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275-2017 软土地基路基监控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附录B监测原始记录表
表B.0.1分层沉降监测原始记录表 管口高程:
桩号与位置: 路基高程: 测斜仪型号和编号
工程名称: 管口高程:
NB/T 10107-2018 海上风电场工程岩土试验规程工程名称: 管口高程:
路基高程: 测斜仪型号和编号:
表B.0.3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监测原始记录表工程名称:桩号与位置:监 测 值(Hz)路基温度填土时间(℃)高程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m)测记:复核:技术负责:监理:·36·
表B.0.4地下水位监测原始记录表工程名称:桩号与位置:测尺读数日期管口高程天气路基土高程第1次第2次(m)(m)测记:复核:技术负责:监理:·37·
附录C最终沉降推算方法
录C最终沉降推算方法
C. 0.1 采用双曲线法推算最终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恒载阶段的监测数据应采用下式拟合:
恒载阶段的监测数据应采用下式拟合:
式中:t 恒载阶段某时间点(d): S,一对应to的沉降(mm); S,一对应t的沉降(mm); α一一拟合直线的截距(d/mm); 6一一一拟合直线的斜率(mm1)。 2最终沉降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 预压荷载对应的最终沉降(mm)。
C.0.2采用星野法推算 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C.0.2采用星野法推算最终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恒载阶段的监测数据应采用下式拟合:
S.= S.+V1/6
C.0.3采用三点法推算最终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C.0.3采用三点法推算最终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t一一恒载阶段某时间点(d); t2"↑ 恒载阶段某时间点(d); t3恒载阶段某时间点(d)。 2最终沉降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一对应ti的沉降(mm); S2一对应t2的沉降(mm); S,一对应t3的沉降(mm)。 C.0.4采用Asaoka法推算最终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沉降推算的沉降数据应位于恒载预压阶段,且时间间 隔应相等; 2选定的监测数据应采用下式拟合:
式中:S,对应t的沉降(mm); S2对应t2的沉降(mm); S,—对应t3的沉降(mm)。
式中:S:一第i个沉降(mm) S+1第i十1个沉降(mm); a拟合直线的截距(mm); b·一拟合直线的斜率。 3最终沉降应按下式计算
5采用沉降速率法推算最终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最终沉降应按下式计算:
S.=S,+V./B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来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来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一般压力表》GB/T1226 《岩土工程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 《大坝监测仪器 沉降仪第2部分:电磁式沉降仪》GB/T 21440.2 《滑动式岩土测斜仪》JB/T12204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I8 《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 JJG52 《大坝观测仪器测斜仪》SL3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软土地基路基监控标准》GB/T51275一2017,经住房城乡建 设部2017年12月12日以第1774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 国工程建设软土地基路基监控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 技术法规、技术标准。 