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6-062-2022 海南省安居房建设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窗且自然通风良好的独立可封闭空间。厨房经外窗散发的油烟、气 味、噪音较大,严重影响路经的居民,不应直对公共走廊。
窗且自然通风良好的独立可封闭空间。厨房经外窗散发的
6.3.5分离式卫生间指将如厕、洗、沫浴等功能分别设置于2
或3个独立空间,便于多人同时使用不同功能,提高卫生间使用效 率。单卧室套型居住人数较少,可不做要求。兼卧室的起居室应计 卧室数量。
6.3.6阳合作为室闪与室外 全不四长物 景等多种作用02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第二册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在海南气候条件下尤为重要。本条要求每套住宅应 设阳台或平台(露台)。
5.3.7空调是热带地区住宅重要的设备,应要善安排好其室内外机 和管线。空调管线过长会影响功耗,空调管线暴露在外影响使用寿 命,也影响观瞻。空调室外机应安装在牢固的结构平台上,室外机 平台的设计、施工、验收应符合《建筑外墙空调器室外机平台技术 规程TICCES10O的要求。
6.4.1安居房公共出人口处设标识方便于寻址。从安全、防盗考虑 各出入口均应设置配备门禁系统的安全防护门。住宅的主要公共 入口一般设在建筑首层或塔楼底层,应在此设置公共门厅提供室 内外过渡空间,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5.4.2在海南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公共门厅、候梯厅、公共走廊 等公共空间具备自然通风和采光能有效提高住户舒适度。当其不
6.4.2在海南灵热潮的气族杀件下,公兴1力力、候梯力、公兴定 等公共空间具备自然通风和采光能有效提高住户舒适度。当其不 具备自然通风、采光条件时,宜设置空调、风扇等设施改善室内热 湿环境:设置照明设备提高室内照度。
6.4.3公共门厅、候梯厅是住户较集中使用的空间。对管道、消防栓 等设备进行隐蔽化处理可以提高空间品质,改善住户体验 6.4.4公共区域应具有良好的标识,便于访客弓导、邮包投递与消 防指弓,本条对相关部位应具有的标识做出规定。 6.4.5安居房应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规定配备电 梯。电梯数量、载重、速度应根据建筑总层数、楼层住户数合理配 置,满足上下班高峰期需要。
6.5.1安居房的套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全寿命期的空间灵活性与可 变性,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居住人数的居住需求。宜采用大空间结 合轻质隔墙的方式,在功能分区时宜将卧室、起居室集中布置,结 构墙体及设备管并的布置不能影响空间划分与变化,以便进行臣 室或起居室的分、合改造,适应多孩家庭、三代家庭等不同的居住 需求。 套型卧室外窗的设置应考虑卧室划分的可能性,如将较大臣 室的外窗设置为双窗,本标准不对改造后的卧室面积提出要求。为 实现更好的空间可变,宜在套型设计时,提出对同款套型的不同平 面布局方式,对应不同家庭模式(二人世界、三代居、多孩家庭、老 年家庭等)。
6.5.2安居房建筑设计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为居住者提
6.5.2安居房建筑设计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为
供活动场地及相应的设施,营造通用、全龄友好的无障碍环境。建 筑场地和出入口、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公用空间应形成连续的 无障碍系统。当地面有高差时,应按照无障碍要求设置坡道
梯提出面层材料铺装的防滑要求,避免滑倒摔伤。静摩擦系数 COF)或防滑值(BPN)均为表示地面防滑性能的参数,其中室内外 的潮湿地面防滑性能用防滑值(BPN)衡量,防滑性在室外地面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路面砖》GB/T28635的规定,用摆式防滑 性能测试方法测定(湿态)防滑值,其单位为BPN;而静摩擦系数 (COF)指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的比值,用于衡 量建筑室内防滑地面的十态防滑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陶瓷砖》GB/T4100及行业标准《地面石材防滑性能等级划分 及试验方法》JC/T1050的规定进行产品检测。 第2款,建筑公共区以及老人用房的墙面或者易接触面不应 有明显棱角或尖锐突出物,以尽可能保障老幼行走安全。老年人因 身体衰退常常在经过公共走廊、过厅、浴室和卫生间等处需借助安 全扶手的扶助技术措施通行,而过道空间内无可抓扶的支撑物,特 别是在晚间起夜时,连续扶手、扶板的设置是老年人可依赖的安全 行走工具。 第3款,地面存在高差不仅影响套内通行的顺畅,亦存在很大 的安全隐患。高差超过15mm时,则会对行动不便和使用轮椅的人 形成通行障碍和磕等安全隐惠,因此应尽量消除套内同层地面 高差,对于开敬阳台、露台的高差不做要求。 6.5.4安居房首层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并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可以设置平坡出入 口、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人口。入口平台、通向候梯厅的 通道、公共走道和无障碍候梯厅均应满足轮椅的通行要求。无障碍 出入口不仅能满足行为障碍者的使用,也便于推婴儿车、搬运行李 等人员使用。 对于首层设置多个出入口的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 能多的设置无障碍出入口,以满足使用人群出行的方便,减少绕行 路线。
