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909-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909-2021 跨座式单轨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pdf10.1测试目的:测试变电所0.4kV低压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0.2测试内容与方法: a)失电:任选一座车站降压变电所,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模拟段动力变压器的温控跳闸继
失电:任选一座车站降压变电所,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模拟段动力变压器的温控跳闸继电器 动作,I段动力变压器的35kV(或10kV)断路器跳闸失电,0.4kV的I段进线断路器跳闸, 0.4kV的I段母线失电,I同时0.4kV母线三级负荷断路器自动分闸:
DB11/T 1817-2021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铺装层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DB34/T 3909202
b)切换:经延时2s~3s(延时依据设计要求确定)后,0.4kV母线联络断路器自动合闸,0.4 kV的I、IⅡI段母线均通过II段动力变压器供电; C 恢复:合上I段动力变压器的35kV(或10kV)断路器,I段动力变压器送电,0.4kV母线 联络断路器自动分闸,然后0.4kV的I段进线断路器合闸,0.4kV的I段母线由I段动力变压 器供电,同时0.4kV母线三级负荷断路器手动或自动合闸,系统恢复; d)记录测试操作过程和相关电能参数。 3.10.3测试结果:备自投自动切换功能、切换过程的动作次序和时间以及电能参数、三级负荷回路的 切除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B.11车地无线通话测试
B.11.1测试目的:测试车地无线通话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a)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通过单呼、组呼、紧急呼叫等方式与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建立通 话,并记录通话情况; b 车辆基地调度员与车场内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建立通话; c)车站值班员经控制中心同意与正线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建立通话,并记录通话情况。 3.11.3测试结果:车地无线通话的接通时间和通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B.12列车到站自动广播和到发时间显示测试
B.12.1测试目的:测试车站和列车广播及乘客信息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12.2测试内容与方法:在站台区域测试并记录上、下行进站列车到站自动广播时间和内容,并记录 所在区域的乘客信息系统播出列车到站信息时间和内容。 3.12.3测试结果:列车即将进站前,车站自动广播列车到站信息,车站乘客信息系统显示屏上显示列 车进站信息,出站后显示下次列车到站时间。
B.13与主时钟系统接口通信测试
B.13.1 测试目的:测试各系统与主时钟系统接口通信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13.2 测试内容与方法: a 检查信号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或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服务器,记录其显 示的日期和时间是否与主时钟服务器保持一致; b) 将主时钟服务器上的日期和时间设置成比当前时间晚1天1小时10分钟,记录被测系统时间 与主时钟时间差; 断开主时钟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记录被测系统的时间; d 重新恢复主时钟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记录被测系统更新后的时间与主时钟时间差。 3.13.3 测试结果: a) 信号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或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服务器的日期和时间与 主时钟服务器保持一致; b 当主时钟服务器上的时间和日期设置成比当前时间晚1天1小时10分钟,被测系统工作站和 服务器自动更新为与主时钟时间同步,误测试结果差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C 断开主时钟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后,被测系统服务器上的日期和时间继续保持正常,符合设计 要求:
