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478-2008 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工勘察的两个前提是:一是对于岩土条件复杂或有特殊使用要求 的建筑物地基;二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补充勘探查明或在基础施 工中发现岩土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时,
4各勘察阶段任务和要求4.1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4.1.1本条是初可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初步分析,为下阶段开展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是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阶段作出的主要结论在下阶段不应有原则性的出人,如本阶段从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适宜建站”的站址,在下阶段不应成为“不适宜建站”的站址。4.1.2搜集资料是初可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所列资料是本阶段勘察重要的基础资料,对于站址区构造稳定性分析、场地稳定性分析、压覆矿产分析、地震参数的确定以及现场踏勘调查等非常重要,条件许可时本阶段均应搜集所列资料。4.1.3初可勘察的主要任务及所研究的问题,除地下水一项外,均是可能影响站址建设的岩土工程问题,为避免对以后各阶段勘察工作产生误导,避免给施工和运行带来重大影响,在初可阶段对这些问题应有定性的了解,防止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和遗漏。因此在初可阶段对工程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地质问题一定要有正确的定性的了解,为后续各阶段工作提供可依据的资料。本阶段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一2001确定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基本烈度。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规定在地震烈度度时,对液化沉降敏感的乙级建筑物可按证度要求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考虑到地热电站地处热田区,具有区域地质复杂、地震活动性强、活动断裂发育等特点,本阶段对场地饱和砂·52·
SN/T 3244-2020标准下载4.1.4 初可勘察一般时间较短,面广点多。它只要求取得各站地
的地震地质和主要工程地质条件的概略性对比资料,对影响站址 建设的岩土工程问题不要求研究详尽深入,只作出初步评价,并提 出下阶段应注意的同题。初可勘察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工作方法 以搜集资料、现场踏勘为主,当采用上述方法不能对一些影响站址 成立与否的重大岩土工程问题作出定性结论时,应根据场地条件 和所需解决的问题,采取其他勘察方法,并优先采用测绘、物探等 方法。
4.1.5本条对初可勘察评价的推荐站址提出了主要考虑的三项
在评价和推荐站址时,首先应着眼其稳定性分析,分析各站址 是否存在可能颠覆站址的地质尚题,严禁推荐本规范第3.1.2条 所列“发生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段及 全新活动断裂带上”的场地;其次是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推荐地 震基本烈度较低及建筑抗震影响较小的场地;第三是考虑地基条 件,推荐可采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难度较小的场地。
4.2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
4.2.1可研勘察的目的就是在初可勘察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站 证进一步开展勘察工作,为最终确定站址,查明各站址建站条件方 面的岩土工程问题,确保所推荐站址不致隐藏颠覆性或重大地质 问题。
4.2.1可研勘察的目的就是在初可勘察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站
4.2。1可研勘察的目的就是在初可勘察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站 址进一步开展勘察工作,为最终确定站址,查明各站址建站条件方 面的岩土工程问题,确保所推荐站址不致隐藏颠覆性或重大地质 问题。 可研勘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站址稳定 性问题,即对站址稳定性有影响的断裂和不良地质作用作出最终 评价;二是确定工程拟采用的地基类型一一一人工地基或天然地基, 并对拟采用的人工地基或桩基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分析论 证,考虑不同等级建简物要求,提出12种方室供设计选择采用
4.2.3本条所列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可研勘察主要问题所必需的
4.3初步设计阶段勘察
4.3.1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确定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形式、地基处 理或桩基方案,以及建筑总平面布置方案。本阶段勘察的主要目 的,一方面要为这些方案的确定提供所需资料;另一方面要对建筑 总平面布置提供优化建议,从岩土工程角度对地基处理或桩基方 案进行分析、比较和推荐,对其他岩土治理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并提 出适宜的方案。 4.3.3本阶段勘察时地基基础类型已基本确定,即采用天然地
4.3.3本阶段勘察时地基基础类型已基本确定,即采用天然地 基,或采用人工地基、桩基础。本阶段勘察对于天然地基要进一步 查明地层规律和特点及其指标,对人工地基和桩基要具体确定方 案,包括不同等级建筑物所采用的具体方案,要根据原体试验结 果,结合具体建筑物特点与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共同协商确定。本 阶段勘察对于不良地质作用应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对整治方案进
行比较论证,因为可研阶段勘察侧重于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 性的影响。对其整治方案并不要求做较深的工作,当时站址未定 是原因之一,而在初设阶段勘察要求对其整治方案进行论证。 本阶段勘察对于液化问题的研究评价,是站址勘察的最后一 次,因此在初设阶段工作中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工作,并确保施工图 勘察阶段不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4.3.5鉴于本阶段总平面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以及山区站址场地
3.5鉴于本阶段总平面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以及山区站址场 件一般较复杂,如仅局限于站区范围内,有些问题往往查不清 此本阶段应适当扩大勘察范围
4.3.6本条所指坚实土层包括碎石土、密实砂、老粘土等土层。
对岸坡场地的稳定性以及岸边冲刷等问题作出评价
4.3.11由于每个开采井和回灌井均相隔一定的距离,且各自附
4.4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
4.4.1本阶段勘察特点之一是针对性强,即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和 君土治理方案、建筑总平面布置方案均已确定;另一个特点是按不 同建筑地段对地基进行勘察评价。对于这两个特点,在施工图勘 察中应得以体现。
