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58-1994 混凝土电视塔施工技术规程.pdf

CECS58-1994 混凝土电视塔施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ECS58-199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84389
下载资源

CECS58-199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58-1994 混凝土电视塔施工技术规程.pdf

(1)轴线相对位移允许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0mm。 (2)塔体结构任何高度的中心线垂直高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 4.13 的规定。

中心线垂直高度允许偏差表

表 3. 4. 13

3. 4. 13. 2电梯井

云南省2013版建设工程造价宣贯(1)井道中心线垂直度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50mm。 (2)截面厚度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土15mm。 (3)表面不平度小于或等于15mm/2m靠尺。 (4)扭转小于或等于 40mm。

(1)塔楼结构预理件中心线 垂直位置土10mm, 水平位置±10mm; (2)一般预理件、套管中心线 垂直位置士15mm, 水平位置±20mm; (3)预留孔洞中心线 垂直位置士10mm, 水平位置±20mm。

3.5塔楼及混凝土糙杆支承结构施工

3.5.1混凝土倒锥壳是塔楼的一种支承结构型式,为高空悬挑作 业,必须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3.5.2倒锥壳施工模板方案的确定应从以下儿方面综合考虑: 3.5.2.1设计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和对施工的要求;

倒到锥壳模板宜采用组装式大型模板,安装前宜在地面进行订 拼装。

配筋密集,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他移置式模板;内模板及支架宜采用预制拼装。内模板及支架应通 过计算确定,并考虑对下层结构的影响。 3.5.7榄杆支承结构的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高度应视结构截

他移置式模板;内模板及支架宜采用预制拼装。内模板及支架应通 过计算确定,并考虑对下层结构的影响,

面尺寸、模板高度、内模板与支架的承载力、震捣方法和混凝土运 谕能力等综合确定。同一层的混凝土应莲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各层间的施工缝设置,应会同设计人员商定,

塔楼及杆钢结构选用的钢材进场后,应进行机械性能和化 学成份取样检验。取样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和设计文件要求 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断口处如有分层缺陷,应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检部门 研究处理

4.1.4承接塔楼及杆钢结构制作的单位,必须具有必要的设省

4.1.5塔楼及榄杆钢结构制作,必须在责任工程师和责任工艺听

4.1. 10. 1 构件质量证明书; 4. 1. 10. 2 设计变更文件,钢结构施工图,并应在图中注明修改 部位; 4. 1. 10. 3 制作中有关技术问题的文件; 4. 1. 10. 4 所用钢材与其他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4. 1. 10. 5 高强螺栓摩擦系数的实测资料和焊缝质量检验资 料; 4.1. 10. 6 出厂构件清单,

4.2.3塔楼钢结构安装工作必须在责任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参加塔楼钢结构安装的工人必须进行有关专业培训,培训合 格后方可参加安装工作。 从事安装的电焊工必须持有合格证方能上岗施焊。

4.2.4塔楼钢结构安装用的连接材料和涂料等,应

4。2.5塔楼钢结构安装用的专用机具、设备,以及通讯、监控设放

4.2.5塔楼钢结构安装用的专用机具、设备,以及通讯、监控设施 和检测设备,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定期进行检验 4.2.6构件安装前必须取得安装接合部位实测的偏差资料,并检 查核对安装部位的轴线、标高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门进行验收,并提交下列资料

4. 2. 8. 1 钢结构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4. 2. 8. 2 在安装过程中所达成的协议文件; 4. 2. 8. 3 安装所用钢材和其他材料的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 4. 2. 8. 4 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构件调整后的测量资料以及 整个钢结构工程或单元的安装质量评定资料; 4. 2. 8. 5 焊缝质量物验资料,焊工编号或标高; 4. 2. 8. 6 高强螺栓的检查记录; 4. 2.8.7 钢结构工程试验记录。

4.3.1钢榄杆安装应单独编制安装方案,并由专业技术队伍施 工,确认技术负责人,建立岗位责任制

参加钢榄杆安装的工人必须进行有关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 方能参加安装工作。 从事安装的电焊工,必须持有合格证方能上岗施焊,

4.3.7钢榄杆整体提升就位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必须采耳

钢榄杆安装允许偏差表

4.3.9全塔整体中心垂直度偏差:

