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 143-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1/ 143-2020 四川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求,其目的是使变频泵组各泵的效率均衡、提高各台水泵在 段的运行时长、减少非高效段的运行时长,达到节能的且的
5.3.1公共建筑热源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余热、废 热、太阳能、热泵、燃气、燃油、电加热等各种能源方式,可采
5.3.1公共建筑热源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项目站场控制设备自控:压力(差压)变送器技术规格书,综合考虑余热、废
5.3.1公共建筑热源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热、太阳能、热泵、燃气、燃油、电加热等各种能源力
用单一能源,也可采用多种能源的组合。 余热包括工业余热、集中空调系统制冷机组排放的冷凝热 蒸汽凝结水热等。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每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 地少。川西高原地区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应优先使用太阳能 热水系统:四川省西部等太阳能资源一般地区,宜选择和使用太 阳热水系统,或太阳能预加热热水系统;四川省成都平原等太阳 能资源贫乏地区,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太阳能利用方式
蒸汽凝结水热等。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每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 地少。川西高原地区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应优先使用太阳能 热水系统;四川省西部等太阳能资源一般地区,宜选择和使用太 阳热水系统,或太阳能预加热热水系统:四川省成都平原等太阳 能资源贫之地区,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太阳能利用方式 5.3.5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一2003中 规定,办公楼集中盛洗室仅设有洗手盆时,每人每日热水用水定 额为5L~10L,热水用量较少,如设置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管道 长,热损失大,为保证热水出水温度还需要设热水循环泵,能耗 较大,故限定仅设有洗手盆的建筑,不宜设计集中生活热水供应 系统。办公建筑内仅有集中盟洗室的洗手盆供应热水时,可采用 小型储热容积式电加热热水器供应热水。 对于管网输送距离较远、用水量较小的个别热水用户(如需 要供应热水的洗手盆),当距离集中热水站室较远时,可以采用局 部、分散加热方式,不需要为个别的热水用户敷设较长的热水管 道,避免造成热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 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的建筑,如:旅馆、医院 疗养院、公共浴室等,应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设有集中供 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
使用温度。故热水供应系统需要与冷水系统分区一致,保证系统 内冷水、热水压力平衡,达到节水、节能和用水舒适的目的,要
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民 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50555有关规定执行。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要求采用机械循环,保证干管、立管的热 水循环,支管可以不循环,采用多设立管的形式,减少支管的长 度,在保证用水点使用温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节能。集中热水供 应系统的节水措施有: 1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 2最不利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大于0.02MPa; 3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 4公共浴室可设置感应式或全自动刷卡式淋浴器等。 根据实测资料结果证实,军团菌极易对人体肺部造成严重的 损害。军团菌繁殖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50C,pH为5.0~ 8.5,最佳生长温度为40C。为了抑制军团菌生长,保护热水使 用人的安全,规定了旅馆、医院等公共建筑最不利配水点热水的 供水温度不低于50C。 5.3.8本条对水加热、热交换站室至最远建筑或用水点的服务 半径做了规定,限制热水循环管网服务半径,一是减少管路上热 量损失和输送动力损失;二是避免管线过长,管网末端温度降低, 管网内容易滋生军团菌。 要求水加热、热交换站室位置尽可能靠近热水用水量较大的 建筑或部位,以及设置在小区的中心位置,可以减少热水管线的 敷设长度,以降低热损耗,达到节能目的
