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190-2021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pdf5.3.1地面雨水收集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
5.3.1地面雨水收集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屋面排到 地面的雨水。排向下沉式绿地、浅沟洼地等地面雨水人渗设施的 雨水通过地面组织径流或明沟收集和输送:排向渗透管渠、浅沟 渗渠组合人渗等地下渗透设施的雨水通过雨水口、理地管道收集 和输送。这些功能的顺利实现依赖地面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的 配合。
T/ZZB 1122-2019 弹性体改性沥青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5.3.2、5.3.3雨水口设置要求基本上沿用《室外排水设计规
5.3.2、5.3.3雨水口设置要求基本上沿用《室外排水设计知
范》GB50014的规定。其中顶面标高与地面高差缩小到10mm~ 20mm,主要原因是考虑人员活动方便,因小区中硬地面为人员 活动场所。同时小区的地面施工一般比市政道路精细,小标高差 能够实现。另外,有的小区广场设置的雨水口类似于无水封地 漏,密集且精致,其间距仅十几米。成品雨水口的集水能力由生 产商提供,
5.3.4避免绿地过量存放径流雨水导致出现植物死亡、建全
5.3.5地面雨水一般污染较重、杂质多,为减少雨水人渗设施
和蓄存排放设施的堵塞或杂质沉积,需要雨水口具有拦污截污功 能。传统雨水口的雨算可拦截一些较大的固体,但对于雨水控制 及利用设施不理想。雨水口的拦污截污功能主要指拦截雨水径流 中的绝大部分固体物甚至部分污染物SS,这类雨水口应是车间 成型的制成品,并体可采用合成树脂等塑料,构造应便于清掏 维护,并应有固体物、SS 等污染物去除率的试验参数
成品装置按照安装方式分为管道安装式、屋顶安装式和理地式。 管道安装式弃流装置主要分为累计雨量控制式、流量控制式等, 屋顶安装式弃流装置有雨量计式等,埋地式弃流装置有弃流井 渗透弃流装置等。按控制方式又分为自控弃流装置和非自控弃流 装置。小型弃流装置便于分散安装在立管或出户管上,并可实现 弃流量集中控制。当相对集中设置在雨水蓄水池进水口前端时 虽然弃流装置安装量减少,但由于通常需要采用较大规格的产 品,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事故风险度。 弃流装置设于室外便于清理维护。 当采用雨水弃流池时,其设置位置宜与雨水储水池靠近建 设,便于操作维护
5.5.2屋面雨水属于水质条件较好的收集雨水水源,弃流量
校小,一般选用成品弃流装置。弃流装置可设于地面之上,也 可埋地设置。设于地面上的弃流装置可把雨水排至绿地等入渗 没施。埋地装置被弃流的初期径流雨水可通过渗透方式处置, 渗透弃流装置对排水管道内流量、流速的控制要求不高,适用 范围较广。
5.5.3降落到硬化地面的雨水通常受到下垫面不同污染
至不同材料的影响,水质条件稍差,通常需要去除的初期径流 雨水量也较大,弃流池造价低廉,一般埋地设置,地面雨水收 集系统管道汇合后十管管径通常较大,不利于采用成品装置, 因此建议以渗透弃流井或弃流池作为地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 方式。
据北京市雨水径流的污染研究资料。我国北方初期径流雨水
据北京市雨水径流的污染研究资料。我国北方初期径流雨水比南 方污染重,故弃流厚度在南方应小些。
中,有可能因雨水中携带杂物而堵塞管道,从而影响雨水系统正 常排水。这些情况涉及排水系统安全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应特别 注意系统维护清理的措施,在施工、管理维护中还应建立执行对 系统及时维护清理的措施、规章制度。 安装在立管或出户管上的小型初期径流雨水弃流装置由于数 量较多,调试、清理维护的工作量较大,且国内企业提供的产品 已经可以实现对雨水弃流装置单个或编组进行自动控制,因此推 荐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注意系统维护清理的措施,在施工、管理维护中还应建立执行对 系统及时维护清理的措施、规章制度。 安装在立管或出户管上的小型初期径流雨水弃流装置由于数 量较多,调试、清理维护的工作量较大,且国内企业提供的产品 已经可以实现对雨水弃流装置单个或编组进行自动控制,因此推 荐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5.5.7从大量工程的市政条件来看,向项目用地范围以外排水 有雨水、污水两套系统。截留的初期径流雨水是一场降雨中污染 物浓度最高的部分,平均水质通常优于污水,劣于雨水。将截留 的初期径流雨水排入雨水管道,则不符合污染控制自标要求, 小区内的绿地等生态人渗设施的植物品种一般能耐受弃流雨 水的污染物,弃流雨水排人其中是最经济的处置方式。人渗弃流 设施的初期雨水一般就地入渗到周边土壤。 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时,建议从化粪池下游接入,但污水 管道的排水能力应以合流制计算方法复核,并应采取防止污水管 道积水时向弃流装置倒灌的措施。同时应设置防止污水管道内的 气体向雨水收集系统返逸的措施。 5.5.8当弃流雨水采用水泵排水时,通常采用延时启泵的方式 对水泵加以控制,为避免后期雨水与初期雨水掺混,应设置将弃 流雨水与后期雨水隔离开的分隔装置。 弃流雨水在弃流池内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产生沉淀,为使沉泥 容易向排水口集中,池底应具有足够的底坡。考虑到建筑物与小 区建设的具体情况和便于进入检修维护,底坡不宜过大。因此建 议池底坡度不小于0.1。
