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 1466-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4.6.1为方便进行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热工性能设计、 计算,本条对建筑物的面积、体积计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 算,外门窗窗墙面积比计算,轻质结构和重质结构的区分和界 定,外门窗综合遮阳系数的计算等方面,规定了统一的算法。 轻质、重质屋面在节能计算时均应验算冬李室内表面的温 度,并应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4.6.2~4.6.3本条对建筑物朝向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方便 节能设计、计算。
4.6.4本条对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的计算作出了明确的规 定,以方便节能设计、计算。为使各计算数据统一,并易于比 较,窗框比计算中均按1.5m×1.5m的标准窗进行计算,即塑 料、木窗框为30%,铝合金窗框为20%,而不是按项目设计窗型 的窗框比进行计算,窗玻璃面积越大,则同样框料窗的窗框比 越小,其整窗传热系数也越低。
4.6.5对于建筑节能能耗分析软件DB61T 1292-2019 高速公路交通标线施工技术规范.pdf,根据近十年来使用
各个软件虽均采用了同一个DOE一2软件的核心,但其计算顺 序、表达方式、生成结果往往不尽相同,因而必须采用经评审认 可的软件,以便于统一与比较。
4.6.7提出不同类型建筑建模时的规则,便于进行建筑节能 设计时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4.6.8~4.6.10提出节能设计计算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要 求,进一步规范节能设计计算书。 4.6.11为确保节能设计确定的材料、构造等要求得到正确 全面实施,把原分散在设计文件中的节能设计内容,集中列入 设计说明的节能设计专篇中,可以清楚、全面地反映建筑节能 设计的所有内容,既便于施工单位正确采购保温隔热材料与外 门窗订货,了解确保保温系统安全性、耐久性的构造做法,且按 设计规定、要求正确施工,也便于管理部门、业主的质量监督、 检查。 节能设计专篇中应明确设计依据、设计标准、应用系统及 主要材料的热工性能、安全性能要求、特殊部位的构造要求以 及应用系统的应用技术导则、规程等儿个方面
5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
5.0.1~5.0.25.0.2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第4章“建筑 和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和本章“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 综合判断”是并列的关系。如果所设计的建筑已经符合第4章 的规定性指标,则不必再依据第5章对所设计的建筑进行节能 设计的综合判断。 如果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完全满足本标准第4章4.2节的规 定时,则必须通过综合判断来证明它能够达到节能目标。对于 那些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第4章有关规定的居住建筑,通过采取 在其他方面加强的措施,仍可达到节能目标。 本章有关条文的说明,可详见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 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一2010第五章的条文说明。 本标准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综合判断采用“权衡判断法”。 建筑设计往往着重考虑建筑外形立面和使用功能,有时难 以完全满足第4章条款的要求,尤其是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 比和对应的玻璃热工性能很可能突破第4.2节的限制。为了 尊重建筑师的创造性工作,同时又使所设计的建筑能够符合节 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引入建筑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达 到要求的权衡判断。权衡判断不拘泥于建筑围护结构各个局 部的热工性能,而是着眼于总体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节能标准的 要求。 权衡判断是一种性能化的设计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先构想 出一栋虚拟的建筑,称之为参照建筑,然后分别计算参照建筑 和设计建筑的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并依照这两个能耗的比较 结果作出判断。当设计建筑的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能耗时,调 整部分设计参数(例如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缩小窗户面 积等等),重新计算所设计建筑的能耗,直至设计建筑的能耗不
天于参照建筑的能耗为止。 每一栋设计建筑都对应一栋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相比 参照建筑除了在设计建筑不满足本标准的一些重要规定之处 作了调整外,其他方面都相同。参照建筑所有建筑围护结构构 件的热工性能指标均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权衡判断的核心是对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调 能耗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实施权衡判断时,计算出的并非是 实际的供暖和空调能耗,而仅仅是某种“标准”工况下用以比较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劣的基础能耗。本标准在规定这种 “标准”工况时尽量使它接近实际工况。 在省内节能设计专项检查中多次发现,在部分采用专用节 能分析软件进行建筑热工计算和权衡判断的设计项目中,围护 结构的某一构件保温层做得很厚,而其它围护结构部分均未采 取节能措施,权衡判断结果也能通过。这种节能设计的做法, 可能会改善建筑物内部分使用空间的热环境,但其余部分使用 空间,由于未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不仅热环境得不到改善,能源 消耗也不会少,总体上不节能,根本无法达到节能的目标。 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在节能设计中必须要确保儿个主要 围护结构构件的热工性能达到或优于规定性指标,才可进行权 衡判断,以确保总体上能达到节能目标。 本条规定必须确保屋面、外墙、分户楼板及架空或外挑楼 板热工性能达标才充许其它构件的热工性能降低要求;对外窗 则从确保基本的热工性能和隔声性能要求出发,并考虑与安徽 的技术经济条件相适应,规定了外窗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60 W/(m². k)。 随着我省经济技术条件的的发展,对住宅户内围护结构构 件的保温隔热要求提高,故分户楼板也做了热工性能规定值的 限定,并设为权衡判断的“门槛值”。 分户楼板保温不仅对户内保温隔热及减少能耗有利,还可 提高上下层相邻住户间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建筑设计时应结合
