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28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检测技术规程.pdf

DB32T 428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363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28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03.120.20 CCS点击此处添加 CCS 号

DB32/T42832022

Technical standardforleakage detectionofbuilding engineering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前 言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4.1适用条件 4.2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 4.3检测方法分类及其选用原则 5模拟渗漏环境试验 5.1一般规定 5.2蓄水试验 5.3淋水试验 5.4水压试验 5.5灌水试验 6渗漏位置检出方法 6.1一般规定 6.2红外热成像法 6.3微波测湿法 检测报告 附 录 A (资料性) 蓄水试验记录.. 附 录 B (资料性) 淋水试验记录 附 录 c (资料性)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JLZJ-Y-GL-002-2020标准下载, 录 D (资料性) 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附录 E (资料性) 红外热成像法现场记录 附 录 (资料性) 微波测湿法现场记录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4.1适用条件 4.2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 4.3检测方法分类及其选用原则 5模拟渗漏环境试验 5.1一般规定 5.2蓄水试验 5.3淋水试验 5.4水压试验 5.5灌水试验 渗漏位置检出方法 6.1一般规定 6.2红外热成像法 6.3微波测湿法 检测报告 附 录 A (资料性) 蓄水试验记录.. 附 录 B (资料性) 淋水试验记录 附 录 c (资料性)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附 录 D (资料性) 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附录 E (资料性) 红外热成像法现场记录 附录 F (资料性) 微波测湿法现场记录,

DB32/T42832022

本规程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处 南京市栖霞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无锡市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南京市房屋安全服务中心, 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陆伟东、杨放、曹旷、周艳芳、戎进、吕德鹏、曹华、刘杏杏、高平平、崔云 芮万平、景卫岐、吴灿彬、李进、常银生、赵建华。

本规程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处 南京市栖霞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无锡市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南京市房屋安全服务中心 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陆伟东、杨放、曹旷、周艳芳、戎进、吕德鹏、曹华、刘杏杏、高平平、崔云 芮万平、景卫岐、吴灿彬、李进、常银生、赵建华。

建筑工程渗漏检测技术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防水 构筑物及给排水管道的渗漏检测 按本规程进行建筑工程渗漏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T23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GB/T21086建筑幕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模拟渗漏环境试验simulationtestofleakagesituation 试验对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水环境状态的试验 3. 2 渗漏位置检出方法detectionmethodofleakagelocation 确定测区内渗漏位置的检测方法。 3. 3 满水试验wateringtest 通过对水处理、调蓄池构筑物蓄水进行的严密性试验。 3. 4 蓄水试验impoundmenttest 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有防水要求的板类结构构件蓄水进行的严密性试验。 3.5 淋水试验watersprayingtest 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有防水要求的板、墙类结构构件淋水进行的严密性试验。 3. 6 水压试验waterpressuretest 对给水管道系统进行的耐压力和严密性试验

3. / 灌水试验irrigationtest 对排水管道系统进行的严密性试验。 3.8 压力降pressuredrop 水压试验稳压阶段试验系统内压力值的下降幅度。 3. 9 红外热成像法themethodofinfraredthermography 利用红外热成像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拍摄成可视图像进行分析的方法。 3.10 热像图thermography 利用红外成像装置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辐射温度的图像。 3.11 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 红外成像装置分辨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细节的能力。 3.12 温度分辨率temperatureresolution 红外成像装置能够辨别的最小温差。 3.13 测温一致性measurementuniformity 在红外成像装置视场内不同区域温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14 微波测湿法microwavehumiditymeasurementmethod 利用微波测试仪测得表征物体含水率大小程度数值的方法。 3.15 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 利用微波测试仪测得的表征物体含水率大小程度的数值

3. / 灌水试验irrigationtest 对排水管道系统进行的严密性试验。 3.8 压力降pressuredrop 水压试验稳压阶段试验系统内压力值的下降幅度 3. 9 红外热成像法themethodofinfraredthermography 利用红外热成像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拍摄成可视图像进行分析的方法。 3.10 热像图thermography 利用红外成像装置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辐射温度的图像。 3. 11 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 红外成像装置分辨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细节的能力。 3.12 温度分辨率temperatureresolution 红外成像装置能够辨别的最小温差。 3.13 测温一致性measurementuniformity 在红外成像装置视场内不同区域温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14 微波测湿法microwavehumiditymeasurementmethod 利用微波测试仪测得表征物体含水率大小程度数值的方法。 3. 15 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 利用微波测试仪测得的表征物体含水率大小程度的数值