石土治理方柔、建巩总平面布 同建筑地段对地基进行勘察评价。对于这两个特点,在施工图勘 察中应得以体现。 4.4.4、4.4.5这里主要对施设阶段勘察勘探工作量的布置作了 原则性规定。具体布置勘探工作量时可根据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 执行,但应同时满足本节所作的原则性规定的要求。
各类建(构)筑物地段勘
5.1.1主厂房地段各建筑物基础埋藏深、荷重较大,对于差异沉 降十分敏感,勘察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主厂房地段岩土工 程勘察主要目的在于取得主要建筑物地基变形计算及稳定性计算 的有关资料。勘察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着重研究地基承载力 和不均匀沉降,对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还应注意研究有关深基 础的岩土工程问题。
5. 1. 2 表 5. 1. 2 中规定的勘探点布置,数量和深度只适应于采用
天然地基的均匀土层,且勘探点深度从基础底面起算,其他情况下 探点深度应按本规范第4.4.5条的规定采用。 本条说明同样适用于对本规范第5.2.5、5.3.2、5.4.2、 5. 4. 3、5. 5. 2、5. 6. 2 条的解释
5.2水工建(构)筑物地段
5.2.1、5.2.2冷却塔及循环水泵房,往往会受到漏水的影响,从 而弓起地基强度的降低和地基变形的增加,为此应进行浸水饱和 状态下的固结和抗剪强度试验,以便对地基强度和变形作出明确 的评价,
还需考虑水对基础浮力的影响,而且直接受水流冲击和冲刷,稳定 性是此类构筑物勘察的首要问题,因此,应首先在水文专业人员的 配合下详细调查有关的水文情况
.2.5岸边(或水中)水泵房及取排水构筑物勘探点的深度取
求在最天冲刷深度以下3m左石,因此,勘探点深度要求进入基底 或潜在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对于岩石地基,当需要采用抗浮锚 杆固定时,勘探深度应穿透强风化层至中等风化层为止,并提供有 关地下水资料。当需查明可能产生滑动的结构面时,其探点深 度的确定,对土类按圆弧法计算求得,对岩石应注意软弱夹层或软 弱结构面的不利组合。 当采用大开挖或围堰施工时,应给出基坑周边和基底土的渗 透系数,并判定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而对于围堰本身的渗水性、稳 定性,应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当采用沉井(沉箱)或地下连续墙 施工时,要考虑下沉或成墙的难易程度。
5.5.1~5.5.3本地段勘察包括并口地段及地热流体管道,并不 包括地热井田探和地热开采井自身结构的勘察。 地热井口地段建筑物自身荷重和体积小,对建筑地基强度一 般要求不高,但由于地热开采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冻融、地下水位 下降及地热流体渗漏腐蚀等环境地质问题,工程勘察中应对上述 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意见。
5.6回灌建(构)筑物地段
5.6.1地热流体中含有神、氟、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地热发电过程 中需将地热尾水用水泵加压回灌至热贮层之中。对经过利用后的 地热尾水进行回灌可避免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热储,否则可能造 成地表沼泽化、盐渍化、场地土污染、地热尾水渗漏腐蚀、热储降低 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当异层回灌时,回灌水流经不同类型的热 储层会使水质发生改变,可能还会造成水源污染。
5.6.2对回灌场地的勘察,主要是针对回灌井井口地段的地面建 筑物或重要设备而言的,并不包括回灌井自身的勘探、测试等工 作。
5.6.2对回灌场地的勘察,主要是针对回灌并井口地具
6.1.1地热电站一般选择在区域地质复杂、地震活动性强、活动 断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的区域,活动断裂勘察对地热电站而言显 得尤为重要,是工程选址阶段应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条规定了活动断裂勘察的常规方法和分析评价内容。目 前,对活动断裂的勘察主要是通过搜集资料、调查、工程地质测绘 及资料分析,对断裂进行分析与评价。 活动断裂或能动断层的勘察也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内容 之一。虽然地热电站并不属于国家法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 例》第十一条所列的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项目,但当地 热电站建设一旦涉及活动断裂问题时,往往需要建设单位委托具 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进行能动断层鉴定或活动断裂 勘察、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确定等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断裂分析与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断裂的活动性和地震。实 质上这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存在明显的依附关系,主 要是研究地震与断裂的关系,研究地震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而 活动断裂的研究与评价是站址区构造稳定性评价的关键。 对活动断裂进行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活动断裂的地 面错动及伴生的地面变形往往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邻 近的建筑物,其次是活动断裂往往伴有地震,而强烈地震文会使建 于活动断裂附近的较大范围内的建筑物受到损害,因此,本条对断 裂分析与评价的主要任务作了具体规定。不同活动等级的断裂或 大规模断裂的不同活动段,对站址影响以及相应采取措施亦不同, 所以应对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段、分级。
6.1.2本条从岩土工程或地震工程的观点出发,对断裂的分类及
其含义作了明确的规定,其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GB50021一2001的规定是一致的。目前,工程地质和地震地 质界关心的是晚第四纪以来(包括晚更新世、全新世等)有过活动 的断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研究程度也不相同, 而在许多情况下,我国的断裂活动常具有一致性或继承性,而当前 主要还是应用野外调查手段来研究活动断裂。一般说来,活动时 代越新越难于确定和鉴别,但其对工程的影响最为重要。为了 区别于传统的地质观点,又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更要考虑工程建设 的需要和适用性,本条对断裂按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进行了分类。 在活动断裂前冠以“全新”二字,并赋予较为确切的时间含义。考 患到“发震断裂”与“全新活动断裂”的密切关系,将一部分近期有 强烈地震活动的“全新活动断裂”定义为“发震断裂”。这样划分 可以将地壳上存在的绝大多数断裂归入对站址稳定性无影响的 非全新活动断裂”中去,对工程建设有利。 6.1.3考虑到全新活动断裂的规模、活动性质、地震强度、运动速 率差别很大,十分复杂,更重要的是其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也很不 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我国断裂活动的继承性及新生性特点 的资料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外的资料,根据其活动时间, 活动速率和地震强度等因素,将活动断裂分为强烈全新活动断裂, 中等全新活动断裂和微弱全新活动断裂。本条断裂分级考虑了断 裂的活动时代、平均活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等因素,实际上 是以断裂的地震危险性为主进行划分。 平均活动速率一般是用地质方法鉴别,是指晚第四纪某一时 期(一方年或几方年)断层两侧位移量D除以自那时到现在为止 的年数T,即S=D/T。当断裂平均活动速率用精确水准测量时,
