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547-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547-2018 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图10自由振动衰减时程
消能子结构的内力采用时程分析法确定更为准确。为了避免分析 结果的离散性过天,规定分析用地震输入采用人工模拟记录,且 人工模拟记录的频谱特征应符合本规程第4.2.5条的规定 4.3.5研究表明,消能器在主体结构中布置不均匀,以及消能 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阻尼比越大时,整体结构采用简单增大振型 阻尼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精度会有明显下降:因此本规 程规定除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 的不规则结构、甲类建筑和高度超过规定数值的结构外,对于消 能器布置不均习以及附加阻尼比大于25%的采用消能减震技术 的结构还应采用更为精确的时程分析进行补充验算。 4.3.6在验算牟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楼层(部位)的弹塑性 变形时,由于黏滞性消能器的工作特性与速度相关,因此应采用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于其他类型的消能器,可采用静力弹塑 性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优先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地震 输入方法则应尽量采用与客观实际相符的双向输入:当竖向地震 效应对结构有重要影响时,应采用三向输入。 4.3.7在进行结构弹塑性计算分析时,应首先根据主体结构的 受力特点、消能器的类型以及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选择 适宜的计算软件。在建立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时:应根据结构构 件的受力特征、可能发生的屈服及破环模式以及消能器的工作特 性等因素分别选择适宜的单元模型。一般梁、柱、斜撑等采用线
消能子结构的内力采用时程分析法确定更为准确。为了避免分析 结果的离散性过天,规定分析用地震输入采用人工模拟记录中建海峡总部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且 人工模拟记录的频谱特征应符合本规程第4.2.5条的规定。
4.3.5研究表明,消能器在主体结构中布
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阻尼比越天时,整体结构采用简单增大振型 阻尼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精度会有明显下降,因此本规 程规定除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 的不规则结构、甲类建筑和高度超过规定数值的结构外,对于消 能器布置不均匀以及附加阻尼比大于25%的采用消能减震技术 的结构还应采用更为精确的时程分析进行补充验算
变形时,由于黏滞性消能器的工作特性与速度相关,因此应采用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于其他类型的消能器,可采用静力弹塑 性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优先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地震 输人方法则应尽量采用与客观实际相符的双向输人,当竖向地震 效应对结构有重要影响时,应采用三向输入。
4.3.7在进行结构弹塑性计算分析时,应首先根据主
受力特点、消能器的类型以及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选择 适宜的计算软件。在建立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时,应根据结构构 生的受力特征、可能发生的屈服及破坏环模式以及消能器的工作特 生等因素分别选择适宜的单元模型。一般梁、柱、斜撑等采用线 单元;墙、板则可采用面单元或体单元,消能器根据其受力特性 可采用非线性连接单元或弹簧单元。值得强调的是,对于采用消 能减震加固的结构,结构的儿何尺寸、钢筋、型钢以及钢构件等 应按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现有结构构件的材料力学参数(如弹性 模量、强度等)应按照实际检测结果、规范标准值的顺序确定并
采用。材料的本构关系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中的相应规定采用。 此外,结构弹塑性变形往往比弹性变形大很多,而且结构的 加固方法与施工过程对于结构现有构件而言存在二次受力及内力 重分布的影响:因此,考虑结构儿何非线性进行弹塑性分析是必 要的,可进一步增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应该指出的是,与弹性静力分析计算相比,结构的弹塑性分 析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影响因素除与材料力学参数取 直、有限元网格的剖分等有关外,还与分析软件的性能、构件的 计算模型、损伤与破坏的模拟方式以及结构阳阻尼模型的选取等医 素有关,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和经验因素。因此,弹塑性计算分 析首先要了解分析软件的适用性,选择工程结构适用的软件,然 后还应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可采用两个不 司的计算软件或不同的分析团队进行比对分析。