5.5.7从大量工程的市政条件来看,向项目用地范围以外排水
有雨水、污水两套系统。截留的初期径流雨水是一场降雨中污染 物浓度最高的部分,平均水质通常优于污水,劣于雨水。将截留 的初期径流雨水排入雨水管道,则不符合污染控制自标要求。 小区内的绿地等生态人渗设施的植物品种一般能耐受弃流雨 水的污染物,弃流雨水排人其中是最经济的处置方式。人渗弃流 没施的初期雨水一般就地入渗到周边土壤。 弃流雨水排人污水管道时,建议从化粪池下游接入,但污水 管道的排水能力应以合流制计算方法复核,并应采取防止污水管 道积水时向弃流装置倒灌的措施。同时应设置防止污水管道内的 气体向雨水收集系统返逸的措施
5.5.8当弃流雨水采用水泵排水时,通常采用延时启泵的方式
5.5.8当弃流雨水采用水泵排水时,通常采用延时启泵的方式
弃流雨水在弃流池内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产生沉淀,为使沉泥 容易向排水口集中,池底应具有足够的底坡。考虑到建筑物与小 区建设的具体情况和便于进入检修维护,底坡不宜过大。因此建 议池底坡度不小于0.1。
填料层有效容积指级配石部分的
5.6.1雨水排水系统排除的是雨水控制利用场地上或
5.61雨水排水系统排除的是雨水控制利用 的溢流雨水,而不是需要控制利用的雨水。 5.6.2绿地低于路面,故推荐雨水口设于路边的绿地内,而不 设于路面。低于路面的绿地或下沉式绿地一般担负对客地来的雨 水进行入渗的功能,因此应有一定容积储存客地雨水。雨水排水 口高于绿地面,可防止客地来的雨水流失,在绿地上储存。
设于路面。低于路面的绿地或下沉式绿地一般担负对客地来的雨 水进行渗的功能,因此应有一定容积储存客地雨水。雨水排水 口高于绿地面,可防止客地来的雨水流失,在绿地上储存。
也不同。设有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后雨水径流量较小,一般采用 平算式雨水口均可满足要求。雨水口间距随雨水口的大小变化很 大,比如有的成品雨水口很小,间距可减小到10多米
施工、维护管理篇)介绍,在设有雨水控制及利用的建设用地 内,应设雨水排水干管,即传统的雨水排水管道
或雨水沟排水、向小区内的水体排水都不宜采用淹没出流。淹没 是针对受水体的设计水位
或雨水沟排水、向小区内的水体排水都不宜采用淹没出流。
若采用重力排水,小区地面积水可通过雨水管倒灌回这类厂场或 院,并进而进人建筑内,因此应采用水泵提升排水。与建筑不 连通的下沉广场,倒灌的雨水不会进入建筑内,故可以采用重力 排除。
其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属于地面 人渗设施,地下渗水池、渗井、渗管/渠属于埋地式入渗设施, 这些设施可单独设计,也可相互组合,如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 设施内增加地下渗水池、渗井等理地式雨水人渗设施以提高渗透 能力;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通过植草沟串联形成组合式 地面入渗设施等。
6.1.2地面入渗设施因其造价比较低,故推荐优先采用,
6.1.2地面人渗设施因其造价比较低,故推荐优先采用,特别 是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的造价最低。采用地面入渗设施时,须注 意人渗面与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应小于1m。
1.3对雨水入渗设施设计提出要
本条第1款:雨水入渗应该是改善环境、补充地下水,而不 是恶化环境、污染地下水水质。特殊污染源地区包括但不仅限于 专染病医院、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厂区、加油站、修车厂等。 本条第2款: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由于湿陷量小,且基 本不受上覆土自重压力的影响,可以采用雨水入渗的方式。采用 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型十式植草沟等入渗须注意水 有一定的自重,会弓引起湿陷性黄土产生沉陷。而对于其他管道入 渗等形式,不会有大面积积水,因此影响会小些
6.1.4在不同下凹深度配置植物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水