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可以设置平坡出入 口、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人口。入口平台、通向候梯厅的 通道、公共走道和无障碍候梯厅均应满足轮椅的通行要求。无障碍 出入口不仅能满足行为障碍者的使用,也便于推婴儿车、搬运行李 等人员使用。 对于首层设置多个出人口的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 能多的设置无障碍出人口,以满足使用人群出行的方便,减少绕行 路线。 655拍加由
用垂直交通,安全快速地运送病人就医。当采用担架电梯时,车 的净尺寸及轿厢门的净宽均应满足相应要求,可采用深轿相 宽轿厢的形式,宽轿厢是利用对角线放置铲式担架车。
6.5.6鼓励设置儿童临时托管场所的
班、临时外出等需要孩子暂时被托管的需求。同时一些学校和家长 单位下班时间的不同步,也导致这种需求越来越迫切。儿童临时托 管场所应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配备适宜的设施 并制定保障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合他 门的食物和点心,让孩子离开父母也能体会到在家里的安全舒适。
6.5.7 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区
方便使用的紧急求助呼救按钮,考虑摔倒后能激活宜采用按钮与 拉绳结合的方式,呼救报警系统应联通至物业办公室,能及时通知 到物业管理等人员
6.6.1鼓励小区设置无接触式快递存取柜,当快递员无法上门时, 满足邮件或快递的集中存放及消杀。在规划设计阶段,为后期运营 阶段快递柜的放置预留场地和线路接口,场地面积大小应结合小 区人口规模及快递柜常用尺寸进行合理推算
5.7.1安居房日常安全防护、防坠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方案设计 开始就要有安全思维,避免容易导致安全风险的设计和构造。
6.7.2使用防腐防锈性能好、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是 安居房安全耐久能实现的关键。条文中列举的材料是比较常用并 经济性好的材料,满足安居房的基本使用,对于有条件使用更优的 材料提高安居房的品质也是应该鼓励的
6.7.4建筑遮阳是安居房建筑满足节能及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不 过安全耐久的外遮阳材料和构造形式一直是技术难点。出于安全 和经济的考虑,结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 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东西向外窗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建筑 门窗洞口室外侧与门窗洞口一体化的遮挡太阳辐射的构件,建议 优先采用与建筑一体化的混凝土板等设计。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 的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遮阳构 也是可以采用的。中置百叶的中
6.7.6好的防水质量是安居房建筑舒适使用和耐久的保证
6.8.1房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一是可以显著地降低房间自然室 温,为居住者提供有更多时间生活在自然室温环境的可能性,从而 本现健康建筑的设计理念二是能够有效地缩短房间空调器开启的 时间,节能效果明显。室内外之间自然通风既可以是相对外墙窗之 间形成的对流的穿堂风,也可以是相邻外墙窗之间形成的流通的 转角风。将室外风引人室内,同时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需要合 理的室内平面设计、室内空间合理的组织以及门窗位置与大小的 精细化设计:本条文对房间的通风路径进行了规定,房间可满足自
然通风的设计条件为:1当房间由可开后外窗进风时,能够从套内 (厅、厨房、卫生间等)或户外公用空间(走道、楼梯间等)的通风开 口或洞口出风,形成房间通风路径;2)房间通风路径上的进风开口 和出风开口不应在同一朝向;3)当户门为常闭式防火门时,户门不 应作为出风开口。单元内的各户只能通过户门独立地和单元公用 空间组成通风路径,不应以户与户之间通过户门组成通风路径。现 行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I75中对于 通风路径的设置已有详细的规定,可参照执行。 房间外门窗有足够的通风开口面积非常重要。现行国家标准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也规定了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 小于地面面积的5%。门窗的开启方式决定着“可开启面积”,而“可 开启面积”一般不等于门窗的可通风面积,通风口面积强调门窗 用于通风的开启功能,当平开门窗、悬窗、翻转窗的最天开启角度 小于45°时,通风升开口面积应按外窗可开启面积的1/2计算。因此 条文中使用了“通风开口面积”,这样既强调了门窗应重视可用于 通风的开启功能,对通风不良的门窗开启方式加以制约,也可以把 通风路径上涉及的建筑洞口包括进来,还可以和现行国家标准《住 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用词统一便于执行。 本标准中的“房间”包含主要房间和其他房间,主要房间(臣 室、书房、起居室等)外窗,其外窗的面积相对较大,通风开口面积 应按不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0%要求设计,而考虑到本地区的 厨房、卫生间、户外公共走道外窗等,通常窗面积较小,满足不小于 房间(公共区域)地面面积10%的要求很难做到,因此,对于厨房 卫生间、户外公共区域的外窗,其通风开口面积应按不小于外窗面 积45%设计。 6.8.2本条规定是对整套住宅总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的要求,使用 时,既要保证整套住宅总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也要保证有自然通 风要求房间的自然通风口面积。
