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388-2020 七十年住宅工程结构设计标准.pdf

DB13(J)/T 8388-2020 七十年住宅工程结构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J)/T 8388-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9174
下载资源

DB13(J)/T 8388-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388-2020 七十年住宅工程结构设计标准.pdf

3.1.2按《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 建筑结构的设计状况包括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偶然设 3.1.4设计使用年限本身是市场提出的一项设计标,并影响到 结构抗震、耐久等指标的确定。合理的使用年限,有利于建筑业 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七十年住宅工程的品质。为保证70年使用 年限,设计应考虑以下内容: 1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当结构所处的 环境对其耐久性有较大影响时,应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别采用相应 的结构材料、设计构造←防护措施、施工质量要求等,并应制定 结构在使用期间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使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 内不致因材料的劣化而影响其安全或正常使用; 2当部分构件在使用环境下无法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时,应考虑其替换或维护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和使用环境,以及相应正常维护的措施或要求,在设计使用年限 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不得拆改主体结构构件,不得进行加层设计。

3.1.7由于七十年住宅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时荷载已经考虑

放大,相同条件下的构件纵向钢筋也较50年混凝土结

GBT50554-2017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而现有规范中裂缝和挠度计算的相关公式的参数跟使用年限 并无直接关系,因此按本标准设计的构件的变形和裂缝的安全度 均高于同条件下的50年混凝土构件。综上,本标准对混凝土构 件的变形和裂缝控制不再另外提高要求,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及其他相关标准即可。

计规范》GB50010及其他相关标准即可。 3.2场地、地基和基础 览专用 交。其中场 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评价按《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57的规定执行,场地的抗震地段划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执行。 3.2.7基础设计时应考虑抗浮水位的影响,勘察单位确定抗浮水 位时宜考虑环境影响导致的地下水位上升的可能性。 3.4装配式结构设计 施工、监理及补修等均难以控制质量,而采用将钢筋、高精度免 凝的做法,能有效保证装配式墙体的整体性能,故建议优先采 用。

3.2场地、地基和基础

4.1.2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给出了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 4.1.3高性能混凝土是指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 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 合理掺加外加 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 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 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其各项指标和普通混 疑土相比有较大提高,具体评价标准应符合《高性能混凝土评价 标准》JGJ/T385。 关规定,使用年限超过50年时要求受力钢筋的直径应大于6mm 但鉴于住宅建筑的开间一般均不太大,仍允许采用6mm直径 的热轧钢筋义但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增加保护层厚度

5.1.2结构设计中采用何种荷载代表将直接影响到荷载的取值和 大小,关系结构设计的安全,要以强制性条文给以规定。虽然任 何荷载都具有不同性质的变异性,但在设计中,直接引用反映荷 载变异性的各种统计参数,并通过复杂的概率运算进行设计较为 困难。因此,在设计时,除了采用能便于设计者使用的设计表达 式外,对荷载仍应赋予一个规定的量值,称为荷载代表值。荷载 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以使之能更确切地 反映它在设计中的特点。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而其 他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系数后得出。荷载标 准值是指其在结构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由于荷载 本身的随机性,因而使用期间的最大荷载也是随机变量,原则上 也可用它的统计分布来描述。按《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的规定,荷载标准值统一由设计基准期最大荷载概 率分布的某个分位值来确定,设计基准期统一规定为50年,而 对该分位值的百分位未作统一规定。因此,对某类荷载,当有足 够资料而有可能对其统计分布作出合理估计时,则在其设计基准 期最大荷载的分布上,可根据协议的百分位,取其分位值作为该 荷载的代表值,原则上可取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或中 值),国际上习惯称之为荷载的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实际 上,对于大部分自然荷载,包括风雪荷载,习惯上都以其规定的