及耐旱特性,优先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有一定抗旱能力 的植物种类。本地常用的耐水湿、耐旱植物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
品种植物:麦冬、黄菖蒲、鸢尾、水葱、干屈菜、萱草、马蔺、 芦竹等。
6.1.6透水铺装仅以原位下渗为主、顶部无蓄水空间,其
和垫层空隙虽有一定的蓄水空间,但其蓄水能力受面层或基层渗 透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透水铺装可通过参与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计算的方式确定其规模
6.2.1下沉式绿地设计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边界应低于周围 硬化面。下沉式绿地的溢流设施收水口底标高应保证其有效入渗 容积,并应保证超过人渗设计标准的降雨经溢流设施有组织排放 而不是经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无组织漫流。下沉式绿地如图3 所示。
图3下沉式绿地示意图
6.2.2透水铺装包括透水水泥混凝土地面、透水沥青混凝 土地面、透水砖地面等,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应 根据地面的功能、地基基础、投资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 泽。透水铺装结构如图4所示。 6.2.3生物滞留设施的做法主要参考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编 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生物滞留设施可分为简 易型(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等)和复杂型(雨水花园、高位
图4透水铺装结构示意图
花坛等)两种,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应包含蓄水层、换土层、砂 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等,并确保自上而下渗透系数逐级增 大,保证入渗速度。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有效容积计算时应考虑 砾石层等孔隙蓄水容积。
6.2.4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式植草沟及常有
水的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渗透 型十式植草沟构造类似下沉式绿地,可作为下沉式绿地、生物滞 留设施等海绵措施的预处理设施,也可单独作为海绵措施设置
6.2.5地下渗水池选用材料应根据地面荷载、土壤承载力、造
价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因塑料模块拼装组合施工方便、造价较 低,故推荐使用。塑料模块拼装组合式渗水池通过拼装模块四周 包裹土工布的方式作为入渗设施使用。其中,放置于地面入渗系 统下方的渗水池可通过顶部渗透进水的形式收集雨水,此时池体 顶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其他情况应采用不透水土工布包裹
6.2.6I型渗井直接承接上游雨水管雨水,雨水内杂质较多
易堵塞渗井,故推荐采用Ⅱ型渗井,Ⅱ型渗井上部应设截污挂 蓝,且应确保其顶部进水口标高略高于海绵措施底标高,避免地 面雨水入渗设施底部沉积物进入渗井。渗井应定期清掏,防止 堵寒。
6.2.7地面入渗设施的入渗面积不足以承担汇水面雨水时,可 增加渗管/渠等来提高渗透能力。汇集的雨水通过渗透管进入四 周的砾石层,砾石层具有一定的储水调节作用,然后再进一步向 四周土壤渗透。相对渗透池而言,渗管/渠占地较少,便于在城 区及生活小区设置。它可以与雨水管道、人渗池、人渗井等综合 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渗管/渠外用砾石填充,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在管渠内雨 水被储诸存并向周围土壤渗透。这种系统的蓄水能力取决于渗管 渠的断面大小及长度,以及填充物孔隙的大小。对于进入渗管 渠的雨水宜在入口处的检查井内进行沉淀处理
7.1.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由收集、储存、处理、回用等部分组 成,本条依据储存设施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其中景观水体包括不 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景、旱塘、湿塘等。无论使用哪种收集利用 系统,均应配置相对应的收集设施和水质处理及回用设施,不应 仅储存不回用,导致水质变差
7.1.2推荐景观水体理由是:水面景观水体面积一般都比较
