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_5035-2020_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pdf

DB22-T_5035-2020_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9736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_5035-2020_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pdf

3.0.1市政桥梁结构监测应分为施工期监测和运营期监测。 3.0.2市政桥梁结构监测应建立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宜包括传感器 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 安全预警及结构状态评估模块。 3.0.3监测系统设计应立足于长期规划,结合实际桥梁的结构特点 和使用环境,考虑不同时期对结构监测的需求,为结构设计验证、 结构模型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养护维修以及新方法、新技术 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支持,做到技术先进、方案可行、数据 准确、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3.0.4对需要进行监测的新建市政桥梁应在设计阶段提出具体监 测要求。 3.0.5监测内容的选择及监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季冻区气候环 境并根据桥梁结构的复杂性、桥梁使用的重要性、桥梁在复杂荷载 作用下的结构力学特性进行确定, 3.0.6市政桥梁结构监测应设定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的设定应 满足桥梁设计及被监测结构的控制要求。 3.0.7监测工作的实施不应影响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得对桥梁 结构造成损伤及破坏。 3.0.8监测传感器应符合监测期、监测内容与方法的要求,具有稳 定性、耐久性、环境适用性和经济性。 3.0.9监测传感器的最低 温度应满足季冻区气候条件

和使用环境,考虑不同时期对结构监测的需求,为结构设计验证、 结构模型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养护维修以及新方法、新技术 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支持,做到技术先进、方案可行、数据 准确、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3.0.4对需要进行监测的新建市政桥梁应在设计阶段提出具体监 测要求。

4.1.1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外,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验收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pdf,桥梁结 构应进行施工期监测: 1施工过程增设大型临时结构的桥梁; 2施工过程中整体或局部结构受力复杂桥梁;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大型预制构件及特殊截面受温度变化、 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日照等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的桥梁结构; 4 施工过程存在体系转换的重要桥梁结构: 5 施工过程中存在特殊地质条件、特殊环境等特殊情况的桥 梁。 4.1.2 施工期监测的测量仪器和仪表的分辨率应满足桥梁施工期 监测的需要。 4.1.3 施工期监测应统筹考虑成桥荷载试验和运营期监测功能要 求。 4.1.4 施工期监测传感器预埋宜选在不易损伤的位置,宜增加易损 传感器的布设数量。 4.1.5 桥梁成桥时的监测成果可作为运营期监测的初始监测数据。 4.2监测内容 4.2.1施工期监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主梁标高、主拱标高、墩塔 轴线、主梁应力、墩塔应力、索力和温度等。 4坛

4.1.5桥梁成桥时的监测

4.2监测内容 4.2.1施工期监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主梁标高、主拱标高、墩塔 轴线、主梁应力、墩塔应力、索力和温度等。 4.2.2梁式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1 墩、柱应力;

2主梁标高、挠度、应力、温度; 3主梁合拢前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 4.2.3 拱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1 主拱安装标高; 拱座标高、水平位移; 3 连拱中间墩柱应力: 4 分段分层施工的主拱,已成部分关键部位的应力: 5 中承式和下承式拱桥的吊桥索力: 6 肋拱桥横梁标高: 7 采用斜拉扣挂施工和缆索吊装施工的拱桥,对应索塔变形、 索塔应力、扣索索力、锚索索力及环境温度进行监测。 4.2.4 斜拉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小 1 索塔轴线、应力; 2主梁标高、应力、温度; 3斜拉索索力; 4主梁合拢前后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以及 合拢前后主梁应力状态的变化。 4.2.57 悬索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1 索塔轴线、应力: 2主缆线形、索股索力、索鞍偏位、主缆温度; 3 主梁标高、应力; 4吊杆索力、索夹位置。

4.3.1温度监测宜选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4.3.2/变形监测宜选用精密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测 量仪器进行监测,仪器精度不小于下列要求:高程精度正负0.3mm, 角度精度不大于1",距离精度1mm加2ppm。

4.3.3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力监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 式传感器; 2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 4.3.4对于本条未提及的传感器类型,可在进行适用性、可靠性验 证后采用。