平均重现期来定义标准值,也即相当于以其重现期内最大荷载的 分布的众值为标准值。 目前,并非对所有荷载都能取得充分的资料,为此,本标准 从实际出发,根据已有的工程实践经验,协议一个公称值 Nominalvalue)作为代表值。在本规范中,对按这两种方式规定 的代表值统称为荷载标准值。 5.1.4对持久、短暂、偶然设计工况下荷载作用的效应的基本组 合和偶然组合等在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中均有明确规定,可参见 相关标准。 人 5.1.8我国现行标准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当工程结构采 用其他设计基准期时,应按照可靠指标十致的原则,对可变作用 量值进行调整。在确定各类可变的代表值时,会涉及出现荷载最 大值的时域问题,该时域长度即为“设计基准期”。如果“设计基 准期”更长,而可变作用取值和其他设计条件不变,则结构的可 靠指标就降低了。当设计基准期不是50年时,应按可靠指标 致的原则,在现衍规范设计基准期50年的基础上对可变作用量 值进行调整。 5.2永久荷载 住房城乡 5.2.1 民用建筑二次装修很普遍,且有较大荷载附加,在计算面 层及装饰自重时必须考虑二次装修的自重。固定设备主要包括: 电梯及自动扶梯,采暖、空调及给排水设备,电器设备,管道、 电缆及其支架等。

5.2.1民用建筑二次装修很普遍,且有较大荷载附加,在计算面 层及装饰自重时必须考虑二次装修的自重。固定设备主要包括 电梯及自动扶梯,采暖、空调及给排水设备,电器设备,管道 电缆及其支架等。

5.2.3结构或非承重构件的自重是建筑结构的主要永久荷载,由

于其变异性不大,而且多为正态分布,一般以其分布的均值作为 荷载标准值,由此,即可按结构设计规定的尺寸和材料或结构构 件单位体积的自重(或单位面积的自重)平均值确定。对于自重变 异性较大的材料,如现场制作的保温材料、混凝土薄壁构件等, 尤其是制作屋面的轻质材料,考虑到结构的可靠性,在设计中应 根据该荷载对结构有利或不利,分别取其自重的下限值或上限值 5.2.6预应力作为永久作用时,应当采用永存预应力 5.4 雪荷载 5.4.3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例如轻型屋盖,考虑到雪荷载有时 会远超过结构自重,此时仍采用雪荷载分项系数,屋盖结构的可 靠度可能不够,因此对这种情况,建议将基本雪压适当提高,但 这应由有关规范或标准作具体规定。 5.4.4对山区雪压禾并展实测研究仍按原规范作一般性的分析估 计。在无实测资料的情况下,规范建议比附近空旷地面的基本雪 压增大20%米用 5.4.6,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原则上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给出的两种积雪分布情 况,分别计算结构构件的效应值,并按最不利的情况确定结构构 件的截面,但这样的设计计算工作量较大。根据长期以来积累的 设计经验,出于简化的目的,规范充许设计人员按本条文的规定 进行设计。

5.5.2重现期为10年、50年和100 年的风压《建筑结

5.5.2重现期为10年、50年和100年的风压《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附录E已给出,重现期70年的风压可根据10年 和100年的风压按下式确定:

(5.5.2 Y 5.5.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 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民用建筑,其基本风压适当提高。 因此,本条明确了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民用建筑的体型、结构体系和自 振特性有关,目前尚无实用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 60m的高层民用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 1.1倍采用;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民用建筑,风荷载 取值是否提高,可电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5.7对高层民用建筑群,当房屋相互间距较近时,由于漩涡的 应予注意冷般可将单栋建筑的体型系数us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 数,对重要的高层民用建筑,建议在风洞试验中考虑周围建筑物 的于扰因素。本标准中所说的风洞试验是指边界层风洞试验。 5.5.8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增长,风振也随之增强。设计计算 风振的效应时需要考虑的振型可多达10个及以上,应按随机 振动理论对结构的响应进行计算。 5.5.9本条意在提醒设计人员注意考虑结构横风向风振或扭转 风振对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影响。当结构高宽比较

