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pdf

GB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169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pdf

5.1.1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方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 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受力可靠、加固费用低廉 彻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适用于柱、墙和带壁柱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 间长,养护期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 物净空有一一定的减小。本条给出了柱、墙和带壁柱墙加固设计常 用的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方法。 5.1.2本条规定的加固后砖砌体柱和砖砌体墙的计算截面宽度 取值,如图5.1.2(a)、(b)易于理解,无需说明;对加固后的 带壁柱砌体墙计算截面的宽度取值: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 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相关规定制定的。 5.1.3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应严格要求做好界面 处理,并采取措施保证粘结质量,以使原构件与新增部分的结合 面能可靠地传力、协同工作。只有界面处理和粘结质量合格,方 可采用按整体截面进行计算的假定 5.1.4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方法,由于受原砌体构件应力 应变水平的影响,虽然不能简单地按现行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计 经遍音之亿成无加周注简中得至

5.1.1钢筋混凝土面层力

5.1.4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方法北京市菜户营桥下辅路道路大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于受

应变水平的影响,虽然不能简单地按现行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计 算,但该规范的基本假定具有普遍意义,仍应在加固计算中得到 遵守。

2.1在满足构造要求情况下,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后 构可看成砌体与钢筋混凝土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因此可以

结构可看成砌体与钢筋混凝土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

5.4.2原砌体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规定相同;而钢筋混凝土面层的贡献,根据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在截面抗震验算中所建立 的概念,可以简单地认为其抗震承载力与非抗震下的抗剪承载力 相同,仅需将后者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即可。这是一种偏于 安全的处理方法。

5.5.1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保证加固施工时后浇混凝土的灌注质 量,以及必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作出的。调查和施工经验均 表明,如果后浇混凝土的截面厚度小于60mm,则浇捣比较困难 且不易密实;当采用喷射混凝土法施工时,其质量易控制,故厚 度可适当减小。

C25),主要是为了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原砖砌体构件界面以及它 与新加受力钢筋或其他加固材料之间能有足够的粘结强度,使之 能达到整体共同受力。上条已提及,因加固所需的后浇混凝土,

其厚度一般较小,浇灌空间有限,施工条件较差。调查和试验均 表明,在小空间模板内浇灌的混凝土均匀性较差,其现场取芯确 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能要比正常浇灌的混凝土低10%左右, 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其强度等级。 应指出的是,自前使用的膨胀剂均存在着回缩的问题,不能 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将直接涉及加固结构的安全,故作此规定。 5.5.3~5.5.6主要是根据结构加固工程的实践经验和有关的研 究资料作出的规定,其自的是保证原构件与新增混凝土的可靠连 接,使之能够协同工作,以保证力的可靠传递,从而收到良好的 加固效果

5.1.1、6.1.2这两条明确规定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的 活用范围及加固墙体的基本要求。为了使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 固法加固有效,除了应注意提高砌体受压承载力外,还应要求原 彻体构件的碰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干M2.5:当加固墙体受剪 承载力时,除应要求原砌体构件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1外,还在第6.5节的构造规定中强调了以下几点:①钢筋网 与墙面应有间隙及锚固;②钢筋网应与原构件周边牢固连接: ③砂浆面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采取 了这些措施,才能保证加固工程的安全。 6.1.3块材重风化(酥碱)的砌体,因表层损失严重及刚度 退化加剧,面层加固法很难形成协同工作,其加固效果甚微。故 此,本条规定了不应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进行加固

6.2.1、6.2.2这两条的设计概念和计算方法,与本规范第5章 5.2节完全一致,只是根据砂浆面层的特性,调整了砂浆强度利 用系数和钢筋强度利用系数。 6.2.3试验表明,当砂浆面层天于50mm后,增加其厚度对加 固效果提高不大,故作出了应改用钢筋混凝士面层的规定

6.3.1本规范采用了以下假定,即: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 后的砌体墙平面内抗剪承载力,可以近似地用原砌体的抗剪承载 力加上钢筋网片砂浆面层的贡献来描述。据此,给出了具体计算

