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pdf

《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505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pdf

4.1.8桩孔内的填料应根据地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选用便于取 得的材料。桩体质量应根据其强度采用动力触探或压实系数控 制。当为素土或灰土桩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触探击数按 勘察规范评定。 1址出技州 业州

4.1.9桩孔内填料、最优含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 验确定。填料的粒径、配比可参照表 4. 1. 9 确定。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表4.1.9填料的粒径、配比

主:1表中填料的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10 2对于细粒土的含水量应出最优含水

4.1.10采用DDC法施工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 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用现场原位测试确定。方案设计阶段可 按经验公式估算

4.1.11串珠状桩体或有扩底桩体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

1.11审珠状桩体或有扩底桩体的单桩竖向承载特征值, 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扩底和串珠位置的相应士 理力学性能指标估算

4.2.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由主桩(包括桩端扩大买)竖向 承载力特征值R㎡和串珠状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组成,按下 式计算:

Ra=(Rm十R)≥Q Rm=qpmAm+qsimAFn R, = ZipbA, + ZgsibArb

4.2.2桩体轴心受压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Q

式中Q—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所受轴向压力设 计值(kN); 桩体试块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9e系数,取 0. 6~0. 7; 桩身平均横截面面积(m²)。

4.2.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计算:

4.2.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 土面积置换率; d一 夯后桩身平均直径(m): d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等边三角形布桩d。二1.05s,正方形布桩de= 1.13s,s为桩间距(m); fpk 处理后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kPa); fsk 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当场地土质为黄 土、非饱和性粉士和砂土时,宜按1.5~2.5倍天然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对淤泥、淤泥质土按经验 确定。 城空计管

1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 2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E,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E。 桩间土的压缩模量(MPa)。可通过现场试验或室内 试验取值;

2~4,对于粉土和砂土可取1.5~3,桩间土承载力 高时n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3复合地基变形模量可根据现场平板载荷试验计算确定,其 中复合地基泊松比取0.33,碴土桩取0.27,桩间土取0.35。 4.2.5在地基处理土层以下如有软弱下卧层,且在地基受力层范 围之内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验算时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围之内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验算时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训,方可进入该技术的实施。

物、管线等。 5.1.4施工时应根据设备的数量、类型和现场条件,在确保安全 的前提下选用最佳流水作业线。 5.1.5.孔内填料质量、配比、搅拌均匀性应符合设计标准,料场应 设专人负责配料。材料配比、搅拌可由装载机进行拌和。 5.1.6正式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工程的试验性施工,以调 整设计、施工参数。

5.2.1成孔方法应根据土质条件而定。宜选用钻孔、掏孔方法。 当场地士为含块石松散土层时,可采用冲击成孔或机械挖孔,对于 冲击困难的特殊土层,也可改为机械挖孔或以两锤落距不大于 150mm的方法控制成孔深度。 5.2.2场地应平整,承载力不应低于120kPa。成孔机械应保持 垂直稳定,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孔深的2.5%。成孔中心偏差不

150mm的方法控制成孔深度。 5.2.2场地应平整,承载力不应低于120kPa。成孔机械应保持 垂直稳定,垂直度偏差不应天于孔深的2.5%。成孔中心偏差不 应超过桩径的1/4。

5.2.2场地应平整,承载力不应低于120kPa。成孔机机

5.2.3成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土质情况也可在

一定厚度的原土层,以重锤夯冲至地基处理设计深度,强夯桩底 向深度应为1~2m。根据设计要求,可在孔底做一人工持力层 广大头。

5.3.1强夯前应检查成孔直径、孔深、垂直度,孔内的虚土和积水 情况等,并对孔底强夯至设计标高。检查有无空洞等异常情况,对 不符合成孔质量标准的应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5.3.2DDC法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的填料标准、质量、数量、夯 锤击数和落距等有关设计参数进行作业。 5.3.3DDC法作业时,强夯重锤应与桩孔中心对中,下落时呈自 由落体状态,其深度充许偏差应为土500mm。 5.3.4’DDC法施工时,当遇到缩孔时,可用硬骨料夯填消除塌孔 影响。 5.3.5DDC法施工时,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500~1000mm,当 按设计要求挖凿至设计标高,填完褥垫层后,应对场地实施低能量