6供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6.1.1强制性条文。 1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一2012)中7.2.1条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空调冷热负 荷必须进行计算列为强制性条文,这里再重复列出,是为了强 调设计人员必须执行,避免空调设备容量偏大、管道直径偏大、 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的“四大”浪费现象; 2目前居住建筑设计采用户式集中空调系统时,常有风 管机、内外机采用水管道连接的水管机和内外机采用冷媒管连 接的多联机三种方式;一般为一台室外机配套多台室内机,或 一台空调主机供应多个空调房间使用,这些系统原则上也属于 集中空调系统,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如果管道、设备选择时没 有负荷计算的基础条件,同样也会造成上述的“四大”浪费现 象。 6.1.2主要室内空间是指卧室、书房、客厅、活动间等功能空间。 6.1.5提倡低温供暖、高温供冷的目的:一是提高冷热源效 率,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冷热源和低品位热源,尤其在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系统中优势更为明显,三是可以与辐射末端等新 型末端配合使用,提高房间舒适度。本条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 是分析系统设计的技术经济性。例如,对于集中供暖系统,使 用锅炉作为热源的供暖系统采用低温供暖不一定能达到节能 的目的;单纯提高冰蓄冷系统供水温度不一定合理,需要考虑 投资和节能的综合效益。此外,低温供热或高温供冷通常会导 致投资的增加,因而在方案选择阶段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热媒温度是十分必要的。
6.2分散式供暖空调系统
6.2.1对分散式系统,建筑设计时应对室外设备的安装进行 统一规划,应根据本条要求留出安装位置和空间。建筑中预留 放置空间室外机的地方不够,位置不合理,会极大的降低空调 能效,同时空间不够,给安装和检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给安 装维修人员造成人身安全隐惠。
装维修人员造成人身安全隐惠。 6.2.3居住建筑中,房间空调器的能源效率应满足国家标准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一2019中 第2级的能效等级要求,见表6.2.3一1和表6.2.3一2。 6.2.4强制性条文。分散供暖方式常使用以燃气为能源的户 式小型供暖设备。对热负荷不大于70kW的燃气热水器或热 水炉,在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 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一2015中划分了三个能效等 级:1级能效高效产品;2级能效节能评价值,是节能产品;3级 能效为能效限定值,是市场准入门槛。作为节能设计,应采用2 级或1级产品。
6.2.3居住建筑中,房间空调器的能源效率应满足国家标准
4冷凝式采暖炉即在传统锅炉的基础上加设冷凝式热交 英受热面,将排烟温度降到40℃~50℃,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冷 疑下来并释放潜热,可以使热效率提高到100%以上(以低位发
4冷凝式采暖炉即在传统锅炉的基础上加设冷凝式热交 英受热面,将排烟温度降到40℃~50℃,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冷 下来并释放潜热,可以使热效率提高到100%以上(以低位发
热量计算),通常比非冷凝式炉的热效率至少提高10%12% 燃料为天然气时,烟气的露点温度一般在55℃左右,所以当来 用地板辐射供暖时回水低于50℃,采用冷凝式炉可实现节能 应优先采用。
6.3集中式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建筑还是多层建筑或别墅以及建筑标准等。 此处集中式供暖空调系统指以整幢建筑或居住小区为单 位集中生产冷热量、集中提供热泵吸热排热冷热源的供暖空调 系统。 居住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方式选择集中式时,应根据建 筑物的能源条件、设备用能效率等因素,通过仔细的技术经济 分析来确定。同时,由于居民供暖空调运行费用全部由居民自 行支付,因此,还应考虑用户对设备及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 1热源应优先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可变废为宝,节约资 源,降低能耗。当废热或工业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 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可以利用废热或工业 余热制冷; 2地源热泵主要指地表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为可再生 能源技术,目前是国家节能减排所倡导的技术。根据我省地质 部门调查发布的消息我省为较适宜使用该技术的地区,因此本 标准提出在有条件并经技术经比较合理的情况下优先采用 该技术。适应居住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灵活使用、管理便捷的要 求,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的系统形式宜采用集中供应地源水、 分户设置水冷多联机的形式 3发展城市热源是我国城市供热的基本政策,优先采用 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提高能源划用率、是节约能源的好方法, 具有城市、区域集中热源时,集中式供暖系统应优先采用; 4电动压缩式机组具有能效高、技术成熟、系统简单灵
活、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因此对于电网夏季供电充足的项目,冷 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 5安徽省属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全年能效比较 好,因此推荐使用。
6.3.5在现有的建筑节能标准中,只对单一空调设备的
相关参数限值作了规定,例如规定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 数(COP)、单元式机组能效比等.却没有对整个空调冷源系统 的能效水平进行规定。实际上,最终决定空调系统耗电量的是 包含空调冷热源、输送系统和空调末端设备在内的整个空调系 统,整体更优才能达到节能的最终目的。这里,提出引人空调 系统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这个参数,保证空调冷 源部分的节能设计整体更优。 空调冷源系统的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适用于水 为冷热量输送介质的电制冷系统。但本条文定义的电冷源综 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中没有包含冷水泵的能耗,一方面考 虑到标准中对冷水泵已经提出了输送系数指标要求,另一方面 由于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同,冷水泵的选择变化较大,对 SCOP绝对值的影响相对较大,故不包括冷水泵可操作性更强。 本条文适用于采用冷却塔冷却、风冷或蒸发冷却的冷源系 统,不适用于通过换热器换热得到的冷却水的冷源系统。由于 在利用地表水、地下水或地理埋管中循环水作为冷却水时,为了 避免水质或水压等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而采用了板式换热 器进行系统隔断,这时会增加循环水泵,整个冷源的综合制冷 性能系数(SCOP)就会下降;同时对于地源热泵系统,机组的运 行工况也不同,因此,不适用于本条文规定。 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为名义制冷量(kW)与 冷源系统主机、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塔的总耗电量(kW)之比, 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F)应按下式计算: SCOP=Z(Q:/P:)≥Z(w; : SCOP;) (6.3.5一1) 其中:Q:一一第i台电制冷机组的名义制冷量,kW; P:一一第i台电制冷机组名义工况下的耗电功率和配套 冷却水泵和冷却水搭的总耗电量,kW 然出源