6.1.3电气设计应包括前期对建筑用电需求情况、智能化各子 系统需求的评估,确认设计输入条件中的重要指标(例如对应 急电源系统需求的评估、对自控系统功能要求的评估等),自标 明确、有的放失地进行电气节能设计。这样,可以避免脱离实 示使用需求,输入过高或过低的外部条件而导致电气系统的配 置规模、功能等出现较大偏差,可以使节能设计实现建筑全寿 命期的节能。 智能化系统配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的要求,在项目所需的智能化系统中,通过相关子系 统采用的节能控制措施,对建筑节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6.2.2要求变电站位于负荷中心是从提高电能质量、节能、节 材的角度考虑,但建筑设计需要各专业整体考虑,变电站的位置 是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协商的结果 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应根据具体供电条件,于线一般不超过 250m。 建筑中,单台电动机的额定输入功率大于900kW的冷水机 组,宜采用高压供电方式,这样可以降低线路损耗,减少变压器 的铜损、铁损,节约投资。具体确定大功率用电设备电压等级时 应该根据市政供电条件,与暖通、给排水专业共同确定。
6.2.3大型公共建筑中通常会有两路高压进线供电,一路停电
时,另一路要保障重要负荷。在供电容量和供电线路不变 下,由两回路同时带负载运行。若平衡负荷,则在线路阻 的条件下,线路损耗是一路供电的一半,这样可以有效减么 损耗。
损耗。 6.2.5为便于维护管理,对于相对稳定的基本无功功率,应在 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在大功率用电设备附近,就地装设无功功率 补偿装置,可以减少线损和压降,在某些情况还可以缩小馈电线 路截面积,减少有色金属消耗。 1设计时即使做到三相平衡,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差异较大 的三相不平衡,因此,宜采用部分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2国家标准《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12497 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一2009等有规定,对容 量大、负荷平衡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单独就地补 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
.5为便于维护管理,对于相对稳定的基本无功功率,应
6.2.5为便于维护管理、对于相对稳定的基本无功
6.2.6供配电系统的谐波治
1公共建筑中往往会有大量的LED光源、大型可控硅调光 装置、大量的计算机设备、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装置等非线性用 电设备,这些设备均属于较大的谐波源,这些谐波源累积起来就 会产生大量的谐波。 谐波治理应根据负载的实际情况,采用无源吸收滤波装置 有源吸收滤波装置或无源有源组合滤波吸收装置,对于无功功率 变化较大且谐波严重的系统可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2D,yn11结线组别变压器的容量在三相不平衡下可以得到 充分利用,并有利于抑制三次谐波。 3当配电系统中具有相对集中的大功率(如200kV:A及 以上)非线性用电设备时,谐波抑制装置宜选用无源滤波装置:
当配电系统中具有大容量非线性负载,且变化较大,用无源滤波 器不能有效工作时,宜选用有源滤波装置:当配电系统中既具有 长期运行的大容量非线性负载,又具有较大容量经常变化的非线 性负载时,宜选用无源有源组合型滤波装置。
6.2.7电气设备节能
1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0052一2013中规定配电变压器能效等级分为3级,其中1 级损耗最低。如要满足节能评价值要求,就应该选用2级或1级 能效变压器。 2自前从公共建筑实际运行情况看,很多项自平时正常运 行时变压器的负荷率在20%~30%。变压器负荷计算中采用的是需 要系数法,它无法体现出实际负荷率在低值到高值之间的波动变 化及分布情况,为避免因为变压器选型过大而导致实际负荷率长 期过低,在设计阶段计算变压器的负荷率宜在60%~80%。变压 器经济运行计算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T 13462。
6.3.3对于部分作业面照度要求高,但作业面密度又不大的场
6.3.3对于部分作业面照度要求高,但作业面密度文不大的场 所,若只装设一般照明,会大大增加照明安装功率,因而是不合 理的,应采用混合照明方式,以增加局部照明来提高作业面照度 以节约能源。 6.3.4光源、镇流器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及能效等级的相 关现行国家标准有:《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9415、《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04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044、《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金属 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管型荧光灯镇流 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7896、《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 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4、《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 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 照明光源、镇流器能效等级为1,2,3级,其中1级最高,3 级最低。满足节能评价值应选用2级或1级。镇流器对LPD值的 影响以T8荧光灯(36W)为例,如用高品质低损耗电子镇流器 (2级能效),与电感镇流器相比,照明安装功率可降低20%,LPD 值可下降20%
