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740-2020 近零能耗建筑检测评价标准.pdf

TCECS 740-2020 近零能耗建筑检测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0.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446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740-2020 近零能耗建筑检测评价标准.pdf

2.7本条判定指标参照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 》GB/T 51350。

准》 GB/T 51350

室内空气质量是室内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病态建筑综合

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EPC)总承包招标文件3.1本条规定了近零能耗建筑室内PM2.5浓度检测的基 件。

5.3.3现行国家标准《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GB/T34012

规定了室内PM2.5浓度检测的检测仪器、要求、方法及步 内PM2.5浓度检测应符合标准的有关规定

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分为昼间

标准、夜间标准及单一全大标准。因此,为检验室内噪声级是否 符合标准规定,对于室内充许噪声级分为昼间标准、夜间标准的 房间,例如住宅中的卧室、旅馆的客房、医院的病房等,室内噪 声级的测量分别在唇间、夜间两个时段内进行;对于室内允许噪 声级为单一全天标准的房间,例如教室、办公室、诊室等,室内 噪声级的测量在房间的使用时段进行。 测量应选择在对室内噪声较不利的时间进行,测量应在影响 较严重的噪声源发声时进行。例如:临街建筑,一般情况下,道 路交通噪声是影响室内噪声级的主要噪声,测量应在昼间、夜 间,交通繁忙,车流量较大的时段内进行;当影响较严重的噪声 是飞机飞行噪声时,测量应在飞机经过架次较多的时段内进行 当建筑物内部的服务设备是影响较严重的噪声源时,例如电梯、 水泵等,测量应在这些设备运行时进行

5.4.3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对室 内噪声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作了详细规定,室内噪声检测应符合 标准的有关规定

5.4.4本条判定指标参照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室内自身的声源和来自室外 的噪声,室内噪声源一般为通风空调设备、电器设备等;室外噪 声源则包括来自建筑外部的噪声(如周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 声、工业噪声等),设计过程中应计算外墙、楼板、分户墙、门 窗的隔声性能验证建筑室内的声环境是否满足要求

目前还没有出台室内CO浓度的现场检测方法,故测试仪器 用CO2浓度测试仪,按照室内温度检测的布点形式、检测 、计算规则进行检测

但目前还没有出台室内CO,浓度的现场检测方法,故测试仪器应

5.5.3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

中CO,超出室外浓度值控制且标

注:*室外CO2浓度值一般为350ppm~450ppm

根据室内CO2浓度变化,进行相应的风机控制,是目前按需 供应新风降低通风能耗的主要控制方式。室内CO受室外环境及 室内人员呼吸的影响,非单纯设计、施工及节能运行措施能达到 对室内CO2浓度的绝对控制,故室内CO2检测应作为运行评估的 必要检测项目,但其检测结果不作为判定建筑是否达到超低能 耗、近零能耗、零能耗的依据。本标准中给出的判定指标仅作分 析参考使用

5.6.2本条规定了近零能耗建筑室内照明环境检测项目和检测 条件的要求。进行检测时,照明系统应当处于灯具开启且正常运 行状态。此外,现行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规 定了室内照明测量的环境条件要求,包括光源燃点时间、工作电 压、排除杂散光和避免遮挡等,本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5.6.3当检测对象数量太多时,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进行随 机抽样检测。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照明检测及评价标 准》GB/T51268制定,条文中规定的场所包括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房间、场所及场地等。 5.6.4进行测量时,测量点数和测点高度与场所类型及面积大 小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合理 确定。对于部分场所照度的测量,应考虑其特殊性,例如体育建 筑照度还包括摄像机方向的垂直照度,其测量还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的有关规定。 5.6.5常用照度均匀度可分为两类:包括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 值和是小值与平均值的比值左不同的应用场所应相据相关坛治

6.2本条规定了近零能耗建筑室内照明环境检测项目和检 件的要求。进行检测时,照明系统应当处于灯具开启且正常 状态。此外,现行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法》GB/T570C 了室内照明测量的环境条件要求,包括光源燃点时间、工作 、排除杂散光和避免遮挡等,本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抽样检测。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照明检测及评价 》GB/T51268制定,条文中规定的场所包括现行国家标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房间、场所及场地等