其中:Q 第i台电制冷机组的名义制冷量,kW; 第i台电制冷机组名义工况下的耗电功率和配套 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塔的总耗电量,kW; SCOP 查表6.3.5一1,取对应制冷机组的电冷源综合制 冷性能系数; 一第i台电制冷机组的权重;
不等号的左式为设计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石式为电 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最低限值。当左式计算值大于等于右 式计算值,即为合格。 在计算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时,参数的选用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冷机的名义制冷量、机组耗电功率应采用名义工况 运行条件下的技术参数;当设计与此不一致时,应进行 修正; 2)当设计设备表上缺乏机组耗电功率,只有名义制冷性 能系数(COP)数值时,机组耗电功率可通过名义制冷 量除以名义性能系数获得; 3)冷却水泵的耗电功率应按设计水泵的流量、扬程和水 泵效率计算确定,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一一设计要求的水泵流量,m/h; H一一设计要求的水泵扬程,mH2O; %一一设计要求的水泵效率,%。 冷却水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应按设备表上的设计参 数选取。原水泵功率计算式中换算系数采用的是367, 在考了电机效率与传动效率0.88后,统一采用323; 4)冷却塔风机配置电功率,按实际参与运行冷却塔的电 机配置功率计入。设计阶段可将冷却塔的设计工况下 的水量换算成名义工况下冷却塔水量,然后可根据冷 却水塔样本查对风机配置功率。名义工况下冷却塔水 量通常是指室外环境湿球温度28℃,进出水塔水温为 37℃、32℃工况下该冷却塔的冷却水流量。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 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T18430.1的规定,风冷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COP)计算中消耗的总电功率包括了放热侧冷却风机 的电功率,因此风冷机组名义工况下的制冷性能系数 (COP)值即为其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值。 6.3.6本条中各款提出的是选择锅炉时应注意的问题,以便 能在满足全年变化的热负荷前提下,达到高效节能运行的要 求。 2在保证较高的长期热效率的前提下,又以等容量选型 最佳,因为这样投资节约、系统简洁、互备性好; 3负荷率不低于50%即锅炉单台容量不低于其设计负荷 的50%; 4冷凝式锅炉即在传统锅炉的基础上加设冷凝式热交换 受热面,将排烟温度降到40℃~50℃,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 下来并释放潜热,可以使热效率提高到100%以上(以低位发热 量计算),通常比非冷凝式锅炉的热效率至少提高10%~12%。 燃料为天然气时,烟气的露点温度一般在55℃左右,所以当系 统回水温度低于50℃,采用冷凝式锅炉可实现节能。 6.3.7强制性条文。根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一2015中4.2.5强条要求设为强条并将锅炉热效率 有所提高。随着技术发展和节能要求的提高,应选用能源效率 达到节能评价值产品。修改后的锅炉热效率是采用国家标准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一2009中的节能 评价值。在居住建筑采用区域集中冷热源的系统中,往往会采 用这类锅炉。 638市政热网仅提供蒸汽未设置凝结水回收管道、且前
6.3.6本条中各款提出的是选择锅炉时应注意的问题
GB50189一2015中4.2.5强条要求设为强条并将锅炉热效 有所提高。随着技术发展和节能要求的提高,应选用能源效 达到节能评价值产品。修改后的锅炉热效率是采用国家标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一2009中的节 评价值。在居住建筑采用区域集中冷热源的系统中,往往会 用这类锅炉。
一些供暖空调用汽设备的凝结水未采取回收措施或由于设计 不合理和管理不善,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为此应认真设计凝 结水回收系统,做到技术先进,设备可靠,经济合理。凝结水回 收系统一般分为重力、背压和压力凝结水回收系统,可按工程 的具体情况确定。 从节能和提高回收率考虑,应优先采用闭式系统即凝结水
与大气不直接相接触的系统。
6.3.9制冷机在制冷的同时需要排除大量的冷凝热,通常这 部分热量由冷却系统通过冷却塔散发到室外大气中。居住建 筑在空调供冷季节也有较大或稳定的热水需求时,采用具有冷 凝热回收(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机组,将部分冷凝热或全部冷凝 热进行回收予以有效利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意义。 冷凝热的回收利用要同时考虑质(温度)和量(热量)的因 素。不同形式的冷凝热回收机组(系统)所提供的冷凝器出水 最高温度不同,同时,由于冷凝热回收的负荷特性与热水的使 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系统设计中需要采用蓄热装置 和考虑是否进行必要的辅助加热装置。是否采用冷凝热回收 技术和采用何种形式的冷凝热回收系统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 6.3.10强制性条文。根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一2015中4.2.8强条要求以及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一2012第8.2.2强 条要求设为强条。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设有舒适性集中空调 的居住建筑中,几乎不存在冷源的总供冷量不够的问题,大部 分情况下,所有安装的冷水机组一年中同时满负荷运行的时间 没有出现过,甚至一些工程所有机组同时运行的时间也很短或 者没有出现过。这说明相当多的制冷站房的冷水机组总装机
准》GB50189一2015中4.2.8强条要求以及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一2012第8.2.2强 条要求设为强条。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设有舒适性集中空调 的居住建筑中,几乎不存在冷源的总供冷量不够的问题,大部 分情况下,所有安装的冷水机组一年中同时满负荷运行的时间 没有出现过,甚至一些工程所有机组同时运行的时间也很短或 者没有出现过。这说明相当多的制冷站房的冷水机组总装机 容量过大,实际上造成了投资浪费。同时,由于单台机组装机 容量也同时增加,还导致了其在低负荷工况下运行,能效降低。 因此,对设计的装机容量做出了本条规定。目前大部分主流厂 家的产品,都可以按照设计冷量的需求来提供冷水机组,但也 有一些产品采用的是“系列化或规格化”生产。为了防止冷水 机组的装机容量选择过大,本条对总容量进行了限制。 应注意:本条提到的比值不超过1.1,是一个限制值。设计 人员不应理解为选择设备时的“安全系数”。
6.4集中式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媒输送
