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271-2021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试验方法.pdf

GB/T4271-2021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试验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2021-12-31 发布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103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4271-2021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试验方法.pdf

表3冰球的标称直径、质量和试验速度

对于真空管型集热器:应随机选取4支真空管进行试验,少于4支则应对全部真空管进行试验。如 果有1根真空管破裂,则应另选1根真空管进行重复试验,直至试验完成。如试验的真空管出现损坏, 应结束试验,并应记录真空管破裂前的最高撞击高度或最大冰球直径。

对集热器的撞击位置要求如下。 a)带玻璃盖板的平板型集热器:撞击点应落在集热器透明玻璃盖板拐角75mm半径范围内。对 于同一组撞击高度或相同冰球直径,应选择集热器的不同拐角撞击。 D 真空管型集热器:每个撞击高度或冰球直径,随机选取4支真空管进行试验。2支撞击真空管 上部,2支撞击真空管下部。撞击点应落在距离集热管两端75mm以内,并垂直撞击在真空 管表面的中心位置

某市市政道路延伸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4钢球撞击试验方法

集热器应水平安装在支务 点至撞击点所在平面的垂直距 裂试验结束

13.5冰球撞击试验方法

用于称量冰球质量的仪器其标准不确定度为士2%。冰球速度测量装置的误差为士1m/s。速度

传感器至集热器表面的距离应不超过1m

13.5.2测试注意事项

使用冰球进行耐撞击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将冰球放人一4℃的容器中,至少1h后再使用; b)室温下在钢架上安装集热器; c)从容器中取出冰球到撞击集热器,时间应小于60s; d)按要求撞击集热器表面,记录集热器的损坏情况

13.6试验结果和报告

[14. 1 一般要求

集热器的热性能试验可以在室外进行,也可以在室内使用太阳模拟器进行,应至少包括下列三组计 算集热器得热量所必需的参数: a)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集热器效率和功率(见14.7); b)集热器有效热容和时间常数(见14.8); c)集热器人射角修正系数(见14.9)。 光伏光热复合型集热器热性能试验应在热和电同时稳定输出且发电量最大的条件下进行, 用于测试热性能的集热器总面积应不小于1m²。如果单个集热器面积小于1m,应将集热器连接 在一起,确保用于热性能测试的集热器总面积不小于1m

14.2使用太阳模拟器进行性能试验

集热器的热性能受直接 性能试验的太阳模拟器发出的光线 垂直入射集热器表面,应在集热器 照度的平均值

14.2.2对太阳模拟器的要求

用于热性能试验的太阳模拟器应具有下列特性。 a 模拟光源在集热器总面积上应产生大于700W/m²的平均太阳辐照度,测量应在光源达到稳 定工作状态后开始。 b 试验期间,集热器总面积上任意一点的太阳辐照度与平均辐照度的偏差不应超过15%。模拟 器的准直度应使至少80%模拟光线人射角修正系数大于98%。对于典型的平板集热器,以集 热器表面任意一点为顶点,在夹角不超过60“的区域内如果能包含太阳模拟器发出光线的 80%,则能够满足准直度要求。有关人射角修正系数试验的准直度附加要求见14.2.3。 C 集热器采光平面内的Gbem应按网格形式测量并以表格形式在检验报告中给出,测量网格的最 大间距为150mm。 d 太阳模拟器发出的光谱在0.3μm~3μm波长范围内,波长宽度为0.1uμm的辐照度百分比与 GB/T17683.1规定的太阳光谱辐照度白分比的比值应大于0.4且小于2。集热器表面的热辐

GB/T 42712021

射不应超过试验期间同环境空气温度下黑体半球向辐照度的5%。 初始光谱测定应在模拟光源稳定工作后进行。应测量集热器平面的红外热辐射(起始波长应 大于2.5μm,但不应大于4μm)。 应定期采用同一集热器进行室内模拟环境下和室外环境下集热器热性能的比对试验,如果模 拟器下(Tα)的有效值和大气光学质量为1.5时太阳光谱下的有效值相差超过土1%,则应修正 测试结果。(Tα)的有效值应接公式(4)计算,在模拟器下测量的集热器峰值效率应接公式(5) 修正。