在设计水位至溢流水位间仍有空隙,可以储蓄大量雨水,做法是 水面的平时水位和溢流水位之间预留一定空间,如100mm~ 300mm高度或更大。当景观水体作为储存设施时,应依据水景 水质要求,对收集雨水进行处理。 7.1.3屋面、广场、人行道等汇水面的雨水水质污染较少,并 且集水效率高,是雨水收集的首选。绿地上的雨水收集效率非堂
7.1.4雨水特别是地面雨水中含有的泥沙较多,经过泥沙分离
7.2.1蓄水池的设置位置应优先考虑埋在室外地下,这样环境 温度低、水质易保持。雨水储存设施设置在室外,可有效避免雨 水淹人室内,保障排水安全。
条文中规定的理地拼装蓄水池外壁与建筑物外墙的净距要求 考《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7.2.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蓄水构筑物在发生超过设计能力降
雨、连续降雨或在某种故障状态时,池内水位可能超过溢流水位 发生溢流,因此必须设置溢流装置。为避免因溢流装置损坏或超 过溢流管设计排水量导致室内积水,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要 求溢流装置必须设置在室外
进行了规定。设计埋地式雨水储存设施时,除了对其竖向承载能 力作出规定外,还对其侧向承载能力进行了规定。在使用塑料模 块时,要求模块层间和列间采用可靠的连接,以保证模块整体的 稳定性,并且应保持模块的整体性。
结构受力计算,鉴于建筑小区工程中结构计算力量薄弱,故推荐 将雨水储存设施设置在绿地下方。
水泵进行临时排空、排泥。水池人孔或检查孔设双层井盖或带有 防坠网的井盖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
排空能力可保障为即将到来的暴雨清空蓄水容积,减小外排流 量。该时间参考调蓄排放水池的6h~12h,取上限12h。
优先考虑。常水位为景观设计水位,进水管处的沉泥区为前置 区。常水位上方的容积用于储存雨水,供雨水用户使用。进水管 应从近旁的检查井接出,该检查井的进水管或进水沟渠的内底不 应低于景观水体的常水位。
7.3. 1 影响雨水回用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有:雨水能
量,雨水原水水质,雨水的回用部位的水质要求。三者相互联 系,影响雨水回用水处理成本和运行费用。在工艺流程选择中还 应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如降雨的随意性很大,雨水回收水源不稳 定,雨水储蓄和设备时常闲置期等。自前一般雨水控制及利用尽 可能简化处理工艺,以便满足雨水控制及利用的季节性,节省投 资和运行费用。 雨水用于景观水体时,宜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初期径流 雨水 景观水体 弃流
景观水体宜配置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雨水用于绿地和道路浇洒时,可采用下列处理工艺:
初期径流 雨水蓄水池 雨水 沉砂 过滤 弃流 沉淀 消毒 浇酒
雨水用于空调冷却塔补水、运动草坪浇洒、冲厕或相似用途 时,宜采用下列处理工艺:
7.4雨水回用供水设施
7. 4雨水回用供水设施
供水方式包括水泵水箱的设置、系统选择、管网压力分 103
区等。 水泵选择和管道水力计算包括用水点的水量水压确定、设计 秒流量计算公式的选用、管道的压力损失计算和管径选择、水泵 和水箱水罐的参数计算与选择等。
7.4.2参照《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50336,提出雨水回 水管网的防污染要求,
3对于有中水供水系统的小区,为减少管道理埋设投资,便
7.4.3对于有中水供水系统的小区,为减少管道埋设投资,
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回用,可采取中水与雨水回用共用一套管 网的形式,但此方式应注意两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应相同,如回用 于冲厕等高要求雨水用户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增加相应的处 理设施
7.4.4收集利用系统的雨水用量计算中所包括的用水部位,
水回用管网应延伸到这些部位,这样才能使收集的雨水及时供应 出去,保证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发挥作用。工程中有条件时,雨 水供水管网的供水范围应尽量比水量计算的范围扩大一些,以消 除计算与实际用水的误差,确保雨水能及时耗用掉,使雨水蓄水 池周转出空余容积收集可能的后续雨水,
8.0.1调蓄设施设室外而不设室内是为了避免雨水倒灌进室内。 对于和建筑连通的下沉广场,雨水调蓄池设在室外确有困难时 可设置在室内
8.0.3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利用一些天然洼地、池塘、景观
