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pdf

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B/T 29-294-2021 备案号
资源大小:6.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119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pdf

4.1.1建筑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各种设备部件 应做到满足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的要求。 4.1.2竖向管线应集中布置,设置专用管道井或管道墙,电气线路 宜将强、弱电竖井分开设置,管道井及电气竖井宜采用专用综合布 线,并宜与隔墙结构系统相结合。 4.1.3水平管线应设置在楼板或垫层内,应做到“户内管线,本户 内布置,公共管线,公共部位布置”。管线应隐蔽安装,便于维护 4.1.4水、暖、电用量应分户计量和控制

4.2.1供暖应采用分室控温、分户计量、按户分环的计量供热系统。 供暖方式可为散热器供暖,也可采用低温地面或墙体辐射供暖。 4.2.2设置在公共管并内的供暖管道宜采用热镀锌钢管,户内供暖 管道宜采用塑料管材,在热水的设计温度与工作压力下,塑料管材 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50年。 4.2.3散热器应采用体形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 类型,其安装位置应确保室内温度均匀分布,不应加装暖气罩,并 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协调布置

4.2.4排气管通过外墙通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和防

4.2.4排气管通过外墙通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和防

4.2.5厨房和无外窗的卫生间应具有通风措施DB34 T 3706-2020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范.pdf,并预留安装排风 位置和条件。

4.3.1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住宅设计的相关 规定。 4.3.2生活给水管道不得使用镀锌钢管,应采用耐腐蚀、无毒、无 污染的复合管材。

4.3.3给排水管道布置应便于检修维护,公用管道应安排在公共部

4.3.5应采用固定给排水管道的方

1住宅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应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舒适的生 活环境、快捷的信息通讯、优质的物业管理: 2住宅智能化工程应采用新技术和标准化的产品,其先进性、 适用性、可靠性、开放性、兼容性等方面应满足国内外住宅智能化 的发展的需要:

5.1.1建筑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

1 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 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5平面布置与立面布置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相关规定。 5.1.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住宅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 合表 5.1.2 的规定。

表5.1.2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建筑最大适用高度(m)

度抗震设防区分别不宜超过6和5

5.1.4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抗震设防为标准设防类,应根据抗 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5.1.4确定,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5.1.4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抗震设防为标准设防类,应

表5.1.4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等级

5.1.7预制构件的选型应根据工程装配率的要求合理确定,制作

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长肢短型钢或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宜选预制钢骨 骨架; 2短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宜选择预制钢 骨混凝,也可选择预制钢骨骨架: 3梁宜选择预制钢骨混凝土梁,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梁。

5.2.1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用 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2承重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 设计; 3当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 然组合进行设计: 4当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结构构件的裂缝等应根据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按荷载效 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进行设计; 5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按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设计。 5.2.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 Yo取为1.0。 由下剂公式注管

式中: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2.3 采用; S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S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5.2.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2.5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不应大 于0.15m/s2。 5.2.6楼板的自振频率不宜小于5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相关规定 5.2.7高层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整体稳定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 5.2.8建筑结构采用的钢筋、钢材和混凝土等结构材料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的相关规定 5.2.9建筑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以及螺栓等配件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 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相关规定。 5.2.10荷载、地震作用以及抗风和抗震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等规范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弹性阶段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构件刚度取值应按现 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相应规定计算,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钢骨(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E.Ic,E.Ac,G.A一分别为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截面抗 弯刚度、轴向刚度及抗剪刚度; E.la,EaAa,GaAa一分别为钢骨(型钢)部分的截面抗弯刚 度、轴向刚度及抗剪刚度。 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将钢骨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计算 其轴向、抗弯和抗剪刚度,其中钢骨部分的抗剪刚度仅计入与受力 方向平行的钢板面积。 2组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为0.04。风荷载 作用下楼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为0.02~0.04,结 构舒适度验算时的阻尼比可取为0.01~0.02。 5.2.11现浇剪力墙(含连梁)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相关要求。钢骨混凝土梁、钢骨 混凝土柱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相关要求。

5.3钢骨混凝士剪力墙设计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周边墙体可采用T字形、L形截面布置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剪力墙应根据建筑功能和整体抗侧刚度的需要布置长肢和

5.3.1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钢骨混凝王剪力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3.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中钢骨的配置和承载力宜符合下列要求:

1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将钢板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计算其 轴向、抗弯和抗剪刚度,可按本规程第5.2.10条计算; 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和轴压比限值等 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相关要求计算, 其承载力应乘以0.9的系数: 3长肢短型钢和长肢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斜截面承载 力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中的型钢 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关规定计算; 4结构整体稳定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 5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墙肢的稳定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