()α()G()d (Tα)ff G(a) da (Tα ) eff,G= AM1.5 o.hem = 7o,hem.m (rα)

集热器峰值效率的修正也可以通过分别测试同一集热器在室外环境下的峰值效率7o.hem.a 和室内模拟环境下的集热器峰值效率no.hem,simulator实现,如果室内模拟环境下的峰值效率值 外环境的峰值效率值相差超过土1%,则应修正测试结果,此时在模拟器下测量的集热器 直效率应按公式(6)修正

o,hem = o,hem,n

g)在室内或室外测量无盖板集热器的主要区别在于长波热辐射。太阳模拟器的长波辐照度不 应高于50W/m²。集热器试验平面上的热辐照度平均值应与集热器的试验结果一同记录在 检验报告中。 5AG h)试验期间,太阳模拟器的辐照度波动应小于土1%

4.2.3用于测量入射角修正系数的太阳模拟器要

用于测量入射角修正系数的太阳模拟器应首先满足14.2.2的要求。准直度要求如下。 a)以集热器表面任意一点为顶点,在夹角不超过20°的区域内应能包含太阳模拟器发出光线 的90%。

14.3集热器的安装位置

集热器应按生产企业指定的方式安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采用开放式安装结构,充许空气在集热 器的前、后和两侧自由流动。 集热器离地面距离应不小于0.5m。不应有热气流在集热器表面流通,如沿建筑物墙壁上升的热 气流。在建筑物屋顶测试集热器时,集热器应距离屋顶边缘至少2m。

14.3.2太阳直接辐射的遮挡

的位置应确保集热器和辐照表在试验期间不被遮

3.3散射和反射太阻辐

集热器安装视野范围内不应有明显障碍物,且不应有面积广阔的玻璃、金属或水。应减少集热器背

GB/T 42712021

面的反射辐射,尤其是真空管型集热器。大部分粗糙表面,例如草地、风化的混凝土表面或碎屑等低反 射率表面,能够满足试验的要求 太阳模拟器的光线近似于直接辐射,可以通过将试验室内表面涂深色低反射率涂料来实现反射辐 射的最小化。 性能试验中安装集热器时,应保证集热器背面的机构对光线无反射和吸收,如采用支撑板,则应使 用反射率不超过20%的透明板

集热器的室外试验场周围不应有烟图、 、冷却塔或散热热源。在室内太阳模拟器下试验时,集热器应 屏蔽散热器、空调管道和机械装置等发热表面,以及窗户和外墙等冷表面。

集热器应放置于空气可在其采光面、背面和侧面自由流通的位置。平行于集热器上表面且距离大 于50mm处的空气速度应满足14.6.3.3的规定且应符合表4的误差要求。如果自然条件下无法实现 风速要求,则应使用人工风机

14.4.1太阻辐射测量

试验使用的辐射表应符合GB/T19565中一级或优于一级的要求。试验应使用总辐射表测量半球 向太阳辐射,用装有遮光环的总辐照表或用直接辐射表与总辐射表一起测量短波散射辐射。 对于具有跟踪功能的高聚光比集热器(CR3),应使用直接辐射表测量法向直射辐照度(DNI)。 直接辐射表应安装在独立的太阳跟踪装置上。直接辐射表的开口角应在5°~6范围内。安装直接辐射 表的跟踪装置与集热器跟踪装置的误差不应超过士0.5°。 直射辐照度和散射辐照度应分别通过公式(7)和公式(8)计算

总辐射表应安装在与集热器接收直射、散射和反射辐照度同一位置的地方。总辐射表的传感器应 与集热器在同一平面且偏差小于1°。试验期间辐射表不应在集热器表面形成阴影,集热器也不应反射 能量至总辐射表。应采取措施遮蔽总辐射表本体和连接器的连线。 直接辐射人射角应通过计算或者使用精度小于或等于土1的太阳位置传感器确定。对于CPC(复 合抛物面)等非成像固定式集热器,其安装应使直接辐射在集热器设计角度接收范围内