当H<350m 时,△<80mm; 当 H≥>350m 时,△<100mm。

5.1.1混凝土电视塔施工采用的垂直运输机械,应按以下原则合 理选择确定: 5.1.1.1根据结构的最大高度和平面尺寸,选择机械的起重高 度和工作半径: 5.1.1.2结合吊运物的最大重量和最大尺寸,确定机械的起重 量和装载空间: 5.1.1.3结合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和工期,考虑机械的台班效 率(包括额定效率和各种停机损失等),确定机械的基本参数和配 备数量; 5。1.1。4结合当地气象情况和机械在高空中的外露面积,考虑 机械的抗风能力和其他安全性: 5.1.1.5结合塔身、塔座的周围条件,考虑内爬塔、自行塔或附 着塔、电梯的位置,以及布设卷扬机组的可能性: 51:.6结合筒体的竖井空间、出人口位置和尺寸,考虑机械 的布置、安装、使用和拆除方法等。 5.1.2电视塔施工用的垂直运输机械,应根据不同部位和用途 按以下八种情况选择: 5。1.2.1塔身及混凝土榄杆施工,一般采用内爬塔、随升式平 台金属起重把杆: 5.1.2.2塔楼钢结构施工选用内爬塔、塔榄起重机; 5.1.2.3人员、小型机具和部分材料的运输采用施工电梯或各 类井架; 5.1. 2. 4 钢杆的安装采用液压顶升或其他提升设备。

5.2垂直运输机械与设备

5.2.1内爬塔式起重机安装于塔身内时,必须进行结构验算,并 正得设计单位同意。当其支承于筒壁时,宜采用预留洞的方法。内 巴塔的技术性能应满足施工需要,主要包括: 5. 2. 1. 11 最大幅度及最大额定起重量; 5. 2. 1. 2 最大起升速度以100m/min为宜; 5. 2. 1. 3 慢就位钩速为0~5m/min; 5. 2. 1. 4 塔身自由高度宜大于20m; 5. 2. 1. 5 5塔机应能在20.7m/s风速下正常工作,在13.8m/s 风速时能正常进行顶升作业: 5.2.1.6在非工作状态,臂架应能随风自由回转; 5.2.1.7塔机使用期限,应能满足施工周期的需要; 5.2.1.8必须设有可靠的避雷系统。 。2.2塔稳起重机宜架设在混凝十塔身页部,应与混凝十施工后 步埋设移位用机座、钢丝绳导向滑轮及操作平台用的埋件,塔榄可 直接利用混凝土榄杆,以代替金属榄杆。塔榄起重机的起重能力。 应按钢构件吊装组合单元的重量来确定。方案确定前,应征得设计 同意。 塔起重由臂架、机座、起車、变幅、回转机构、钢丝绳、导向 装置、通讯系统、高空控制装置及地面两台起重、变幅用慢速卷扬 肌等组成。其主要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5.2.2.1起重机臂架可采用无缝钢管制作,或由角钢、钢管组 戎格构式臂架。长度应根据工程需要选定,一般不宜超过20m,为 更于运输可分段制作,每段长度以6~7m为宜; 5.2.2.2起重钢丝绳官走单线。口选用进口防扭钢丝绳或国产 高强度多层股(不扭转)钢丝绳,钢丝绳导具的使用应符合《结构安 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4一89有关条款的规定;

附着杆件应有足够的抗高空风荷载的能力,同时验算电梯附着科 件和附着区域内简体混凝土的强度。

5.3垂直运输机械的高空拆除

5.3.1垂直运输机械拆除前应有专门的拆除方案,并经主管技术 负责人审批后实行。对参与拆除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均应进行技术 和安全交底。

5.3.2垂直运输机械拆除,应根据不同的机械采用不同的方法

.3.2垂直运输机械拆除,应根据不同的机械采用不同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5. 3. 2. 34