舒适眩光,可采用室内外遮挡设施,包括窗帘、百叶、调光玻璃等; 窗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6.8.3本条文弓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中的规定,考虑到阳 台封闭的可能性,因此对封闭阳台外窗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也提 出相应的要求。 6.8.4考虑到海南回南天、台风季节等特殊时期外窗均为关闭状 态,为改善卫生条件,明卫也应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淋浴区墙面防 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2.00m,且不低于淋浴喷淋口高度,洗面器 处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1.20m,其他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 不应小于0.30m。管道连接严密、维修更换便捷,连接部位不渗不 漏。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 生间及厨房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卫生洁 具与台面、墙面、地面等接触部位应密封防水。 6.8.5竖向排风道在用户排油烟机软管接入处会安装防火逆止阀 考虑到防火止回阀可能会位于厨房吊顶或吊柜内,因此要预留检 修空间,以便对防火止回阀进行检修、更换。 考虑到无动力排气风帽可防止倒灌,且有助于排气道的排风 效果,在住宅的设计使用中也较为常见,因此推荐使用。 6.8.6日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为保证居住空间的 日照质量,规定居住空间的窗洞不应过小。 6.8.7住宅应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静的室内生活环境,但是在现代 城市中大部分住宅的外部环境均比较噜杂,尤其是邻近主要街道 的住宅,交通噪声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应在住宅的平面布置和 建筑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隔声和防噪声措施,例如尽可能使卧室和 起居室远离噪声源,街的窗户采用隔声性能好的窗户等。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上层居住者的活动 对下层居住者的影响程度;撞击声压级越大,对下层居住者的影响 就越大。为避免上层居住者的活动对下层居住者造成影响,应采取 有效的构造措施,降低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例如在楼
舒适眩光,可采用室内外遮挡设施,包括窗帘、白叶、调光玻璃等; 窗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5.8.3本条文引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中的规定,考虑到阳 台封闭的可能性,因此对封闭阳台外窗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也提 出相应的要求
6.8.4考虑到海南回南天、台风季节等特殊时期外窗均为关
态,为改善卫生条件,明卫也应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淋浴区墙面防 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2.00m,且不低于淋浴喷淋口高度,洗面器 处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1.20m,其他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 不应小于0.30m。管道连接严密、维修更换便捷,连接部位不渗不 漏。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 生间及厨房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卫生洁 具与台面、墙面、地面等接触部位应密封防水
板的上表面敷设柔性材料,或采用浮筑楼板等。 6.8.8住宅的内部各种设备机房动力设备的振动会传递到住宅房 间,动力设备振动所产生的低频噪声也会传递到住宅房间,这都会 严重影响居住质量。特别是动力设备的振动产生的低频噪声往往 难以完全消除,因此,住宅设计时,不仅针对室外环境噪声要采取 有效的隔声和防噪声措施,而且卧室、起居室(厅)也要布置在远离 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如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机房等)的 位置,且做到结构相互独立也是十分必要的措施。对于防止排水管 道噪声的措施宜采用同层排水,有效控制噪声影响;排水管布置在 室内时,应采用降噪管材或降噪构造措施, 6.8.9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改善围护结构 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 用能需求,进行权衡判断的设计建筑,屋面、外窗、东、西向外墙的 传热系数不得降低。 6.8.10咽烟及二手烟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自前国内一些 城市已经发布了控制吸烟条例。本条所述的建筑室内,主要指的是 在住宅建筑内的公共区域设置禁烟标志,或由业主制定禁烟规章 制度。