14.4.2热辐射测量

14.4.2.1总体要求

富照度E,应使用达到GB/T33701规定一级要求

14.4.2.2室外热辐射的测量

4.2.3室内热辐射的测

长波辐射表应置于通风良好的位置

GB/T 42712021

14.4.3直接辐射测量

槽式等跟踪聚焦集热器应使用直接辐射表测量直射辐照度。在测试期间集热器区域内不能出现 还应防止能量从集热器反射到直接辐照表上。直接辐照表本体和连接器的连线应遮蔽。

14.4.4.1总体要求

热性能试验应测量集热器进口工质温度,集热器出口工质温度以及环境空气温度。

14.4.4.2传热工质温度

集热器进口和出口温差的测量准确度应为士0.1℃C 测量传热工质温度的传感器应安装在距离集热器进、出口200mm以内时,应在传感器上下游管道 周围安装保温材料。传感器位置距离集热器进、出口超过200mm时,应通过试验验证该位置不影响工 质温度的测量。应在传感器上游设置弯曲管道、孔口或混合工质的装置,传感器探头应指向工质来流 方向。

14.4.4.3环境空气温度的测量

测量环境空气温度的测量准确度应为土0.5℃ 室外测量的传感器应放置在喷涂为白色、通风良好的防护罩内。防护罩应遮阳并放置在集热器中 间高度的位置,至少应高出地面1m。防护罩与集热器的距离不应超过10m。 如果人工风机在集热器上方送风,应测量风机出风口的温度并确保其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的偏差 小于土2℃,应使用风机出口处的温度作为环境空气温度进行集热器热性能计算

充量测量的测量准确度应为测量值的1%范围内

14.4.6集热器表面空气速度测量

14.4.6.1总体要求

试验期间应在合适的位置点监测空气速度,该位置点上的滑动平均空气速度可代表集热器表面 为速度。

14.4.6.2精度要求

集热器表面空气速度的测量准确度应为土0.5m/

14.4.6.3风速传感器的安装

试验过程中应利用自然风或人工风机在平行于集热器表面提供试验所需的风速。使用手持风速计 在距离集热器上表面50mm高度的位置上对整个集热器表面以不小于300mm的相等间距测量空气 速度,然后计算集热器表面风速的算术平均值 试验期间,应选择一个位置点对风速进行监测,该点的风速与集热器表面的平均风速的偏差绝对值 应小于0.5m/s。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对风产生遮挡,也不应在集热器上形成阴影

时间的测量准确度应为士0.2%。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0s。记录平均值的时间间隔不 6

应大于60S。室外试验中每个数据的记录时间应一致,用于计算太阳辐射入射到集热器上的角度

14.4.8集热器尺寸

集热器尺寸的测量精度应为土1mm。如果集热器面积测量值与生产企业明示的面积偏差在1% 以内,则可使用生产企业明示的面积数值用于效率计算,并在检验报告中明示。如果面积偏差大于 1%,则使用测量面积值进行效率计算

试验系统原理图,如图5所示

GB/T 42712021

传热工质应使用与试验温度 的比热和密度进行计算。水的物性 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

14.5.3管路和配件

试验系统的管路应进行保温。集热器管路应无空气和污染物。 循环泵应放在集热器试验回路中不影响集热器进口温度控制且不影响工质温度测量的位置。在试 险温度范围内的任意进口温度下,泵和流量控制设备都应保证通过集热器的质量或体积流量变化稳定 在1%以内

集热器的热性能试验应按本文件规定的方法之一进行。 对于光伏光热复合型集热器,发电运行模式对热性能的影响应在检验报告中说明。 下列内容适用于聚光式集热器: 带有透明盖板、聚光比CR<3的聚光集热器应视为其他类型的透明盖板集热器; 带有透明盖板、聚光比C>3的聚光集热器可忽略风速的影响; 真空型聚光集热器可以忽略风速与聚光比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14.6.2集热器的预处理

集热器应在辐照度天于700W/m~、环境温度天于10C的条件下预处理至滞止状态(见6.3)至少 5h 热性能试验前,集热器盖板、反射器和真空管都应进行彻底清洗。如果集热器部件有湿气,可循环 高温传热工质直到集热器充分干燥为止。如果对集热器进行了干燥处理,应将其与试验结果一起在检 验报告中说明