6.1.1混凝土电视塔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筒 体结构的施工放样以及日照变形观测等。 6.1.2施工前必须做好测量准备工作。根据当地规划部门提供的 建筑红线桩坐标和已知水准点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其主 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6.1.2.1工程特点及施工特点; 6. 1. 2. 2 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6. 1. 2. 3 简体中心线垂直测量放样方法: 6. 1. 2. 4 高程测量放样方法: 6. 1. 2. 5 测量精度分析及仪器、观测方法的选定; 6. 1. 2. 6 测量组织保证体系

行,施工单位和勘测单位应就观测方法和结果取得联系。 6.1.5筒体结构施工中每升高一次都应有测量,分阶段提出塔体 中心线垂直偏差测量成果报告。工程竣工时,应提出完整的电视塔 中心线垂直偏差报告。

6.2.1电视塔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6.2.1.3控制网应包含塔的主要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宜

用中心辐射型,网的中心就是塔的中心。多塔肢电视塔宜采用三角 形或多边形网。 6.2.2从已知水准点引测到高程控制点后,现场应按有关规定埋

用中心辐射型,网的中心就是塔的中心。多塔肢电视塔宜采用三有 形或多边形网。

6.3简体结构施工放样

6.3.1筒体结构的施工放样是根据平面控制网,将其设计尺寸道 过一系列测量手段,放样在任何标高处的施工面上,并达到规定的 精度要求。

6.3.2筒体结构的放样重点是:筒体中心点、任意标高处的筒体 半径(边长)控制点,以及主要轴线角度的控制点。

心点的向上投测可采用下列不同方法

其中两台的中心连线通过主控制轴线,在作业平台上配置带坐标 的激光接受靶,将下面的塔心几何位置投射到该标高处。该法投测 距离视仪器精度不同,可达200~500m高:

6.3.4塔身、榄杆的中心点放样,必须考虑日照变形的影响。为

小和消除其影响,可采用分段建立相对工作基点、分段向上投测中 心点的方法。

的条件下。在该塔近期所确定的最小日照变形时间区段内进行。名 工作基点间的分段距离(高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简亿 直径或边长的3~5倍。

6.4筒体施工中的日照变形观测

6.4.1电视塔施工应进行日照变形观测,根据塔体在不同李节、 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条件下的照变形规律,指导塔身及其以上结 构施工和安装的放样工作。

速值。 6. 4. 2. 2 观测和记录筒体中心点在各时段偏离中心线的位移 值和方向。 6. 4. 2. 3 提出观测成果报告,绘制塔体日照变形曲线,即位彩 时间曲线。

6.4.2.3提出观测成果报告,绘制塔体日照变形曲线,即位移 时间曲线。

6.4.3日照变形的观测应事先制定观测方法、步

观测频率应视结构部位、施工进度和气候变化而定。一般应从塔身 100m开始,每升高20m观测一次或每月观测一次。每次观测周期 以一叠夜为宜,或根据需要而定。在一个观测周期内每隔1x记录 次日照变形的有关数据

交汇法,具体技术要求应按建筑变形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6.5.1为了掌握地基变化情况,在施工中或竣工后,应对电视塔 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 6.5.2水准基点的设置及埋设数量应与设计单位商定。水准基点 应理埋设在宰固、稳定的混凝土或钢柱上,顶部焊有半球形的不锈钢 标头,水准基点四周应砌筑保护井以使保护标志不被破坏。沉降观 则点理于塔身上,为便于在施工期间观测,沉降点应理在士0以 下;塔座装修完后,将沉降点移至0以上,供竣工后长期观测用。

6.5.1为了掌握地基变化情况,在施工中或竣工后,应对电视塔 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 6.5.2水准基占的设置及埋设数量应与设计单位商定.水准基占

:理官一般且使用镀铛 史用波纹官,升 按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7.1.2预理管段间与端部承压板间应保证连接处不漏浆。使用波 纹管时应有防变形、破裂措施。镀锌钢管的连接可用焊接、套管、管 接头连接。

7.1.3应按设计要求弯制钢管,所弯钢管不得出现裂缝和死弯。

7.1.3应按设计要求弯制钢管,所弯钢管不得出现裂缝和死弯。 7.1.4预埋管位置应正确。水平埋管在任意10m长度内,偏差值 不得大于20mm;竖向埋管每段的垂直度应控制在5%以内,端 部承压板应垂直于埋管中心线

