中的检测项目,基本覆盖了绿色建 筑的全生命周期。同时,也基本囊括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大部分评估条 目。从施工阶段到后期的运行维护,该标准都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检测依据和方 法,为绿色建筑运行情况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正确客观地评价参评建筑。

虽然经过多年节能改造,但由于用途的特点,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 衣然远高于普通居民住宅。为了进一步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除了采取各种 节能改造措施外,还应提升公共建筑的运行管理水平。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 建筑运行监测平台,掌握建筑能耗情况,了解存在的管理问题,才能为建筑节能 是供良好的基础,以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建筑节能措施。同时,为了方便对建筑能 耗进行统一评价并建立评价体系,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应进一步规范化。 因此,可参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监测系统规范化,并对绿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色建筑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监测主要分为: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方面。所以,在具体实施 时,应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监测评价

12.2.1室外环境的监测

建筑室内环境与建筑能耗息息相关,正是为了维持建筑内环境,使各内环境

第12章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才会产生各种能耗。通过监测建筑内环境,不仅可以了解实 时建筑为维持内环境所产生的能耗情况,还可保证建筑运行时各种室内环境指 标,比如温湿度、新风量、噪声、采光等,都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此部分监测对应评价标准的“室内环境质量”章节,包括室内新风量监测 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室内背景噪声监测、室内温湿度及风速监测以及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监测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值

较强的噪声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中, 操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工 具、民用建筑设备增多,噪声源也随之增加,为了减少民用建筑受噪声的影响, 呆证室内良好的声学环境,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噪声检测。 室内背景噪声监测以建筑类型加以区分,根据建筑类型的要求进行昼间、夜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间及全天噪声监测。监测结果是否合格按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进行判断。 4、室内温湿度及风速监测 室内的温度、湿度是建筑内环境的重要指标。室内温度需要保持在适宜范围 内。室温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难受,令人精神不振、头昏脑涨,昏昏欲睡;室内 温度过低,人体散热过快,会促使人体不断地增加产热量,大大地消耗人体体 能。此外,室内的温度、湿度不但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对建筑能耗也有直接影 响。冬季过度采暖、夏季过度制冷,均会产生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因此,应 该经常注意调整,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进行室内温湿度监测时,需监测建筑内主要功能房间。房间内温湿度测点 数与房间的类型及面积有关。 温湿度监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符合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50019中的相关要求。 5.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监测 建筑室内环境情况需要通过各种监测措施来保证实际运行时各环境参数满足 没计要求,但室内环境时刻处于变化中,因此需要长期、持续性的监测。在绿色 建筑中,还要求建筑内各暖通空调终端设备可根据实时监测结果进行启停,使建 筑室内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稳定状态。因此,需要对室内环境各参数,尤其与人身 安全最密切相关的空气质量进行持续监测。要求当空气质量出现问题时,控制装 置会自动切换各空气调节装置的启停状态。 在实际监测时,可以模拟室内空气质量出现扰动(如产生烟雾),验证自动 监控设备是否可以控制终端设备启停,以调节室内空气质量至正常水平

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暖通空调系统能耗一直是绿色建筑节能的关 注重点。因此,通过监测暖通空调系统的各个运行参数,可以发现系统运行特 点,发现需要改进的节能点,辅以专业检测调适技术,可以使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效率得到提升,通风、制冷、采暖的能耗得以降低。 暖通空调系统性能监测包括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监测、冷源系统能效比监 测、水泵效率监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监测、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 比监测等。 1.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监测 在大型公共建筑和部分住宅建筑中,普遍采用空调水系统。空调水系统以水 为介质在空调与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进行冷量或热量的传递,要了解整体系 统性能参数,应以冷热源机组为重点切入口,判断其实际运行情况的评价指标是