每个试验工况的工质流量都应保持稳定,稳态试验条件应满足表4的要求。不同试验工况间的流 量偏差不应超过土5%。 液体加热集热器的流量应按每平方米集热器总面积0.02kg/(s·m²)设定。如果该流量不在生产 企业指定的流量范围内,则应选择生产企业指定范围内的合理流量。 槽式等跟踪聚焦集热器应选择厂商指定范围内的合理流量

14.6.3.2辐照度

集热器平面内太阳直接辐射的入射角应该在人射角修正系数变化不超过法向入射值土2%的范围 内。集热器试验过程中散射辐照度应始终小于总辐照度的30%。 试验期间,集热器平面上的总辐照度应始终大于700W/m²。

平行于集热器平面的空气

对于带玻璃盖板的集热器,考虑试验期间集热器上方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平行于集热器表面的空气

速度平均值应为3m/s±1m/s

14.6.4.1总体要求

集热器试验应在生产企业指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进行。进口温度应始终保持在露点温度以上以避 免吸热体冷凝结露。 应符合以下要求: a)选择一个进口温度使集热器进、出口平均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温度偏差在土3℃以内; b)t;≤100℃时,各相邻测试工况之间的进口温度之差宜大于20℃; c)t>100℃时,各相邻测试工况之间的进口温度之差宜大于30℃。 试验期间应按14.4的规定进行参数测量

14.6.4.2试验周期数据要求

试验至少应包含4组数据,各组数据的工质进口温度应均匀分布在集热器指定工作温度范围内。 每个工质进口温度应至少记录4个独立的数据点。用室内太阳模拟器试验时,每个工质进口温度应至 少记录2个独立的数据点。 试验周期内所有试验参数与平均值的偏差均满足表4的规定,如果已知时间常数,则每组数据的试 验周期应至少是集热器时间常数的4倍。如果时间常数未知,液体加热集热器每组数据的试验周期不 应小干16min

表4试验周期内的测量参数偏差限值

4.7集热器参数的计算

14.7.1液体加热集热器

14.7.1.1有用得热量的计算

单位时间内集热器有用得热量Q的计算见公式(9): Q=m·cAT ·(9 c:应使用与工质平均温度对应的值。如果质量流量m直接从流量计获得,则密度应与流量计的工 质温度对应。 Q的计算模型如14.7.1.2描述,模型中的风速u'=u一3m/s,其中u是14.3.5中规定的环境风速 如果模型不适用,应使用集热器性能测试的数据表

GB/T 42712021

14.7.1.2液体加热集热器的稳态试验方法

Q的计算模型如公式(10)所示:

对于使用人工风机实现2m/s~4m/s风速条件测试的带玻璃盖板集热器,系数a3、a4、a6、a可设 置为0。对于聚光比CR<20的集热器,参数α:可设置为0。其他类型集热器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出。 对于单层玻璃平板型集热器,人射角小于或等于30,不需使用入射角修正系数对集热器接收的太 能进行修正;对于真空管型集热器,人射角小于或等于10,不需使用人射角修正系数对集热器接收 的太阳能进行修正。 集热器瞬时效率由归一化温差T的函数方式表示出来。 当使用集热器进出口的传热工质平均温度t时,计算见公式(11)

归一化温差的计算见公式(12)

若α2的计算值是负数,则不应选用二次拟合。 对于系数a3va4va6va,不可置为0的集热器,应按照公式(10)进行拟合。 试验条件应记录在附录A给出的数据表格内,利用二次拟合结果绘制曲线图时,G应取 800W/m²

集热器功率P应根据公式(15)计算,依据表5列出计算结果。

利用公式(15)计算集热器峰值功率Ppeak时,G取1000W/m,n取集热器峰值效率。峰值功率 应在检验报告中给出,

表5集热器功率(续)

14.7.3参考面积转换

14.8有效热容和时间常数的测定

有效热容和时间常数是描述集热器瞬时性能的重要参数。在运行时,每个集热器部件对运行条件 的响应不同,因此有必要将集热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有效热容量。 有效热容和时间常数不是集热器的简单定值常数,参数的确定与运行条件相关。因此,试验应按下