7.1.5灌浆管与排气管设置数量、位置应与设计商

7.2.1进场的预应力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根据国家《预应 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一85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 GB5224一85标准及规范要求,抽样检查验收。

下料严禁使用电、气焊切割。下料场地应清洁,不得污染预应 力筋。 整束穿筋时,下料后应编束,约2m间距用18~22号铁丝 扎。端头应保证光滑整齐。

7.2.3孔道穿束宜采用后穿法。用于穿束的连接器

7.2.4竖向穿束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止预应力筋滑脱伤人

7.3.1预应力筋锚夹具应该按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抽样检查验收。 7.3.2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表读 数的关系。使用中或检修后如出现反常现象,应重新进行配套校 验。标定时,千斤活塞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方向一致。检验用 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得低于士2%。

7.3.3张拉设备中油压表精度不宜低于1.5级,使用范围应在表 满度的20%~80%内。

7.3.3张拉设备中油压表精度不宜低于1.5级,使用范围应在表

7.3.4预应力筋的张拉应按对称张拉原则进行。 7. 3. 5于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以应力控制为准,张拉控制应力Ocon

7.3.4预应力筋的张拉应按对称张拉原则进行。

由设计给定,同时进行伸长值校核,伸长值测定范围为0.1~1ocon, 与该计算值相比,其差值一般应为计算值的一5%~十10%。对于 较长钢铰线束的预应力张拉,当千斤顶行程不够时,可进行重复张 拉,实际总伸长值为每次实测值之和。 7.3.6采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其张拉程序 可采用0~1.03gcon。 7.3.7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记录表,张拉记录应 按《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一92执行。

由设计给定,同时进行伸长值校核,伸长值测定范围为0。1~1ocon 与该计算值相比,其差值一般应为计算值的一5%~十10%。对于 较长钢铰线束的预应力张拉,当于斤顶行程不够时,可进行重复张 拉,实际总伸长值为每次实测值之和。

7.4.1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试验,应在预应力筋正式张拉前进 行,选择摩阻损失试验的孔道,应随机取样或按设计规定,同类孔 道的摩坐损失试验不应少于两根。

7.4.2进行摩阻损失试验的张拉设备和操作方法,

89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

7.4.4试验结果应填写记录表,摩坐损失值应经设 进行正式张拉。

低于425号的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其28d强度不应小于 M30或设计规定。

灌浆。分段灌浆时,各段间的连接处应保证浆体饱满,可由人工礻 浆后再继续上一段灌浆。为保证孔道上端的密实,可采用二次压浆 工艺,也可用其他工艺解决。

7.5.9预应力筋封头可在灌浆结束后进行,封头

混凝土或按设计要求。施工时严禁强烈震动外露预应力筋端头。

混凝土或按设计要求。施工时严禁强烈震动外露预应力筋端头。

8.1.1根据混凝土电视塔施工的特殊性特作本章规定,施工前和 施工中,必须结合施工方案制定李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8.1.2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冬期、雨季和炎热天气施工 的技术措施。

8.2.1电视塔混凝土基础的冬期施工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上进 行。在弱冻胀性地基上冬施基础时,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覆 盖地基持力层,以免遭冻。保温措施可采用留土覆盖、保温材料覆 盖或直接用混凝土垫层覆盖。所有覆盖材料的厚度均应通过计算 确定

8.2.2混凝土的配制、搅拌、运输、浇灌钢筋加工和焊接,均必

严格按《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一92中有关冬施 的规定执行。钢结构的现场低温焊接也必须按相应的规程和有关 技术标准执行。

8.2.3塔身、梯井、榄杆等混凝土筒体结构的冬期方

的出罐、入模温度,模板或暖棚的保温性能和养护温度等,通过热 工计算确定筒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也可根据预计的混凝土强度增 长情况和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通过验算确定;必要时可通过试验 确定

8.2.5筒体的模板、混凝土应采用防冻型脱模剂和混凝土养护 剂。 8.2.6水泥浆在灌浆过程中和硬化期不许受冻。预应力结构部位 的混凝十温度低于0时,不许灌浆。若低温不能灌浆时,应即时 将孔道上的所有进气口封闭,外露预应力筋亦须采取防锈措施。

