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5121-202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标准.pdf1 总 则.. 143 2 术语和符号 .144 2.1 术 语. .144 3基本规定 ...145 3.1一般规定. ..145 3.2精度要求 ..145 3.3作业流程与质量要求 ..145 4地下管线探查 ..147 4.1 一般规定... ..147 4.2 实地调查, .148 4.3 仪器探查, ....148 4.4 超深管线探测 .159 4.5 地下管线普查修测 ..161 5地下管线测量 ....162 5.1 一般规定. ..162 5.2 地面控制测量 ...162 5.3地下控制测量 .162 5.5地下管线定线测量与竣工测量 ..163 6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与数据标准 ..164 6.1 般规定 ....164 6.2 系统总体结构, ..164 6.4地下管线数据标准 .165 6.5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数据的提交 ..166 7地下管线数据库 ..167 7.1 般规定 167
7.2地下管线数据入库 168 7.3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 168 成果验收与提交 ...170 8.1一般规定 .170 8.3报告书编写, .170 8.4成果验收 170
2.1.2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个基本 为容。地下管线探查是通过现场调查和不同的探测方法探寻各种管 线的理设位置和深度,并在地面上设立测量点,即管线点:地下管 线测绘是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位置即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 行测量,并编绘地下管线图,也包括对新建管线的竣工测量 2.1.3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是城乡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乡的“生命线”。由于历史的原因JT/T 1300-2019 北斗船用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我国城乡 的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建设的飞 速发展,各类地下管线不断增加,但因管理不善,未能及时进行竣 工测量,使地下管线资料与现状不符,严重地制约和影响规划、建 设、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 2.1.13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RTK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 应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它是在 基准站安置一台GNS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 将观测数据和基准点的坐标信息,通过无线电讯实时地发送给流动 站(即用户观测站)。流动站的GNS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来的信息,并在系统内组成差 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快速获取流动站的点位坐标数据的定位技
2.1.2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个基
2.1.2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个基本 内容。地下管线探查是通过现场调查和不同的探测方法探寻各种管 线的埋设位置和深度,并在地面上设立测量点,即管线点;地下管 线测绘是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位置即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 行测量,并编绘地下管线图,也包括对新建管线的竣工测量。
长官:自 线测绘是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位置即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 行测量,并编绘地下管线图,也包括对新建管线的竣工测量 2.1.3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