接照14.6.4中的条件安装和运行集热器。用反射盖板等集热器遮盖物遮挡集热器以避免其接受 太阳辐射。将工质进口温度设置为近似环境温度t;~t。直到达到稳态条件(t。~t:)。当进口温度稳定 在环境温度t。时快速移除集热器遮盖物并开始记录数据,直到工质出口温度变化小于0.5℃/min,即 再次达到稳定状态为止。 集热器在两个稳定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可由公式(16)描述:

14.8.3有效热容的计算方法

集热器有效热容的计算方法是将集热器各部件(如玻璃、吸热体、所含液体工质和保温材料)的 :进行加权.加权因子为力;.计算公式(18)如下:

C=Zp, ·m; ·c

加权因子P:(介于0和1之间)可以仅包含影响集热器热情性的部分。P:值如表6所示

14.8.4集热器时间常数测定

时间常数的测定应使用14.8.2规定的方法。 绘制集热器出口温度和环境温度温差(t。一t。)与时间的关系图,从初始稳定状态开始,直到达到 稳定状态为止,示例如图6所示,

集热器时间常数为移除集热器遮盖物后,集热器出口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从(t。一t,)。上升至 t。一t,)2所消耗时间的0.632倍 时间常数也可以在集热器降温冷却期间测定,此时集热器时间常数为辐照度隔断(遮蔽)后,集热器 出口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下降至初始温差值所消耗时间的63.2%

14.9入射角修正系数

在任意入射角度的性能

入射角修正系数的定义是给定入射角时的峰值效率与法向入射时峰值效率的比值。计算见公式 (19)和公式(20):

0.,0之间的相互关系式见公式(21)和公式(22)

角(球面坐标系)在纵向和横向平面上的投影,

图7与测定入射角修正系数有关的对称平面和角度

0.(0)=tan1 (sinfcos) coso sin siny 9(0,)=tan cosO

6,,1为投影到两个对称平面上的人射角,由此可得到公式(23): tan0 = tan0, + tan20 对于大多数集热器来说,人射角修正系数近似等于如图7所示的集热器两个垂直平面上入射角修 正系数的乘积,如公式(24)所示:

Khem(0.,0)=Khem(0.,0).Kbem(0,0.)

对于人射角的影响与人射方向是对称性的集热器,只需测量一个方向上的人射角修止系数即口 对于部分集热器,可以使用已有的标准函数,用公式(25)表示人射角修正系数,通过数据拟合行

GB/T 42712021

对于不能用公式(25)的函数描述入射角修正系数时,应按表7列表表示集热器的入射角修正系数, 人射角的间隔为10°,如有必要,间隔角度可小于10°

表7建议测试入射角修正系数的角度

集热器运行条件(流量、风速等)应与热性能试验条件近似。传热工质的平均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 差应控制在士1℃之内。集热器的效率应按照14.6.4.2的方法测定。试验期间,集热器采光面上的散 射辐照度应始终小于总辐照度的30%。每个试验工况中,应使集热器的朝向保持在所测试人射角的 土2内。 测量入射角修正系数时总辐射表应准确放置在集热器所在平面内。 人射角修正系数应使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测试。 a)方法一: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太阳模拟器试验,也适用于使用二维调节试验台架的室外试验。室 内模拟器应符合14.2.3规定要求,室外试验台架应能实现集热器的方向根据太阳辐射的入射 方问调整。 b 方法二:本方法适用于使用一维调节试验台架的室外试验,一维调节的试验台架仅能调整集热 器倾角。集热器效率值的测定方法为:分别在正午前后各测得一个效率值。两个效率值所对 应的集热器与太阳光的平均入射角应相同。集热器在此人射角下的效率值应等于两个效率值 的平均值。

14.9.4集热器入射角修正系数的计算

无论采用哪种试验方法,都应测试各人射角对应的集热器热效率。使用公式(8)计算得到与no.ben 匹配的、该人射角对应的热效率no.hem(9,.9),然后除以法向入射的热效率即可得到人射角度修正系 数,计算公式(27)如下所示:

... 70. hem

人射角修止系数的结果应以表8的形式给出,并按附录A的要求给出集热器入射角修止系数 射角的变化曲线。适用时,应在检验报告中给出公式(26),并注明适用于纵向平面或横向平面