B.14换乘站基本通信测试
DB34/T3909202
B.15列车超速安全防护测试
15.1测试目的:测试线路最高允许限速、区段限速、道岔侧向限速、轨道尽头停车等列车运行 护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15.2测试内容与方法
a)ATP超速安全防护测试 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持续加速至超速报警,忽略报警继续加速到紧急制动触发; 记录列车限速显示、超速报警情况以及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 b)区段限速安全防护测试 对线路某区间设置限速后,列车以ATP防护模式在该区间持续加速至区段限速值;: 记录列车限速值、触发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 C 侧向过岔安全防护测试 · 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持续加速至道岔侧向最高限制速度; 记录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 d)轨道尽头安全防护测试V环 排列直通轨道尽头的进路后,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至轨道尽头停车点; 列车到达停车点前的整个过程中,记录列车在不同位置的运行速度; 若列车仍未能减速,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应实施紧急制动。 e) 降级模式下闯红灯安全防护测试(仅对设置了点式ATP降级系统) 关闭车站前方道岔处的防护信号机或关闭出站信号机后,列车以点式ATP降级模式行车至 防护信号机或出站信号机; · 记录列车触发常用制动或紧急制动情况。 f)RM模式行车安全防护测试(仅对信号系统设置RM模式时) 列车以RM模式加速至超速报警,忽略报警继续加速到紧急制动触发; 记录限速显示、报警情况以及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 g)反向ATP安全防护测试
DB34/T 3909202
列车切换驾驶端,以ATP防护模式反向行车,列车加速至超速报警,忽略报警继续加速到 紧急制动触发; 记录限速显示、报警情况以及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 B.15.3测试结果: 列车行驶接近ATP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警;加速至ATP最大允 许列车运行速度时,车载ATP应施加紧急制动; b 列车运行接近区段临时限速值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警;加速超过充许速度时,列车应 触发紧急制动,制动点的速度应低于区段临时限速值; 列车运行接近侧向道岔限速值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警;继续加速应触发紧急制动,超 速防护制动点的速度应低于侧向道岔限速值; d) 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驶至轨道尽头停车点过程中,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降为系统限定值; 列车越过停车点设定距离,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降为零,强行越过时应触发紧急制动; e 列车在点式ATP降级模式下闯红灯,应触发常用或紧急制动; 列车接近RM(仅对信号系统设置RM模式时)模式最大充许限速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 警;加速超过RM(仅对信号系统设置RM模式时)模式最大允许速度时,应触发紧急制动; 9 列车以ATP防护模式反向运行时,实施列车超速、限速、正常开关门等操作正常,ATP安全 防护功能有效,
B.16.1测试目的:列车在ATP防护模式下,测试追踪运行安全间隔防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16.2测试内容与方法: a 选取部分区间,前行列车以ATP防护模式或切除ATP防护模式运行,后续列车以列车自动驾 驶(ATO)模式持续加速紧跟前行列车运行: b 前行列车分别采取几种速度运行或在区间停车,记录后续列车运行情况。 B.16.3测试结果:后续列车紧跟前行列车正常行车,后续列车依据前行列车距离和速度变化,自动调 整追踪速度和保持追踪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3.17列车退行安全防扣