率差别很大,十分复杂,更重要的是其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也很不 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我国断裂活动的继承性及新生性特点 的资料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外的资料,根据其活动时间、 活动速率和地震强度等因素,将活动断裂分为强烈全新活动断裂, 中等全新活动断裂和微弱全新活动断裂。本条断裂分级考虑了断 裂的活动时代、平均活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等因素,实际上 是以断裂的地震危险性为主进行划分。 平均活动速率一般是用地质方法鉴别,是指晚第四纪某一时 期(一方年或几方年)断层两侧位移量D除以自那时到现在为止 的年数T,即S三D/T。当断裂平均活动速率用精确水准测量时, 观测桩必须理置在足够深度(3m以下)。平均活动速率是评价断 裂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从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它只能定性说
明断裂的活动性。历史地震及古地震是评价断裂活动的一个重要 因素之。历史地震是指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地震,而古地震是 指那些历史上无文字记录或在史前发生的地震,但时间宜控制在 一方年以内。古地震可以根据人类活动遗迹和地震剩余变形(如 地震断裂、地裂缝、砂土液化、滑坡、崩塌、地层的变形和扰动等)来 分析确定。 6.1.4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都较为丰富,鉴别活动断 裂一般都可以通过搜集查阅文献资料、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地 质测绘与调查等手段来完成,必要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及适当的 探、测试工作,作出综合分析和判断。需进行断裂勘察的工程场 地,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前三种方法就能满足要求,而勘探工作和专 门的测试工作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 搜集和研究站址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和有关文献档案是鉴别 活动断裂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步,在许多情况下, 甚至只要搜集、分析、研究已有的丰富的文献资料,就能基本查明 和解决有关活动断裂的问题。因此,规定断裂勘察应首先搜集、查 阅和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当地热电站前期已作了广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作时,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尚应充分分析研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 告有关断裂的部分,并根据本规范作出恰当评价。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卫星影像及航空相片的地质解译,是鉴别 和发现活动断裂,无其是隐伏活动断裂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具 有直观性强、速度快、成本低的优越性,它的广泛应用,为判断区域 构造格架、鉴别活动断裂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它视广产 信息多、透视深,对反映断裂构造具有独特的效果,尤其对隐伏活 动断裂的分析能弥补一般地质方法的不足。 对于深大全新活动断裂,由于其规模宏大,延伸上白公里至数 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一般来说,断裂的活动其有明显的不均一 性,我们按照自前国内和国际上关于活动断裂分段的理论,提出根 据断裂的地质地貌形态、全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强度、断裂构造形
态、运动特征和历史地震及古地震的时空分布等因素,对活动断裂 进行分段。断裂活动的不均一性是活动断裂的基本特性,空间上的 不均一性由断裂的分段性表现出来。开展活动断裂分段性研究,对于 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意义。 6.1.5在充分搜集已有文献资料及进行航片、卫片解译的基础 上,进行野外调查,开展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是目前进行断裂 勘察、鉴别活动断裂的最重要和常用的手段之一。当前还是以传 统的地质学、地貌学与构造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主。活动断裂 都是在老构造的基础上发生新活动的断裂。一般说来他们的走 可、活动特点、破碎带特性等断裂要素与老构造有明显的继承性。 因此,在对断裂进行研究时,应首先对本地区的构造格架有清楚的 认识和了解。野外测绘和调查可以根据断裂活动引起的地形地貌 迹象、地质地层迹象及地震迹象等鉴别活动断裂。 活动断裂往往在微地貌及宏观地貌上有所显示,条文中对活 动断裂存在的主要地形地貌标志作了规定和阐述。必要时还可进 行包括断层在内的大地测量,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数据,当然主要是 句地震地质部门搜集资料获得有关数据。 活动断裂往往切穿第四系地层,致使断裂两侧地层变动及错 位。查明错断地层的年代和未错动的盖层年代,可判断最新活动 时间。根据野外观察,活动断裂的破碎带多未固结或仅有部分固 结,由破碎带颜色、物质成分及固结状态的不同,分析其可能活动 次数。正确地判断断裂活动年代是确定断裂是否活动及活动强烈 程度的重要条件,应主要用野外调查及综合地貌学、地质学方法判 定,以测龄方法作为判定断层活动年代的佐证。有条件时,可采取 地层或断层组成物样进行测龄,自前应用较多的测龄方法为放射 性碳法(14C)、热释光法(TL)及电子自旋共振法(ESR)。 进行古地震和历史地震调查,寻找地震遗迹,能很好地说明断 裂的活动情况。近期的地震仪器记录资料对鉴定断裂活动也十分 有用,现今地震活动最直接地反映了断裂的活动
6.1.6当上述方法难以满足要求,而且十分必要时,可以选用适 宜的物探方法和化探方法,如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断层气测量等 查明隐伏活动断裂的具体位置。只是在需要查明可能通过站址地 区的隐伏活动断裂的具体位置等条件时,才有必要布置适量的钻 探工作。布置钻探工作时,覆盖层厚度不宜超过50m。 6.1.7、6.1.8本条对全新活动断裂的处理措施或处理办法分别 作了原则的规定,并提出了具体的办法。首先规定在地热电站的 断裂分析和评价中,对可能影响站址稳定性的强烈全新活动断裂 及发震断裂,应采取避让措施。避开的距离应根据活动断裂的情 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确定。 考虑到断裂评价的复杂性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的迫切要 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条同时提出了表6.1.7地热电站与 断裂的避让距离及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可按表6.1.7确定。 本规范主要考感了活动断裂所产生的地表错动对场地建筑物的破 坏性影响,但考虑到地热电站所在的热田区往往是活动断裂发育 的区域,要远距离地避开活动断裂建设是十分困难的,对中等全新 活动断裂和微弱全新活动断裂的避让距离未作过高要求,仅要求 “避开断裂进行建设”,不使建筑物横跨断裂即可。但应该说明的 是本规范要求和提倡岩土工程师充分发挥自已的学识和聪明才 智,为站址与断裂的关系作出合适的判断和结论。还应该说明的 是,本表所指的地热电站主体是站区的主要建筑地段,对远离站区 的一般建筑物及管道等建(构)筑物则不宜按表6.1.7确定。 对非全新活动断裂,可不考虑其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