5.5.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 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民用建筑,其基本风压适当提高。 因此,本条明确了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民用建筑的体型、结构体系和自 振特性有关,目前尚无实用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 60m的高层民用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 1.1倍采用;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民用建筑,风荷载 取值是否提高,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对言月民日 然群当良良相问距族逅时 山工游源岭

5.5.7对高层民用建筑群,当房屋相

相互干扰,房屋某些部位的局部风压会显著增大,所以设计人员 应予注意般可将单栋建筑的体型系数μs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 数,对重要的高层民用建筑,建议在风洞试验中考虑周围建筑物 的壬扰因素。本标准中所说的风洞试验是指边界层风洞试验。 5.5.8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增长,风振也随之增强。设计计算 风振的效应时需要考虑的振型可多达10个及以上,应按随机 振动理论对结构的响应进行计算。

5.5.9本条意在提醒设计人员注意考虑结构横风向风振或

大、结构顶点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时,可能引起较明显的结构横 风向振动,甚至出现横风向振动效应大于顺风向作用效应的情 况。结构横风向振动问题比较复杂,与结构的平面形状、竖向 体型、高宽比、刚度、自振周期和风速都有一定关系。当结构 体型复杂时,宜通过空气弹性模型的风洞试验确定横风向振动 的等效风荷载,也可参考有关资料确定。 5.5.10高层建筑表面的风荷载压力分布很不均匀,在角隅、 檐口、边棱处和在附属结构的部位(如阳台、雨篷等外挑构 1.2.3条体型系数计算的平均风压。根据风洞实验资料和一些实 测结果,并参考国外的风荷载规范,对水平外挑构件,取用局 部体型玄数为

E.5规定的数值升高2度、降低2度进行设计,即基本温度相对 于50年时增减的变化幅度为3.5%~4.3%

5.7.1第4款关于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的具体界定,应根据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 等的相关标准的规定,结合设防烈度、结构形式及所处位置、支 承结构的刚度以及破坏后果等综合确定。有条件时应对所有的大 跨度和长悬臂结构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7.5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是

地震带上地震的发生服从泊松分

2)地震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极值II型分布; 3)设计使用年限70年时的,多遇地震、设防地 震、罕遇地震的超越概率分别为63.2%、10%、 2%~3%(6度3.5%、7度3.0%、8度2.5%、 9 度2%)。 计算公式 1)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一般认为,烈度概率密 度函数符合极值II 型分布,其分布函数为:

表1分布形状函数k的取值

2)引入地震重现期R概念,重现期为R年的地震 度也就是R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假定地震发生符 合泊松分布时,设计基准期T内地震发生超越概 率D与重现期R的关系为:

联立式(2)、(3)可得任意设计基准期T内,超越概率 为p的地震烈度I为:

根据(2)~4,按照等超越概率的原则,可得设计使 用年限100年时的,不同超越概率63.2%、10%、2~3%的地 与地震烈度相对应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单位:g)可以表示为:

4)建筑场地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与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的关系为:

αmax=μβmax=(A/g)βmax

式中:μ一一地震系数; g一一重力加速度; βmax一一场地设计谱的最大值,约2.25; 3计算结果 示。两者相比可得设计使用年限70年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增大 系数,如表4所示。

表2设计使用年限50年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表

表3设计使用年限70年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表

NY表4设计使用年限70年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增大系数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表2中数值与国家现行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数值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下基本 一致,而在低烈度地区由于建筑发生超烈度地震的危险性更 大,因此在罕遇地震下部分烈度的量值偏小。 综合上述各表,给出了设计使用年限70年地震作用调整 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本表适用于70年住宅建筑常规结构地 震作用取值,对于超限结构,应进行专项论证,且不低于本标 准的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70年时,由于时间参数的愛化,原各地区 烈度或场地的峰值地震动加速度均有增大×由上述式(4)换 算出设计使用年限70年的地震烈度见表5。按照抗震烈度“7 上8下”的原则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附录G 中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范围,各烈度区增大后仍未超 过烈度分区范围,不再调整抗震措施。

