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475-2022 建筑信息模型项目实施规程.pdf

DB13(J)T 8475-2022 建筑信息模型项目实施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582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475-2022 建筑信息模型项目实施规程.pdf

11.2.4 建筑外立面及外部环境模型宜结合系统业务模块进行轻量 化处理。

11.3.1运维单位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应用与管理流程和标准。 运维系统数据集成宜满足功能适用、系统稳定、数据安全、支持拓 展的原则, X 11.3.2运维系统数据集成宜符合功能适用、系统稳定、数据安全、 支持拓展的原则。 11.3.3 运维系统应采用与楼宇智能化各系统共享数据资源的架构 形式。 11.3.4运维系统应具有标准化通信方式和信息交互的能力,并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1.4系统业务模块 11.4.1运维系统应包括建筑设备、空间、资产、安防、能源、档 案等系统业务模块 11.4.2运维系统应具有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智能监控功能,并满 足建筑运行状态监测、快速定位故障点位、及时提供有效的维护信 息及方案的要求。 11.4.3运维系统应具有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空间管理功能,并满 足建筑空间编码、名称、分类、面积、分配等与空间管理相关数据 的精准表达,及在空间管理上提升空间利用率、减少运营成本的要 求。

11.4.4运维系统应具有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资产管理功能,并满 足动态建筑资产信息的更新、替换或维护及过程信息数据精准表达 11.4.5运维系统应具有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安防管理功能,并满 足事前模拟、事中监控、事后响应的可视化智能预警与防范的要求 11.4.6运维系统应具有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能耗管理功能JGT484-2015 室内外陶瓷墙地砖通用技术要求,并满 足对能耗数据的统计分析、趋势预测、异常监测的要求

11.5.1运维系统应具有数据与模型对接功能,并满足建筑信息模型 构件的上下游数据信息维护的要求。 11.5.2运维系统的数模对接工作应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并满足 系统性、简明性、唯一性、可扩充性的要求。 11.5.3运维系统应明确建筑信息模型数据要求,并符合运营维护 单位数据需求

11.6.1 运维系统维护应制定完善的平台操作手册、系统维保预案、 工作流程文件。 11.6.2运维系统维护工作应包含系统软件的维护升级、安全检测、 数据备份、资源迁移及技术指导

附录A 实施工作流程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 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DB13(J)/T213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DB13(J)/T284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DB13(J)/T285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DB13(J)/T8337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0工程量计算与造价 ..... .......

1.0.1本规程的制定将为我省实施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工程项目 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的实施导则与流程,规范省内建筑业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市场,并为业主单位实施建筑信息模型的项目 提供依据。 建筑全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 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 的全循环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 段、运营阶段。 1.0.2本规程是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应用范围适用于建筑 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岩土勘祭、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与造价、项 目管理、监理、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应用。 1.0.3在建筑信息模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除应遵守本规程的相 关规定外,也应遵守河北省的关于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造 介过程中涉及到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相关专业 的标准和规定,并应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2.0.2应具备三维数字化建模、非几何信息录入、多专业协同设 计、二维图纸生成等基本功能 2.0.6协同平台应具备工作成果的归档、共享、发布、交付及审 核功能。

2.0.2应具备三维数字化建模、非几何信息录入、多专业协同设 计、二维图纸生成等基本功能, 2.0.6协同平台应具备工作成果的归档、共享、发布、交付及审 核功能。

3.0.1建筑信息模型可应用于项目规划、勘祭、设计、施工、运 营维护、改造及拆除等各环节,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参与方 在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基础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 造和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建筑信息模型可支持对工程环境 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 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可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 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 创造条件。

3.0.1建筑信息模型可应用于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 营维护、改造及拆除等各环节,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参与方 在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基础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 造和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建筑信息模型可支持对工程环境 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 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可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 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 创造条件。 3.0.2建筑信息模型项目实施目标的确定与总体性规划的制定 这对建筑信息模型在项目应用的效益最大化起到关键作用,总体 性规划应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项目团队的能力、当前技术发展 水平、实施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针对特定项目 最优的方案,以保障项目的高效和成功实施。 3.0.3全生命周期应用指的是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 信息模型应用,包括策划与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 泸等阶段:阶段性应用指的是实施项目有以上一项或几项的非全 价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专项应用指的是实施项目只在单项或 多项应用点、专业或部位上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如管线综合 施工模拟等。