6.2.1一般条件下在V度区不考虑地震液化,主要是考虑到V度 区很少发现地震液化的震害现象,即使发生也很轻微,不致引起明 显的震害。当有特殊要求时可按证度进行液化判别。
2.2地震液化的判别深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
6.2.2地震液化的判别深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规范》GB50011确定。 6.2.3、6.2.4场地地震液化判别除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外,还可以结合静力触探、波速法, 室内动力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判别。 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土层是否发生液化,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 因素:①土的种类、颗粒组成和密实度;②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 ③地震烈度和振动的持续时间。 大量的宏观震害实例调查表明,级配均匀的粉细砂最容易液 化。统计资料表明,易液化砂土的有效粒径(d10)范围为0.05~ .30mm,不均匀系数Cu为2~5。般而言,相对密实度D.小于 0.7的砂土容易液化,而D.大于0.9的砂土很难液化;粘粒含量 小于10%~15%的粉土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液化;某些尾矿坝材 料,粘粒含量虽较大(>20%),但塑性指数很低,也会液化;砂卵石 料一般不会液化,但砾石含量小于60%~70%、形不成完整骨架 时也可能液化。 在现场勘察过程中,要求对可能发生液化的场地做好微地形 地貌的调查工作,并对场地水、土进行相应的观测和试验工作,以 便客观、真实地对地基土层的液化作出分析与评价。 河岸和斜坡地带的液化会导致滑移失稳,对工程的危害很大 应予以特别注意,必要时应根据具体条件作专门的研究。 6.2.5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 场地土经初判有液化可能时,应采用标贯法进一步进行判别并计 2
地土经初判有液化可能时,应采用标贯法进一步进行判别并计 液化势和液化等级。标贯试验对液化最终判别和处理措施的确 至关重要。本条特别提出有关规定和要求,其目的是确保液化 别结果的准确可靠。
滑坡是一种对工程安全有严重威胁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 ,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严
6.3.1滑坡是一种对工程安全有严重威胁的不良地质
重影响,工程选址时必须避开滑坡发育程度高的地区。 当拟建站址或其附近存在自然滑坡或由于工程建设诱发潜在 滑坡活动的工程滑坡,且作为站址取舍或比选条件时,就必须提前 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目的是避免进入初设或施设后,由于滑坡问 题否定站址或为处理滑坡而追加巨大的工程建设投资。 对规模较小的滑坡可随同主体工程勘察一并进行,
3.2本条提出了滑坡勘察的要
6.3.3在滑坡分布或可能分布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十
5.3.3在滑坡分布或可能分布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十 分必要,一般要求在初可或可研阶段进行,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 及时避让滑坡。
通过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鼓丘、封闭洼地、滑坡舌以及滑 婴缝等滑坡要素的微地貌形态测绘与调查,便于圈定滑坡周身 查明滑坡范围和主滑方向,判断其稳定性情况,无其要查明滑坡 主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措施,
.3.4滑坡察勘探的工作量由于滑坡规模和滑动面的形态
本条第5款规定,主要考虑在探并或探槽中可以直接观察 皮体及滑动面(带)的情况,并可采取不扰动岩土试样。进行探 探槽工作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另外编录工作 束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处理,
6.3.5滑坡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可采用室内不扰动土的反复直剪
试验,以求其残余抗剪强度,或饱和状态下残余抗剪强度,试验剪 切方向宜与滑动面方向一致,试验压力应与实际受力条件相同或 相似。当无法取不扰动土样时,可进行重塑土反复直剪试验。 实践经验表明,采用室内直剪法进行滑带土的抗剪强度试验 司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野外原位剪切试验一般不常用,当有必 要和条件许可时宜优先进行野外滑面重合剪试验
线形计算方法,经多年使用效果较好。 当需要进行反演分析计算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时,稳定性系数 F。的选取非常重要,有资料表明,F,值的较小差异就会使反算的 值相差很大,因此F。值要合理选取。反演时,当滑动面上下土 层以粘性土为主时,宜假定Φ值反求c值,当以砂土或碎石为主 时,宜假定c值反求Φ值,这样所反演的C、Φ值结果才会比较正确 与合理。
6.4.2本条提出了边坡勘察的要求。
天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很难在一次勘察中将主要的 岩土工程问题全部查明,而且对于一些大型边坡设计往往也是分 阶段进行的,一般有必要进行分阶段勘察。而对于工程地质条件 较简单的中、小型边坡,可选择某一适宜的工程勘察阶段进行一次 性的勘察,其他情况可随同主体工程各阶段勘察一并进行。 只有当大型复杂边坡的存在成为建筑场地的取舍与比选条件 时,才应提前进行专门性的边坡勘察,这种超前和一次连续性完成 的勘察,是为决策者对拟选场地作出块择,避免工程勘察与设计工 作进人后期出现因边坡问题而否定建筑场地,或造成追加大量边 坡工程治理投资。 为配合边坡工程的动态设计及掌握施工现场信息,必要时进 行专门施工勘察。 目前对边坡规模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根据有关资料 提出一个划分原则供勘察时参考:大型边坡的长度大于300m,其 高度对岩体大于30m,对土体大于15m;中型边坡的长度100~
300m,其高度对岩体10~30m,对土体5~15m;小型边坡的长度 小于100m,其高度对岩体小于10m,对土体小于5m。这种分类不 是绝对的,还应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确定,当不能同时满足长度与 高度条件时,宜优先满足高度为主要条件