值和最小值与平均值的比值,在不同的应用场所应根据相关标准 规定的指标值合理选择计算。

具消耗功率外,还包括灯具附件等消耗的功率。当存在供电

压与灯具额定电压存在偏差时应对电压进行修正,对于一般气体 放电灯,应按照公式进行修正;对于采用恒功率技术的灯具修正 系数k取1;非恒功率LED灯的电压应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进 行修正。 5.6.7本条判定指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执行。

6.7本条判定指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B50034执行。

6.1.9本条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相关实测数据

6.2.1为保证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达到要求,本条规定近零 能耗建筑评价项目委托方应提供建筑透光围护结构相关文件和技 术资料。

区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的有关 规定,并综合考虑我国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技术水平确 定,即在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条件下外窗大部分区域(玻璃边缘 除外)不结露,并适当提高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以提高室内热舒 适度。 2外门占围护结构比例较小,且承担着重要的安全防盗功 能,达到与外窗同样的保温性能技术难度较高,因此仅对严寒和 寒冷地区建筑外门的热工性能进行要求。外门透光部分多为玻璃 窗,应符合外窗的有关规定

0.3.4本条第4款所指非透气性布基胶带封堵室内外连通的所 有孔洞,包括自然风口、机械风口、排风口及未进行水封的排污 口等。

6.3.5本条规定了采用压差法进行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测量

6.3.5本条规定了采用压差法进行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测量 所使用的鼓风门系统设备要求。 对鼓风门系统中的仪器和装置的要求是:风量测量仪的测量 范围应大于风机的最大风量值,才能准确测量风机的流量,同时 规定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士7%;压力测量应能够在0Pa~100Pa 之间测出压差,且误差在士2Pa以内: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温度差 异巨大,因此规定温度测量仪测量范围一50℃50℃,最大允许 误差士0.5K。建筑物外门的宽度绝大多数都大于0.8m,高度大 于2.2m,因此规定了鼓风门支架系统的最小宽度和高度尺寸。 当建筑外门的尺寸较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鼓风门支架系 统的尺寸。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应在设定的参考压差下,测量 建筑物或其某部分区域的空气渗透量,再通过计算得到建筑围护 结构气密性能的换气次数及比渗透面积

7.1.1本条规定了热回收新风机组性能检测的

7.1.3由于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性能在不同的室内外温度

及风量工况下有所不同,因此抽检时应送至第三方试验室依据现 行国家标准《热回收新风机组》GB/T21087规定的试验工况和 试验方法进行性能测试。当热回收机组的新风量大于3000m3/h 时,由于其体型较大,拆装运输不便,因此规定可在现场对其进 行性能测试。

进行了规定。在近零能耗建筑中应用的热回收新风机组,除了具 有热回收功能外,部分机组还具有空调功能,如热回收新风空调 体机;另外,为了实现节能的目的,部分热回收新风机组会配 有节能运行控制装置,在满足新排风输配风量要求的条件下,根 据室内外空气状态、电机功耗等情况,通过调整风机转速、旁通 新排风等手段,降低机组的运行能耗。可见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实 示运行状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本节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测热回 收新风机组的热回收性能,因此统一规定检测时机组运行于热回 收最大风量状态下

7.1.6 通过测试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回风

进口的温度、湿度即可得到其在现场条件下的交换效率,但由于 新风量、排风量的大小是影响交换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规定在 进行交换效率的测试之前应先完成新风量、排风量的测试。规定 测试时新风进口、回风进口的空气温差主要是出于对交换效率测 试结果准确度的考虑,通常该温差越大,测试结果受仪器测试精

7.2.1本条规定了环控一体机的主要测试项目

7.2.5本条对环控一体机热回收效率检测时的运行状态进行规 定。环控一体机热泵机组具备调节新风温度、湿度的功能,当热 泵机组开启时直接影响热回收效率,因此规定在进行测试之前应 关闭热泵机组。由于环控一体机的性能在不同的室内外温度、湿 度及风量工况下有所不同,因此抽检时应送至第三方试验室依据 现行国家标准《热回收新风机组》GB/T21087规定的试验工况 和试验方法进行性能测试