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是城乡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乡的“生命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 的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建设的飞 速发展,各类地下管线不断增加,但因管理不善,未能及时进行 工测量,使地下管线资料与现状不符,严重地制约和影响规划、建 设、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
2.1.13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
立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它是在 基准站安置一台GNS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莲续观测,并 将观测数据和基准点的坐标信息,通过无线电讯实时地发送给流动 站(即用户观测站)。流动站的GNS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来的信息,并在系统内组成差 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快速获取流动站的点位坐标数据的定位技 术。
3.1.1本条规定了地下
于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其它类型的地下管线探测工程可根据项目需 要、工作性质及工作量对工作程序进行适当简化。 3.1.4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的普查范围,当一条街宽度有变化时 其宽度大于3米的长度占全街总长的2/3,也应普查。本条规定了三 类不进行普查的范围,对规定不查的范围,必须查清其与外部管线 的连接关系并标注有关说明
3.2.1本条规定了本规程是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探测精度的标准,并 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3.2.1本条规定了本规程是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探测精度的标准,并 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3.2.2~3.2.4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测的精度,主要分为地下管线隐蔽 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及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
3.3作业流程与质量要求
3.3.3本条规定了用于管线图编绘的数据,应是经检验合格的产品 所使用的软件应经检验和审核,以确保编绘质量。 3.3.5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的规 定,主要是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探查所使用仪器设备,第二部分为 则绘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各自合格并在有效 期内,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养护。
3.3.7随着探查和测量领域的科技进步,在标准发布后,必然有讼
3.3.7随着探查和测量领域的科技进步,在标准发布后,必然有许
3.3.7随看探查和测量领域的科技进步,在标准发布后,必然有许 多以前不成熟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成熟起来,新的技术、方法 和仪器设备文不断地涌现出来。本标准积极鼓励新技术、新方法、 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只要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且经 过验证是稳定的,都可以在地下管线探测中使用。
4.1.3本条规定了管线点的设置及其最大间距,管线点一般应设在
持征点和附属物上,在没有特征点的较长直线管线段上规定了,在 不大于70米间距内设置管线点是为了保证,能有效地控制管线的走 向和管线的敷设状况。 4.1.4本条规定了管线弯曲时,管线点的设置应以能表示其弯曲特 征为原则。当圆弧较大时,圆弧的起点及中点无法有效控制管线 的走向和在绘图时不能准确表示管线位置时,则应增设管线点,此 时管线点的设置间距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4.1.4本条规定了管线弯曲时,管线点的设置应以能表示其弯曲特 征为原则。当圆弧较大时,圆弧的起点及中点无法有效控制管线 的走向和在绘图时不能准确表示管线位置时,则应增设管线点,此 时管线点的设置间距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4.1.5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查对隐蔽管线点应采用仪器探查
4.1.8极大值法,即用金属管线探测仪两垂直线圈测定,水平
之差△Hx的极大值位置定位;当金属管线探测仪不能观测△Hx时, 宜采用水平分量Hx极大值位置定位。极小值法,即采用垂直分量 Hz的极小值位置定位。