B.17.2测试内容与方法
a)以ATP防护模式人工驾驶列车进站,并驾驶列车越过站台对位停车点停车(实际越过停车点 的距离应小于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然后转为后退驾驶模式启动列车,以退行速度小于 设计最大允许退行速度回退行车,回退过程中,记录触发列车紧急制动时的回退距离; 6 继续以ATP防护模式人工驾驶列车进入下一站。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驾驶列车越过站 台对位停车点停车(实际越过停车点的距离小于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后,然后转为后退 驾驶模式启动列车,以退行速度超过设计最大允许退行速度回退行车,回退过程中,记录触 发紧急制动时的退行速度; C 继续以ATP防护模式人工驾驶列车进人下一站。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驾驶列车越过站 台对位停车点,持续行车至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记录车载ATP反应情况和有关提示信息。
DB34/T3909202
B.17.3测试结果:当列车越过站台停车点(实际越过停车点的距离小于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停车 后,列车在退行过程中,车载ATP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回退距离或回退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列车越过 站台停车点至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时,车载ATP反应情况及提示信息应符合设计要求。 注:全自动运行线路可用C.13列车站台自动对位测试替代此功能测试,
3.18车站扣车和跳停测
B.18.1 测试目的:测试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扣车和跳停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18.2 测试内容与方法: a) 列车以ATO或ATP防护模式运行至车站停车并设置扣车,停站时间结束,记录出站进路触发 和列车启动情况; 取消扣车、对下一站设置跳停,记录列车在下一站跳停和进路触发情况。 B.18.3 测试结果: a ATS工作站扣车和跳停显示符合设计要求,列车被扣车站后,自动出站进路不能触发,列车不 发车; b) 取消扣车后,列车在跳停车站不停车通过。
B.19区间水泵安全运行测试
B.19.1测试目的:测试区间水泵远程监控、启(停)泵水位报警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19.2测试内容与方法:模拟低水位报警、中水位启泵、高水位报警,记录现场水泵运行状况和中央、 车站BAS系统显示状态是否一致。 B.19.3测试结果:区间水泵低水位报警、中水位启泵、高水位报警功能正常,中央和车站BAS系统显 示的水泵状态和现场水泵启/停状况一致
B.20站台门乘客保护测试
3.20.2测试内容与方法: a 障碍物探测测试。选择车站一侧站台门,操作站台门端头控制盘,打开和关闭整侧滑动门3 次,确认滑动门能正常打开和关闭;选择其中一档滑动门,操作门头就地控制盒打开滑动门 后,将40mm×40mm×5mm的标准试块分别放在上、中、下等离地高度来阻挡滑动门,操 作门头上的就地控制盒关闭该滑动门,记录滑动门报警和动作情况; b 防夹保护测试。选择车站一侧站台门的一档滑动门,操作门头上的就地控制盒将其打开后, 将测力计置于被测滑动门之间,测力点位于其行程的约1/3位置处(即滑动门的句速运动区 段),然后关闭滑动门,在滑动门遇到测力计打开后,及时记录测力计最大读数(即为滑动 门对乘客的最大作用力),测试至少重复3次; 测量并记录车站站台门与列车停靠站台时的车体最宽处的间隙; C d 防踏空保护测试。选择车站一侧站台门,并将列车在车站对标停车;打开站台门和列车车门, 测量并记录站台边缘(或防踏空胶条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车体边缘的水平间隙。 .20.3 测试结果: a 滑动门探测到障碍物后应释放关门力,滑动门自动弹开,等待障物移除后(等待时间预先设 定且可调)重新关门,在达到设定次数(一般为3次)后如仍不能关闭和锁紧,则滑动门全 开并报警:
DB34/T 3909202
C.1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平稳性测试
C.1.2测试内容与方法
DB34/T3909202