4.3.3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4.3.3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力监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 式传感器; 2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 4.3.4对于本条未提及的传感器类型,可在进行适用性、可靠性验 证后采用。 4.3.5传感器精度应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控制需要。 4.4监测点布置 4.4.1 桥梁墩柱、索塔轴线监测截面宜设在分段施工的自然顶面, 4.4.2桥梁墩柱、索塔应力监测截面应选择墩、塔底附近的应力较 大截面,一个截面的测点不宜少于4个。 4.4.3主梁标高监测截面及测点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悬臂浇筑和节段拼装的主梁,主梁标高测点宜设置在各梁 段上表面的前端,一个截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其中:底面 不宜少于1个、顶面不宜少于3个);立模标高测点应设置在各梁 端模板的前端,一个截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其中:底面不 宜少于2个、顶面不宜少于3个); 2支架现浇的主梁,主梁标高监测截面宜设置在墩顶、跨中、 1/4跨、3/4跨,并可视情况增加1/8跨标高监测点,一个截面的测 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其中:底面不宜少于1个、顶面不宜少于3 个)。 4.4.4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及测点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梁式桥主梁应力监测点宜布置在主梁根部、1/4跨、跨中以 及其他控制截面上的上下缘位置,每个测试断面测点不宜少于4 个; 2拱桥主梁和主拱圈应力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拱脚、1/4跨和跨 中,测点应布置在截面的上下缘位置,每截面不宜少于4个测点;

4.3.5传感器精度应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控制需要。

1悬臂浇筑和节段拼装的主梁,主梁标高测点宜设置在各梁 段上表面的前端,一个截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其中:底面 不宜少于1个、顶面不宜少于3个):立模标高测点应设置在各梁 端模板的前端,一个截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其中:底面不 宜少于2个、顶面不宜少于3个); 2支架现浇的主梁,主梁标高监测截面宜设置在墩顶、跨中、 1/4跨、3/4跨,并可视情况增加1/8跨标高监测点,一个截面的测 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其中:底面不宜少于1个、顶面不宜少于3 个)。

3斜拉桥和悬索桥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应选择施工过程结构分 析确定的控制截面,主跨应力监测截面不宜少于3个,一个截面的 应力测点不宜少于4个。 4.4.5主梁温度监测截面及测点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混凝土箱梁温度监测截面宜设在主跨1/4跨位置附近,在 监测截面的上、下、左、右位置均应设置温度测点,每个位置应沿 混凝土箱壁厚度方向的外、中、内布置且不宜少于3个温度测点: 2钢箱梁温度监测截面宜设置在标准梁段位置,测点应较均 匀地布置在钢箱梁内表面的上、下、左、右位置,一个截面的测点 不宜少于4个; 3温度监测截面测点布置可与应力监测综合考虑。 4.4.6悬索桥主缆温度监测截面宜设在主跨跨中位置、主缆1/2垂 度和两索塔附近,主跨较大时可适当增加数量。 4.4.7悬索桥主缆线形监测点宜设置在主缆最大垂度截面的基准 索股上。 4.4.8对于桥宽较大的多箱室结构,应结合箱室设置和结构受力特 点增加横向测点数量。

1每一个阶段施工过程不少于2次施工期监测; 2由监测数据指导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应根据结构应力或变形 速率实时调整监测频次; 3复杂工程的监测频次,应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变形特征、 监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4停工时和复工时应分别进行1次监测。 4.5.2当出现下列情况,应提高监测频次:

2结构受到地震、洪水、台风、爆破、事故等异常情况影响; 3桥梁附近出现异常的地表裂缝和变形等可能影响工程安全 的异常情况。 4.5.3轴线及标高监测频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墩塔轴线监测应在墩塔节段施工前后各进行2次; 2主梁和主拱标高监测应在主梁节段施工前后各进行2次; 3设置纵桥向预应力的主梁,应在纵桥向预应力张拉前后各 进行2次主梁标高监测: 4斜拉桥主梁标高监测应在斜拉索张拉前后各进行2次。 4.5.4应力监测频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梁式桥主要节段施工前后、纵桥向预应力张拉前后应各进 行2次应力监测; 2拱桥主要节段施工前后、分层浇筑前后、拱上建筑施工前 后应各进行2次应力监测; 3斜拉桥主梁节段施工前后、斜拉桥索张拉前后、纵桥向预 应力张拉前后应各进行2次应力监测 4悬索桥主梁节段施工前后应各进行2次应力监测; 5桥面铺装施工完成前后应各进行2次应力监测。 4.6监测数据分析 4.6.1施工期监测前应对结构与构件进行施工过程的结构模拟分 析,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力验算应按照桥梁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或现行规范要求进 行; 2可根据工程实际计入基础沉降、温度作用、风荷载等内容; 3/充分考虑实际工序、临时工程、易出现风险的中间工况等 内容、当施工方安调敕时、 应依据调救左安及时调