1细管(≤26mm,T8,T5)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光效高、 寿命长、显色性较好,适用于灯具安装高度较低(通常情况灯 具安装高度低于8m)的房间如办公室、教室、会议室、诊室等 房间。 4近儿年来发光二极管(LED)照明快速发展,其特点是寿 命长、启动性好、可调光,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装饰照明等 场所。但对于多数室内场所,特别是对视觉要求高的场所,如果 选用的发光二极管(LED)灯不当,会使光线不柔和,让人感觉 不舒服,在这些场合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灯要特别注意选用 符合照明质量要求的产品。选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时,在 人员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显色指数(Ra)不小于80 色温不宜高于4000K,特殊显色指数Rg应大于零。
2按照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 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12012对照明设备(C类
设备)谐波限值的规定,对功率>25W的放电灯的谐波限值规定 较严,不会增加太大能耗:而对≤25W的放电灯规定的谐波限值 很宽(3次谐波可达86%),将使中性线电流大大增加,超过相线 电流达2.5倍以上,不利于节能和节材。所以≤25W的放电灯选 用的镇流器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谐波限值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的功率大于25W照明设备的谐波限值:②3次谐破电流不大于 基波电流的33%。 3漫射发光顶棚的照明方式光损失较严重,不利于节能 如果装饰设计采用了发光天棚,应注意复核既要满足照度要求, 又不能超LPD限值。 6.3.7照明控制。 1在照明设计时,应结合天然采光合理进行人工照明的灯 光布置,并选择适当的照明控制模式,达到照明节能自的。 2功能复杂、要求高的公共场所,是指酒店、商场营业厅 会展建筑、候车室、候船室、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 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此类场所应采用集中控制,可以采用分 开关方式或调光方式控制,按需要降低照度,有利于节电。 3集中开、关控制有许多种类,如建筑设备监控(BA)系 统的开关控制、接触器控制、智能照明开、关控制系统等,公共 场所照明集中开、关控制有利于安全管理。适宜的场所宜采用就 地感应控制包括红外、雷达、声波等探测器的自动控制装置,可 自动开关实现节能控制,通常推荐采用,但是,医院的门急诊及 病房楼、中小学校及其学生宿舍、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等场 所,因病人、小孩、老年人等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在灯光明暗 转换期间极易发生踏空等安全事故,因此这些场所不宜采用就地 感应控制
7.1.1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15 第7.1.1条。 7.1.2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15 第7.1.2条。 7.1.3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15 第7.1.3条。 7.1.5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15 第7.1.5条。
7.1.6公共建筑的用能需求是多样的,太阳能利用
能源价格也存在很大不同,其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应根据 建筑的功能、使用规律、负荷特点、上网政策、储电成本、能源 价格及气候特征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光伏系统 互补利用的优势,提高太阳能的年综合利用效率,增强系统的经 济性。
7.2.1被动太阳能利用技术因其免维护、运行便捷、经济节能 等特点,被认为是太阳能富集地区建筑最适宜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7.2.1被动太阳能利用技术因其免维护、运行便捷
等特点,被认为是太阳能富集地区建筑最适宜的太阳能利用
无其对于仅白天使用的公共建筑,故给出了太阳能供暖的基本原 则:“被动优先,主动优化”。 7.2.3图4为热工性能可变的设计策略的透明围护结构基本构 造及原理,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白天内侧中空玻璃窗开启 伏态下,直接受益窗的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阶跃升高,使得太 阳能容易集得进来(虽然白大内侧窗打开会造成传热系数增加, 但白天外侧玻璃吸收太阳能会使其本身温度升高,减少室内向室 外传热;二是夜晚内侧中空玻璃窗关闭状态下,直接受益窗的综 合换热热阻R阶跌上升,热量不容易通过围护结构传递到室外, 更得太阳能可以保存得住。阶跃设计策略通过热工参数的阶跃变 化大幅度提升太阳能利用率,提高室内温度,有效地解决了高寒 地区建筑希望多得热与少散热的矛盾,故可以夜间工况作为其热 工性能是否达标的判定依据