5.3.5DDC法施工时,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500~~1000mm,当 按设计要求挖凿至设计标高,填完褥垫层后,应对场地实施低能量 满态一遍

5.3.6 施工中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会同有关单位查明原因及时 处理。

6.1.1采用DDC法施工的工程,在施工全对程中应执行逐桩施 工,逐桩验收的自检评定制度。 6.1.2自检应包括测量放线、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桩、复合地基 桩间土检测验收等内容。

6.1.3基槽开挖后应根据设计图纸,对桩位、桩径、桩数、标高、

6.1.4对质量有疑问的桩,应采用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

测。当有漏、桩位偏差过大、桩头及槽底等未达到设计要求时 应根据其位置、数量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6.1.5应做好施工检查验收记录,检查验收表见附录A,

6.2.1由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工艺标准,按 本规程及国家现行标准,对桩、桩间土和复合地基进行抽样检测。 对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变形模量,消除液化和湿陷性等 作出综合检测评定。

6.2.2应根据工程类别和地基处理的设计要求,宜采用低、高应

6.2.2应根据工程类别和地基处理的设计要求,宜采用低、高应 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1%,单体工 程不应少于3个; 2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 1%,单体工程不应少于6个;

6.2.6地基的承载力、均匀性和湿陷性、液化性、膨胀性

度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 行综合评定

工程应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工程峻工验收必须提交下列文 工程定点坐标、标高; 开工报告; 材料检验报告; 桩孔、成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自检报告; 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竣工图; 其他有关施工资料

附录A孔内深层强夯法施工检查验收表

附录A孔内深层强夯法施工检查验收表

附录B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和 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附录B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和

附录B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和 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B.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 基载荷试验

B.0.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

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必须 具有刚性压板特征。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 方形,面积应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当桩径大于1500mm 时,载荷试验承压板宜按Φ=1120mm的桩和桩间土分别检测试 验,其特征值按实际单桩的直径,桩间土的置换率进行复合地基承 载刀计算。桩径小于600mm的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 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 千斤顶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 点相重合。

B.0.7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 值的2.5倍。 B.0.8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1/2,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 0.5h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h读记总回弹量。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 反面词采用“不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 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ECS 197 : 200

1.0.1、1.0.2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大型高算、特殊建设工 程不断增多,这些工程也可能建造在各类需要处理的软弱地基上。 它们对地基的要求标准高,处理深度深,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 高、地基刚度均匀、变形小、费用低、节约材料、污染公害小等。所 以,在总则中,特别明确了采用DDC法的设计,施工必须贯彻执行 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 质量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3.0.1、3.0.2DDC法适用范围较广,特别是采用无机、无毒固体 的土、砂、石料、碎砖瓦、灰土、混凝土块、工业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 物等处理地基,不仅变废为宝,而且节约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保护 了生态环境。这是DDC法的一大特点。 3.0.3DDC法是一项新技术。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场地条 件、使用要求、环境条件、地基处理要求等,确定地基处理设计方 案。. 3.0.4DDC法施工前的工程试桩是选定设计、施工参数的依据。 在没有工程实例可参照的条件下,强调了工程试桩的重要性。当 采用DDC法处理地基制定处理方案时,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工程设 计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成孔方式、设备选型。通过试验性施工 m

关标准。本规程是桩基、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补充和新发展 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与国家其他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4.1.1大量的地基处理工程实践证明,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形状、 刚度、荷载大小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 形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条规定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在 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 用,选用能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使其既可 降低地基的处理费用,又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4.1.2地基处理的技术效果与成孔条件有密切关系。该工法的