4.3.8本条规定了消能减震技术加固后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限
4.3.8本条规定了消能减震技术加固后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限 值要求
4.4.1针对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加固结构类别,本条给出了主 体结构构件强度和承载力截面验算时的一般规定和方法。验算 时,地震作用按本规程给定的针对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结构取 值: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方法取值:结构构件截面、材料强度 和配筋可按实际检测值取用,材料性能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取值,抗震规范中未规定的材 料可根据相关现行规范或规程的规定取值:内力调整系数按本规 程规定取值承载力验算公式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或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采用。
塌,消能子结构应在主体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及变形前保证消能 器正常工作,不发生强度破坏。从采用消能减震的结构试验研究 结果看,结构达到极限变形时,消能子结构的构件损伤或破坏程 度并不比非消能子结构的构件严重太多:因此,加固时适当提高 消能子结构的承载力即可。本规程明确了消能子结构按乙类建筑 的结构设计,构件内力调整系数和构造措施按乙类建筑的有关规 定确定。乙类建筑的消能子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提高一倍,构件 内力调整系数和构造措施仍按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确定。 考虑到实际楼板的加强作用,放松了梁单独承载时的承载力 要求,即采用材料的极限值计算极限承载力作为梁的抗力允许 直。此外,为了保证消能部件的安全,消能子结构连接节点和构 牛的验算中还应考虑地震作用下消能器引起的附加弯矩的不利 影响。 4.4.3~4.4.6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措施不满足时,可采用综合 抗震能力指数法验算,具体为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与构造影响系数 的乘积。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根据楼层实配钢筋计算出的楼层屈服剪 力与楼层多遇地震下弹性楼层剪力设计值的比值,再与构造影响 系数的乘积。构造影响系数的取值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体系影响系数只与规则性、箍筋构造和轴压比等有关: 当部分构造符合要求,部分不符合时,可取插值;不符合的程度 天或有若十项不符合时取较小值:对不同烈度鉴定要求相同的项 日,烈度高者,该体系影响系数取小值。 2结构损伤包括因建造年代甚早、混凝士碳化而造成的钢 筋锈蚀;损伤和倾斜的修复,通常宜考虑新旧部分不能完全共同 发挥效果而取小于1.0的影响数值,对体系影响系数进一步 折减。 消能子结构构件应按本规程第4.4.2条进行验算。
5.1.1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 未,还没有超过现有规范规定的建筑加固后续使用年限,消能器 的实际使用年限还未得到验证,只能通过推算的方法预测消能器 的使用年限。金属类消能器由于金属材料的稳定性比较明确,只 要做好防腐蚀处理,满足加固后续使用年限是没有问题的。黏滞 消能器中采用了高分子材料,存在一定的耐久性问题,主要是密 封件的老化,自前多数生产厂家保证的使用年限是30年。 5.1.2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对金属消能 器、屈曲约束支撑、黏滞消能器和黏弹性消能器的耐久性能进行 了规定。金属消能器耐久性包括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黏滞消 能器耐久性包括疲劳性能和密封性能,耐火性要求消能器具有阻 然性:黏弹性消能器的耐久性包括疲劳性能和老化性能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增加了摩 擦消能器疲劳性能的规定,本规程补充了摩擦消能器时效性的检 验要求。 5.1.3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需要发挥作用的消能器可不采取 火措施: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需发挥作用的承载型消能器(承载型 出曲约束支撑)应做防火处理,处理范围包括连接节点及相关附 属连接构件。火灾后应对消能器进行全面检查,并抽取不少于过