3.0.2 建现信总模型项自实施自标的确定与总体性规划的市制定, 这对建筑信息模型在项目应用的效益最大化起到关键作用,总体 生规划应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项目团队的能力、当前技术发展 水平、实施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针对特定项目 最优的方案,以保障项目的高效和成功实施

3.0.3全生命周期应用指的是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

信息模型应用,包括策划与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 泸等阶段:阶段性应用指的是实施项目有以上一项或几项的非全 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专项应用指的是实施项目只在单项或 多项应用点、专业或部位上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如管线综合 施工模拟等。

位的建筑信息模型项目实施质量及进度,并同时对项目范围内最 终的建筑信息模型成果负责。各参与方有责任根据项目的进展及 本规程的要求配合建筑信息模型总协调方开展建筑信息模型项目

的实施工作,并根据合同范围按相关合同节点提交建筑信息模型工 作成果,并确保提交的建筑信息模型工作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0.5随着建筑信息模型应用阶段的增多,需要进行整合的工程 信息也越来越多,项目各参与方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平台与统 一、可传递的数据格式,可实现信息顺畅交流和不断集成应用, 从而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投资、工期合理可控,同时也在 避免失误、减少变更,增强沟通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3.0.6专业技术能力和经验是指全过程咨询、勘察设计、项目管 理、监理、造价、施工等专业技术能力和经验。 3.0.8构件库是调高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效率的基础,应注重标准 构件库的建立和维护,源于相应生产厂商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 信息构件模型,才能保证后续建筑信息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沟件库的建立和维护,源于相应生产厂商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 言息构件模型,才能保证后续建筑信息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4.1.1管理、策划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建筑信息模型实施组织模 式确定、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编制各阶段实施计划、以及确定 实施细则或方案要求,组织协调各参与方实施工作,对各参与方 提交的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价,

要求、软硬件资源、成果要求(进度、成果类型等)等。 《项目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实施大纲》包括:项目建筑信息模 型应用目标内容、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标准、实施管理体系、各 阶段工作分解及应用点各阶段工作职责、编制各阶段里程碑计 划、成果文件及技术应用标准、成果验收和评价要求等。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报告可报告:应用分析报告、现场巡检报 告、工作月报、阶段性报告、竣工总结报告等。 4.2.6完善深化设计模型包括:管线综合、预留洞口、二次砌筑、 机电系统末端等。

4.2.8开展有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包括:工程量统计、物料

跟踪、运维平台数据对接等。

跟踪、运维平台数据对接等。

5.2.2规划的编制应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

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的要求。各阶段工作细则可包 以下管理和监理重点技术内容: X 1投资决策阶段:现状建模、投资估算、总图、环境评估等 与规划编制。 2工程建设阶段: 1)岩土勘察阶段:地质建模,展示应用,数据接口。 2)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包括:场地分析,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设计方案比选,虚拟仿真漫游。 初步设计阶段包括:建筑、结构专业模型创建,建 筑结构平面、立面、剖面检查,机电专业模型创建、 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 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协同设计,建筑性能分析, ? 结构分析,碰撞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净空优化, 二维制图表达,绿色建筑评估、规范验证;预制构 件深化设计,预制构件碰撞检测,预制构件生产加工, 3)施工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包:施工深化设计,施工场地规划: 施工方案模拟,构件预制加工,施工图预算与招投 标清单工程量计算,施工组织模拟,施工进度模拟

施工实施阶段包括:虚拟进度与实际进度比对,设 备与材料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竣工模型创建 施工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量计算。 竣工验收阶段;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 3运维阶段:应包含运维系统搭建,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空 间管理,资产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等。

