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62-20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pdf

JGJ162-20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6066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162-20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pdf

可变荷载Q的组合值系数,当按本规范中规定的 各可变荷载采用时,其组合值系数可为0.7。 注:1基本组合中的设计值仅适用于荷载与荷载效应为线性的情况; 2当对Q无明显判断时,轮次以各可变荷载效应为Q,选其中 最不利的荷载效应组合: 3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 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 2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标准组合,并应按下列设 十表达式进行设计: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规定限值,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规定限值, 应符合本规范第4.4节有关变形值的规定 对于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应按下式采用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正文)199页4.3.2参与计算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的标准

表4.3.2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标准值组合

注,验算搭度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承载能力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3爬模结构的设计荷载值及其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结构设计荷载应包括: 侧向荷载:新浇混凝土侧向荷载和风荷载。当为工作状态时 按6级风计算;非工作状态偶遇最大风力时,应采用临时固定 措施; 竖向荷载:模板结构自重,机具、设备按实计算,施工人员 按1.0kN/m采用: 混凝土对模板的上托力:当模板的倾角小于45°时,取3~ 5kN/m²;当模板的倾角大于或等于45°时,取5~12kN/m²; 新浇混凝土与模板的粘结力:按0.5kN/m采用,但确定混 凝土与模板间摩擦力时,两者间的摩擦系数取0.4~0.5; 模板结构与滑轨的摩擦力:滚轮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取 0.05,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取0.15~0.50。 2模板结构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支承架的荷载组合:处于工作状态时,应为竖向荷载加 迎墙面风荷载;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仅考虑风荷载;

表4.4.2组合钢模板及构配件的容许变形值(mm

4.4.3液压滑模装置的部件,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容 许值: 1在使用荷载下,两个提升架之间围圈的垂直与水平方向 的变形值均不得大于其计算跨度的1/500; 2在使用荷载下,提升架立柱的侧向水平变形值不得大 于2mm; 3支承杆的弯曲度不得大于L/500。 4.4.4 爬模及其部件的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容许值: 1 爬模应采用大模板: 2 爬架立柱的安装变形值不得大于爬架立柱高度的

1/1000; 3爬模结构的主梁,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其最大变形值 不得超过计算跨度的1/500~1/800; 4支点间轨道变形值不得大于2mm。

5,1:1模极及其支架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何载大小、 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 5.1.2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 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及风 荷载。 2构造应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 土的浇筑、养护。 3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 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 4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稳 定性时,应符合相应材质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5.1.3模板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季节性施工措施,确定其构造 和所承受的荷载; 2绘制配板设计图、支撑设计布置图、细部构造和异形模 板大样图; 3按模板承受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对模板进行验算; 4 制定模板安装及拆除的程序和方法; 编制模板及配件的规格、数量汇总表和周转使用计划; 6 编制模板施工安全、防火技术措施及设计、施工说明书 5.1.4 模板中的钢构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7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 规定,其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应取1.0。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滑 24

GB50214和《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的相应规定。 5.1.5模板中的木构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 规范》GB50005的规定,其中受压立杆应满足计算要求,且其 梢径不得小于80mm。 5.1.6模板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压构件长细比:支架立柱及桁架,不应大于150;拉 条、缀条、斜撑等连系构件,不应大于200; 2受拉构件长细比:钢杆件,不应大于350;木杆件,不 应大于250。 5.1.7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支架立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扣件和钢管立杆底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 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2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产 禁承受偏心荷载,并应按单立杆轴心受压计算;钢管的初始弯曲 率不得大于1/1000,其壁厚应按实际检查结果计算; 3当露天支架立柱为群柱架时,高宽比不应大于5;当高 宽比大于5时,必须加设抛撑或缆风绳,保证宽度方向的稳定。 5.1.8用门式钢管脚手架作支架立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几种门架混合使用时,必须取支承力最小的门架作为设 计依据; 2荷载宜直接作用在门架两边立杆的轴线上,必要时可设 横梁将荷载传于两立杆顶端,且应按单榻门架进行承力计算; 3门架结构在相邻两福之间应设工具式交叉支撑,使用的 交叉支撑线刚度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5.1.8) Lh 式中I,一一剪刀撑的截面惯性矩 L一一剪刀撑的压曲长度; I一门架的截面惯性矩;