第12章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能效比。 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EER)作为衡量各种冷热源设备节能与 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日益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生产厂家通过不断改进工艺,运 用新技术,来提高设备的能效比。同时,用户也可以利用能效比,对制冷设备进 行直接、简单的比较选择。在实际运行中,冷热源设备的运行效能与当地的气候 条件有直接关系,显然这种标准测定条件的划分,只能建立对制冷设备的统一测 试条件,而很难对制冷设备实际运行能效比进行客观评判。 监测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指标包含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度、冷水平均流 量、冷水平均密度、冷水平均定压比热和机组输入功率(或燃气消耗量)。 2.冷源系统能效比监测 在所有民用建筑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水平最高,而在大型公建的能耗构 成中,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因此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能耗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冷源系统能耗一般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40%~60%。 因此如何提高冷源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冷源系统的能耗,对于建筑节能非常重 要。而判断冷源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就是冷源系统的能效比,所以,需对 令源系统能效比进行持续监测,以了解冷源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对扰动及时 做出调整。 冷源系统能效比监测指标包含: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度、冷水平均流量、冷水 平均密度、冷水平均定压比,热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塔和冷却风机输入 功率。 3.水泵效率监测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水泵的能耗也是监测指标,包括水泵平均水流量、水密 度、水泵进出口压力和水泵输入功率 压力占设在进出口压力表处,此监测为采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水泵的能耗也是监测指标,包括水泵平均水流量、水密 度、水泵进出口压力和水泵输入功率。压力点设在进出口压力表处。此监测为采 暖空调水系统监测内容。 4.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监测 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测量指标包括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 应同时测量,减少误差。此监测为采暖空调水系统监测内容。 5.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比监测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比监测指标包括监测时间耗电量、实际日 供热量、循环平均水量、采暖设计供回水温差、设计日供热量

12.2.4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的监测

建筑能耗另一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内部照明用电。通过监测建筑的强弱电系 统,尤其内部照明,可以达到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照明能耗,从而满 足绿色建筑节能率的相关要求。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12.2. 5可再生能源系统性能的监测

12.2.6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的监

以上所介绍的监测内容,均非短时间的检测,而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监测。另 一方面,当前很多厂家将监控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相结合,以降低设备初投资, 提升市场党争力,因此,还需要对建筑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 保证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可靠地运行。此外,还应鼓励施工单位和物业人 员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培养信息化运维人员,并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建筑工 程、设施、设备、部品、能耗等运行信息和数据

关于绿色建筑检测的指标研究,参照绿色建筑检测标准,以及在绿色建筑运 行阶段检测中积累的实际经验,可以发现:与常规的建筑检测相比,绿色建筑运 行检测有检测内容广泛、检测工况复杂、检测周期跨度时间长的特点。因此,传 统检测手段应用于绿色建筑检测领域会出现不少问题和困难

