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第一册).pdf

DB62/T 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第一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697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第一册).pdf

3单边梁为偏心受拉构件,故纵筋应尽可能少设接头。如有 妾头,应采用机械连接。由于要考虑抗扭要求,故箍筋全长加强 并从严设置抗扭纵筋。

6.8.4加层的钢结构二层以上应按照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柱脚应 采用刚接:单层结构可参考轻钢门式刚架计算,柱脚采用铰接柱脚。 6.8.6整体计算中结构的阻尼比取值可采用振型阻尼比法,即钢 筋混凝土结构取值0.05,钢结构取值0.02:也可采用统一阻尼比 法,若采用统一阻尼比时,应根据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对刚度的 比值取为0.04~0.05。此外,应将上部钢结构单独计算的支座反力 加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对下部结构进行验算,计算中结构的阻尼比 取值为0.05;另外还应对钢结构单独计算,并考虑地震作用下的鞭 梢效应.放大3倍进行复核验算,此时结构的阻尼比取值为0.02

7复杂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参考《高规》,将多塔楼结构并入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7.2.2转换层的转换梁和支承转换梁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一般 情况下应提高一级,但框架柱抗震等级的提高仅限于转换层,转换 层以下可不提高。 7.2.3转换构件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仅限于转换构件MT/T 507-2019 煤岩分析方法一般规定,不向下传 递。 7.2.4托柱底部两主轴方向均应设梁,以便柱底弯矩的传递。为 对托柱形成较为可靠的支托,转换梁宽度宜大于托柱相应方向截 面尺寸,至少不应小于托柱相应方向截面尺寸。 7.2.8较大洞口指边长或直径不小于800mm。

7.2.4托柱底部两主轴方向均应设梁,以便柱底弯矩的传递。为 对托柱形成较为可靠的支托,转换梁宽度宜大于托柱相应方向截 面尺寸,至少不应小于托柱相应方向截面尺寸。 7.2.8较大洞口指边长或直径不小于800mm。

7.3.1连体建筑方便人们交往,有利于防火疏散,刚性连接连体 建筑的连接体和主楼牢固连接,对主楼的抗侧刚度、变形、振型、承 载力等影响很大。柔性莲接的连接体对主楼影响相对较小,设计 时应特别注意支座构造, 刚性连接连体结构也称之为强连接连体结构,柔性连接连体 结构也称之为弱连接连体结构,参照《高规》,本规程统一称为刚性 连接连体结构和柔性连接连体结构

7.3.2连体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形式,由于连接体的存在,连 本结构存在竖向刚度和质量突变的问题,部分连体结构还存在平 面刚度和质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时应妥善进行处理。 7.3.3连体结构连接体的设计原则是:刚性连接连体结构应与主 体结构牢固连接,柔性连接连体结构则应与主体结构妥善分开,尽 可能互不影响。刚性莲接连体结构莲接体宜采用承载力高、刚度 大质量小延性和整体性好的结构形式敌推荐钢结构、钢筋湿凝

7.3.3连体结构连接体的设计原则是:刚性连接连体结构应与主 体结构牢固连接,柔性连接连体结构则应与主体结构妥善分开,尽 可能互不影响。刚性连接连体结构接体宜采用承载力高、刚度 大、质量小、延性和整体性好的结构形式,故推荐钢结构、钢筋混凝 土结构等,不推荐采用预应力混凝士结构

7.3.4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对主

应采用一端接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的方式。两端较接连接的连 接体受力大,对主楼的影响也大:两端滑动连接的连接体位移大, 正常使用状态下也可能发生较大位移,故均不宜采用。柔性莲接 连体结构的震害主要是连接体的掉落,因此柔性连接连体结构滑 动支座应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要求。 滑动支座已经有定型产品,设计时应按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 移来选用,并注意支座的水平刚度应尽可能小。由于地震作用的 不确定性弹塑性阶段结构计算模型自身的不足及计算模型与实 际工程的差异等问题,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位移并不十分准确 因此,为防止正常使用和地震时位移过大,应设置限位装置。 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刚度小,有一定的水平变形能力,可以做滑 动支座对待。但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变形能力有限,宜用于滑移量 不大于500mm的连接体。如通过试验验证,也可用于滑移量大于 500mm的连接体。 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受力小,对主楼的影响主要是连 接体位置处的质量集中问题,故应采用质量较小的形式。不宜采 用实腹的钢筋混凝土梁,优先选用质量较小、承载力较大的钢 架。 7.3.5刚性连接的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受力复杂