4.1.14本条规定了对平行金属管线时,探测方
4.2.1本条规定了实地调查的任务。实地调查是根据所提
+.2.1本茶规定头地调 定个长佰成定兴允 调绘图,到现场对管线的位置进行实地查核和对明显管线点作详细 调查,开井量测和记录、填写明显管线点调查表。实地调查和仪器 深查可同时进行,亦可分别进行,同时进行时,可只填写管线探查 记录表(格式见附表K.0.2)。为便于地下管线实地调查工作的开 展和更好摸清管线埋设历史情况,实地调查一般宜邀请管线权属单 位的管线管理人员、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和当地的居民等 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协助
4.2.3本条阐明了地下管线的理深、类型和量测方法。在明显
管线点位,应待测量后才能取得最后的成果数据,因此管线点标志 的设置是保证下道工序测定时,不移位不差错的关键,必须满足利 于保存和易于识别寻找的要求。
4.3.2本条规定了探查地下管线应遵循的原则:
本条规定了探查地下管线应遵循的原则: 从已知到未知。采用仪器探查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
4.3.7本条阐明了盲区探查管线的方法和要求。在盲区用感应法搜 索地下管线的方法,可采用两种工作方式: 1平行搜索法:发射线圈可以呈水平偶极发射状态垂直放置, 也可呈垂直偶极发射状态水平放置,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保持适当 的距离(应根据方法试验确定最佳距离),两者对准成一直线,同时 可同一方向前进。接收线圈与路线方向垂直,使其无法接收直接来 自发射机的信号。当前进路线地下存在金属管线时,发射机产生的 次场会使该金属管线感应出二次电磁场,接收机接收到二次场便 发出信号或在仪器表头中指示地下管线的存在位置: 2圆形搜索法:原理同平行搜索法,其区别是发射机位置固 定,接收机在距发射机适当距离的位置上,以发射机为中心,沿圆 形路线扫测。水平偶极发射时,扫测应注意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 准成一条直线。此法在完全不了解当地管线分布状况的盲区搜索时 最为有效、方便。搜索电力电缆亦可采用工频法。这种方法是直接 测量电力电缆本身的工频(50Hz)信号及其谐波在其周围形成的电 磁场信号,达到搜索电力电缆的目的。
4.3.8本条规定了直接法、夹钳法和感应法探查地下管线时的仪器
受到发射机一次场的干扰,太远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又会太弱,都直 接影响管线的平面定位和定深精度。因此接收机与发射机要保持适 当的距离,以便被测管线和收发系统的电磁波处于最佳糖合状态: 提高管线的探查精度,
1平行扫描法: 发射机磁偶极子呈水平发射状态放置,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保 寺10m~20m距离,两者对准成一直线,同时平行向同一方向前进。 当前进路线地下存在金属管线时,发射机产生的一次场会在其下方 金属管线感应出交变电流,接收机接收到该管线感应电流产生的二 次场,会有信号或声音在接收机表头中指示地下管线的存在位置 如有发现异常,将发射机与接收机对调,最终找出地下管线的具体 立置,并做标记。 操作要点:发射机尽量贴地,功率开到最大(频率以33KHZ 或65KHZ为宜),接收机竖直放置,面向发射机,发射机与接收机 终保持一条直线。扫描路径一般以钻孔为中心做两次相互垂直的 矩形扫描,每对平行线做一次往返重复,如在道路上扫描,则扫描
对天线的选择、记录要求、探查方法选择、采集时窗、采样率、扫 描点距离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4.3.18本条阐明了金属管道和电缆探香的方法。探查金
电缆时,应根据管线类型、材质、理深、管径、出露情况、接地条 件及干扰因素来选择不同的探查方法。特别是当管线复杂或理深较 大时,宜采用部面观测方法:一般沿垂直管线走向布设观测剖面 按一定点距观测电磁场数据,绘制电磁场观测曲线,结合已知资料 进行不同参数(位置、理深等)的曲线拟合(反演计算),求取管 线最佳埋设参数。
4.3.19本条阐明了非金属管
是一个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试验与应用,探地雷达是探查非金属 管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脉冲雷达系统,连续向地下发 射脉冲宽度为纳秒级的高频脉冲,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脉冲 言号,通过部面异常探测管道位置信息。探地雷达对金属管线或非 金属管道都是有效的。其他方法如电磁感应法、地震波法、声波探 测法、电阻率法等也可用于搜索非金属地下管线,但电磁感应法只 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管;电阻率法、地震波法、声波探测法要有相应 的施工条件,所以在城乡道路上不方便。对有出入口的非金属管道, 可采用示踪电磁法。亦可采用CCTV、QV等内窥检测技术协助探查 管道走向。
.20本条阐明了燃气PE管道专功