等作为调蓄池,对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系统排水的可靠性很有意 义。若没有可供利用的天然洼地、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亦 可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人工调蓄池的布置,既要考虑充分发 挥工程效益,又要考虑降低工程造价。此外,当需要设置雨水泵 站时,若配套设置调蓄池,则可降低装机容量,减少泵站的 造价。
8.0.6调蓄设施能够排空是基本要素,如此才能实现调蓄功能。
流量应该进行控制。流量控制方式可采用流量控制并(成品), 也可用排水管管径控制
8.0.9雨水从池上游管道或水渠流入调蓄池,待池满后,
雨水从池上游管道或水渠流入调蓄池,待池满后,进入
水池的雨水经溢流管流入下游管道。水池截留的雨水待雨后经排 水泵排入下游管道。排水泵也可在降雨过程中排水,但水泵的流 量需要控制,不应超过汇水面按径流系数约0.2汇流的峰值 流量。 当蓄水池有条件采用重力排水时,则水池边进水边排水。进 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全部流人下游干管而排走。当进水量大 于出水量时,池内逐渐累积多余的水量,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 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池下游干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 下降,至排空为止。
8.0.12水体和湿塘用于调蓄排放设施的构造类似于用作收集利 用系统的雨水储存池,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作调蓄排放设施使用 时,应在设计正常水位上方处设置雨水排放口且控制流量,而用 于收集利用系统时不需要。 8.0.13当建设场地的应控制雨水量较大而雨水用户的用水量较 小时,应设置收集利用和调蓄排放合用的储水设施。储存的雨水 应先回用,待下次大雨到来前仍未回用完时再排放
9.1.1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9.1.2根据电力负荷因事故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 区分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进行负荷分级。损失或影响越大 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高。海绵城市雨水回用设备是为了满足雨 水储存再利用而设置,中断供电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较大影响或 损失,因此为三级负荷。当蓄水池因条件限制必须设在室内时 须设置自动提升设备排除溢流雨水,自动提升设备应采用双路电 源,用电负荷等级应不小于二级负荷
.1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
9.2根据山东省现行海绵城市发展需要,雨水回用设备需三处 及以上的工程建议增设海绵城市设备管控中心,为以后山东省实 现全市(省)海绵城市集中监管平台提供可行性。海绵城市设 备管控中心针对项目中的海绵城市设备应具备自检、报警、故 障、操作、雨水数据采集等信息的现实记录功能。各种用电设备 对电压偏差都有一定要求。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要求,一般用途电动机宜为±5%。
9.3.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增加低压配电回路,因此在
9.3.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增加低压配电回路,
9.3.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增加低压配电回路,因此在 没计中应适当预留备用回路。落地式配电箱底部适当拾高是为了 防止水进入配电箱内和便于施工接线。底部抬高后还应将底座匹
周封严,以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爬入箱内裸导体上引起短路 事故。
9.3.3所选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
路标称电压、计算电流和频率相适应,只要电器能正常工作就不 必要求与所在回路的标称电压和频率完全一致,因为电器可在偏 离标称值的一定范围内正常工作。
9.3.4当电缆用于长期稳定的负荷时,可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导体的截面,这是引用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
9.3.4当电缆用于长期稳定的负荷时,可按经济电流
导体的截面,这是引用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 中的规定。当电缆用于长期稳定的负荷时,按经济电流截面选择 导体的截面,可以有利于节约能源,