7.3.5刚性连接的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受

震害严重,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抗震等级应提高。柔 生连接连体结构的连接体与主楼分开,故受力较小,抗震等级可不 提高,但支座及相邻部位是关键构件,一旦失效,将导致连接体掉 落,故抗震等级应提高。

7.4.1众所周知,错层结构对抗震不利。因此,只充许 楼层错层的局部错层形式。

楼层错层的局部错层形式。 7.4.2地震作用下,由于高振型的影响。错层两侧可能发生反向 运动,这种影响增大了错层部位的应力和变形,可能导致错层部位 产生严重破坏.故不允许将错开的楼层归并为一层计算。错层处 般产生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宜进行详细的有限元分析

7.4.3错层处框架柱要求有较高的延性,故提出了增设芯柱的要

听谓的箍筋加密区实际应为箍筋加强区,该部位箍筋间距小、 配箍量大,故称为箍筋加强,

7.5竖向体型收进及悬挑结构

享及配筋,相邻上下层楼板也应适当加强。修订时将原条文中的 加强措施进行了适当区分和简化,更便于设计采用,

用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形式,宜采用钢架(框架)、型钢混 凝土桁架(框架)或钢管混凝土桁架(框架)等结构形式。跨度较大

时可设置斜压杆或斜拉杆(见图7.5.4),斜压杆可采用钢筋混凝 土、型钢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斜拉杆宜采用钢构件的形式。此时 科杆和节点是该结构的关键部位,应按大震弹性复核。悬挑结构 般竖向刚度较差、结构的余度不高,因此需要考虑竖向地震的 影响,且应提高悬挑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措施。

图7.5.4斜压杆或斜拉杆设置示意

7.5.5结构体型收进较多或收进部位较高时,因上部结构刚度突 然降低,其收进部位形成薄弱部位,因此规定在收进的相邻部位采 取更高的抗震措施,

8.2.2震害调查表明,少量多层砖砌体房屋由于持力在软弱土层 上,房屋存在有程度不同的倾斜现象,故建议进行大然地基和基础 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8.2.2震害调查表明,少量多层砖砌体房屋由于持力在软弱土层

8.2.3抗震设计时,应重点对纵、横向的不利墙段进行截面验

算。不利墙段为:(1)承担地震作用较大的墙段:(2)竖向压应力较

小的墙段:(3)局部截面较小的墙段 8.2.4任何结构都存在扭转效应及地震地面运动扭转分量的影 响,目前计算程序未对端部墙体地震作用效应乘以增大系数,因此 采用增大抗力与效应比的办法予以解决。 8.2.5砖砌体结构的墙体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在沿两个主轴 方向分别验算纵、横向墙段的抗剪承载力时,较多的是纵墙段的抗 剪承载力不易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故本条列出了各种提高砌体 抗剪承载力的办法,当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用其中的 项或几项。

小的墙段:(3)局部截面较小的墙段 3.2.4任何结构都存在扭转效应及地震地面运动扭转分量的影 向,目前计算程序未对端部墙体地震作用效应乘以增大系数,因此 采用增大抗力与效应比的办法予以解决。

方向分别验算纵、横向墙段的抗剪承载力时,较多的是纵墙段的抗 剪承载力不易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故本条列出了各种提高砌体 抗剪承载力的办法,当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用其中的 项或几项。

9.1.1近年来各类钢屋盖结构应用较多,我省的空间结构发展也 较迅速,各类新型结构体系均有运用,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后,很 多体育场馆成为地震避难所。我省高烈度区较多,应重视中等跨 度空间结构的抗震设计。本规程是在满足国家标准《抗规》的基础 上结合我省的情况补充及细化的内容,考虑到国家规程中关于跨 度的说明,不采用“跨度”对钢屋盖结构的分类进行定义。具体结 构型式与适用条件与《抗规》相同

较迅速,各类新型结构体系均有运用,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后,很 多体育场馆成为地震避难所。我省高烈度区较多,应重视中等跨 变空间结构的抗震设计。本规程是在满足国家标准《抗规》的基础 上结合我省的情况补充及细化的内容,考虑到国家规程中关于跨 度的说明,不采用“跨度对钢屋盖结构的分类进行定义。具体结 构型式与适用条件与《抗规》相同。 9.1.2空间结构发展迅速,新结构体系不断增加,本规程相关条 文主要适用于刚度较大的屋盖结构体系,此类结构地震作用较为 明显,地震作用组合必不可少。对于以预应力索结构为主的柔性 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以及体系复杂的混合结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对于跨度超过60米以及悬挑长度超过25米的各类结构应严 格进行相关技术规程;对于跨度超过100米以及悬挑长度超过40 米的各类结构尚应进行专门研究