5.1.1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 未,还没有超过现有规范规定的建筑加固后续使用年限,消能器 的实际使用年限还未得到验证,只能通过推算的方法预测消能器 的使用年限。金属类消能器由于金属材料的稳定性比较明确,只 要做好防腐蚀处理,满足加固后续使用年限是没有问题的。黏滞 消能器中采用了高分子材料,存在一定的耐久性问题,主要是密 封件的老化,自前多数生产厂家保证的使用年限是30年
5.1.2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对
器、屈曲约束支撑、黏滞消能器和黏弹性消能器的耐久性能进行 了规定。金属消能器耐久性包括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黏滞消 能器耐久性包括疲劳性能和密封性能,耐火性要求消能器具有阻 然性;黏弹性消能器的耐久性包括疲劳性能和老化性能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增加了摩 擦消能器疲劳性能的规定,本规程补充了摩擦消能器时效性的检 验要求。
5.1.3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需要发挥作用的消能器可
火措施;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需发挥作用的承载型消能器(承载型 出曲约束支撑)应做防火处理,处理范围包括连接节点及相关防 属连接构件。火灾后应对消能器进行全面检查,并抽取不少于过 火总数10%的消能器,但不少于2个,进行力学检测。火灾后 的力学指标下降不超过15%,否则应进行更换。
用的消能器应与工程所用消能器具有相同的构造,外观尺寸不宜 超过土30%,力学参数不应超过土50%。 摩擦消能器型式检验可参照本规程关于摩擦消能器性能的要 求检验。
5.1.5消能器极限位移应不小于罕遇地震下消能器最
5.1.6采用本规程未规定的消能器进行消能减震抗震加
对消能器应做专门研究,经论证后方可使用。
5.2.1抗震加固中采用的金属消能器除了符合本规程
5.2.1抗震加固中采用的金属消能器除了符合本规程的规 不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和 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的规定
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和《建筑 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的规定。 5.2.2金属消能器需要采用精加工制作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如 果出现明显缺陷或机械损伤,将会导致消能器出现应力集中,使 俏能器的疲劳性能大大降低,不利于消能器发挥良好的耗能 效果。
5.2.2金属消能器需要采用精加工制作成型,在加工
果出现明显缺陷或机械损伤,将会导致消能器出现应力集中,使 消能器的疲劳性能大大降低,不利于消能器发挥良好的耗能 效果。
5.2.4金属消能器力学参数可由试验滞回曲线按图12
双线性模型的力学参数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最天位移分5级加载,可以等分,也可以不等分。第 级为屈服位移的1.5倍左右,每级各加载3圈。 2初始刚度可以取初始加载直线斜率,也可以取第一滞口 圈的卸载刚度的平均值。 3屈服后刚度或称第2刚度取各滞回曲线第2圈顶点连成 的直线的斜率。第2刚度与初始刚度之比为屈服刚度比。 4初始刚度直线与第2刚度直线的交点为屈服点,屈服点 的力为屈服承载力,位移为屈服位移
图12金属消能器滞回曲线
本规程中的屈曲约束支撑为金属消能器的一种,其检测要求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和《建 筑消能阻尼器》JG/T209的规定。设计人员可增加要求其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即, 依次在1/300、1/200、1/150、1/100支撑长度拉伸和压缩往复 各3次变形,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应稳定、饱满。 5.2.5工程中使用金属消能器应满足设计要求,这几个参数是 金属消能器的关键参数,应进行检测
5.3.1、5.3.2摩擦消能器一般由钢元件、摩擦片和预压螺栓等 组成,地震时,由摩擦片与钢元件之间产生摩擦,消耗能量。摩 擦消能器自身刚度大,起滑位移小,滑动位移不受限制,可以满 足各水准地震作用下提供附加阻尼的需求。 摩擦消能器设计制造时应消除螺栓预压力长期作用下产生的 螺杆的应力松弛。同时应避免钢元件与摩擦片之间的冷粘结或冷 凝固,确保摩擦消能器随时间具有稳定的性能
试验表明,摩擦消能器重复多次试验后仍具有稳定不变的性 能,因此试验后的摩擦消能器能够继续使用