性能可变的设计策略的透明围护结
采用热工性能可变的设计策略,在完全无主动辅助措施的被 动太阳能建筑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室内热环境需求,起到了良
的节能效果。川西高寒地区实测结果表明建筑内侧中空玻璃 天开启、夜间关闭的动态控制策略,可使得全天平均温度提 C~5°C。如图5所示。
图5项目实际应用效果
7.2.4由于太阳能热水为全年使用,相对于太阳能
由于太阳能热水为全年使用,相对于太阳能供暖的季节
性使用而言,更能发挥太阳能系统的节能性与经济性,故当项目 具有热水需求,且集热器安装场地受限时,应优先使用太阳能热 水系统。
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根据自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 的应用情况,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热利用,即应用太阳能热水器 供生活热水。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地少。川 西高原地区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应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四川省西部等太阳能资源一般地区,宜选择和使用太阳热水系统, 或太阳能预加热热水系统:四川省成都平原等太阳能资源贫之地 区,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太阳能利用方式。 太阳能系统设计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安 全使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 雷、防電、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建筑 物的使用需求及其集热器与储水箱的相对安装位置等因素确定太 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太阳热水系统 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和《民用建筑太阳能 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中的有关规定。 太阳能系统应设置辅助能源加热设备,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种 类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热水用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 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宜选用空气源热泵等节能设备,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7.2.6在大力提倡建筑节能的背景下,高寒地区被
建筑不断出现。这类建筑通过大量被动技术的应用来满足
供暖安求,或大人降 太阳能供暖为主的建筑,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房间的实际瞬时 热负荷远小于通过稳态方法计算所得的热负荷值。因此对于以被 动太阳能供暖为主的建筑,应充分考虑太阳辐射的作用并根据房 间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全年动态负荷模拟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设 置辅助供暖系统,以及辅助供暖系统所负担的热负荷。 采用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的建筑,系统热负荷宜进行全年动态 负荷模拟计算确定,并根据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结果,通过技术经 济分析确定集热器面积、蓄热容量及集热系统的设置。 7.2.7相比直接电加热而言,各类热泵作为热源可以节约50% 以上的电耗,为此建议优先选择热泵作为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的辅 助热源。当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50736一2012第5.5.1条中对于电加热供暖的条件时,也 可采用直接电热作为辅助热源,但考虑到直接电热作为辅助热源 实际消耗的一次能源依然较大,故必须限定直接电热的使用量, 否则并未真正实现节能。 7.2.8近年部分太阳能供暖项且照搬丹麦等北欧高纬度地区
7.2.8近年,部分太阳能供暖项目照搬丹麦等北欧高纬
的太阳能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暖技术,但是北欧采用跨季节蓄 热是因为该地区冬夏季太阳能差距特别大,冬季太阳能资源稀 缺,所以采用跨季节蓄热非常合理,而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冬 季太阳能资源也极其丰富(如图6),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暖系 统的设备容量较大,需要较天的蓄热容积,投资较高,应用于 青藏高原地区的综合效益较差,为此本标准不建议采用跨季节 储热的蓄热方式
图6典型纬度地区全年太阳能资源分布对比
7.2.9图7和图8分别是太阳能吸附式/吸收式制冷效率转换图 和光伏驱动压缩式制冷效率转换图。从图中看看出,太阳能吸收 式(吸附式)制冷系统对于1kW太阳能最终可以提供0.245 (0.140)kW的冷量,而光伏驱动压缩式制冷系统对于1kW太 阳能最终可以提供0.915kW的冷量,优势非常明显。若考虑蓄能 系统的限制以及非空调季节余电上网等因素,光伏驱动压缩制冷 优势更明显。故本标准不推荐采用太阳能光热吸收式/吸附式制冷 方式。同时,经综合计算分析太阳能吸收式/吸附式制冷系统综合 费用也高于光伏驱动压缩式制冷系统,因此不建议采用太阳能吸 收式/吸附式制冷系统。