10.1.1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包含了雨水收集与排除、雨水入渗、 雨水存储与回用、调蓄排放等内容,系统复杂,涉及土建、设 备、电气及结构多个专业领域,系统复杂,施工要求更加严格。 施工过程是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施工时是否按 照经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图纸施工,是否采用正确的材 料,处理设备安装调试是否达到要求,渗透设施的施工能否满足 设计要求的雨水量等,都可能对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产生重要影 响。因此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现 场调查,了解掌握现场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 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有效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未经批 准的设计变更、工程洽商严禁施工。 10.1.2由于设计可能采用不同材质的管道,每种管道有其各自 的材料特点,因此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管道的施工安装技术培 训,以确保施工质量。 10.1.3雨水入渗设施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地勘报告 地层构造、地下水、土壤、周边的土地利用以及现场渗透实验所 得出的渗透量,校核采用的入渗设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0.1.4雨水人渗设施采用的粗骨料一般为粒径20mm~30mm 的卵石或碎石,骨料应冲洗十净。 10.1.5施工检查验收应包括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 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各施工工序间的检查及工程交工后的质量
10.2.1渗透设施的渗透能依颗于设置场所土壤的渗透能力和 地质条件。因此,在渗透设施施工安装时,不得损害自然土壤的 渗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注意事项如下: 1事前调查包括设置场所地下埋设构筑物调查:周边地表 伏况和地形坡度调查;地下管线和排水系统调查,并确定渗透设 施的溢流排水方案;分析雨水入渗造成地质危害的可能性: 2选择施工方法要考虑其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根 据用地场所的制约条件确定人力施工或机械施工的施工方案; 3工程计划要制定出每一大适当的作业量,为了保护渗透 面不受影响,应注意开挖面不可隔夜施工。施工应避开多雨李 节,降雨时不应施工。 10.2.2入渗井、渗透雨水口、渗透管沟、入渗池等渗透设施应 保证施工安装的精确度,对成套成品应有可靠的成品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防止泥沙、石料等混人渗透设施内,影响 渗透能力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1土方开挖工作可用人工或小型机械施工,在有滑坡危险 的山地区域,应有护坡保十措施。为了保护挖掘底面的渗透能 力,应避免用脚踏实。应尽力避免超挖,在不得已产生超挖时, 不得用超挖土回填,应用碎石填充。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与当初 设想的土壤不符时,应从速与设计者商议,采取切实可行的 对策; 2沟槽开挖后,为保护底面应立即铺砂,但地基为砂砾时 可以省略铺砂。铺砂用脚轻轻地踏实,不得用滚轮等机械碾压, 砂用人工铺平;
3为防止砂土进入碎石层影响储存和渗透能力,以及可能 生的地面沉陷,充填碎石应全面包裹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应选 用孔隙率相当的产品,防止砂土侵入。为便于透水土工布的作 业,对挖掘面作串形固定: 4为防止砂土混入碎石,应从底面向上敷设土工布;碎石 没放可用人工或机械施工,注意不要造成土工布的陷落;充填碎 石时为防止下沉和塌陷,进行的碾压应以不影响碎石的透水能力 和储留量为原则,碾压的次数和方法要予以充分考虑; 5成品井体、管沟应轻拿轻放,宜采用小型机械运输工具 般运,严禁抛落、踩压等野蛮施工。井体的安装应在井室挖掘后 快速进行,施工中应协调砾石填充和土工布的敷设,避免造成土 工布的陷落和破损。施工期间并体应做盖板,埋设时防止砂土流 人。并体接好后,再接连接管(集水管、排水管、透水管等), 最后安装防护筛网: 6渗透管沟施工完毕后,对填理的回填土宜采用滚轮充分 碾压。由于碎石之间相互咬合,可能引起初期下沉,回填后 (1~2)d应该注意观察并修补: 7渗透管沟施工完毕后,对填埋的回填土宜采用滚轮充分 碾压。由于碎石之间相互咬合,可能弓引起初期下沉,回填后 (1~2)d应该注意观察并修补。回填土壤上部应使用优良土壤: 8工程完工后,进行多余材料整理和清扫工作,泥沙等不 可混人渗透设施内; 9工程完工后应进行渗透能力的确认,在竣工时,选定几 个渗透设施,根据注水试验确定其渗透能力。渗透管沟在长度很 长的情况下,注水试验要耗用大量的水,预先选2m~3m试验区 较好。此举便于长年测定渗透能力的变化。注水试验原则上采用 定水位法,受条件限制也可以用变水位法,