1声波反射法: 1) 确定PE管道的大致区域,地面平整: 2) 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放置地面,与地面形成较好的耦合 不得有空隙; 3 测量的点距一般10cm~30cm为宜,根据管径大小而定 小管径应缩小探测点距: 4) 每个测量部面至少5个测量点,确保在探测范围位于管 道异常范围:
3)钻孔中应具备一定的地下水位(高于目标管线埋深),或 加入其它具导电性的井液; 4) 钻孔中应加入具备良好透水性、非导电材质的套管,并 做好泥沙过滤防护; 5) 地面测线实现一次性布设完成,即通过电缆在地面等距 离地布置电极,实现半自动化数据采集; 6 数据采集是立体的方式,供电电缆置于探测钻孔中,逐 层定位探测,实现立体的半自动数据全面采集方式: 7) 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干扰过滤和反演得到等视 电阻率曲线部面图, 3.21 本条阐明了水域管线专项探测法。 3 侧扫声纳法: 1) 侧扫声纳拖鱼宜采取侧拖方式,避免声纳数据受到船底 干扰; 2) 根据水深变化范围,设置侧扫声纳的高频扫宽量程; 3) 测量中航速应保持适中,保证声纳图像清晰: 4) 作业过程中,实时记录测量工作参数和测量班报,对现场 发现的疑似线状物及时记录,便于后期数据处理。 4 浅地层部面法: 1 使用仪器应有足够大的发射功率和较大的频率宽度,确 保能获得较清晰的成果图像: 2) 测线布设方尚与探测目自标管线轴向尽可能垂直,或保持 较大交角; 3) 记录长度应考虑目标管线的埋设深度,确保有每个部面 有完整的数据记录; 4)考虑到水域物探环境复杂,根据本方法推断的管线成果 应结合其他方法验证方可使用
4.3.22本条阐明了排水箱涵专项探测
宜先采用管道潜望镜对管道位置、走向等状况进行初步 调查,必要时采用管道爬行器开展进一步调查: 通过管道潜望镜可检测管道走向、材质、堵头、暗接、 碰撞及变径等。其中走向、材质通过影像进行判别;暗 接、碰撞、堵头和变径位置可通过激光测距功能进行确 定; 通过管道爬行器可检测管道坡度变化,坡度可以通过爬 行器自带的坡度测量功能进行确定: 当存在暗并或者管道走向存在变化时,可以采用爬行器携 带示踪探头的方式,在地面对管道位置和暗并进行探测定 位。具体探测方法参照本标准5.2.13相关规定。 人工下井调查: 1)排水暗渠调查应量测其断面尺寸,矩形断面应量测其宽 和高(宽×高),单位用“mm”表示; 2) 人工下并仪器探测可采用示踪探头和布设示踪线的方式 3 较长的排水暗渠,可人为在管渠任意一侧布设金属示踪 线,对金属示踪线加载电流,利用频率域电磁法探测金 属示踪线平面位置及深度,进而判定暗渠的情况: 4) 金属示踪线探测时,参照地下管线探测方法: 5 示踪探头探测时,应将示踪探头放置于暗渠特征点位置 并探测示踪探头的位置及埋深,进一步判定暗渠情况: 6 采用仪器探测方法探测地下排水管渠,目标(异常)位 置并非管道的底深时,需根据相应的位置关系进行修正, 本条阐明了被埋井盖及窖井探测法。 涡流感应探测法: 1)探测前,应在类似井盖上进行探测试验; 2)探测中,通过涡流强度显示条或涡流强度音频观察电磁 场的变化;
4)排除其它金属物体干扰: 5)宜进行验证确认。 磁力仪探测法: 探测前,应在类似并盖上进行探测试验: 2) 探测中,通过磁场强度显示条或磁场强度音频观察磁场 的变化; 3 磁梯度井盖仪在井盖边缘响应强度最大: 4) 调整增益,在地面搜索,标记磁场强度分布范围,可圈 定井盖大小和中心: 5 排除其它金属物体干扰: 6) 宜进行验证确认。
.1本条阐明了水平剖面法的具
4.4.1本条明水平面法的其体要求 对目标管线加载足够电流,以便地面可以接收到足够强度的电 磁信号。电缆类管线应采用夹钳法激发,钢管或铸铁管类采用直接 法(充电法)。数据采集中,目标管线中的电流强度稳定不变。垂 直自标管线设置磁场观测部面,部剖面范围应平整,且长度不应小于 管线深度,以不小于二倍管线深度为宜。测试工作频率,选定稳定 的工作频率。在部面上观测磁场强度,应以观测磁场水平分量为主, 保持接收线圈在同一水平面上。依据管线深度设置磁场强度记录点 距,一般0.2m~0.4m。一条剖面数据,固定一个增益,磁场强度 数据最大值不溢出。绘制磁场强度部面曲线,通过曲线的整体趋势 及对称性,分析管线平面位置及深度。宜采用正、反演技术获取管 线位置及深度数据。
4.4.2本条阐明了竖直剖面法的具
进行竖直部面法探测前,需运用水平剖面法对自标管线进行预 定位,并初测目标管线的初步埋深,而后通过在目标管线旁侧钻孔,
在管线垂直方向上利用分离式电磁法探头观测磁场强度的变化情 兄,分析判断目标管线与孔位的平面距离和探头的峰值位置,最终 判断目标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深。 竖直部面法的钻孔方式,应优先采用人工下压式钻孔方式,在 呆证管线安全前提下,可采用大型机械钻孔。采用人工下压式钻孔 方式,下压速度不宜过快,分离式电磁法探头下压过程中,同步观 则磁场变化情况。采用大型机械钻孔方式,应先对钻孔周边进行管 线探测,防止管线破环事故的发生。在自标管线附近设置钻孔,孔 立不宜太远,一般2m~4m,以保证分离式电磁法探头能接收足够 强的磁场信号。采用大型机械钻孔时,钻孔直径不应小于70mm, 并安装塑料套管,预防钻孔堵塞。钻孔深度应大不小于目标管线初 则深度的1.3倍。垂直剖面法探测,应形成磁场曲线图,曲线未端 应明显收敛。
4.4.3本条阐明了陀螺仪惯性定位法的具体要求,
必须满足相应的使用条件,保证三维轨迹检测系统可以在管道 (块)中往返运行。待测管道的出、入口端点坐标必须通过测量技 术获取。管道(块)路径上,路径点间距不应大于2m。同一管道 (块)必须往返二次(至少2组数据),且一致性良好。不同管道 (块),必须分别检测。利用专用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戎果资料包含的管道(块)路径CAD数据、数据表格、数据文本、 管道轨迹的三维图和二维视图。