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 6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翼缘端部,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稳 定性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相关规定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中:N一剪力墙端部范围内暗柱的钢骨和混凝土承担 值,端部范围可按两倍肢宽面积计算: Φ一端部稳定系数: Aa一端部钢板(型钢)的截面面积: fa一钢材设计强度; Ac一端部混凝土净面积: f一混凝土设计强度: Ag一端部纵向钢筋面积; f一钢筋强度设计值

N≤ 0.90 (Ag·fy +Ac·fc + Aa·fa)

5.3.5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配筋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短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配筋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组合结构规范》JGJ138中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应要求,其 水平分布筋应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形成矩形封闭箍,暗柱长度不 宜小于400mm,暗柱范围的箍筋应设置成封闭箍,钢筋穿越腹板

2长肢短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暗柱内以及墙体配筋等构 告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的型钢 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关规定; 3长肢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 示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中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应要 求,其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4%,分布间距不宜 大于200mm,拉结钢筋间距不宜大于400mm,且均应与钢板可靠 连接。钢骨混凝土剪力墙肢的阴角部应配置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2mm; 4钢骨混凝土剪力墙设置的暗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 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的相应规定

5.4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设计

5.4.2钢骨异形柱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骨混凝士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七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以及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异形柱结 构技术规程》JGJ149相关规定计算,其中钢骨可细分成相应钢筋 单元,也可按弯矩作用方向一侧的柱肢和钢骨分别进行计算,满足 每一侧的偏压作用的承载力要求,其承载力应乘以0.9的系数

载力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定进行计算。计算时,仅考虑剪力作用方向一侧的柱肢混凝 骨的作用,其承载力应乘以09的系数

(a)L形截面柱 (b)T形截面柱 (c)十字形截面柱

异形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

注:①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 ②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异形柱,当剪跨比入不大于2时,箍筋间 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9异形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肢距应满足二、三级抗震等级不 宜大于20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每隔一根纵尚钢 筋宜在两入方向设箍筋或拉筋约束: 10异形柱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中的最 大值; 2)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 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以及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 柱肢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二、三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取柱全高。 11抗震设计时,异形柱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 箍筋加密区的50%: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柱截面厚度:二级抗震等 级不应大于10d;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大于15d和250mm,d为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当柱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搭 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25%,箍筋间 距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12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应设置栓钉,其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和本规程相关规定

5.5钢骨混凝土梁的设计

5.5.1钢骨混凝土梁的型钢,宜采用实腹型工字钢,钢板厚度tw 不宜小于6mm, 钢板宽厚比应符合表5.5.1的规定(图5.5.1)

图5.5.1钢骨混凝土梁的型钢宽厚比

表5.5.1型钢混凝土梁的型钢宽厚比限仆

5.5.2型钢混凝土框架和转换梁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 享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 定,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00mm,且梁内型钢 翼缘离两侧边距离b1、b2之和不宜小于截面宽度的1/3(图5.5.2)。

图5.5.2型钢混凝凝土梁中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5.5.4钢骨混凝土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以及挠度、裂 缝计算、栓钉设置和构造措施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 计规范》JGJ138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 规定。

1上下节钢骨的翼缘与腹板连接宜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也可 采用坡口焊接连接,均应达到等强连接要求: 2上下节的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和套筒灌浆连 接等; 3上下节连接的部位宜在楼层标高以上500mm处。 5.6.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异形柱与钢骨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的相关规定,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刚接形式连接: 2钢骨混凝土梁预制时,钢骨上翼缘以上混凝土不浇筑,露 出主筋和箍筋,以利楼板钢筋插入梁内: 3钢骨混凝土墙或异形柱的翼缘上设置悬臂工字钢,与预制 型钢混凝土梁的梁端外露型钢采用坡口等强焊接,其中腹板也可以 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4钢骨混凝土墙或异形柱应预理主筋并甩出,与预制钢骨混 凝土梁的外露主筋,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焊接连接: 5连接部位后浇段应采用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填实封闭

5.6.3钢骨与混凝土的抗剪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剪连接件的设计与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 计标准》GB50017、《组合设计结构规范》JGJ138和《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 2钢骨混凝土梁的抗剪连接件可采用栓钉和槽钢抗剪件: 3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和剪力墙的抗剪连接应采用栓钉,并符 合下列要求:

修正系数; ? 栓钉直径与钢板厚度之比,简称径厚比; 栓钉直径; 钢板厚度; 2) 栓钉数量公式中采用的剪力值宜采用钢板部分承受的剪 力值; 3) 栓钉直径与钢板厚度比不应大于1.60,直径不应小于Φ10 且不应大于Φ16,栓钉长度不应小于4d,钉头直径不应小于1.5d: 4 钢板两侧栓钉应上下交叉设置,交叉距离不宜小于5倍 栓钉直径。栓钉间距不应大于300mm,在钢板墙角部1/5板跨且不 小于1000m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墙体分布钢筋、抗剪栓钉间距宜 适当加密; 5)在栓钉与钢板焊接正式施工前,应进行其焊接样品的栓 钉抗剪承载力试验,并确定相应焊接工艺; 6)当住宅高度大于80m时,在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上下端