1数据兼容能力。具备良好的数据接口,兼容不同格式的建 筑信息模型,具备良好的模型显示、加载效率等能力;具备多参 与方协同、与其他项目相关方平台对接的功能。 2业务数据与模型实时关联。各部门业务数据如图纸信息、 施工技术资料信息、进度信息、工作面信息、成本信息、合同信 息、质量管理信息、安全安全管理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施工机 械和材料信息等与模型关联,实现工程数据互联互通,具备各部 和各业务数据间数据交互的能力。 3项目管理各业务领域的集成应用。按照工作面、时间段等 多种角度提供各部门和各业务领域的项目管理信息

文件存储规则有利于设计院内部协同和各工作单位之间的协同工 作。设计单位内部协同,主要为建筑、结构、机电三大块的专业 内协同和专业间协同。 各单位之间协同,设计单位根据各阶段成果提交要求,提交 项目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成果,项目管理、监理单位对设计各阶段 建筑信息模型成果文件进行审阅,反馈设计修改意见,设计单位 进行修改。设计的建筑信息模型成果归档后,项目管理、监理单 位根据阶段的要求,提取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成果,分配到施工服 务器相关存储目录。

5.4.9基于施工图深化设计模型,进行多专业碰撞检测和设计优

5.4.14通过进度模拟评估进度计划的可行性,识别关

以建筑信息模型为载体集成各类进度跟踪信息,便于全面了解现 场信息,客观评价进度执行情况,为进度计划的实时优化和调整 提供支持。 5.4.15将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关联,有效集 成项目实际工程量、工程进度计划、工程实际成本等信息,及时 控制工程的实际投资成本,掌握动态的合同款项支付情况以及实 际的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多维度成本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异 常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项目能够在核准的预算时间内完成既定 目标,提升项目的成本控制能力与管理水平。着力推动我省全面 实施过程结算。 5.4.16竣工模型应正确体现计量要求,准确表达结算工程量计算 的结果与相关信息。可根据空间(楼层)、时间(进度)、区域 (标段)、构件属性参数及时、准确的统计工程量数据。 5.4.19运营维护方案应包括运维系统搭建、设施设备维护管理、 空间管理、资产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4.21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运营维护管理可增加管理的直观性

以建筑信息模型为载体集成各类进度跟踪信息,便于全面了解现 场信息,客观评价进度执行情况,为进度计划的实时优化和调整 提供支持。

5.4.15将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关联,有效集 戎项目实际工程量、工程进度计划、工程实际成本等信息,及时 控制工程的实际投资成本,掌握动态的合同款项支付情况以及实 际的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多维度成本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异 常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项目能够在核准的预算时间内完成既定 目标,提升项目的成本控制能力与管理水平。着力推动我省全面 实施过程结算。

5.4.15将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关

5.4.16竣工模型应正确体现

的结果与相关信息。可根据空间(楼层)、时间(进度)、区域 (标段)、构件属性参数及时、准确的统计工程量数据。 5.4.19运营维护方案应包括运维系统搭建、设施设备维护管理、 空间管理、资产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4.21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运营维护管理可增加管理的直观性、 空间性和集成度,可有效管理设备设施与资产,降低运营维护成 本,实现项目信息的一致性,可为打造智慧城市信息奠定基础

5.4.21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运营维护管理可增加管理的直观性、

7.1.1岩土工程勘祭的任务是按照不同祭阶段的要求,止确反 快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性态的影响,并结合工程设计、 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等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 提交处理岩土工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决策性具体建议,并提出基 础、边坡等工程的设计准则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意见,为设 计、施工提供依据,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岩土勘察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主要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对 项目的岩土条件及处理进行可视化表达及数值模拟分析。利用相 关软件建立岩土勘察信息模型和岩土设计模型,从而实现与岩士 工程有关的各相关方之间建立协同工作、数据共享的环境和条件 7.1.2岩土勘察信息模型创建的主要目的是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 程中,提供可视化的岩土三维地质数据及安全分析,作为评估项 目设计施工方案的依据。岩土设计信息模型创建的目的是根据工 程项目需求建立相应的岩土设计三维模型,从而减少设计人员工 作量,提高设计质量,且利于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之间的数据 信息传递和共享。