6.3.1本规范采用了以下假定,即: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

6.3.2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是参照已有

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对砖墙加固作用的科研成果来制定的。这 果一般认为钢筋应力较小,约为其设计强度的20%~30%。

6.4.1原砌体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与国家标准《

6.4.1原砌体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与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2001规定相同。至于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 的贡献,可以简单地认为其抗震受剪承载力与非抗震下的受剪承 载力相同(参见5.4.2条文说明)。这样的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6.5.1~6.5.9这儿条规定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对砂浆 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及钢筋的构造要求。为保证加固发挥 最大效果,规定了广受压构件加固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15和受剪构件加固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与此同 时,还强调了以下几点: 1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距离墙面的间隙: 2钢筋与墙面的锚固; 3钢筋与周边构件的连接。 试验及实际工程检测表明,钢筋网竖筋紧靠墙面会导致钢筋 与墙面无粘结,从而造成加固失效。试验表明,采用5mm的间 隙,两者可有较强的粘结。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规定,以 保护钢筋,提高面层加固的耐久性

7.1.1外包型钢加固法常用角钢约束砌体砖柱,并在卡具卡紧 的条件下,将缀板与角钢焊接连成整体。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 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十分可 靠,适用于不充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文要求大幅度提高截 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 以钢结构的防护措施。试验研究表明,外包钢加固砖体短柱, 不仅可以提高强度,而且可延迟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具有很好的 塑性。但角钢与砌体间应贴紧,角钢上顶大梁,下抵基础,缀板 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角钢有效地承担分配的荷载,且使砌体强 度得以提高。本条给出了柱加固设计常用的外包型钢加固方式。

7.2.1试验表明,外包型钢对原柱的横向变形有约束作用,使 原柱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原柱的承鐵力。由于 约束作用与钢构架的构造及施工质量有很大关系,受力机理复 杂,研究不够充分,因此计算中不考虑药束作用对承载力的提 高,仅将其作为安全储备。 外包型钢加固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外包型钢加固 法是型钢直接外包于被加固构件四周,型钢与构件间无任何连 接。这种加固法不考虑结合面传递剪力。式加固法又分成两 种:一种是用改性环氧树脂胶压注的方法,将角钢粘贴在砌体构 件上;另一种是角钢与被加固构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中间压 注灌浆料,实际上是一种外包型钢和外包混凝土相结合的复合加 固法。由于砌体强度等级偏低,整体性差,其界面即使采用结构

胶粘结,也难以有效地传递剪力。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 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曲破坏;这也说明角钢与砌体不能形成整体 截面共同工作。因此无论是干式还是湿式,不论角钢与砌体柱接 触面处涂布或灌注任何粘结材料,计算中均不能考虑其粘结作 用。由于以上原因,计算加固后构件承载力时,外包型钢与原构 件所承受的外力按各自的刚度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分别计算。 对已有腐蚀、裂缝或其他严重缺陷的原柱,原柱强度和刚度 均受到削弱,因此引入刚度降低系数。同时,应先剔除腐蚀层并 修补后再进行加固,并根据缺陷情况选取原砌体的刚度降低系数 m。考虑到外包型钢与原构件的协同工作条件较差,因此弯矩 分配时引人协同工作系数m二0.9。 本条采用的是截面刚度近似计算公式,与精确计算公式相 比,仅略去型钢绕自身轴的惯性矩,其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很小, 完全可以不计。 7.2.2角钢在轴向力和砖砌体侧向压力作用下,两缀板间角钢 产生压恋应力砌体 西山坛

均受到削弱,因此引入刚度降低系数。同时,应先剔除腐蚀层并 修补后再进行加固,并根据缺陷情况选取原砌体的刚度降低系数 m。考虑到外包型钢与原构件的协同工作条件较差,因此弯矩 分配时引人协同工作系数m二0.9。 本条采用的是截面刚度近似计算公式,与精确计算公式相 比,仅略去型钢绕自身轴的惯性矩,其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很小, 完全可以不计。: 7.2.2角钢在轴向力和砖砌体侧向压力作用下,两缀板间角钢 产生压弯应力,砌体侧向压应力一般不是太大,且主要由缀板承 受,对角钢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对角钢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 一者,四肢角钢加工不可能绝对均匀,在试验中虽然精心制作仍 有误差,试验中四肢角钢的应变值不一致充分说明了这点,一般 可根据施工精度和承受荷载的特点取0.85~0.95钢材强度折减 系数;二者,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 曲破坏,说明缀板间的单肢验算不可忽略。

