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017-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T 2017-20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1心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4安全耐久 40 4.1控制项 4.2评分项 I安全 I耐久 5健康舒适. 5.1控制项 A6 5.2评分项. I室内空气品质 I水质. I声环境与光环境 O IV室内热湿环境 6生活便利. 6.1控制项 6.2评分项. I出行与无障碍 2 I服务设施 IⅢI智慧运行. 56 IV物业管理 资源节约, 7.1控制项 60 7.2评分项, 62 I节地与土地利用 II节能与能源利用, II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5 IV节材与绿色建材 8环境宜居. 8.1控制项, 8.2评分项 I场地生态与景观 I室外物理环境 9提高与创新. 9.1一般规定 9.2加分项
设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控制要求,深化、细化技术措施。 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临时建筑不得参评。单栋建筑应为完整的建筑,不得从中 剔别除部分区域 绿色建筑的评价,首先应基于评价对象的性能要求。当需要对某工程项目中的单栋建筑或建筑群进 行评价时,由于有些评价指标是针对该工程项目设定的,或该工程项目中其他建筑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术 方案,难以仅基于该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为基准进行评价。也 就是说,评价内容涉及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要求时(如容积率、绿地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控制指标), 立依据该项目的整体控制指标,即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及其设计条 件提出的控制要求,进行评价。 建筑群是指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体系相同(相近)的两个及以上单体建筑组成的群 体。常见的建筑群有住宅建筑群、办公建筑群。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先用本标准评分项和加分项 对各单体建筑进行评价,得到各单体建筑的总得分,再按各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建筑 群的总得分,最后按建筑群的总得分确定建筑群的绿色建筑等级。 无论评价对象为单栋建筑还是建筑群,计算系统性、整体性指标时,边界应选取合理、口径一致, 一般以城市道路完整围合的最小用地面积为宜。如最小规模的城市居住区即城市道路围合的居住街坊 (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规定的居住街坊规模),或城市道路围合、由公共 建筑群构成的城市街坊 对于建筑未交付使用时,应坚持本条原则,不对一栋建筑中的部分区域开展绿色建筑评价。但建筑 运行阶段,可能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此情况下可灵活处理,首先仍应考虑 “以一栋完整的建筑为基本对象”的原则,鼓励其业主联合申请绿色建筑评价;如所有业主无法联合申 请,但有业主有意愿单独申请时,可对建筑中的部分区域进行评价,但申请评价的区域,建筑面积应不 少于2万m,且有相对独立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等设备系统,此区域的电、气、热、水耗也能独立计 量,还应明确物业产 和运行管理涵盖的区域,涉及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还应按照本条的规定执行。 3.1.2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 三五”规划》等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辽宁省2018年颁布了《绿色建筑条例》, 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由推荐性、引领性、示范性向强制性方向转变。绿色 建筑未来必然向注重运行实效方向发展。绿色建筑发展历经10余年,绿色建筑发展需要解决从高速发 到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关键途径之一则是重新定位绿色建筑的评价阶段。将绿色建筑的性能评价放在 建设工程竣工后,这么做能够更加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保证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本条提出“在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预评价能够更早 也掌握建筑工程可能实现的绿色性能,可以及时优化或调整建筑方案或技术措施,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故准备;另一方面是作为设计评价的过 订的设计标识评价制度相衔接。 3.1.3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申请评价方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绿色建筑注 重全寿命期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性能,申请评价方应对建筑全寿命期内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优化建
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涉及计算和测试的结果,应明确计算方法和测试方法。申请评价方 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1.4本条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机构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 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档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部分建筑改造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在评价报告中确定等 级。 3.1.5本条对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提出了要求。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 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 金融服务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 对于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建筑的能耗和节能措施、碳排放、节水措施等 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形成专项报告。若绿色金融相关管理文件中无特殊规定,建筑能耗接本标准第7.2.8 条的相关方法计算,节能措施说明包括用能设备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重要节能技术等;碳排放按本 标准第9.2.7条的相关方法计算;建筑节水措施说明包括节水器具使用情况、用水计量情况等。
3.2.1此次修订,参照国家标准,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 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 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优点体现在:①符合目前国家 新时代鼓励创新的发展方向;②指标体系名称易懂、易理解和易接受;③指标名称体现了新时代所关心 的问题,能够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可感知性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为了鼓励绿色建筑采用提高、创新的建筑技术和产品建造更高性 能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提高与创新”加分项。 3.2.2控制项的评价同本标准2018年版。评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
3.2.4本次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