是绝对的,还应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确定,当不能同时满足长度与 高度条件时,宜优先满足高度为主要条件。 6.4.4初设阶段勘察要求在查明各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的 基础上,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地段看重进行勘察工作,布置验算剖面 并获取边坡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通过必要的边 坡稳定性分析和验算,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作出评价。 一般情况下,由于初设阶段勘察时总平面布置方案尚难以最 终确定,以及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边坡的岩土工程问题很难 在初设阶段勘察中全部查明,施设阶段勘察,应在初设勘察的基础 上着重对不稳定或需整治的边坡地段,以及经初设审查后可能导 致的设计方案变更部位和地段进行勘察,并查明尚未解决的边坡 岩土工程尚题。 施设勘察应配合边坡工程的动态设计进行。一般情况下,对 大型复杂的边坡在施工时都要进行地质检验或地质编录,一方面 核对地质资料,同时对施工开挖进行指导,有必要时还要作出安全 预报。当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与实际开挖情况有较大出入及对边坡 的设计有影响时,应补充适量的勘探与测试工作。 6.4.5测绘与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除场地范围外,还应包括可
能影响到场地稳定性的边坡外围地段。对大面积基岩出露的边 坡,测绘与调查的观测路线宜采用穿越法,即垂直构造线与岩层走 可布置,对每个不良地质体应有测线和测点控制,其间距应视边坡 的地质条件而定,当岩石露头较少时,宜采用全露头标绘。对重要 的地质界线或现象,应进行追索性探查,当其覆盖层较薄时,应布 置适量探并和探槽进行揭露,查明其情况。对节理裂隙应选取有 代表性的地段详细量测,记录其性状、相互切割与组合关系,并分 析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的失稳与水的作用有密切联系,在进行边坡的测绘与调
查时,对边坡上的每一处出水点和地下水形成的湿地及其变 况,均应引起重视并查明,分析其对坡体与坡脚软化、稳 影响。
域,并满足边坡稳定计算范围的要求。各阶段勘探线、点间距三 根据边坡安全等级和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规定勘探孔进入程 地层一定深度,目的在于查明支护结构持力层性状,并避免在场 出现误判。工程勘探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查明有无顺坡向的车 夹层或软弱结构面分布
6.4.7抗剪强度室内试验时所选择的试验方法和条件,应
受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相近。室内抗剪试验时应考虑如下儿方 面因素:当边坡的稳定是受岩体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夹层控制时,应 采用直接剪切试验,剪切方向宜与结构面方向一致,对不受结构面 控制的较厚土层或软弱层,应采用三轴剪切试验;当边坡运行期间 有被地下水浸泡可能时,尚应作饱和状态下剪切试验;当岩层中的 泥化夹层无法取样时,可刮取夹层或层面上的土样制备成土膏,进 行重塑土反复直剪试验。在现场对软土可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 有必要时对边坡稳定起重要控制作用的软弱面宜进行大型原位剪 切试验。 合理确定岩土和结构面的强度指标,是边坡稳定分析和边坡 设计的关键,应根据实测结果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条件具备时 宜进行反分析方法验证。 对土质边坡,当处于稳定状态时可采用峰值抗剪强度乘以0.8 折减系数的折减值,若已经滑动则应采用反复直剪的残余抗剪强 度,若处于饱水状态时应用饱和状态下的试验值。对于岩质边坡, 当边坡的稳定性由结构面控制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根据 现场原位试验确定,当无现场试验条件又无法取得室内试验指标 时,可根据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和反分析计算结果综合确定。
定性分析常用的三种方法。对大型复杂的边坡,有条件时可结合 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这单应指出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分析评 价,都应在分析边坡破坏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边坡有不同的 破坏形式,如平面滑动、圆弧滑动、折线滑动、多面滑动、滑塌、倾 倒、坠落等,如果破坏形式选择不当,必然导致分析评价的不合理。 此外,还要先分析研究边坡附近的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特别是有 关边坡稳定方面的资料作为基础,才能对所研究的边坡稳定性情 况作出切合实际的判定。
到、坠落等,如果破坏形式选择不当,必然导致分析评价的不合理 此外,还要先分析研究边坡附近的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特别是有 关边坡稳定方面的资料作为基础,才能对所研究的边坡稳定性情 况作出切合实际的判定。 6.4.9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取值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边坡 安全等级、计算方法、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破坏后所造成的严重性 以及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程度、施工控制的不可靠性和设计 参数的取值等。 坡率法是一种较为经济、施工方便的方法,对有条件的工程场 地,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对整体上不稳定文不具备放坡条件 的边坡可以通过预应力锚杆或锚杆(索)、排桩式锚杆挡墙、板肋式 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等支护的作用,使被结构面切割的岩体 牢固锚锁在稳定的岩体中,从而使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保持 长期稳定。除锚固措施外,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采取削坡
6.4.9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取值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
坡率法是一种较为经济、施工方便的方法,对有条件的工程场 地,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对整体上不稳定又不具备放坡条件 的边坡可以通过预应力锚杆或锚杆(索)、排式锚杆挡墙、板肋式 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等支护的作用,使被结构面切割的岩体 牢固锚锁在稳定的岩体中,从而使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保持 长期稳定。除锚固措施外,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采取削坡 护面、挡墙及排水等处理措施,也能对边坡的治理起到更好的效 果。根据近年来压实填土边坡工程经验,也可采用设置堆石棱体、 重力式挡墙、抗滑桩或理设土工格栅等加强措施。 6.4.10大型边坡工程一般需要进行地下水、边坡及支挡结构的 变形等方面监测。 地下水的监测包括水位、水量及水压等。 边坡及支挡结构的变形监测,主要测量坡面、坡顶的建筑物的 位移,重点应是边坡的可能不稳定区段和采取支挡、错固措施的部
.4.10大型边坡工程一般需要进行地下水、边坡及支挡结构
地下水的监测包括水位、水量及水压等。 边坡及支挡结构的变形监测,主要测量坡面、坡顶的建筑物的 位移,重点应是边坡的可能不稳定区段和采取支挡、锚固措施的部 位,验证加固系统是否起到预定的效果,如未起到预定的作用,应 及时提出补救措施并作好边坡稳定的预报工作。