6.4.1 1对于居住建筑,在季节变化时只是要求相应作供冷/供 暖空调工况转换的空调系统,采月两管制水系统完全可以满足 使用要求,因此予以推荐; 2由于冬夏季空调水系统流量及系统阻力相差很大,两 管制系统如冬夏季合用循环水泵,一般按系统的供冷运行工况 选择循环泵,供热时系统和水泵工况不吻合,往往水泵不在高 效区运行,且系统为小温差大流量运行,浪费电能;即使冬季改 变系统的压力设定值,水泵变速运行,水泵冬季在设计负荷下 也可能长期低速运行,降低效率,因此不充许合用; 3变流量一级泵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定流量、冷水机组变 流量两种形式。冷水机组定流量、负荷侧变流量的一级泵系 统,形式简单,通过末端用户设置的两通阀自动控制各未端的 冷水量需求,同时,系统的运行水量也处于实时变化之中,在 般情况下均能较好地满足要求,是自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 系统形式。当系统作用半径较大或水流阻力较高时,循环水泵 的装机容量较大,由于水泵为定流量运行,使得冷水机组的供 回水温差随着负荷的降低而减少,不利于在运行过程中水泵的 运行节能,因此一般适用于最远环路总长度在500m之内的中 小型工程。通常大于55kW的直台水泵应调速变流量,天于 30kW的单台水泵宜调速变流量 4二级泵系统的选择设计: 机房内冷源侧阻力变化不大,因此多数情况下,系统设计 水流阻力较高的原因是系统的作用半径造成的,因此系统阻力 是推荐采用二级泵或多级泵系统的充要条件; 5一般换热器不需要定流量运行,因此推荐在换热器二 次水侧的二次循环泵采用变速调节的节能措施。
中循环水泵的耗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是 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降低水泵能耗。B值反映 了系统内除管道之外的其它设备和附件的水流阻力,αZL则反 映系统管道长度引起的阻力。同时也解决了管道长度阻力α 在不同长度时的连续性问题,使得条文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 公式中采用设计冷(热)负荷计算,避免了由于应用多级泵和混 水泵造成的水温差和水流量难以确定的状况发生。 A值是反映水泵效率影响的参数,由于流量不同,水泵效 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A值按流量取值,更符合实际情况。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中水泵的性能参数,并满足水泵工作在高效区的要求,当 水泵水流量小于等于60m/h时,水泵平均效率取63%;当 60m3/h<水泵水流量<200m/h时,水泵平均效率取69%;当 水泵水流量>200m/h时,水泵平均效率取71%。 当最远用户为空调机组时,乙L为从机房出口至最远端空 调机组的供回水管道总长度;当最远用户为风机盘管时,≥L应 减去100m。 6.4.3规定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一h)的目的是为
60m/h<水泵水流量<200m°/h时,水泵平均效率取69%;当 水泵水流量>200m/h时,水泵平均效率取71%。 当最远用户为空调机组时,乙L为从机房出口至最远端空 调机组的供回水管道总长度;当最远用户为风机盘管时,≥L应 减去100m。 6.4.3规定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一h)的目的是为 了防止采用过大的循环水泵,提高输送效率。公式(6.4.3)同 时考虑了不同管道长度、不同供回水温差因素对系统阻力的影 响。本条计算思路与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JGJ26第5.2.16条一致。 考虑室内干管比摩阻与乙L<400m时室外管网的比摩阻 取值差距不大,为了计算方便,本标准在么L400m时,全部按 照α一0.0115来计算。 6.4.4管路系统的水利平衡,是管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 供暖空调系统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输配环路存在水力失 调,使得各用户处实际流量偏离设计流量,近热源处室温偏高, 远热源处室温偏低。对热源来说,机组达不到其额定出力,使 实际运行的机组台数超过按负荷要求的台数。造成了能耗高,
4.4管路系统的水利平衡,是管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供暖空调系统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输配环路存在水 调,使得各用户处实际流量偏离设计流量,近热源处室温 远热源处室温偏低。对热源来说,机组达不到其额定出大 实际运行的机组台数超过按负荷要求的台数。造成了能
设置水力平衡装置后,可以通过对系统水力分布的调整与 设定,保持系统的水力平衡,提高系统输配效率,保证获得预期 的供暖空调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6.4.6对于变流量系统,采用变速调节,能够更多的节省输送 能耗,水泵调速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可靠的节能方式,容易实 现且节能潜力大,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一般采用 根据供回水管上的压差变化信号,自动控制水泵转速调节的控 制方式。 6.4.7如果新风经过风机盘管后送出,风机盘管的运行与否 对新风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易造成能源浪费或新风不足。 6.4.11本条规定的绝热层厚度是采用经济厚度计算方法得 出的;而保冷绝热层厚度是在比较经济厚度和防结露厚度后: 依据取用较大值的原则确定的。 在表6.4.11经济厚度计算中,采用的还贷年限为6年,利 息为10%。冷价是基于采用电制冷方法的冷源以及近儿年的 电价计算获得,采用75元/GJ;热价是基于天然气为能源以及 近几年天然气的价格计算获得,采用85元/G。当能源价格有 明显上涨时,以经济厚度计算的绝热层厚度应相应调整。 该表其他制表条件如下: 1柔性泡沫橡塑导热系数入=0.034十0.00013tmLW (m·K)l:防结露的修正系数取1.18;tm是指绝热材料的平均 温度; 2离心玻璃棉导热系数入=0.031十0.00017tmLW/(m: K)」;防结露的修正系数取1.25; 3夏季室内环境系指温度不高于33℃,相对湿度不大于 80%;冬季室内环境温度为20℃。
6.4.6对于变流量系统,采用变速调节,能够更多的节省输送
对新风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易造成能源浪费或新风不足
集中式供暖空调系统的室内
6.6集中式供暖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与能量计量
6.6.1为了减少运行能耗,集中式系统设置集中控制系统和 能量管理系统是必要的。大多数节能的运行管理措施都必须 借助自动控制系统才能完成,在自动控制系统这个平台上文可 以开发出更多新的节能措施。 6.6.3强制性条文。根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一2015中4.5.2强条要求以及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一2012第9.1.5强条要 求设为强条。本条从能耗的使用角度,对计量提出了要求。通 过能耗计量装置的设置可以为检验冷热源系统的运行效率提 供便利。量化管理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GB50189一2015中4.5.4强条要求以及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一2012第8.11.14强条 要求设为强条。供热量控制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供热系统进 行总体调节,使供水水温或流量等参数在保持室内温度的前提 下,随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始终保持锅炉房或换热 机房的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基本一致,实现按需供热,达 到最佳的运行效率和最稳定的供热质量。 气候补偿器是供暖热源常用的供热量控制装置,设置气候 补偿器后,可以通过在时间控制器上设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室 温节省供热量:合理地匹配供水流量和供水温度,减少水泵电 耗,保证散热器恒温阀等调节设备正常工作;还能够控制一次 水回水温度,防止回水温度过低而减少锅炉寿命。 虽然不同企业生产的气候补偿器的功能和控制方法不完 全相同,但气候补偿器都具有能根据室外空气温度或负荷变化 自动改变用户侧供(回)水温度或对热媒流量进行调节的基本 功能。 6.6.5供热量控制调节包括质调节(供水温度)和量调节(供 水流量)两部分,需要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未端需求变化进行 调节。对于未设集中控制系统的工程,设置气候补偿器和时间 控制器等装置来实现第2款和第3款的要求。 对锅炉台数和燃烧过程的控制调节,可以实现按需供热 提高锅炉运行效率,节省运行能耗并减少大气污染。锅炉的热 水温度、烟气温度、烟道片角度、大火、中火、小火状态等能效相 关的参数应上传至建筑能量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供热量调 节锅炉的投运台数和投人燃料量。 6.6.6强制性条文。由集中冷热源提供冷热量的集中供暖、 空调系统对每一个用户进行冷热量计量是促进行为节能的有 效方法。房间温度控制是运行节能的有效手段。这些都是节 能设计最基本文重要的要求。 居住建筑可以是单栋建筑,也可以是多栋建筑,由集中冷