9.2.1钢结构屋盖结构形式较多,目前各类新型结构体系均有运 用。对于高烈度区,结构形式选择一定要确保整体抗震性能好,因 此建议优先选用空间整体性好的网架、网壳、双向桁架等空间结构 体系;对于建筑造型丰富的结构,应选择传力简捷、构造合理的空 间结构形式。

9.2.2下部结构对结构整体作用的影响不可忽略,尤其要注意空

9.2.2下部结构对结构整体作用的影响不可忽略,无其要注意空 旬结构与下部结构分别计算时不能简单地增加柱顶轴力,无其对 弯矩、剪力应同时考虑。对于跨度大于50米或造型复杂的曲面结 构应采用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对于跨度更大的结构或者体型复杂 的结构,应考虑扭转效应。 9.2.3大量震害表明,上部为钢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在支座处破坏较多,因此结构可靠连接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大部 分设计提供的计算均采用分别计算下部结构和屋盖结构,而对于 支座连接计算要求不明确。本条提出对于受力复杂的支座应加

旬结构与下部结构分别计算时不能简单地增加柱顶轴力,无其对 弯矩、剪力应同时考虑。对于跨度大于50米或造型复杂的曲面结 构应采用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对于跨度更大的结构或者体型复杂 的结构,应考虑扭转效应。

9.2.3大量震害表明,上部为钢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在支座处破坏较多,因此结构可靠连接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大部 分设计提供的计算均采用分别计算下部结构和屋盖结构,而对于 支座连接计算要求不明确。本条提出对于受力复杂的支座应加 强计算及构造措施,对有水平力的支座应进行抗剪和抗震验算, 另外,对承受拉力的支座应进行抗拉验算

9.3结构计算与基本参数选择

9.3.1本条对《抗规》相应条文进行了补充,目前实际工程中不少 的平面类型的结构,仅对主受力方向计算,但多次震害表明,此类 结构往往是纵向支撑过于薄弱,未能计算导致支撑失效造成破 坏,因此对于平面类结构,尤其要加强支撑的验算。 9.3.2考虑下部结构整体作用的影响不可忽略,目前相应的软件 可实现,根据跨度及结构复杂程度确定采用整体分析的要求

9.3.4此条是根据抗震规范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对于

空间结构不仅是正常使用条件满足要求,对于地震发生后应成为 避难场所,因此对于中等跨度的工程增加稳定性计算,确保结构 的安全性。

9.3.5目前有不少的以平面受力为主的钢结构体系,但对于中等 跨度结构而言,此类结构的空间作用也很明显,因此对于抗震设防 区的屋盖结构,应充分考虑结构在双向地震及竖向地震作用下的 结构受力状态,建立整体分析模型,并加强对此类结构的整体性要 求。

9.4.1地震区的中等跨度结构若采用平面类结构体系时,为了确 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于高烈度区,支撑的作用就更加重要。新 现范明确说明垂直于主结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靠支撑系统承 担。

9.4.21 此要求参照门式刚架规范及厂房钢结构屋盖支撑要求确 定。

9.4.2此要求参照门式刚架规范及厂房钢结构屋盖支撑要求确

9.5.1此条主要明确了单项工程参照的标准。对于钢管桁架若 采用平面直线型桁架,如平行弦桁架、梯形桁架及三角形屋架,可 按照《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执行,对于相关节点的计算与构造 应同时按照《钢结构设计标准》执行。

9.5.1此条主要明确了单项工程参照的标准。对于钢管架若 采用平面直线型桁架,如平行弦桁架、梯形桁架及三角形屋架,可 按照《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执行,对于相关节点的计算与构造 应同时按照《钢结构设计标准》执行。 9.5.2原来的《网壳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节点外径的范围大于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新布的《空间网格技术规程》已经 做了统一规定,直接按照现行规程执行即可。 9.5.3考虑到大直径空心球及相应的杆件匹配关系,为了实际情 况充许杆件搭接,因此适当放宽相关比值。 9.5.4此条要求在相贯节点部位要有加强措施。 9.5.5很多工程不考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而是采用相同的支 座做法,此条提出实际工程必须对应支座节点的受力进行专项支

座做法,此条提出实际工程必须对应支座节点的受力进行专项支 座设计。

9.5.6板式橡胶支座对于一般的网壳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作用, 缓解水平推力,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橡胶支座的受力计算和构造要 求,并合理确定橡胶支座的刚度值,控制允许的水平位移限值,确 保不利荷载工况下结构的可靠性(见图9.5.6)。