6.5.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 2001的规定,按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冻土分类为多年冻土、隔年冻 土及季节冻土。 另外季节冻土和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根据土的冻胀率划 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等5级。多年冻土 的融化下沉性,根据土的融化下沉系数划分为:不融沉、弱融沉、融 沉、强融沉和融陷等5级。
6.5.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
6.5.2冻土地区勘察的工作内容,主要取决于冻土工程地后
的复杂程度、地基基础的特殊要求及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建筑物修 建后)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等。这三个因素不但对确定冻 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有关系,而且也影响着工作方 法的选择和程序化。因此,在进行冻土岩土工程勘察之前,应该比 非冻结的“岩土工程察”花费更多精力去搜集勘察区及邻近地区 的有关资料,它包括区域性的气象及冻士资料、科研文献和勘察试 验方法。编制工作大纲时,应明确该勘察区的主要冻土岩土工程 问题,确定取样部位及应测试的参数,给出试验参数的温度和环境 条件。因为冻土岩土工程问题及设计参数受冻土温度和环境条件 的影响,且变化较大,在勘察报告中应特别说明。
6.5.3多年冻士区的岩士工程勘察除了满足常规要习
明本条文所述内容。因为多年冻土及其分布特征决定着建筑物的 设计原则、基础埋置深度、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和冻土的稳定性;工 程建筑的施工和运营都可能改变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与冻土环境, 甚至可导致与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相差巨大的变化。因此 多年冻士勘察的要求与内容就远比常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复杂 更重要的是本条规定的项目都直接涉及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由于未能了解上述内容而导致建筑物破坏的事例较多,本条规定 的勘察内容应按勘察阶段及各工程的特殊要求选择和确定各项工
三深度和广度。 在进行多年冻土岩土工程勘察时,应通过搜集资料、踏勘、 的详细冻土测绘及勘探等方法来获得。
65.5.4季节冻土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加强对李节冻结层厚
如果采用浅基础设计方案,必须对季节冻土的融化下沉特性 作出评价。因为季节冻土地区的主要冻土岩土工程问题是地基土 的冻胀性,浅基础设计时还有冻结地基土的融沉性。这些冻土岩 土工程问题及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质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季节冻土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必须查明本规定的六项内 容。
6.5.5冻土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是冻结的岩土体系,它的
容除了具有常规岩土的基本性质的研究、整治、改造和利用问题之 外,还有其独特的性质;岩土体内水分的相变,温度的变化以及未 东水的动态变化都不断地改变着冻结岩土的工程性质。因此冻土 勘察比非冻结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复杂。 冻土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冻土区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勘 探、取样、定位观测、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以及当地建筑经验的收 集等。应注意勘察方法的特殊要求,这是由于冻土工程地质条件 对人类工程活动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所致。 6.5.6勘探点、线、网的布置在满足常规工程地质勘探要求的基 础上,要特别考虑和注意冻土及地下冰的分布特点,尤其是在岛状 多年冻土地区和地下水分布不均匀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勘探点、线 间距,并加深勘探点(孔)的深度。目的是要获得建筑场地各个重 西证色邮法工租居发
6.5.6勘探点、线、网的布置在满足常规工程地质勘探要
础上,要特别考虑和注意冻土及地下冰的分布特点,尤其是在岛状 多年冻土地区和地下水分布不均匀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勘探点、线 间距,并加深勘探点(孔)的深度。自的是要获得建筑场地各个重 要部位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参数。由于建筑物与冻结地基 土相互作用的下界面是设计中沉降计算所必须考虑的深度,在控 制孔地段增加钻孔的深度是为充分了解建筑物地基的冻土工程地 质条件,以便正确地评价建筑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
6.6.1、6.6.2从混合土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勘察时应查明的主要 内容及应采用的主要勘察方法。由于混合土大小颗粒混杂,应有 一定数量的探并采取试样及试验,并便于直接观察。动力触探试 验对于粗粒混合土是很好的手段,但应有一定数量的探并配合。 6.6.3混合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应采用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
6.6.3混合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应采用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证
6.7.1从岩土工程要求出发,对软土的勘察应特别注意查明下列 问题: 1对软土的排水固结条件、沉降速率、强度增长等起关键作 用的薄层理与夹砂层特征。 2土层均匀性即厚度、土性等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变化;可 作为浅基础、深基础持力层的硬土层或基岩的理埋藏条件。 3软土的固结历史,确定是欠固结、正常固结或超固结土,是 十分重要的。先期固结压力前后变形特性有很大不同,不同固结 历史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不同特征;要很好确定先期固结压力, 必须保证取样的质量;另外,应注意灵敏性粘土受扰动后,结构破 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4软土地区微地貌形态与不同性质的软土层分布有内在联 系,查明微地貌,旧堤,堆土场,暗埋的塘、浜、沟、穴等,有助于查明 软土层的分布。
6.7.2本条规定是工程实践的总结,与国家标准和许多地方性规
原位测试作为主要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同样适用于软土勘 察,条文中所列原位测试方法尤其适用。软土由于取样相对困难, 采用原位测试方法能够提供软土的各种力学指标和工程设计所需
参数。所有这些原位试验都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都有试验 规程可供遵照实施,但在具体实行时,尚应选择最必要的项目,突 出其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静力触探和标贯试验可以认为是常规 手段,而十字板剪切试验则适用于深度不超过30m的软粘土,波 速试验选用于划分场地类型和提供动力学参数,旁压试验、扁铲侧 胀试验对测定深层土的变形模量是其他试验方法无法比拟的。 在应用原位测试成果时,尚应注意地区的经验,并采取综合分 析方法,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参 数。 6.7.3室内土工试验是提供设计参数的重要手段,在目前条件下 任何地其土米都不能脱离空内土工试验,软更是加此软十地