6.6.6强制性条文。由集中冷热源提供冷热量的集中供联
热源提供冷、热量的集中供暖、空调系统时,为方便以“楼”为单 位进行计量收费,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能现象,每一栋楼的热力 入口都必须安装冷、热量计量装置。 6.6.7以往传统的室内供暖系统中安装使用的手动调节阀 对室内供暖系统的供热量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因其缺 乏感温元件及自力式动作元件,无法对系统的供热量进行自动 调节,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室内的自由热,降低了节能效果。因 此,对散热器和辐射供暖系统均要求能够根据室温设定值自动 调节。对于散热器和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主要是设置自力式恒 温阀、电热阀、电动通断阀等。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具有感受室 内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室内温度对系统流量进行自力式调 节的特性,有效利用室内自由热从而达到节省室内供热量的目 的。 6.6.8冷热源机房的控制要求。 2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是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安 全,是控制的基本要求。从大量工程应用效果看,水系统“大流 量小温差”是个普遍现象。末端空调设备不用时水阀没有关 闭,为保证使用支路的正常水流量,导致运行水泵台数增加,建 筑能耗增大。因此,该控制要求也是运行节能的前提条件; 3冷水机组是暖通空调系统中能耗最大的单体设备,其 台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系统冷负荷要求,节能目标是使设 备尽可能运行在高效区域。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 该机组的某一部分负荷区域,因此采用冷量控制方式有利于运 行节能。但是,由于监测冷量的元器件和设备价格较高,因此 在有条件时(如采用了DDC控制系统时),优先采用此方式。 对于一级泵系统冷机定流量运行时,冷量可以简化为供回 水温差;当供水温度不做调节时,也可简化为总回水温度来进 行控制,工程中需要注意简化方法的使用条件; 4水泵的合数控制应保证系统水流量和供水压力/供回 水压差的要求,节能目标是使设备尽可能运行在高效区域。水
热源提供冷、热量的集中供暖、空调系统时,为方便以“楼” 位进行计量收费,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能现象,每一栋楼的 人口都必须安装冷、热量计量装置。
6.6.7以往传统的室内供暖系统中安装使用的手动调节阀, 对室内供暖系统的供热量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因其缺 乏感温元件及自力式动作元件,无法对系统的供热量进行自动 调节,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室内的自由热,降低了节能效果。因 此,对散热器和辐射供暖系统均要求能够根据室温设定值自动 调节。对于散热器和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主要是设置自力式恒 温阀、电热阀、电动通断阀等。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具有感受室 内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室内温度对系统流量进行自力式调 节的特性,有效利用室内自由热从而达到节省室内供热量的目 的。
.6.8冷热源机房的控制要求
2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是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安 全,是控制的基本要求。从大量工程应用效果看,水系统“大流 量小温差”是个普遍现象。末端空调设备不用时水阀没有关 团,为保证使用支路的正常水流量,导致运行水泵台数增加,建 筑能耗增大。因此,该控制要求也是运行节能的前提条件; 3冷水机组是暖通空调系统中能耗最大的单体设备,其 台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系统冷负荷要求,节能目标是使设 备尽可能运行在高效区域。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 该机组的某一部分负荷区域,因此采用冷量控制方式有利于运 行节能。但是,由于监测冷量的元器件和设备价格较高,因此 在有条件时(如采用了DDC控制系统时),优先采用此方式。 对于一级泵系统冷机定流量运行时,冷量可以简化为供回 水温差;当供水温度不做调节时,也可简化为总回水温度来进 行控制,工程中需要注意简化方法的使用条件; 4水泵的合数控制应保证系统水流量和供水压力/供回 水压差的要求,节能目标是使设备尽可能运行在高效区域。水
泵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某一部分流量区域,因此采用流量控 制方式有利于运行节能。对于一级泵系统冷机定流量运行时, 一级泵台数与冷机台数相同,根据连锁控制即可实现;而一级 泵系统冷机变流量运行时的一级泵台数控制和二级泵系统中 的二级泵台数控制推荐采用此方式。由于价格较高且对安装 位置有一定要求,选择流量和冷量的监测仪表时应统一考虑; 5二级泵系统水泵变速控制才能保证符合节能要求,二 级泵变速调节的节能目标是减少设备耗电量。实际工程中,有 压力/压差控制和温差控制等不同方式,温差的测量时间滞后 较长,压差方式的控制效果相对稳定。而压差测点的选择通常 有两种:(1)取水泵出口主供、回水管道的压力信号。由于信号 点的距离近,易于实施。(2)取二级泵环路中最不利末端回路 支管上的压差信号。由于运行调节中最不利末端会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在有代表性的分支管道上各设置一个,其中有一个压 差信号未能达到设定要求时,提高二次泵的转速,直到满足为 止;反之,如所有的压差信号都超过设定值,则降低转速。显 然,方法(2)所得到的供回水压差更接近空调末端设备的使用 要求,因此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它的运行节能效果较前 一种更好,但信号传输距离远,要有可靠的技术保证。但若压 差传感器设置在水泵出口并采用定压差控制,则与水泵定速运 行相似,因此,推荐优先采用压差设定值优化调节方式以发挥 变速水泵的节能优势; 6关于冷却水的供水温度:不仅与冷却塔风机能耗相关 更会影响到冷机能耗。从节能的观点来看,较低的冷却水进水 温度有利于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比,但会使冷却塔风机能耗增 加,因此对于冷却侧能耗有个最优化的冷却水温度。但为了保 证冷水机组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常冷却 水进水温度有最低水温限制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冷 却水水温控制措施。通常有三种做法:(1)调节冷却塔风机运 行台数;(2)调节冷却塔风机转速;(3)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旁通