1.2测试内容与方法: a)采用装有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平稳性检测设备、具备精确定位功能、已完成车辆型式试验 的电客车在正线上进行测试: b 车体垂向、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转向架中心位置正上方距其左侧或右侧1000mm位置的 车体地板面上,采集车体垂向、横向加速度数据,测试并计算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计算方 法参见GB/T5599相关规定); c)对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1.3测试结果: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应小于2.5
C.2接触轨动态几何参数测试
C.2.1测试目的:测试接触轨动态几何参数是
C.2.2测试内容与方法!
a)在电客车上安装接触轨儿何参数检测装置,在止线上进行测试; b)测量接触轨垂直、水平定位安装误差和支撑点间高差等几何参数; C 对接触轨垂直、水平定位安装误差和支撑点间高差等几何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接触轨垂直、水平定位安装误差和支撑点间高差等几何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3测试结果:接触轨工作高度和水平定位安装误差,以及每跨距支撑点的工作高度差等几何参数 应符合设计要求。
C.3集电靴垂向加速度(硬点)测试
C.3.1测试目的:测试接触轨平顺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a)在电客车的集电靴上安装垂向加速度传感器,在正线上进行测试; b)测试和记录集电靴运行过程中的垂向加速度数据; c)对集电靴垂向加速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3.3测试结果:集电靴垂向加速度应小于490m/s。
C.4 列车车门安全防护测试
C.4.1测试目的:测试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过程中,客室车门的安全防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4.2测试内容与方法: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在停站、出站、区间运行、区间停车等状态时, 激活客室内的“车门紧急解锁装置,车辆配合人员通过拉力工具手动拉车门,记录列车运行情况和车门 拉开时的拉力值。 C.4.3测试结果:列车在运行状态时,车门紧急解锁装置被锁闭,不充许拉车门。列车在停车状态时, 激活客室“车门紧急解锁装置,手动拉列车车门,车门拉开的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C.5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安全防护测试
DB34/T 3909202
C.5.2测试内容与方法
a) 列车运行接近车站但未到达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前,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记录列车进 入站台区域情况; b 列车在进站(已在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内)过程中,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记录列车触 发紧急制动情况; 列车停在站台区域,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后,启动列车,记录列车启动离站情况; d 列车出站(仍在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内)时,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记录列车触发紧急 制动情况。 5.3测试结果:列车接近进站前、进站中、停靠、出站时等不同情形下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站 紧急关闭按钮安全防护和列车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C.6站台门安全防护功能测试
.6. 2 测试内容与方法
a 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 b 列车在进站或出站(在进站和出站均在车站站台门安全防护区域内)过程中,站台门打开, 记录列车触发紧急制动情况; c)列车停在站台区域打开站台门,记录列车启动离站情况。 .6.3测试结果:列车在进站或出站过程中,站台门打开,列车应施加常用或紧急制动;列车停在站 台区域打开站台门,列车无速度码,不能启动离站,
C.7车门与站台门联动测试
C.7.1测试目的:测试车门与站台门联动功能和开关门同步性是否符合设计要
.7.2测试内容与方法