7.1.1开始设计前,要根据各类因素选取安全适用的结构体系,因 本标准主要针对高层住宅,国内高层住宅一般不采用木结构,故木 结构等体系未列入内,如将来有适合海南的结构体系,可根据需 要采用
本标准主要针对高层住宅,国内高层住宅一般不采用木结构,故木 结构等体系未列人内,如将来有适合海南的木结构体系,可根据需 要采用。 7.1.2装配整体式结构的适用高度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 疑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并适当调整。根据国内外多年 的研究成果,在地震区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采取了可靠的节 点连接方式和合理的构造措施后,装配整体式框架的结构性能可 以等同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对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节 点及接缝采用适当的构造并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1中有关条文的要求时,可认为其性能与现浇结 构基本一致,其最大适用高度与现浇结构相同。如果装配式框架结 构中节点及接缝构造措施的性能达不到现浇结构的要求,其最大 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墙体之间的接缝数量多且构造复 杂,接缝的构造措施及施工质量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 更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很难完全等同于现浇结构。当 预制剪力墙数量较多时,即预制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剪力较大时,对 其最大适用高度限制更加严格。在计算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 的总剪力占该层总剪力比例时,一般取主要采用预制剪力墙构件 的最下一层;如全部采用预制剪力墙结构,则计算底层的剪力比 列:如底部2层现浇其他层预制,则计算第3层的剪力比例 7.1.3装配式结构的平面及竖向布置要求,应严于现浇混凝土结
7.2.1按照遭受地震破环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 影响的程度及建筑功能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工程划分为 不同的类别,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根据我国现有技 术和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达到减轻地震灾害文合理控制建设投 资的重要对策之一。 7.2.2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以及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本标准对于高层装配式结构设计的主 要概念,是在选用可靠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
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接节点合理的构 造措施,将装配式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共结构性能具有与现 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整体性、延展性、承载力和耐久性能。达到与 现浇混凝土等同的效果。对于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实际 选用的连接节点类型,和具体采用的构造措施的特点。采用相应的 结构分析的计算模型。 装配式结构成败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与 现浇和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技术,其中包括连接接头的选用和 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欧洲FIB标准将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的 连接设计要求归纳为:标准化、简单化、抗拉能力、延性、变形能力 防火、耐久性和美学等八个方而的要求,即节点连接构造不仅应满 足结构的力学性能,尚应满足建筑物理性能的要求。 7.2.3目前叠合板的连接节点已很成熟完善,但竖向构件的连接节 点种类较多,在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 选用构造简单且标准化的连接方式,降低后期施工难度。 7.2.4在装配式结构构件及节点的设计中,除对使用阶段进行验算 外,还应重视施工阶段的验算,即短暂设计状况的验算。 7.2.5当建筑物层数较低时,预制构件通过钢筋锚固板、预理件等 进行连接的方式,也是可行的连接方式。其中,钢筋锚固板、预理件 和连接件,和钢结构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 应分别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点种类较多,在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 选用构造简单且标准化的连接方式,降低后期施工难度。 