产生压弯应力,砌体侧向压应力一般不是太大,且主要由缀板承 受,对角钢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对角钢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 一者,四肢角钢加工不可能绝对均匀,在试验中虽然精心制作仍 有误差,试验中四肢角钢的应变值不一致充分说明了这点,一般 可根据施工精度和承受荷载的特点取0.85~0.95钢材强度折减 系数;二者,从试验破坏情况来看,角钢多是在两缀板间弯扭屈 曲破坏,说明缀板间的单肢验算不可忽略

7.3.1钢材屈服强度越大,其强度利用系数就会越小。所以加 固时不宜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钢材。 7.3.2、7.3.3尽管从试验和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明,外包型钢 加固砌体可以大幅度提高砌体的承载力。但其加固效果仍与构造 是否恰当,施工是否符合要求有很大关系。为加强角钢肢之间的 联系,沿柱轴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与角钢焊接的封闭式缀板作为

3.1钢材屈服强度越大,其强度利用系数就会越小。所以 时不宜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钢材。

固砌体可以大幅度提高砌体的承载力。但其加固效果仍与构 否恰当,施工是否符合要求有很大关系。为加强角钢肢之间 系,沿柱轴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与角钢焊接的封闭式缀板件

横向连接件,以提高钢构架的整体性与共同工作能力;为此,应 采用工具式卡具勒紧、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粘贴或灌浆料压注等 方法使角钢肢紧贴于砌体表面,以消除过大间隙引起的变形。 7.3.4为保证力的可靠传递,消除间隙引起的变形不协调,使 角钢有效分担砖柱的荷载,角钢的上下两端应与结构顶层构件和 下部基础可靠地锚固。 7.3.5为保证力的可靠传递,角钢必须通长、连续设置,中间 不得断开。若角钢长度受限制,应通过焊接方法接长。 7.3.6加固完成后,之所以还需在型钢表面喷抹高强度水泥矿 浆保护层,主要为了防腐蚀和防火:但若型钢表面积较大,很可 能难以保证抹灰质量。此时,可在构件表面先加设钢丝网或用胶 粘方法分散洒布一层豆石,然后再抹灰,便不会发生脱落和 开裂

横向连接件,以提高钢构架的整体性与共同工作能力;为此,应 采用工具式卡具勒紧、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粘贴或灌浆料压注等 方法使角钢肢紧贴于砌体表面,以消除过大间隙引起的变形。

角钢有效分担砖柱的荷载,角钢的上下两端应与结构顶层 下部基础可靠地锚固

不得断开。若角钢长度受限制,应通过焊接方法接长。 7.3.6加固完成后,之所以还需在型钢表面喷抹高强度水泥砂 浆保护层,主要为了防腐蚀和防火,但若型钢表面积较大,很可 能难以保证抹灰质量。此时,可在构件表面先加设钢丝网或用胶 粘方法分散洒布一层豆石,然后再抹灰,便不会发生脱落和 开裂。

8.1.1、8.1.2预应力加固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虽然很 好,但对变形敏感的砌体结构却不尽然。因此,作出这两条规定 予以必要的限制。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在采用预顶力方法加固时,对原结构局压区应进行校 核,防止局压破坏。 二是采用外加预顶力撑杆对砖柱进行加固,虽能较大幅度提 高柱的承载能力,但不应用于温度在60℃以上的环境中。

8.2.1采用预应力撑杆加固轴心受压砌体柱的设计步骤较为简 单明确。撑杆中的预顶力主要是以保证撑杆与被加固柱能较好地 共同工作为度。故施加的预应力值,不宜过高,且应在施工过 程中严加控制为妥。 8.2.2基于砌体柱的抗拉能力弱,对偏心受压情况,仅允许组

8.3.1、8.3.2预顶力撑杆适宜用横向张拉法施工。其建立的预 顶力值也比较可靠。这种方法在原苏联采用较多,也有许多工程 实践经验表明该法简便可行。因此,可参考H.M.OHYPMEB 所著的《工业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简易补强法》(中译本)一书。