12.3.1虚拟仪器技术

第12章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计算机软件和仪器软面板实现仪器的测量和控制功能。即在测试系统或仪器设计 中尽可能地用软件代替硬件,即“软件就是仪器”。也就是说,虚拟仪器技术利 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 应用。虚拟仪器包括高效的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的软硬件平台这 三大组成部分,具有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集成这四大优 势。灵活高效的软件能帮助用户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 便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标准的软硬件平台能满足用户对同步和定时 应用的需求。 软件是虚拟仪器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使用正确的软件工具并通过设计或调 用特定的程序模块,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可以高效地创建自已的应用以及友好的人 机交互界面。有了功能强大的软件,就可以在仪器中实现智能性和决策功能,从 而发挥虚拟仪器技术在测试应用中的强大优势。 1/O硬件系统是虚拟仪器的硬件支撑。面对如今日益复杂的测试测量应用 各种各样的测试产品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硬件产品结合灵活的开 发软件,可以为负责测试和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们创建完全自定义的测量系统,满 足各种独特的应用要求。 虚拟仪器技术突破了传统电子仪器以硬件为主体的模式,将日益普及的计算 技术与传统的仪器仪表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户在操作计算机时,如同在操作自 已定义的仪器,可以方便灵活地完成对被测试量的采集、分析、判断、显示及数 据存储等,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虚拟原型系统的全新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 是除理论与实物试验之外的第三种研究设计手段和形式。虚拟仪器技术充分利用 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 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工程师们及测试人员可以利用图形化开发软件来创建完 全自定义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一一这完全不同于专门的、只有特 定功能的传统仪器。另外,虚拟仪器技术利用了个人电脑日益增强的功能。例 如,在测试、测量和控制应用中,工程师已经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减小了自动化测 试设备(ATE)的尺寸,同时使工作效率提升十倍之多,而成本只相当于传统 器解决方案的一小部分。 传统测试仪器是由制造厂商把所有软件和测量电路封装在一起,并利用仪器 前面板为用户提供一组有限的功能,比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频 普分析仪等。而虚拟仪器系统提供的则是完成测量或控制任务所需的所有软件和 便件设备,功能完全由用户自定义。此外,利用虚拟仪器计数,工程师和科学家 门还可以使用高效且功能强大的软件来自定义采集、分析、存储、共享和显示功 能。在仪器计量系统方面,示波器、频谱仪、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电压电 流表是科研机关、企业研发实验室、大专院所的必备测量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第12章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简便地将多台GPIB接口仪器进行组合,形成较大规模的 自动测量系统;同时由于GPIB测量系统的结构和命令简单,主要应用于台式 仪器。 由于GPIB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一般低于500kbit/s,因此不适用于有实时 性要求和高速测试要求的系统应用。 4.基于VXI总线的虚拟仪器 VXI总线是一种高速计算机总线VME总线在VI领域的扩展,它具有稳定 的电源、强有力的冷却能力和严格的RFI/EMI屏蔽。VXI系统由VXI标准机 箱、零槽控制器、具有多种功能的模块仪器和驱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等组成。 VXI总线最多可包含256个模块,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可随意变换、即插即用组 成新的系统。 由于VXI总线的标准开放、结构紧凑、数据吞吐能力强、定时和同步精确 模块可重复利用及众多仪器生产厂家支持等优点,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经过多 年发展,VXI系统的组建和使用越来越方便,尤其是组建中、大型规模的自动 测量系统以及对速度、精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的场合,VXI系统具有其他仪器 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组建VXI总线要求有机箱、零槽管理器及嵌人式控制器 等,因此造价较高。 5.基于PXI总线的虚拟仪器 NI公司于1997年推出了PXI控制方案,它是PCI总线内核技术增加了成 熟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形成的新的基于PCI总线的开放式、模块化仪器总线规范。 其核心是CompactPCI结构和MicrosoftWindows软件。 基于PXI总线的虚拟仪器是可应用在绿色建筑现场检测系统的专用测量设 备,较数据采集器仪、虚拟仪器具有更广的发展空间。由于空调系统现场检测任 务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以及在数据处理、人机对话界面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虚 拟仪器有着传统采集器仪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行业特点,绿色建筑现场检测任 务既是复杂多变的,又是单项专一的。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要求所使用的测试仪 器既有通用方面的要求,又有针对每次测试的专业要求。因此,就要求测试仪器 既是通用的,又是专属的。

在绿色建筑的现场检测中,由于测试参数、测试精度等的多变特性,在复杂 的测试工作中,需要大量功能单一、专业性强的传统测试设备。基于传统数字万 用表的通用测试模块存在接口单一、可扩展性能差、控制能力较弱、自动化程度 校差、二次开发受限及驱动不完善、测试成本较高、搭建现场测试系统工作量大

