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372-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3-372-2021 福建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pdf鼓励采用再生性好、可循环利用的建设材料,减少材料在建 没过程中的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保型绿色道路建设材 料,包括但不限于温拌沥青混合料、透水降噪路面材料、高性能
环保型材料应用比例= 路基路面总面积(m²)
路基路面总面积(m²)
式中的路基路面指市政道路路基路面GB/T 4751-2016 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pdf,不含地块内的路基路 面。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查阅绿色交通专项规划 等相关规划文件,审查生态环保型材料应用目标、应用布局图 应用比例计算结果等,有条件的还应查阅路基路面铺装图,审查 路基路面铺装材料列表(含道路名称、铺装材料类型、面积等) 实施运管阶段查阅路基路面铺装材料列表、生态环保材料应用比 例计算书等,并现场核查
7.2.17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设置城区负责碳减排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人员,制定日常管理 制度,并不断完善减排策略,可以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构建长 期的制度保障,促进减排策略的与时俱进,并培养城区的低碳氛 围。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减碳技术措施的落实,而且能够实现城区 谈减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城区节能减排相关 组织机构的建立情况,查阅相关的管理文件与制度,以及正式出 台的促进城区减排的相关文件;实施运管阶段核实落实情况, 7.2.18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7.2.18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8.1.1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本杂文道用方 现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中明确规定 诚市综合交通体系应以人为中心,遵循安全、绿色、公平、高效 经济可行和协调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应优先发展绿色、集约的交通方式。 城区的交通规划应充分分析本区域交通需求与交通特征,从 绿色交通体系、道路系统、交通环境三个方面对如何降低交通碳 排放与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提出指导性措施及总体控制规定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核绿色交通专项规划 图纸与相关说明;实施运管阶段检查相关措施与指标的落实结果
8.1.2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阶段评价
城区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 三大部分,为保证城区绿色交通体系的通达、有序,在规划设计 阶段要结合城区整体规划布局与交通需求,合理布置步行、自行 车、公共交通道路体系及智能交通系统,并编制相关交通专项规 划。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审核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智能 交通等交通专项规划图纸与说明。
8.1.3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独立”的步行及自行车系统指除住宅小区及独立物业管理 单元的内部道路外的城市道路(不含交通量≤300puc/h的城市 支路)应建立与机动车道有明确分界线的步行及自行车道路系统; “完整”的步行及自行车系统指除机动车交叉路口外,不应被机 动车停车、建筑物或构筑物等阻断,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保 正步行及自行车系统通畅、安全,不被其他设施占用。在山区等 不适宜自行车骑行的地方可只建步行道或步行与自行车混合道 路,并提供相关分析报告,此条可不参评。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交通专项规划相关 图纸与说明;实施运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方法之外还应进 行现场核实
8.2.1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根据现行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中 的定义,绿色交通是指客货运输中,按人均或单位货物计算,占 用城市交通资源和消耗的能源较少,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水 平较低的交通活动或交通方式。如采用步行、自行车、集约型公 共交通等方式的出行。 交通运输部《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开展绿色 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 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小 汽车通行总量,整体提升我国各城市的绿色出行水平。到2022 年,力争60%以上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
绿色交通出行率是衡量城区绿色交通量的重要指标。绿色交 通方式范围较大,为便于计算与评价,本条选取步行、自行车、 公共交通三项主要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进行计算。 绿色交通出行率计算公式如下:
T = T, + T2 + T3
式中:T一一绿色交通出行率; T1一一步行交通出行率; T2一一自行车交通出行率; T3一一公共交通出行率,包含常规公交、轨道交通 其中
T, = Q步行/Q× 100% T2= Q自行车/Q× 100% T3=(Q公交+Q轨道) /Q× 100%
T,= Q步行/Q× 100%
式中:Q一一区域交通出行总量,单位:人次; Q步行一一步行交通出行量,单位:人次; Q自行车一一自行车交通出行量,单位:人次: Q公交一一常规公交出行量,单位:人次; Q轨道一一轨道交通出行量,单位:人次。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查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中的交通出行方式划分,并审查报审单位出具的步行、自行车、 公共交通绿色交通方式的出行(目标)结构及其保障措施的分析报 告;实施运管阶段根据实际数据统计进行评价。 822本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8.2.2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本条文是保障与提高公共交通出行量的具体措施。其中,公 交站点与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及城市方人公共交通保有量是保 正公共交通出行量的基础,此外,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是 影响居民是否选乘公共交通的重要因素。 公交站点覆盖率指城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m半径覆盖的建 戎区面积占集建区面积之比。 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指城区内公共交通站点800m半径覆盖 的建成区面积占集建区面积之比。对于已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区 要同时满足公交站点与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的要求;对于没有建 没轨道交通的城区,只评价公交站点的覆盖率。 城市方人公共交通保有量指按城市人口计算的每方人平均 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单位:标台/方人)。各类车型折算 系数参考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说 明。 公交专用道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只充许公交车辆或特殊车辆 通行的车道,必要时设置物理隔离,提高出行效率。 公共交通系统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包括设置导向设施、无障碍 通道、遮阳设施、座椅等,人文关怀措施如:乘客上车坐稳后发 车,公交适当等候乘客上车等。 公共交通高峰小时满载率是评价乘客舒适度以及衡量公交 线路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N峰 ×100% N额
式中:P一一公共交通高峰小时满载率; N峰一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最大客流断面乘客数