5.3.3 摩擦消能器试验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设计位移循环加载30周: 2 开始加载到滑动时最大力为起滑摩擦力: 3以滞回曲线第2圈起位移0点处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4初始刚度可以取初始加载直线斜率,也可以取滞回曲线 第2圈的卸载刚度; 5极限位移按本规程第5.1.5条取值; 6滞回曲线面积理论值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斜边取 摩擦消能器的初始刚度。 5.3.4工程中使用摩擦消能器应满足设计要求,这儿个参数是 摩擦消能器的关键参数,应进行检测
5.4.1、5.4.2对结构而言,黏滞消能器最大的好处是不改变结 构的自振频率,附加阻尼可以有效降低地震作用力。黏滞消能器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筒状的,由缸体、活塞、黏滞材料等部分组 成:另一种是黏滞阻尼墙,由钢槽、T形板、黏滞材料等组成 工形板插入钢槽,T形板与钢槽之间注入黏滞材料,T形板水平 运动,使黏滞材料产生阻尼力,消耗能量。
4疲劳试验宜连续循环加载30周,当设计位移过大时可间 隔加载,间隔时间不应大于10min。 本规程不再要求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的实测值满足规范的要 求,原因是这两个数是根据各速度下的阻尼力实测值拟合生成的 曲线获得的,曲线拟合方法不同,数值要求不同,数值也就不 司,不能满足数据唯一性的要求。 受检测设备的加载能力的限制,消能器设计位移或设计速度 过天时,不能一次性完成30圈的加载试验,这时可以采用分段 加载的方法,尽可能缩短间隔时间,保持消能器的试验状态基本 不变。 5.4.4工程中使用黏滞消能器应满足设计要求,这几个参数是 黏满消能器的关键参数应进行检测
5.5.1、5.5.2黏弹性消能器是由黏弹性材料和钢板或圆(方形 或矩形)钢筒等组成,利用黏弹性材料产生的剪切滞回变形来耗 散能量的减震装置。其力学性能受黏弹性材料及加载频率的影响 较大,对温度也比较敏感。 5.5.3黏滞消能器的力学性能检测中温度相关性的检测至关重 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I297中 的相关规定:黏弹性消能器在一20℃~40℃下,在1.0f测试频 率下,输入消能器设计位移,每隔10℃记录消能器最大阻尼力 的实测值,偏差应为设计值的20%。
5.5.1、5.5.2黏弹性消能器是由黏弹性材料和钢板或圆(方形 或矩形)钢筒等组成,利用黏弹性材料产生的剪切滞回变形来耗 散能量的减震装置。其力学性能受黏弹性材料及加载频率的影响 较大,对温度也比较敏感。 证松云?重
5.5.3黏滞消能器的力学性能检测中温度相关性的检测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 相关规定:黏弹性消能器在一20℃~40℃下,在1.0f测 下,输入消能器设计位移,每隔10℃记录消能器最天阻尼 实测值,偏差应为设计值的士20%。
6.2.1、6.2.2各类结构按调整系数调整后的构件强度如不能满 足设计要求,可按实配钢筋进行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 构件的验算,满足要求即可。
3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造
D.. 女儿辰力大,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给出的是最低材 准。6度和7度I、Ⅱ类场地时,框架结构纵向钢筋和箍筋符合
非抗震设计的要求,设计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进行。6、7度乙类建筑,7度Ⅲ、N 类场地的建筑和8、9度时的建筑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鉴定标准》GB50023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6.3.2、6.3.3本条规定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构造措 施,A、B类房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的要求,C类房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对新建房屋的相关要求。 如无法满足本条要求时:可按本规程第4.4.3条进行计算 润
非抗震设计的要求,设计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进行。6、7度乙类建筑,7度Ⅲ、IV 类场地的建筑和8、9度时的建筑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鉴定标准》GB50023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施,A、B类房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 50023的要求,C类房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范》GB50011对新建房屋的相关要求。 如无法满足本条要求时,可按本规程第4.4.3条进 调整。
如无法满足本条要求时,可按本规程第4.4.3条进行计算 调整。
压碎、钢筋压屈的弯曲破坏模式,抗震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或 约束边缘构件。但如果抗震墙端部有翼墙,并足够宽时,墙端混 疑很难出现压碎破坏,边缘构件中的钢筋也就不会压屈,此时 可适当降低抗震墙边缘构件或约束边缘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但 不应低于6度的抗震等级