为便于产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软土地基路基监控标准》编 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 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 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 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则( 49 )2术语和符号(51 )2. 1术语( 51 )3基本规定(53 )4监控设计(55)4. 2施工期监控(55 )4. 3运营期监控( 58 )5监测实施(59 )5. 1一般规定(59)5. 2沉降监测(59 )5. 3水平位移监测·(60 )5. 4孔隙水压力监测(61)5. 5土压力监测(62)6监测资料分析与应用(63)6.2监测资料分析(63)6. 3路基稳定性评估(64)6. 4工后沉降预测(67)6. 5施工时间确定:(67 )6. 6监控报告(68)47
1.0.1监控工作包括监测与控制两部分工作。监测是获取沉降、 水平位移、超静孔隙水压力等资料的工作;控制是利用监测资料评 估路基稳定性、预测工后沉降等,进而指导施工和运营养护的工 作。路基经评估处于临失稳状态时,可通过采取停止加载、卸 载、反压、加固等措施避免路基滑塌;路基经预测工后沉降不满足 设计要求时,可通过采取延长预压时间、超载预压、换填轻质材料、 加固等措施使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运营期路基工后沉降较大 时,可通过采取路面加铺、调轨、加固等措施提高行车安全和舒 适性。 监控对评估路基稳定性、预测工后流降等作用很大,但是路基 稳定性评估、工后沉降预测不能完全依赖监控。正常的勘察、计 算、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是监控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如果软 土空间分布出人较大,可能导致监控断面设置不当;如果软土物理 力学指标差别较大,可能导致报警标准不合适。上述情况都会削 弱监控的作用,基至使其失效。 1.0.2软土地基路基涉及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铁道工程、轨道交 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运工程等行业。具前对软土尚无很明确 的界限,并且各个行业对软土的鉴别标准也不完全相同。软土通 常作为软黏土的简称,是关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 强度低的饱和细粒土。软土含义具有一定相对性,对于路堤高度 较大的山区路基,软塑甚至可塑细粒土也往往被作为软土进行处 理和监控。 软土地基路基监控通常包括路基填筑阶段、预压阶段、路面或 轨道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监控。路基填筑阶段、预压阶段、路面
1.0.2软土地基路基涉及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铁道工程、轨道交 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运工程等行业。具前对软土尚无很明确 的界限,并且各个行业对软土的鉴别标准也不完全相同。软土通 常作为软黏土的简称,是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 强度低的饱和细粒土。软土含义具有一定相对性,对于路堤高度 较大的山区路基,软塑甚基至可塑细粒土也往往被作为软土进行处 理和监控。 软土地基路基监控通常包括路基填筑阶段、预压阶段、路面或 轨道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监控。路基填筑阶段、预压阶段、路面
或轨道施工阶段的监控统称为施工期监控。通常情况下,地基处 理阶段不进行监控,但是路基填筑与地基处理交叉时,地基处理阶 段也进行监控。地基处理施工期间对地基处理施工参数如深层搅 拌桩搅拌速度、喷浆量的监控属手质量控制的范畴,不属手本标 中路基施工监控的范畴。 软土地基路基附近可能存在房屋、管线、地铁、桥涵等建(构) 筑物,路基导致上述建(构)筑物产生流降、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 等,并可能导致上述建(构)筑物破环或影响其使用功能,需对受影 响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等 对建(构)筑物监控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本标准对路基附近的建 (构)筑物监控未作规定。