7.2.1地表信息模型应准确反映拟建场地地表以上的地形地物特 正信息,创建地表信息模型的数据宜采用原始测量数据,三维数

7.2.1地表信息模型应准确反映拟建场地地表以上的地形地物特

7.2.1地表信息模型应准确反映拟建场地地表以上的地形地物特

字化地形图,航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对于改建、扩建项 目,地表信息模型应准确反应场地现场情况。 7.2.3监测信息模型应在地质、地下设施及工程本体等信息模型 基础上,结合动态监测过程创建。

7.3.1目前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大部分是在工程主体设计模 型或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用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根 据工程项目需求和任务合理选择适宜的模型软件平台可以减少工 作量,且利于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和共享。 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根据应用需求,可采用自定义的表达方 式,但应注明自定义表达方式的做法和应用范围。 7.3.2岩土工程具有为特定对象服务的专有属性,支护专业服务 于基坑、边坡开挖后的周边设施,保护周边建(构)筑物、道路 管线等,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服务于上部主体建筑,因此服务对 象的基础资料对于岩土设计信息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

8.1.3河北省现行可参照的标准包含《建筑信息模型交

8.2.1从建筑功能、建筑性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美观等多方 面推敲、优化设计方案,为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提供 数据依据,同时为初步设计阶段传递数据。 8.2.2为满足不同模拟软件的格式要求,应创建或转换成多个不 同格式的建筑信息模型。 8.2.3在总平面设计中,场地信息模型宜将岩土勘察信息模型和 岩土设计信息模型转化为场地分析软件所需的格式,其他信息包 活:建设项目周边道路用地性质、建筑属性、公共设施情况、人 车流量信息、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可通过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 (GIS)或城市信息模型(CIM)获取。 8.2.5在建筑性能模拟分析中,需评估和优化建筑物在日照、采 光、通风、能耗、声学、人员蔬散、火灾烟气传播、传力短捷合

岩土设计信息模型转化为场地分析软件所需的格式,其他信 括:建设项目周边道路用地性质、建筑属性、公共设施情况 车流量信息、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可通过电子地图、地理信息 (GIS)或城市信息模型(CIM)获取。

8.2.5在建筑性能模拟分析中,需评估和优化建筑物在

光、通风、能耗、声学、人员疏散、火灾烟气传播、传力短捷合 理等方面的表现,以免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返工。

8.2.6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性能模拟亦可采用根据大量模拟结 果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以提高性能分析和优化的效

8.2.6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性能模拟亦可采用根据大量模拟结

果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以提高性能分析和优化的效 率,在方案决策时亦可采用相应的计算机算法辅助。

1 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与三维尺寸 2整体结构形式,结构构件的基本尺寸; 3设备用房的三维尺寸。 8.3.3 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性能模拟分析较之方案设计阶段泄 盖的细节信息更多,选用的模拟仿真软件也应与方案设计阶段的 不同。 8.4施工图设计阶段 8.4.2采用集成方式创建模型可支持各专业和任务基于同一个 模型完成工作。分散方式是指不同专业和任务基于各自创建的不 司模型完成工作。 8.4.3,设计协同是将各专业模型进行建筑信息模型构件空间关 系的梳理和调整,调整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内容的重要性设置建 筑信息模型构件调整的优先级。在保证各专业原本设计意图的条 件下,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调整的结果除满足一般设计要求外 还应实现对设计内容的优化

模型完成工作。分散方式是指不同专业和任务基于各自创建的不 同模型完成工作。 8.4.3,设计协同是将各专业模型进行建筑信息模型构件空间关 系的梳理和调整,调整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内容的重要性设置建 筑信息模型构件调整的优先级。在保证各专业原本设计意图的条 件下,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调整的结果除满足一般设计要求外, 还应实现对设计内容的优化。

机电专业之间管线综合检测,包括给排水、暖通、电气、动力、 智能化等专业相互之间系统管道碰撞检测、间距复核;机电专业 与土建专业之间管线综合检测,包含给排水、暖通、电气、动力、 智能化等专业分别与建筑、结构相关构件之间的碰撞检测、间距 复核、预留孔洞检测,