,公共建筑中应用的设备风压较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8.1.1太阳能光电系统测试分为短期测试和长期监测,通过短 期测试数据,可以缩短检测周期,再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 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可以推算出光电系统全 年发电量。根据检测结果,验证设计时的近零能耗建筑中可再生 能源的贡献量。当项目峻工运行后,应对太阳能光电系统的发电 量进行长期监测,长期监测可以真实反映出可再生能源的贡献量 指标。 8.1.5近零能耗建筑一次能源消耗量是判断近零能耗建筑最重 要指标之一,近零能耗建筑一次能源消耗量包括建筑供暖、供冷 和照明耗电量,而太阳能光电系统发电量占比是衡量可再生能源 在近零能耗建筑中比重,比重越大,说明可替代近零能耗建筑 次能源消舒昌绒多建然能耗越低

要指标之一,近零能耗建筑一次能源消耗量包括建筑供暖、供冷 和照明耗电量,而太阳能光电系统发电量占比是衡量可再生能源 在近零能耗建筑中比重,比重越大,说明可替代近零能耗建筑 次能源消耗量越多,建筑能耗越低

8.2太阳能热利用系统

8.2.2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测试分为短期测试和长期监测。通过 短期测试数据,可以缩短检测周期,再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 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可以推算出太阳能热 利用系统的全年生活热水供热量、供暖系统供热量及空调系统供 冷量。根据检测结果,验证设计时的近零能耗建筑中可再生能源 的贡献量。当项目竣工运行后,应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生活热 水供热量、供暖系统供热量及空调系统供冷量进行长期监测,长 期监测可以真实反映出可再生能源的贡献量指标。 长数 企注管注按现行国家

8.2.3长期数据监测的周期与监测数据的计算方法

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规定进 行,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集热系统得热量、集热系统效率、生活热 水供热量、供暖系统耗热量、空调系统供冷量、太阳能保证率等 重要指标,为评价近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热利用的贡献量提供 依据。

8.3.1~8.3.6规定了地源热泵机组和系统制冷(制热)性能测 式条件、方法及判定标准,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系统能效限值按该标准 规定的2级能效执行。

8.4.2本条对户式空气源热泵的检测作出规定。户式空气源热 泉是居住建筑较为常用的暖通设备,考虑到户式空气源热泵由于 安装位置空间狭小:可能存在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情况,对于 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建议采取抽检的方式,以确保能效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近零能耗技术标准》GBT51350的规定。 8.4.3本条规定了空气源热泵机组检测的条件。根据研究结果:

8.4.3本条规定了空气源热泵机组检测的条件。根据

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在负荷率80%以上时,同机组满负 苛时的性能相比,变化相对较小。由于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大,考 息可行性,热泵机组现场检测室外工况要求应结合当地室外气候 条件,因此规定宜不高于当地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在当地最 令月测试基本可以满足本条要求。

8.4.6本条判定指标参照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

准》GB/T51350制定。

准》GB/T51350制定

9.1.1施工图审核应针对围护结构保温、高性能门窗、气密性 设计、无热桥处理、关键节点构造、暖通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 能应用等方面进行建筑施工图审核。 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对超 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的能效指标值有明确规定,本条 应符合标准的有关规定。

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对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 (认证)或高性能节能标识(认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在评 价时,应核查其见证取样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符合, 可直接认可。

9.1.4为保证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或零能耗建筑的实 施质量和运行效果,将设计阶段评价证书有效期定为2年。

9.1.4为保证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或零能耗建筑的实

9.2.3建筑气密性能对于实

9.2.3建筑气密性能对于实现近零能耗目标非常重要。

气密性可以减少冬季冷风渗透,降低夏季非受控通风导致的供冷 需求增加,避免湿气侵人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 外噪声和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居住者的 生活品质。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