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发能力强、驱动丰富、系统可扩展性能强、功能多样化、控制能力强、自动化程 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测试成本低、可供选择品种多样、可选择性大等优点。 基于数据采集卡通用测试模块系统的虚拟仪器就成了绿色建筑现场检测仪器的 首选。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开发了一款分布式通用绿色建筑检测平台。 该平台可大大降低绿色建筑现场检测的复杂度。这款分布式通用型检测仪平台可 替换目前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现场检测的各类专属检测仪器,可以有效地降低绿 色建筑现场检测的硬件成本,提高测试的精度,降低工作复杂度,从而快速简洁 而高效地完成绿色建筑的现场检测。 简单来说,该平台分为中央分析软件和分布式检测硬件两部分。分布式通用 型检测仪器可配置多种接口,连接多个、多种现有的底层测量传感器。该款通用 型检测仪器可以无线分布式布置,可灵活根据不同的绿色建筑检测现场和不同的 检测要求,按照需求选择合适的底层传感器。之后,设定检测参数,测试传感 器,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分布式通用型检测仪器的参数实时上传至独立式上位 接收主机。 分布式通用绿色建筑检测平台物理硬件可分为以下部分:通用型分布模拟量 采集模块、通信转换模块、现场物理参数采集传感器(含变送器)、无线发送模 块、无线接收模块。 通用型分布模拟量采集模块可连接多种现场测量所需的传感器或采集器,将 现场所采集的模拟量信号转化为可编码、可传输的数字量信号 通信转换模块用于对现场通过协议通信的1/O设备数据的读取,如读取用 于测量设备能耗参数的电力采集模块,可按照预先设定的通信协议,将采集模块 的数据编码交由无线发射模块发送至上位机进行再处理。 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担负了此绿色建筑检测平台的通信功能,使现 场检测设备可按照实际需要,灵活分布安装于各测点,并省去了繁杂的布线施工 工作。 独立式上位接收主机通过可插拔USB接口的无线接收模块与通用型模拟量 采集模块通信,接收由分布于各处的通用型采集模块使用无线发送模块所上传的 各种现场采集模拟量信号,在绿色建筑现场检测评价软件中将各采集参数信号进 行集总处理与评价展示。 运用分布式通用绿色建筑检测平台进行绿色建筑现场检测时,首先根据现场 环境及检测要求,明确待测参数的类型、对应标准的章节内容以及测量点数量, 并明确参数配置、数据展示、数据分析、测试结果和测评结果输出要求;然后根 据测试要求选择参数检测专用传感器和所需的通用型模拟量测试模块;进人绿色 建筑检测现场后,分别布置传感器和通用型模拟量测试模块于测量参数现场,并

(4)压力。 传统水系统各检测项目及所需检测仪器见下表。

传统水系统各检测项目及所需检测仪器见下表,

第12章绿色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传统水系统检测项目及所需仪器一览表

2.室内测试参数和设备 (1)温度(精度士0.2℃)。 (2)相对湿度(精度士3%)。 (3)风速。 (4)噪声。 传统室内环境检测项目及所

2.室内测试参数和设备

传统室内环境检测项目及所需仪器一览

3.室外测试参数和设备

(1)温度(精度土0.2℃)。 (2)相对湿度(精度土3%)。 传统室外环境检测项目及所需仪器见下表

4.电气检测参数 (1)电流。 (2)电压。 (3)功率。 (4)功率因数。

GB/T 50328-2014(2019年版)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完整、清晰、正版)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5)累计电量。 传统电气参数检测项目及所需检测仪器见下表

传统电气参数检测项目及所需仪器一览

可见,为了完成该测试,共需要11种不同的测量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不仅 携带不便,现场还需要布线安放,测试期间颇为不便。而且,还需人工记录测量 数据,并依据标准得出检测结论,这进一步加重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JT/T 973-2015标准下载第3篇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报告

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上位机中。其次,检测期间,测试人员不再需要手 工记录被测数据,一切都由软件根据《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相关检测条目要 求自行记录。避免了手工计数产生的数据误差,提高了数据可靠性。最后,绿色 建筑通用检测模块的软件还可利用预先编制的模板,自动生成本次检测的检测报 告。这减少了检测人员的重复劳动工作量,在保证报告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检测 效率。

[ General I nf or mat i on] 书名=a SS号=1434226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