换算出的设计基准期70年的基本烈

5.8.2偶然荷载的设计原则,与《工程结构可靠性设

5.8.3与其他可变荷载根据设计基准期统计确定荷载标准值的

方法不同,在设计中所取的偶然荷载代表值是由有关的权威机 构或主管工程人员根据经济和社会政策、结构设计和使用经验 按一般性的原则来确定的,因此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设计值 与标准值取相同的值。

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处 理。

6.3.5对七年住宅,材料的耐久性是影响结构性能的重要

6.3.6X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都应使 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结构宜具有多道防 线,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水 平风荷载,地震作用和重力荷载的能力。

6.1.1、6.2.3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是对

震反应、截面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最基本的要求。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建筑物当遭受 不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 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与此相应,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 下的反应分析的方法,截面抗震验算,以及层间弹性位移的验 算,都是以线弹性理论为基础。因此,本条规定,当建筑结构 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可假定结构与构件 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同样也规 定:当建筑物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 时,不致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高层民用建筑钢 结构抗侧力系统相对复杂,有可能发生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 严重时会导致重大的破坏甚至倒塌的危险,因此,本条也提出 了弹塑性变形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的要求。 6.3.8建筑形式的日益多变,使空间结构节点形式日趋复杂, 现有计算公式难以满足计算需求,可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确定 节点承载力。通常的结构计算都是建立在合理的简化模型基础 之上,但考虑到加工因素,复杂节点往往难以实现中理想的简 化模型,因此节点受力易产生偏差,当由此产生局部偏心弯矩 时,结构计算建议对节点进行细部分析,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由天大跨空间结构结构节点的受力和边界条件复杂,单独进行 节点本身的有限元计算难以真实反映节点受力状态,为保证计 算结果可靠性,宜采用多尺度协同计算,以更好的模拟边界条 件和受力。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设计师的能力息息相关, 节点过于复杂时,用试验验证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是十分必 要的

呆证楼盖的整体性。对于装配整体式的叠合板,一般当现浇的 叠合层厚度大于80mm时,其整体性与整体式楼板的差别不 大,因此可以适用于更高的高度。

6.3.14钢构件的最大轮廓尺寸不能超过海上运输、铁路运输

及公路运输许可的限制尺寸。对于超长、宽、高不可分解 件,应在途经地公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申请许可,并应在 过程中采取措施,确保不产生永久交形。拼接节点宜设置石 力较小位置。

渐增多,有很多构件受到运输或吊装等条件的限制,只能分 分体制作或安装,为了检验其制作的整体性和准确性、保计 场安装定位,按合同或设计文件规定要求在出厂前进行工人 预拼装,或在施工现场进行预拼装。

保证施工质量的方法, 6.3.18七十年住宅防腐是关键,防腐材料通常耐久年限为 10~15年,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修补防腐材料比较困难,有必 要通过提高构件自身的防腐蚀能力来延长修补时间,降低运营 阶段的费用

7.1.1本标准旨在提高住宅结构主体的使用年限,对于可更换 的次要构件,其使用年限适当放松。从现阶段行业技术水平、 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要求所有构件均达到70 年使用年限是不合理、不经济的。实现结构耐久性要求应从提 高设计、施工标准与加强使用期间的检测人维护两方面出发, 无其是使用期间的维护。在使用期间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的 裂缝、局部破损、钢构件出现的局部锈蚀、掉漆等耐久性缺陷 进行及时修补,均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年限。因此,对于一些可 更换的次要构件,其耐久性设计要求仍按50年设计使用年限 执行是可行的。 7.1.4建筑围护结构,钢结构防火涂装等属于可替换的配套部 件,替换较为方便且不影响结构安全,故其耐久性设计要求无 需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形象在改 变,产品性能逐渐提高,在使用年限内对上述部件进行1~2 次替换是合理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可以提高保温材料的耐 久性,更适合70年住宅工程使用。