王何地基土类都不能脱离室内土工试验,软土更是如此。软土 基除般物理性试验外,力学性试验强度和变形特性是研究的 点,因此着重规定了软土土工试验的特殊要求。
7.1.1本条对地下水勘察应查明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除了 查明地下水类型、理藏条件,含水层性质和变化,地下水的补排条 件、泉水出露和泉华现象,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 和水量的变化规律,地下水腐蚀性以及对施工及运行的影响等内 容外,还应查明由于地热开采和地热尾水排放造成地下水的化学 成分变化及地下水污染情况。
7.1.2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监测。但当地下水位
态变化对工程施工及运行影响较大时,特别是存在冻胀及融沉的 高寒地区或地热开采、地热尾水回灌可能引起地下水位巨幅变化 的地区,更应掌握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7.1.3有条件时可选择在井坑内采取地下水试样。当在钻孔中 取水时,采用泥浆钻进的钻孔内的水质不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 质情况,因此要求钻孔中取水样应在洗孔后采取,并注意排干钻孔 滞水。 取水容器应先用所取水洗刷3次以上,取样完毕应立即封蜡
态变化对工程施工及运行影响较大时,特别是存在冻胀及融 高寒地区或地热开采、地热尾水回灌可能引起地下水位巨幅 的地区,更应掌握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的地区,更应掌握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7.1.3有条件时可选择在井坑内采取地下水试样。当在钻孔中 取水时,采用泥浆钻进的钻孔内的水质不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 质情况,因此要求钻孔中取水样应在洗孔后采取,并注意排干钻孔 滞水。 取水容器应先用所取水洗刷3次以上,取样完毕应立即封蜡, 贴好水样标签。 测定侵蚀性CO2取水试样500ml,加大理石粉约2~3g。 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试样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2h,稍受 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h,污染水不宜超过12h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地下水位的量测往往不够重视,主要 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所测水位既不是初见水位也不是稳定
7.2.1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地下水位的量测往往不够重
水位、多层水位时只能测混合水位等。本条对上述内容都进行了 明确的规定。
工程勘察中,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常作。抽水试验可分为稳定流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地层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大时宜采用稳定流 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亦可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对水文地质 参数的要求,具体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 范》GB50027的规定采用。 抽水试验所得到的渗透系数主要用于预测基坑排水、涌水量 和供水水量计算,也可用于预测和评价贮水工程地基、坝体和周边 渗透量。 室内渗透试验所测定的是土试样渗透系数,它主要用于地基 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计算等。 7.2.3本条所列注水试验的儿种方法是国内外测定饱和松散土 渗透性能的常用方法。试坑法和试坑单环法只能近似地测得土的 渗透系数。试坑双环法因排除侧向渗透的影响,测试精度较高。 7.2.4地下水位是动态变化的,同一钻孔不同时间的水位可能相 差很大,因此要确定地下水流向,必须在同一时间量测水位。 采用几何法测定地下水流向的三个钻孔,除应在同一水文地 质单元外,还需呈锐角三角形分布,其中最小的锐角不宜小于 40,孔距宜为50~100m,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测量精度。 利用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可以确定地下水流速。沿地下水流
工程勘察中,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常作。抽水试验可分为稳定流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地层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大时宜采用稳定流 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亦可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对水文地质 参数的要求,具体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 范》GB50027的规定采用。 抽水试验所得到的渗透系数主要用于预测基坑排水、涌水量 和供水水量计算,也可用于预测和评价贮水工程地基、坝体和周边 渗透量。 室内渗透试验所测定的是土试样渗透系数,它主要用于地基 二注
7.2.3本条所列注水试验的儿种方法是国内外测定饱和松散土 渗透性能的常用方法。试坑法和试坑单环法只能近似地测得土的 渗透系数。试坑双环法因排除侧向渗透的影响,测试精度较高。
差很大,因此要确定地下水流向,必须在同一时间量测水位。 采用几何法测定地下水流向的三个钻孔,除应在同一水文地 质单元外,还需呈锐角三角形分布,其中最小的锐角不宜小于 40°,孔距宜为50~100m,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测量精度。 利用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可以确定地下水流速。沿地下水流 向方向上两点的水位差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水力梯度。
7.3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7.3.1在岩土工程察、设计、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对其作用进行预测 和评估,提出评价的结论与建议。 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按其机制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学作用,一类是物理、化学作用。力学作用原则上是可以 定量计算的,通过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测定,可以用解析法或 数值法得到合理的评价结果。很多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简化计算, 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结果。由于岩土特性的复杂性,物理、化学作 用一般难以定量计算,但可以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评价。 由于地热开采和回灌,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可能更显复杂 当出现本条所列举的问题时,尚应分析评价地热开采和回灌所造 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7.3.2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作用,是最明显的一种力学作用。