2.1.1极限填土高度往往利用条形均布荷载对应的均质地基极 限承载力公式计算,对荷载断面为梯形或台阶形、影响深度内包含 多个土层的路基不适用;另一方面,极限填土高度这个术语多用于 路基工程。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由稳定性控制,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不但与地基土层组成、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有关,而且与路基设计断 面有关。对于相同的地基,不同的路基设计断面对应的极限填土 高度不同。因此,将路基极限填土高度作为术语。 2.1.2不同行业的工后沉降对应的年限不完全相同。公路、城市 道路的工后沉降是指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沉降;铁路的工后沉 降指铺轨后的沉降,其实质是铺轨时的剩余沉降。当竖向排水体 穿透软土层时,由于在上部结构设计年限内流降近似完成,各行业 的工后沉降大小基本相同;当存在软土下卧层时,铁路路基的工后 流降大于公路、城市道路的工后沉降。 2.1.5工程实践中经常将监控与检测混淆。监控与检测既有区 别,文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软土地基路基而育,检 测是地基处理后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十学板试验、标准贯人试验、 载荷试验、钻芯、土工试验等手段检验地基处理质量,评价地基处 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工作;施工监控是在地基处理检测后,路基 填筑期简通过各种监测仪器监测路基沉降、水平位移、土压力、孔 源水压力等,并评估路基稳定性、预测工后沉降等的工作。路基稳 定性和工后沉降不但取决于地基处理效果,还取决于路基填筑速 度、路基预压荷载和预压时间等因素。因此,地基处理检测质量合 格,并不一定能保证路基稳定、工后沉降满足要求,还需要通过监
控进行保证。检测对象往往是地基的某些点,而监控的沉降、水平 位移等项目能反映地基整体状态。因此,监控不但可以评估路基 稳定性、预测路基工后沉降,而且也有检验地基处理整体效果的 作用。
2.1.8工程实践表明,路基失稳前通常会出现裂缝、降隆起、地物倾 斜等表观现象。根据国外工程经验,路基出现裂缝时的路基荷载 与极限荷载的比值多为0.8~0.9。因此,可借助表观现象评估路 基稳定性。
时沉降、侧向位移等指标与路基荷载(路基填土厚度)、填土速率有 关。当路基处于稳定状态时,上述指标与路基荷载(填土厚度)基 本呈线性关系;当路基濒临失稳时,上述指标与路基荷载(填土厚 度)的关系曲线出现拐点。因此,可以利用拐点法评估路基稳 定性。
2.1.10趋势法通常用于评估预压期或运营期路基的稳定性。由
于次固结沉降、路基附近地基固结变形等原因,路基的沉降、水平 应移持续增大的时间可能达到儿十年,因此不能根据路基沉降、水 平位移增大与否评估路基稳定性。如果路基内外部条件不发生变 化,路基的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因此, 可以根据路基的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孔隙水压力增大与否评 估路基稳定性。
3.0.1不同软土地基路基的监控目的不同,软土地基路基监控目 的通常有: (1)评估路基稳定性,以保证路基稳定、快速地填筑: (2)预测工后沉降、工后差异沉降折角等,以合理确定预压时 间,指导路面加铺,确保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3)评价地基处理效果,验证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设计或施 工参数,实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4)利用监测资料确定沉降土方数量; (5)利用监测资料确定路基填筑厚度; (6)评估路基对周围建(构)筑物、管线的影响,避免产生不可 接受的影响; (7)为科研提供监测资料。 其中前两个目的是路基监控的常见目的,也是应实现的目的。
3.0.3本条规定了各路段监控等级的划分
(1)涉及软土路基的行业众多,包括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铁道 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运工程等行业,各个行 业关于路基等级、容许工后沉降、容许安全系数的规定不完全相 同;不同工程的软土性质、软土厚度、路基高度、地基处理方法等千 差方别。但是,软土地基路基的核心问题是路基稳定性和工后沉 降,行业要求、路基等级等均可通过容许工后沉降体现,路基的高 度、软土性质、软土厚度、地基处理方法均可通过路基稳定性体现, 因此,将路基稳定性和容许工后沉降作为划分监控等级的主要 依据。 (2)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将采用排水固结法且计算沉降大于3