5.1.6模板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5.2.2各种型钢钢楞和木楞力学性能

2次、主楞梁抗剪强度计算

式中6——构件的截面宽度

N=A.f (5.2. 32) N>N (5. 2. 33) 中N对拉螺栓最大轴力设计值; N?—对拉螺栓轴向拉力设计值,按本规范表5.2.3 采用; α一对拉螺栓横向间距; 6一一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F,一一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振捣混凝土 对垂直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或倾倒混凝土时作用 于模板上的侧压力设计值: F,=0. 95(rF+roQk)或 F,= 0. 95(rcGk +rQk); 其中0.95为荷载值折减系数; A。一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按本规范表5.2.3采用: 34

注,下套管长度应大于钢管总长的1/2以上

准:1表中门架代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案》JG13的观定 2当采用的门架集合尺寸及杆件规格与本表不符合时应按实际计算

(5. 2. 6) 力一一立柱底垫木的底面平均压力; N一一上部立柱传至垫木项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A 垫木底面面积;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或工程地质 报告提供的数据采用: m, 立柱垫木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应按表5.2.6 采用

表5.2.6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m

5.2.6地基士承载力折减系数

5.2.7框架和剪力墙的模板、钢筋全部安装完毕后,应验算 在本地区规定的风压作用下,整个模板系统的稳定性。其验算 方法应将要求的风力与模板系统、钢筋的自重乘以相应荷载分 系数后,求其合力作用线不得超过背风面的柱脚或墙底脚的 外边。

5.3.1爬模应由模板、支承架、附墙架和爬升动力设备等组成 见图5.3.1)。各部分计算时的荷载应按本规范第4.3.4条 采用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施工工艺安全技术交底.doc图5.3.1爬模组成 1一爬模的支承架;2一爬模用爬杆;3一大模板: 一手架:5一爬升爬架用的千斤顶:6一钢瓶 混凝土外墙:7一附墙连接螺栓:8—附墙架

5.3.2爬模模板应分别按混凝土浇筑阶段和爬升阶段验算。 5.3.3爬模的支承架应按偏心受压格构式构件计算,应进行整 体强度验算、整体稳定性验算、单肢稳定性验算和缀条验算。计 算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有关 规定进行。 5.3.4附墙架各杆件应按支承架和构造要求选用,强度和稳定 生都能满足要求,可不必进行验算。 5.3.5附墙架与钢筋混凝土外墙的穿墙螺栓连接验算应符合下 列规定: 14个及以上穿墙螺栓应预先采用钢套管准确留出孔洞 固定附墙架时,应将螺栓预拧紧,将附墙架压紧在墙面上。

设计值; Am 一个螺栓局部承压净面积,Am=db;(d为 螺栓直径,有套管时为套管外径); Q 一个螺栓所承受的竖向外力设计值: 附墙架靠墙肢的形心与墙面的距离再另加 3mm离外墙边的空隙。

6.1.1模板安装前必须做好下列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1应审查模板结构设计与施工说明书中的荷载、计算方法、 节点构造和安全措施,设计审批手续应齐全 2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班组应熟悉设计与施 工说明书YD/T 3392-2018标准下载,并应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分工准备。采用爬模、飞 模、隧道模等特殊模板施工时,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 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 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4备齐操作所需的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 6.1.2模板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木杆、钢管、 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2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 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 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 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 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3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 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 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 方可支模。 4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 时固定设施。

5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 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 3/1000。 6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 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2)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 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肾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 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 7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 模。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 6.1.3安装模板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 互位置的正确,防止漏浆,构造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 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6.1.4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 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6.1.5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梁的侧模、底模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 2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 绑扎。 6.1.6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 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 可靠措施。 6.1.7除设计图另有规定者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 6.1.8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前,其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 的位置必须正确。安装后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应超过其 51

6.1.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木立柱底部应设垫木,顶部应设支撑头。钢管立柱底部 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 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 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 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 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 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 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 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 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 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 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 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木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0mm× 50mm木条或25mm×80mm的木板条与木立柱钉牢。钢管立柱 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X3.5mm钢管,用 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木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搭 接,并应采用铁钉钉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 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 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6.1.10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 值。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6.1.11组合钢模板、滑升模板等的构造与安装,尚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和《滑动模板工程 技术规范》GB50113的相应规定, 6.1.12安装模板时,安装所需各种配件应置于工具箱或工具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