成孔技术特征既可优先采用钻孔、掏孔,还可采用重锤冲孔或 进行,它的核心是达到引孔将强夯重锤放入孔中,以便填料引 进行深层的地基处理

力特征值限定在600kPa。虽在工程实验中取得的数值更大些, 如:灰土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kPa(s=2.57m),复合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为1500kPa(s=8.57m);素土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50kPa(s 一6.27m)。一般桩端应置于密实土层或卵石层等承载性状好的 土层上。对桩长的确定,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士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和《建筑

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4.1.5地基处理宽度应根据桩型和地基处理的具体情

对于柔性、半柔性的加固桩,布桩时要超出基础底面边缘一定范 围,超出范围值可根据地基处理、工程类别、岩土特性而定。其目 的在于增强地基士的整体稳定性,防止基底下被处理的士层在附 加应力作用下产生侧向变形。原天然土层越软,加宽范围应越大。 对于采用刚性桩处理的地基,可不超出基础以外范围

的在于增强地基士的整体稳定性,防止基底下被处理的士层在附 加应力作用下产生侧向变形。原天然土层越软,加宽范围应越大。 对于采用刚性桩处理的地基,可不超出基础以外范围 4.1.6褥垫层是协调桩土共同作用,调整受力和沉降的构造层: 在黄土地基上也可用灰土做褥垫层兼防渗层,其厚度根据设计而 定,一般工程的厚度为300~500mm,对高层其厚度为500~ 1000mm。 4.1.7表4.1.7是对成孔方法、孔径、桩径、桩间距的限定。它的 成孔方法有钻孔、掏孔、挖孔及冲孔。无论哪种方法均可为地基处 理造成一个深层强夯的通道,以达到孔内深层强夯的目的,成孔直 径可大于锤径也可小于锤径。桩中心距的确定与地基处理的目的 和地基土层的特征有关,尤其是劵后直径的大小,它不但与设计动 能有关,而且与地基土的构造有关。在动能及填料相同时,其直径 随天然地基土层的软硬变化而变化。天然地基强度越低则桩径越 大,使型成一个不等径的串珠状,达到处理地基刚度均匀的自 的。表4.1.7中四项技术特征都是相互关联的,夯后的桩径可达 到成孔直径的2.5~4.0倍。

在黄土地基上也可用灰土做褥垫层兼防渗层,其厚度根据设 定,一般工程的厚度为300~500mm,对高层其厚度为50 1000mm。

高动能、超压强的夯锤作用下,均能达到设计目的。由于用料品 不一,其质量控制、测试方法,宜用两种检测方法确定,应根据 的用料采用不同的方法测试。只要施工工艺控制严格,DDC浮 强夯机也是检测控制质量的好手段。

4.1.9DDC法可成各种桩体,根据孔内填料,如土桩、砂桩、 碎石桩、灰土桩、三合土桩、水泥土桩、生石灰桩、粉煤灰桩、碴土桩 等。表 4.1.9对各种桩的用料、含水量、粒径、配比等仅作了原则

4.1.9DDC法可夯成各种桩体,根据孔内填料,如土桩、砂桩、

的限定。还应根据设计和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目的、岩土工程的特 征、材料的供应、雨水的影响而定。 DDC法既可夯造单组分的素土桩,也可夯造两种混合材料、 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混合材料的多组分的桩种。其粒径的限量是根 据一般设备动能压强所定。在特殊条件下,只要孔径能放人所需 的粒径,超压强动能锤可将其在孔内予以粉碎,砸入孔底,挤人桩 周。配比的限定是根据工艺设备和成桩的技术特征而定,对活性 材料是以装载机斗容量配合搅拌,只要按其配比,装载机几次翻倒 搅拌和高动能的压强挤扩即可将材料粉碎搅拌均匀。含水量限定 是达到活性材料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DDC法对其低位和高位都 作了限定。对于素土桩含水量应越低越好,碴土桩的含水量无论 高低均可能使用。 4.1.1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在方案设计