倍容许工后沉降的路段列为一级监控路段: 1)多条高速公路的监控经验表明,路基填筑速率受路基稳定 性(施工监控)制约时,路基填筑施工期间完成的流降与总流降的 比值通常大于2/3;路基填筑速率不受路基稳定性(施工监控)制 药时,路基填筑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与总沉降之间的比值往往小 于2/3。因此,当计算沉降大于3倍容许工后沉降、路基稳定性较 好时,路基快速填筑后直接施工上部结构极可能出现工后沉降超 过容许工后流降的情况。因此,对这种情况规定进行监控,以预测 工后沉降,指导上部结构施工时间。 2)由于以下原因,计算沉降可靠度不高,需要通过监测进行路 基沉降预测: ①地质勘察难以全面准确地揭示各路段的地层情况,也难以 准确给出反映真实状态的计算指标; ②沉降计算方法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③路基实际荷载往往与计算取值不一致。 (3)工程实践表明,由于对路堤下柔性复合地基、刚性桩复 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和破环模式的认识尚不清晰,其设计理论尚不 完善,设计、计算不能完全保证路基稳定,且施工质量往往难以完 全达到设计要求,不少验算稳定的案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 基路基发生滑塌事故。另一方面,柔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 基路基滑塌损失较大。因此,将路基高度超过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采用柔性桩复合地基或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路段列为一级监控 路段
4.2.2本条规定了监控断面设置的要求。
(1)大量路基滑塌事故表明,滑塌路段长度通常为50m~ 100m,小于50m、大于100m的不多。为避免相邻监控断面之间 的路基发生滑塌,对存在失稳凤险的路段,监控断面间距不宜天 于50m。 (2)设置过渡段路基的目的是实现工后沉降逐渐过渡,过渡段 路基监控的目的是预测工后差异沉降,因此过渡段监控断面不应 少于2个。 (3)监控断面通常与路基走向垂直。山间沟谷中的路基稳定 性往往沿沟容走尚最不利,当路基走向与山间沟谷走向斜交时,路 基稳定性最差的方向不与路基走向乘直。因此规定监控断面设置 在稳定性差的位置利方向
4.2.3桥台附近路基预压后再施工桥台桩基的主要目的是减少
.. 安联 路基水平位移对桩基的不利影响,因此应监测桥台附近路基的水 平位移。
4.2.4根据误差传递规律,深层水平位移偶然误差的累加为测点 数的平方根,系统误差的累加为测点的倍数。SlopeIndicator公司 大量实测数据表明,每点测量的偶然误差一般不大于0.16mm,系 统误差为0.11mm,对于25m长的测斜管共需测量50个测点,偶 然误差累计为1.13mm,系统误差累计为5.5mm,累计总误差约 为6.6mm。深层位移是测斜管位置曲线与测斜管初始位置曲线 的差值,如系统误差不变,系统误差可以抵消。对于绝大多数工 程,最大位移位置与测斜管底端的距离小于25m,因此,通过严格
的测试和合理的资料分析,深层位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13mm, 因此要求位移精度不大于2mm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4.2.5软主路基滑动时,在滑动面附近形成剪切带,剪切带形成 过程中软土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剪切带内软土超静孔隙水压力 增长往往预示着路基濒临滑塌,因此用于评估路基稳定性的孔隙 水压力测点宜设置在滑动面附近。 涵洞对差异沉降导致的转角较敏感,涵洞工后沉降较大时会 寻致涵洞内积水,工后差异沉降导致的转角较大时会导致涵洞节 段之间开裂,路基土进人涵洞。因此规定沿涵洞走向不同位置设 置测点以预测涵洞差异沉降
4.2.5软土路基滑动时,在滑动面附近形成剪切带,剪切带形成
4.2.7C1.1路段路基填筑间款期监测不应少于1次的原因有
(1)表面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等监测项目变化有一定 的滞后性,表面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等可能在路基填筑一 层后2d~3d内仍维持较大的增长速率,这种现象在路基稳定性差 时更普遍、更明显。 (2)沉降速率包含不排水沉降速率和固结沉降速率,不排水沉 降速率是评估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为得到不排水沉降速率, 通常需要在填筑间歇期监测表面沉降速率,将其近似作为固结沉 降速率。