10.2材料选用与结构计算

10.2.1此条强调材料质量等级要求必须是B级以上的钢材,A级 钢不能满足主要受力的质量要求 10.2.3阻尼比对结构影响较大,现行规范直接采用0.05,钢结构 12层以下采用0.035,数值跳跃偏大,因此,对局部夹层的结构可考 虑结构特点取值0.045

10.3.1此条主要参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提 出对于抗震区烈度较高时增加刚性系杆的要求,并对抗风柱的要

求加以明确,确保结构整体性能 10.3.2此条主要为加强设有吊车或跨度较大时门式刚架的整体 抗震要求而提出措施,

10.4.1此项措施可较为有效地防止屋面渗漏。 10.4.2为防止采光板与屋面板膨胀不同易形成缝隙、出现屋面 渗漏,提出了措施。 10.4.7近年来门式刚架的功能在厂房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辅助 用房,这些辅助用房的高度通常为总高度的1/2到2/3左右.对主体 门式刚架的影响主要是附加荷载的作用,因此宜采用铰接方式,以 减少整体结构刚度突变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局部改造的情况必须 考虑到附属结构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整体分析。 10.4.8门式刚架结构的防火设计应同时满足相关的防火设计要 求,包括耐火等级、耐火极限和具体做法,若采用涂料的做法,涂层 厚度应满足《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和《钢结构防火 涂料》GB14907的要求。

11.1.3挑台由前厅伸人观众厅,使前厅与观众厅无法分割;观众 宁与舞台如设防震缝,则形成观众厅端的开口柔性框排架,抗震十 分不利。故前厅、观众厅、舞台三大部分必须要连为整体,不能分 割。 11.1.4中型剧院的结构特点是:平面凹凸不规则、舞台的侧台伸

11.2.1中小型剧院结构体系的三种类型是在省内大量工程实践 基础上总结并概括出来的。观众厅因使用要求中部横向无法加剪 力墙,决定了它只能采用框排架结构。另剧院中前厅、舞台为少墙 复杂框架结构主要指在前厅与观众厅、舞台与观众厅连接处横向 设置有剪力墙,必要时在前厅和舞台的其他部位设置少量剪力墙。

3由于剧院结构十分复杂,薄弱部位较多,采用砖混结构时

震害较重,故不应用在乙类建筑的小型剧院公共建筑上。 11.2.3中型剧院观众厅跨度为25m~35m,如采用普通现浇砼大 梁梁板结构虽隔音效果好,但梁截面很高,横向难以形成强柱弱梁 型框架,且大梁抗裂度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梁虽抗裂度好,但 施工技术复杂,且预应力抗震效果也不十分理想,故观众厅宜用平 板钢网架结构或立体空间钢管桁架结构

2针对巨型挑台框架挑台长、地震倾覆力矩大的情况,设置 与挑台相呼应的偏心巨型长基础梁或桩筱基础,则可以大大提高 地震作用下的抗倾覆力矩和提高抗倾覆安全系数,尽量满足基底 零应力区要求和满足基础梁端地基承载力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相比,计算振型的数量应取多一些。高低跨 连接处高振型的影响较大,该处水平构件可能产生不容忽视的轴 力和扭矩及拉力,设计时应予以注意

11.3.5剧院会堂类房屋的层比普通房屋复杂的多,所以程序

算出的层间位移角、位移比、刚度比、承载力比等数据往

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合理选择,然后判断层间位移角、位移比、刚 度比、承载力比等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单榻计算实际是平面结构模型,整体计算是空间结构模型 对一般的房屋而言,空间结构模型更加符合结构的实际情况。但 刮院会堂类房屋比普通房屋复杂,观众厅剪力墙间距天、开洞多 整体性差,如果空间结构模型的程序不能够完全符合结构实际,为 保证安全,应采用整体空间结构计算方法和单榻平面结构计算方 法分别进行计算,按不利结果进行设计

11.3.8该条文中的长悬挑和大跨度构件的受力大,且又是抗震

11.3.9弹塑性变形验算应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不宜采月

11.3.11/由于使用功能限制,观众厅难以布置剪力墙,此时,剪力 墙间距可能超出规范限值,此时应按条文规定进行处理

11.4.1观众厅、舞台、前厅等天跨度的屋盖采用钢网架等轻型屋 盖后,较钢筋混凝土屋盖大幅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 能,应优先选用。 11.4.3舞台口的台口大柱、观众厅支撑屋盖的排架柱、前厅的穿 层柱、挑台大柱、挑台后柱等构件受力较大且受力复杂,有较大的 长细比或易形成短柱,同时结构也十分重要,故应采取必要的加强 措施。 高必集 采用单纯的县挑泌时