发合材的支力特性,本茶规定这种 方法仅适用于砖墙平面内抗剪加固和抗震加固。当有可靠依据 时,粘贴纤维复合材也可用于其他形式的砌体结构加固,如墙体 平面外受弯加固等。 这单需要指出的是,在混凝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之所以 规定了粘贴纤维复合材的加固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的加 固,是因为在结构设计计算中,混凝士是不考虑其抗拉作用 的,故认为全部拉应力由外粘纤维复合材来承受不够可靠;而 在墙体的抗剪加固中,即使原墙体的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仅为 0.4MPa,也并不是全部剪力是由外粘纤维复合材来承受的: 因此认为粘贴纤维复合材对无筋砌体的加固来说还是可行的, 但墙体不应有裂缝存在

但墙体不应有裂缝存在 9.1.2考虑到纤维复合材与砌体的粘结性能及其适用的条件, 规定了现场实测的砖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7.5,砂浆强度等级 不得低于M2.5,并且要求原墙体表面不得有裂缝、腐蚀和风 化。否则,建议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固。 9.1.4本条强调了纤维复合材不能设计为承受压力,而只能将 纤维受力方式设计为承受拉应力作用。 9.1.5本条规定粘贴在砌体表面的纤维复合材不得直接暴露于 阳光或有害介质中。为此,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以防止长期 受阳光照射或介质腐蚀,从而起到延缓材料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的作用。

9.1.2考虑到纤维复合材与砌体的粘结性能及其适用的

纤维受力方式设计为承受拉应力作用。 9.1.5本条规定粘贴在砌体表面的纤维复合材不得直接暴露于 阳光或有害介质中。为此,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以防止长期 受阳光照射或介质腐蚀,从而起到延缓材料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的作用。

9.1.6本条规定了采用这种方法加固的结构,其长期

使用普通型结构胶粘剂的性能确定的。当采用耐高温胶粘剂粘结 时,可不受此规定限制。另外,对其他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 介质侵蚀、放射等)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时,除应遵守相应 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专门的粘贴工艺和相应的防护措 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构胶粘剂。 9.1.7为了确保被加固结构的安全,本规范统一制定了纤维复 合材的设计计算指标。这对设计人员而言,不仅较为方便,而且 还不至于因各自取值的差异,而引发争议:也不至于因厂商炒作 的影响,贸然采用过高的计算指标而导致结构加固出问题。本条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9.1.8粘贴纤维复合材的胶粘剂一般是可燃的,故应按照现行

使用普通型结构胶粘剂的性能确定的。当采用耐高温胶粘剂粘 时,可不受此规定限制。另外,对其他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 介质侵蚀、放射等)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时,除应遵守相应 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专门的粘贴工艺和相应的防护措 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构胶粘剂。

材的设计计算指标。这对设计人员而言,不仅较为方便,而 不至于因各自取值的差异,而引发争议:也不至于因厂商灯 可影响,贸然采用过高的计算指标而导致结构加固出问题。本 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8粘贴纤维复合材的胶粘剂一般是可燃的,故应按照理 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禾

9.1.8粘贴纤维复合材的胶粘剂一般是可燃的,故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和而 火极限要求,对纤维复合材进行防护

9.1.8粘贴纤维复合材的胶粘剂一般是可燃的,故应按照现行

9.2.1为了说明纤维复合材对砌体墙面内受剪加固的方法,推 荐了儿种粘贴纤维复合材的方式。 9.2.2、9.2.3对采用纤维复合材加固后的砌体墙,其平面内受 剪承载力的确定,可简化为原砌体的受剪承载力加上纤维复合材 的贡献。另外规定了其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 目的是保证即使加固作用失效,在静力荷载下也不至于破坏或倒 塌。碳纤维强度的取值是按照混凝土构件抗剪加固的碳纤维取值 的一半确定。