析,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力验算应按照桥梁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或现行规范要求进 行; 2可根据工程实际计入基础沉降、温度作用、风荷载等内容; 3充分考虑实际工序、临时工程、易出现风险的中间工况等 内容,当施工方案调整时,应依据调整方案及时调整

4结构分析应采用实测的构件尺寸、材料性质、荷载大小进 行,未施工结构的假定参数应按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检测、调整和修 正。 4.6.2施工期监测数据分析应具备结构材料、荷载、受力、几何尺 寸、环境等基础数据。 4.6.3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尽快进行处理,关键性数据应实时进行 分析处理并进行判断,异常数据应及时进行核查确认。 4.6.4在施工期监测数据分析后,应对其真伪性进行一次综合的分 析和识别。 4.6.5施工期的监测预警应根据安全控制与质量控制的不同目标, 对监测的构件或节点,提出相应的限值要求和不同危急程度的预警 值,预警值应满足相关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4.6.6施工期监测出现监测数据超出容许值时,应及时预警,立即 将信息向施工现场反馈,并根据风险程度发出指令,采取相关的应 急和防范措施

4.7.1施工期的监测报告应

4.7.1施工期的监测报告应分为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阶段性 报告应在监测期结合施工阶段定期提交,总结性报告应在监测结束 后提交。 4.7.2监测报告应满足监测方案的要求,数据详实、内容完整、结 论明确,可为桥梁施工期的结构性能评价提供真实、准确、可靠、 有效的监测数据和结论

4.7.2监测报告应满足监测方案的要求,数据详实、内容完整、结

4.7.2监测报告应满足监测方案的要求,数据详实、内容完整、结 论明确,可为桥梁施工期的结构性能评价提供真实、准确、可靠、 有效的监测数据和结论

1/项目及施工阶段概况,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桥梁结 构的庄要参数,与监测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2监测方法和依据,主要包括: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监测 期和频次,监测参数,采用的监测设备及设备主要参数,测点布置,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结果及预警值: 3监测结果,主要包括:监测期各测点监测参数的监测结果 与结构分析结果的对比情况,预警情况及评估结果,测点的变化情 况,对监测期异常情况的处理记录: 4监测结论及建议,主要包括:监测的具体结论,监测过程 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监测结论对桥梁后期建设的建议; 5预警报告、处理结果及相关附件。 4.7.4总结性监测报告应能够反应整个监测期内的监测情况,报告 内容应包括各阶段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桥梁结构(成桥)状 态与设计状态的对比分析并对桥梁状态做出评价。 4.7.5监测记录应在监测现场或监测系统中完成,记录的数据、文 字及图表应真实、准确、清晰、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4.7.6监测方案、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应在每个阶段实时进行归档 监测报告中应包括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的计算书、结构变形及应变监 测的监测原始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记录,预警 报告及处理结果

5.1.2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的规 定,属于I类养护类别的桥梁应进行运营期监测; 2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的规 定,经现场重复荷载试验其结果属于D级或E级的桥梁,经维修 处理后继续运营的,应进行运营期监测 3跨越铁路、轨道、城市主干道、江河以及互通立交等重要 节点桥梁宜进行运营期监测: 4主要承重构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的桥梁宜 进行运营期监测。 5.1.3对于在施工期就采取监测的市政桥梁,竣工交付进入运营期 的监测内容选择和测点布置应充分利用施工期实施成果,满足经济 性和适用性。 5.1.4市政桥梁运营期监测应与桥梁检测和养护管理相结合。 5.1.5对需要进行大修、加固及改扩建的市政桥梁,宜同步实施监 测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5.1.2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下

5.1.4市政桥梁运营期监测应与桥梁检测和养护管理相结合。

5.1.6市政桥梁运营期监测的维护与管理

5.2.1运宫期监测内谷应根据币政桥 构设计和监测功能确定 5.2.2运营期监测内容应包括环境与荷载监测、结构响应监测;结 构响应监测包括结构局部响应监测与结构整体响应监测: 1环境与荷载监测内容主要有: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地 震动响应、车辆荷载、基础冲刷,应结合季冻区的气候特点,选择 增加基础冻胀、冻融循环、雪荷载、除冰盐(氯离子)监测内容 2结构局部响应监测内容主要有:应力监测、索力监测、支 座反力监测、裂缝监测: 3结构整体响应监测内容主要有:变形监测、位移监测、振 动监测、倾角监测。