10.2.3地形坡度应顺畅,线形流畅,景观效果美观。施工造成 土壤密实的,应对不小于300mm厚度范围内的基层土壤进行翻 七作业,恢复其渗透性能。进水口施工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 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1)中有关路缘石安装的有关规定。进 水口处宜设置消能设施。设施内应尽量采用本地的、耐淹、耐 旱、耐污种类的植物。 10.2.7绿色屋面排(蓄)水层应选用抗压强度大、耐久性好的 轻质材料。绿色屋面防水工程竣工后,平屋面应进行48h蓄水检 验,坡屋面应进行3h淋水检验,基质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屋
10.2.7绿色屋面排(蓄)水层应选用抗压强度大、耐久性好的 轻质材料。绿色屋面防水工程竣工后,平屋面应进行48h蓄水检 验,坡屋面应进行3h淋水检验,基质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屋 面排水层应与排水系统连通
工做好排水。采用人工或小型压路机平整路床,尽量不破坏路 未,并保证路基的平整度,做好路面的纵向坡度。路基碾压一般 使用小型压实器或者小型压路器,要充分掌握路床土壤的特性 不得推揉和过碾压。火山灰质黏土含水量多,易造成返浆现象 使强度下降,施工中要充分注意排水,并要及时保留影像资料
10.3.1蓄水池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复核与蓄水池相连的有 关管道、控制点和水准点标高。砖砌蓄水池、石砌蓄水池、钢筋 混凝土蓄水池,这类蓄水池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有关规定。塑料模块蓄水池 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编制基坑土方开 挖、支护和降水施工方案。塑料模块安装时应排列整齐、固定牢 靠。回填土中不得含有尖锐物体和大石块,回填密实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满水实验
10.5.1管材的规格、性能及尺寸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规 定。一般情况下室外埋地管道均需敷设在冻土层以下,当条件限 制必须敷设在冻土层内时,需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10.6.1工程所需监测、预警、实时控制、弃流、截污、冲洗、 排泥等仪器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明,参数、性能应满足设计及国 家相关标准要求。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应按照工艺流程要求进行, 任何安装顺序、安装方向的错误均会导致出水不合格。检测仪表 的安装位置也会对检测精度产生影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安 装。雨水设备控制电柜安装完毕后,应对整个雨水系统进行调试。
10.7.1雨水回用管道在回填土前DB36/T 1275.3-2020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第3部分:黄金行业,在检查井间管道安装完毕 后,即应做闭水试验,并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68中的有关要求。 10.7.2口雨水蓄水池(罐)应做满水试验:满水试验静置 24h观察,应不渗不漏;密闭水箱(罐)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 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在试验压力下10min压力不降,不 渗不漏。
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可参照给水排水工程验收等相关规范、 现程、规定,按照设计要求,及时逐项验收每道工序,并取样试 验。另外,还应结合外形量测和直观检查,并辅以调查了解,使
验收的结论定性、定量准确