a)列车到站对标停车后,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打开车门,观察车门与站台「门的站台门动作 情况,记录列车车门和站台门打开过程联动情况、两门启动打开的时间差,判断列车车门和站 台门打开的动作协同情况; b 列车离站前,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关闭车门,观察列车车门与站台门的动作情况,记录 列车车门和站台门关闭过程联动情况、两门关闭到位时间差,判断列车车门和站台门关闭的动 作协同情况。 7.3测试结果:列车车门和站台门开关过程联动功能正确,打开和关闭动作协同情况应满足有关设 和运营要求。 全自动运行线路可用C.15列车自动开/关门功能测试替代此功能测试
C.8列车折返能力测试
C.8.2测试内容与方法:
选取影响远期运输能力的车站折返线作为测试对象,核实测试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在测试前 具有由设计单位提供被测有关区 测试所必需的列车数量(一般至少
DB34/T3909202
列以上列车且运行状态良好)到位,为不影响换端作业,在各列车的头尾端均安排一位列车 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 b 编制好列车折返能力测试列车运行图,列车驾驶员或车上值守人员严格按图行,并按照站台 指示间隔发车,各车站站务人员应做好站台值守,及时处置站台门等故障;有关技术人员在 控制中心和设备房做技术保障。 记录下行站台停车、下行站台出发、下行站台出站至折返点停车、换端后出发、折返出发至 上行站台停车、上行站台出发等时刻,并记录列车行车出站至折返点、折返出发至上行站台 停车的过程中列车过岔最高运行速度等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列车运行多圈测试。 d)下载控制中心和车载有关记录数据,完成折返能力分析。 3测试结果:列车折返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C.9车站综合后备盘功能测试
C.9.1测试目的:测试车站综合后备盘(IBP)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2测试内容与方法: 隧道火灾模式功能测试。在车站IBP盘人工执行隧道火灾模式指令,记录隧道防排烟设备动 作情况; b 专用防排烟风机测试。在车站IBP盘上人工进行排烟或加压送风机的启/停操作,记录相关设 备动作情况; c) 车站站台门应急操作测试。在车站IBP盘上人工执行上行或下行站台门开关门操作,记录站 台门动作情况; d 车站紧急停车操作测试。在车站IBP盘上进行紧急停车操作,记录车站紧急停车功能控制范 围内的列车运行状态变化情况: 车站闸机紧急模式测试。在车站IBP盘上进行闸机紧急释放操作,记录车站闸机通道阻挡装 置动作情况; f 车站门禁紧急释放测试。在车站IBP盘上进行门禁系统紧急释放功能操作,记录门禁系统动 作情况;一 g 车站消防水泵启/停测试。在车站IBP盘上进行A泵启/停操作,记录A泵启动/停、指示灯点 亮和关闭情况。 9.3测试结果:各相关设备系统运行模式和动作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
C.9.2 测试内容与方法
C.10车站公共区火灾工况联动测试
.1测试目的:测试车站公共区火灾工况下设备接口功能和联动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0.2测试内容与方法: a 以地下车站站台或站厅为测试对象,并在测试前,核实车站环控、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检 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动力照明、广播、门禁、站台门、乘客信息、视频监视等系统设 备应处于正常运行模式,有关风机、风阀等设备应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b) 在车站站台或站厅指定位置点燃烟饼,连续释放烟气(一般持续测试内容与方法释烟时间不 小于10min),或对火灾探测装置模拟站台或站厅火灾工况,现场监视有关监控工作站,记 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否收到火灾报警信息情况; c)现场测试和检查记录站厅和站台风口风向、梯口风速、非消防电源切除、自动售检票、门禁、 广播、乘客信息、垂直电梯、视频监视等系统设备运行和动作情况。
DB34/T 3909202
C. 10.3测试结果
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和环控系统工作站显示火灾报警,报警显示信息与现场设备实际位置 和状态保持一致; b) 触发火灾模式指令后,环控系统执行火灾模式并显示执行火灾模式状态; 站厅和站台风口风向、梯口风速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排烟系统正确启动,排烟模式的稳定 性和排烟效果良好;车站应急照明启动、非消防电源切除正确;与火灾模式联动有关的车站 自动检票机、相关区域门禁、广播、乘客信息系统、车站疏散指示、垂直电梯等切换和动作, 以及视频监视系统、防火卷帘等动作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C.11列车区间事故工况联动测试