7.2.4在装配式结构构件及节点的设计中,除对使用阶段进行验算 外,还应重视施工阶段的验算,即短暂设计状况的验算。 7.2.5当建筑物层数较低时,预制构件通过钢筋锚固板、预理件等 进行连接的方式,也是可行的连接方式。其中,钢筋锚固板、预理件 和连接件,和钢结构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 应分别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7.3.1伴随建筑功能空间的变化,势必会带来隔墙的增减,会影响 到结构荷载,因此在计算地基及基础承载力时应把这部分荷载考 怎在内,避免因此带来的地基及基础承载力不足问题。 7.3.2第1款,对于厨房、走廊、「门厅、卫生间空间功能和布局较为 固定的空间,本标准沿用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荷载
取值规定,不建议增加。 第2款,对于卧室、起居室(厅)未来存在布局改变的可能,因 此在均布活荷载取值时,适当的留有富余,具体的预留量根据不同 项目情况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充分沟通后酌情确定,此处不予以 明确规定。 7.3.3建筑设计的可变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结构设计的配合,因此 本标准在建筑设计时考虑了在使用年限内的可变性,结构在设计 时应与之相协调。而在居室改变时影响最大的就是竖向构件剪力 墙的布置,因此剪力墙布置时不应在影响居室功能改变的关键位 置布置竖向构件。水平构件梁的布置影响居室功能改变后的居住 体验,并非关键所在,因此设计时宜予以考虑兼顾使用体验。 7.3.4大板与暗梁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建筑布置的灵活性 因此可在设计时考虑采用此形式。采用叠合楼板时,板的跨度受裂 缝、变形、运输等因素影响一般较小,因此建议可变空间采用叠合 楼板时增加预应力。
取值规定,不建议增加。 第2款,对于卧室、起居室(厅)未来存在布局改变的可能,因 此在均布活荷载取值时,适当的留有富余,具体的预留量根据不同 项目情况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充分沟通后酌情确定,此处不予以 明确规定。 7.3.3建筑设计的可变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结构设计的配合,因此 L
7.3.3建筑设计的可变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结构设计的
本标准在建筑设计时考虑了在使用年限内的可变性,结构在设计 时应与之相协调。而在居室改变时影响最大的就是竖向构件剪力 墙的布置,因此剪力墙布置时不应在影响居室功能改变的关键位 置布置竖向构件。水平构件梁的布置影响居室功能改变后的居住 体验,并非关键所在,因此设计时宜予以考虑兼顾使用体验。
7.3.4大板与暗梁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建筑布置的灵活性, 因此可在设计时考虑采用此形式。采用叠合楼板时,板的跨度受裂 缝、变形、运输等因素影响一般较小,因此建议可变空间采用叠合 楼板时增加预应力。
7.4.1设置本条的初裹在于强调结构布置的规则性,由于住宅的结 构计算及布置并不复杂,应根据结构计算结果,不断调整结构布 置,最终实现结构质量和刚度布置均匀,两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 近。以上内容需要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方案阶段得到充分重 视,在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得到体现。 7.4.2结构荷载计算应秉持需要留有元余的部分如功能和空间可 变的位置留有余量,不需要存在功能和空间变换的位置则严格按 照荷载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不应放大。 厨房、卫生间等因功能和布局等较为固定,在后期使用中转换 功能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其隔墙可按固定荷载考虑。
7.4.1设置本条的初衷在于强调结构布置的规则性,由于住宅的结 构计算及布置并不复杂,应根据结构计算结果,不断调整结构布 置,最终实现结构质量和刚度布置均匀,两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 近。以上内容需要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方案阶段得到充分重 视,在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得到体现
变的位置留有余量,不需要存在功能和空间变换的位置则严格按 照荷载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不应放大。 厨房、卫生间等因功能和布局等较为固定,在后期使用中转换 功能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其隔墙可按固定荷载考虑。 7.4.3当抗浮水位不合理时,如抗浮水位超过地面标高的情况等,应
根据设计经验对抗浮水位的实际情况与勘察单位沟通GB/T 38800-2020 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通用技术要求,避免 思考直接采用不合理或过于保守的抗浮水位