4.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本条对绿色建筑的场地安全提出要求。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 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 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 场地的防洪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 的有关规定,选址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14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电磁辐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有关规定;土壤中氢 浓度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场地及 周边的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源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安全防护距离等的控制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勘察报告、环评报告、相关检测报告或 双论收百
本条为新增条文。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主要涉及安全与耐久,是满足建筑长期使 用要求的首要条件。结构的耐久性指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结构构件保持承载力和外观的能力,并满足建 筑使用功能要求。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要求,并应符合国 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高 会建筑混凝主结构技术规程》JG3等;同时,针对建筑运行期内可能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用环境 影响导致的钢材锈蚀等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应定期对结构进行检查、维护与管理。 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要求,与建筑主体结构 连接可靠,且能适合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及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建筑围护结构防水对于建筑美观、 耐久性能、正常使用功能和寿命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筑外墙、建筑外保温系统、屋面、幕墙门窗等还 应符合《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屋面工程 技术规范》GB50345、《建筑幕墙》GB/T21086、《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建筑玻璃点 支承装置》JG/T138、《吊挂式玻璃幕墙用吊夹》JG139、《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等现行标准中关于防水材料 和防水设计施工的规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计算书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含 设计说明计筒书笑)
4.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本条为新增条文。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 设计、施工,确保连接可靠,并应符合《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 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等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外部设施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后期检修和维护条件,如设计检修通道, 马道和吊篮固定端等。当与主体结构不同时施工时,应设预埋件,并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预埋件的检测验
证参数及要求,确保其安全性与耐久性。比如,每年频发的空调外机坠落伤人或安装人员作业时跌落伤 亡事故,已成为建筑的重大危险源,故新建或改建建筑设计时预留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的空调外机安装 位置,并与拟定的机型大小匹配,同时预留操作空间,保障安装、检修、维护人员安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计算书等);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含 设计说明、计算书等)、检修和维护条件
4.1.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本条为新增条文。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看于楼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 部件等。设备指建筑中为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 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附属设 施包括整体卫生间、橱柜、储物柜等。 建筑内部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满足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如门窗、防护栏杆等应满足国 家现行相关设计标准要求并安装牢固,防止跌落事故发生;且应根据腐蚀环境选用材料或进行耐腐蚀处 理。近年因装饰装修脱落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如吊链或连接件锈蚀导致吊灯掉落、吊顶脱落、 瓷砖脱落等等。室内装饰装修除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外,还需对承重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检 则验证。装饰构件之间以及装饰构件与建筑墙体、楼板等构件之间的接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连 接可靠并能适合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之外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建筑部品、非结构构件及附属设备等应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埋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式或一体化 建造方式与建筑主体结构可靠连接,防止由于个别构件破坏引起连续性破坏或倒塌。应注意的是,以膨 胀螺栓、捆绑、支架等连接或安装方式均不能视为一体化措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各连接件、配件、预埋件的力学性能及检测检验 报告城(口)万(源)快速公路通道工程CW13合同段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终稿,计算书,施工图)、产品设计要求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材料决算清单、产品说明书、力学 及耐久性能测试或试验报告。
4.1.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气候及环境条件下的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为目标,明确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指标和等级,并应符合《塑 科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等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外门窗的检测与验收应按《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建 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建筑I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0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等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门窗产品三性检测报告;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门 窗产品三性检测报告和外窗现
4.1.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本条为新增条文。本条对卫生间、浴室等有水房间的防水进行了规定。为避免水蒸气透过墙体或顶 棚,使隔壁房间或住户受潮气影响,导致诸如墙体发霉、破坏装修效果(壁纸脱落、发霉,涂料层起鼓、 粉化,地板变形等)等情况发生,要求所有卫生间、浴室墙、地面做防水层,墙面、顶棚均做防潮处理。 防水层和防潮层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的规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防水和防潮措施说明;评价查阅相关工图、防水 和防潮措施说明。
4.1.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
全疏散和避难、应急交通的相关要求。本条重在强调保持通行空间路线畅通、视线清晰,不应有阳台花 池、机电箱等凸向走廊、疏散通道的设
教授花园3#施工组织设计4.2.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