自行车交通系统指城市道路两侧的自行车道、自行车专用道 及自行车停车设施。自行车道及相关设施的安全、通达、使用方 更是保障与提高自行车出行量的具体措施。 “城区自行车道连续”指在平面上,除交叉路口外不被绿化 建筑、构筑物等空间打断,在标高上不能出现突变。 “没有障碍物影响车道宽度”指在规划设计阶段不能有电线 杆、路灯等设施阻挡道路;在运管阶段不能有机动车停车、商业 占道等情况。 “道路配套设施”包括良好的道路照明设施、交通导向标识 交通安全设施、环卫设施、城市驿站等。 需要说明的是,自行车道宽度不是越宽越好,以3.5m(支 路2.5m)宽为宜,这样可以减少机动车交通对其产生的于扰。自
行车道宜种植绿化,形成林荫路,实现车道良好的物理环境。道 路配套设施包括良好的道路照明设施、交通导向标识、交通安全 设施、休息设施、环卫设施等,其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 范》CJJ16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城市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和《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等规范要求,以塑造连续、安全、便利的绿 色出行空间。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核道路路网、主要道 路断面及相关说明;实施运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方法之列 还应进行现场核实
8.2.4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本条文是保障与提高步行出行量的具体措施。步行交通系统 指人行道、步行街、人行空中连廊、地下街、交通广场及人行过 街设施组成的系统 “城区步行系统连续”指步行系统不被绿化、建筑、构筑物 等打断。 城区步行系统应有效串联城市绿地和公园,实现公园和城市 绿地的高可达性。 城区步行系统宽度要求可参考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技术 规范》GB5128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7、《城市道 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规划设计导则》。 道路配套设施应符合现行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城市道路 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和《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规划设计导则》等规范要求,以塑造连续、安全、便利的绿色出
行空间。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城区步行系统、绿 化、景观设计相关图纸与说明;实施运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的 评价方法之外还应进行现场核实
8.2.5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
道路的修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咸少对自然的十预。“道路规划充分结合原有自然条件”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地形与地质条件,合理确定道路标高,减 少道路土方量;二是尽可能保留湿地、古树、原生林等自然景观 交通噪声已经成为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交通噪声的分 析研究表明,交通噪声源于车辆发动机为主的动力系统以及轮胎 与路表面的滚动接触,车辆高速行驶时,噪声主要来自于轮胎与 路表面的摩擦,即路面噪声。对于城市级道路,可以通过低噪声 路面材料有效降低路面噪声,低噪声路面包括多孔性、密实性 多孔弹性沥青路面等,也可以采用隔音屏、防护绿带等隔音措施 降低道路噪声。 城市发展进程加快,道路两侧“多秆林立”现象凸显,需要 采取多杆合一的措施,对道路照明灯杆、标志牌杆、路名牌杆 监控耗、信号灯杆和通信杆等道路杆件杆体的合杆集约化建设 并预留移动通信、环境监测以及物联网等智能设施预留电力和通 信接口,有效解决城市路口杆体林立、架空线缆横飞和马路拉链 等问题,为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 节约城市地面和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建设集约化和城市管理精 化,构建高标准、可感知、有温度的城区交通环境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查阅交通专项规划相关 图纸与说明;实施运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方法之外还应 进行现场核实,
8.2.6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
采用快慢分流、单行循环、渠化交通等道路设计方法,可以 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 内行驶,避免相互于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 的冲突点,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城区需充分分析自身交 通状况,采取合理、适用的设计措施。城区道路应通过有效措施 达到提高通行效率并符合现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及现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判技术标准》CJJ/T141的要求。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相关道路设计图纸 与相关减少冲突点说明;实施运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方 法之外还应进行现场核实
8.2.7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交通枢纽指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包含两种以上公共交通方式 或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多条线路的客流集散换乘场所。交通枢纽口 以整合各类交通方式,提高交通衔接度与出行效率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主要交通节点与枢 纽位置图;实施运管阶段审查交通节点与枢纽图纸,并现场抽查 运行情况
8.2.8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 化水平迅速提升某二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2.doc,交通问题且益严重。“停车难、乱停车”现象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停车规划的相关图 纸与说明;实施运管阶段审查相关管理措施文件,并现场抽查运 行情况。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停车规划的相关图 纸与说明;实施运管阶段审查相关管理措施文件,并现场抽查运 行情况。 8.2.9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福建省生态城区应合理进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配置,其位 置和数量应符合《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福建省城 市公共自行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及国家租关规范的要求
8.2.9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
福建省生态城区应合理进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配置,其位 置和数量应符合《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福建省城 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及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共享自行车是一种公共服务,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补
充JBT 13693-2019 工业车辆 司机座椅.pdf,主要服务于中短距离通勤、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及 木闲、旅游、健身等功能,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和绿色交通 出行比例的有效路径。城区共享自行车租赁网络设置应在充分分 析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租赁点。租赁点宜靠近居住(小 区、枢纽、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办公楼等出行需求量大的地方。 实施运管阶段应根据实际用车量及时调整租赁点的配车量,保证 使用需求。 本条文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查停车规划、步行和 非机动车系统规划、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等相关图纸与说明;实 施运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方法之外还应现场抽查运行 情况。
8.2.10本条文适用于规划设计、实施运管阶段评价