电动阀,通过调节旁通流量保证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温高于 最低限值。在(1)、(2)两种方式中,冷却塔风机的运行总能耗 也得以降低; 7冷却水系统在使用时,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水中的离 子浓度会越来越高。为了防止由于高离子浓度带来的结垢等 种种病,必须及时排污。排污方法通常有定期排污和控制离 子浓度排污。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自动控制方法,其中控制 离子浓度排污方法在使用效果与节能方面具有明显优点; 8提高供水温度会提高冷水机组的运行能效,但会导致 末端空调设备的除湿能力下降、风机运行能耗提高,因此供水 温度需要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室内环境和设备运行情况,综合 分析整个系统的能耗进行优化调节。因此,推荐在有条件时采 用; 9设备保养的要求,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属于 广义节能的范畴; 10机房群控是冷、热源设备节能运行的一种有效方式: 水温和水量等调节对于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等运 行能效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降低机房总能耗是总体的优化目 标。冷水机组内部的负荷调节等都由自带控制单元完成,而且 其传感器设置在机组内部管路上,测量比较准确和全面。采用 通信方式,可以将其内部监测数据与系统监控结合,保证第3 款和管8款的实现
6.9推荐设置常闭式电动通断阀,风机盘管停止运行时能
风机盘管可以采用水阀通断/调节和风机分档/变速等不 同控制方式。采用温控器控制水阀可保证各末端能够“按需供 水”,以实现整个水系统为变水量系统。
通风系统,但为了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污浊空气进入居室,应当 在厨房、卫生间安装局部机械排风装置,且应采光充分。如果 当地夏季白天与晚上的气温相差较大,应充分利用夜间通风, 达到被动降温的目的。在安设供暖空调设备的居住建筑中,往 住围护结构的密闭性较好,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需要引人室 外新鲜空气(换气)。如果直接引入,将会带来很高的冷热负 荷,增加能源消耗。通过技术质量好、效率高的机械换气装置 (热量回收装置),达到热量回收、节约能源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空调的日益普及,建筑能耗呈增长的趋势;且 建筑物密闭性增强,室内空气品质恶化。自然通风不消耗不可 再生能源,人体舒适感好,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热环 境,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因此,自然通风这项古老的技术重新 得到了重视。欧洲国家在建筑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方面 极为重视研究和应用自然通风,我国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 中心2004年编制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中规定:“居住空 间应能自然通风,尤应注意凹口部位的通风问题。供暖制冷期 间,在外窗密闭的情况下宜有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补充新鲜 空气,并预防和控制生物、化学、放射性等有害物的污染。” 6.7.2对于居住区每日车辆出入明显有高峰时段的地下车 库,采用每日、每周时间程序控制风机启停的方法,节能效果明 显。在有多台风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后停不同 的运行台数方式进行控制。 采用CO浓度自动控制风机的启停(或运行台数),有利于 在保持车库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但由于CO浓度探 测设备比较贵,因此适用于高峰时段不确定的地下车库的汽车 开、停过程中,通过对其主要排放污染物CO浓度的监测来控制 通风设备的运行。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地下车库空气质量的 相关标准,因此建议采用CO浓度控制方式时,CO浓度取 30mg/m。
7.1.1城市给水管网供水和建筑物的加压供水,无论是水的 净化处理还是输送,都需要耗费电能等能源,因此广义上节水 就是节能。国家的相关标准已经对给排水系统设计和节水进 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标准仅对涉及节约建筑物自身用于给排水 系统的水泵能耗、生活热水加热能耗等作出相应规定,其余均 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标准仅对涉及节约建筑物自身用于给排水 系统的水泵能耗、生活热水加热能耗等作出相应规定,其余均 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7.1.2计量水表的设置指居住小区内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包 括给水、中水、热水、直饮水等)的住宅入户管、各栋单体建筑引 入管上设计量水表,小区内其他建筑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 标准分类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7.1.4节水器材、器具指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具体要 求见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和现行国 家标准《节水型卫生
7.1.2计量水表的设置指居住小区内各类生活供水系 括给水、中水、热水、直饮水等)的住宅入户管、各栋单体建 入管上设计量水表,小区内其他建筑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 标准分类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7.1.2计量水表的设置指居住小区内各类生活供水系
.1.4节水器材、器具指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具体要
7.2.1为节约能源,减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建筑物底 部的楼层应充分利用市政或小区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设有城镇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 水压。
7.2.2建筑的各类供水系统包括给水、中水、热水、直
给水系统的水压,既要满足卫生器具所需要的最低水压,