如有必要,试验结果的角度间隔可小于表7的要求

表8入射角修正系数表

集热器的压力降是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压力降试验不限制工质类型,但应与试验结 果一同记录。工质的标准试验温度应为(20土2)℃。如采用其他试验温度,应与试验结果一起说明 传热工质的流动方式应符合生产企业的要求。应特别注意试验的管道配件应与集热器的进、出口 适配,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压力降。试验期间应遮蔽集热器避免太阳照射。 试验应测试不同流量的压力降,流量范围应接近实际运行的情况。试验应至少测量5个流量对应 的压力降。5个试验数据的流量平均分布在试验流量范围内。每个试验点,压力达到稳定状态后应至 少保持5min

5.2试验设备和试验方

集热器应安装在符合14.5要求的试验系统中。应按照14.6的规定测试以下数据: a)工质进口温度; b 工质流量: c)集热器进、出口连接处传热工质的压力降。 集热器压力降测试仪表的标准不确定度取测量值的5%与土10Pa中的较高者

15.3压力降零点检查

用于测量工质压力的管路连接件本身可能导致压力降。因此,应对试验系统进行零点检查:将集热 器从试验系统中取出,将管路连接件直接相连并测量压力。由试验系统引起的压力降应在集热器的压 力降试验时进行修正。

试验应在工作压力下进行,压力保持相对恒定。试验期间的流量应稳定在名义流量的士1%内,

15.5试验结果和报告

式验结果应接附录A的要求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力降可以近似由二次多项式函数表示,如公式(28

△p=am+bm 参数α和6应通过不同流量下测得的压力降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如果公式(28)不适用 则应在检验报告中列出测得的压力降数据

参数α和6应通过不同流量下测得的压力降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如果公式(28)不适 应在检验报告中列出测得的压力降数据

GB/T 42712021

附录A (规范性) 检验报告

本附录规定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检验报告的封面和内容格式

样品名称 Name of Product 委托单位 Client 生产单位 Manufacture 检验类别 Test Category

实验室名称 xxxx年 x×月 x×日

GB/T 42712021

1. 报告无检验单位印章无效; Test report is invalid without the“Stamp of test report" on it. 2, 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单位印章无效: Duplication of test report is invalid without the“ Stamp of test report" on it. 3. 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签字无效; Test report is invalid without the signatures of the persons for chief tester,verification and approval.The test report for arbitration should be added the signature of the person for verification on it. 4. 报告涂改无效: Test report is invalid if altered. 5, 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提出;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est report should be reported to the test department within 15 days from the date of receiving the test report. 6. 一般情况,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 In general. for entrusted tests the responsibilities are undertaken for the delivered samples only

第页共页(Pagef

批准: 审核: 主检: Approval Verification Chief tester

第页共页(Pageof )

报告编号(No.):

第页共页(Pagef

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方案范本.doc第页共页(Pageof

第页共页(Pageof)

该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方程为 一次效率曲线: 二次效率曲线(如适用):

第页共页(Pageof )

GB/T 4271—2021实验室名称报告编号(No.):第页共页(Pageof)样品编号:样品描述(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样品名称:集热器类型:集热管根数:根排列方式:采光面积:m*总面积:m2罩玻璃管:外径:mm结构尺寸:mm相邻太阳集热管的中心距:mm反射器:传热工质:样描述(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样品名称:集热器类型:盖板材料:盖板层数:集热器厚度/mm:盖板厚度/mm:采光面长/mm:总长/mm;采光面宽/mm:总宽/mm:采光面积/m:总面积/m:吸热体基材:吸热体厚度/mm:涂层工艺:传热工质:备注:36

为0℃~185℃、压力不超过1.2MPa的液态水,应使用公式(B.1)和公式(B.2)计算密度和比 p(t)=yo+yi·t+y2·t+ys·ts+y4·t'+ys·t ··(B.1 Ct(t)=20+21·t+22t2+2s·t3+24·t*+25·t5+26·t (B.2

附 录 C (资料性) 集热器热性能参数的面积转换 使用公式(C.1)将面积X下的性能参数转换成面积Y的性能参数

脱硝、除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附录C (资料性) 集热器热性能参数的面积转换 使用公式(C.1)将面积X下的性能参数转换成面积Y的性能参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