约束边缘构件。但如果抗震墙端部有翼墙,并足够宽时,墙端混 疑士很难出现压碎破坏,边缘构件中的钢筋也就不会压屈,此时 可适当降低抗震墙边缘构件或约束边缘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但 不应低干6度的抗震等级 6.3.5震害和双肢抗震墙试验表明,抗震墙中开洞时,由于连 梁作用,洞口两边的墙体出现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压屈的情况较 轻,故可适当降低抗震墙开洞两侧抗震墙边缘构件或约束边缘构 的抗震构造措施,降低程度与连梁强度设计相关,连梁越强 降得越多,降低不宜超过一级,且不低于6度的抗震等级 6.3.6本条款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确定结构的抗震措 施。罕遇地震下结构的不同变形,对应着不同的破坏程度,采取
6.3.5震害和双肢抗震墙试验表明,抗震墙中开洞时,
梁作用,洞口两边的墙体出现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压屈的情况较 轻,故可适当降低抗震墙开洞两侧抗震墙边缘构件或约束边缘构 的抗震构造措施,降低程度与连梁强度设计相关,连梁越强 降得越多,降低不宜超过一级,且不低于6度的抗震等级
施。罕遇地震下结构的不同变形,对应着不同的破坏程度,采取 的抗震措施也就不同。采用弹塑性计算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变形 时,结构构件强度应与结构变形相协调。 结构的抗震措施要求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 准》GB500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采用。 按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变形确定抗震措施时,框架结构多遇地 震作用下消能部件承担所在楼层剪力不应低于相应楼层剪力的
30%,其他结构消能部件的附加阻尼比不宜小于5% 考虑到弹塑性楼层层间位移角是确定结构抗震措施的关键参 数,弹塑性计算需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计算软件,计算结 果经分析合理后,方可用于抗震构造措施的确定。 6.3.7、6.3.8通过量化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钢筋混凝王梁、柱 和抗震墙的变形能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设计 的关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建立与轴压比相关的RC柱屈服 移角计算式,推导出与配箍特征值、剪跨比和轴压比相关的 RC柱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式:建立与受拉钢筋屈服强度和剪跨比 相关的混凝土剪力墙屈服位移角计算式,推导出与配箍特征值 剪跨比和相对受压区高度相关的混凝土剪力墙极限位移角的计算 式。表中未给出的数值可以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得。 考虑到弹塑性楼层层间位移角是确定特征值的关键参数,弹 塑性计算需采用两个不同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经分析合理后: 方可用于特征值的取用。 基于罕遇地震位移的配箍特征值取值时,框架结构多遇地震 作用下消能部件承担所在楼层剪力不应低于相应楼层剪力的 30%,其他结构消能部件的附加阻尼比不宜小于5%
钢筋混凝土消能子结构加固
6.4.1~6.4.3针对消能子结构中构件承载力不足时,建议采取 的加固方法。 6.4.4消能子结构混凝土柱和抗震墙构造箍筋配筋不满足要求 时,可采用基于位移的配筋方法,根据罕遇地震下子结构弹塑性 变形:按本规程第6.3.7条和第6.3.8条进行箍筋配筋 6.4.5采用钢构套加固框架结构时,当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代 表值变化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可直接将抗震鉴定结果中计算的配
表值变化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可直接将抗震鉴定结果中计 筋的差距,按梁、柱加固用钢材强度折减0.85后换算为 钢材截面面积。
6.4.6承载力计算时,新增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折减系 大于0.85;当新增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框架构件高一个等 可直接按原强度等级计算而不再计算人混凝土强度的折减
6.4.7粘贴钢板加固时,宜采用专用胀栓加强结构的连接,梁
柱端部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时,宜采用封闭钢板箍,钢板箍净间距 不宜大于250mm。粘贴钢板承载力计算时,新增钢筋板部分的 承载力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取1.0,钢板强度折减系数不大 于0.85。