7太阳能吸收式/吸附式制冷效率车
图8光伏驱动压缩式制冷效率转换图
7.2.10近年来,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的效率呈现出了快速上升 的趋势,根据对主流光伏组件厂家设备性能参数的调研,给出了 上述组件要求。 7.2.11如图9所示,集热器瞬时效率截距越大,表明集热器光 学损失越小,越有利于效率提升:集热器总热损系数越小,表明 集热器热损失率越小,尤其对于归一化温差较大的早晨时段和下 午时段,该参数对集热量的影响尤其明显。故本条对集热器性能 的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明确限定,设计人员应向设备厂家复核所 选设备的参数指标。由于太阳能空气集热设备,现有产品无法给 出上述两个参数,故本条只明确了太阳能热水集热器参数要求。 本标准表7.2.11太阳能光热组件的性能要求分别来源于国家标准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6424一2007和《真空管型太阳能 集热器》GB/T17581一2007。
图9两种典型集热器性能特征
9两种典型集热器性能特征 图10不同性能平板集热器性能
图10不同性能平板集热器性能特征
7.2.12随着集热温度的升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下降明显,尤
.2.12随看集热温度的开高 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下降明显,元 其对于总热损系数较大的平板集热器更是如此(见图11、图12), 当集热温度高于70C时,集热器全天平均集热效率约为20%左 右,严重影响太阳能系统的节能性
1平板集热器有效集热量随温度白
2.13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优化由多重因素决定:
7.2.13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优化由多重因素决
图12真空管集热器有效集热量随温度的变化
图13松潘集热器安装优化
图14马尔康集热器安装优化
.3.1四川谷地区气候茶件差异大 项目具体分析,根据技术可靠,经济可行,运行高效的原则,确 定是否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地源热泵。在应用中可根据项目的负荷 需求、资源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是采用单一的热泵系 统形式或是多种冷热源形式搭配的复合系统形式。
7.3.2空气源热泵效率与室外空气参数、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
1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四川夏热冬冷地区、温和地区的中、 小型工程较为适宜,也可用做高寒地区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辅助供 暖热源或供暖热源。室外空气侧换热盘管低于露点温度时,换热 翅片上结霜,导致机组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严重时无法运行,为 比必须除霜。除霜的方法有很多,最佳的除霜控制应是判断正确 除霜时间短,融霜修正系数高。近年来各厂家为此都进行了研究 对于不同气候条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设计选型时应对此进行 了解,比较后确定。 2冬季室外温度过低会降低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室 外空气过于潮湿使得机组融霜时间过长,同样会降低机组的有效 制热量,因此必须计算冬季设计状态下机组的COP,当热泵机组 能耗高时不宜采用。本条中关于空气源热泵的COP值规定数据与 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15相同,四川 夏热冬冷地区、温和地区应严格执行。四川高寒地区由于室外温 度低和高海拔的双重因素,某些地区COP可能会略低于上述限 直,但这些区域采用化石类燃烧的锅炉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且 大多无城市燃气供应,空气源热泵机组相对王电锅炉,在能耗方
面仍具有较大优势。因此,若技术经济合理仍可采用。 3常规的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是双工况设计,制热工 的COP低于单工况设计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因此,在采用空 热泵机组作为供暖系统的热源时,宜优先选用COP较高的单 空气源热泵机组,提高设备能效,节约能耗。
3常规的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是双工况设计,制热工况下 的COP低于单工况设计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因此,在采用空气源 热泵机组作为供暖系统的热源时,宜优先选用COP较高的单热型 空气源热泵机组,提高设备能效,节约能耗。 7.3.3地源热泵系统能耗包括水源热泵机组及输配水泵等能 耗,本条从水源热泵机组能效比选择、水系统输配节能两个方面 提出要求,以提高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 水系统输配节能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变 流量运行、根据地源侧与服务区域的输送长度合理确定主机房位 置、输配管网优化等。确定地源侧循环流量时,应以提高系统总 能效作为自标,综合考虑地源侧水泵能耗和水源热泵机组能耗, 不应单方面强调仅节约水源热泵机组能耗或水泵能耗。地理管系 统在部分负荷工况可对地理管换热器分区轮换间歇运行,不仅使 岩土体温度得到有效恢复,提高系统换热效率,而且地源侧变流 量运行,可降低输送能耗。