4.2.8本条对路基稳定性报警值进行了规定,
(1)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路基稳定性报警值为:沉降速率 10mm/d.位移速率5mm/d。但是不少路基沉降速率或位移速率 大于上述报警值时仍稳定,部分路基沉降速率或位移速率小于上 述报警值时却失稳。除了未区分地基处理方法外,未考虑加载速 率、软土性质和厚度、路基宽度等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 重要原因。在研究了大量公路软土地基路基监控资料及多个滑塌 工程的基础上,以工程经验为主,推荐了沉降速率报警值、水平位 移速率报警值。 (2)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土沉降基本一致,复合地基沉降与
关然地基沉降的比值近似等于桩间土承担荷载的比例,因此,散体 材料桩复合地基路基的报警值宜取间土承担荷载的比例与天然 地基或排水固结法路基报箸值之积。 (3)滑塌工程调查、离心模型试验均表明,柔性、刚性桩主要 通过桩顶反力和桩侧负摩擦力减小路堤作用于桩间土的荷载而提 高路基稳定性,可称之为减荷桩。刚性常见破坏模式有受弯断 裂、倾斜等,柔性桩还会发生桩身压碎、桩身剪切等破坏模式。采 用柔性复合地基或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路基失稳过程是个新进性 过程,初始阶段是桩身受弯断裂、桩身压碎、桩身倾斜、桩身剪切 等,在上述过程中间土承担荷载不断增大,最终导致桩间土失 稳。因此,复合地基路基失稳时的沉流降和水平位移接近天然地基 在极限荷载下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可将路基极限填土高度对 应的关然地基的沉降作为桩间流降的稳定报警值。 4.2.9大量监测结果表明,沉降速率与剩余流降之间近似为两段 直线组成的折线关系,两段直线的交点近似为主固结沉降与次固 结沉降的分界点,流降速率与剩余流降的关系为:
4.3.2本条对监控断面进行了规定,
1工程实践表明,施工期、运营期路基滑塌长度均多在50m~ 100m,因此对存在稳定风险的路段,运营期的监控断面间距规定 与施工期相同。 2运营期监控表明,桥台附近30m范围内路基工后流降沿 路基纵向多为抛物线形状或马鞍形状,其中桥台附近10m~15m 的路基工后沉降变化最为剧烈,对行车舒适性影响最严重。为监 则得到最大工后差异沉降率,桥台附近应至少设置2个监控断面, 且间距不宜大于15m,第1个断面与桥台的距离不宜大于10m,
5.1.9路基监控期限较长,监测仪器会出现敌障、损环,现场需要 配置备用仪器。测量初期对主测仪器和备用仪器对比测量的自的 是找出两者关系,以便更换时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5.1.10路基填筑期间测量监控断面处路基高程的目的是确定路 基荷载,利于稳定性评估、预测设计沉降;预压期间测量监控断面 处路基高程有利于准确预测工后沉降。
5.2.1 沉降板具有足够的尺寸和刚度有利手保证测杆竖直。 5.2.2 沉降板采用反挖法理设易于保证测杆竖直、牵固。 5.2.4 剖面沉降管口设置工作平台利于避免将泥砂带人剖面沉 降管内。
5.2.5剖面沉降仪在剖面沉降管中静置一定时简的目的是使剖
面沉降仪与面沉降管内温度稳定一致,减少监测误差。加速度 计式剖面沉降仪往返测试时应调转方尚的自的是消除零偏位的 影响。
分层沉降管管壁厚度变薄,其厚度与连接管壁厚之和等手沉降管 中部壁厚。也有分层沉降管采用公母端,公端外径小,母端内径 大,两者之间可以采用粘结剂粘合,也有在接头处增加暗扣的。沉 降管采用平接头利于保证沉降环下流时不受接头的限制。
5.2.7本条对分层沉降监测装置埋设进行
(1)分层沉降埋设时沉降环之间泥球回填密实对沉降环位置
稳定并与地基土沉降相同非常重要,相对可靠的埋设方法为: 1)每个沉降环下方分层沉降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采用直径为 5mm~10mm的风十泥球充填,并利用长度为1m~2m、管径与沉 降环基本相同、项端栓系尼龙绳或铅丝的送环钢管将泥球充填密 实、顶面水平: 2)沉降环簧片采用橡皮筋收拢,并用尼龙绳系任橡皮筋。沉 降环簧片朝下沉放到位后,利用送环钢管压住沉降环并通过尼龙 绳拉断橡皮筋,然后利用送环钢管冲击沉降环2~3下,使沉降环 黄片插人孔壁土体并保持沉降环水平。 (2)分层沉降管的沉降小于地表面沉降,对于真空和堆载联合 预压路段,如果分层沉降管处不预留密封膜,会导致此处密封膜受 拉破裂
5.2.8由于沉降环具有一定厚度,自下而上测量和自上而下测量