5.2.3梁桥运营期应监测内容如下

1车辆荷载、温度、湿度; 2主梁应力、主梁挠度、桥梁振动、伸缩缝位移。 5.2.4拱桥运营期应监测内容如下: 1车辆荷载、温度、湿度; 2吊杆索力、系杆索力、主梁挠度、桥梁振动、各控制截面 应力、拱脚位移、伸缩缝位移。 5.2.5斜拉桥运营期应监测内容如下: 1车辆荷载、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2各控制截面应力、桥塔空间变位、桥梁振动、斜拉索索力、 主梁挠度、伸缩缝位移。 5.2.6悬索桥运营期应监测内容如下: 1/车辆荷载、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2各控制截面应力、桥塔空间变位、桥梁振动、主缆索力、 吊索索力、主缆空间变形、主梁挠度、锚碳位移、锚碳压力、伸缩

1车辆荷载、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2各控制截面应力、桥塔空间变位、桥梁振动、主缆索 吊索索力、主缆空间变形、主梁挠度、锚位移、锚锭压力、

5.2.7不同桥型的监测内容除应符合本章第5.2.1~5.2.6条外,尚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遵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经济适用”的原则

1风速和风向监测可选用三向超声风速仪或机械式风速仪; 2温度监测可选用热电偶、热电阻或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等 3湿度监测可选用氯化锂湿度计、电阻电容湿度计或电解湿 度计等; 4地震动响应监测宜选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应符合 5车辆荷载监测宜选用动态称重系统: 6基础冲刷监测宜选用测深仪、流速仪及具有连续输出功能 的水位计; 7基础冻胀监测宜选用振弦式多点位移计; 8雪荷载监测宜选用埋入式路面状况检测器; 9冻融循环监测宜选用温湿度传感器和振弦式应力传感器: 10除冰盐(氯离子)监测宜选用多电极传感器或埋入式路面 状况检测器。 5.3.3结构局部响应监测内容传感器选型宜符合下列规定: 1应力监测宜选用电阻应变传感器、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或光 纤光栅应变传感器,长期监测选择可选择后两类传感器: 2索力监测宜选用磁通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 (频率法)等; 3支座反力监测宜选用测力支座:

4裂缝监测宜选用振弦式测缝计、应变式裂缝计或光纤类位 移计。 1主梁挠度监测宜选用连通管原理的静力水准仪或液压式传 感器等; 2主梁端部伸缩缝位移监测宜选用拉绳式或磁致伸缩式位移 计等; 3结构空间变形监测宜选用GPS系统、北斗系统或倾斜仪等: 4振动监测宜选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 器可选用力平衡式、电容式或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5.3.5常规监测内容对应传感器技术指标宜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 规定。

5.4.1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反映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 且应布置在监测参数值最大的位置上; 2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应根据桥梁类型、设计要求、监测内 容及结构分析结果确定: 3宜合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原则,减少监测点布置数量,同 时重要部位应增加监测点数量; 4监测点位置应便于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更换; 5监测点位置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干扰性能,宜减少信号传 输的距离。 5.4.2环境与荷载监测点布置符合下列规定: 1风速风向监测点宜选择在桥面两侧、塔顶、拱顶,其安装 位置应尽量能够监测自由场风速和风向:

2温度监测点应根据截面温度梯度及结构整体升温和空间分 布特点,布置在温度梯度变化较大位置,宜对称、均匀,反映结构 竖向及水平向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同时宜与应变监测的温度补偿测 点统一设计,实现数据对比; 3湿度监测点不宜少于两个,宜布设于桥梁结构内外湿度变 化较大和对湿度敏感的桥梁结构内部或外部; 4地震动响应监测点应布置在相对固定不动、接近大地的位 置,安装于大桥承台顶部、索塔根部及锚锭的锚室内: 5车辆荷载监测点应布设在主桥上桥方向振动最小、且在路 基或有稳定支撑的混凝土结构铺装层内,应覆盖所有车道: 6基础冲刷监测点宜根据专项研究报告、桩基类型,选择冲 刷速率、冲刷深度最大区域及桩基薄弱区域进行布置; 7基础冻胀监测点宜布设在索塔、拱脚段、锚位置及易受 冻胀影响部位; 8雪荷载监测点宜布设在主桥1/4跨、跨中桥面位置; 9冻融循环监测点宜布设在受力较大或影响结构整体安全的 关键构件、截面和部位; 10除冰盐(氯离子)监测点宜选择受除冰盐侵蚀荷载作用的 典型区域及典型节点。