0.11.1测试目的:在列车区间阻塞/火灾联动等事故工况下,测试各有关专业设备接口关系和联动运 转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11.2测试内容与方法
a 选取地下区间作为测试对象,测试前,应核实信号系统、中央综合监控系统或环境与设备监 控系统、被测区间两端车站有关环控、动力照明、广播、站台门、乘客信息等系统设备处于 正常运行模式: b 列车行驶至被测区间指定位置停车240s(停车时间应根据系统设计而定)模拟阻塞模式,停 车时间超过信号系统阻塞报警设定时间后,在控制中心记录阻塞报警信息上报情况和区间阻 塞模式执行等处理过程;测试内容与方法执行列车区间阻塞模式后,记录列车所停区间的风 速和风向; C 检验列车着火停在区间工况(模拟)时,在控制中心观察火灾信息上报及处理过程,执行列 车区间火灾联动模式后,记录区间两端车站通风设备动作情况、现场检测并记录事故列车所 在地的区间风速、风向,并检查疏散指示标识内容和指向显示情况; d 检验列车着火进站疏散工况(模拟)时,现场模拟列车着火、开动列车继续前行至前方车站, 检验车站相关设备联动情况。 11.3测试结果:在区间阻塞/火灾联动工况下,区间两端车站环控设备、区间风速、风向、区间疏 指示标识等动作情况满足设计要求。
C.12列车唤醒(含发车测试)功能测试
C.12.2测试内容与方法:
a)在具备全自动运行条件的停车列检区或正线休眠区对休眠列车开展自动唤醒、远程人工唤醒 和就地人工唤醒三种方式测试并记录,其中自动唤醒和远程人工唤醒功能在控制中心ATS界 面对列车进行唤醒操作,就地人工唤醒由操作人员在车内手动按压就地人工唤醒按钮; b 列车收到唤醒指令后,车辆、车载信号设备进行自检及发车测试,包括施加/缓解制动和开关 门测试等。在站台时不进行开关门车门控制测试; 台 C ATS界面显示唤醒(含发车测试)成功与否状态。 12.3测试结果: a 系统或人工能对成功休眠的列车实施唤醒作业。 b 列车唤醒(含发车测试)功能符合设计要求,ATS界面显示测试结果。 C 控制中心ATS界面显示列车唤醒(含发车测试)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C.13列车站台门自动对位功能测试
DB34/T3909202
C.13.1测试目的:测试列车站台自动对位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13.2测试内容与方法: a) 列车进站,模拟列车未到达站台对位停车点停车(实际离停车点的距离应小于设计最大允许 欠标距离),列车自动执行对位功能; b 继续驾驶列车进入下一站,模拟列车越过站台对位停车点停车(实际离停车点的距离应小于 设计最大允许过标距离),列车自动执行对位功能; c) 站台自动对位次数超过系统设定最大次数仍不能实现对位,列车自动向下一站运行或在站台 保持停车。 .13.3 测试结果: a) 当列车未到达或越过站台停车点(实际离停车点的距离小于设计最大允许距离)停车后,列 车能实现自动对位。 b) 列车过标距离超过设计最大允许距离或者系统设定最大次数仍不能实现对位,列车自动向下 一站运行或在站台保持停车。
13.2测试内容与方湿
C.14列车站台自动发车功能测试
14.1测试目的:测试站台自动发车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4.2测试内容与方法: 观察车门和站台门是否发出声光提示并自动关闭; b)车门和站台门关闭后列车自动发车,车辆广播播放离站信息。 14.3测试结果:在满足发车条件且停站时间结束后列车自动发车离站
C.14.2测试内容与方
a)观察车门和站台门是否发出声光提示并自动关闭; b)车门和站台门关闭后列车自动发车,车辆广播播放离站信息。 0.14.3测试结果:在满足发车条件且停站时间结束后列车自动发车离站。
列车自动开/关门功能氵
C.15.1测试目的:测试列车自动开/关门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15.2测试内容与方法:进行以下车门及站台门测试工作,并记录是否满足以下情况: a 列车在站台停准后,车门及站台门自动打开。观察车门与站台门的站台门动作情况,记录列 车车门和站台门打开过程联动情况、两门启动打开的时间差,判断列车车门和站台门打开的 动作协同情况; b 列车发车前,车门及站台门自动关闭。观察列车车门与站台门的动作情况,记录列车车门和 站台门关闭过程联动情况、两门关闭到位时间差,判断列车车门和站台门关闭的动作协同情 况。 C.15.3测试结果: a) 列车在站台停准后,车门及站台门自动打开。打开和关闭动作协同情况应满足有关设计和运 营要求; b)列车发车前,车门及站台门自动关闭。打开和关闭动作协同情况应满足有关设计和运营要求
C.16列车自动折返功能测试
16.1测试目的:测试列车自动折返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6.2测试内容与方法:记录站前折返、站后折返列车运行及车门与站台门状态是否满足以下
DB34/T 3909202