部应设置加劲板,其厚度不应小于6mm,宽度不应小于80mm,肋 高不宜小于300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图5.6.3)

图5.6.3剪力墙上下端部加劲板构造示意

5.6.4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栓钉排列及腹板开孔的构造示意(图 5.6.4),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孔径直径宜大于等于Φ12: 2竖向孔中心间距150mm; 3X轴和Y轴方腹板开孔应满足箍筋能穿越的要求,箍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凝土设计规范》 GB50010的相关规定

图5.6.4钢骨混凝士异形柱栓钉布置示意图

注:为使箍筋穿过腹板,y向腹板在X轴两侧各79mm为中心冲孔, X向腹板在距Y轴79mm为中心冲孔,孔径为,Φ12,竖向间距为 150mm

5.6.5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栓钉排列及腹板开孔的构造示意(图 5.6.5)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5.6.5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栓钉排列及腹板开孔的构造示意(图

1孔径直径宜大于等于Φ12; 2竖向孔中心间距150mm; 3X轴和Y轴方向腹板开孔应满足箍筋能穿越的要求,箍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凝土设计规范》 GB50010的相关规定: 4X轴和Y轴方向相交处应设置暗柱,分别距中心线200mm 处开孔,当肢端设置暗柱时,距肢端200mm处开孔,其余孔中心 间距为200mm,已使箍筋穿越通过

图5.6.5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栓钉布置图

注:为使箍筋穿过腹板,Y向腹板在X轴两侧各79mm为中心冲 孔,X向腹板在距y轴200mm、400mm以及距肢端200mm、400mm 冲孔四排,竖向间距150mm。 5.6.6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和剪力墙的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和《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应全部采用现浇混凝,应做成刚接柱脚,钢骨在基 础内应采用理入式,钢骨底部应设置底板,底板厚度不应小于型钢 翼缘厚度,且不应小于25mm,并应进行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 计算,其轴力、弯矩、剪力的设计值取相应竖向构件底部的设计值; 2理入式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3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理入深度不应小于异形柱钢骨截面长边 尺寸的2.5倍; 4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埋入深度构造不应小于型钢长度的 2.0倍;

5在柱脚部位和柱脚向上延伸一层的范围内宜设置栓钉,其 直径不宜小于19mm,其竖向及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钢筋应插入基础底部,并应满足抗震锚固长度,其下端做 成直钩(>150mm)放在底板钢筋网上。

5.7.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下列三种形式:

1钢筋架楼承板,混凝土浇筑后底板应可拆卸; 2叠合楼板; 3标准化铝合金模板工具式快拆支撑模板体系。 5.7.2叠合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相关规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厚度不应小于60mm; 2宜采用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和预 制混凝土空心楼板等: 3当叠合层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应封堵; 5.7.3叠合板可根据预制板接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比按单向板 或双向板设计。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时,当长宽比大于2 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图5.7.3(a))。对长宽比不大于2的四边 支承叠合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或无接缝时,可按双 向板设计(图5.7.3(b)、5.7.3(c))

图5.7.3叠合板的预制板布置形式示意

5.7.4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板端和板侧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 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倍纵向受力钢 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5.7.4(a)); 2)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当板底 分布钢筋不伸入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 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 面积,且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在板的后浇 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 于15倍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5.7.4(b)); 2当板端和板侧为钢骨混凝土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至钢骨混凝土后浇段内钢骨 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图5.7.4(c)); 2)叠合板的上部负筋应穿过钢骨的预留孔,贯通连接,当仅 为一侧有楼板时,则钢筋应穿过钢骨孔至对侧边,锚固长度应满足

抗震锚固长度的要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处紧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 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 附加钢筋直径: 2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 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图5.7.5单向叠合板板侧分离式拼缝构造示意

5.7.6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 方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后浇带宽 度不宜小于200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技术标准》GB/T51231的相关规定。

5.7.7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1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 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 小于4mm; 4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5.7.8当未设置桁架钢筋时,在下列情况下,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 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应设置抗剪构造钢筋: 1单向叠合板跨度大于4.0m时,距支座1/4跨范围内; 2 双向叠合板短向跨度大于4.0m时,距四边支座1/4短跨范 围内; 3 悬挑叠合板; 4悬挑板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锚 固范围内:

5承受较大荷载的叠合板

5.7.9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设置的抗剪构造 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剪构造钢筋宜采用马形状,间距不宜大于400mm,钢 筋直径d不应小于6mm; 2马钢筋宜伸到叠合板上、下部纵向钢筋处,预理在预制 板内的总长度不应小于15d,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50mm。

5.8.1预制楼梯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

1当楼梯间外侧墙体与建筑外墙平齐时,平台板、梯梁宜为 现浇,且预制梯板与预制外墙之间应设置足够数量的连接件;当楼 梯间突出于建筑外墙时,楼梯间的墙体、平台板和梯梁应采用现浇 且平台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预制梯板与现浇墙体之间应每 层设置连接件; 2预制梯板宜采用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除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相关规 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梯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其上部应配置通长的构造 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及下部钢筋的一半;下部钢筋应按计 算确定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梯板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2)预制楼梯在支撑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预制楼梯设置滑动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 3预制梯梁应搭置于剪力墙或预制梁上,其构造做法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相关规定。

5.8.2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叠合构件或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与 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叠合构件的负弯矩钢筋应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 混凝土中可靠铺固,叠合构件中预制板底钢筋的铺固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当板底为构造钢筋时,其钢筋锚固应符合本规程第5.7.4 条第一款的规定; 2当板底为计算要求配筋时,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的锚固要 求(图5.8.2)。

5.8.2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叠合构件或预制构件。预制构

图5.8.2预制阳台板连接示意图

6.1.1钢结构工程制作与安装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 程施工规范》GB50755的相关规定。 6.1.2钢结构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5的相关规定,钢骨和其它钢构件的制造、运 输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2的相关规定。 6.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 6.1.4钢筋采用焊接莲接时,其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 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6.1.5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其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 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6.1.6预制构件单元拼接、管线理设、门窗和墙板安装宜采用BIM 技术控制。 6.1.7预制构件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并应有完善 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对其

5.1.7预制构件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并应有完善 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对其 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 应包括生产工艺、模具方案、生产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 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内容。

.8预制构件工厂制作的偏差应符合

钢结构构件制作、开孔、螺栓及栓钉固定、安装等精度不

应大于2mm; 2钢骨的端部坡口应采用机械坡口,坡口角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 3钢骨的垂直度每层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 6.1.9 预制构件施工现场安装平面与竖向误差不应大于3mm, 6.1.10 预制构件运输安装时应采取临时补强措施,并应进行吊装 验算, 确保构件、机械和人身安全。

数应根据构件、垫块的承载力确定,并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止堆垛倾 覆的措施: 5堆放预应力构件时,应根据构件起拱值的大小和堆放时间 采取相应措施。

6.2.7墙板的运输与堆放应符合下列

1当采用靠放架堆放和运输构件时,靠放架应具有足够的承 载力和刚度,与地面倾斜角度宜大于80°,墙板宜对称靠放目外饰 面朝外,构件上部宜采用木垫块隔离:运输时构件应采取固定措施: 2当采用插放架直立堆放或运输构件时,宜采取直立运输方 式;插放架应由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支垫稳固: 3采用叠层平放的方式堆放或运输构件时,应采取防止构件 产生裂缝的措施

6.3.1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应根据预制构件的类型和部位等设计要 求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符合现行 国家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的规定:施工方案 的内容应包括构件安装及节点施工方案、构件安装的质量管理及安 全措施等。

6.3.2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某客车有限公司易地改造项目1号联合厂房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 安全技术规程》JGJ3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的有关规定。

6.3.3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住宅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宜按一层高为一节在工厂内 制作:

2上下节单元构件连接部位宜在楼层标高以上500mm处,上 节构件下部应露出150mm裸型钢,下节构件顶部从楼板底至连接 部位处均为裸型钢,以利钢骨焊接和钢筋连接: 3现场安装时上下节钢骨应采用坡口焊或螺栓连接,且应等 强连接,钢筋可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4连接部位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6.3.4预制钢骨骨架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钢骨宜按二~三层高为一节在工厂内制作,并应安 装固定钢骨的相关钢筋; 2上下节单元构件连接部位宜在楼层标高处以上 500mm处; 3现场安装时上下节钢骨应采用坡口焊或螺栓连接,且 应等强连接:钢筋可采用搭接或焊接: 4安装模板后,浇筑混凝土。 6.3.5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 收规程》JGJ18、《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钢结构工程施 工规范》GB50755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的有关规定。 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采取防止因连续施焊引起的连接部位混凝 土开裂的措施。 6.3.6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 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 6.3.7后浇混凝士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3.6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

内墙涂料施工方案6.3.7后浇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

1预制构件结合面疏松部分的混凝土应剔除并清理干净: 2模板应保证后浇混凝土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并应 防止漏浆: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洒水润湿结合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4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工作班且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m

应制作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一楼层应制作不少于3组标准 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