露第一年的腐蚀速率(mm/a),将腐蚀环境类型分为六大类。 进行建筑钢结构防腐蚀设计时,可按建筑钢结构所处位置 的大气环境和年平均环境相对湿度确定大气环境腐蚀性等级。 当大气环境不易划分时,大气环境腐蚀性等级应由设计进行确 定。 在特殊场合与额外腐蚀负荷作用下,应将腐蚀类型提高等 级。例如:①风沙大的地区,因风携带颗粒(沙子等使钢结 构发生磨蚀的情况;②钢结构上用于(人或车辆)通行或有机 械重负载并定期移动的表面;③经常有吸潮性物质沉积于钢结 构表面的情况。 考虑到处于潮湿状态或不可避免结露部位的标准应相应提 高,对如厕浴间等类似的局部环境将大气相对湿度按RH> 75%考虑。 大气环境气体类型可按照表6确定。

7.3.4自前各种常规的防腐蚀措施,均难以确保100%的保折 度。涂层和金属热喷涂层即使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也会因针孔 或机械破损而造成小面积局部腐蚀。使用中不能重新涂装的钢 结构部位是指对于防腐蚀维护不易实施的钢结构及其部位。如 在构造上不能避免难于检查、清刷和油漆之处,以及能积留湿 气和大量灰尘的死角、凹槽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可以在结构 设计时留有适当的腐蚀裕量。由于封闭结构内氧气不能得到有 效补充,腐蚀过程不可能连续进行,因此无需孝虑防腐蚀措 施。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中也提出,不便重新涂装的 部位应采取特殊的防锈措施,必要时亦可适当加厚截面的厚 度。本规程第7.3.6条的相关规定是现行的有效防锈措施,对 设计使用年限大于或等于25年,所处环境的腐蚀性等级较高 (大于IV级)的建筑物使用期间不能重新涂装的钢结构部 位,考虑钢结构防腐蚀措施失效后,钢结构的继续锈蚀可能危 害建筑物安全时,应考虑腐蚀裕量。 7.3.5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8923规定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程度和除锈质量的目视评 定等级。对涂装前钢结构的表面状态,包括锈蚀等级和除锈等 级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涂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主要依靠涂料极性基团与金属表 面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粗糙度的增加,可显著加大金属 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涂膜的附着力。但粗糙度过大也会带来 不利的影响,当涂料厚度不足时,轮廓峰顶处常会成为早期腐 蚀的起点。因此,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值不宜超过涂

装系统总干膜厚度的1/3。 7.3.8统计调查发现,钢结构涂层的使用年限均小于主体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对于腐蚀作用较弱的钢结构住宅,防腐涂层的 设计使用年限取为25年是比较合理的,进一步提高涂层的设 计使用年限将受到技术和成本的制约。 7.3.9用于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层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 喷、镀金属层上加防腐蚀涂料的复合面层;第二类是含富锌底 漆的涂层;第三类是不含金属层杭州某污水厂室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也不含富锌底漆的涂层。 钢结构涂层的厚度,应根据构件的防护层使用年限及其腐 蚀性等级确定。因为防护层使用年限增大到10a~15a,故本条 听规定的涂层厚度比目前一般建筑防腐蚀王程上的实际涂层稍

3.1.2模型构件信息由几何及非几何信息组成,构件应按规范 设计模型向施工传递并共享是BIM发展的必然方式,设计 阶段的模型数据在施工阶段经过扩充、深化、修改后,作为施 工模型应用于施工阶段,并经过继续深化后加入运维信息,为 后期运维提供服务。