根据设计经验对抗浮水位的实际情况与勘察单位沟通,避免不经 思考直接采用不合理或过于保守的抗浮水位。 7.4.4结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相协调,为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而服 务。结构体系的选择、构件布置时应经过比选与优化,并不是想当 然的不经思考。在构件布置时可对十学单次梁、十学双次梁、单次 梁等的经济性进行比选,在基础设计和结构体系选择时也应进行 比选,优化选择最适宜的最经济的方案。 外墙不宜由悬挑梁支撑,其受力不力,同时由于度相对较大 使外墙容易产生裂缝等问题,因此应反馈给建筑设计,尽量避免。 7.4.5梁先屈服,梁端先出现塑性,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结构构 件截面选取、构件配筋、节点配筋时应考虑强柱弱梁、强节点、强 接,避免出现梁配筋过大,柱子先于梁先破坏的情况 7.4.6混凝土板厚度不足常常带来诸多使用问题,如挠度过大影响 舒适,或裂缝较大引起漏水,因此本条第1款、第2款对板的最小 厚度予以规定。对于悬挑板虽然上层钢筋受力。考虑悬挑板可能出 现裂缝问题且需要保证一定厚度,因此应双层配筋,但以上层钢筋 为受力筋保证根部的可靠连接。 7.4.7在高层住宅设计中,为避免边缘构件配筋急剧减少的不利情 况,不应使边缘构件中的纵筋和箍筋设置变化过快,规定了约束边 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之间设置过渡层的要求,对于较低的高层 建筑(≤50m),过渡层可取一层,对于较高的高层建筑(>50m)过 渡层应取两层,另外在所有结构体系中的顶层结构,特别是有屋顶 小塔楼和屋顶构架的顶层更应注意采取加强措施,如加强主要抗 侧力构件的截面及配筋等。 结构构件均采用弹性刚度参与整体分析,但抗震设计时含剪 力墙的结构中的连梁刚度相对墙体较小,而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却 很大,连梁的配筋设计较困难,故可考虑在不影响承受竖向荷载的
7.4.4结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相协调,为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而服 务。结构体系的选择、构件布置时应经过比选与优化,并不是想当 然的不经思考。在构件布置时可对十字单次梁、十字双次梁、单次 梁等的经济性进行比选,在基础设计和结构体系选择时也应进行 比选,优化选择最适宜的最经济的方案, 外墙不宜由悬挑梁支撑,其受力不力,同时由于挠度相对较大 使外墙容易产生裂缝等问题,因此应反馈给建筑设计,尽量避免
7.4.5梁先屈服,梁端先出现塑性铰,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结构构 件截面选取、构件配筋、节点配筋时应考虑强柱弱梁、强节点、强连 接,避免出现梁配筋过大,柱子先于梁先破坏的情况
舒适,或裂缝较大引起漏水,因此本条第1款、第2款对板的最小 享度予以规定。对于悬挑板虽然上层钢筋受力。考虑悬挑板可能出 现裂缝问题且需要保证一定厚度,因此应双层配筋,但以上层钢筋 为受力筋保证根部的可靠连接
7.4.7在高层住宅设计中,为避免边缘构件配筋急剧减少
况,不应使边缘构件中的纵筋和箍筋设置变化过快,规定了约束边 象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之间设置过渡层的要求,对于较低的高层 建筑(≤50m),过渡层可取一层,对于较高的高层建筑(>50m),过 度层应取两层,另外在所有结构体系中的顶层结构,特别是有屋顶 小塔楼和屋顶构架的顶层更应注意采取加强措施,如加强主要抗 则力构件的截面及配筋等。 结构构件均采用弹性刚度参与整体分析,但抗震设计时含剪 力墙的结构中的连梁刚度相对墙体较小,而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却 很大,连梁的配筋设计较困难,故可考虑在不影响承受竖向荷载的 前提下,充许连梁开裂,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而使内力转移到墙体 上,但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8.1.1机电各专业应和土建专业同步设计,综合考虑设备用房及管 并布置、设备荷重、管线综合等内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现场 随意开孔、开槽可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管线在预制构件上预留的 套管开孔、开槽等应做好精细化设计以及定位,以减少错漏碰缺等 设计错误和现场返工。 8.1.2机电专业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设备和管线的配置,预留合理的 安装空间及位置,并考虑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 8.1.3由于预制墙体多为宽度600mm的预制隔板,配电箱、信息 配线箱的宽度为350~450mm,留洞尺寸宽度为450~550mm,箱体 上下还有预理管,会影响预制隔板的强度,因此箱体应尽量避免设 置在预制墙体上。箱子厚度大约为100mm,上下有预理管,为保证 墙体的隔声和防火,现浇或砌筑墙体厚度不应小于200mm。 8.1.4预制构件上预留的套管和孔洞应考虑结构设计模数,避开钢 筋,不影响结构安全。 预制构件的接缝是装配式结构的关键部位,为保证竖向接缝 有足够的传递内力的能力,竖向电气管线不应设置在竖向接缝内 司时,竖向电气管线不应设置在预制柱内,且不宜设置在预制剪力 墙内。 当楼板采用叠合板时,叠合板现浇层的厚度通常只有70mm 左右,线缆保护导管暗敷时,最多只能满足两根管线的交叉。电气 接线盒应预理在结构预制构件内,电气管线则通常敷设在叠合板 的现浇层内,这样电气接线盒和管线的连接就只能在叠合楼板的 现浇层内实现了,故要求在叠合板预制构件中预理的电气接线盒
DG/TJ08-2381-2021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pdf采用深型接线盒并要求高度应大于叠合板预制底板厚度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