5.4.3结构局部响应监测点布置符合下列规定:

1应力监测点应根据结构计算分析选择受力较大或影响结构 整体安全的关键构件、截面和部位。同时,对受力复杂的构件、截 面和部位可布设多向应变计(应变花)进行监测: 2索力监测点应根据拉索主要参数选择有代表性、索力较大、 拉索应力变化较大的拉索进行监测: 3支座反力监测点宜选择容易出现横向失稳发生倾覆性破坏 的独柱桥梁、弯桥,以及基础易发生沉降、存在负反力等桥梁的关 键支座:

4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桥梁关键部位的裂缝进行监测,宜根据 裂缝的走向和长度,分别布设在裂缝的最宽处和裂缝的末端。

5.4.4结构整体响应监测点布置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空间变形和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 下主梁、索塔、主缆、主拱、拱脚等关键构件的挠度、位移和倾角 发生变化最大或较大的位置; 2振动监测点应选择在桥梁结构振动敏感处,避开节点位置 并根据桥梁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振型特点以及所需监测振型阶数 综合确定。 人

5.4.5不同桥型的监测点布置除应符合本章第5.4.1~5.4.4条外

5.5.1运营期监测频次应采取长期实时监测,分时段确定数据采集 频次,应能满足数据分析、安全预警及结构评估要求。 5.5.2相应监测内容的监测频次要求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的有关规定。

5.5.1运营期监测频次应采取长期实时监测,分时段确定数据采集

5.5.3监测数据达到预警

5.6.1监测数据分析应设定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应结合长期数 据积累分析及桥梁承载力性能分析结果提出,应满足设计及被监测 对象的控制要求。

5.6.1监测数据分析应设定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应结合长期数 据积累分析及桥梁承载力性能分析结果提出,应满足设计及被监测 对象的控制要求。 5.6.2环境与荷载监测数据分析符合下列规定: 1分析风荷载监测数据,宜包括最大风速、平均风速、风向 与各等级风速占比等:

5.6.2环境与荷载监测数据分析符合下列规定:

1分析风荷载监测数据,宜包括最大风速、平均风速、风向 与各等级风速占比等:

2分析温度监测数据,宜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构件断 面最大温度梯度等: 3分析湿度监测数据,宜包括构件内外湿度最大值、平均值 和超限持续时间等; 4分析地震动响应监测数据,宜包括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 持续时间、频谱和反应谱等; 5分析车辆荷载监测数据,宜包括通过桥梁的车流量、车型 轴重、总重、车速及超载车辆比例等车辆荷载参数,得出车辆荷载 日、月、年最大值及其分布规律; 6分析基础冲刷监测数据,宜包括冲刷深度和冲刷速率的最 大值,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7分析基础冻胀监测数据,宜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温 8分析雪荷载监测数据,宜包括桥面积雪厚度; 9分析冻融循环监测数据,宜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温 度平均值及冻融循环次数; 10分析除冰盐(氯离子)监测数据,宜包括氯离子浓度的变 化值。 5.6.3结构局部响应监测数据分析符合下列规定: 1分析应力监测数据,宜包括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并应与桥梁设计规范、材料允许值、设计最不利值进行对比; 2分析索力监测数据,宜包括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并应与成桥索力、设计容许索力、破断索力进行对比; 3分析支座反力数据,宜包括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最 大变化量等。 5.6.4结构整体响应监测数据分析符合下列规定: 1分析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宜包括平均值和绝对最大值,宜 进行挠度与温度、车辆荷载的相关性分析,横向位移和挠度与风速 风向的相关性分析:

2分析伸缩缝位移监测数据,宜包括绝对最大值和累计位移, 宜进行与温度和车辆荷载的相关性分析: 3分析振动加速度监测数据,宜包括绝对最大值和最大均方 根值,宜进行结构振动与风速风向及车辆荷载的相关性分析; 4分析模态参数,宜包括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