10.8.3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的验收,应根据有关规范、规程及 地方性规定按系统的组成逐项进行。 1工程布置:验收应检查各组成部分是否齐全、配套,布 置是否合理。验收可采用综合评判法,以能否提高雨水控制及利 用效率为前提; 2雨水入渗工程:雨水入渗工程的面积可采用量测法,其 质量可采用直观检查法。雨水渗工程雨水人渗性能符合要求、 水沟(管)渠、沟坎及溢流设施布置合理、雨水人渗工程尺 寸不得小于设计尺寸; 3雨水收集传输工程:雨水收集传输应采用量测法与直观 检查法。收集传输管道坡度符合要求,雨水口、雨水管沟、渗透 管沟、入渗井以及检查井布置合理,收集传输管道长度与大小不 得小于设计值; 4雨水储存与处理工程:工程容积检查宜采用量测法,工 程质量可采用直观检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工程牢固无损 伤,防渗性能好为原则,初期径流池、沉淀池、过滤池及配套设 施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5雨水回用工程:雨水回用工程可采用试运行法,雨水回 用符合设计要求; 6雨水调蓄工程:雨水调蓄工程宜采用量测法和直观检查 法,调蓄工程设施开后正常,工程尺寸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0.8.6相关附属设施:管网、设备安装完毕后,除了外观的验 收外,功能性的验收必不可少。管道是否畅通、流量是否满足设 计要求、水质是否满足标准等均需进行验收。不满足要求的部分 施工整改后需重新验收,直至验收合格。本条要求的文件可反映 系统的功能状况
11.0.1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的管理应按照“谁建设,谁管理” 的原则进行。为争取小区居民对雨水控制及利用的支持,小区应 进行雨水宣传,并纳入相关规定,以保障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 运行,对渗透设施实施长期、正确的维护,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 体制。 为了确保渗透设施的渗透能力,保证公共设施使用人员和通 行车辆的安全,应对渗透设施实行正常的维护管理。单一的渗透 设施规模很小,而设备的件数又非常多,往往设在居民区、公园 及道路等场所。对这些各种各样的设施,保持一定的管理水平, 确定适当的管理体制是重要的。渗透设施的维护管理主体是居民 和物业管理公司,雨水控制及利用的效果依赖于政府管理机构 技术人员和普通市民的密切联系。单栋住宅,雨水控制及利用设 施与渗透设施并用,居民同时也是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维护管 理者。渗透设施的维护管理的必要性从认识上容易被忽视,设置 在公共设施中的渗透设施,建设单位不一定作为管理者,有必要 通过有效合作,明确各方费用的分担、各自责任及管理方法。 11.0.3特别是在每年讯期前,对渗透雨水口、入渗井、渗透管 沟、雨水储罐、蓄水池等雨水滞蓄、渗透设施进行清淤,保障 期滞蓄设施有足够的滞蓄空间和下渗能力,并保障收集与排水设 施通畅、运行安全。 11.0.4居住小区中向雨水口倾倒生活污废水或污物的现象较普 遍,特别是地下室或首层附属空间住有租户的小区。这会严重破 环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功能,运行管理中必须杜绝这种现象
性。渗透设施因空隙堵塞而造成渗透能力下降,在渗透设施接有 溢水管时,能直观大体地判断机能下降的情况 维护管理着重以下几方面: 1维持渗透能力,防止空隙堵塞的对策,清扫的方法及频 率,使用年限的延长; 2渗透设施的维修,检查频率、井盖移位的修正,破损的 修补,地面沉陷的修补: 3降低维护管理成本,减少清扫次数,便于清扫等; 4对居民、管理技术人员等进行普及培训。 维护管理的详细内容如下: 1设施检查:设施检查包括机能检查和安全检查。机能检 查是以核定渗透设施的渗透机能为检查点,安全检查是以保证使 用人员、通过人员及通行车辆安全以及排除对用地设施的影响所 作的安全方面的检查。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一次。另外,在发布 暴雨、洪水警报和用户投诉时要进行非常时期的特殊要求检查。 年度检查应对渗透设施全部检查,受条件所限时,检查点可选择 在砂土、水易于汇集处,减少检查频次和场所,减少人力和经济 负担。 2设施的清扫(机能恢复):依据检查结果,进行以恢复 渗透设施机能为目的的清扫工作。清扫的内容有清扫砂士、垃 圾、落叶,去除堵塞孔隙的物质、清扫树根等,同时渗透设施周 围进行清扫也是必要的。另外,清扫时的清洗水不得进入设 施内。 清扫方法:在场地狭小、个数较少时可用人工清扫:对数量 多型号相同的设施宜使用清扫车和高压清洗。渗透设施在正常的 维护管理条件下经过20年,其渗透能力无明显下降。 3设施的修补:设施破损以及地表面沉陷时需要进行修补
不能修补时可以替换或重新设置。地表面发生沉陷和下沉时,必 须调查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对策 4设施机能恢复的确认:设施机能恢复的确认方法有定水 立法和变水位法,应通过实验来确定。 11.0.9定期检测包括按照回用水水质要求CJJ 221-2015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对处理存储的雨水 进行化验,对首场降雨或降雨间隔期较长所发生的径流进行抽 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