时,流量Q=0.46L/s,为设计额定流量0.15~0.20L/s的3.07 ~2.3倍,因此,给水系统分区中,应合理控制各用水点处的水 压,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降低了加压水泵的流量和功 率。 在工程设计时,为简化系统,常按最高区水压要求设置 套供水加压泵,然后再将低区的多余水压采用减压或调压设施 加以消除,显然,被消除的多余水压是无效的能耗。应按供水 压力要求分区设置加压泵。 7.2.3常用的加压供水方式包括高位水箱供水、气压供水、变 频调速供水和管网叠压供水等,从节能节水的角度比较,这四 种常用的供水方式中,高位水箱和管网叠压供水占有优势。但 在工程设计中,在考虑节能节水的同时,还需兼顾其他因素,例 如顶层用户的水压要求、市政水压等供水条件、供水的安全性、 用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给水泵的能耗在给排水系统的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 此给水泵的选择应在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证水 泵选型正确,工作在高效区。变频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 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右侧),以使水泵大部分时间均 在高效区运行。选择具有随流量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特性的供 水加压泵,能够保证水泵工作稳定、使用可靠,有利于节水节 能。 7.2.4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小区的供水系统设计。水泵房宜设 置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中心部位是为了减少输送管网长度。 当水泵和储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时,储水池(箱)宜设在最 接近地面上用水点的地下室上部位置,尽量减少水泵的提升高 度;给水泵房位置还必须满足隔声和隔振等要求。
时,流量Q=0.46L/s,为设计额定流量0.15~0.20L/s的3.07 一2.3倍,因此,给水系统分区中,应合理控制各用水点处的水 压,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降低了加压水泵的流量和功 率。 在工程设计时,为简化系统,常按最高区水压要求设置 一 套供水加压泵,然后再将低区的多余水压采用减压或调压设施 加以消除,显然,被消除的多余水压是无效的能耗。应按供水 压力要求分区设置加压泵。
频调速供水和管网叠压供水等,从节能节水的角度比较,这四 种常用的供水方式中,高位水箱和管网叠压供水占有优势。但 在工程设计中,在考虑节能节水的同时,还需兼顾其他因素,例 如顶层用户的水压要求、市政水压等供水条件、供水的安全性、 用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给水泵的能耗在给排水系统的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 此给水泵的选择应在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证水 泵选型正确,工作在高效区。变频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 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右侧),以使水泵大部分时间均 在高效区运行。选择具有随流量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特性的供 水加压泵,能够保证水泵工作稳定、使用可靠,有利于节水节 能。 7.2.4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小区的供水系统设计。水泵房宜设
7.2.4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小区的供水系统设计。水泵房宜设
置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中心部位是为了减少输送管网长度。 当水泵和储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时,储水池(箱)宜设在最 接近地面上用水点的地下室上部位置,尽量减少水泵的提升高 度;给水泵房位置还必须满足隔声和隔振等要求。
7.2.6管材、节水器具、仪表应满足下列要求:
1~2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给水系统中 使用的管材、管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件 的允许工作压力,除取决于管材、管件的承压能力外,还与管道
接口能承受的拉力有关。这三个允许工作压力中的最低者,为 管道系统的充许工作压力。管材与管件采用同一材质,以降低 不同材质之间的腐蚀,减少连接处漏水的儿率。管材与管件连 接采用同径的管件,以减少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 3本条规定选用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产品时不仅要 根据使用对象、设置场所和建筑标准等因素确定,还应考虑节 水的要求,即无论选用上述产品的档次高、低均要满足现行行 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的要求; 4条文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T/ T164及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卫生洁具》GB/T31436要求编 写的。住宅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件是节水的重要措施: 5洗手盆感应式水嘴和小便器感应式冲洗阀在离开使用 状态后,定时会自动断水,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时不仅节水, 而且卫生。洗手盆自闭式水嘴和大、小便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 具有限定每次给水量和给水时间的功能,具有较好的节水性 能。
7.3.1合理选取热水的用水量和水温是给水排水专业节
7.3.1合理选取热水的用水量和水温是给水排水专业节能的 一个重要手段 7.3.3本条对水加热、热交换站至最远建筑或用水点的服务 半径做了规定,限制热水循环管网服务半径,一是减少管路上 热量损失和输送动力损失;二是避免管线过长,管网未端温度 降低,管网内容易滋生军团菌。要求水加热、热交换站位置尽 可能靠近热水量较大的建筑或部位,以及设置在小区的中心位 置,可以减少热水管线的敷设长度,以降低热损耗,达到节能目 的。
7.3.4带有冷水混合器或混合水嘴的卫生器具,从节水节
出发,其冷、热水供水压力应尽可能相同。但在实际工程中
过设在地下室的水加热器再返上供给高区热水时,热水管路要 比冷水管长得多,热水加热设备的阻力也是影响冷水、热水压 力平衡的因素。要做到冷水、热水在同一点压力相同是不可能 的。本条提出不宜大于0.02MPa在实际中是可行的,控制热水 供水管路的阻力损失与冷水供水阻力损失平衡,选用阻力损失 小于或等于0.01MPa的水加热设备。在用水点采用带调压功 能的混合器、混合阀,可保证用水点的压力平衡,保证出水水温 的稳定。
1今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兴建了不少高档别墅、公 寓,其中大部分采用自成小系统的局部热水供应系统,从加热 器到卫生间的管道长达十儿米到儿十米,如不设回水循环系 统,既不方便使用,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提出了大于3 个卫生间的居住建筑,根据热水供回水管道布置情况设置回水 配件自然循环或设小循环泵机械循环; 2规定了全日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循环系统应达到的标 准。根据一些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工程反馈,打开放水水 嘴要放数十秒或更长时间的冷水后才出热水,循环效果差。因 此,对循环系统循环的好坏应有一个标准。本款提出:保证配 水点的出水水温不低于45℃的时间为:住宅不大于15s。 住宅建筑因每户均设水表,而水表设在户外,这样从立管 接出入户支管一般均较长,而住宅热水采用支管循环或电伴热 等措施,难度较大也不经济、不节能,因此将允许放冷水的时间 为15s。
7.3.7本条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热源的加热设备。选择
低阻力的加热设备,是为了保证冷热水用水点的压力平衡。安 全可靠、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是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 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设置自动温控装置是为了保证水温恒 定,提高热水供水品质并有利于节能节水。