工程场地状况及浅层地热能条件是能否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和 制定合理的地源热泵系统方案的基础。在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 前,应通过浅层地热能勘察查明工程场地浅层地热能条件,为进 行场地浅层地热能评价,地源热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提 共依据。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与项目规模,按照相关规定确定工 程勘察量。 为了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要求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
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维持同一含水层的储量,保持地下水 的水位不变。地下水回灌方式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 地下水含水层分布情况及其渗透性合理确定。 城镇供水及其他主要用途的取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因此必 须将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的取水量严格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7.3.5埋管形式包括水平埋管及竖埋管两种方式,应根据项目
地理管长度根据所承担负荷,分别计算供热与供冷工况下地 埋管的长度,取其大者确定地埋管换热器。地埋管的换热性能主 要受岩土体热物性、地下水流动情况、建筑负荷特性、气候、井 群布置等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非稳态耦合传热问题,宜通过数值 模拟计算分析。 当计算周期内系统的累计总释热量与累计总吸热量热不平衡 率较大时,或采用单一的地埋管换热系统不经济、实施难度较大 时,应采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工程建筑容积率过高时, 也采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 地理管系统应进行建筑全年负荷分析,计算分析岩土体总释 热量和总吸热量,保证两者基本平衡,以确保土壤全年热平衡。 对于冬季有可能发生管道冻结的场所,需要采取合理的防冻 措施,例如采用乙二醇溶液等。 然国定
.3.6本条第1~3款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地下水热源井的数量结合空调用水方案,并应根据水文、地 质勘察提供的单并持续供水/回灌量、群并供水量、回灌率确定热 原井的数量,以满足持续出水量与完全回灌的需求。为确保换热
系统的可靠性,合理选择灌抽比、必要时宜考虑备用并。 7.3.7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第8.3.6条第2~6款。 7.3.8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第8.3.8条。 7.3.9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15 第7.3.3条。 7.3.10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第7.3.4条。
8.1.1通过对各类能耗的计量、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发 掘节能的潜力,同时也是节能改造和引导人们行为节能的手段。 本标准第8.2节~第8.4节,对分类能耗和用电分项能耗的监测 提出了具体要求。
采用适宜的节能控制措施主要自的,是优化建筑物内建 备的运行状态,节约能源,提高设备自动化监控和管理水平
暖通空调系统能耗计量与监控
8.2.1为了降低运行能耗,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进行必要的 监测与控制。设计时要求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具体的控制内容。能源计量总站宜具有能源计量报表管理及趋 势分析等基本功能。监测控制的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 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中 央监控与管理等。 8.2.2强制性条文,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央监控与管理等。 8.2.2强制性条文,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第4.5.2条相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首先,制冷机包括了 各类制冷及热泵设备;其次,即使各类耗能设备没有设置在机房 内也必须进行能耗计量。
8.2.3循环水泵耗电量反映出输配系统的用能效率,计量其
电量可对输配系统进行评估。大规模的空调、供暖系统循环
额定功率大,便于实施单独电计量;而且相比于中小系统,单独 计量更具有实际作用
8.2.4空调系统的耗电设备除制冷机、循环水泵外,
端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新风空调系统、风机盘管,还包括多 空调系统。全空气空调系统与新风空调系统的风机、多联空 外机通常容量较大,配电为独立回路,具备条件实现计量。 于人员活动区的风机盘管、多联空调室内机、分体式空调权 零散,带入照明和插座子项,难以单独计量,不用硬性要求