应碰撞构件ID号、碰撞所在楼层的平面图、各类型碰撞统 并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8.4.7空间净高检测范围应包含地下室停车位及行车道空间

备用房区域、室内主要通道、楼梯梯段及平台、室内使用功能区 域、对净高有特殊要求的区域。

分类提取,并通过简单计算形成与模型联动的表格。量化统计分 沂对象宜包括:各功能面积、门窗、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构件 幕墙、构造做法、机电设备、管道及配件、电气桥架等,

于工程算量。工程算量的计算方法和折减方式,要考虑的内容较 多,应由专业的造价人员完成。量化统计分析的原则是以清单形 式统计设计内容,以校准是否符合相关设计指标。虽然量化统计 不等同于算量和造价,但是二者存在一定联系。

化、加工和处理。在模型制图时,应从模型中提取表达内容,辅 助的注释性内容应与建筑信息模型构件的信息形成关联,

8.4.18图纸发布时附模型是为了

8.4.18图纸发布时附模型是为了更清晰的表达设计内容,但仍 应以图纸为主,当所附模型表达内容与图纸内容冲突时,以图纸 内容为判定依据。当图纸发布附模型时,应申明上述内容。 8.4.19图纸发布后,设计方不能因为交付形式以二维图纸为主, 而停止对模型的维护。图纸发布后,部分修改和校审工作将以发 布的图纸作为载体,而这些工作产生的对设计过程和成果的影响 及时体现在模型上,后续的图纸发布应继续基于模型,而非已 发布的图纸。

9.1.1施工准备阶段是指工程开工前对资源配置、作业标准

理措施等基本信息的确定,是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施工实施阶段是指自工程开始至竣工的实施过程。本阶段主 要内容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现场管理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 务,以达到验收、交付的条件。 竣工验收阶段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以保证 模型与实体工程的一致性,从而形成竣工模型,满足交付及运营 的基本要求。 9.1.5智慧工地平台包含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管理、生产管理、 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视频监控、机 械设备管理等模块,通过各模块将现场实际信息附加或关联到建 1工程信息管理模块应包括:基本信息、统计信息、数据分 2人员管理模块宜包括:用人计划管理、人员实名制管理、 人员考勤管理、人员薪资管理、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培训教育管 理、诚信管理、人员场内定位管理等功能。 3生产管理模块宜包括:进度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 合同管理等功能。 4技术管理模块宜包括:项目标准资料规范库、技术文件管 理、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管理、技术文件审核、审批管理

9.2.1项目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准备宜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实施标 准、建筑信息模型组织机构和相应职责、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流程、 建筑信息模型工作制度、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基础条件、建筑信息 模型管理平台建设等。 9.2.19施工组织模型应与工序、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相关信息 进行关联,以便实现对工艺安排模拟、资源配置模拟、平面布置 模拟。 1工序安排模拟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内容、工艺选择及配

套资源等,明确工序间的搭接、穿插等关系,优化项目工序安排。 2资源配置模拟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及各施工工 艺对资源的需求等,优化资源配置计划,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3平面布置模拟应根据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情况、资源组织 和平面布置信息等,明确场地布置关系,优化场地布置安排

9.4.1工模型应准确表达构件的外表几何信息、材质信息、厂

4+. 家信息以及实际安装的设备几何信息及属性信息等。 9.4.2竣工验收信息的表达形式包括文档、表格、视频、图片等 宜与模型元素进行关联。 9.4.4运行与维护管理的相应数据包括:设备维护保养信息、工 程质量保修书、建筑信息模型使用手册、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 空间管理信息等。