的规定,居住建筑、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需要进行气密性 检测,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及温和地区的公共建筑对建筑气密性 无严格要求

9.2.5装修主材,特别是室内装修主材的质量对室内环境质量

的影响非常大,由于近零能耗建筑的气密性要求严格,所以有必 要对装修主材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确保近零能耗建筑室内 环境质量达到要求,保障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

对于绿色建材产品或高性能节能产品,其产品性能较常规 优异,且在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或高性能节能产品标识时 供过见证取样报告,故进行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时仅需核查性 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可

9.2.6施工质量控制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单位声明

施工、竣工验收)、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主要使用部品材料的 技术参数及检验/检测报告(围护结构相关材料/产品、外窗产品 的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检测报告:冷热源机组、可再生能源产品、空调未端产品的型式 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机电系统工程调试报告:施工过程控 制照片。

9.2.7施工评价虽先于建筑竣工验收,但为全面把控

施工评价完成且合格后,还需在建筑峻工验收完成且合格后才可 向其颁发施工评价证书

9.3.1近零能耗建筑运行评估,独立于近零能耗建筑的评价。 运行评估可作为应用各种节能技术效果的评价参考,并可作为申 报国家、省部级示范工程等相关各类荣誉的重要依据。鼓励对已 建成的近零能耗建筑进行运行评估。 运行评估是对近零能耗建筑应用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有 条件的建筑,建议对其进行运行评估。运行评估应在近零能耗建

9.3.1近零能耗建筑运行评估,独立于近零能耗建筑的评价。

筑工验收1年后,且建筑的空置率不高于25%,并充分使用 的情况下进行。运行评估的过程可使用建筑投入使用1年内的数 据,对于评价数据不完善的建筑需要通过测试得到相应数据,相 应测试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筑峻工验收1年后,且建筑的空置率不高于25%,并充分使用 的情况下进行。运行评估的过程可使用建筑投入使用1年内的数 据,对于评价数据不完善的建筑需要通过测试得到相应数据,相 应测试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9.3.3为分析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监测关 键用能设备能耗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 建筑的近零能耗目标,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考虑建筑内各能耗环节 均实现独立分项计量。在设置能耗计量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建筑 功能、空间、用能结算考核单位、特殊用能单位,并对不同系 统、关键用能设备等进行独立计量。 对住宅建筑,每户电表难以做到分项计量,可参照以下方式 进行拆分: 1当供暖空调系统采用不同能源时,应通过换算将能耗计 量单位进行统一。 1)集中供暖 ①年供暖能耗应以分栋或分户热计量表计量数据为依据,考 虑热源效率及输送效率后折算到一次能源耗电量。 ②年供冷空调能耗应以栋或户用电表数据为依据,按下式 计算:

式中:EA 年供冷空调能耗(kWh); Ecoling 供冷季耗电量(kWh): EGiworkday 以过渡季工作日耗电量计算得到的基准耗电 量 (kWh); EGnonworkday 以过渡季非工作日耗电量计算得到的基准耗 电量(kWh); n 供冷季工作日天数; m 供冷季非工作日天数

年供冷耗电量按本标准附录A中提供的一次能源换算系数 折算到一次能源消耗量。 2)独立电(含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 ①年供暖空调能耗应以栋或户用电表数据为依据,按下式 计算:

式中:QH 年供暖耗气量(m); Qheating 供暖季耗气量(m); QGworkday 以过渡季工作日耗气量计算得到的基准耗 气量(m3); QGnonworkday 以过渡季非工作日耗气量计算得到的基准 耗气量(m3)。 年供暖耗气量按本标准附录A中提供的一次能源换 算系数折算到一次能源消耗量。 ②年供冷空调能耗同1)中的②。 2 年照明能耗应按每栋或户灯具功率和使用时间进行计算, 3 建筑能耗消耗量按本标准附录A计算。 3.8运行评估是对近零能耗建筑实际应用效果的有效验证