8.2.8强制性条文,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
8.2.9冷热源机房的控制要求
1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是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安 全,是控制的基本要求。从大量工程应用效果看,水系统“大流 量小温差”是个普遍现象。未端空调设备不用时水阀没有关闭, 为保证使用支路的正常水流量,导致运行水泵台数增加,建筑能 耗增大。因此,该控制要求也是运行节能的前提条件。 2冷水机组是暖通空调系统中能耗最大的单体设备,其台 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系统冷负荷要求,节能目标是使设备尽 可能运行在高效区域。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该机组的 某一部分负荷区域,因此采用冷量控制方式有利于运行节能。但
是,由于监测冷量的元器件和设备价格较高,因此在有条件时(如 采用了DDC控制系统时),优先采用此方式。对于一级泵系统冷 机定流量运行时,冷量可以简化为供回水温差;当供水温度不调 节时,也可简化为总回水温度来进行控制,工程中需要注意简化 方法的使用条件。 3水泵的台数控制应保证系统水流量和供水压力/供回水 压差的要求,节能目标是使设备尽可能运行在高效区域。水泵的 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某一部分流量区域,因此采用流量控制方式 有利于运行节能。对于一级泵系统冷机定流量运行时和二级泵系 统,一级泵台数与冷机台数相同,根据连锁控制即可实现;而 级泵系统冷机变流量运行时的一级泵台数控制和二级泵系统中的 二级泵台数控制推荐采用此方式。由于价格较高且对安装位置有 定要求,选择流量和冷量的监测仪表时应统一考虑。 4二级泵系统水泵变速控制才能保证符合节能要求,二级 泵变速调节的节能自标是减少设备耗电量。实际工程中,有压力 /压差控制和温差控制等不同方式,温差的测量时间滞后较长, 压差方式的控制效果相对稳定。而压差测点的选择通常有两种: D取水泵出口主供、回水管道的压力信号。由于信号点的距离近 易于实施。②取二级泵环路中最不利末端回路支管上的压差信 号。由于运行调节中最不利未端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有代表 性的分支管道上各设置一个,其中有一个压差信号未能达到设定 要求时,提高二次泵的转速,直到满足为止;反之,如所有的压 差信号都超过设定值,则降低转速。显然,方法②所得到的供回 水压差更接近空调未端设备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保证使用效果的 前提下,它的运行节能效果较前一种更好,但信号传输距离远, 要有可靠的技术保证。但若压差传感器设置在水泵出口并采用定
玉差控制,则与水泵定速运行相似,因此,推荐优先采用压差设 定值优化调节方式以发挥变速水泵的节能优势。 5冷却水的供水温度与冷却塔风机能耗、冷水机组能耗相 关。同样外部条件下,较低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有利于提高冷水机 组的能效比,但会使冷却塔风机能耗增加;因此宜优化设定冷却 出水温度,使系统总能耗最低。在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及制冷系 能效确定优化的冷却水温度后,对冷却塔风机进行优化控制, 以达到设定的冷却水温度,具体措施包括:调节冷却塔风机的运 亍台数,调节冷却塔风机转速。 另外,冷却水进水温度有最低水温限制的要求。为保证冷水 机组正常运行,需要在冬季运行的冷水机组应在供、回水总管上 设置旁通电动阀,通过调节旁通流量保证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却水 温高于最低限值。 6冷却水系统在使用时,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水中的离 子浓度会越来越高。为了防止由于高离子浓度带来的结垢等种种 弊病,必须及时排污。排污方法通常有定期排污和控制离子浓度 非污。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自动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离子浓度 排污方法在使用效果与节能方面具有明显优点。 7提高供水温度会提高冷水机组的运行能效,但会导致末 端空调设备的除湿能力下降、风机运行能耗提高,因此供水温度 需要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室内环境和设备运行情况,综合分析整 个系统的能耗进行优化调节。因此,推荐在有条件时采用。 8设备保养的要求,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属于 广义节能范畴。 9机房群控是冷、热源设备节能运行的一种有效方式,水 温和水量等调节对于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等运行能
效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机房总能耗是总体的优化目标。冷水机组 内部的负荷调节等都由自带控制单元完成,而且其传感器设置在 机组内部管路上,测量比较准确和全面。采用通信方式,可以将 其内部监测数据与系统监控结合,保证第2款和第7款的实现。 8.2.10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第4.5.8条。 8.2.11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第4.5.9条。 8.2.12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第4.5.10条。