4.1.1对新建建筑工程,检验和评定屋面、外墙及其他构造的防水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等的有关规定执行;当 对防水工程的检验结果或施工质量存在怀疑或争议时,可按本规程进行检测。

a)对防水工程的质量有怀疑和争议。 防水工程修前,需明确具体渗漏部位。 c) 防水工程修后,需对修效果进行检验。 d)涉及纠纷的司法鉴定。

4.2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

4.2.1检测工作应按图4.2.1规定的程序进行。

4.2.2调查阶段应包含下列工作内容

图4.2.1检测程房序

a)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图纸、防水工程验收资料、防水材料的品种及有关原材料的测试资料。 b)现场调查被检测工程整体或局部的防水构造做法、环境条件、表观质量及其存在问题,对既 有建筑,尚应调查使用期间的修补情况。 c)确定相关检测范围。 4.2.3检测方案应根据调查结果和检测目的、内容和范围指定,选择一种或数种检测方法,必要时应 征求委托方意见并认可, 4.2.4测试设备、仪器应按相应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保养和校准,必要时尚应按使用频率、检 测对象的重要性适当增加校准次数。 4.2.5渗漏检测除应进行渗漏位置检出外,还宜对检测对象的相关构造及其损伤进行检查。 4.2.6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补充测试, 4.2.7在需要明确渗漏通道或确认渗漏原因等情况时,可采用开凿或取芯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验证完毕后,应及时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 4.2.8检测工作完毕,应及时出具符合合同约定要求的检测报告。 4.2.9现场检测工作,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和防止仪器损坏的安全措施,并应采取避免或减小环境污 染的措施。

4.3检测方法分类及其选用原则

4.3.1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按作用目的不同,可分为模拟渗漏环境试验和渗漏位置检出方法。两种类

4.3.1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按作用目的不同,可分为模拟渗漏环境试验和渗漏位置检出方 型方法的选用原则应遵循下列规定:

渗润位伙技不, 湘环境试验和渗位直检出方法。两种类 选用原则应遵循下列规定: 当检测对象处于非渗漏环境时,应先进行渗漏环境模拟,待检测对象处于渗漏状态时,再进行 渗漏位置检出,模拟渗漏环境试验作用于测试部位的临水面

b 当检测对象处于渗漏环境时,可直接进行渗漏位置检出,渗漏位置检出方法作用于测试部位的 背水面。 4.3.2 模拟渗漏环境试验包括满水试验、蓄水试验、淋水试验、水压试验、灌水试验,可按表4.3.2

表4.3.2模拟渗漏环境试验

4.3.3渗漏位置检出方法包括目视观察法、红外热成像法、微波测湿法、寻检法,选取原则可按表4.3.3

4.3.3渗漏位置检出方法包括目视观察法、红外热成像法、微波测湿法、寻检法,选取原则可按表4.3.3

表4.3.3渗漏位置检出方法

DB32/T42832022

5.1.1进行渗漏环境模拟之前,应调查检测对象实际可能遭遇的渗漏环境状态,模拟试验不宜超出最 不利渗漏环境状态。 5.1.2进行模拟渗漏环境试验之前,应确定相应的渗漏位置检出测区,并在合适时间节点进行渗漏位 置检出。 5.1.3模拟渗漏环境试验应对对象名称、时间、位置、环境温度、水温等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应绘 图记录试验布置方式。 5.1.4满水试验适用于水处理构筑物的模拟渗漏环境,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141执行。

.2.1 蓄水试验适用于有防水要求的地 5.2.2 蓄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注水前应确保观察面处于干燥无杂物状态,并对蓄水区所有流出口进行有效封堵。 b) 注水时宜保持水流恒定,总注水时长不宜超过30min。 c 蓄水高度应为20mm~30mm,当蓄水区存在一定坡度时,最小蓄水高度不应低于15mm d) 蓄水时应设置液面高度观察点,蓄水期内液面下降高度不应大于初始液面高度的20%。 e) 当蓄水期内液面高度变化值超过限值且测区内未检出渗漏点时,应检查蓄水区封堵,重新进行 试验。 f) 蓄水时长不应小于24h,若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渗漏现象,可终止试验。 5.2.3蓄水试验记录可参照附录A执行。

5.3.1淋水试验适用于建筑坡屋面、外墙、幕墙等的模拟渗漏环境。 5.3.2外墙淋水试验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执行。幕墙淋水试验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执行。其他检测对象的淋水试验可参照本规程4.3.3条执行。