在 静水环境中,浮力可以用阿基来德原理计算。在透水性较好的土 层或节理发育的岩石地基中,计算结果即等于作用在基底的浮力。 但对于渗透系数很低的粘土,由于渗透过程的复杂性,粘土中的基 础所受到的浮托力往往小于水柱高度,浮力与静水条件下不同,应 该通过渗流分析得到。 地下水位升降引起地基岩土的软化、崩解、湿陷、膨胀、冻胀 融陷、潜蚀以及地下水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等作用都属于物理 化学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是一个渐变过程,开始可能不为人们所 注意,一旦危害明显就难以处理。由于受环境、特别是人类活动的 影响,地下水位和水质还可能发生变化。 在地热流体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硫化氢、二氧化碳、氨、硫 酸根、氧等大量的腐蚀性成分,会对地热利用系统造成危害。地热 流体或地热尾水如长期渗漏也将造成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的腐蚀 性。 在勘察时应注意调查和分析,必要时应布置地下水监测工作, 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赋存环境和岩土条件的前提下作出合理的预测 和评价。 7.3.3无论用何种方法验算边坡和挡土墙的稳定性,由于地下水
一类是力学作用,一类是物理、化学作用。力学作用原则上是可以 定量计算的,通过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测定,可以用解析法或 数值法得到合理的评价结果。很多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简化计算, 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结果。由于岩土特性的复杂性,物理、化学作 用一般难以定量计算,但可以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评价。 由于地热开采和回灌,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可能更显复杂。 当出现本条所列举的问题时,尚应分析评价地热开采和回灌所造 成的环培水文地质问题
7.3.3无论用何种方法验算边坡和挡土墙的稳定性,由
及水位变化,孔隙水压力都会对有效应力条件产生重大的影响,从 而影响最后的分析结果。当存在渗流时,渗流状态还会影响到孔
隙水压力的分布,最后影响到安全系数。 7.3.4验算基坑支护支挡结构的稳定性时,不管是水土合算还是 水土分算的方法,都需要首先搞清楚地下水的分布,才能比较合理 地确定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水压力。当渗流作用影响明显时,还 应该考虑渗流对水压力的影响。 对于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需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时。 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能否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得到便利安全的作业面。 2在造成水头差的条件下,基坑侧壁和底部土体是否稳定。 3由于地下水的降低,是否会对邻近建筑、道路和地下设施 造成不利影响
8.0.1现场检验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施工阶段根 据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与评价建议等进行 的检查校核。检查施工揭露的情况是否与勘察成果相符,结论和 建议是否符合实际,当发现与勘察成果有出入时,应进行补充修 正,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 本规范所指的现场检验仅就天然地基而言,不包含对地基处 理效果及桩基础的检验。 8.0.3、8.0.4对天然地基基坑进行检验时,应仔细观察刚开挖 的、结构未被破坏的不扰动土。检验人员应亲自挖土观察,冬季时 应注意坑底土是否有冰冻现象。为了保持土的天然性质,不充许 基坑内积水,如发现有积水,应立即淘除井检验淹没处土的湿度变 化,并采取处理措施。审阅施工单位的针探记录时,应详细了解针 探规格和打针情况,以便排除人为的异常现象。 8.0.5编写工程现场检验总报告的自的是为了加强工程的信息 反馈、总结勘察经验、提高勘察水平,为后续扩建积累经验,并可保 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完整性
9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9.1.1、9.1.2指出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总要求和岩土工程勘 察的基本思路。即要求通过合理、适用的勘察方法,查明与工程建 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按本规范及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9.1.3、9.1.4指出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计算的具体要求。确定 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准则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列举了宜进 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明确在定量分析计算中可使 用的两种极限状态。 9.1.5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或原位测试指标等参数的统计
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准则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列举了宜进 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明确在定量分析计算中可使 用的两种极限状态。 9.1.5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或原位测试指标等参数的统计 分析,一般情况下JC/T 1048-2018标准下载,应以同一场地岩土力学分层为统计单元。当各 建筑地段岩土参数差异较大时,尚应在分地段或分区的基础上进 行分层统计
分析,一般情况下,应以同一场地岩土力学分层为统计单元。当 建筑地段岩土参数差异较大时,尚应在分地段或分区的基础上 行分层统计。
9.1.8本条列举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时应考虑的常见三个方面
JGJT388-2016标准下载9.2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9.2.1原始资料是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编写成果报告的基础,加 强原始资料的编录工作是保证成果报告的基本条件。 9.2.2本条是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编制的基本要求。 9.2.3本条规定了编制勘察报告书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内容,但在 编写具体勘察报告时,尚应结合自身工程特点、不同勘察阶段要求 进行合理取舍,报告书必须具有明确的阶段性。
9.2.3本条规定了编制勘察报告书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内容,但在 编写具体勘察报告时,尚应结合自身工程特点、不同勘察阶段要求 进行合理取舍,报告书必须具有明确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