6.4.8碳纤维材料强度高,但延性差,适合混凝土构件的抗剪
6.4.8碳纤维材料强度高,但延性差,适合混凝土构件的抗剪 加固,可作为“箍筋”使用。试验表明,封闭满贴时,能大大提 高柱的延性。
抗剪承载力计算时,新增碳纤维部分的承载力的抗震承载力 调整系数取1.0,碳纤维强度折减系数不大于0.85
7.1.2适用最大高度值参照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10、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 有关结构高度的相关规定。C类钢结构房屋中没有的结构 按本条款的A、B类钢结构房屋适用高度取值
7.1.3屈曲约束支撑、金属消能器和摩擦型消能器均为
型消能器,具有静力刚度,容易达到增加和均匀结构层间风 效果。当仅需要适当增加结构阻尼比时,选择速度型消能器 大到减震目的
.4屈曲约束支撑宜采用V形、人字形等中心支撑形式或 掌,不得设计为K形或X形。K形布置时,会在框架柱中 点处给柱带来侧向集中力的不利作用,而X形布置时因为 抽支撑构造要求,难于实现
7.1.5本条是对楼面平面内无限刚性的要求,因为采用
加固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在部分柱间设置层间消能支撑,楼层 贯性力是靠楼板传递至消能支撑,如果楼面不满足无限刚性 则会削弱减震效果
7.1.6尽可能延后偏心支撑结构中耗能梁的屈服。
7.2.3本条遵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
7.2.3本条遵照现行行业标准
8消能部件连接构造与设计
8.2.1现有计算分析中对屈曲纳束支撑多按等效处理:并未区 分消能器段和连接节点段,因此消能器的计算长度通常取框架轴 线全长。屈曲约束支撑设计时,消能段实际长度在有条件情况下 宜尽量做长,连接节点部分宜尽量做短,一般情况消能段长度不 宜小于轴线长度的60%。消能器产品选型时消能器与接节点 部分串联刚度应与模型中计算刚度保持一致。 8.2.2支撑、墙墩可根据使用需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构 牛,相关材质和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等的相关 规定。
图13柱外包式加固与连接示意 背板;2一侧板;3柱锚板;4梁锚板;5锚栓; 6一对穿螺杆:7一加劲肋:8一既有框架柱;
连接消能部件的锚板、锚栓、节点板、连接件等连接构造在 消能部件设计承载力范围内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平面 外失稳、局部屈曲、开焊、滑脱、滑移或拔出等破坏。 连接消能器部件的构造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 勾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混凝 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等的有关规定。 8.3.4钢框嵌套可参照《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图集》,常用加 固方式如图14所示,附加框架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方式如图14所示,附加框架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嵌套钢框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框与混凝土结构连接
2现浇混凝土框与现有建筑可采用后锚固抗剪键连接,现 有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表面应凿毛。 3后锚固抗剪键可采用后锚固扩底型机械锚栓、特殊倒锥 形化学锚栓连接或后锚固锚栓十钢筋混凝土抗剪键
图14内框架加固方法
8.3.5附加混凝土框架连接方式如图15所示,附加钢框架连接 方式如图16所示:
3.5 附加混凝土框架连接方式如图15所示,附加钢框架连
图15附加混凝土框架后锚固抗剪键连接示意 后锚固抗剪键;2一既有框架柱;3一既有框架梁;4一附加框架梁
图16附加钢框架后锚固抗剪键连接示意
图16附加钢框架后锚固抗剪键连接示意 后锚固抗剪键:2一加劲肋:3一节点板;4一既有框架柱; 5既有框架梁:6一附加框架柱:7一附加框架梁
9.1.1、9.1.2消能部件由消能器和支撑或连接消能器的构件组 成。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CB 50300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将消能部件工程划分为结 构加固分部工程的一个子分部工程进行施工质量验收 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划分相应的分项工 程,其中消能部件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场验收,是指进入消能部件 各分项工程实施现场的主要原材料、标准件、成品件或其他特殊 定制成品(如消能器等)的进场验收 消能部件中附加钢结构的制作,可划分为钢零件及钢组件的 加工、钢构件组装、组装的焊接连接、紧固件连接、钢构件预拼 装、钢构件防腐涂料涂装等六个分项工程。 消能部件安装维护,可划分为消能部件安装、安装和焊接连 接、紧固件连接、消能部件防腐防火涂料涂装等四个分项工程 各阶段的施工作业,应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情况确定其所含的 分项工程。 检验批是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基本单元,可根据 与施工方式一致且便于质量控制的原则划分。消能部件分项工程 的检验批,可按主体结构检验批的划分方法确定,例如按楼层 施工流水段、变形缝等划分。