5.3.3淋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i 试验前应对试验流经区域进行规划,避免试验用水流入其他非检测区域。 b) 淋水装置宜采用排管,可采用喷管。 c) 淋水装置在试验过程中应可靠固定。 d) 采用喷管时,喷嘴距临水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m,喷水方向与临水面的夹角不应小于60°。 试验水流应保持恒定,水流量应以测区临水面达到连续满流为准。 f)淋水时长不应小于1h,若试验过程中测区内发生大面积渗漏,可终止试验。 5.3.4采用目视观察法进行渗漏检出时,应在淋水开始至淋水结束后30min内保持持续观察。采用红 外热成像法或微波测湿法进行渗漏检出时,应至少进行两次检测,分别在淋水前及至淋水结束后30min 内。 5.3.5淋水试验记录可参照附录B执行

5.3.5淋水试验记录可参照附录B摄

5.4.1水压试验适用于各种给水管道的功能性试验或模拟渗漏环境。 5.4.2水压试验应采用专用压力泵,压力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5.4.1水压试验适用于各种给水管道的功能性试验或模拟渗漏环境。

a)加压方式可采用手动加压或气动加压,采用气动加压时的调节精度不应低于0.01MPa。 b)加压泵应配备压力表,压力表最小分度值不应小于0.01MPa。 加压泵的打压口应匹配所检测给水管道接口。 5.4.37 水压试验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应查明所检测给水管道布置情况,根据检测要求划定试验范围,试验范围内的给水管道系统应 能够形成封闭的连通器。 b) 试验前应查明给水管道系统内所有出水阀口的相对高度。 c) 给水管道系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差不宜大于3m,不应大于5m。 5.4.4 水压试验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 宜选定给水管道系统内最低的出水阀口为加压阀口,将加压泵与之相连,应确保接口有可靠密 封性。 b) 打开给水管道系统内所有出水阀口,开启加压泵排除系统内气体,当单个出水阀口稳定出水时 则关闭该阀口,从低到高依次关团系统内所有阀口。 c) 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 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 d)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 力下稳压2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1MPa。 e) 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1.15 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 f) 试验同时应在相关区域进行渗漏位置检出。 5.4.5水压试验记录可参照附录C执行。

5.5.1灌水试验适用于各种排水管道的功能性试验或模拟渗漏环境。 5.5.2宜采用封堵胶囊进行管道封堵,封堵胶囊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封堵胶囊在使用前应进行气密性检查:组合封堵胶囊充气装置的配件,将胶囊按压浸入水中, 充气观察胶囊表面有无气泡渗出。 b) 封堵胶囊在排水管道内使用时,不应放置在管道三通及接口处。 c) 各种规格的胶囊必须在相应的管道内使用,不能以小代大。 5.5.3 灌水试验范围的划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试验应分层、分段进行。 b) 应查明所检测排水管道布置情况,根据检测要求划定试验范围,确保待检测排水管道处于灌水 高度之内。 c) 灌水高度不宜大于2m 5.5.4 灌水试验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 灌水前应对排水管道进行冲洗,去除管道内污物及杂质。 b) 打开下层排水管的立管检查口,将封堵胶囊从该口慢慢向上送入,然后向胶囊内充气,使胶囊 与管内壁紧密接触屯水不漏为度。 c) 确认排水管道封堵完毕后,在上层灌水口进行灌水至楼面标高。 d) 灌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若水面不降,则结束试验,若水面下降,可补 水延长试验时间。 e)i 试验同时应在相关区域进行渗漏位置检出。 f)试验过程中应杜绝试验用水以外的水流进入试验范围内。

5.5.4灌水试验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5.5.5灌水试验记录可参照附录D执行。

DB32/T42832022

6.1.1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特性、检测现场环境及测试条件选择一种或多种渗漏检出方法。 渗漏检出方法时,各方法的检测结果应能够相互印证。

6.1.2渗漏位置检出测区的划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6.1.2渗漏位置检出测区的划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a)对面积较小的检测对象,可直接将该对象划定为1个或若干个测区; b) 对面积较大的检测对象,可先进行初检,再根据初检结果确定重点检测部位,并划分若干个测 区; c) 单个测区应连续,其最大面积不应超过本章的相关规定。 6.1.3对于一般的渗漏检测工程,如无特殊情况,应进行渗漏现象的目视观察。采用目视观察法进行 渗漏检出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综合考虑光照、色差、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确保目视观察的可靠性。 b)水迹、水滴、少量喷溅或持续流出等现象均视为渗漏现象。 c)注意区分冷凝水与实际渗漏。 d)可采用内窥镜等辅助工具辅助检查 6.1.4对于面积较大的渗漏检测工程,可先采用寻检法确定疑似或重点渗漏区域,再在此基础上划定 测区,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渗漏检出。寻检法必须配合其他渗漏检出方法共同使用

6.1.2渗漏位置检出测区的划定应遵循下列原!