2015第4.5.8条。 8.2.11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第4.5.9条。 8.2.12引自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第4.5.10条。 8.2.13对于车辆出人明显有高峰时段的地下车库,采用每日、 每周时间程序控制风机启停的方法,节能效果明显。在有多台风 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启停不同的运行台数的方式 进行控制。
8.2.15热回收系统具备检测功能有利于监测热回收装置的热 回收能力。
3给水排水系统的计量与监持
8.3.1天自然中的水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水处理工艺和加压提 升后,才能变成满足一定使用功能的水,并送至用水点。在水处 理(包括污、废水处理)和输送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公 共用水区域设置节水标识,可提高用户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消 耗,节约能源。
展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前,机电运行管理部门应与设备供货商落实 加压泵的高效区段。管理中应定期监测记录加压泵的出口压力、 耗电量等运行参数。
8.3.4设置自动远传计量的智能化管理方式,可准确
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 义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 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提供用水量记录对项目用水现状进行合理 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 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定出切实可 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在运营管理中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 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 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8.3.5绿化灌溉系统主要为了弥补自然降水在数量上的不足,
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保证适时适量地提供景观植 物生长所需水分。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和自动控制设备,绿化灌 既系统可根据气候变化和绿化浇灌需求及时调整工作状态,自动 运行。
8.4.2照明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内照明、插座等室内设备用电 的总称。包括建筑物内照明灯具和从插座取电的室内设备,如计 算机等办公设备、厕所排气扇等。 空调用电是为建筑物提供空调、采暖服务的设备用电的统称 空调用电计量还应满足本标准8.2节的相关要求。 动力用电是集中提供各种动力服务的设备用电统称,包括电 梯、非空调区域通风、生活热水、自来水加压、排污等用电;不 包括空调采暖系统设备用电。其中,电梯是指建筑物中所有电梯 (包括货梯、客梯、消防梯、扶梯等)及其附属的机房专用空调 等设备;水泵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 包括自来水加压泵、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通风机是 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风机,如车库通风机, 则所屋顶排风机等; 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设备的用电机械挖土施工工艺,包括信息 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电热水器等其他特 殊用电。
筑各使用单位、商店各租户、酒店各独立核算单位、建筑各楼层 等。分区、分层、分户设置计量为运营管理按表收费及耗能监督
提供可行性,同时,还可为专用软件进行能耗的监测、统计和分 析提供基础数据。
8.5建筑设备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
8.5.1~8.5.2能耗监测系统通过在公共建筑内安装分类和分项 能耗计量表具,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建 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该系统可由数据采集层、数据传 输层、数据应用层和数据上传层组成。建筑本地应设置服务器并 安装管理软件和数据库。 上级数据中心由上级能耗监管中心管理,它对所管辖范围内 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处理。 8.5.3能耗数据采集宜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的方式横塘河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当燃气、燃
8.5.3能耗数据采集宜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的方式,当燃气、燃 油等能耗不具备数据自动采集条件,可采用人工采集、人工录入 数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