程质量保修书、建筑信息模型使用手册、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 空间管理信息等。

10.3工程项目建设阶段

DL/T 5471-2013标准下载10.3工程项目建设阶段

10.3.1概算工程量计算与造价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应由设计单位 主导,施工图预算的工程量计算与造价宜由相关造价咨询单位主导。 10.3.3工程量计算文件应包含与工程量计算相关的构件属性编制 规则文件和计量要求及依据等文件。 10.3.4本条是对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工程计量与造价操作流程的规 定。 1收集的数据应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和其他必要的相关文件和 资料,并要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2工作依据是根据工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确定工 程量计算所需的构件编码体系、构件标注规则与计量要求。 3创建关联指应在模型的基础上,将模型中的构件按照符合 工程量计算规则要求进行一一对应,将构件类型与对应的编码体系 及规则进行匹配和关联, 4建筑信息模型中构件参数的设置应保证构件之间扣减关系 的准确,但不得改变原设计意图。 6经济性成果文件应依据河北省现行的相关定额及规定出 具,并保证完整。 10.3.5计量要求是应根据空间(楼层)、时间(进度)、区域(标 段)、构件属性参数等及时、准确的统计工程量数据。 10.3.6工程量计算与造价应由具备相应能力的造价咨询单位完成。 10.3.7 建筑信息模型应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依据招标相关

要求确定的工程量计算原则进行深化,并应增加相关招投标信息和 数据。 10.3.8一般模型应由编制工程量文件的单位,按照拟定的常规施 工组织设计完善模型汇总的工程量,模型深度等级应满足国家、省 相关规定。

相关规定。 10.3.10数据准备包含与招投标工程量计算相关的构件属性参数 信息文件以及招投标工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的文件 10.3.11本条是对施工准备阶段操作流程的规定。, 4构件属性参数信息应包含“尺寸”、“材质”“规格” “部位”、“工程量清单规范约定”、“特殊说明”、“项目特征” “工艺做法”等影响工程量清单计算的相关参数 7招标控制价应根据建筑信息模型出具的工程量清单表及其 他要求,依据现行的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造价信息及市场材料 价格进行编制。 10.3.13此阶段工程量计算与造价宜由造价咨询单位或施工单位 完成。 10.3.14此阶段建筑信息模型应在施工图设计模型的基础上,依据 合约相关要求确定的工程量计算原则进行深化,并应增加相关施工 阶段的信息和数据, 10.3.15此阶段应由施工单位按照经审批通过的施工组织设计在 建筑信息模型上完善措施项目信息。 10.3.17建筑信息模型应通过构件与进度计划、投资计划等信息进 行关联2020岩土结构-基础正式课及公开课讲义第四课-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构造设计及预应力混凝土.pdf,实现资源计划的确定和招采管理中材料与设备数量的确定。

案、工作联系函、洽商等。 2其他规则性文件包含与施工过程造价管理动态工程量管理 相关的构件属性参数信息文件以及施工过程造价管理动态管理的工 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等文件。 10.3.19本条是对施工阶段操作流程的规定。 2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模型应在施工图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完 善,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计划与实际情况,在构件上附加“进度”和 “成本”等相关属性信息,生成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模型。 3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确认的设计变更、签证、技术方案、工 作联系函、洽商纪要等过程资料,对模型进行定期的调整与维护, 用于后期工程量和造价的应用。 4施工造价管理模型,按“时间进度”、“形象进度”、“空 间区域”实时获取工程量信息数据,并进行“工程量报表”的编制 完成工程量及造价的计算、分析、汇总并出具符合施工过程管理要 求的各种报表和编制说明,实现施工阶段中造价的动态管理。 5资源调配管理应利用施工造价管理模型,进行资源计划的 制定与执行,动态合理地配置项目所需资源。 10.3.21此阶段工程量计算宜由造价咨询单位和施工单位完成,计 价活动应由造价咨询单位和施工单位完成,最终造价由相关各方确 认完成。 10.3.23本条是对工验收阶段操作流程的规定。 2竣工结算模型可在最终版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模型的基础 上,根据经确认的竣工资料与结算工作相关的各类合同、规范、双 方约定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模型的调整而生成。 5竣工结算模型应为经过校验并多方确认而形成的模型,然

后利用模型进行“结算工程量报表”的编制,完成工程量及造价的 计算、分析、汇总,导出完整、详细的结算工程量报表及造价,并 编制成果说明,形成符合要求的结算书报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