阶段可按其经验公式估算,但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通过工 行原位测试。尤其对碴土桩处理的杂填土地基,其复合地基 模量只能由原位测试得出变形模量,再换算压缩模量进行计

值,可根据桩周摩阻力和扩大头承载力,以及混凝土桩断面强度等 通过公式进行设计估算取其小值。DDC法的桩周摩阻力是天然 地基士的2~3倍,这使桩长设计大大减小

4.2.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遵照本规程和参考有关国家现 行标准进行估算,应按直桩、串珠和扩大头部分分别计算。计算参 数应采用地质勘察报告的提供值或通过试验确定。

4.2.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遵照本规程和参考有关国家现

存标准进行店算,应按直: 力。 开 数应采用地质勘察报告的提供值或通过试验确定 桩(扩大头、串珠)端阻力特征值pm、pb和侧摩阻力特征值 sim~qsib的取值均大于勘察报告提供值的2~3倍,主要是考虑孔 内强夯施工工艺的特点,施工时对周围土体产生强挤密作用。挤 密的范围一般为桩径的2~2.5倍,挤密后桩间士干重度为15

~17kN/m3,非饱和黄土、粘性土桩侧阻力可达80~140kPa。桩 周围土性改良程度一般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当无现场资料时,可参 考本规程建议值估算。孔内深层强夯施工对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的 提高影响因素较多,如施工工艺、填料、地质情况,夯击能量等。应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各种因素对侧摩阻力的端阻力影响而定。本规 程给出的提高系数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着工程不断的实 践、经验不断的积累,此提高系数将会更接近实际,

程给出的提高系数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看工程不断的实 践、经验不断的积累,此提高系数将会更接近实际。 4.2.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的计算主要参考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但也综合考虑了孔内强夯施工工艺的 施工特点,桩间土地基承载力较勘察报告给出值提高2倍左右。 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与施工工艺、夯击能量、地基土的土性 和填料等因素有关。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经验,对以素土、砂 石料、土等为桩体填料,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二200~ 600kPa。对以灰土、混凝土、水泥土等活性材料处理非饱和黄土 粉质粘土和砂土地基,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二800~ 1600kPa(s=0.06d)。以三合土处理软弱地基,其复合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fspk=300~400kPa。对其他土性如尚缺少工程实践经 验,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4.2.4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计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GB50007中分层总和法计算,计算时应考虑原状土土性 的改善,复合地基压缩模量Esp、变形模量E。各参数的变化值应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士面积的置换率与天然地基、动能大小及 锤形有关,一般为20%~40%。由于本技术的特殊性,采用不同 的桩体填料,其桩间距也不同。桩土应力比应根据桩体材料和桩 间距的设计而定,在2倍的桩径条件下,一般素土、灰土、砂、碎石、 工业废料的桩,其桩土应力比为3:1。混凝土桩因其与桩距和强 度有关,一般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在无现场实测资料时,上述参

4.2.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复合地

计规范》GB50007中分层总和法计算:计算时应考愿原状土土性 的改善,复合地基压缩模量Esp、变形模量E。各参数的变化值应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土面积的置换率与天然地基、动能大小及 锤形有关,一般为20%~40%。由于本技术的特殊性,采用不同 的桩体填料,其桩间距也不同。桩土应力比应根据桩体材料和桩 间距的设计而定,在2倍的桩径条件下,一般素土、灰土,砂、碎石、 工业废料的桩,其桩土应力比为3:1。混凝土桩因其与桩距和强 度有关,一般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在无现场实测资料时,上述参 数可供估算时选用,但应通过工程试验验证

4.2.5采用DDC法处理软弱地基时,对于多层建筑物,一般沉降 变形值仅为2~4mm;对于大型的高层建筑物,其沉降值仅为国家 规范值的1/20~1/10;对于10万立方米油罐强风化地基处理,其 充降值仅为国家规范值的1/15;对于大型冷却塔下23m厚的Ⅲ级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沉降值远远低于国家规范值