4.4.4本条阐明了示踪探测法的具体要
导线示踪法: 采用人工穿线、穿管器穿线、漂流穿线等方式,将金属导线穿 入待测自标管道。利用管线探测仪发射机,给金属导线加载电磁信 号。按照金属管线的探测方式,确定金属导线的空间位置。依据金 属导线在目标管道(块)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校正,确定目标 管道(块)的空间位置。 探头示踪法:
检测目标管道(块内部情况,确定示踪探头可以在内部自由出 入。将满电电池装入示踪探头,地面检测信号正常,然后利用穿管 器或爬行器等将示踪探头送入待测目标管道内部。示踪探头在目标 管道内静止后,在地面搜索示踪探头的磁场信号。保持信号接收机 中线圈的法线与示踪探头的法线一致,观测同一频率磁场的水平分 量。在水平面上(前进),寻找的磁场水平分量的极大值,为示踪 深头的正上方。沿示踪探头运行的方向,在磁场水平分量的极大值 二侧,分别确定零值信号点,为对称分布。二个零值信号点之间距 离的0.7倍,近似为示踪探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深度。移动示踪探 头,重复3)~6)步骤,逐点确定目标管道空间位置
4.5地下管线普查修测
4.5.1地下管线普查修测工程开始时,数据管理部门将库中现有的 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含原普查数据和多年的已入库的竣工测量数据 提供给负责修测的探测单位,探测单位应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测区 内地下管线变更的相关信息、资料。 4.5.3已拆除或废弃管线,经实地探测后,应得到权属单位的证实, 4.5.4原管线综合图中,当出现管线莲接不完整、连接错误、相互 关系矛盾等现象时,应到现场核查,对管线数据库进行改正。 4.5.6本条规定了修测管线与旧管线相接时,如何处理好与旧管线 的连接关系、管线点的定点要求。其中,新旧管线是相对的概念, 日管线是指管线库中的原有管线,新管线是指修测区中新增的管线 两者中心线的垂直偏距上限为0.35m,是基于正文3.2.4条中关于管 线图的测绘精度为图上0.5mm(1:500图上对应的实际距离为0.25m)
5.1.1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测量的基本内容
5.1.1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测量的基本内容。 5.1.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测量前,首先应对测区的控制点与地形 资料进行收集,充分利用已有测量成果。对缺少控制点和地形图的 测区,控制网的建立和地形图的新测,均应按现行《城市测量规范》 CJJ/T8或《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规定实施 5.1.3本条规定了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NSSRTK法作为地下管线 平面位置测量的基本方法。 5.1.4本条规定了水准测量作为地下管线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随 着全站仪的广泛应用,规定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也可以作为地下管 线高程测量的另一种方法。 5.1.5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图测绘的方法。 5.1.6本条规定了为确保地下管线测量的各项测量成果的质量,应 按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有关要求对各项测量 听使用的仪器与设备进行检验与校正
5.1.1本条规定了地下官线测量的基本内容。 5.1.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测量前,首先应对测区的控制点与地形 资料进行收集,充分利用已有测量成果。对缺少控制点和地形图的 测区,控制网的建立和地形图的新测,均应按现行《城市测量规范》 CJJ/T8或《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规定实施 5.1.3本条规定了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NSSRTK法作为地下管线 平面位置测量的基本方法。
5.1.5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图测绘的方法。
5.2.4符合控制点精度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在校核合格后可直接作 为控制点使用。
5.3.1~5.3.10考虑到地下管廊的控制测量需要,本次修
1~5.3.10考虑到地下管廊的控制测量需要,本次修订新增了
本节地下控制测量的内容。联系测量部分采用了地下轨道交通工程 的一些成熟测量方法,但是联系测量精度仅以在满足布设三级导线 和图根水准的要求为前提加以控制。本节规定也适用于一般管沟的 地下控制测量。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精度要求同地上控制测量的要 求。