a)站前折返时,控制中心ATS工作站显示折返进路已自动办理,列车自动进站停车,列车车门 与站台门应自动打开并保持,控制中心ATS工作站显示车站发车进路已自动办理;停站时间 结束后,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自动关闭并自动离站; b 站后折返时,停站时间结束后,控制中心ATS工作站显示折返进路已自动办理,列车车门和 站台门自动关闭,列车自动运行至折返线停车,控制中心ATS工作站显示车站接车进路已自 动办理;折返线停车时间结束后,列车应自动运行至站台停站,并自动保持车门与站台门打 开,停站时间结束后,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自动关闭并自动离站。 16.3测试结果:列车折返时,根据运行计划自动触发折返进路,并在折返前自动匹配新的运行计划 自动发车。站前折返列车停站时,保持开门状态。
C.17站台自动清客功能测试
5.17.1测试目的:测试站台自动清客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17.2测试内容与方法:记录开始进入和确认完成站台自动清客后,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车辆PIS 及车辆广播是否满足以下情况: a)列车根据时刻表到达运营终点站进行站台清客时,列车车门和站台门自动打开并保持打开, ATS对列车进行自动扣车,车站ATS工作站和控制中心ATS工作站上在列车停车站台显示扣 车图标;车辆PIS自动显示终点站信息,车辆广播自动播放终点站广播; b) 当调度确认完成清客并取消站台扣车后或按压站台清客完成确认按钮,列车继续根据运营计 划自动离站。 .17.3 测试结果: a 列车自动播放终点站相关广播,自动显示终点站信息,列车到站后清客并自动扣车; b)当调度确认完成清客并取消站台扣车或清客确认按钮被激活(如有)后,自动取消扣车,并 自动发车回库或进入停车线
C.18远程临时清客功能测试
.18.1测试目的:测试远程临时清客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8.2测试内容与方法:记录设置和确认完成远程临时清客后,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车辆PIS及车辆 播是否满足以下情况: a 调度提前通过ATS远程设置临时清客,列车在进站后自动播放临时清客的相关广播。列车到 达临时终点站停车后,列车车门和站台门自动打开并保持打开,ATS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列车 进行自动扣车,车站ATS工作站和控制中心ATS工作站上在列车停车站台显示扣车图标; b 当调度确认完成清客并取消站台扣车后,车站ATS工作站和控制中心ATS工作站上在列车停 车站台不再显示扣车图标,列车自动离站。 .18.3 测试结果: a) 列车自动播放临时清客的相关广播: b) 列车到站后清客并自动扣车; 当调度确认完成清客并取消站台扣车或清客确认按钮被激活(如有)后,自动取消扣车,并 自动发车离站。
C.19列车自动休眠功能测试
目的:测试列车自动休眠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习
DB34/T3909202
C.19.2测试内容与方法:测试自动休眠、远程人工休眠和就地人工休眠三种方式。其中自动休眠和远 程人工休眠功能在控制中心ATS界面对列车进行休眠操作,就地人工休眠由操作人员在车内手动按压 就地休眠按钮。列车休眠后,控制中心ATS界面应能正确显示列车为休眠状态。 0.19.3测试结果:列车根据运行计划自动休眠,或远程人工休眠/就地人工休眠,同时在控制中心 ATS显示列车休眠相关状态信息
C.20列车远程在线监测功能测试
C.20.1测试目的:测试列车远程在线监测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0.2测试内容与方法:在列车上分别设置关键系统和设备故障,包括牵引、辅逆、制动、客室车门、 空调、广播等系统设备,控制中心对列车信息、设备故障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核验与运营安全相 关信息是否在控制中心正常显示。 C.20.3测试结果:列车各关键系统和设备与运营安全相关信息在控制中心实时显示。
C.20.3测试结果:列车各关键系统和设备与运营安全相关信息在控制中心实时显示
C.20.3测试结果:列车各关键系统和设备与运营安全相关信息在控制中心实时显示。
C.21列车车门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防护测试
0.21.1测试且的:测试对位隔离功能是否符合
.21.2 测试内容与方法: a 模拟列车开门侧的单车门故障隔离,列车进站,观察车门及站台门的打开状态并记录; b) 模拟列车开门侧的单站台门故障隔离,列车进站,观察车门及站台门的打开状态并记录。 C.21.3 测试结果: a) 当列车车门故障隔离后,列车停站时对应的站台门应能保持锁闭不参与停站的开、关门作业 其他站台门正常执行开、关门作业; b) 当车站站台门故障隔离后,列车停站时对应的车门应能保持锁闭不参与停站的开、关门作业 其他车门正常执行开、关门作业。
C.21.2测试内容与方法!