1.4由于DDC法来用预钻孔、掏孔和重锤冲击成孔等工艺 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现场设备的数量、场地条件等,制定量 业流水线保证施工安全。

5.1.5桩体填料必须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配制,尤其对掺有

料的填料应由专人进行蓝督配制。填料可就地选用各种无机口 才料及其混合物等。其中有机物含量不超过10%~15%。 为标准必须按表4.1.9控制,根据本技术的特征,其配比及均 用装载机拌和。

5.1.6工程正式开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工艺标准和 地基土层特征,先做工程设计检验的试验性施工。经设计认可后 方可正式施工。

5.1.6工程正式开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工艺标准和

根据土层物理力学性能,优先采用钻孔、掏孔的成孔方法。

如土层内含有块石或松散土层时,可采用冲击成孔或机械挖孔。 对特殊土层(如冲孔困难)以两锤落距不大于150mm的方法控制 成孔深度,即可达到处理深度的要求。

5.2.2为了充分发挥强夯设备的功能,保证工

运转和人身安全,起吊机械运行时必须保持平稳,且地基土承载力 不应低于120kPa方可施工。严禁在高低不平及未碾压的松软土 上施工。

后,对孔底留有一定天然土可不取出,改用强夯机进行孔内冲击夯 实。强夯后影响桩底的有效深度大于孔深 1~2m。

度、标高、孔内的沉碴情况以及有无积水等进行检查,凡不符合成 孔质量标准者,均须进行处理。如出现未达到设计标高的情况,应 在孔内达到两锤落距不大于150mm时,方可进行填料强夯施工。

5.3.5对于桩顶高出500~1000mm的处理,如施夯能达到

质量,这一预留高度则在基础施工时予以挖除捣实;如采用大能量 强夯,且桩顶属膨胀松散区,可用强夯机的低锤低压夯实。

施工单位严禁自行处理。

6.1.1~6.1.4工程质量的自检应按设计、施工工艺和本规程有 关规定及相关标准进行逐桩施工,逐桩验收。测试其处理深度、桩 身质量、承载力、挤密效果以及地基处理均匀性等。对于不合格的 桩按其部位、数量等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6.1.5工程施工记录、检测记录,必需随施工进度,会同监理同时 签字验收。

6.2.1根据设计要求,按本规程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桩,复合 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均匀性,消除湿陷性、液化等做 出综合检测评定

天津市工业大学游泳馆网架工程施工方案6.2.2检测方法:常规的检测方法有轻便触探、重型触控

理力学测试、静载试验以及瑞力波测试等。测试应根据地基 设计的自的和工程类别,选用二种或三至四种试验测试的方 行测试,一般选用静载试验和土工试验,对于大型甲类工程应 动力触探、土工测试、静载试验三种方法以及增设瑞力波测试

14d。对于掺有活性材料的渣土桩、灰土桩、三合土桩宜按2 期控制,检测时应避开地面膨胀或虚土层以及含水量过高的 层。

6.2.6根据现有经验,对掺有活性材料的灰土桩、水泥土桩、粉煤

6.2.6根据现有经验,对掺有活性材料的灰土桩、水泥土桩、粉煤 灰土桩和碴土桩,当桩间距不大于2.0d(d为桩径),以及复合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400kPa时,可按非湿陷性土评定。

当桩间距不大于2.0d(d为桩径)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直大于400kPa时,按非湿陷、非液化、非膨胀地基桩土共同作用 设计。当桩间距不小于2.0d(d为桩径)时JC311-2004 明矾石膨胀水泥.pdf,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小于400kPa的土、砂、石料、碴土等桩,在其桩间土每延长米同 一个标高区域范围内取4个土样或标贯值(桩中心、桩边、距桩边 100mm和两桩中心连线的中点上),如掺有块状固体的碎砖瓦、碎 混凝土块、石料、杂土等桩,桩中心点仅作标贯值评定。其土工物 理、力学性能及标贯值按相关的标准规定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湿 陷、液化、膨胀性状。

统一书号:1580058:75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