源的极大浪费。保温层的厚度应计算确定,但在实际工作 往取决于经验数据或现成绝热材料定型预制品、硬聚氨酯 塑料、水泥珍珠岩制品。为了增加绝热结构的机械强度, 在绝热层外都应做一保护层,
7.3.9热泵热水系统的能效比取决于冷源和热源的温度。冷
源温度随气候而变热源温度即热水温度的选取对热泵热水的 系统效益影响很大。适当降低供水温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 的能效比。 热水循环泵定时或定温循环有利于节约循环热损耗和机 越
的能效比。 热水循环泵定时或定温循环有利于节约循环热损耗和机 械能耗。储水罐设置内循环主要是为了平衡罐内温差,扩大储 水罐的有效热储存量。
号的设备运行时间尽量接近,保证其同样的运行寿命;满足 户侧低负荷运行的要求。当装机数量多于三台时采用机组 控方式,有一定的优化运行效果,可以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效。
8.2.2变配电所和配电间设于负荷中心,是节能的重要措施。 配变电所至末端负荷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50米,配电间供电半 径不宜超过50米。本条要求是参照现行安徽省地方标准《居 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DB34/T1469一2019中第3.2.4条 考虑的。
8.2.5电源各相负载不均衡会影响照明器具的发光效率和便
8.3.5每个开关控制的灯数宜少一些,有利于节能,也便于维 修。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灵活地控制开启灯具,以达 到节能目的。但一次性投资较大,所以本条仅对装修标准高的 住宅、高级别墅提出要求。
录色建筑设计与可再生能
9.2.1安徽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已逐 渐得到普及。本条是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43号《安徽省 民用建筑节能办法》的要求确定的。应优先利用太阳能,当不 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或经济技术分析后利用太阳能制备生活 热水不经济时,可采用空气源热泵制备生活热水。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特别是屋顶可利用面积较大的公寓、宿舍等居住建 筑,鼓励设置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太阳能作为电能源。
9.3.1全年冷、热负荷不平衡,将导致地埋管区域岩土体温度 持续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运 行效率。因此,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考虑全年冷热负荷的影 响。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辅助散热 (增加冷却塔)或辅助供热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经济性较好, 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吸热与释热不平衡导致的系统运行效率 降低。 带辅助冷热源的混合式系统,由于它可有效减少埋管数 量,同时也是保障地埋管系统吸释热量平衡的主要手段,已成 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主要形式。
9.3.2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除与水源热泵机组能效密切相
9.3.2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除与水源热泵机组能效密切相关 外,受地源侧及用户侧循环水泵的输送能耗影响很大,设计时 应优化地源侧环路设计GB/T 35095-2018标准下载,宜采用根据负荷变化调节流量等技术 措施。 对于地埋管系统,配合变流量措施,可采用分区轮换间歇
运行的方式,使岩土体温度得到有效恢复,提高系统换热效率 降低水泵系统的输送能耗,
降低水泵系统的输送能耗。 9.3.3末端设备应采用适合水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特点 的低温辐射末端,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提高系统能 源利用率。
9.3.3末端设备应采用适合水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
的低温辐射末端,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提高系统能 源利用率。
D.0.1节能窗的传热系数简易计算,在实际使用中会经常遇 到。窗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玻璃传热系数和面积、窗框传热 系数和面积等相关参数有关。 D.0.2本条给出了各类双玻单腔中空玻璃和三玻双腔中空玻 璃的传热系数,提供设计时选用,考虑到低透光LoW一E中空 玻璃无法满足本标准正文中表4.3.3规定外窗玻璃的遮阳系 数≥0.60的要求,故凡是遮阳系数小于0.60的玻璃均未列人 表D.0.2,设计中应选用列入表D.0.2的玻璃。 D.0.3不同材料的窗框传热系数不同,应禁止使用单腔塑料 型材,应选用多腔塑料型材和多腔铝合金型材以满足整窗传热 系数要求;本次修订提高了金属隔热型材隔热胶条的高度要 求,以确保隔热金属型材能达到较好的热工性能。但隔热胶条 高度太大,对型材结构安全有影响,为保证型材结构安全,不宜 采用高度大于26.0mm的隔热胶条。 D.0.4由于中空玻璃传热系数是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中空玻 璃中心点的数据,实际使用时,中空玻璃安装于窗户上后,间隔 条和窗框会形成中空玻璃边界传热明显高于中心点的传热,故 必须给出边界传热影响,即线传热系数。一定窗框比条件,不 同中空玻璃配置,不同窗框传热系数条件下的整窗传热系数: 在需要精确计算时,可以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 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 D.0.5本条给出了不同玻璃组合及不同材料窗框组合后达到 的整窗传热系数,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表D.0.5中列入的均 为传热系数小于等于2.7W/(m²·K)的整窗,表中窗框传热系 数因材料不同或隔热胶条不同而异。
司条件下通过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mm厚的透明玻璃)的太 阳辐射室内得热量的比值即为遮阳系数SC。标准玻璃太阳得 热系数理论值为0.87,因此可按SHGC等于SC乘以0.87进 行换算。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及可见光透过率之间互相有制 约和影响,玻璃遮阳系数过低会影响可见光透过率,不利于室 内大然采光,设计选用时应综合考虑节能要求(渝)17J03 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图集(三) 扣件式钢管满堂式(模板)支撑架,不应为了达到 遮阳系数要求而忽视可见光透过率的要求,
建筑外门窗的物理性能分级,主要是气密性和保温性。气 密性分级按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T7107一2008规定给出,使用时更应记住具体的指标值。 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一2008包括外门和外窗,分级设定中,分级数越高,指标数 值越小。 附录E同时给出了玻璃门、外窗抗结露性能的分级表,供 设计参考。
本附录是推荐性附录,仅做推荐性参考,引用时尚应符 现行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