时,沉降仪发出蜂鸣声的位置会有少许不同;当流降环磁性衰退 时,发出蜂鸣声的位置也会不同。因此规定分别自下而上、自上而 下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以消除测量方向不一致和磁性随时间衰退 带来的系统误差。
5.3.2小角法边桩偏离基准线的偏角不超过30”,在观测时不需 要转动仪器照准部,而只用全站仪(经纬仪)的微动机构照准读数, 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测角精度。
5.3.2小角法边桩偏离基准线的偏角不超过30”,在观测时不需
5.3.3测边角法测量角度时两边相等有利于消除调焦误差对测
合金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聚氯乙烯管,适用于一般软土地基。 对于淤泥、流泥为主的地基宜采用聚氯乙烯、ABS塑料等较柔软 材料制成的测斜管。铝合金管刚度较大,一般不用于软土地基 监测。
5.3.6测斜管接头处、底端等处密封良好可以避免泥土进人测斜
2测斜仪放在孔底至读数稳定可以减少温度变化导致零点 偏移量的变化。 3每对滑槽采用正反两个方向测量的目的是消除系统误差, 并可以用于检验仪器稳定性。 4测斜管的导槽方尚可能与路基最大位移方尚不一致,由于 制造和现场安装等方面的原因,测斜管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扭曲。 通过监测两对滑槽对应的位移合成得到总位移可减少监测误差。
5.4孔隙水压力监测
5.4.1本条对孔隙水压力计进行了规定
2理设前孔隙水压力计在空气中的温度与理设后在地下水 中的温度不同,地下水温度随着季节也发生一定变化。温度变化 对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宜采用具有温度测试功 能的电测式孔隙水压力计。 3孔隙水压力计存放半年以上的目的是消除加工应力、装备 应力对测头性能的影响,否则测头可能产生零漂,导致初始频率随 时间变化、测头重复性差,这些在在不能通过标定发现。 4自目前部分孔隙水压力计质量差、性能不稳定,因此埋设前 需要率定。
5.4.2本条对孔隙水压力计埋设进行了规
1路基下存在吹填形成的流泥等地层时,孔水压力计可能 在自重作用下不断下沉,需采取措施避免孔隙水压力计与土体沉 降不同步。 4一个钻扎理设多个扎隙水压力计时,经常由于泥球颗粒太 大、级配不好、泥球膨胀性不足等原因导致不同深度处的孔隙水压 力计水力连通的现象,因此采用钻孔埋设时建议每个钻孔只埋设
1支孔隙水压力计。 5压入法利于保证孔隙水压力计周围土质与附近土质相同。 6对孔隙水压力计透水石煮沸排气的主要目的是减小气体 对孔隙水压力监测的影响。为避免泥土堵塞,透水石的结构与孔 隙大小具有反淤堵功能,其孔隙很小,其中气体必须通过长时简煮 沸才能排除
5.5.1土压力计在砂中标定更符合土压力盒在工程应用中的实
5.5.1土压力计在砂中标定更符合土压力盒在工程应用中的实 际受力状态。 5.5.2采用挖坑法埋设土压力计利于避免路基填筑时导致土压 力计压力过大,挖坑边长或直径不小于坑深的3倍的目的是减少 土拱效应的影响,
5.5.1土压力计在砂中标定更符合土压力盒在工程应用中的实 际受力状态。 5.5.2采用挖坑法埋设土压力计利于避免路基填筑时导致土压 力计压力过大,挖坑边长或直径不小于坑深的3倍的目的是减少 土拱效应的影响,
6.3路基稳定性评估6.3.1柔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间土承担荷载与土拱效应、单桩承载力等有关,桩间土荷载与路堤荷载关系见图2,A点时土拱形成,B点时土拱出现屈服点,C点时达到单桩极限承载力,OA、CD段斜率接近1,AB、BC段斜率取决于土拱效应。桩间部分荷载通过中性面以上的桩土负摩擦力转移到桩身,桩身部分荷载通过中性面以下的正摩擦力转移到桩间土。因此柔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瞬时沉降、孔隙水压力、侧尚位移等与路基荷载关系非常复杂。另外,路基可能在上述四段直线任何一段范围内发生滑塌。因此,柔性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稳定性评估不推荐拐点法。DBC路基荷载图2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荷载与路基荷载的关系6.3.2路基开裂的原因有不均匀沉降、十缩、路基稳定性差等,路面开裂的原因还有交通荷载、施工接缝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利用表观法首先应分析裂缝出现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弧形裂缝、裂缝错台、张性裂缝等是路基稳定差产生裂缝的特征。但是,有时差异沉降产生的裂缝也具有上述特征。6.3.3通常情况下路基填筑一层产生的瞬时沉降、水平位移一天内就完成了,但有时填筑一层后瞬时沉降、水平位移持续两三·64.