9.3.2原砌体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 构设计规范》GB50003规定相同,而碳纤维的贡献可以简单地 认为其抗震受剪承载力与非受震下的受剪承载力相同(参见 5.4.2条文说明)。这样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9.4.1为了避免出现薄弱部位,规定了纤维带的间距。 9.4.2~9.4.5本规范推荐了纤维复合材端部及中部的锚固方 式,锚固的可靠性,是决定加固是否成功的关键;当有可靠经验 时,也可以采取其他锚固方式。

9.4.1为了避免出现薄弱部位,规定了纤维带的间距

10.1.2考虑到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与砌体的粘结性能,规定现

实测的原构件砖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7.5,砂浆强度等 寻低于M1.0,并且墙体表面不得有裂缝、腐蚀和风化。否 建议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固。

意温度不应高于60℃。当采用耐高温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不受此规定限制。另外,对其他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 曼蚀、放射等),除应遵守相应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专门的工艺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 金物改性水泥砂浆。

10.1.6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在

的是减少二次受力的影响,尽量使得钢丝绳网的强度能够较充分 发挥。

10.4.1、10.4.2本规范规定了水平钢丝绳网的布置方式及其端 部的锚固方式,但应理解为:是对设计的最低要求。考虑到锚固 的可靠性是决定加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当有可靠经验时, 鼓励采取其他更好的锚固方式。

11.1.1考虑到后砌扶壁柱存在着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在计算加 固砖墙承载力时,后砌扶壁柱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应乘以强度 利用系数 0. 8予以降低。

12.1.2~12.1.5本规范弓1入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圈梁 (图1)加固法。根据湖南大学等单位关干钢筋水泥复合砂浆加 固码体的相关研究,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圈梁加固法可 以很好的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以及对墙体的约束能力,且施 工简单,工程造价低。 1试验研究表明,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加固后的砌体,其 强度可提高50%以上。 2计算表明,本规范规定的组合圈梁,其刚度较一钢筋 混凝士圈梁的刚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3由于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加固后的圈梁的强度和刚度得 到提高,且构造柱和圈梁彼此相连,形成“弱框架”,砌体受到 约束,增强了墙体的整体受力性能

图1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圈梁示例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mm

12.1.6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引人钢拉杆加固的构造要求

12.1.6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I (八117 引人钢拉杆加固的构造要求。 12.1.7砂浆锚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6mm;压浆锚筋的直径不应 小于12mm;锚筋的根部应有弯钩,弯钩长度应大于2.5d,锚 筋埋深Ls≥10d,且不应小于120mm。锚筋孔采用电钻成孔, 孔径D=2.5d,孔深L取L加10mm。 水泥基砂浆堵塞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道,使孔道砌体充分 湿润,并保证砂浆夯填密实。树脂基砂浆堵塞前,其孔洞应十 燥噪,且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清孔。 当外加钢筋混凝士圈梁用普通锚栓与墙体连接时,锚栓的一 瑞端应作直角弯钩理人圈梁,理人长度为30d(d为锚栓的直径), 另一端用螺母拧紧。锚栓的直径与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2.1.9条 确定。 当外加钢筋混凝士圈梁米用钢筋混凝土销键与墙体连接时, 销键高度与圈梁相同,宽度为120mm,人墙深度不应小于 180mm,配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为8mm的钢筋,间距宜为1m~ 2m,外墙圈梁的销键宜设置在洞口两侧。 12.1.8、12.1.9圈梁与墙面之间的间隙可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塞 严。型钢圈梁的接头应为焊接。钢拉杆和型钢圈梁均应除锈

图2钢筋网水泥复合砂浆砌体组合构造柱连接示例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mm

12.3.1、12.3.2当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时,在梁端设 置钢筋混凝土垫块,可增大砌体局部受压面积,是提高梁端砌体 局部受压承载力的有效方法。为确保垫块有效传递梁端压力和良 好的受力性能,对垫块厚度和配筋提出了要求。