11.4.1观众厅、舞台、前厅等大跨度的屋盖采用钢网架等轻型屋 盖后,较钢筋混凝土屋盖大幅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 能,应优先选用。

11.4.3舞台口的台口大柱、观众厅支撑屋盖的排架柱、前厅的穿 层柱、挑台大柱、挑台后柱等构件受力较大且受力复杂,有较大的 长细比或易形成短柱,同时结构也十分重要,故应采取必要的加强 措施。

11.4.4挑台悬挑长度较大,且 人员密集,采用单纯的悬挑梁时

11.4.4挑台悬挑长度较大,且人员密集,采用单纯的悬

结构无亢余度、安全储备少、且不易控制刚度和抗裂度,采用三角 形桁架可增加结构亢余度及刚度和抗裂度,有效加强悬挑结构的 安全储备。

11.4.6剧院会堂属人员密集场所,根据省建设厅印发的《甘

2008249号》文件的规定,此类建筑不再区分规模与等级,建筑抗 震类别最低应划分为乙类建筑。故抗震等级均适当提高,其中挑 台大柱、挑台后柱、挑台上弦杆、观众厅支撑屋盖的柱、舞台口的台 口大柱和台口大梁、前厅的穿层柱、台侧转换框支梁、框支柱等均 为剧院会堂的重要关键构件,故对其抗震等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 求。

于楼层宽度的50%,故应加强剩余楼板的设计,尽可能增加结构空 间变形协调的能力。

墙部分设计成剪力墙后,可能加剧结构的扭转,为防止结构位移 比、周期比超限,故要求计算时除按纯框架计算分析外,尚应按设 置剪力墙的模型对结构进行复核。

12中小型体育场馆结构

12.1.4对于单层柱顶铰接的独立柱,应必须从变形和承载力两 方面保证柱底的嵌固,以保证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12.3.1为加强钢屋盖的平面外协同性,并承担钢屋盖水平力弓 起剪力、扭矩,对边支座的混凝土梁在平面外方向的刚度应加强。 12.3.2为保证独立悬臂柱具有足够的刚度,对柱截面的最小尺 寸根据悬臂高度提出要求。 12.3.3混凝土拉杆具有受拉开裂后刚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因 而要求设置钢构件。

14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GB/T 37621-2019标准下载14.1隔震设计一般规定

14.3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设计要点

14.3.3屈曲约束支撑目前造价较一般支撑高,因此有效、合

支撑的布置。 14.3.4

支撑的布置。 14.3.4 2此条同抗规。 14.3.7屈曲约束支撑为位移型消能部件,已在国内的一些工程 中得到应用。因此本条提供有关的基本要求:性能参数、结构布 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材钢板,厚度不应小于20mm,截面可采用 一”字形、工字形、十字形等。其核心单元分为无约束非屈服段 约束非屈服段和约束屈服段三部分,屈曲约束支撑的轴向承载力 由约束屈服段控制,因此根据该段的截面面积来计算轴向受拉和 受压承载力Rysc。 钢材屈服点越低,延性越好,由于钢材依据于屈服强度的最低 值一一强度标准值供货DB34/T 3734-2020 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编制指南.pdf,造成钢材的实际屈服强度可能明显高于 出服强度标准值。为了确保屈曲约束支撑框架中屈曲约束支撑首 先屈服,并使其他构件基本保持在弹性范围内,设计中宜采用实际 屈服强度来验算。由于实际屈服强度有一定的离散性,表14.3.5 给出了四种钢材的超强系数的中间值。 屈曲约束支撑的性能可靠性完全依赖于支撑的构造形式是否 合理,并且对设计和制作缺陷十分敏感,难以通过一般性的设计要 求来保证。因此,不能将屈曲约束支撑当作一般的钢结构构件来 设计制作,必须由专业厂家作为产品来供货,其性能须经过严格的 试验验证,其制作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在实际工程应用 时进行抽样试验检验。一股要求是:在1/300、1/200、1/100、1/80支 撑长度的拉伸和压缩各往复3次以上,滞回曲线基本不变,在使用 位移下反复30次后按滞回曲线换算的阻尼比的最大相对误差不 超过15%。 考虑到芯板钢材在强烈地震下经过多次拉压屈服以后会发生 应变强化.应力会超过屈服强度, 变强化调整系数是钢材应力

(b)与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