式中: QH 年供暖耗气量(m); Qheating 供暖季耗气量(m); QGworkday 以过渡季工作日耗气量计算得到的基准耗 气量(m3) QGnonworkday 以过渡季非工作日耗气量计算得到的基准 耗气量(m²)。

年供暖耗气量按本标准附录A中提供的一次能源 算系数折算到一次能源消耗量。 ②年供冷空调能耗同1)中的②。 2 年照明能耗应按每栋或户灯具功率和使用时间进行计算 3 建筑能耗消耗量按本标准附录A计算。 3.8运行评估是对近零能耗建筑实际应用效果的有效验证

而建筑实际运行效果受所在地区的资源烹赋、气象条件、人住 率、人员行为、设备启用情况、运维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故 对运行阶段近零能耗建筑的评估,应在评价证书中明示评价周期 内建筑具体的运行工况,如评价周期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人住 率、设备启用情况等。

校建筑还应包括寒假和暑假,其中暑假假期为7月15日至 月25日,寒假假期为1月15日至次年3月1日。

我国商业电梯的招标文件中普遍参考该标准,我国检测机构已经 依据该标准开展相关测试和认证工作。标准中待机时的能量需求 等级和运行时的能量需求等级见表2和表3。

表2待机时的能量需求等级

表3运行时的能量需求等级

基准建筑的电梯能效等级按照《电梯能源效率》VDI4707 中C级确定。 A.1.6~A.1.10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系统形式多样,本标准规定 了常用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利用量计算方法,其他可再生能源系 统,如吸收式热泵、太阳能光电空调等可参照本标准附录A第 A.1.7条的原则进行计算。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计算公式中分子 为建筑实际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量,比如生物质锅炉,其可再生能 源利用量应该是生物质锅炉提供给建筑的有效供热量,而不是生 物质锅炉消耗的生物质燃料的热量;同样太阳能供热和供冷量 也是指其有效供热或供冷量,而不是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量。 (算例):某建筑A,年供暖耗热量为32kWh/(m²·a),年 供冷耗冷量为10.7kWh(m²:a),年生活热水热负荷为 15.8kWh/(m²·a)。供暖和供冷共用冷热源为地源热泵,地源 热泵机组供暖电耗10kWh(m²:a)、供冷电耗2.7kWh/(m²: );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热源为生物质锅炉,太 阳能热水供热量为14.0kWh/(m:a):照明电耗为6kWh/(m:a)

电梯耗为4kWh/(m²·a)。建筑本体光伏发电量为4kWh/(m²·a), 计算该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计算过程: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EPh+EP+EPw+ZEr.iXfi+ZErd.iXfi EP. Q +Q+Qw+E X fi+E。X fi

因为生活热水热源只有太阳能和生物质锅炉,且全部 生能源,所以:

EPw= 14+1.8 = 15.8kWh/(m²:a) 3供冷系统

Qs=10.7kWh/(m²:a)

地源热泵作为冷源时,不计入供冷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 4照明、电梯及光电系统

GB/T 38892-2020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Ei = 6kWh/(m²·a),f电 = 2.6 E. = 4kWh/(m² · a),f = 2. 6

E, = 4kWh/(m²·a),f电 = 2.6

48.2 = 57% 22+15.8+4X2.6 84.5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增加,电网供电量 中火电发电量占比逐年下降,水电、核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 能源的比重不断提升,例如2016年全部类型发电中,火电、水 电、风电、核电占比分别为74.4%、17.8%、4.1%、3.6%, 但权威部门尚未发布整体电网的电力能源换算系数,考虑到我国 火力发电占比依然大于70%,因此本标准的能源换算系数按煤 电机组供电煤耗计算,这一点在计算的过程中需予以注意。

附录B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方法

B.0.4应使用图说明受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在建筑中的位置, 并应附上可见光照片。红外热像图上应标明参照温度的位置,并 应随红外热像图一起提供参照温度的数据

E. 1.3 外墙检测的工作高度一般为 1. 5m~2m

GB/T 42018-2022标准下载E.1.3 外墙检测的工作高度一般为 1.5m~2m

统一书号:15112·36812定价:49.00元151123681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