8.3雨季和炎热天气的施工技术措施

8.3.1雨季施工基础时必须有足够的排水、降水措施,基坑不得 长期泡水。 混凝土施工遇雨时,必须适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 比,确保混凝土质量。新浇混凝土必须有防雨水冲淋的遮盖措施 遇中到大雨时应停止施工,

8.3.2夏季高温天气时须采取以下措施:

十施工应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9.1.1电视塔在施工中应严格遵照国家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珂 场管理规定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一88、《建筑 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一8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7 规范》JGJ46一88等有关规定。

件等,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纳入电视塔施工组织设 计,并报请上级安全和技术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9.2.1施工现场必须根据塔形、地形和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矿

9.2.1施工现场必须根据塔形、地形和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确 定和划分危险警戒区,并用明显标志标出。危险区的等级和半径范 围可参考表9.2.1确定。

9.2.2危险警戒区确定后应严格管理

9。2.2。1现场供电、办公及生活设施等暂设工程和大宗材料堆 场,应布置在二级危险区以外:垂直运输用卷扬机棚也应布置在二 级危险区以外;地面的塔吊设在一、二级危险区时,司机室顶上应 用木板密铺搭设一层防护棚罩: 9.2.2.2一、二级危险区内的建筑出入口及上塔通道,应搭设 高度不低于2.5m的安全防护棚;

9.2.2.3地面施工作业人员在一级危险区防护棚外工作时,应 与高空操作平台的人员取得联系,并指定专人负责警戒,

与高空操作平台的人员取得联系,并指定专人负责警戒

危险区等级警戒区范围

注:危险区半径以塔心为中心

9.3.1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上的铺板必须严密平整、防滑、固定 可靠,不得随意拆动。平台上的孔洞应设盖板封严。 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外边缘应设钢制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 1.2m,并设挡脚板。内外吊脚手架应兜底满挂安全网。 9.3.2塔吊、施工电梯和井架等垂直运输机械,均必须经机械、安 全、技术部门联合检验合格后挂牌使用,作业前必须有专人进行班 前检查。通讯、联络信号应灵敏可靠,设专人管理。塔吊和井架顶 部应按规定设置信号灯。

9.3.1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上的铺板必须严密平整、防滑、固定 可靠,不得随意拆动。平台上的孔洞应设盖板封严。 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外边缘应设钢制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 1.2m,并设挡脚板。内外吊脚手架应兜底满挂安全网。

全、技术部门联合检验合格后挂牌使用,作业前必须有专人进行球 前检查。通讯、联络信号应灵敏可靠,设专人管理。塔吊和井架丁 部应按规定设置信号灯。

置;大风天气施工时,必须将操作平台上的易动物件予以固定,避 免大风吹落。

容、方法、程序、操作岗位、进退路线、机械设备、安全措施及指挥 员职责等。拆除方案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对难度大的拆除工作 尚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9.4.1施工现场应有健全的消防组织,并配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 工作。

9.4.3塔上进行电焊、气焊时,必须派专人看守,看守人员任何时 候严禁离岗。

9.4.4塔上操作平台应设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备有干粉灭 火机用于电气防火。

9.4.5塔上操作平台与结构楼梯之间,应设置疏散

9.4.6结构楼梯间,应设置专线安全照明

A.0.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一92

JGJT436-2018 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pdfA.0.5《混凝王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一88 A.0. 6 《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一92 A.0.7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一87 A. 0. 8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一83 A.0.9 《钢结构工程质量评定标准》GBJ301一88 A. 0. 10 《高强多层股(不旋转)钢丝绳》GB1102一74 A. 0. 11 《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T404一89 A. 0. 1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一85 A. 0. 13 《预应力混凝十用钢铰线》GB5224一85 A.0. 1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一89 A. 0. 1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一88 A.0. 1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一86 A. 0. 1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一88

3.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B.0.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

·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 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加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

DB37 T2361-2022标准下载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 参加单位: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 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 冶金部第一冶金建设公司 广播电影电视部安装公司 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四川省建筑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杨嗣信 汪祖培 肖绍统 陈传仁 王钢 郑念中 黄启宇 马亚平 张希黔 何景洪 冯新德 王文山 俞志雄 黎万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