5.5地下管线定线测量与竣工测量
5.5.2本条规定了定线导线测量。 定线导线距离测量应采用II级光电测距仪单程观测一测回。用 钢尺量距,应采用往返或单程双次丈量等方法,距离应加尺长、温 度和倾斜改正。定线测量宜采用解析法。测定地物点坐标,应在两 个测站上用不同的起始方向按极座标法或两组前方交会法测量,交 会角应控制在30°~150°之间。当两组坐标值之差小于5cm时,取 两组坐标值平均值作为最终坐标值。管线定线计算,方位可根据需 要计算至1"或0.1",距离、坐标计算至毫米。 管线桩位遇障碍物不能实钉时,可在管线中线钉指示桩。各桩 应写明桩号,指示桩应与应钉桩位的距离应在有关资料中注明。在 则量过程中,应进行校核测量,包括控制点的校核、图形校核和坐 标校核。
也下管线信息系统与数据标
6.1.1本条阐明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性质、作用,以及在地下管 线普查、普查修测、峻工测量和动态更新中的地位,符合管理和应 用需求是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 发展要求在建立系统的同时,对数据建立及时有效的更新机制,以 保持数据的现势性与完整性。 6.1.3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密措施
6.1.1本条阐明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性质、作用,以及在地下管 线普香查、普香查修测、竣工测量和动态更新中的地位,符合管理和应 用需求是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 发展要求在建立系统的同时,对数据建立及时有效的更新机制,以 保持数据的现势性与完整性。 6.1.3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密措施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各类管线信息和管线两侧的带状地形 信息,属于国家规定的绝密地理信息,因此必须重视并做好系统的 安全保密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严格保密各类管线信息和管线两侧的带状地形信息,严防 非法拷贝,严禁泄露; 2系统应建立严格的防病毒和防非法侵入的措施: 3系统内部建立严格的使用权限授权机制,防止越权操作。
6.1.3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
6.2.1本条依据吉林省现有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情况和下 步的发展方向,归纳阐明了吉林省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 结构。根据系统目标和要求,系统总体结构应由以下部分组成,(如 图6.2.1)。
图6.2.1系统总体结构图
管线综合应用子系统应提供信息查询检索,实现数据分析处理 和数据输出:管线监理入库子系统应实现数据监理、数据入库和数 据合并与更新;档案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各类管线档案的管理;元数 据管理子系统应提供元数据更新与管理、图库管理和数据统计等功 能。 6.2.2管线数据由现状管线数据集、普查(含修测)管线数据集, 工测量管线数据集、规划管线数据集和历史管线数据集组成。普 查(含修测)管线数据集按普查实施的测区管理,竣工测量管线数 据集按工程管理,普查(含修测)管线数据和竣工测量管线数据分 别对现状管线数据集进行数据更新,保障现状数据的现势性。同时:
管线综合应用子系统应提供信息查询检索,实现数据分析处理 和数据输出:管线监理入库子系统应实现数据监理、数据入库和数 居合并与更新;档案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各类管线档案的管理;元数 居管理子系统应提供元数据更新与管理、图库管理和数据统计等功 能。
6.2.2管线数据由现状管线数据集、普查(含修测)管线数据集、 俊工测量管线数据集、规划管线数据集和历史管线数据集组成。普 查(含修测)管线数据集按普查实施的测区管理,竣工测量管线数 据集按工程管理,普查(含修测)管线数据和竣工测量管线数据分 别对现状管线数据集进行数据更新,保障现状数据的现势性。同时 各数据集之间应实现无缝组织,分层和分幅管理
6.4地下管线数据标准
6.4.1本条对地下管线数据库作了具体的技术规定,以满足建立地 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要求,
为地下管线数据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支持和管理的数据,条文中列出 内容为必备内容,可依据数据情况及应用需求适当增加可选内容。
6.5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数据的提
5.5.1~6.5.4本节规定了管线探测成果数据提交时数据的组织形式 人而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数据的提交格式和方式应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改变,规定了元数据提交内容与格式。