技术参数宜符合下列要求:

6.2.3检测时应充分考虑下列环境因素

DB32/T42832022

b) 仪器放置点宜满足所拍摄单幅热像图覆盖单个完整测区;当待测面面积较大时,可多点放置仪 器,并应在所拍摄热像图交界处做好标识。 c) 记录相关检测信息,包括环境温度、测区表面材料、颜色等。 d) 宜采用正对测区的角度进行拍摄,拍摄角不宜超过45°,若检测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该要求 应在报告中注明。 e) 拍摄过程中应避免仪器抖动。 f) 红外拍摄的同时应拍摄可视照片。 g 检测得到的红外图像应标识其所对应测区及拍摄时间,原始图像应要善保存,且不得进行修改 2.5对于进行模拟渗漏环境试验的检测工程,应至少在试验前后分别进行一次红外热成像拍摄,两 拍摄的仪器摆放位置及拍摄角度应保持一致。 2.6针对蓄水试验、淋水试验、水压试验、灌水试验进行的红外热成像法,若难以检出渗漏,可采 热水重新进行试验,试验水水温宜超过环境温度20℃C

次拍摄的仪器摆放位置及拍摄角度应保持一致。 6.2.6针对蓄水试验、淋水试验、水压试验、灌水试验进行的红外热成像法,若难以检出渗漏DN1400mm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案,可采 用热水重新进行试验,试验水水温宜超过环境温度20°℃。

6.2.7热成像结果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次优完等,确定被测期预期表值温度分 布。 b) 根据温度条及拍摄的可见光图像,读取正常部位温度;并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去除非渗漏的 温差色块。 C) 对过大仰角或水平角拍摄的红外图像进行梯度修止。 d) 单个测区进行了两次及以上的拍摄时,应对同位置不同条件下的热成像结果进行对比。 6.2.8 渗漏区域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建筑渗漏区域温度异常参考值:户外渗漏温差可取0.5℃~1.5℃,室内渗漏温差可取0.3℃ 0. 7℃。 对由红外图像所识别的温度异常区域,应采用目视法或其他手段细致检查,若发现渗漏现象, 则判定为渗漏区域。 6.2.9红外热成像法现场记录可参照附录E执行。

6.3.1微波测湿法适用于非金属且具有一定吸水性材质测区的渗漏位置检出。 6.3.2 微波测湿仪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可直观显示湿度检测数据。 b) 宜具备数字成像软件,可生成相对湿度分布图。 c) 系统内探头的最大测试深度不应小于100mm 6.3.3 测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测区表面应平整,有杂物时应清理。 b)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布置的测区,内部钢筋在测区表面上的投影面积不应大于测区总面 的20%。 c) 采用单点式测试时,测区的最大面积不宜大于10m2;采用连续式测试时,测区的最大面积不 宜大于50m2。 d) 测区边缘距构件边缘或不同材质交接处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6.3.4 测点或测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测点或测线应在测区内均匀分布。 b) 采用单点式测试时,测点宜采用正交网格形式,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0mm,重点区域应加密测 点。

6.3.1微波测湿法适用于非金属且具有一定吸水性材质测区的渗漏位置检出

c)采用连续式测试时,测线宜止交布置,测线间距不宜天于300mm,重点区域应加密测线。 测点不应布置于接缝、裂隙或表面损伤处。 6.3.5 检测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现场应绘制测点或测线布置图,并在图中标识出干扰体(如钢筋、电盒、电缆槽等)。 采用单点式测试时,所用探头的测试深度不宜小于被测物厚度的1/2,不宜大于被测物厚度 c) 设备探头应与被测面保持垂直,间隙不应大于5mm。 进行模拟渗漏环境试验时,应在试验开始前及结束时分别进行测读。 6.3.6 测试结果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根据检测环境实际情况,剔除非渗漏原因产生的异常数据: b) 将所测得数据绘制成相对湿度分布图,根据相对湿度分布状况,判定疑似渗漏位置。 c) 由相对湿度判定的疑似渗漏位置,应采用目视观察法或其他手段细致检查,若发现渗漏现象 则判定为渗漏区域。 6.3.7微波测湿法现场记录可参照附录F执行

7.0.17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工程概况、委托单位、检测单位及人员等信息。 b) 检测的目的、内容、范围及依据。 c) 所用仪器设备的型号、编号、检定日期等。 d) 检测日期、时间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e) 调查、检测、分析结果。 f) 结论与建议。 7.0.2 检测结论宜包含渗漏位置、渗漏影响区域、渗漏水来源及渗漏原因分析等内容。 7.0.3渗漏原因分析应结合调查、检测结果做出,受客观条件限制聚鑫花园3_楼高层施工组织设计,对渗漏原因难以作出判断的,应 在报告中说明。

A.1蓄水试验记录可参照表A.1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