天,虽然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小于报箸值,但是仍可能发生 滑塌事故。现行国家标准《海岸软土地基堤坝工程技术规范》 GB/T50943对流降速率和位移速率的连续三关累计值提出报 警值也是基于相同的原因。因此,提出连续多天的沉降速率或 移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也应进行报警。时间越长,固结变形 速率所占比重越天,因此要求连续多大的测指标之和大于报 警值。
6.3.4本条对拐点法评估路基稳定性进行了规定
6.3.5由于预压期或运营期的监测频率较低、监测误差所占比重 较大,且路基受到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路基沉降速率、水平位 移速率、孔隙水压力增大并不代表路基会失稳,这已被不少工程证 实。因此,根据监测经验,对趋势法报警条件进行了限定,以免引 起不必要的惊慌或采取不必要的工程措施。
6.3.6滑动面位置和范围与软土空间分布、路基断面形状和尺寸
6.3.7路基附近水塘水位降低、路基附近开挖作业、路基病害
6.3.7路基附近水塘水位降低、路基附近开挖作业、路基病害 处治等均会导致路基沉降、位移、孔压及其速率的变化,上述因 素对路基稳定性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应根据工程情况具体 分析。
6.4.1利用预压阶段的监测资料推算最终流降是工程常用的方 法,常用的推算方法有Asaoka法、三点法、双曲线法和星野法等。 不同行业、不同地方习惯采用的推算方法有所区别。软土地基次 固结沉降不可忽略,且持续时间很长。Asaoka法、三点法、沉降速 率法等均基于固结理论,推算的最终沉降偏小。双曲线法、星野法 等属于曲线拟合法,推算的最终沉降包含了部分次固结沉降,往往 更接近实际流降
6.4.2本条对工后沉降预测进行了规定,
1工程实践表明,实际工后沉降往往大于预测的工后流降, 其主要原因有: (1)目前的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存在一定缺陷; (2)推算工后沉降通常未考虑次固结沉降; (3)实际预压荷载往往不足,未按运营期长期荷载推算最终沉 降和剩余沉降: (4)通常未考虑交通荷载、工后沉降处置荷载产生的沉降。 2利用预压期的沉降监测资料推算的最终沉降是预压荷载对 应的最终沉降,不是设计荷载对应的最终沉降。或者说,根据预压 期的沉降监测资料推算的最终沉降是对应沉降完成后的路基高度 对应的最终沉降,不是路基设计高度对应的最终沉降。研究表明 路基中线附近最终流降与沉降完成后的路基高度近似成正比关系: 可以据此推算路基设计高度对应的最终沉降,进而得到工后沉降。 3软厚度超过15m、加固区下面软土层厚度大于3m时仅利 用表面沉流降监测资料推算的工后沉降往往误差较大,直推算结果偏 小,结合分层沉降或深层沉降监测资料算工后沉降准确性更大。
6.5.1部分工程或路段,监测时间较短,无法推算工后沉降,或者
6.5.1部分工程或路段,监测时间较短,无法推算工后沉降,或者
6.5.1部分工程或路段,监测时间较短,无法推算工后沉降DB51/T 1934-2014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数据接口规范.pdf,或者
推算工后沉流降的可靠性较低,无法采用工后沉降法确定施工时间, 只有采用沉降速率法。沉降速率是控制工后沉降的辅助指标,因 此能够预测工后沉降时,建议直接利用工后沉降法确定路面、轨道 施工时间
6.5.2由于各种原因,实际超载往往小于设计超载,应根据实际
6.5.3工后差异沉降折角往往是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和结构
5.5.3工后差异沉降折角往往是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和结构 安全或使用的主要因素,因此过渡段建议根据工后沉降、工后差异 允降折角综合确定路基上部结构施工时间,
6.5.4路堤荷载在路基附近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该附加应力对 应的土体压缩大部分发生在运营期。工后监测表明,路基附近地 基软土的压缩变形导致路基坡脚产生水平位移。路基坡脚水平位 移速率不但与路基荷载大小有关,而且与路基附近地基排水条件 有关。当路基附近地基设置竖向排水体时,水平位移速率较大;当 路基附近地基未设置竖向排水体时,水平位移速率很小。因此,桥 台附近剩余水平位移应根据监测资料推算得到。 6.5.5运营期过渡段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运营养护,避免差异 沉降折角过大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因此,运营养护前的差异 流降折角不应大王允许值
6.6.1监控报告包括周报、月报等周期性报告,也包括阶段报告、 监控总结报告等总结性报告,也可能需要预警报告、卸载报告等,
监控总结报告等总结性报告GB502812006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也可能需要预警报告、卸载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