5.7.1运营期监测应实现对桥梁结构状态评估的要求。 5.7.2结构状态评估应包括安全预警与安金评估两方面。 1安全预警应包括:预警级别、预警位置与预警值: 2安全评估应包括评估依据、评估级别和评估结论。 5.7.3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安全评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应变计算应力时应考虑温度对应变的影响,对钢筋混 凝土桥梁还应考虑收缩、徐变对应变的影响; 2监测点处应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当小于设计值说明监 测点处应力状态正常;当大于设计值时,监测点处应力状态异常; 3当索力小于设计值时,可判定索体结构处于正常状态:否 则,判定索体结构状态异常; 4应基于桥梁构件实际物理特性参数、几何特性参数以及结 构边界条件建立有限元模型: 5利用环境、车辆荷载及结构响应,计算结构整体内力和线 形,与设计值进行对比,结构整体内力和线形满足桥梁设计规范要 求,判定结构处于正常状态;否则,判定结构状态异常。 5.7.4利用桥梁结构动力特性进行安全评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基于监测的加速度,采用模态参数分析获取结构动力特 性;/ 2获取的结构动力特性应与设计值进行对比:

B.0.1常规监测内容对应传 指标宜符合表B.0.1的规

表 B.0.1 常规监测内容传感器技术要求

1类型桥梁运营期监测点布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GB/T 4796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GB/T4797. + 《道路交通气象环境埋入式路面状况检测器》JT/T715 《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T/T1037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99

3.0.1桥梁结构在施工期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精度,需要进行定期 监测;建成投入运营后,为了能获取结构日常工作状态以及在出现 特殊状况时结构的响应情况,为结构的安全进行评估,需要进行实 时监测。 3.0.2监测系统应该具有传感、采集、传输、存储、数据处理及管 理、预警及状态评估功能,构成监测系统的完整链条,缺一不可。 3.0.3对市政桥梁进行监测应能评估分析桥梁在所处环境条件下结 构发展事态及其对结构安全运营造成的潜在威胁,确保结构安全; 对桥梁日常运营和发生意外灾害时,对结构的健康状态、结构安全 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给桥梁管理部门提供等级预警信息,为结构 维修提供建议:论证设计、施工两阶段的参数、工艺的有效性,对 设计和施工进行后期验证;为新方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建议。 通过结构振动监测数据,获取自振频率、振型、模态阻尼比,如有 特殊要求,可获取模态刚度、模态质量等参数。 3.0.4在设计阶段,出现下述情况时,设计单位需明确提出监测要 求: 1设计单位采用的桥梁结构计算简化模型需要通过监测手段 来验证和调整时: 2主要承重构件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施工时难以保证安全 3施工方案难度大,施工时可能会影响到周围建(构)筑物的 安全时, 4/桥梁结构形式非常复杂,施工时需要进行体系转换时,例如 大跨度桥梁合龙等。

4.1.3施工期安装的监测设备可接入运营期使用。 4.1.4为保证施工期监测数据的有效采集,在预埋传感器时应充分 考虑实际施工情况、传感器类型和传感器的有效保护手段,确保传 感器的存活数量。

4.1.3施工期安装的监测设备可接入运营期使用。

4.1.4为保证施工期监测数据的有效采集,在预埋传感器时应充分

4.2.2梁式桥的监测重点是主梁标高和结构应力及温度监测,墩高 大于20m还需要增加墩柱偏位监测。主梁标高监测含桥梁关键部位 的标高、挠度(跨中、1/4跨、其他度变形较大部位)、桥梁线性 等内容。 4.2.3拱桥的监测重点主要是拱肋的线形、索力和应力及温度等监 测。 4.2.4斜拉桥的监测重点是主梁标高和斜拉索力,索塔轴线在建时 般都会预偏。 4.2.5悬索桥的监测重点是主缆线形(尤其是基准索股的线形)、主 梁标高、索塔轴线(索塔在建造时一般有预偏)。 4.3监测方法 4.3.3未斤顶油压表法也可以测定索力,但该方法仪在斜拉索张拉 时使用,在斜拉索张拉时,可利用该方法测定的索力对动测法或压 力环法监测的结果进行修正。

4.3.3千斤顶油压表法也可以测定索力,但该方法仅在斜拉索张拉 时使用,在斜拉索张拉时,可利用该方法测定的索力对动测法或压 力环法监测的结果进行修正。

4.4.1桥梁墩柱、索塔轴线监测点的设置应能反映墩、塔实际倾斜 情况。

情况。 4.4.3主梁标高监测截面的测点布置,一般应根据主梁截面形式和 截面宽度确定,本条仅以常见的单箱单室混凝土箱梁为例给出。对 于多箱室的混凝土主梁截面和钢箱梁及其他异形截面,应适当增加 监测点,以满足控制主梁截面总体标高为目的。人