置钢筋混凝土垫块,可增大砌体局部受压面积,是提高梁端砌体 局部受压承载力的有效方法。为确保垫块有效传递梁端压力和良 好的受力性能,对垫块厚度和配筋提出了要求。 12.3.3“托梁”支顶案固后,按梁垫尺寸要求折除梁下被压碎 或有局部竖向或斜向裂缝的砌体,并提高一级砂浆强度等级用整 砖补砌完整后,浇注或安置梁垫,待梁垫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 度后,方能拆除托梁柱或支撑。 拆除梁下砌体时,应轻敲细打,逐块拆除,不得影响不拆除 韧体的整体性强度,拆除完毕后,应清除碎渣和清洗浮灰,并待 砌体充分湿润后,再坐浆安设梁垫。当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垫 时,应先铺设10mm厚不低于M10的水泥砂浆,并与大梁紧密 接触。如梁垫安装后与大梁底未达到紧密接触时,可用钢板填塞 密实。 托梁柱或支撑的支撑处应牢固。当支承在地面上时,应采取 借施分布所承担的荷载,以防止支承点沉降;当支承在楼面工 时,应逐层支顶和采取分步荷载措施,以防止造成楼面的破坏和 局部损伤

12.4.1当墙砌体可局部拆除时,为加强墙体的整体性,要求被 拆除的砌体将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并用整砖填筑。拆砌墙体 时,应根据墙体破裂情况分段进行,拆砌前应对支承在墙体上的 楼(屋)盖进行可靠的支顶。 12.4.2可采用每五皮砖设3根直径为4mm的拉结钢筋,钢筋 长度1.2m,每端压入600mm.

钢筋弯成,长度应超过接(槎)缝两侧各240mm, 两端弯

100mm的直弯钩,并钉入砖缝,扒钉间距可取300mm。 遇拆砌墙体位于转角处或纵横墙交接处时,应采取相应的可 靠措施进行拉结锚固 拆砌的最后一皮砖与上面的原砖墙相接处的水平灰缝,应用 高强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堵塞密实,以确保墙体能均匀传递荷载。 局部拆砌墙体时,在新旧墙或先后接缝处,应将接槎剔十 净,用水充分湿润,且砌筑时灰缝应饱满

13.1.1本条主要明确本章的适用范围为影响砌体结构、构件正 常使用性的裂缝。对于承载力原因引起的,需要先针对性加固, 消除原因,然后再修补。

2003沪JT-117 HJHA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构造(HT-800内保温、GN外保温、LT屋面保温).pdf13.1.3列出自前较成熟的材料和修补方法。

13.2.1填缝法一般用于较浅的宽裂缝封闭处理。一般深度为 20mm~30mm的表层裂缝常用填缝法。 13.2.2对于活动裂缝,一般深度应加大至20mm~30mm,或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加大的具体深度。 13.2.3、13.2.4填充材料的选用标准,应该严格执行本规范第 4章有关规定。厂家必须出具对成品库质量负责的独立机构检测 报告;禁止使用仅对来样负责的任何检测报告。 侧壁涂刷结构界面胶(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两者间的粘结 强度,增强其整体工作性能

13.3.1压浆法一般用于较深的裂缝封闭处理。一般深度大于 20mm~30mm时,多采用压浆法。如果有恢复结构刚性要求时 应采用压浆法。

规定。禁止使用通过掺加膨胀剂达到无收缩的水泥基灌浆料。) 家必须出具对成品库质量负责的独立机构检测报告;禁止使用仅 对来样负责的任何检测报告。 13.3.3~13.3.5浮浆及灰土等的清理尤为关键。另外,压浆的 压力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0.2MPa~0.3MPa。若此压力下 无法灌浆,应检查注浆通道是否畅通,如果是由于胶液的黏度原 因,不充许添加溶剂以降低黏度,而应该更换固体含量>99%的 低黏度胶液,

13.4.2外加网片所涉及材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相关规定。注意无 纺布的使用范围,仅允许用于非承重构件,且静止的细裂缝的封 闭性修补,一般裂缝宽度不大于0.3mm。 13.4.3必须考虑网片的可靠锚固和新旧界面结合的问题。关于 界面胶的要求,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 范》GB50367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的有关规定。

13.5.1判断使用置换法的前提是受力不大的部位,在这种 下,针对砌体块材和砂浆强度不高的开裂部位万科会所施工组织设计(装修),或局部风化 蚀部位进行置换加固。

13.5.2、13.5.3置换的材料原则上应与原砌体的材料

统一书号:15112·2109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