C.22信号授权解锁疏散门抑制功能测试
22.1测试目的:测试信号授权解锁疏散门抑制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2测试内容与方法:激活疏散门对应紧急解锁手柄,记录能否在正确位置打开车门及控制中 显示对应状态。 22.3测试结果:满足解锁疏散门条件后,车门可以被打开。
C.23站台再关门按钮测试
0.23.1测试目的:测试站台再关门按钮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23.2测试内容与方法:列车运行至车站停车,停站时间结束,模拟车门或站台门关门受阻,按压站 台再关门按钮,记录车门、站台门的开关状况。 0.23.3测试结果:站台再关门按钮符合设计要求,按压再关门按钮后,仅受阻车门、站台门重新打开 后再关闭。
C.24列车火灾报警联动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列车火灾报警联动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与方法:在车辆上模拟列车火灾报警,应具备以下功能: 司机面板、控制中心显示列车火灾报警信息,控制中心显示报警点的车载视频图像:
DB34/T 3909202
b)信号系统自动运行到下一站停车,停车后保持车门打开; c)恢复火灾报警信息,列车根据运营计划自动离站。 C.24.3测试结果: a)司机面板、控制中心显示列车火灾报警信息,控制中心显示报警点的车载视频图像, b)列车自动运行到下一站停车,停车后保持车门打开。 c)待火灾报警信息恢复后,列车根据运营计划自动离站
C.25乘客紧急对讲功能测试
C.25.1测试目的:测试乘客紧急对讲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25.2测试内容与方法:操作人员激活列车车厢内乘客紧急对讲装置,记录列车与中心是否具备实时 对话及录音功能: a)在控制中心显示乘客紧急对讲装置触发信号及位置; b)列车与控制中心建立实时双向通话: C 控制中心应能对所有乘客紧急对讲通话录音,并在接通后可查看报警点的视频图像; d 激活多个乘客紧急对讲装置时,应能上传并在控制中心显示;选择任一接通后,其余未被接 听的紧急对讲应保留请求; e 乘客紧急对讲通话结束后,通过操作界面进行复位。 0.25.3测试结果:乘客紧急对讲装置激活后,联动中心控制告警显示,控制中心与列车建立实时双向 通话,可对乘客紧急对讲通话录音,并在接通后可查看报警点的视频图像。对个乘客紧急对讲装置激活 后,在中心显示并选择接通,通话结束后,在中心完成复位
C.26站台门间隙探测功能测试
0.26.1测试目的:测试站台门间隙探测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0.26.2测试内容与方法:停站列车自动关闭车门/站台门前,在站台门与车门间隙处设置障碍物,记 录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是否对站台门与列车之间间隙进行探测,并观察列车运行状态: a 站台门间隙探测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触发报警; b) 信号未收到站台门反馈的关闭且锁紧信息时,触发紧急制动; c 站台门间隙探测系统报警未恢复前,列车无法自动离站; d 综合监控或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接收站台门信息并在终端上显示; 移除站台门与车门间隙障碍物后,报警恢复,紧急制动缓解后列车自动发车离站。 C.26.3测试结果: a)中心显示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报警信息,列车无法离站。 h)报整恢复后列车白动离站
C.27工作人员防护开关(SPKS)功能测试
C.27.1测试目的:测试SPKS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27.2 测试内容与方法:激活SPKS,记录列车运行状态及ATS显示信息是否满足以下情况: a 激活SPKS后,ATS应显示该开关已激活,未进入该防护区域的列车在区域外停车; b) 激活SPKS后,ATS应显示该开关已激活,已进入该防护区域的列车应施加紧急制动; c 恢复SPKS后,ATS应显示该开关已恢复,列车应能恢复全自动运行。 C.27.3测试结果:
C.27.1测试目的:测试SPKS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27.2 测试内容与方法:激活SPKS,记录列车运行状态及ATS显示信息是否满足以下情况 a 激活SPKS后,ATS应显示该开关已激活,未进入该防护区域的列车在区域外停车; b) 激活SPKS后,ATS应显示该开关已激活,已进入该防护区域的列车应施加紧急制动; c 恢复SPKS后,ATS应显示该开关已恢复,列车应能恢复全自动运行。 C.27. 3测试结果;
TB/T 3160.2-2017标准下载DB34/T3909202
a)SPKS激活后,ATS显示该开关已激活,列车不能进入SPKS关联的区域,已进入该区域的 列车将立即触发紧急制动停车; b)恢复SPKS后,ATS显示该开关已恢复,列车应能恢复全自动运行。 C.28自动鸣笛功能测试
0.28.1测试目的:测试自动鸣笛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0.28.2测试内容与方法:列车在车辆基地内动车前自动执行鸣笛功能。 0.28.3测试结果:列车在车辆基地内动车前自动鸣笛。
JCT2372-2016 集成电路用石英舟C.29中心远程停车功能测试
.29.1测试目的:测试中心远程停车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29.2测试内容与方法:控制中心ATS发送远程停车指令,测试列车是否制动停车。 C.29.3测试结果:控制中心ATS发送远程停车指令后,列车制动停车,
DB34/T 39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