9.1.3消能器进场验收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或产品自检
监理(建设单位)对消能器的检验内容为:消能器的规格 性能参数、制作偏差、外观、包装,以及针对本项工程的 检测资质的(至少包括CMA检测资质)第三方产品抽检报告
9.1.4消能器进场后应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 位)共同确认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及检验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 抽样检验
9.1.4消能器进场后应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
消能器制作是一项专门技术,其采用的材料除钢材、焊接材 料和紧固件外,还有油、橡胶及其他黏滞材料,以及摩擦材料、 矿质材料、涂料等。因此,产品在进场时各类材料以及消能器成 品应具有质量合格证,并注明成品的规格型号、性能参数、制作 偏差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及 设计文件的规定
为保证消能部件在地震作用下能正常发挥预定功能,确保建 筑结构的安全GB/T 37135-2018 绝缘机箱的安全要求,并为以后工程应用和标准修订积累经验,业主或 房产管理部门应在建筑结构使用过程中进行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是由物业部门对消能部件本身及其与建筑物连接的 状况进行的正常检查,其目的是力求尽早发现可能的异常以避免 俏能部件不能正常使用。 消能器达到使用年限后应进行抽样检验,抽样率不小于 3%,当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大一倍数量进行检验,如检验 结果仍不合格时,应进行全数检验,并对不合格的消能器进行 更换
A.0.1本节规定的设计方法及要求适用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加 固超过框架结构适用高度的框架结构。当框架结构高度不超过框 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加固时,可按本规程第 6章相关规定设计
A.0.2屈曲约束支撑能承担较大的地震作用,但不及抗震墙,
A.0.3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提高
没有规定时,可取比当前抗震等级高一级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高于一级时,取特一级,参见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相关规定
框架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类比于混凝土框架抗震墙中的抗震墙。 支撑与框架组成的抗震侧力构件刚度低于混凝土抗震墙,因 此适当调低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
框架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类比于混凝土框架抗震墙中的抗震墙。
料为钢材,其阻尼比小于混凝土构件,按能量法,根据两种构件 在结构振型应变量中所占比例,确定振型的阻尼比,不同振型, 阻尼比不同。当简化估算时LY/T 2997-2018 高寒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可取0.045。 屈曲约束支撑具有很强的变形性能,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 限公司进行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十屈曲约束支撑试验表明,屈曲约 束支撑能够与框架共同工作,混凝王框架变形达到1/50时,支 掌仍能正常工作,因此这是一种两种抗侧力构件共同工作的结构 体系,不存二道防线的问题,不需要考虑支撑破坏后结构楼层剪
力再分配的问题。其变形也可按框架结构要求。 A.0.6屈曲束支撑与混凝土柱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8章相 关规定,支撑与混凝土梁柱连接构造不应先于支撑破环。 A.0.7本条规定了混凝土框架设计要求。 A.0.8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如果支撑 数量足够,结合屈曲药束支撑的消能作用,罕遇地震下框架的变 形就能够控制在1/120以内,达到性能3的要求,适当降低抗震 普施是可行的。实际操作时,可将结构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层间位 移角控制在1/8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