4.4.4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布置,

面,主要为墩附近截面(靠近最大负弯矩位置)、跨中截面(最大 正弯矩位置)和主梁截面变化处截面。主梁应力监测截面测点布置, 主要根据截面形式和截面宽度结合结构计算确定,本条仅以常见的 梁式桥单箱单室混凝土箱梁、斜拉桥和悬索桥钢箱梁为例给出。对 于多箱室的混凝土主梁截面和其他异形截面,应适当增加监测点, 以满足控制主梁截面总体应力为目的的设置。

4.4.5主梁温度监测的目的在于监测主梁内外温差、日照温差及季

4.5.1应按要求的监测频次实施监测,监测数据采集方式可采用自 动采集与人工测量相结合,每个阶段指的是施工期间可根据施工工 序进行划分。

4.5.3轴线及标高监测主要考虑轴线及标高发生相对较大变化的工

4.5.3轴线及标高监测主要考虑轴线及标高发生相对较大变化的工 况。对于常见的混凝土箱梁,在悬臂较短时,纵向预应力张拉工况 对主梁的标高影响很小,在此阶段可不进行主梁标高的监测,

4.6.1结构分析包括内力验算与变形分析。内力验算包含承载力验 算和内力验算。为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在参数选取时,若实测参数 在结构结算中偏安全,应采用设计参数进行结构分析;若实测参数 与设计值差异较大时,应分析产生原因和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4.6.3关键性数据是指影响结构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的主要监测参数 异常数据是指影响结构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的主要监测参数,异常数 据是指个别数据明显偏离预期的情况。

4.6.5预警值应根据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结果设定,根据预警等

4.7.3项目及施工阶段概况包括建设、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工程概 况、监测目的和要求、项目起始时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施工进 度等。预警报告为监测期间监测预警时监测单位发出的监测预警记 录。

4.7.4总监测报告是对整个监测阶段的总结,应对整个监测阶

结构及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汇总,内容涵盖阶段性监测报告的 全部主要内容,并且有归纳和总结。

梁,对于互通立交部分,桥梁结构错综复杂,需要进行监测,来时 刻获取其受力状态,为养护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另外,监测不只局 限于重要节点,宜对典型梁段进行监测,构建桥梁集群化监测体系: 4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 艺的桥梁结构层出不穷,随之而来对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 性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设计与实际工作状态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设计值是否全面真实地反 映了结构的各种变化,需要采用监测技术手段进行验证,论证设计 和施工两阶段的参数、工艺的有效性,对设计和施工进行后期验证, 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建议。 5.1.3运营期与施工期监测时间段不同,荷载分布及变化情况也不 同,其监测目标、功能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但具有许多共同特点: 1都是通过测量桥梁结构的各种响应(应力、变形及位移等) 来了解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从而判断结构的安全性: 2除监测桥梁结构自身的工作状态,还强调对结构所处环境 (风、温度、地震、雨雪等)的监测和分析,以分析环境对结构受 力状态的影响程度; 3在桥梁结构施工期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施工质量:在运营期 传感器主要用于连续地监测结构状态,力求获取结构的信息完整连 续。两个阶段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可基本延续,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连 续一致性。 5.1.45.1.5城市桥梁绝大部分的建设年代较早,桥龄较长,其中 危桥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对城市桥梁常用的检查措施基本上 以人工检测为主,包括常规定期检测和结构定期检测。但人工检测 仅能对明显的问题做出定性判断、难以定量,且仅能确定检测时桥 梁的健康状态,不能够有效保证两次检测之间的安全状态。所以很 有必要在进行桥梁大修、加固或改扩建时,实施监测工作,时刻获 取结构的运营状态,达到实现对桥梁结构信息化养护管理的目的

梁,对于互通立交部分,桥梁结构错综复杂,需要进行监测,来时 刻获取其受力状态,为养护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另外,监测不只局 限于重要节点,宜对典型梁段进行监测,构建桥梁集群化监测体系; 4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 艺的桥梁结构层出不穷,随之而来对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 性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设计与实际工作状态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设计值是否全面真实地反 快了结构的各种变化,需要采用监测技术手段进行验证,论证设计 和施工两阶段的参数、工艺的有效性,对设计和施工进行后期验证 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建议。