8.2.1在设计中为满足设计任务约定,进行模型的构建,须采 用不同的BIM设计方法。 模型设计成果进行构建并完成的建筑信息模型。翻模的目的是 为了校核设计结果,提高设计质量,也可以在项目管理及下游 阶段应用。例:对某工程项目,把设计完成的二维图纸,翻成 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管线综合及碰撞检查。 2正向设计:依照设计任务约定,采用BIM设计及相关 性能分析软件,完成建筑信息模型,并形成设计图纸表达的过

程。 全专业参与的正向设计模型建立过程为:以建筑专业模型 为基础,构建结构专业模型,形成建筑结构专业协调的一体模 型,机电设备专业模型与一体模型合模配合完成全专业建模。 设计中采用BIM协同设计平台,依设计阶段创建并深化建 筑信息模型,运用可视化、性能分析等技术,优化设计产品 实时进行错、漏、碰、缺及规范性校核检查,使设计质量优质 并精准表达模型信息。 模型的建立可采用二维图形输入后转换三维的方法,其过 程需补充相应信息以达到快速构建模型的自的。 相关专业的性能分析,可由该专业的信息模型生成分析数 据,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并依分析结果调整后完成模型;分 别得到的模型,须与其它专业重新进行合模,使各个专业间协 调一致。 由结构分析软件建模计算生成的结构模型,必须与建筑模 型合模形成一体模型后再与其它专业协调配合完成模型。 8.2.4非正向设计以及由其它BIM软件建立的结构模型,其建 筑专业与结构模型间,难以保证协调一致。因此结构专业模型 必须与建筑专业模型进行合模,修正其不协调处,使与建筑专 业模型合模为一体模型。

8.3.1为方便、快捷、准确的建立信息模型,应构建模型构件 及自定义的资源库。自定义库是以构件库为基础的构件集合, 应按需求构建。构件库的建立应满足以下要求: 1构件模型应与模型深度等级具有对应关系; 2构件资源库应对构件的内容、深度、命名原则分类 方法、数据格式、属性信息、版本及存储方式等方面进行管 理,构件的分类及编码宜在构件名称或属性中体现: 3建立构件管理制度,实现构件的创建、收集、编辑、 4构件的二维表达及出图应符合国家二维制图标准的要 求; 5厂商提供的构件应符合建模深度标准,并满足主流建 模软件的使用: 的目录树,以方便管理和查找。 8.4信息模型交付 房城乡 计施工图设计交付。每阶段按第4章模型深度要求提交相应 的模型数据、图纸及说明等。交付的数据模型宜做为后续设计 阶段至施工、运维等应用的基础信息。 模型数据是信息模型成果数据文件(含阶段性成果或节点 成果)辅以模型说明文件,设计图纸为由信息模型生成的二维 纸质设计文件包括计算书、信息表格、设计说明以及建筑信息

模型视图。 8.4.2设计中专业模型交付是上下游间的交付,上下游专业均 使用该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设计,也可采用轻量化模型辅助交 付。

9.1.6二次装修中不规范的施工,大功率机电设备使用,不得 对结构应产生损伤,应予以规范等。 X 9.1.7编制组调查发现浙江省嘉善县台施工组织设计,近年来建筑装修施工时,曾遍存在损 坏结构构件的现象。比如:改水电施工切断墙体钢筋、凿除混 凝土保护层,破坏钢构件的涂装,新风系统管线穿梁开洞等, 这些都对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造成了影响。对于断筋、梁开洞 等严重损坏结构构件的情况,应委托具有相应纸质的单位进行 加固设计和加固施工。 9.2.7对质量缺陷的技术处理方案提出了耐久性要求,以满足 7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9.2.8定期检查、维护是耐久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条提 出了钢筋混凝士住宅结构检查和维护的基本要求,设计文件应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更为详细、可行的检查和维护要求, 并给出力般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如裂裂缝封堵方法等。

9.3.4定期检查、维护是耐久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条提 出了钢结构住宅结构检查和维护的基本要求,设计文件应根据 工程具体情况,提出更为详细、可行的检查和维护要求,并给 出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如涂层修补方法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