的方法必须是数字化机助成图,以达到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的目的 7.1.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图的种类: 1专业管线图:只表示一种专业管线和管线两侧的地形、地 物; 2综合管线图:表示全部专业管线和管线两侧的地形、地物。 7.1.4本条只对数据处理所采用软件的功能作基本的要求。为跟管 线成果资料归档的要求一致,数据进行错误检查后,管线成果图按 吉林省1:500的图幅为单元进行接边、注记和修改等,进行成果输 出;软件还应具备输入输出功能,有与管线信息系统的接口,并有 良好的扩展性能,以适应日后修改、增减和管理的需要。 7.1.7本条规定了综合管线图编绘中扯旗注记的方法与要求。综合 管线图上的注记是为了满足城乡规划、建设部门使用的需要。为尽 可能清楚地表示管线的有关要素及其关系,应在综合管线图上进行 扯旗注记,应选在有代表性及管线较复杂的断面上,一般选在主要 道路。 7.1.9本条规定了专业管线图编绘时应增加有关属性的注记内容 注记的形式是沿管线的走向注记。 7.1.11本条规定的一并多盖是从通信管线的大箸并而来,该类箸 并规模较大,有多个并盖。近年来,其它类管线也出现了大型的窖 并,并没有多个并盖,这些大型的附属物或构筑物均应实测其外边
7.1.11本条规定的一开多盖是从通信管线的大音开而来,该类音 并规模较大,有多个并盖。近年来,其它类管线也出现了大型的箸 并,并没有多个并盖,这些大型的附属物或构筑物均应实测其外边 线,图面表示参照一井多盖的表达方式,用虚线表示外围边线,奢
并符号设在儿何中心。如外型规则且与符号外型相同的,如燃气调 压箱,可直接用图例按比例进行图面表达。
7.2地下管线数据入库
7.2.1地下管线数据入库是将通过数据检查合格的数据入库到普 查(含普查修测)管线数据集或竣工测量管线数据集的过程。本条 规定了管线探测成果应在数据监理合格后才能入库,普查(含普香 修测)管线数据和竣工测量管线数据须分别入库到各自对应的数据 集中。
7.2.3地下管线数据库更新应分为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管
(含普查修测)数据集(含带状地形)的更新:二是峻工测量管线 数据集的更新(含带状地形);三是利用前两个(一和二)的数据 集进行现状管线数据集的更新(含带状地形);四是元数据集的更 新。
7.3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
7.3.3各种箸并的测定是以其中心点为管线点标志进行测定的。因 此,其坐标是指并盖的几何中心位置的坐标中南标11ZJ建筑图集合集②--11ZJ10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10ZJ109(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构造);10ZJ110(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建筑构造);10ZG601(混凝土多孔砖,窖井内如有多个连接 方向时,对并内各个方向的管线情况亦应按要求在“连接方向”栏内 填写清楚。
7.3.15成果表是地下管线探测最终的成果之一,成果表的归档要
1规格:成果表的整理是以A4的规格进行整理; 2装订顺序:成果表按如下顺序装订:封面、制表说明、目 录、成果表正文、封底: 3封面:封面应按市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封面,或经市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认可的统一的封面进行装订。封面一般应有分区
8.1.1技术报告是项目工作的技术总结,是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分析、研究和处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为此,地下 管线探测工程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就从事的专业内容编写技术报告 书:地下管线探测报告、地下管线数据库构建报告。
8.3.1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测报告书编写的主要内容DB23/T 2573-2020 木工设备收尘罩安全技术规范,与测绘成 果报告所需的四大要件(概况、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质量说明 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基本一致。小型工程可 适当简化。
8.4.1本条规定了管线普查(或修测)工作的验收应在管
验收应在管线音直 管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规定了权属单位、专业档案管理部门等部门 也应参与验收,主要是因为普查成果应从管线权属单位、专业档案 管理部门等不同部门的需要来考虑,各有关部门应共同审查管线普 查工程的实施及各项成果、报告是否按照本标准及有关要求完成, 8.4.2本条规定了验收时应提交审查的成果资料,从合同到技术总 结等技术文件、过程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