5.1.3运营期与施工期监测时间段不同,荷载分布及变化情况

危桥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对城市桥梁常用的检查措施基本上 以人工检测为主DL/T 1988-2019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测定法 U 型管振荡法,包括常规定期检测和结构定期检测。但人工检测 仅能对明显的问题做出定性判断、难以定量,且仅能确定检测时桥 梁的健康状态,不能够有效保证两次检测之间的安全状态。所以很 有必要在进行桥梁大修、加固或改扩建时,实施监测工作,时刻获 取结构的运营状态,达到实现对桥梁结构信息化养护管理的目的

5.2.2吉林省属于寒冷地区,对于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桥梁关键基 础冻胀位移、冻融循化受力变化,冬季降雪造成的桥面积雪荷载 有必要进行监测。 变形监测一般包括主梁挠度、主梁水平位移、桥塔空间变位、 锚锭位移、主缆变形、拱肋变形、拱脚位移等;应力监测应包括主 梁、拱肋、桥塔关键截面应力;索力监测应包括主缆索力、斜拉索 索力、吊杆(吊索)系杆索力:振动监测可包括结构自振频率、振 型及阻尼比;基础沉降监测应包括桥墩沉降、拱脚沉降、桥塔沉降。

5.3.4主跨大于150m的拱桥宜在拱顶采用GPS系统或北斗系统监 测空间变形;斜拉桥索塔塔顶变形监测宜采用倾斜仪、GPS系统或 北斗系统;主跨跨度大于或等于200m的斜拉桥宜在主梁跨中采用 GPS系统或北斗系统监测整个截面竖向、横向、纵向及扭转位移; 悬索桥主缆变形监测宜选用GPS系统或北斗系统;索塔塔顶变形监 则宜采用倾斜仪、GPS系统或北斗系统;主跨跨度大于600m的悬 索桥宜在主梁跨中采用GPS系统或北斗系统监测整个截面竖向、横 向、纵向及扭转位移。

5.4.1,监测点布置是捕捉监测内容有效信息的关键环节,测点要能 反映监测内容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在结合结构分析结果布置测 点时,宜对结构的内力分布、变形和动力特性等作全面的分析,选

择结构响应及变形较大的部位,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测点位置。 测点的数量既要考虑到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又要考虑经济性。

5.5.1桥梁运营期监测周期一般比较长,重要结构为全表

5.5.1桥梁运营 付品伙 期,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海量的监测数据,为了保证对采集 数据的科学存储与管理T/CEC 145-2018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系统调试与验收规范,需分时段确定数据采集频次,满足数据分 析、安全预警及结构评估要求。 人

5.6.1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特殊分析,统计分析包括最大值、 最小值、均值、均方根值、累计值等统计值:特殊分析包括风参数 分析、模态分析等。采集数据应以日、月、年为统计间隔获得其统 计值。温湿度、应变、位移等监测变量,应给出以日、月、年为统 计间隔的统计值。

进而对桥梁结构的物理特性进行监测。结构物理特性的改变被进 步用来对结构的损伤严重程度和位置进行预测。 5.7.6模型修正是利用结构实测数据(一般是模态参数)来修正结构 的初始理论模型,使修正后的结构模型的响应与结构的实测响应相 一致。而用模型修正法进行损伤识别时,应把有限元基准模型作为 结构的初始理论模型,把损伤后的结构响应作为结构实测数据修正 后的结构模型与初始基准模型的差异即反映为结构的损伤。 若有高精度的有限元基准模型可供利用时,可采用模型修正的 方法进行结构物理参数辨识进而实现结构损伤识别的目的。模型修 正法进行损伤识别是根据实测数据修正现有模型,修正后模型与原 模型的差异即为结构损伤,因此在用模型修正方法进行损伤识别前 应具备与损伤前实测数据吻合的高精度有限元基准模型。模型修正 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方法。 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数据的非参数化非线性建模方法,其用于 损伤识别的基本步骤,是构建结构的损伤数据集合,对神经网络进 行训练,校验神经网络的有效性,利用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进 行损伤识别。结构的损伤数据应根据用途划分为训练集、校验集、 测试集。为了得到较好的结果,训练集一般应进行归一化。神经网 络近年来在结构损伤识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 有: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概率神经网络、自组织神经网络 和模糊神经网络等,其中,最为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为BP神经网 络和RBF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应根据所解决的问题来选 择,也可采用试错法或遗传算法以及其他优化方法确定。 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 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 解的方法。遗传算法将问题的求解表示成染色体(在计算机语言中 般用立进制码串表示),从而构成一个染色体群,将他们置于问题 的环境中,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通过不断循环执行选择、交又、 变异等操作,逐渐逼近全局最优解。遗传算法对其目标函数即不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