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pdf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927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pdf

根据任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编制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61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 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定;4.评价内容;5.评价方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 ,请寄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 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大厦A座,邮编:100044)。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北京建筑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力 公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 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 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 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则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 / 2.2符号· 基本规定· 5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5.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 10 5. 2 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 12 5.3 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 5. 4 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15 5.5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 16 5.6 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 16 5.7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 引用标准名录

GeneralProvisions Terms and Symbols 2. 1Terms 2. 2Symbols Basic Requirements AssessmentItems Assessment Methods 10 5.1Volume Capture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andRunoff Volume Control 10 5.2 Stormwater Source Control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12 5.3 Road Surface Ponding and Local Flood Control 13 5.4 UrbanWaterQuality 15 5.5 Natural Ecological Patterns Management and Shoreline for Ecology Conservation : 16 5.6 VariationTrendof GroundwaterDepth 16 5. 7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Mitigation 17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8 istsofQuotedStandards 19

JGJ 144-2019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1.0.1海绵城市是在城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绿

1.0.1海绵城市是在城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绿色发展要 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的系统性,有利于将城 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扩大优质生态 产品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 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

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 腾)、径流等水文特征,保护和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 渗透、自然净化。

法,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 台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相结合 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施策。 1.0.5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 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 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 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 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 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环,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 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 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 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且标

2.1.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ratio of annual rain

2.1.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 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 比值。

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的自然水文特征维系和修复效果

2.1. 4 排水分区

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径流雨水的集水或汇水 范围。

2.1.5 溢流排水口

超过设施的体积控制能力,使降雨径流通过渗、滞、蓄等耦 合效应达到饱和后溢流排放的附属构筑物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 设施。

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

除屋面外,不具有透水性能的地面面积与地面总面积的 比值。

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等自然或人工 水体。

A一一有效渗透面积; 水力坡度; K 土壤或人工介质的饱和渗透系数; Ta 设计排空时间; tp 降雨过程中的排放历时; ts 降雨过程中的人渗历时; Ved 延时调节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 Vin 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 V 设施有效滞蓄容积; Wed 延时调节设施降雨过程中的排放量: Win 渗透与渗滤设施降雨过程中的人渗量; &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径流系数

2.2.2地下水理深变化趋势计算

△h1一海绵城市建设前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的年平均 降幅;

h2 海绵城市建设后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的年平均 降幅。

2.2.3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Ti 海绵城市建设前建成区与郊区日平均气温的差值: 海绵城市建成后建成区与郊区日平均气温的差值

3.0.1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应以城市建成区为评价对象DB36/T 1296-2020 城市消防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接口规范.pdf,对建 成区范围内的源头减排项目、排水分区及建成区整体的海绵效应 进行评价。

3.0.2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结果应为按排水分区为单元进

计,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 比例。

3.0.3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由考核内容和考查内容组成,

3.0.3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由考核内容和考查内容

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应满足所有考核内容的要求,考查 内容应进行评价但结论不影响评价结果的判定

DB32/T 1595-2010标准下载3.0.4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应对典型项目、管网、城市水体

3.0.4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应对典型项目、管网、城市水体等进 行监测,以不少于1年的连续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现场检查 资料查阅和模型模拟进行综合评价。 3.0.5对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的评价,应根据建设目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